疫情肆虐全球,大家未能出外旅行,但其實在香港亦能找到如在外國旅行般的體驗。《潮什么》系列主持梁芷珮將會帶大家“捐窿捐罅”,尋找特色餐廳如親子餐廳,分享在高級餐廳“慳住食”、“玩住食”和“免費食”的攻略。
317分鐘的《歡樂時光》并沒有多少快樂,日本人際交往風格讓本來就平緩的敘事手法顯得更為壓抑,看完以后覺得悶悶的。 四位女主角,似乎都在尋找一個出口,她們的婚姻有的已經破碎了,有的還在撕扯,有的看似平淡安穩(wěn),有的維持著易碎的平衡,但四個人的內心都有著相同的彷徨,渴望被傾聽被理解,但生活中的光芒卻慢慢地消失了,好像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才會發(fā)自內心地笑。 純的離婚官司,像是第一塊多米諾。一句"他什么都沒做,但是把我消磨完了",有的時候錯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什么都沒做。公平明明可以很健談,卻和純無法溝通,直至庭審才"愛上她"。純在和朋友一起甚至道別的時候笑地那么開心,以前她也是一位經常擁有燦爛笑容的女孩子吧。 明結束了上一段的感情,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身上帶著一些刺,或許是想保護自己柔軟的內心。 櫻子的婚姻看似幸福,但在日常夫妻溝通中總能透露出一種拘束,對于孩子的錯誤丈夫的逃避也只能默默承受,有一天突然跳上了風間的列車,在面對丈夫的質問時,淡淡說出不會道歉也不想離開,接著井井有條地收衣服,丈夫壓抑著情感最終也只說出了“你們對我很重要”。仿佛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突然絕望地吶喊,很快又被平靜淹沒。 芙美夫婦客氣地像兩位工作上的伙伴,“相敬如賓”的相處模式隱藏的是問題也是對彼此的愛,如果能在醒著的時候聽聽丈夫的腸氣會不會不一樣呢?站在丈夫身后的芙美,只能看到丈夫望著別人,始終沒有等來一個回頭關心的眼神。內心的失望往往是日積月累,當最后一根稻草出現(xiàn),所有的平衡在一瞬間瓦解了,就像被海風吹倒的平衡藝術品。 電影拋出了很多問題,卻沒有給出答案。常被問到,那你覺得我該怎么做,其實很多問題自己也沒有答案,要靠彼此來尋找,就像背靠背站起來只靠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不要讓溝通真的成了年久失修的吊橋,加油!
地點 @ ESPACE BIBLIO
對談memo
?濱口剛從戛納回東京不到三天,倒時差中。對戛納一行,導演并無特別感想,混臉熟大型見面會而已。
?導演表示:從戛納空手而歸,反倒是對自己今后的創(chuàng)作更有好處。
?三浦這本『Happy Hour論』是利用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的那2個小時自由時間(凌晨4點半到6點半),斷斷續(xù)續(xù)在一年內寫成的。
?三浦在學校的電影課,有一個學期是專門拉片『Happy Hour』,以每20分鐘作為節(jié)點,課上放映完集體討論。這種肢解一部電影的研讀方法,以前青山真治就經常使用。
?三浦雖然是蓮實的follower,但自覺地與教主保持一定距離。
?蓮實有專門寫來書評片語,稱三浦這本書是在「無謀な情熱」(魯莽的熱情)下催生出的作品。
?濱口對大部分日本影評人過分拘泥于鏡頭分析表示反感和不解。因為對電影畫面或某個特殊鏡頭的「表層」分析反倒掩蓋了「鏡頭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一重要問題。一來,演員的肢體語言,臺詞動作,情緒變化很難準確把捉,但這種身體的曖昧性,恰恰是學院式畫面分析無心戀戰(zhàn)的痛點。
?電影里workshop那場戲,講師當眾表演的「給椅子找個重心」的戲法,確實不是真的,最終畫面有借助CG手段。
?本作中很多場景的錄音都混入了大量雜音,比如,如果拍室內戲,電冰箱的電源通常是需要拔掉的,由于在資金上沒保障,關掉電源就意味著要承擔食物腐壞,賠償換新的風險,也只好通著電源錄。這種由于錄音時「無法清場」所造成的遺憾,在結果上,反倒是某種程度造就了環(huán)境音高度還原真實,層次跌出的意外效果。
?導演評價Jun的丈夫 - 公平的飾演者謝花喜天在現(xiàn)實生活里,智識超乎常人。
?電影后半的小說家朗讀會那場戲,公平頂替臨時溜走的講師登壇救場,堪稱全片的高潮。救場結束后,幾個主要人物留下來沒走,聚在咖啡館里“各抒己見”,這部分戲也是看得人膽戰(zhàn)心驚。特別是在公平的人物刻畫上,一前一后180度大轉折。公平從最開始,作為一個不近情理,嚴格恪守李克忠的無聊中產男,逐步通過人物自己的言語表達(盡管是機械式的),顯露出其實這人情感極度豐沛,內心有對Jun近乎瘋狂愛戀的面向??傊皇莻€索然無味的人。
?導演為了讓每位演員理清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與其他人物之間的關系,都有提前分別寫好人物登場的前傳,比如針對Jun是怎么認識公平,然后和他結婚這點,最初的安排是,Jun有一個哥哥,練美式橄欖球的(笑場,聯(lián)系到近期的日大學生惡性鏟球事件),公平原本是Jun哥哥的好友,一來二去,倆人走到了一起。
?戲里每個角色的名字都盡量與人物性格貼合。
?戲里主要人物濃厚的關西方言口頭禪特征十分突出,比如純的「せやな」,櫻子的「わからへん」,拓也的「まじか」和Akari的「なんやねん」(參考長谷正人的推特)形成一個基于電影之內的現(xiàn)實Loop,三浦最精彩的論述也出現(xiàn)在這部分,『Happy Hour論』的第二章。
濱口龍介長達317分鐘的《歡樂時光》給予了我們幾組日本社會平常家庭的生活樣本,通過四位女主角的視角傳遞——家庭主婦“櫻子”、深陷離婚官司的“純”、因丈夫出軌而獨自生活的“明”和與丈夫一起工作卻少受重視的“芙美”。
四人是經常會聚在一起的摯友,而引發(fā)她們之間話題討論的,往往便是家庭生活。以四個人聯(lián)結的友誼出發(fā)并作為基點,濱口龍介探討了日本社會所特有的“家之困境”和“人生之困境”。
《歡樂時光》的實驗性無疑是同類議題的日本電影中所少見的。導演的創(chuàng)作思維延續(xù)了部分真實電影運動中的特點與訴求,又以學習工坊的環(huán)境進行了劇本寫作和影片拍攝、制作。而四位素人演員(片中幾無專業(yè)演員)能在傳統(tǒng)意義上并不適合被“銀幕化”的平凡人物中,貢獻出克制而又能量巨大的真實表演,則又讓影片的這份實驗性落到實處。
在簡單的場景、長余的對話中,這部電影找到了一條通往生活的漫長捷徑——以形似“堆砌”的拍攝、剪輯方式,來捕捉、提煉出日常,便可以在隨性的組織里舉重若輕,迎來數(shù)度微妙時刻,入微地展現(xiàn)每個人的情感狀態(tài)和所遇的困境,再從內擴散至外部社會。
電影中,“身體研習會”與“讀小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兩大段落群戲,給人強烈的沖擊,也是濱口龍介的野心所在——模糊“電影時間”(reel time)與現(xiàn)實時間(real time)的界限。我們在觀看時,會感受到銀幕內外的時間流動,所產生出的微妙平衡。
