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果時間非線性
douban上有個程序員寫的影評,滿眼“遞歸”“函數”“并行”“迭代”之類的詞兒??赡苡捎诼殬I(yè)習慣吧,我看電影時滿腦子都是非線軟件的剪輯段落- -
我從小就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時間是非線性的,我們該如何展開下一秒的生活?是像哈利波特那樣躲在南瓜后偷窺“當時”的自己,還是像克里斯一樣主動改變它?
Here's the thing about the future.關于未來有一個重要的特征
Every time you look at it,每一次你看著未來
it changes because you looked at it.它會發(fā)生改變 因為你看著它
And that changes everything else.然后其它事也跟著一起改變了
凱奇老了。當他蓄起長發(fā)垂下眼瞼,當年那個英姿勃發(fā)的帥小伙更添一份成熟與穩(wěn)重。我想我還是喜歡這樣的凱奇的。就像天使之城里那個癡情的天使,看著他的眼神你會不由自主地心疼。
NEXT,迭代中止。跳轉。
我想起《機械公敵》,同樣先入為主地架構了電影所闡述的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额A見未來》在這一點上還是比較圓滿的。菲利普·迪克貢獻了一個聲畫演繹空間很大的出色文學劇本。
影片自開頭就很流暢,賭場追逐一段堪稱運動攝影典范——演員走位、攝影機運動都如行云流水般令人稱快??死锼购脼t灑!
表現手法上,影片利用視覺特技與聲音特效,如程序運行般展開時間線交錯前進的描述,而手法并不單一——除了受阻返回重新開始之外,后面分身搜索的并行表現亦很新奇。
本以為核武器威脅消除,英雄抱得美人歸這故事也就完了,然而導演卻再一次把我們遣返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一路上時間線層層疊疊、縱橫交錯,我們被一次次愚弄,而后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片尾字幕居然是倒放的,這不禁又令觀眾產生了“追溯時間”般眩暈而興奮的感覺??芍^用心良苦。沒記錯的話,《羅拉快跑》也是這樣吧?
過硬的劇本+票房靈藥主演+商業(yè)元素集成,不錯的片子~:)
2 ) 科幻電影的進化論
◎乃鼎齋無機客
直到今天,才看了那部著名的《Next》,影片以我平常的眼光看來,還是蠻好的,有人因為影片中的悖論問題而就對電影發(fā)難,但即便在科學世界里,“天衣無縫”有時也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影片剛開拍,我就知道它是改編于菲利普·迪克的那篇《The Golden Man》,在看完電影后回過頭來去看看The Golden Man講了些啥故事,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故事的主角和他的未婚妻都隸屬于一個政府部門,專門從事追捕變種人的工作,抓到后就給他們絕育、或者干脆消滅他們。變種人生理上異常、甚至擁有超能力,譬如能夠偽裝成他人的模樣,或者偷走他人的記憶,這使得變種人成為正常人類眼中的威脅。所謂的“金色人”名叫克瑞斯,渾身是金色的皮膚,表面看上去并不怎么聰敏,但卻擁有窺視未來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能夠從任何一個行動出發(fā),看到所有可能的衍生結果,就好像一名象棋手能知道5步之內的所有變化)抓捕部門的竭盡所能要抓到克瑞斯,但去因為想要研究他的能力而未立即處死他。不過,克瑞斯還擁有著一項他人不知曉的能力:他的金色皮膚就像是獅子的鬃毛,能勾引異性??巳鹚挂T主角的未婚妻釋放了自己,然后搞大了她的肚子,安全逃生。在小說的最后,主角反思著動物的本能如何打敗了人類的智慧,而假如“克瑞斯”們成功地取代了人類,進化就會朝著這個新的進化方向發(fā)展。
最后還要交待一句,那時候的科幻界普遍的觀點是認為變種人類是優(yōu)點多多的,(可能是因為當時普遍的科學樂觀精神,二戰(zhàn)結束了,科技日新月異,還有啥能難倒我們呢?),所以當迪克把小說投稿出去后,約翰·坎貝爾甚至拒絕發(fā)表這篇小說。
3 ) 預見未來
“人生應該充滿驚喜,不應該都是注定的?!奔偃缯f人生是注定的,那么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無聊,不論你怎么做,都擺脫不了命運的束縛,這對于人來說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又是一件令人感到多么輕松的事情。
搭訕那一段有點像土撥鼠日哈,一直重復,直到得到正確答案為止。也許這就是讀心的用處吧,他們不能讀心,但是卻有著無盡重復的機會,生活隨時都在重來,不需要你回答正確的答案,只需要你在恰當的時候,面對恰當的人,給出一個恰當的答案。
