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東柱

劇情片韓國2016

主演:姜河那  樸正民  韓昌賢  成泓日  崔正憲  鄭浚遠  李嬪娜  尹正日  金仁宇  金正碧  樸泰山  崔嬉序  閔鎮(zhèn)雄  崔鐘律  

導演:李濬益

 劇照

東柱 劇照 NO.1東柱 劇照 NO.2東柱 劇照 NO.3東柱 劇照 NO.4東柱 劇照 NO.5東柱 劇照 NO.6東柱 劇照 NO.13東柱 劇照 NO.14東柱 劇照 NO.15東柱 劇照 NO.16東柱 劇照 NO.17東柱 劇照 NO.18東柱 劇照 NO.19東柱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5

詳細劇情

  影片講述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時期,姓名、母語、夢想統(tǒng)統(tǒng)不被允許的黑暗年代,朝鮮愛國詩人尹東柱(姜河那飾)在同為獨立運動家的好友宋夢奎(樸正民飾)的影響下,通過詩歌鼓舞青年一代的故事。

 長篇影評

 1 ) 天空、風、星星和詩

       <圖片10>

      《東柱》(??),一部夠冷門的高分韓國電影。

       要吐槽的是,電影的打光太好了,完全不考慮時代特點。那個年代,日據(jù)的朝鮮,夜路光線真是好啊,遠遠近近都清清楚楚,遠處燈光稀疏明亮的程度你確定是三四十年代嗎?大晚上,連大樹疏疏密密的枝枝葉葉都層次分明,不要說一隅的朝鮮,就是冒險家樂園的大上??峙乱惨姴坏竭@樣的景象。再有就是節(jié)奏真的好慢,好催眠,那么美,這么困??磧苫?,睡著兩回,深深自責于自己的嚴重睡眠不足。



       即便如此,這部電影值得我睡飽,再去看第三遍。
       這樣做,至少有三個理由:
 
1、 男主角姜河那是韓國電影難得一見的、多數(shù)角度骨骼周正的男演員(抱歉,對美人在骨比較執(zhí)念)。但是,不能大笑,大笑就走形。
 
2、 黑白光影。屬于我的特殊癖好,總覺得黑白灰的畫面有神奇的魔力,最簡單的色彩,卻最袒露事物本質(zhì),很神奇。
 
3、 向往一個有詩歌的年代。片尾是絕對的高潮,審訊室,交叉剪輯,兩種個性態(tài)度的終極對決,舉槍的在悲憤中簽字確認足以上斷頭臺的莫須有罪名,寫詩的含淚將認罪文書撕碎。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詩,也沒有詩人,有的只是市儈、只是市場。所有的都可以明碼標價,一部電影的價值,有票房和打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有身價和收入衡量……我們什么都可以買到,卻沒了詩和寫詩的人,我熱愛的詩都不出自這個時代。所以,片尾的小高潮徹底征服了我,《東柱》最后一個鏡頭的配詩也代表了我的感慨——”天空、風、星星和詩“——唯此永恒。
 
       《東柱》的導演李濬益,曾拍過《思悼》、商業(yè)熱門《王的男人》和奪獎熱門《素媛》,是個不斷嘗試新的表達風格的導演。在高清4K盛行的時代,把《東柱》拍成了黑白片,顯示了導演的勇氣、自信、野心和某種屬于矯情的夢想,有效仿默片的致敬片《藝術家》(The Artist)之嫌。
 <圖片3>
       《東柱》的片名取自主人公尹東柱(???),原名尹海波,又名平沼東柱,于1917年12月生于吉林省龍井市(原和龍縣)明東村的一個教師家庭,學生時代在日據(jù)時期的朝鮮度過,1943年7月留學日本期間被捕,1945年2月因日方的活體試驗逝于日本監(jiān)獄。留有詩文117篇,上世紀八十年初由其弟公開出版后,尹東柱才為世人逐漸認識。他生前籍籍無名,現(xiàn)在無論將他歸于什么流派,都是與詩人無關的后人杜撰。

       影片講述了作為詩人的尹東柱(姜河那飾)平淡卻不平靜的短暫一生。鏡頭從日本警官審訊尹東柱開始,在審訊和尹東柱的回憶間切換鏡頭,展開他的一生,中間涉及了日據(jù)時代朝鮮的大事件。
 
       在尹東柱的一生中,大他3個月的表兄宋夢奎(樸正民飾)始終影響著他的生活軌跡。宋夢奎個性開朗富有激情,是天生的演說家和煽動者,對日據(jù)的朝鮮有一腔報國熱情,在謀求民族獨立的探索中,始終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行動力。
 
       與宋夢奎不同,尹東柱冷僻好讀書一心寫詩,用詩歌記錄和表達他的民族情感。這種溫和的方式,初始為宋夢奎不屑。日本在朝鮮推行“創(chuàng)氏改名”運動后,朝鮮文字不能在學校使用,授課不能用朝鮮語,朝鮮人的姓名日本化。宋夢奎也逐步意識到朝鮮文詩歌的重要性。當尹東柱提出要參與民族獨立活動時,宋夢奎對尹東柱說:“你還是寫詩吧,我來舉槍?!?br> 
       然而,不幸的是,無論是舉槍的宋夢奎,還是寫詩的尹東柱,都以參與京都朝鮮留學生事件的罪名被拘捕。審訊過程中,尹東柱的詩稿成了他有罪的直接證據(jù)。但凡有文明,文字都是美麗而危險的。東柱的詩是他作為抗日分子的鐵證。
 