從“虛構再現(xiàn)真實”的角度而言,這兩個效果各異的段落的塑造令人驚喜,因為其極為有效:每個段落都對兩到三個場景進行連續(xù)地拍攝,形成完整的鏡頭段落和幾乎同步的銀幕內外時間,從而塑造出真實的電影時空。
在時間的“同步”中,觀眾與銀幕上的人物、現(xiàn)實中的演員產生了近乎相似的“經歷感”。這是付出漫長的時間而走進銀幕之中。類似于《四月三周兩天》中的聚餐段落或《讓娜·迪爾曼》。
“身體研習會”作為第一大段落幫助這部電影找到了開篇的“重心”。
背對背坐地起立、尋找同伴與自己的中心線、聽對方丹田的聲音(聽腸氣)和靠額頭接觸來傳達思想,四套動作循序漸進地揭示了人與人相處間親密關系的模式,即如何從信任到平衡、從接觸到相知,也象征了之后會發(fā)生的種種事件。
在研習會之后的分享會中,之前此段落中通過行為傳遞信息量的方式迅速被置換成通過大量場景對話——櫻子不經意間透露出她通過研習會,感到自己的身體受到了關注,心情受到了理解,這其實也是其遭遇困境的原因。純也自然地透露出自己因為單方面出軌而陷入了一場持久的離婚官司中,被價值觀不合的明所反問,明出走,芙美隨即告辭跟上。
段落的前半部分側重于暗示電影的主題和隨后會發(fā)生的事件,段落的后半部分側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展開情節(jié)。
“讀小說”作為第二大段落,一方面對前兩個章節(jié)進行了“稍顯刻板”的總結,也正式拉開了櫻子和芙美家庭崩潰的第三章。
在其中,我們主要站在芙美的視角上,不僅和她共同聆聽了青年女小說家的辭藻紛繁、內容淺顯的戀愛小說,也接收到了她對自己丈夫“愛的宣言”,并在慶功宴上聽到了丈夫對小說家戀愛觀的擁護并出走,換成了櫻子告辭跟上。
當然,這個段落也夾雜了櫻子和明各自的視角(都以一種都市孤獨情緒渲染),純則作為不在場的在場促使她的丈夫公平發(fā)出了告白。
個人其實對這個段落的喜愛有限,不可否認它完成的很好,但其中濱口龍介的“創(chuàng)作談”借公平之口介入占的時間實在是有點多到過分,本來如果控制地好會產生“我就夸夸自己幾句”的幽默效果,目前這個則顯得有點尷尬,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這個場景中人物的失真。
仿佛有預兆一般地,在朗讀會和慶功宴上備受壓抑的櫻子向芙美吐露自己渴望“被關心”的需求,與突然遇見的“身體研習會”上觸碰過額頭的男性出軌。在第二段落結束之后,這三位女性角色都巧妙地和第一大段落中的自己進行了互文。
由這兩個段落可見,雖然有著已經足以走進真實的“漫長捷徑”,濱口龍介依然在劇本中強調了“設計感”,有巧妙之處,亦有過火之時,自信與不自信同時出現(xiàn)。
由此,再說回到這部電影的主題。
在“讀小說”段落中,純的丈夫公平(這條線說實話里面的人物狀態(tài)情緒真的很像直接從某部黑澤清電影中提拎出來)對女小說家的對話展現(xiàn)出其不會是一個沒有生活趣味的人,而之后的餐桌對談中也展現(xiàn)了他不為人所知的感性的一面。
是什么使這樣一位并非無趣的老好人的婚姻與家庭搖搖欲墜(純直言她的精神被丈夫殺死,而丈夫去找她時也差點被純殺死)的呢?
這部電影與凱莉·雷查斯的《某種女人》在某種意義上是異卵同胞,電影中女人們的故事在電影外也都會持續(xù)下去。
當然,不限于“她”,不止是女性,濱口龍介在訪談中提及了此作劇本的創(chuàng)作仿效對象為約翰·卡薩維茨的《夫君》。
《歡樂時光》不僅僅只是給我們呈現(xiàn)出了這四位好友作為女性所面臨的家庭困境,她們身處其中的精神狀態(tài)——所感到的無力、麻木與空洞,遂以各自的方式反抗,卻依然不得其所;它也并沒有將這些問題以模式化、標簽化的方式直接扔到電影里的男性角色身上。
每個人都陷入了生活的迷局,被自己的人生所圍困,警醒、逃離或麻木,或悲或喜。
濱口龍介沒法給出上面那個問題中我們需要的答案,而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也無法給自己這個答案。
歡樂的時光是否真實呢?或許,只是我們面對人生時所獲得的片刻的歡愉,但那也已經足夠。
電影里最迷人的片刻,莫過于四位女子在電影過半時的出游。在瀑布合影,相互開玩笑似的自我介紹,仿佛大家才剛剛相識。
往往一開始都是歡樂的,但隨著這段短暫的時光過去,我們還是要進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巡回。
文/徐若風 公眾號:風影電影
這真的是我今年看過最差的一部電影。
5個小時18分的時??梢哉f是反剪輯的標桿了,風格就很日式,極其的瑣碎,極其的日常,像一部八點檔日劇,講了四個中年女人失婚日常。
有好幾個值得吐槽的地方:
1??你們根本不能想象,我在這部電影里看了一場完整的無聊講座,聽了一場完整的無聊朗讀會,時常共計1小時左右。
雖然對后續(xù)情節(jié)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基本完全可以挑重點拍,濃縮成15-20分鐘也足夠了。
2??我不管這個導演是什么國際大師,這幾個女主靠這部電影得了什么獎。整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就像有那個大病。導演說是想要表現(xiàn)“女性本身的強大”,但是表現(xiàn)方式真的非常離譜:已婚的三個女的,一個因為老公常年冷暴力所以自己出軌反抗,都打了離婚訴訟官司還跟老公上床還懷了他的種;一個因為覺得老公不關心她也隨便找個講座認識的男的出軌然后表示不想離婚也不想道歉;一個老公很明顯都跟公司年輕妹妹搞在一起了還死命隱忍每天苦瓜臉但是就是不放一個屁甚至還幫老公推事業(yè)。你們有事嗎?覺得婚姻不對了,不溝通不解決問題也不離開,一直隱忍在心里憋著,然后用出軌這種殺敵一千損己八百的方式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大爛貨跟敵人同歸于盡?老公都要出軌了自己好不容易爭口氣提出離婚了結果最后結局還是選擇原諒他?導演你磕磣女人沒有這么磕磣的,女人是沒有幾把,不是沒有腦子。
這里唯一比較正常的是那個離婚后就一直不想戀愛又專心事業(yè)又誠實可靠的短發(fā)中年女人,其他三個全是大傻逼。
開場鏡頭非常美。隧道、綠樹、日光,浮現(xiàn)公交車上說笑的四個女人。
片頭先是兩個橙色的H,再現(xiàn)出“Happy Hour”的片名,我不禁想,這是部很H的電影啊(笑)。
參加此片的線下放映,是絕無僅有的體驗。因317分鐘的狂野時長,接近五個半小時,堪稱馬拉松觀影。從影廳出來,膝蓋以下有如在冰水里湃過,而炎熱又一下子圍攏過來,正是夏日夕陽怒放的景致。手頭影片的海報和票根那么好看,雖然腳步不停,但滿腦子都是電影的氛圍,還沒從里頭拔出來。喜滋滋地自言自語,真是部非常棒的電影??!
第一次看《歡樂時光》在2019年,覺得稍有缺憾,打了四星,這次看有了新的理解,可以打4.5/5顆星!
