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丈夫》后本年度再次揭露男性本性的至型潮爆開心喜劇。名、利、財、色往往是男性最為執(zhí)著,自古人們亦常用「好名」、「好色」等字眼形容男性,而事實上這世間的確存在著一些一生爭命逐利、好色貪權(quán)的男人,然而他們又怎會明白到,他們心目中那些權(quán)力、名利、愛欲,原來都可能只是一個笑話……故事圍繞著一家酒店大堂的酒吧,趣事就發(fā)生在這酒吧內(nèi)的三位男主角身上,他們?nèi)穗m然互不相識,卻交織出三段令人啼笑皆非的爆笑故事。
24/100 Shades of the Heart
媽媽失去爸爸,后輩失去未出世的孩子以及經(jīng)歷男友離去,攝影師用盡全力卻還是失去患癌妻子,酒保失去記憶,以及自己(和妻子)失去孩子。這些人都在面對失去,甚至是公園里瘋瘋癲癲的女人似乎失去了爸爸,受傷的小鳥也即將失去生命。
攝影師說,絕望的盡頭是奇跡??裳芰艿默F(xiàn)實哪有那么多奇跡,癌癥的妻子終歸還是離去。
整部電影畫面陰郁,流暢著悲傷,還有那瓶氯化鉀像是定時炸彈,總怕下一秒就被誰用掉。
戒掉的煙輕易就被重新拾起。
因為看了iu的片段而來,說實話第一個片段美英也即男主的媽媽,我還覺得挺好的,講的故事那塊和最后人物變化讓我對這部只有80分鐘的電影感興趣,也讓我在查完成績的第四天慢慢開始走出來,也許早就走來了,也許從來沒有...;
下面的故事說實話看的我云里霧里的,看似懂了實則沒有,但有的片段主人公講的話或故事我是真的沒懂...,比如男主說他在回韓國的時候在飛機(jī)看的雜志里說的故事我跟影片里那位女編輯一樣沒懂,還有很多點,我還懷疑他跟那個酒吧里出過車禍的女生說的故事是他自己編的、最后的巷子里...比上次看的燃燒還要迷..,但我感覺這片更壓抑特別是男主最后的哭泣。
有些片段沒懂導(dǎo)演要表達(dá)什么樣的想法,有些又懂了,比如在成英這個角色對話的故事里講到了他的老婆,最后醫(yī)院打來電話說他Wife去世了,我就在想導(dǎo)演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抨擊這種迷信主義,但影片中又提到他老婆在他給他擦完他的藥水之后,他老婆突然就從無意識狀態(tài)醒了過來,有點像回光返照的感覺,讓我感覺導(dǎo)演有點矛盾。同時又讓我想起另一部韓國電影《邊山》,和韓劇《人間失格》導(dǎo)演也注入了類似回光反照的劇情…說實話在生活中也聽到有這種“回光反照”的故事?;氐秸},大部分片段還是很多迷惑的,比如柳真這個部分,懂導(dǎo)演利用人物告訴我們男主的相關(guān)背景,在做什么,起到推動劇情發(fā)展的目的,但柳真她自己和EX的故事導(dǎo)演又想給觀眾表達(dá)什么呢?倒數(shù)第二個部分,珠恩我也不get到,說真的要是她沒指明她的另一只眼睛,我還以為就是正常的。。。??也許是我心太粗了
影片中男主和柳真散步時提到小說不一定都是編的,作者肯定有著自己的經(jīng)歷,或表達(dá)自己的觀點,這就讓我第一個想到疫情時在家讀完的東圭野武《白夜行》,這篇小說每每想起,心中有些異樣,說不出的感覺,好奇他是怎么編出來的,有真實故事嗎。。。,然后是村上春樹的小說,再想到余華的《活著》,余華他當(dāng)時寫這本小說時他也不是活的很苦啊。。。,所以就很迷哈哈
看的時候特別是最后昌碩的部分我感覺主人公活的好痛苦,不是物質(zhì)的,而是精神上的。。。所以再想到我考研失敗,好像也沒有什么值得很痛苦的,也許打破了原有的計劃的這種迷茫才會讓我感到不安,略微難受,對于接下的似乎明白要做什么又迷濛的2022感到一些期待、害怕與彷徨。
男主是個作家,自己卻不認(rèn)為自己是個作家,幾個故事都是悲傷的故事,卻又讓人看到希望。希望的同時又絕望,以至于有些畫面都分不清是真的還是假的。影片中多次提到的那本小說,或許就是這部電影,后輩說男主把自己寫死了,死了的,可能是心,是對生活的絕望和孤獨的妥協(xié)。甚至這些故事都是互相穿插,可能真的是身邊的人,也可能都是他自己,多么希望他真的喝下了那杯水。
看著看著誤以為這是洪尚秀的片子,整體枯燥乏味。意義不大……但它唯一的質(zhì)感是有些早期韓國電影的感覺,這感受不錯!