       面對強權,導演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在片尾兩個對比橋段。

       一段是對比東柱和夢奎簽字確認從事獨立運動的反應和結果。平和內(nèi)斂的東柱平靜地接受了他的罪名,自愧一心想做詩人而沒有參與更激烈的反抗,斷然拒絕簽字認罪,慢而有力地撕毀文書,鏡頭掃過的日籍警官掩飾著自己的驚駭。與東柱不同,宋夢奎悲憤地懊悔沒有實施認罪書上的罪狀,決絕地簽字確認,審訊警官嘴角微揚,暗自得意陰謀的得逞。

       另一段,對比東柱和夢奎被捕前后的不同。被圍捕前,夢奎正在興致盎然地給集會的朝鮮留學生分析當時的戰(zhàn)爭態(tài)勢;當他獨自逃到東柱住所外,已經(jīng)狼狽得判若兩人。而東柱雖深知危機四伏,依舊赴約,準備完成詩稿英文版的出版;看到警察后,他從容地對女同學說:“天空、風、星星和詩”。影片的敘事也就此嘎然而止。

       從鏡頭對比中,觀眾感受到的是,寫詩的人沉靜中傳遞的堅韌,拿槍的人激情中的脆弱。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即便我們沉默,依舊可以積聚和傳遞能量。想起魯迅先生的文字,“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發(fā)”。無論是死亡,還是爆發(fā),沉默都是一種拒絕,是積聚的拒絕,也是沒有歸途的拒絕。
 
       1945年,尹東柱、宋夢奎相繼在日本福岡監(jiān)獄的活體試驗中辭世。所幸藉由詩歌的力量,他們不曾被時光湮沒。
 
       影片的最后,穿插著寥寥數(shù)張老照片,東柱的生平一點點滾動,最后定格在暗夜璀璨的星空,黑的、如鑲鉆的夜空,白色的字,仿佛有自己的光芒。那幾個字是——天空、風、星星和詩。
 
       作為一部電影,《東柱》的鏡頭是美的。因為是黑白畫面,便有了一種懷舊、悼念和永恒的意味。黑白灰的畫面、風光和人,線條都是美的,星空下大樹盤桓的枝椏剪影,瞬間劃亮時火柴閃爍的溫暖,審訊桌上白色薄胎茶杯中泛起的氤氳,夜讀時韓式小油燈的光暈,老宅里主人公青春俊美的輪廓……
 