先梳理人物線和活動場域,方便大家探討觀后感。電影簡介請參考豆瓣。
主要出場人物:
四個好朋友
純(離異中,無業(yè))丈夫:公平(生物學家)
櫻子(已婚有子,主婦)丈夫:忘了名字(公務員);兒子:青春期
芙美(已婚,活動策劃)丈夫:拓也(圖書編輯)
明里(離異護士) 相親對象:濱口龍介飾演的離異帶娃男
*四人大概在37歲左右
其他人物
鵜飼:藝術家
能勢:年輕女作家
四場一起參與的活動:
1.“傾聽身體重心” 工作坊
藝術家鵜飼主持、工作人員芙美,參加的人有其他三個好友,鵜飼妹妹、鵜飼神戶同鄉(xiāng)男、同鄉(xiāng)女等人。
2.溫泉之旅
四個好友,拓也和他的作者能勢
3.離婚仲裁——法院
當事人純和公平,其他三個好友旁聽
4.短篇小說朗讀會
作家能勢,主持人拓也,救場嘉賓公平,工作人員芙美,觀眾櫻子;臨陣脫逃的鵜飼和明里
角色幾乎都由非職業(yè)演員飾演。素人表演的正義,乃難得的羞澀和真實。
它為何這么長,因為用差不多同等篇幅講述了四位女性的生活,交織著珍貴的友情。在影片里只是從春到秋的時間跨度,就照見四條迥異的人生軌跡,35歲+,主婦的、已婚職業(yè)女性的、單身職業(yè)女性的,打離婚官司中的女性,各有各的甘苦。非常真實的困境和痛楚,而歡樂時光常在不著意處,在生活常軌的狹縫。生活總有吊詭之時,會突然嚇你一跳,甚至你本人會做出讓自己訝異的事情,你永遠要敬畏生活。
濱口龍介對這四位女性投以深深的注目,讓四位素人演員盡情釋放女性的魅力,她們是如此赤誠、友善,帶著破碎的笑意,以及總是比身邊的男性更堅韌、果決,不回避生活。那些臉部特寫迷人極了,讓銀幕前后的人都顯得赤裸,被直接的眼神洞穿。
第一次看,吃驚于片中對工作坊和朗讀會不惜時長地拍攝,近乎共時性的呈現(xiàn),長得讓觀眾也身在其中,讓影片帶點紀錄片味。又遺憾后半段飆升戲劇性,尤其結尾芙美丈夫拓也發(fā)生車禍,懷疑編劇是否無力或欠缺以日常作結的信心。
這次看,能看到導演在設計拓也車禍的用心,比如拓也是一個無法一心兩用的人,能勢告白時,他說了一句“我還是靠邊停吧,不然有生命危險”。他一夜未睡,受到情感打擊,有發(fā)生車禍的合理性。芙美遞給他車鑰匙,在片中是第二次,佐證了他的健忘以及提示開車的偶然性。
其次,拓也對能勢的過分維護,對芙美不顧場合的指責,恰恰在他所認同的編輯的職權范圍和丈夫的權力范圍內(對外親切,對自己人格外不客氣),他沒有變心的自覺,因此更理直氣壯地令人生氣,和妻子朋友說話也夠沒有情面的。還有,能勢25歲成年了,不是小孩,拓也過分保護,讓我第一次看時出奇憤慨。他不應該教能勢跟芙美說敬語嗎?
拓也似乎太混淆工作和私生活的界限,不過了解日本漫畫編輯和漫畫作者的關系后(保姆式編輯關照作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以作者創(chuàng)作、交稿優(yōu)先),會對敬業(yè)的拓也帶點寬容。
非日常入侵打破兩人親密關系的困局。但拓也這個人物的高自尊和鈍感,讓他無法在精神層面上和芙美達成順暢溝通。他的姿態(tài)太硬了,撲克臉軟不下去。也許通過身體受傷、變得脆弱,是產生變化的好辦法。身體提醒忘記的事,提醒傷痛和打擊有多大。誠實的身體提供了夫妻溝通的橋梁。
這是影片對身體探討的一處呼應。雖然這么講,拓也這個人物還是單薄了一點,芙美這條線在影片中最單薄。
影片一以貫之地探討身體,人慣會偽裝粉飾,帶著假面。而身體會不經意泄露真實,突如其來反抗意識。讓人駭異于自己遺忘的動物本能:受傷保護自己的本能、性壓抑和性沖動、誠實的身體反應……
鵜飼工作坊的主題,名為“傾聽身體重心”,有感于大地震后人與人缺乏聯(lián)結。工作坊里,大家感受到被觸摸和傾聽的幸福。因匱乏和孤單而來的幸福。即使是夫妻,也身在不被欲望、關切的眼注視的寂寞中,在麻木的婚姻日常里。
鵜飼作為一個魔術師般的存在,縫紉了幾處關系。他和純,他能讓純說出困境——在工作坊后的“慶功宴”上,對著陌生人,純說自己打了一年的離婚官司,櫻子剛知情,明里和芙美都傻眼了。電影的后半段,純的失蹤有賴于鵜飼暗中幫忙,他幫純聯(lián)系了婦女組織,并嚴守秘密;
他和明里,他引領她更坦誠、勇敢地面對自己,帶小心翼翼的護士長冒險。做出諸如牽手從朗讀會上任性離開,扔掉她的拐杖,把她留在酒吧的舞池里,任眾人高高托舉她……忽然消失,又在親妹親吻明里時接棒。他是撒馬利亞男孩(笑),用sex渡明里的。
鵜飼會認真、好奇地注視人,帶著緊逼對方坦露的攻擊性,也會把眼神別過裝作無事。從他視線望過去,鏡頭反打過來我們看到純的臉,像貓科動物般張揚著魅力和極致的脆弱性。也從他的眼里看到明里直率爽快,生脆的嫵媚。他看到四人友誼里的親密和疏離。他的注視令人非常感動。
他也能敏銳察覺到芙美的心情,但芙美對他的開關是關上的。鵜飼提議在朗讀會中臨陣脫逃,他們都在不舒服的身份和場合里,而芙美正色拒絕。芙美從沒想過可以輕捷解套。鵜飼不顧忌工作規(guī)矩和世理人情,是個帶點惶惑、危險,動物性的人。讓芙美無法再粉飾下去,包不住怒氣和委屈。有了第二場“慶功宴”上的爆發(fā)。
越是虛偽的社交場合,導演越設計抽出內心深處的話語,越是要破防、犯禁。越是要在群戲中揭開,看各人驚詫的暴露真實情緒的臉。
在其中穿針引線的鵜飼可以說是一個身體學藝術家,都市魔法浪人。
在朗讀會上,作家能勢讀的是根據(jù)溫泉之旅寫的短篇小說,也跟身體有關。纖細的身體感受描寫,從感受自然躍遷到知覺(公平的評論)。私小說的特質讓現(xiàn)場氛圍有種起雞皮疙瘩的尷尬感,觀眾共情芙美的直覺,能聯(lián)想到小說的話外之音。但這種感受不確鑿,無從佐證,無法落實。
一面是男編輯(芙美丈夫拓也)帶年輕女作家(能勢)去溫泉采風,一面是四個好朋友的溫泉旅行。溫泉這個場域非常親密,它是身體性的,脫去遮蔽,讓身體融化,讓身體更誠實。拓也和作家的工作旅行因而顯得曖昧,令芙美格外苦澀。
溫泉暖融、舒暢,卻化不開難言的創(chuàng)痛。如果對朋友說出心事,可能會好很多,有如泡了溫泉般,但是說不出來。溫泉的戲主要寫芙美。四個好朋友打麻將后一番懇切談心,笑著說到四人中最大膽、任性的是反而是櫻子和芙美,明里和純其實更小心、害怕。
談話更進一步似乎會變得難堪。芙美苦澀地笑,她無法掩飾自己的心情,也無法和盤托出內心的焦慮。奇怪四人完全不講最切膚、切身的事情。雖然彼此都明白,但可以說,她們的友誼還沒有到不帶評判的親密。她們連自己也很難坦誠。
后來我想,她們對憂慮之事的保護,也許是不想讓它浸染四人相聚的時光吧。
我喜歡那場戲,四人裝作第一次認識,自我介紹、寒暄,夸贊對方的名字很美。四人的臉直面觀眾,像在對觀眾介紹自己,非常動人。純的臉帶著爽朗笑意,讓人看了想哭。芙美很美,帶著嬌羞的笑,有大和撫子的韻味,化不開眉頭的愁云……一張張女性的,明媚的臉。真希望她們也可以這樣認真地被喜歡的人端詳。
四人的友誼中蘊含著變局、突破,動物性、身體性的能量。女性比男性更有變革的力量,勇于打破堅冰,勇于反叛自身境遇。這令她們脆弱、破碎,也更清明、堅韌,散發(fā)獨特的個人魅力。
電影后半段的友情因純的失蹤/缺席而更真實動人。純和櫻子兒子的偶遇,之前純對櫻子丈夫的勸說,都可見純和櫻子友誼之深邃。而慶功宴上,芙美和櫻子對純丈夫公平的厲色勸戒,櫻子對芙美丈夫拓也的針刺,來得直接、有力,是見血時刻。非密友不能如此。非密友不會這樣把自己摻雜進去,刀兵相見,心焦氣急。
中年人的言語肉搏在年輕女孩能勢看來,也許有隔膜,她說櫻子和芙美是在替自己說話,無法為缺席的人代言,她認可公平必須見純一面的執(zhí)念,只有如此才能化解。因她是stand by 公平。有著陌生人不著意的輕悄。她也許被公平細膩入微的小說分析所折服,又被公平指出自己愛的不夠、虛假而震驚。能勢聽到公平愛的執(zhí)著表白,為其赤誠、瘋狂而動容。但此時缺席的純的痛苦,她不得而知,也缺乏同情關照。
這個角色給人很自私、自我的感覺,和世界隔著厚冰。她只能看得到自己及自我輻射出去的一小圈,她對其他人缺乏切實的關心和體恤。她沒有體現(xiàn)出面對心愛之人妻子的掙扎。
她有點可怕呀。結著厚厚的冰,她能愛具體之人嗎?