過分壓抑,大量對話看起來很乏味。不是每個導(dǎo)演都能把純對話拍好的。
金宗寬導(dǎo)演的片子里總是把悲傷表現(xiàn)得平靜而緩慢,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就像平凡日常里的傷心事一樣,大多都是這樣的,并不會有那些撕心裂肺的怒吼,最終也只是把自己交給時間去治愈。以及延宇振真的是一位很優(yōu)秀的演員啊。
咖啡述情 香煙憶往 烈酒傾思 夜夢垂淚
突然期待李智恩和洪尚秀合作一下
兩星半。李知恩的部分最好看,也多虧了她令整個影片具備了一種可看和探索,相比較有前情的男女對話,這部電影里男性之間的對話寫得不怎樣,畢竟在關(guān)注的話題,表達(dá)的情緒,和又要維持在一個基調(diào)中的呈現(xiàn)比較有難度,電影的結(jié)尾俗套但聰明,它讓自己變得沒有那么無聊。
人是社會動物。無人之地似乎是說人只能自己走向死亡,就像失去爸爸的媽媽,就像失去男友的后輩,就像失去妻子的攝影師,就像失去兒子的作家自己和作家前妻。最后打給前妻的電話是作家對孤單的向著死亡而去的反駁,即使不能同時離去但一路有人相伴至少還算美好,就像最后消失在胡同里的媽媽和兒子就像作家看到的衰老的自己和衰老的妻子的背影。這是我的理解。文藝片看起來很耗費精力,無限放大那人生的悲苦,可惜我的人生觀早已錨定在積極,欣賞延宇振的表演。
這個導(dǎo)演之前的作品也覺得跟洪尚秀有點像 這部還挺差勁的 前面看得我快要睡著了 后面也斷斷續(xù)續(xù)看得
衰老、死亡,各種低落的事情,在黑暗的首爾經(jīng)歷著,太容易致抑郁。
一支香煙換一時放縱,一瓶粉末換一個死亡,一杯美酒換一段回憶,一通電話換一次哭泣,壓抑的活著,沉默的死去,無法改變的是被束縛的命運,無處尋覓的是內(nèi)心的寧靜。
喜歡的可能會很喜歡,不喜歡的會覺得無聊。心疼死了延宇振的表演。
期待IU在劇中的表現(xiàn)??
氛圍感不錯。
雖然我十分喜歡IU(雖然IU更像友情出演)——但目前看來南韓文藝電影圈里能用碎碎念撐起整部片子的還得是洪尚秀和金敏喜……
文字工作者的唉聲嘆氣。延宇振的可塑性很高。
好
已經(jīng)是韓式表演里的自然風(fēng)了
男主角說首爾是個快得讓人窒息的城市,但是鏡頭下的這里,始終被黑夜籠罩,仿佛人人都被另種心境驅(qū)動。在這個仿佛不可能安靜的地方;一個人與不同過客的相遇、會面、交談再到離別,那種心態(tài)上的挖掘細(xì)膩也生動。只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僅為空虛而空虛;也看不到很多臺詞的合理性。和IU的一場戲之后,都快看神游了。
無聊
煙、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