“未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你看到的時候,它就變了,然后一切都變了?!蔽磥砀淖兞?,那原來將要發(fā)生的未來還存在嗎?不討論了,不過電影中幾乎把預見未來的能力發(fā)揮到了極致,時刻預見著下一刻將要發(fā)生什么從而避免災禍,最后尋找綁架者的那一段實在是牛爆了。
4 ) 拍給程序員看的電影
這個片子一點都不文藝。因此我很喜歡。因此本評論寫給程序員看。
這是我見過的關于“未來”“時 間旅行“一類電影中劇情最嚴密,邏輯最自圓其說的一部片子。
我懷疑編劇是個程序員。
首先簡單回顧下劇情:主角起初可以預見到兩分鐘內的未來情況,因此可以提前趨利避禍。后來他為了遇到了一個命中注定的女人,去尾行(tail)跟隨她來到了大峽谷。他發(fā)現和這個女人在一起時,他可以預見到更遠的未來。后面的劇情,就是被一些沒看懂的人大罵被耍了的情節(jié):主角預見到比較遠的未來,在未來,他又不斷產生各個分支去搜索各種結局,最后這條路徑還是無法找到最優(yōu)解(其實是獲得了一個最差的結果,全都死掉了),因此在電影的最后,整條搜索分支都回溯回遠點。
顯然,他運用了遞歸的能力。這一點在電影的高潮,碼頭倉庫一段體現的最淋漓盡致:他在每條岔路口都遞歸的去搜索。這個情節(jié)簡直可以拿來放到計算機算法課上當課件用了。
其實在電影的最后,主角選擇了和政府合作共同打擊黑惡勢力,還很狗血的說了幾句挺哲理的話。但這就是結局么? 醒醒吧,這是編劇照顧文藝小資們的情緒故意賣的破綻。誰家用遞歸寫個深度優(yōu)先的搜索會只搜索一條分支呢?!
而那句很狗血的話:關于未來的一個特性就是每次你看著他時他會改變,因為你看著他了。
這分明是對side effect 的批判嘛,在另一部偉大的電影butterfly effect 中也有對 side effect 的深刻批判。因為有了副作用,程序的行為將變得不可預知,程序的正確性驗證也就無從談起。這是主角對純粹函數式開發(fā)的深切呼喚。
通過FP還有另一個好處:并行
關于這段搜索的情節(jié),有幾點值得主義的:他同時并行執(zhí)行了多個搜索任務。但是在電影里,又似乎不是純粹的并行,因為其他的搜索分支會知道之前的搜索結果,進行剪枝。這算是搜索優(yōu)化。
關于遞歸,大家基本上都認同吧。那么為什么起初主角只能預見兩分鐘,而后來尾隨了一個mm后就人品大爆發(fā)了呢?真相就是他開始”尾遞歸”了。
關于電影名 “next” 。 這是表示迭代中止,跳轉的語句。
另外,關于未來的計算,未來的過程,大家想起點什么來沒??continuation。
think about it. 為了宣傳FP的思想,老美居然拍了部電影,真是寓教于樂阿。
5 ) 先知先覺與蝴蝶效應
剛剛看了部電影《先知先覺》,約克孫有某種預知能力,可以預知到2分鐘后的事,并且可以事先采取行動,隨著行動的產生,結局也隨之改變了。打比方說,他可以預知到2分鐘后誰要從哪個方向射擊,所以他就可以躲避。
電影的主旨是未來是可以被看見的,當你看的時候你就在改變未來了。可以用游戲來打比方。人超脫于屏幕之外可以看見周圍一定范圍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判斷未來很短的時間內可能會受到的威脅,然后先發(fā)制人,空間和時間在這個時候如此統(tǒng)一。如果把人生比作這種電玩,那么超脫于塵世之外,看到我自己,看到樓下的sue,sue正在開門準備上樓梯往我宿舍走,我提前2分鐘知道什么時候去給她開門或者提前打電話給她說等下我去她宿舍讓她別上來了的確是合情合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一直對時間有偏執(zhí)的好奇。我們的世界已經被確認由四維空間構成。如果構成第四維的物質和構成其他三維的一樣,那么時間和空間是不是存在某種相似?比如把現在比作501房間,401是過去,601是未來。那么當我住在501的時候,401已經造好布置完備不能更改了,那601呢?是沒建筑好?是建筑好了還沒有裝潢?還是建筑好了裝潢好了只等我推門走進去?
我過去的一舉一動對于之后的2分鐘后的結局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我今天如果沒有在sue的引誘下去看電影,就應該做了一份6級卷,第7章的數學也應該復習了一點了;我去看了電影,所以現在在寫隨筆。
以前MM跟我說了部電影《蝴蝶效應》。相當喜歡即使沒有親看,卻像在心里放映過一樣。講的是男孩可以通過看以前的日記回到過去某個時候,改變當時的某個動作,之后的情節(jié)就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覺得這是真實的。小時候看過的一個故事,看到某一頁的時候會留個選擇題給讀者選擇,通常是問假如你是文中警察你會1,跳車去追至78頁,2去找馬戲團團長至143頁。整本書有7、8個選擇,讀第二遍的時候改動其中1處,最終的結局就南轅北轍了。那時候還沒上小學,這本書卻出人意料印象深刻,影響卻直達上大學后的今天。如果小學畢業(yè)去了北郊,現在我在哪里?如果志愿填了浙工商,現在我在干什么?