我喜歡公平這個人物出現(xiàn)的轉折,非常華彩,呈現(xiàn)人性厚度和復雜。他不僅是言談無味的AI科學家,他擁有豐富、敏感的共情力,足以用準確的詞語表達自己。他的感性讓大家出乎意外,后來的自白里又成了愛得瘋狂的丈夫這樣的角色,離婚這一極端事件把他變得更有人性了。
性從來不簡單只是性。
從片中身體/肢體工作坊帶來的靈感,性是身體的深入溝通,是肯花時間去撫摸對方,給對方歡愉。它發(fā)生在伴侶生活的暗處,與此對照的是交談,片中數(shù)次提到“交談”。
純根據(jù)櫻子和丈夫還有交談,認定她們的婚姻不至于太糟。純要和丈夫離婚是因為他們沒有了有意義的“交談”。朋友問芙美和丈夫會經常交談嗎,能勢問拓也跟芙美交談嗎,都在關心他們的婚姻狀況。
身體的交談——性愛在暗處,精神的交談在明處。夫妻是由這兩股繩緊密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沒有精神上的溝通交流,即使有性關系,也是生殖意味的(純)。
婚姻可怕之處在于合理化僵硬的伴侶關系,用工作、孩子及陳俗去遮蔽它。電影講述女性如何直面真實的親密關系,由這些勇敢的女性帶動男性的覺醒,或可說撼動了他們堅硬的社會外殼。
所以性在片中,很好地去掉了出軌的狗血和奇情,更像是病人的破窗吶喊。它是一次洗禮。它是對自己身體的確認,確認肉身需要愛撫和歡愉,因而對麻木環(huán)境奮起反叛,它是慰藉和療愈,重新相信愛和美,相信自由從體內綻放。也就此更難容忍虛假地活著。無論是純、櫻子的,還是明里的,都非常身體性,顯露本真的動物性。
大家都身在其中,很難有自拔而起的可能?;橐隹墒堑鬲z道修行(片中櫻子的婆婆說),很難從中脫身。我第二次看,意識到這四個女人原來也身在其中,沉默,給沉默以助力。這樣的關系吸取她們的能量,讓她們麻木順服,卻無能為力。她們中唯有純是抱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要離婚,為自己而活。純的臉讓我聯(lián)想起母獵豹,受傷的母獵豹,她笑起來有支離破碎的美。
故事的動線在純,純的離婚事件,以及圍繞身體展開的場域:身體的工作坊、旅行、朗讀會,讓其他三人得以審視自己的感情生活。
性在影片中成為更單純的身體行為。身體是如何誠實地暴露在眾人視線中,泄露精神世界的,還比如:
1.工作坊晚餐散場,純在地鐵站脫力跌倒。
2.公平來找純,純對公平靠近的排斥,即刻的身體反應。
3.純和櫻子兒子偶遇,讓他傾聽肚中嬰兒的動靜,揮手告別后趴在臂彎,眼角流下淚。純告別了熟悉的一切,就此失去蹤影。
4.櫻子趴在餐桌上,側頭流淚。
5.明里在工作中恍惚犯錯、訓斥下屬,從樓梯上摔下來摔斷腿。影片最后,明里回到醫(yī)院,擁抱了下屬。
6.櫻子情不自禁跟著身體工作坊的男生上了地鐵。那個男生的同鄉(xiāng)女孩不敢相信地站了很久,芙美一會兒就疲憊地離開了。
7.芙美暴走了很長一段路,凌晨才到家。
8.櫻子丈夫在樓梯上摔倒,走在路上忍不住蹲下身哭泣。
9.鵜飼無法強迫自己在場,即使有社會人必須遵循的合約和人情禮貌。
……
身體用種種方式迫使人傾聽,好的生活是身心和諧的,誠實的,不憚于歡愉的。
原文2016年6月4日刊于深焦DeepFocus公眾號。
同時刊載于2016年3月30日《看電影·午夜場》,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濱口龍介,1978年出生在神奈川縣,2008年制作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映象研究科的碩士畢業(yè)作品《激情》,獲得了國內外電影節(jié)的好評。導演作品有日韓合拍片《THE DEPTHS》(2010)、采訪東日本大地震受災者的紀錄片《海浪的聲音》(2011/跟酒井耕導演合作)、長達4個小時的長片《親密》(2012)等。2015年8月, 《歡樂時光》在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和特別提及獎(劇本),南特三大洲電影節(jié)銀熱氣球獎,《電影旬報》年度日本電影第三名。本片也將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展映。
2015年11月底,深焦DeepFocus在南特三大洲電影節(jié)間隙,采訪了濱口龍介及其攝影師北川喜雄。
深焦:首先想請問濱口導演成長在一個怎樣的家庭,小時候就已經對電影耳濡目染了嗎?
濱口:我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人一起去看電影只是很偶然的事,并非從小就是影迷。
深焦:然后您在東京大學讀書?
濱口:我19歲考進東京大學,就讀于東大文學部的藝術美學專業(yè)。我的畢業(yè)論文寫的是約翰·卡薩維茨的電影。畢業(yè)后當過商業(yè)片和電視節(jié)目的助理導演,但都是很失敗的經歷,并沒有怎么融入進去。然后報考了東京藝術大學,它也是日本第一個開設電影制作專業(yè)的國立大學。第一年沒有考上,接著又報考了一次。之所以非常想去東藝大,是因為有北野武、黑澤清這樣的日本代表性導演在那里執(zhí)教,我想沒有比東藝大更好的學習電影的環(huán)境,把它當作最后的期望,終于考上了。
深焦:從您的老師——黑澤清那里,您學到了什么呢? 濱口:當然,我從他那學到很多。具體來說,因為東藝大主要是以制作實踐為主。兩年內需要制作兩部短片和兩部長片。電影理論雖然并不是主要的,但是在黑澤的課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向黑澤討教。當時黑澤每年都有新作品面世,我們就會多次向他請教諸如那個場面究竟是怎么樣拍的這樣的問題。其中最受用的是:作為一個電影作者到底為什么會那樣去做?到底為什么能做成那樣?讓人不得不去這樣追問下去。
深焦:是什么讓您不得不追問?
濱口:觀眾。拍出讓觀眾無論如何都不得不感到震驚的東西來。這樣才是電影,非像一個謎團不可!還有黑澤平時常說道,攝影機放在哪?攝影機面向誰?從什么地方開拍,到什么地方結束?等等。這些都是些非常本質性的問題。
深焦:您和攝影師北川喜雄先生在東藝大雖然不是同期,但是否是長期合作關系?
濱口:確實是長期合作,但在學校時基本上沒有一起拍過片,最多也就幫一天的忙之類的情況。第一次合作是在2011年的上半年拍攝《親密》。他對于我之前當過商業(yè)片助導的經歷有過質疑,然后互相交談了各自想法。雖然這部電影要花費一些時間,一起拍拍試試看嗎?說完后,他非常樂意的接受了。這種合作關系,我們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
深焦:后來又為何會拍攝關于3.11大地震的東北三部曲?
濱口:《親密》拍攝快要結束時,3.11大地震、海嘯、核電站爆炸事故接連發(fā)生。當時,收到了來自東藝大的拍攝東北紀錄片的請求。我個人方面,也因為看到海嘯視頻后被震撼到,就決定去實地拍攝。
深焦:雖然沒有看過東北三部曲,但即便是在劇情片《歡樂時光》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
濱口:我想你所說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在《歡樂時光》中主要有兩個場景。一個是workshop,一個是朗讀會。其實我并沒有打算用紀錄片的方式去拍攝。從這個電影的特點來看,作為劇情的一部分,它們都事先被寫在劇本當中,然后逐一拍攝。在這一點上,按部就班的拍攝也許和紀錄片有接近的地方。只是這兩個場面之所以看起來很像紀錄片,或許是因為出場的人物特別多,對于我們來說,人物有什么樣的反應很難事先預料:是在哪里發(fā)生,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并不知道。面對這種狀況,攝影機變得遲緩,看起來和現(xiàn)實發(fā)生的一樣。但總體上來說,是事先做了一定的準備,然后逐一按照劇本來拍攝的。
深焦:《快樂時光》的劇本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您是如何塑造了這樣動人的四個女主角呢?