       很少的背景音,是間或撩撥的吉他,簡單的音色,偶爾的和弦,與東柱的詩相得益彰,簡單而純凈的美呼應著黑白畫面的簡潔,宛若悼念,有著永恒的魅力。

        《東柱》的這些特點,注定它是一部小眾、高分的文藝片。

附尹東柱詩作
 <圖片4>
<圖片5>
<圖片6>
<圖片7>
<圖片8>
<圖片9>

 2 ) 夜風吹拂星辰,也吹拂你的詩篇

純黑配色的畫面,的確讓影片本身略顯沉悶,但這一層迷蒙的灰色,卻恰好是晦暗年代的真實鏡像。 尹東柱,一位出生在中國東北部朝鮮族自治區(qū)的韓國詩人,也許我們可以稱他為中國人,但他所有的文字都是用朝鮮語寫成,內(nèi)心向往著民族的故土,那么他應該是一名純粹的朝鮮詩人。他出生的家如今還在吉林,但中國人鮮少有人知道,故居重建也是在韓國政府的資助下完成的。據(jù)說在韓國,他的詩作是文藝青年的愛物。他短暫的二十八年的生命宛似一顆流星,也許,是他仰望星空時曾經(jīng)最神往的那一顆。 不同于德惠翁主的貴族身份,尹東柱出生于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電影中,他的父親小有才學,本本分分,有樸實的價值觀。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為民族做點實事的同時也能安身立命,過好日子。因此,他強烈地希望東柱可以成為一名醫(yī)生。但東柱卻與表哥一道熱愛文學,表哥寫文他寫詩,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原本表哥的父親也不同意兒子走文學之路,但兒子的一篇散文在韓國的著名報紙上發(fā)表,老爸深感顏面大增,從此不再干涉。電影中的尹東柱有別于歷史,似乎起步較晚。在表哥得到認可的時候,他的詩作都藏在抽屜里,沒有人知道,也害怕被人發(fā)現(xiàn)。他的鼓勵都來自于朝夕相伴的表哥。但從百度百科上的資料來看,尹東柱從小學起就陸續(xù)有詩作發(fā)表。也許并沒有發(fā)表在著名報刊上,但已被一定范圍內(nèi)的人知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還是可以推定的。 電影中的表哥似乎是一個虛構人物,恰如《德惠翁主》中的金章漢,他的任務是引領故事前行的同時與主人公形成呼應和對照,以達到故事和人物刻畫的張力,使電影表現(xiàn)更加豐富。表哥是個聰慧,有才但思想激進的青年。中學時向往共產(chǎn)主義,奮不顧身趕往金九領導的臨時政府。但不久即發(fā)現(xiàn)被各方勢力利用,又回到韓國讀大學。在學校里仍舊革命熱情不減,渴望借辦雜志來喚醒民眾的抗爭意識。與東柱不同的是,他雖然有文才,但不以文學為然。文學之于他,就像美好的女人,是用來完成革命的工具。他鄙視純文學,認為熱衷文學是消磨斗志,而被日本人壓迫的時代里,人們應該熱衷于反抗。我想他的想法是那個時代的青年普遍認同的,也是時代的特征與縮影。我們對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并不陌生,因為在同一個時代,中國文壇也有大量的秉持這一思想并身體力行的作家。也許左聯(lián)就是最佳代表吧? 但尹東柱卻有自己的想法,在電影的前三分之二里,他都是那個時代的另類。他不熱衷于革命,最大的心愿是成為一名詩人,他的詩也從不書寫革命,幾乎完全與時代脫節(jié)。在生活中,他的理想是認真讀書,讀英國文學,努力走進偉大詩人的行列中去。他熱愛珍視身邊每一個朋友,不以他們?yōu)闋幟鹄墓ぞ?,他的作品也漸漸得到教授學者的認可和賞識。沒有表哥的激情和憤懣,他更像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許只有隔著半個多世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才能隔著灰色的電影畫面,理解他的理想與追求。 大學被日本人管控,不允許教授朝鮮語課程,東柱聽從老師的建議,考慮去日本留學。這是一個令被殖民的朝鮮民眾較為尷尬的選則。一方面他們生活在日本殖民者制造的苦難中,痛恨侵略,渴望民族自由。但另一方面,他們要面對民族文化的落后,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文化,不得不去侵略國留學。在留日的情感點上,中韓兩國有所不同。中國留日的風潮主要集中在1895年的甲午海戰(zhàn)之后到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之前,而隨著大面積國土淪陷和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不但留日學生銳減,在日中國學生也大批歸國。但韓國卻在甲午海戰(zhàn)之后一直受制于日本并最終成為其殖民地,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而在這被強烈抹殺民族性的時代里,大量韓國學生留學日本,甚至加入日本軍隊。這其中,一代反抗意識強烈的青年人內(nèi)心所承受的也許更復雜,更令人深思。 表哥選擇與東柱一同留學日本,目的卻別有打算。東柱一心想入京都大學學習英國文學,而表哥只想借機聯(lián)合在日韓國學生發(fā)起革命。諷刺的是,無心學習的表哥考上了京大,而渴望深造的東柱卻名落孫山,不得不轉考東京立教大學。當父親接到消息后,失望得抬不起頭來。東柱也是失望而落寞的,在日本街頭,他似孤獨的流浪者,理想與時代格格不入,就像一個笑話。他用民族語言寫就的詩歌不能見著于世,壓迫永無天日。韓國學生都不愿去東京,那里政治空氣濃烈,常常強迫韓國學生入伍,因此大批韓國留學生都留在關西(京都屬關西地區(qū))。但東柱卻只能奔向最危險的地方,僅僅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 東京徹底改變了尹東柱。他的詩歌得到認可,并被同學翻譯成英文,可以寄給英國的出版社尋求出版。從英國劍橋大學留學歸國的老師非常賞識他,認可他在文學上的造詣與思想理念。如果在和平年代,東柱已經(jīng)踏上了成功之路,無須英國出版社,他的朝鮮語詩集應該早就出版了。但在1943年的東京,東柱沒有這樣的運氣。他拒絕服役,被闖入課堂的日本軍人當眾剃發(fā)羞辱。老師不敢阻攔,學生們嚇得偷偷哭。罪惡的年代里容不得他追求純美的文學之夢。他終于放棄,離開東京重回京都,并鄭重對表哥表示愿意加入革命的陣營。 表哥拒絕了他。表哥說,拿槍的事情由我來,你去追求文學吧!表哥不是在諷刺或嘲笑他,他的話道出的是兄弟情。這些年,他雖然不認同東柱的純文學理念,但卻是一直支持他鼓勵他的。也許是出于兄長的責任,不希望弟弟從事危險的革命活動。也許是對文學保留著另一種認知,希望它保有一塊純粹之地,不被社會浸染。東柱的改變,或許可以稱為一種覺醒。受壓迫被泯滅的時代,文學之夢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他選擇一同抗爭。與其坐以待斃,為不能完成的夢想哭泣,不如奮力一搏,也算一種努力。 表哥雖然沒有將他拉入組織,但東柱同樣被逮捕入獄。整部影片就開始于入獄后的審訊,穿插著對往事的回憶。歷史上的尹東柱在監(jiān)獄里受盡折磨,電影沒有直接表現(xiàn)血淋淋的酷刑畫面,但并沒有削減其深刻性,而是從思想精神層面做了一個深入的探討。 東柱與日本審訊官的對話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由淺入深。在劇情基本展開完畢之后,對話進入更深的層面。日本審訊官拋出日本人的主張,所謂對東亞各國的侵略,其實是一種解放。這是軍國主義思想洗腦后的一種認知,原發(fā)點在于日本曾受美國的欺壓,在認知到自身的落后時迸發(fā)出的一種恥辱和反壓迫心理。但在極度膨脹中的發(fā)展歲月,迅速擠入列強后,日本不但學會了恃強凌弱的國際法則,并將其野蠻擴大化,甚至發(fā)展出一整套政治理念,即“大東亞共榮圈”。他們自鳴得意的解放,卻是對他國的另一種欺凌,而這種從精神到肉體的野蠻征服給他國造成的痛苦與損失遠遠高于它痛恨的歐美列強。但這種扭曲的勝利感卻根植于諸多日本人心中,以審訊官為代表,他的堅定令人不寒而栗。他的可怕之處不在于殘忍的手段,而在于他的思想與認知,這才是摧毀自己亦摧毀他人的最恐怖之處。 可笑的事,審訊定案后,審訊官要求東柱等人在文件上簽字。理由是要走法律程序,并自豪地說,這就是文明國家與非文明國家的區(qū)別。然而在孱弱卻堅韌的東柱面前,他的自我標榜卻成了一個極大的諷刺。他所沾沾自喜的文明,正在世界上制造著野蠻而殘忍的罪行,整齊漂亮的文件也掩蓋不了血腥的氣味。也許有一天他終于認識到自己曾經(jīng)的丑陋與無知,也許不會,并不是每個日本人都意識到了那些罪惡。而一直脫離時代的東柱,仰望星空追求文學夢的東柱,孱弱而木訥的東柱,拿起那一疊文件撕了個粉碎,堅決拒絕簽字。 他說,生在這樣一個時代卻渴望成為詩人,沒有成為領路人而做了一個跟隨的影子,感到很羞愧。與激憤的表哥不同,他的隱忍與克制蘊滿了一種強烈的痛,他不再說日語,最后的心聲是用朝鮮語說出的。至于審訊官懂不懂,他已不再在乎,他的堅持不必人人皆懂。 尹東柱死在1945年之初,半年后日本投降,結束了罪惡的侵略。這是最令人痛惜與遺憾的年份,我們都希望他再忍忍。但歷史總是那么殘酷,一個人的生命無法以歷史進程為極限。但東柱的詩篇卻沒有一同消亡,他的壓抑與憂傷得到了后世讀者的認同和理解。他談不上偉大,但這短暫的歷程與并不曲折的故事卻在陰暗的畫面中閃亮著,一如夜空中的群星,有一顆并不算明亮,卻有著不可磨滅的光澤。也許,那就是尹東柱。