一直有個離奇的念頭,要造個主題公園,是一座高塔,進入每個房間后都會看到一組片段像AB劇一樣,劇末要求回答一道選擇題:假設你是劇中人,會A怎樣怎樣,會B怎樣怎樣,按下選擇鈕的時候,有梯子降下來引導你進入下一個房間。我只是想看看,一個選擇的偏差是不是謬以千里;還是只要是同一個人,人生觀沒有變化,即使其中的某幾步走的不同殊途還是能同歸?比如從常州去蘇州我可以坐火車去,但我選擇先坐汽車去無錫再坐火車去蘇州可能選擇不同,結果卻是相同的。
未來是種種可能,就像這座高塔,看著巍巍峨峨,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際遇,但你上到第二層沒有上第三層的時候,第三層原本有的可能突然消失不見,所有都是不存在的。命運在沒有到來的時候是存在的,到來的是種種可能中的一種,其它的可能到來的時候就不存在了。
6 ) 死循環(huán)了怎么辦
最近接連看了2個尼古拉斯凱奇的片子,另一個是《火柴男人》。好電影要想功成名就不僅要有好劇本,好演員,更要有好的機遇。如果這些不是全具備,僅僅具備其中幾條還是能夠成為一部供消譴的好片子。這個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場面就是尼古拉斯凱奇帶領全副武裝的FBI,靠著可預見未來的特異功能,指哪打哪,恐怖分子就像預先擺設好的肉靶子被打的一塌糊涂,真是夠酷。
看完之后我始終在想的事情就是:人類始終在研究超級計算機,現在也有意向生物處理器方面展開研究,我覺得人類的大腦就夠研究上幾百年了。就像片子中的凱奇短短的時間就對未來嘗試了無數種可能,不斷的分身嘗試未來的情形,在計算機中模擬的話就是一堆的 if,else if;case if …… 并且還是多線程,集群并發(fā)性計算。如果真把人腦的功能發(fā)揮到如此效果,恐怕地球上所有用電的服務器處理器資源加起來也沒這個牛。
以前看過科幻世界上的一個小說,名字忘了,講的也是預見未來。其中一個理論:如果你可以預見到2分鐘后的未來,那么就可以在預見的未來中,繼續(xù)預見下2分鐘未來。有點拗口,像嵌套循環(huán)。最后小說中的主角小孩就是這樣陷入嵌套循環(huán)給累死了。事后想想如果大腦能重啟,那個小孩興許就能得救了,我們管理的近百個 CPU的服務器被死循環(huán)搞死的時候都這么救的。
7 ) 看來能預見未來并不一定開心
《預見未來》。8分。
李·塔瑪霍瑞導演,尼古拉斯·凱奇、朱莉安·摩爾、杰西卡·貝爾主演作品。
終于刷到了一部尼古拉斯·凱奇能看的片子,自從2009年以后,凱奇大叔就沒有拍過一部合格的電影。想想這是可怕。
凱奇飾演的克里斯有著可以預見未來兩分鐘的超能力,這令他十分痛苦,從小被當做試驗品表演和研究,成年后只能隱姓埋名搞魔術表演去賭場小贏幾把賺點小錢。
直到他遇到了他的理想情人,他不僅具有了預見更長時間的超能力,也終于被朱莉安·摩爾飾演的特工找到要求他協助尋找恐怖組織預謀炸毀洛杉磯的核彈。
影片的敘事手法耐人尋味,閃回,制造反轉。有點意思。
我發(fā)現叫杰西卡的都是花瓶
原來一切只是一場夢的結局最狗血了
還行吧
你只能預測三分鐘?OK,我教你一個迭代算法
其實影片只有20分鐘,其他一個半小時的都是浮云。
湊和著看吧
國騰二教的教室,票價2塊錢。只能作為周末夜晚的消遣,立論就是漏洞百出。最后,我恨凱奇。
天命不可違,當你知道悲劇將發(fā)生,而努力去改變但是最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發(fā)生的時候,那份沉重。。。最后的亞當夏娃和蘋果樹。
穿越場景還是挺酷的
疲于奔命的兩分鐘,碰上女人,可能就是一輩子。
原著寫得好
視覺化的博弈論
尼古拉斯·凱奇有點做作...
最近很喜歡凱奇。
最近看的穿越時空的片子蠻多,這部還算是意外之作,不錯,一氣呵成!意猶未盡……
我喜歡,創(chuàng)意不錯,女主角漂亮
貌似我飄過了
好片!
話說尼古拉斯凱奇的頭發(fā)真的很倒胃口。
有幾段好帥。結局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