濱口:關于劇本,首先我們在神戶開設了為期五個月的即興演技培訓。這是一個以制作電影為前提的培訓,學員一共有17人。我們的四個女主角也在其中。作為培訓結果,我們一起創(chuàng)作了三個劇本。《歡樂時光》是其中關于三十歲女性的一個劇本。最終我們選擇了《歡樂時光》,因為我們覺得它是最能挖掘出所有培訓學員魅力的一個劇本。當初的設定是兩個半小時,但考慮到人物特征有更多擴展的可能性,又增添了不少。但最關鍵的原因也許還在于,對日本社會里三十歲的女性,這樣一個弱勢群體,如何去展現(xiàn)她們的魅力,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展現(xiàn)她們的魅力的環(huán)境。相對應的,培訓當中的其成員如何去協(xié)助配合她們。在這樣一種設定上,《歡樂時光》的劇本很容易被實現(xiàn)。
深焦:劇本是在培訓前寫的,還是一邊培訓一邊寫?這三個劇本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嗎?
濱口:對,是培訓過程當中寫的,也包括我在內,三個人一起寫的。
深焦:也就是說是貼著這四個女主角創(chuàng)作的劇本?
濱口:是的,是結合她們特點寫的。首先寫好了她們四個中的一個人物的劇情,然后在其余三個人物之間搖擺不定,但確定了劇本最初的一個架構。可以說是卡薩維茨《夫君》(1970)的女版。(注:《夫君》是講述的三個中年男人的故事)但對于劇本,她們會有感到違和的部分,也有拒絕拍攝的反應。比如,這樣的動作我做不到,或者我不愿意這樣去表演,或者非常不愿意,但不得不去這樣表演的情況也有。所以劇本修改了很多次。在保持原有架構的基礎上,但不是寫她們想說什么,而是去寫,作為她們所扮演的這個人物不得不去這樣說的。因此,很戲劇性的臺詞和動作,都變得不大可能,所以也就越來越接近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和節(jié)奏。同時,她們也慢慢的越來越接近劇本設定中的人物。產生的最終結果是,劇本變得很長很長。
深焦:但在電影后半部分我們也看到akari的腳受傷了,純的失蹤,朗讀會的變故等等戲劇性的情節(jié)在慢慢的增加。這樣的情節(jié)設定也是事先寫在劇本里面的嗎?
濱口:確實,接近日常生活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電影前半,后半段開始劇情變得戲劇性起來。這部電影一共拍攝了8個月,劇本修改了7次。最初的劇本是包含戲劇性情節(jié)的,刪除以后又回到很日常,然后又加入了一些戲劇性情節(jié),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反復修改的過程當中完成的。但是改稿的過程并不是讓演員去適應那個角色,而是演員自己慢慢的去親近角色本身。然后最終確信可以在后半部分加入更戲劇性的情節(jié)。還有,關于純的失蹤是事先就已決定好的。
深焦:workshop和朗讀會的兩個場面,是如何調度的?為什么要用實際的時間長度去表現(xiàn)?
濱口:之所以說為什么不得不這樣拍,還是要從我老師黑澤清說起。比如攝影機擺放在哪里?攝影機面向什么?黑澤給我們看盧米埃兄弟的《工廠大門》(1895)。攝影機擺放在有什么好像將要發(fā)生的地方。這就是電影拍攝中攝影機的位置。而對我來說,好像將要發(fā)生什么的地方就是人的臉部。拍攝人的臉部產生什么樣真實的反應,這一點,可以說貫穿了全片。比如workshop那一段,現(xiàn)場有什么樣的反應,事先是并沒有寫到。還有朗讀會那一段,即便是事先在劇本里寫道“很高興”,“觀眾們很感動的聽著”之類的。但實際上并不能就拍成這樣,只能交給現(xiàn)場,捕捉現(xiàn)場的演員們的反應。而且這兩段都有很強的連貫性,剛開始就沒有剪輯,最后也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
深焦:workshop部分用的是自然光?其他部分看起來也很像是自然光……
北川喜雄(攝影師):基本上都是有打光的。只是朗讀會的時候,照明打到了年輕女作家身上??臻g上來說,也有照明,只是把燈光放在不太注意、隱蔽的地方。workshop一段,濱口導演覺得自然光看起最美。而且照明無論放在哪里都很礙事,所以整段是沒有打光的。
深焦:濱口導演您自己也參與了演出。
濱口:是的,我也出演了。因為這部電影沒有一個職業(yè)演員。職業(yè)演員的那種專業(yè)表演讓她們釋放不開。所以取而代之,劇組員工也出演了,我作為員工其中一個自然地出演了。
深焦:電影前半段劇情是靠四個女性一起行動推進的,到后半段,漸漸地她們四個人在一起的場面減少了,她們各自的家庭、工作的描寫開始增多。到了最后,以她們四個人的反叛而結束。能請您談談您是如何理解日本社會的女性,使得您這樣設計劇情?
濱口:并不限定于女性,我覺得在日本社會中困難的是,如何尊重自己情感的問題。只是這樣的問題,在女性的身上顯得尤為明顯。因為日本是男性主導的社會,是男性更能容易賺到錢的社會。也就是說,比起女性,男性在外面賺錢這件事被合理化。這樣的話,從整個社會來說,男性對自己的伴侶,對家庭不關心這件事也可以被正當化。在這部電影中的四個女性,基本上都是處在一種不被關心的,感到痛苦的境況里。當然女性處在弱者的社會地位很明顯,但男性所處的境況是不是更嚴重?在拍這部電影時我這樣想過。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男性們并沒有得到、喚起他們意識到自己已陷入漠不關心這件事的契機。而女性們能意識自己被壓抑的情感,也能為自己申辯。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為女性助威,還不如說只是單純的表達出她們本身所具有的強大。怎么來說,這部電影也向男性們提出了警示。正因為沒有去傾聽,沒有去感受,因而才陷入這樣的困境。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高慢慢(來自豆瓣)
來源://www.douban.com/note/640359534/
《歡樂時光》觀影筆記
作者:高慢慢(首發(fā)于公眾號“MOVIE木衛(wèi)”)
據(jù)說,日本女人的大半生都在“忍”,從少女時期開始,到成少婦(陳希我《真日本》)。隱忍個人自由成為妻,“妾本蘿絲,依托喬木”,依附丈夫一輩子,妻再熬成婆,家庭就是女人的終身歸宿。日本一度流行的“賢妻良母主義”傳到中國,五四時期被一眾主張婦女解放者批判。
日本傳統(tǒng)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二戰(zhàn)之后,國家鼓勵男人為企業(yè)奉獻,丈夫是工薪族,妻子是專職太太。一個標準家庭里,女人承擔育兒、家務、伺候丈夫的全部責任,而男人承擔家庭經濟來源(養(yǎng)一家子)。這種觀念一直延續(xù)至今,我的一位日本朋友說,在老一輩人眼中,女人婚后仍應該放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不管情愿與否,有相當一部分的女性也確實這么做。但其實,也有越來越多70后、80后女性開始不滿現(xiàn)狀,她們追求自我,未必把婚姻當作人生的唯一選擇,或者不婚、或者離婚。
日本社會對晚婚或不婚的寬容度似乎比國內高,2010年,日本35歲男性的未婚率是41%,女性是29%,十幾年之后,30歲女性未婚比例從30%增長到50%,已婚男女婚后出軌的比例也不小。