 3 ) 東柱

作為片名的引導性總偏見的渴望在描繪東柱這個人物身上多花點功夫一直被認為做宋夢奎的影子的東柱偏移卻又努力朝著宋的方向靠攏以至于最后悲慘害至死 而對于歷史知識的缺失關于政治在歷史上的轉變有些難以疏通 但在人物塑造上面雙主人公個性分明 哪怕此前的東柱一直為了遠離宋而壓抑自己的想法可面對死亡卻是他最勇敢的一面

 4 ) 《東柱》…就像一首明明克制隱忍卻讓人感到蝕骨傷悲的詩

因為排片少時間晚,為了不影響隔天上班,拖到周五晚上才終于看了《東柱》。

其實這是一部讓人不敢,或者說沒有資格隨隨便便評價好壞的電影。內(nèi)容的意義遠遠大于形式,而形式也似乎無可挑剔。

和《思悼》一樣,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沒有讓人意外的那些懸疑和反轉。也沒有什么商業(yè)上的趣味性,沒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勁爆點,從頭到尾的黑白畫面,不刻意煽情的敘事,就像一首明明克制隱忍卻讓人感到蝕骨傷悲的詩。在這個充斥著爆米花娛樂大片的浮躁時代,是太難能可貴的作品。

很喜歡影片的剪輯,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混亂。還是像《思悼》一樣,導演編劇預設觀眾知道他們的故事,所以沒有從頭到尾一一說明,而是用監(jiān)獄中最后的審問串聯(lián)起過去人生的片段,每一段經(jīng)歷伴隨著從心底涌向筆尖的詩句,堅定而溫柔。

東柱的彷徨反襯著夢奎的執(zhí)念,東柱的愧疚交疊著夢奎的懊悔。即使是從小一起長大彼此深愛的兄弟,但一個內(nèi)向到消極,一個熱血到激進。他們注定走上不同的路,卻一樣要在時代的洪流中掙扎喘息,迎來相似的悲劇結局。就像片中兩人對于文學價值和暴力革命道路的爭論,在那樣的時代悲劇面前,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像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每個人的人生一樣,對看不見的未來也都是沒有答案的。他想出版的詩集,他想看到的獨立,奈何都在身死以后,多么遺憾多么傷感。看著他們?nèi)松〕溜h蕩到最后,似乎才能隱約明白,為什么東柱會說——“都說人生不易,但能如此一揮而就地寫一首詩篇,是多么讓人羞愧的事?!?br>
沒有人能清楚究竟反映了多少歷史和人物的真實,沒有人能猜到那些想象的畫面與曾經(jīng)有多少相似或不同,即使主創(chuàng)們也一樣。但可以看得出李浚益導演在每個細節(jié)上的小心翼翼。一直覺得他是個神奇的導演,拍過那么多不同風格的電影,光看最出名的這幾部《黃山伐》《王的人生》《郎在遠方》《素媛》《思悼》再到《東柱》,都不太像是同一個人拍的。申淵植導演這次執(zhí)筆劇本和監(jiān)制,明顯也對影片的風格有很大影響,對人性深處不可言說部分的把握,透徹到殘酷。沒有一味把人物塑造成高大全,而是也會嫉妒也會膽怯也會退縮也會懊悔。姜河那和樸政珉的演技也讓這個沒有懸念的故事變得那么有張力。只是,如果對兩位演員不熟悉的話,一定能更入戲。我卻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暗自比較著其他影片中他們的形象和表演…毫無疑問,他們這次奉獻的表演足以讓該片成為其履歷表上的代表作。

當最后片尾滾動起尹東柱宋夢奎的真實生平,響起姜河那唱的那首歌時,壓抑了兩個小時的情緒才終于有了一瞬間的釋放。但總隱隱覺得似乎掉眼淚都是對故人的不夠尊重。對于生活在如今這樣相對太平太多的國家和時代,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我們來說,對那時的他們,又何談“理解”與“同情”?

低預算,黑白片,不華麗,不商業(yè),或許因此不能吸引太多人的眼光,那有如何?能夠打動人心的力量就在那里,視而不見的人是自己的損失。真的并非想用道德綁架評價,只是這樣的電影會讓人思考和反省,它的價值并非可以用商業(yè)包裝和票房數(shù)字衡量…

走出影廳的時候,聽到旁邊姑娘用淡淡的語氣對同伴說,下映之前一定要再看一遍,感覺看十遍也不會膩。

其實我也是這樣想的。

文/暖晴

禁轉,謝謝。??

p.s,多說一句正文沒地兒插的話,飾演日本刑警審訊官的金仁佑依舊飚著日語很搶戲,總讓我想起他在《暗殺》里演的那個幫金海淑開店幫全智賢炸車的日本大叔…于是又不小心跳戲…只能怪我《暗殺》看了太多遍…??
尹東柱詩人

“井里有明月流云,悠遠無邊的天空,蕩漾著藍色的風和秋天,還有一個男人,就如我的追憶在那里徘徊。”——《自畫像》

“撳亮燈火驅(qū)除一些黑暗,最后的我像期待時代那樣等待早晨。”——《一揮而就的詩》

“仰望天空,至死無一絲羞愧。為此,在輕撫樹葉的微風中,我感到心痛傷悲?!薄缎蛟姟?br>
——摘自尹東柱詩集

 5 ) 僅僅想成為一名詩人

影片全部是黑白色調(diào) 用以描繪那個黑暗又充滿斗爭的年代 東柱是位詩人 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 在國家戰(zhàn)亂 深受民族身份和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擾下 他是一個影子一般 不敢靠近真實的光 卻渴望用詩表達去向往 節(jié)奏很慢 情節(jié)是由東柱的詩和他的心緒所串聯(lián)起來 不斷地閃回 回到現(xiàn)實 再閃回 宋夢奎與東柱之間在審問的結尾部分 蒙太奇的剪輯將兩者和而為一 但又表現(xiàn)了二人作為革命者和詩人的根本不同 宋夢奎是火熱的 充滿著斗志與意愿 而東柱是一本詩集 翻起來薄薄的幾頁 讀起來卻知內(nèi)心的疑惑、迷茫、困擾、羞愧與堅定 記憶深刻的是對二戰(zhàn)時日本人的形象塑造 有清醒卻無力的反軍國主義者的教授 也有極度自卑與自信渴望勝利到狂亂的軍國主義者 表面上談著解放亞洲 但意義何在 或許只有他們內(nèi)心的欲望可以解釋吧 最后 東柱的詩集叫作《天空 風 星辰 和詩》 他說自己身在這個戰(zhàn)亂的年代僅僅想成為一名詩人是羞愧的 但正是因為國家民族的危難 才賦予了他詩的內(nèi)容與思想以及對自我和民族身份的追尋

 6 ) 【轉】訪談錄:李俊益導演 情傾電影,洞察歷史

從打破票房記錄的熱門影片《王的男人》(2005年)到近期新作《思悼》(2015年),李俊益導演無疑沉浸在票 房熱賣的成功喜悅之中。但顯而易見,他對電影的熱情要遠遠超出其對商業(yè)利益的追求。從他此前活動中可 在看出,他會長時間思考自己想要講述的故事,這為韓國社會文化評論做出了一定貢獻。

李俊益導演的低成本獨立電影新作《東柱》的觀影人數(shù)突破 110萬人,在他的履歷上添加上了與眾不同的新記錄。自1993 年推出首部作品到《東柱》,他已經(jīng)執(zhí)導11部電影。在他的位 于忠武路的辦公室,辦公桌背景墻上的電影海報展現(xiàn)了一部 分他的電影作品。從左側開始依次為《思悼(2015)》、《東柱 (2016)》、《王的男人(2005)》、《廣播明星(2006)》、《愿望(2013)》

2016 年初,李俊益導演執(zhí)導的影片《東柱》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成功。這是一部只有5 億韓元投資的獨立電影,講述了尹東柱(1917-1945)的故事。尹東柱是韓國人非常 喜愛的詩人之一。影片獲得了電影評論家和普通觀眾的一致高度贊譽。這是一部黑白 影片,描繪了韓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時期,刻畫了剛成年時期的尹東柱的形象。在日本 對朝鮮進行殖民統(tǒng)治的末期,尹東柱在日本以政治犯的罪名被捕。影片以一種冷靜的視角直 面他的悲慘命運。他留下的那些悲傷而優(yōu)美的詩句散見于全片,紀念之意不言而喻。 《東柱》是一部低成本獨立電影,因為口碑極佳,所以破例在院線放映了很長時間,吸 引了超過110 萬人次前來觀影。該片針對的是一些特定的觀眾群。今年春天在美國上映,參 加了紐約亞洲電影節(jié),由此被推向國際。具有戲劇性的是,詩人在日本擁有很多粉絲,該片 也將于今年秋天在日本上映。 很久以來,忠武路一直是韓國電業(yè)產(chǎn)業(yè)的核心地帶。我在李導演于忠武路的辦公室見到 了他。