電視劇《晝顏》的余熱還沒過去,2017年上映了電影版,人妻不倫的話題在少女少婦心里撒下小火花。早前熟知的林真理子的《三十歲的女人》、渡邊淳一的《失樂園》、電視劇《不愉快的果實》《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家族的形式》,各種形態(tài)的婚姻一直是電影文學作品的寵兒。
2015年這部長達5個小時的馬拉松電影《歡樂時光》就像一部長篇小說,用近乎真實的方式,敘述四個三十歲女人的感情生活。和初戀結婚,當了十幾年專職主婦的櫻子;渴望從無愛婚姻中解脫的純;離婚后不乏追求者卻一直獨身一人的阿明;和丈夫總有疏離感的芙美。5個小時下來一點不覺得乏味,反而是秋天看過最舒服的電影,溫度恰好,日影獨有淡淡哀感讓時間流逝都變得美妙了,四個女人的生活也微火慢燉一樣走進觀影者的生命體驗里。
“研習會”是電影一個重要的引子,隱喻后文要鋪展開的現(xiàn)代婚姻關系。兩個人背靠背融為對方的一部分再互相依靠站立起來;找到對方的中心線,保持兩人間的平衡;額頭和皮膚接觸;傾聽對方的身體,從最原始的觸碰和傾聽來看,語言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礙。研習會的目的就是“修復溝通”,修復從表層對話到深層情感的交流。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夫妻、子女之間都保持的相當距離感,禮貌、克制在這里打破了。
女人是需要被長久注視的動物,《晝顏》里出軌的主婦利佳子說“僅僅是一點微不足道的刺激,就能體會到活著的感受,如果沒有關注著我的人,我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而活。”《歡樂時光》里櫻子也說,“獲得關注的感覺真好”“只要是一直觸碰就覺得很幸福了”。
其實是情感需求,純子們的情感需求被另一半漠視了,這是她們覺得婚姻難以忍受的原因。 長久地和不存在的另一半生活在一起的孤獨,比起獨身一人更是精神折磨。也因為情感需求總是被漠視,櫻子覺得空虛,失去一部分自我存在的價值感?!稌冾仭分?,利佳子也是因空虛而出軌,《歡樂時光》里,純子和櫻子的出軌不是玩感情游戲,也不是為了尋找刺激,就是不愿意忍受而做了反叛。
櫻子問婆婆她的婚姻是怎么走過來的,婆婆說“一起生活著實不易”“只要忍一忍就行了”。但是,她們怎么能再接受父輩的那種忍耐過來的婚姻,縫縫補補過一輩子需要犧牲多少自我價值,現(xiàn)代人對幸福的期待越來越高,人生可以追求的東西、愛與被愛的機會又那么多。
誰想委曲求全呢,阿明和芙美就不想。芙美和丈夫表面和諧,其實疏離。兩人結婚紀念日,丈夫說“我們兩真是無趣啊”。芙美的丈夫沒有行為上實質的出軌,然而熱情不在自己身上,精神出軌的丈夫還是把芙美刺傷了。他們之間的對話只停留在表面,兩人之間深層的疏離感,旁人也能看出來。
離婚后阿明一直單身,她坦白自己需要男人,有男人存在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女人。阿明有強烈的感情需求,“并不是為了找刺激才約炮,總之就是想求安慰?!?但另一方面又抱著矛盾的心態(tài),“上床的門檻是很高的”,對方必須是“能讓自己完全信任,能讓自己無所顧忌完全放得開的人,否則就沒有意義?!?/p>
這也是一部分當代女性情感的共性,就算經歷過一次婚姻也還是迷茫?;橐鰧λ齺碚f不僅僅是找個陪著的伴,也不是找一個經濟共同體。明是一種女性的典型,有自己的事業(yè),經濟獨立的生活,婚姻不是剛需,性和感情的標準沒有一個可以妥協(xié)。
如果對感情的需求魯鈍一點點,如果對愛、性和婚姻的感受不那么敏銳,她們是不是可以不那么艱難。
從表面看,電影獨特在于漫漫5個小時的對談、獨白。當人物傾訴的時候,往往正面直視鏡頭,導演試圖逼近她們的內心(芙美看到瀑布時的恍惚已然是人物內心特寫)。獨白、對談是用來推動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內心最多的動作,在大段談話中,是日本人禮貌的距離,隱忍、克制,沒有戲劇性的情緒爆發(fā),娓娓道來(即便是丈夫聲討出軌的妻子時也沒有歇斯底里)。
向內看,夫妻間的每一次對話又顯得那么干扁、蒼白——“沒有實質性對話”,夫妻生活被沒有意義的對話填滿了,“親密”超不出對天氣怎么樣、吃了沒的談論,內心的聲音欲言又止,瑣碎閑談又心不在焉。在一次次對話中,導演對她們婚姻隱取挖掘相當細膩,可以代表一部分三十歲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
純子的丈夫在婚姻中是缺席的,離婚時的庭審是她八年婚姻中僅有的一次與丈夫“對話”,丈夫意識到這點的時候為時已晚,純子在如同喪偶的婚姻中被扼殺了。純子遭受到的精神暴力是丈夫幾乎不跟她說話,即便說話也沒有實質交談,不走心的對話如同沒有對話?!白x書會”上的告白,又表明他不是一個沒有溫度的人,他只是忘了,或者根本沒意識到要去理解朝夕相處的妻子的情緒了。
在離婚成本如此之高的今天,純子的離婚不計代價。夫妻的社會關系交叉在一起,出軌的純子立刻被共同的朋友譴責,耗時耗精力打沒有勝算的離婚官司。更重要的是,劇中純子是極有知性氣質的女性,多年專職主婦的生活中,使她在職場上不具有競爭力。電影有一個細節(jié),純子只能做一些清潔和生產的零工。經濟上常年依賴丈夫,離婚后也只能住在條件簡陋的小房子。
導演并沒有在譴責什么,只是鋪展一種人生常態(tài)——沒有情感滋養(yǎng)的婚姻,自然而然、不可自拔的枯竭了??墒遣还芑榍皭叟c不愛,婚姻都可能是愛情的墳墓。呂思勉先生在《中國通史》里說,人之性,本是多婚的,男女皆然,所以愛情很難持之永久。雖然作為理想主義者抗拒這種冷冰冰的論調,但是不能否認“婚姻制度和人性的內在緊張關系。”
李銀河老師在《奇葩說》里說過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婚姻不適合現(xiàn)代社會融合。然而盡管離婚和不婚的人持續(xù)走高,但是至少這幾輩人中,這樣的事情不會發(fā)生。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愛情的幸福想象和婚姻仍然是捆綁在一起的??础稓g樂時光》的婚姻之后,大家也無需自感悲涼。電影和生活有一千種面孔,結婚也會后悔,不結婚也會后悔,不如都試試吧。
《歡樂時光》里三十歲的女性的生活?;蛘擢毶砘蛘唠x婚,都不是衰颯的吧,像電影開頭的基調那樣——小提琴、田園式的林蔭隧道,坐在電車上的四個人穿過隧道,陽光也灑在她們臉上。逃離丈夫的純說的“自己的人生翻開了新篇章”,結婚也好,獨身也好,離婚也好,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女性還可以有的選擇也不少,人生就是不斷嘗試、后悔、再嘗試的過程,在不愿意再忍耐中痛苦過,又走出來了,保持再生的能力,一覺醒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第16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第6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稓g樂時光》,下面請看前線情比金堅的閨蜜們各自面對各自生活的評價了!