電影《東柱》的一個場面。 李俊益導演說:“選擇黑白 畫面是為了把一直以黑白 照片示人的尹東柱詩人的 形象清淡、鄭重地表現(xiàn)出 來”。

歷史的虛構和好萊塢的技術 達西· 帕凱 看您的電影作品年表,您好象對歷史情有獨鐘。您在拍攝電影時,為什么 特別喜歡以過去的歷史作為背景? 李俊益 我是看好萊塢電影和日本古典劇長大的。人們通過看歐洲電影或者好萊塢電影 來了解歐洲的歷史。當我做電影進口相關工作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外國人對韓國幾乎一無所知,雖 然有一些人知道日本或中國以及一些兩國之間特定的歷史事件。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沒能看 到足以引發(fā)他們對韓國興趣的文化產(chǎn)品。我拍電影的一個原因就是想填補這個空白,同時也 想去探究韓國和中國以及和日本到底有什么不同。 所以,我2003 年拍了《黃山伐》一片。大家對歐洲十字軍東征這段歷史耳熟能詳。其實, 早在7 世紀,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間也發(fā)生了類似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長達30 年的戰(zhàn)爭期間, 約有13 萬大軍從中國乘船遠渡而來參戰(zhàn)。如果現(xiàn)在重拍這部電影,可能手法上會更宏大一些。 不過,當時我把目標定為讓觀眾輕松愉快,加進了一些搞笑成分,倒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即便如此,電影的幽默也好,內(nèi)容也好,都是帶有地域性的,比如說方言以及其他方面。 于是,我就開始尋找那些更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落腳點就是《王的男人》。當時,雖然有 可以提供基本背景的劇本,但我還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對小丑這一概念進行研究。意大利傳統(tǒng) 喜劇中有小丑一角,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及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作品《安德烈·魯勃廖夫》 中都有小丑出現(xiàn)。我費了很長時間思考歐洲的小丑和朝鮮王朝時代的小丑有何不同,最終我 想到了,朝鮮王朝時代的小丑已經(jīng)超出了作為表現(xiàn)劇作家思想的手段或工具的這一單純功能, 而是具備了表現(xiàn)普通大眾的方式。既強烈地主張自己的觀點,又與國王這類統(tǒng)治者保持了更 為緊張的關系。帶著這種概念性的理解拍出來的電影不僅在韓國大獲成功,也獲得了海外觀 眾的青睞。 達西· 帕凱 我同意您的觀點,韓國文化和日本、中國文化的確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征。 那么您認為,這種固有特點來自何處? 李俊益 歷史上來看,韓國一直受到來自鄰國的多種影響。直到19 世紀初期,中國一直 對韓國產(chǎn)生著巨大影響。到了1900 年左右,日本的影響逐漸增大。此后,在韓國從日本殖 民地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經(jīng)歷了朝鮮戰(zhàn)爭之后,美國起到了決定性影響。所以你能發(fā)現(xiàn),這三 個大國的文化影響在相互交織。此外,藝術家們 都帶有一種傾向,喜歡從強烈情感中宣泄出極大 的能量。由于歷史的原因,韓國人把苦難和痛楚、 怒火都像泉水一樣深深埋藏在心里。 在電影制作層面,美國和日本以及中國常常 從文學和小說中汲取素材,但是韓國文化可以借 用的歷史小說并不多。因此,韓國的導演不得不 進行故事原創(chuàng)。我們將那些艱苦歲月里積淀下來 的感情與好萊塢的電影制作技術相結合,新的東 西就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

低成本黑白電影 達西· 帕凱 拍攝《東柱》的契機是什么? 李俊益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 年代末,我 制作過一部電影叫做《無政府主義者》。背景是日本殖民地時期的上海,樸贊郁導演寫的劇本。我和 他一起一邊進行調(diào)查,一邊準備電影拍攝。這期間,我一直苦苦思索如何在大屏幕上重現(xiàn)當時的時代。 結果是,電影沒有成功,我也轉到了其他項目上。 2011 年,我接到了日本京都歷史劇電影節(jié)的邀請,送去了《平壤城》和《出云之月》兩部作品。 在當?shù)囟毫魰r,我曾計劃參觀尹東柱最后求學的同志社大學。我去看過特別為他設立的詩碑,也去 走過鄭芝溶在詩作《鴨川》中描寫的那座橋。 兩年后,我到堤川參加導演工會舉辦的培訓班,回家的火車上正好碰上了坐在鄰座的申淵植導 演。他是低成本獨立電影的專家,而我一直拍商業(yè)片。我對他說,想拍一部關于尹東柱的電影,但 是不能拍成商業(yè)片。因為這部片子受到時代背景的限制,需要很多錢但又不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所以沒有辦法獲得資金支持。我問他能不能寫一個低成本電影劇本。他對我的想法充滿了熱情,我 請他把預算控制在約2.5 億韓元之內(nèi),并建議以尹東柱和他的表兄弟宋夢奎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jié)。 就是這樣開始的。 達西· 帕凱 外國人對尹東柱一無所知,您準備怎樣介紹他? 李俊益 事實上他的作品已經(jīng)被翻譯成了好幾種語言并出版,但在國外并沒有什么名氣,大概沒 有太多人接觸過他的作品。一般來說,除了高銀,并沒有什么享譽海外的韓國詩人。尹東柱的詩本 身很重要,但是他的生與死同樣重要,值得紀念。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這段史實,亞洲以外的國 家并不太了解。尹東柱在日本福岡監(jiān)獄成為人體試驗對象,最終慘死。我認為,他的死不光是韓國 史的一部分,也應看做世界史的一部分。主管人體試驗的是日本軍醫(yī)石井四郎中將,他創(chuàng)立了關東 軍731 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對20 多萬人進行了人體試驗。在福岡監(jiān)獄對尹東柱和宋夢奎等1800 名在押犯人實施人體試驗,也是由石井負責的。石井四郎本應像納粹人體試驗罪魁禍首那樣作為戰(zhàn) 犯接受審判,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他卻安度晚年,享年90 歲。這部影片不是單純講述 一位詩人,而是關乎一段特殊時期的人類良知。 達西· 帕凱 電影中的兩個真實人物,尹東柱和宋夢奎,他們有什么樣的共同特點,又有什么不同? 李俊益 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生,又在同一地方死去。兩個人是表兄弟,彼此既是親密的朋友, 又是競爭者。尹東柱的詩不是閉門造車之作。通過他的詞句可以看出有人對他的心理和感情起著決 定性影響。最重要的是,他生前所處的歷史時期對他產(chǎn)生了最重要的影響。但是,在他離開故鄉(xiāng)后 的生活里,對他作品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摯友宋夢奎。 詩人表現(xiàn)著特定時代的痛苦。這一痛苦也反映在他們的友情里。劣等感、對立的情感,在彼此 之間互為鏡鑒的映照中,莫不如此。