George:
不想結束。
果樹:
片長是一把雙刃劍。不歡樂,但時光總是好的。
Polaris.J:
看了兩三天,應該找個周末什么都不干看的!濱口龍介再一次驚艷我!去戲劇化去表演化。每一個角色都很飽滿。
心是孤獨的獵手:
剛開場的時候就很不一般,給我的感覺就不像是一部電影,反而像一個素人拍的dv一樣,非常的生活化,別的片子可能是盡力再還原生活,可是唯有這一部做到了電影就是生活。
盆滿缽滿趙+:
慢悠悠的婚姻故事合集,四段相似的親密關系,平靜的講訴不安的情緒,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渴望愛,說到底還是缺乏親密關系中的溝通。 勇敢后最后剩下悲哀的男士們,他們只能懊悔,但也許他們真的就是如此的人,那原罪是決定結婚的兩人或者是大眾對于選擇婚姻的必然性?倘若果真如此,難道這樣的人一輩子就只配做孤獨之人嘛。大家還是去做工作坊吧,也許是唯一的出路。
RyanRyqn:
混合紀錄片式的拼接加上卡薩維茨與日本傳統(tǒng)電影小津、黑澤清的拍攝方式和機位構圖,電影在沒有較拖沓的情況下體現(xiàn)了日本社會幾個重要問題,日本后311時代、少子老年化、女性身份政治等。濱口龍介文學系的出身使電影在對話和敘事推動上更具有文學性,劇本的出色的完成度盡管在視聽語言的平庸下也顯得獨樹一幟。但問題是鏡頭畫面上并不驚喜甚至枯燥,素人演員表演生硬。
Prometheus:
看完已經兩點了,在這里時間并沒有像一般電影一樣被壓縮,而是成為了展示展示日常的一部分。通篇其實都圍繞著溝通的主題去寫婚姻,去寫友誼,去寫人生。電影仿佛是從溫泉麻將局中重新相互介紹姓名開始,開始崩塌。一場研習會,一場朗誦會,幾乎都是以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示,當然后者有點出戲,卻又和劇情切合,結局很贊,說到想要回到從前,然后戛然而止,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略知她一二:
他們習慣從樓梯上倒下,在黑暗中迸發(fā),在無數(shù)個漫長日日夜夜里思考人生,他們感懷生活卻無處釋放,他們害怕于她們的桎梏、她們的逃離、她們的反叛,她們不破不立,就像是浴火重生后的魂魄,破碎而又虛空,她們突破后又陷入空虛,來回往復的生活令人疲倦,但是無法掙脫,這明明是不歡樂的時光,但決不是傷感的懷念,而是溫存的希冀與盼望,心愿如此簡單,卻不知是否遙遙無期。
飛檐:
平靜流淌的生活始終掩映著潛滋暗長的內心獨白,用五個小時的時間參與她們人生中矛盾密集的一個時間點,無限降低對話、事件中的情緒值,但又讓觀者始終沉浸,只能說太高明。除了他一向擅長的那種淡然的生活流呈現(xiàn),看到了濱口龍介對于女性心理、隱匿的男權、以及根植于日本文化里的壓抑成分的種種探索。他或許是一個始終用心生活的人,他保持關注作品里的人物,沒有一個人在其中是失焦的,都擁有著平靜強大的“存在”,甚至是一個路人。
莫扎特侖蘇:
仿佛回到了那個扛著攝像機上街去的時代,省略了象征化符號,沒有一個人被抽干血肉成為象征,平實的講述有無限力量,絕不是簡單記錄,而是讓情感在無聲中爆發(fā)。它創(chuàng)造了不可復刻的真實,搖曳的鏡頭下洋溢著優(yōu)美的詩意,細膩的情感和人文主義色彩。同時又頗具史詩感,在主角們完成自身的情感救贖后仿佛進行了一場革命。芙美和櫻子丈夫倒下時是情感載體的崩壞,是這部電影所能承載的最大程度爆發(fā),五個小時的電影落幕,仿佛一切已經結束又仿佛生活才剛剛開始。
給艾德林的詩:
兩天煎熬完,敘述太散漫還努力虛掩了諸多實質的突破點,結構即便可能原本很凝聚干練,也在漫長的文本時間中垮落,不過即便說不定這就是人家想要的效果,其實看完全日常的戲劇化故事時間所呈現(xiàn)的虛假空蕩感,還是即打臉又沒算好,因為5個多小時還真是太短到不值一提,濱口桑需要直接開全天候直播,才能讓表意附著在“沒有話語”的情節(jié)上,即時的極端寫實才能更貼近理論上的自然主義。但是假如視捕捉下來的表意才是未經加工過的現(xiàn)實為生活常態(tài)的話,那這片簡直是一種只要一開攝影機就必然是現(xiàn)實的狂妄現(xiàn)實觀之體現(xiàn),真是細思極恐,反觀各位素人的表演則必然是歪曲地虛假和做作,當然即便這樣,也不能下霓虹超新星韻高才短、缺乏沉淀的論斷,但內心底還是覺得拍成電視劇能比電影好若干個數(shù)量級。
Hethang:
盡管坐擁著令人驚悚的時長,但整體呈現(xiàn)上比《夜以繼日》還是好多了。濱口龍介不把狗血作為其敘述的主線,將生活的真實性與細膩感生動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這一點上確實做的非常不錯,尤其是四位女主人公之間有機真誠的互動,更能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著的一種態(tài)度。但在另一些方面的處理還是有些無聊了,且不說在表面上看起來處理干凈了實則在細節(jié)上無處不在的尷尬點,光是在一些持續(xù)時間漫長的活動中的處理就完全與真實體現(xiàn)生活奧秘與情感表達的目的背道而馳:如果說“尋找重力”一段還是好笑的,那讀詩一段便是完全神游般的離題——這樣的一種極端表現(xiàn),真的就是我們的生活嗎?如果將這些部分進行適當刪節(jié),再將幾位人物的情感處理得細膩些,關系的表征再弄得豐富些,我相信這部電影會更真實更動人。
Pincent:
非職業(yè)演員表演工作坊的形式確實能達到一種表情動作具有適當遲滯感、美學運鏡帶有紀實感的奇特效果。深入兩性關系,也未拋開對日本當代社會種種壓抑問題的關注,以多種由分享作為內容的活動形式(工作坊、法庭、朗讀會、飯局…)全程作為載體,迎接最終卡薩維茨式的一整夜集體出逃。試圖盡可能地捕捉每一個人際關系上的真實細節(jié),以朗讀會的對談來自反總結:呈現(xiàn)人與人之間身體的、感官的聯(lián)結,又指出其不可總結性,每場看似順暢的交流之后,緊接著剝開人們不可交流的屬性。從開始四人同框就有不和諧的“景深闖入者”,構圖機位都有被小心設計,除了意外到來180度直視鏡頭的正反打之外,我們也應看到飯桌上人物在鏡頭內所處的中心位置、人物逆光的輪廓、鏡頭隨著視線和瀑布下跌、飯桌背后列車經過的轟鳴聲…
蒼山古井空對月:
片子夠長,所以能夠更充分地塑造和走進人物,在觀看影片大量對話的過程中我會想到“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句話,影片避開了狗血沖突并盡可能客觀地呈現(xiàn)人際與婚姻中的不同立場,讓觀眾更充分感受到生活的錯綜復雜。兩次活動是影片的兩大題眼,一者強調溝通交流,另一者則包含關于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自反以及捕捉生活中細微處的美好。同時活動也是某種契機或者說是引發(fā)問題的中介,讓活動后坐在一起人們內在的某些東西顯現(xiàn)出來。第一個關于身體交流的活動中,有意思的地方是鵜飼的臉總隱匿于陰影之中,似乎是“消隱的中介”,他引導大家參與活動,引發(fā)大家的感悟,卻又不突出自身的在場。而主角四姐妹,聚起四人友誼的人最先離開,走進婚姻的人最終難逃感情消逝,有機會修復感情的契機是丈夫出車禍,這讓我想到一個詞——“破而后立”。
子夜無人:
孤木難支的、密集過盛的、貌合神離的、無法修補的,各種各樣的親密與情感關系形態(tài),用了5個小時依然讓人感覺難以言說。情感專家最喜歡教育大眾的話就是“多交流、多溝通”,可他們有沒有想過人與人之間本質上就是不可能完成交流和溝通的?或者是一方急切地表達完另一方早就關上了門、或者是詞不達意口不對心、或者是站在兩個海拔永恒對吼但永遠錯過、或者只是短暫地達成了妥協(xié)且顧眼下再說。我們都如此熱衷追求被傾聽被理解的那一刻,但又有多少次在面對他人同樣的渴求時,我們只是敷衍地應答著、粗暴地打斷了?我們就是這樣自私又偏執(zhí),在波動的情感褶皺里,時而是咫尺時而是天涯。通過訓練就可以聽見腸道的聲音,但沒有辦法可以聽見心里的聲音;當她在法庭上說出“他扼殺了我”,這句被逼到墻角才說出的話,然而那個自救的訊號沒有一個人真正聽到。