“ 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這段史實,亞洲以外的國家并不太了解。尹東柱在日本福岡監(jiān)獄成為人體試 驗對象,最終慘死。我認為,他的死不光是韓國史的一部分,也應看做世界史的一部分?!?/blockquote>

回眸近代 達西· 帕凱 最近推出了不少以日本殖民地占領時期為背景的電影。但在過去,很多導演有意識 地回避這一時期,這類電影很少能取得商業(yè)性成功。您認為是什么發(fā)生了改變? 李俊益 是的,過去很多導演都不愿拍日本占領時期的相關電影。因為那是一個絕望的時代。觀 眾掏錢來劇場,希望尋找一種勝利感。但是以那個時代為背景的電影很難滿足觀眾的需求。 韓國經(jīng)歷了困苦的時期,人們的生活頗為艱辛。在這樣的時期,有關破滅的故事是不受歡迎的。 好在韓國經(jīng)濟后來取得了高速增長,人們在講述過去那段不堪的歷史時,似乎有了點自信。有個好 的例子,就是崔東勛導演的作品《暗殺》。這部電影以韓國歷史中那段黑暗時期為背景,全智賢在 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正如影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這里強調(diào)了個人的勝利。 這一點使電影獲得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為韓國電影制作人拍攝日本占領時期題材開辟了一條 新路。 達西· 帕凱 現(xiàn)在在創(chuàng)作什么? 有沒有開拍新的電影? 李俊益 現(xiàn)在有兩三個劇本正在進行中,因為選擇的題材比較難,所以工作量也是相當驚人。我 最想拍的就是那種以韓國近代為題材的探索類電影。美國、日本人的近代史起源很簡單,但是韓國 的就相當復雜。從世界史的觀點來看,一般認為日本對韓國進行殖民統(tǒng)治,把韓國帶入了近代。而 我認為這種觀點有問題。 我個人認為,韓國近代的發(fā)端應該是朝鮮王朝末期與天主教的相遇。這件事觸發(fā)了西學運動, 開始向韓國社會介紹西方的思想和科學。最終,與此相對立的東學與西學之間形成了某種均衡。從 很多方面來看,可以說是兩場運動之間的沖突最終招致了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 我想,通過探尋最終導致韓國喪失自主權的東、西學之爭,可以為尋找韓國近代化本質(zhì)提供一 個饒有興趣的視角。不過,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放到一部影片中講述,實在是一項超級工程。我覺得 自己是不是太貪心了。(白潔譯)

李俊益導演(左三)執(zhí)導 《東柱》時與演員們談笑。

原文地址://koreana.or.kr/user/0002/nd30028.do?View&boardNo=00000284&zineInfoNo=0002&pubYear=2016&pubMonth=SUMMER&pubLang=Chinese

 短評

二戰(zhàn)期,朝鮮愛國詩人尹東柱與獨立運動家好友宋夢奎的故事。全片黑白,畫面就如流動的詩,空鏡頭很有意境。雖然個人力量只如螳臂擋車,歷史洪流中洗滌了愛國之心。沒有刻意煽情,懦弱里磨礪出堅強,死亡里開出靈魂之花。

6分鐘前
  • JuneYale
  • 還行

內(nèi)容無感,手法平庸,演技出戲,全方位的一般啊。除了填補對這塊歷史的空白了解外實在沒什么可取之處。 沒想到基督教這么早在韓國就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之前一直以為是朝鮮戰(zhàn)爭后才有的。

11分鐘前
  • 百五言
  • 還行

完全沒有想到是如此內(nèi)斂的作品 畢竟前作到最後都帶有“放”的痕跡 東柱實在難得 細膩的感情傳遞也依然存在 對於這部作品 黑白真的是最好的呈現(xiàn)方式 實在很喜歡申淵植的劇本 尹東柱和宋夢奎兩人的對比 一個隱忍一個熱血 思想的對峙 卻是一樣的結局 ??? ??? ?? ? 用母語讀出

14分鐘前
  • Xaviera
  • 力薦

技術上,攝影是最弱的,全片的黑白畫面似乎只經(jīng)過了個去色處理,草率的可以。寡淡的吉他配樂也算合適。故事從頭到尾都是散淡的,李濬益跟李滄東他們差的就是內(nèi)在的強勁道。這個題材本身意思不大,不就是個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么,一個在日本搞串聯(lián)造反,一個只想安全的寫寫詩,結果全哭哭啼啼的掛了

19分鐘前
  • 左胸上的吸盤
  • 較差

是順應社會紅潮投身革命,還是遠離時代激流創(chuàng)作詩歌?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20分鐘前
  • 柏林蒼穹下
  • 推薦

在商業(yè)大潮席卷下的韓國影壇能有這樣一部黑白文藝人物傳記電影,雖然觀感欠缺但還是為主創(chuàng)人員的誠意所打動

25分鐘前
  • 不老的李大爺耶
  • 還行

和《思悼》一樣,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沒有讓人意外的那些懸疑和反轉。也沒有什么商業(yè)上的趣味性,沒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勁爆點,從頭到尾的黑白畫面,不刻意煽情的敘事,就像一首明明克制隱忍卻讓人感到蝕骨傷悲的詩。在這個充斥著爆米花娛樂大片的浮躁時代,是太難能可貴的作品。

26分鐘前
  • 暖晴
  • 推薦

蠻喜歡,故事講得清清淡淡,但下面卻暗流涌動。特別奇怪,從小到大都喜歡夢奎那種男孩子,今年突然發(fā)現(xiàn)喜歡的類型變成東柱型的了,可能是理想與內(nèi)心的自洽吧。

27分鐘前
  • 盛崖余
  • 還行

克制而憂傷的民族主義電影,我欣然接受

31分鐘前
  • 古爾齊亞
  • 力薦

姜河那需要再磨一磨

35分鐘前
  • A L E X
  • 還行

電影中他并不是開始就那么“愛國”,逃避也好,懦弱也罷,想讓生命活得純粹一些,只有天空/星星和詩。對生命的各種感悟都源于那顆多情/豐富的內(nèi)心,而這顆心在那樣一個日制時代,終被激蕩成羞愧/悲憤的民族靈魂。全片黑白色調(diào)很配溫柔的詩句,反戰(zhàn)也可以如此柔韌。最后兩人罵日本那段感覺很爽

40分鐘前
  • 莎翁筆下的精靈
  • 推薦

各種數(shù)碼和速度充斥的世代,敢拍黑白電影本身值得尊敬。更加可貴的一點是,成功繞開了民族奮進的熱血沸騰,只是淡淡地講述一個有著文學夢的年輕人如何在一個瘋狂的世代生活最終被死亡。這才是真實的寫實。

45分鐘前
  • 韓產(chǎn)小昊子
  • 力薦

這部片子的觀影人數(shù)果然低的夠可以??戳撕茏屓诵耐吹囊徊科印缀鯖]有背景音樂,單純靠著人物,畫面和臺詞在支撐著全片的感情流向。但是不得不說,的確很有力。黑白畫面的表現(xiàn)手法也是獨出一致。姜河那也好還是樸正民也好,演技也都是可圈可點。李導演的這部作品還是很優(yōu)秀的。

49分鐘前
  • 抱抱
  • 推薦

為姜河那的身高擔憂,還好有演技,日語說的不錯的感覺。

51分鐘前
  • 夢行30
  • 還行

你是靦腆的 脆弱的 充滿靈性的天空 風 星辰和詩 是不息的火焰和悲傷的夢。

56分鐘前
  • Pear
  • 力薦

面對各種叛亂的指控,一個革命者痛哭“如果這些都成真了多好,我沒做到,我很抱歉”,一個詩人自責“生于這樣的時代,我卻想寫詩,我很羞愧”。非常別具一格的切入角度和落點,比《思悼》更冷靜也更慘烈,李濬益近幾年的片子簡直水平直線上升。

60分鐘前
  • 鬼腳七
  • 推薦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家鄉(xiāng)的田野。

1小時前
  • 陳美芳˙?˙
  • 推薦

素媛導演李濬益新作,非常驚艷且細膩的黑白史詩作品。把這片子劃作傳記片是小看了這部片子,宋夢奎代表的是懷有革命思想的進步青年如俄狄浦斯宿命卻英雄的隕落,而東柱則是進步青年中最單純沉靜的代表型人物,然而現(xiàn)世與避世的兩者在李濬益的交叉剪輯下成為了一體,以此斥責狂妄暴君式的文明,非常美妙

1小時前
  • ??Psyche
  • 力薦

看過小說 所以對尹東柱有一點了解 看了電影才知道還有宋夢奎這個人物 他們的故事其實在那個年代有很多 但純黑白的電影 以及兩個人炸了的演技 電影臺詞也不尷尬 而且姜河那的聲音念詩真的好好聽 還有片尾曲 大半夜的看的我嗷嗷流淚 (這是我去灣灣交流前在家里的最后一晚 有點失眠 )

1小時前
  • 建厚今天不開心
  • 推薦

李濬益近幾年也是澎湃啊,素媛完了思悼,思悼完了又是東柱,雖然成本低,但是分量可不小,能把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娓娓道來,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黑白影調(diào)掌握得還不錯,但微微有些刻意,總體而言出類拔萃。非常喜歡結尾。

1小時前
  • 圓圓(二次圓)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