#FIFF16#主競賽單元第6日場刊將于稍后公布,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五小時的電影?太長了吧,我才不要看呢。」「傻子,若你連坐在舒服的椅背上聽五個小時音響講話都作不到,又要怎麼面對現(xiàn)實中排山倒海的話鋒與爭議?」形式本身的意義大概是如此吧,我猜。
5小時17分鐘,看到了很多熟悉的神戶街景,也感受到了很多身邊的事。這五小時的映像或許略顯乏長,但這種完全“日?;保ㄈ菢I(yè)余演員)的手法就好像把電影時間轉換成“生活時間”那樣,給你帶去了<Happy Hour>。何為電影,何為演技,何為幸福,看完這部作品后確實會得到新的答案
目前看過的最長電影。因為長,所以哪怕是一次修習,一個飯局,都能提供足本,而足本提供了更強的在場感。日野評述能勢小說,作者、主角與聽眾/觀眾,在盡量不帶感情的講述中,形成一體。而在一個即便鋒芒處處卻又坦率得禮貌的氛圍里,其實對錯早已讓位給自我。有很多共情,叫人檢視出判斷的準頭,其實要比尋找對方身上的中線要難得多。櫻子的婆婆說,婚姻前后都是地獄,既然如此,不如前行??汕靶校幢刂挥袉∪踢@一條路。四個女人的自我意識開始成長,或者說,終于肯去,敢去成長。不管抉擇如何,死水里掙出的一點點波瀾,都是壯麗。@虞社,濱口龍介作品展映。導演說前半部并無劇本,主要是演員在他的大綱下創(chuàng)作初稿,再行碰撞,最終兩個半小時的預想翻了一倍不止。電影寫的是日常,卻是災后的日常,是虛構的日常。想看宣萱黎姿佘詩曼蔡少芬演一版。
愛是層層累積成失望,在一起的時間都變得漫長,連同昔日歡愉被瓦解與埋葬。
屬於日常的機械式演進,卻又有屬於日常的洶湧餘味,排演的方式也許意味了某種新影像的形成,在虛構和記錄的邊界中尋找到重心。workshop后的酒桌對話突然切到Jun正面半身的類似記錄片模式的近景,還有Jun被送走以後鏡頭停在那個空的汽車副座位,這兩段調度印象深刻。Happy hour一點也不快樂
十星。屬于上一年代最好的那批電影,其出世就宛如一個奇跡,在每一位素人的面容里都久違地目睹了在職業(yè)演員臉上缺席已久,又或夸張失真的表情:它們的微妙和準確讓我們忘記自己坐在熒幕以前。四位主角是面前的朋友,而我們見證的是這條她們從受害者自覺地走向健全人的漫長隧道。濱口龍介獨一家就足以召回整個日本的黃金年代,既有楊德昌一樣的敘事效率和畫卷式繁而不亂的人物志,又有侯麥-洪尚秀一派對場景氛圍精準的重現(xiàn),又深得小津-是枝一脈將情緒隱入凡常間,反使情緒無所不在的技藝,還時不時現(xiàn)出拉皮德般震悚的鏡頭運動,再加以黑澤清般不可言說,又無可奈何的瞬間。他說的是在職場熱血,夏日治愈背后日本的隱語,這個掩飾至死的國家從未被展示和討論的實相,這些殘破沒有戲劇的外表,未見血肉,恰因它們早已撕扯入骨,無處可逃。
Masterpiece. 是濱口龍介的《一一》,用力完全不著痕跡。創(chuàng)作方法和最終成片共同構筑了日常的奇跡,工作坊和朗誦會兩場大戲精妙至極。上一次看到這么令人心曠神怡的素人表演,是在沖田修一的《去見瀑布》里。普通人的臉也是生動的,關鍵是要捕捉到冰山下的情緒,因此那些正面鏡頭充滿了力量。濱口龍介沒把片名寫全,應該叫“歡樂時光總是短暫”,比《家族之苦》更苦上百倍。生活就是電影,電影就是生活,生活不是電影,電影不是生活——用一部電影,說盡生活和電影的辯證法,這就是濱口龍介的境界。并不是透徹了人性,而是坦誠了困惑——沒有人知道該怎樣生活。人生啊,充滿了煎熬和諷刺,最后一刻峰回路轉了嗎?不,只是一個停頓,等生活的戲劇發(fā)生,也等一個失蹤的人。
317分鐘,沒吃飯的從下午看到晚上,不覺得累也不覺得乏味。全片幾乎都是業(yè)余演員出演,幾乎都是通過坐著對話展開劇情。動作極度受到抑制,而情緒掌控極好。片中沒有一個壞人或者好人,主觀的價值判斷是回避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實的客觀呈現(xiàn),呈現(xiàn)每一個人都在努力逃離卻又逃離不了的困境。
鵜飼景的課確立了“找中線”的法則,而后一旦出現(xiàn)180度正反打,就必有大事發(fā)生。高級。
形式上是利維特加卡薩維蒂加小津,故事上更借助結構對應主題,但問題係,形式的呆滯,長鏡頭的多餘(這些鏡頭下的日本人是從未見過的咁誠實,誠實到像諗對白),導演對於「時間」的處理,角色的建成由對白形成,但慢慢走向木偶化,最後更變成一場遊戲,一切都是和觀眾玩的遊戲,但來得笨笨的玩法。
4.5;片長驗證承載日常容器必要性,正如被時光侵蝕和惰性磨損而失去溫度的婚姻一樣,沉浸于時間波紋滌蕩的我們,與被在婚姻中浸染庸常的千張面孔一般被推到“前亦地獄后亦地獄”的境地——“遲早要出亂子,遲早要決裂?!彼姆N家庭模式和「交流」的無效性,「言語」和“文本性的人”在其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現(xiàn),而本片要說的是“身體比起言語更誠實地反映著人的內心。很多年后想到去看瀑布的路上新綠滿眼,也會覺得那是最完美的歡樂時光,涓涓細流里蘊藏的隱秘轉折(“潛文本會賦予角色們的行為合理性”),我們終將被日常稀釋、被打敗,終于在放棄偽飾和努力之后還能直面下個地獄;去戲劇化的劇本和表演真是令人驚嘆。無數(shù)“中線”的建立,無數(shù)過肩鏡頭中前景的虛焦或特寫,賦予攝影機和攝影對象之間的“對話”,即為“未來的他者的無窮目光”。
不是日影,而是日劇,還是最好的那種。濱口龍介的鏡頭帶著生活的溫度,所有日常瑣碎和兩性關系的巧妙疊加,像有吸力般將觀眾帶入四位女性的人生。雖然膀胱忍得快爆了,可是五個半小時實在太短了,真的太短了,為什么會這么短!?。?/p>
為甚麼要有四個女主角?明明說的好像是同一件事。相識廿五年的四分之一、湯氣小說的四肢異想、以至麻雀戰(zhàn)局。因為四重奏,高低快慢,方為一體。
siff2016#4。三星半。這是一部反剪輯的電影,將那些被傳統(tǒng)劇情片中認為較為瑣碎、缺乏敘事功能從而一般被省略處理的場景的全過程(培訓課、喝酒聊天等)全部保留,組成了生活最真實的時光。我承認這種美學手法的價值,然而想問一個問題,片長五個小時的必要性在哪里?邊際價值極低。
【上海電影節(jié)展映】被這部317分鐘的神作徹底征服!四個30多歲的女閨蜜,四種性格與婚姻狀況。全片靠大段臺詞推動,尤其是兩段紀錄片般的群戲。不僅不覺拖沓冗長,竟然引人入勝金句頻出!從小清新游玩吃飯到面對各自婚姻危機,女權主義逐漸顯現(xiàn)。結尾神走向,戛然而止。劇本牛逼!非職業(yè)演員也很出色
#SIFF# 5小時17分鐘,像洗了一個盆浴。四個女人的日常,漸漸蒸餾出濃度。讀書會這段也很巧妙,構成一個自反式的結構。結尾也很妙。
這根本就是“PASSION-2008”的悠長版。尤其前四個多小時是非常舒服的,看她們聚會、聊天、打麻將,坐各種交通工具會覺得日本人的生活真是干凈舒適。濱口竜介把劇情沖突留到最后一小時,而且和“激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渣男、徹夜、攤牌、兩兩交心。像普魯斯特,路人都不是路人,而是時光,歡樂時光。2020.11.21 大銀幕度過這段時光,既是愉快,又筋疲力盡。尤其喜歡前半段,像是一些未知的戲劇探索,后半段則是瓜熟蒂落,或許不一定符合每個觀眾的預想。想到這里突然覺得應該去重溫里維特的OUT了。
拍得很長,卻想一直跟著看完,都是日常生活,卻綿里藏針,耐心,細致,井井有條,娓娓而來,細節(jié)捕捉寬厚有趣,漫長卻不失分寸,應該是2017年看過的最好的日本電影(真人)了,拍這樣一部生活化的電影,寫這樣一個日?;膭”?,應該可以成為每個熱愛生活的創(chuàng)作者的目標。
渴望有人傾聽、渴望有人理解、渴望一份心靈契合的愛情...只是相敬如賓、恪守秘密的自己,又哪能走進彼此的內心呢?這在當下的社會多么的普遍啊。內心的焦灼最終也只能在陌生人身上尋找慰藉,短暫的歡愉讓自己麻木與遺忘。哪有什么歡樂時光???只是暫時離煩惱的現(xiàn)實生活遠一些而已。
四人的出行是happy, 其余只是hour: 芙美的報復,櫻子得不到回音的忠誠,明的自我拷問,純的不停的告別(貢獻了全片最動人的幾個段落)。選擇花五個半小時看這部電影就好像開頭四人參加鵜飼的重力課程,你滿心懷疑,但你最終div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