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失業(yè),銀行戶口又被凍結。他的妻子正在執(zhí)行一個為期兩月的絕密核能潛艇任務。她不在家時,他必須證明自己可以照顧孩子並找到工作。經過一次超乎現(xiàn)實的面試後,他以試用形式獲聘在初創(chuàng)企業(yè)The Box 工作,自此進入了一個被粉刷成綠色,並實行嚴格禁止小孩進入的世界。亞歷山大每日不是被同事賽弗琳指使得團團轉,便是無休止的電話會議和沒完沒了的團隊建設時間,想要在當中保守他的秘密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當好日子結束時,哪怕打零工,日子也得繼續(xù)。發(fā)達國家中產已經這樣頗久了,可能很久也會輪到我們。
為了工作不得不隱瞞有子女情況的員工們,最后給老板公開攤牌的方式很妙!時間趕的也巧,老板也剛把一個同事的肚子搞大。
出差(差不多分居)的老婆,托兒所門口認識的好基友,公司團隊的漂亮女同事,家里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40/50人員 阿爾弗雷德不得不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分飾倆角。
可愛的法式幽默輕喜??!自動駕駛汽車識別不出人臉只得拆除后窗,無人機耗盡電量只能咣嘰落地等待人工充電,游行示威也能一鍵下單請人代勞……而你永遠猜不到「阿爾弗雷德」竟然是兩個猴子玩偶的名字??
55歲的主角通過社會援助進入互聯(lián)網公司工作,企圖弄明白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字母縮寫,嘗試使用新詞融入年輕人的飯局,周旋于隱藏婚姻與生育的謊言,為了不被丁克主義老板開除,與同樣假裝沒有孩子的同事互相掩護。
故事的最后,主角們決定「出柜」-----承認自己有孩子。在公司會議上,紛紛拿出孩子玩偶擺在自己面前,單身的同事們也將自己兒時的玩具放在桌上表示共同抗議。與此同時,一直信仰「沒有孩子才能享受生活」的老板也從女友的電話中得知自己即將成為爸爸的消息。
你說人類多可笑,發(fā)明了高科技卻總是弄巧成拙陷入低效的泥潭,采用了零工和分包式的靈活用工卻難以打破對服務提供方的束縛,過度追求享樂卻忘記了自身也需要家庭與情感的支持。
人類也多可愛,老板從教條中脫出而展露人性,解放他人也解放自己;單身人士冒著被開除的風險依然與已婚人士站在一起,不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成為某種少數(shù);成年人的世界不只有中年危機,也流露著宜人的憂傷與溫情。
多好,希望這樣的輕喜劇再多一點。
社會越來越卷,00后整頓職場,996福報論甚囂塵上……
不敢生育、不敢休息成為了打工人的共識,工作與生活平衡更成了一種奢望。
面對節(jié)奏飛快的生活,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
入圍第7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的喜劇電影《反卷奶爸》(又名:兩個阿爾弗雷德),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電影《反卷奶爸》將視線放在并不太遙遠的未來社會。
自動駕駛已經全面普及,無人機送貨也不再是難事,社會已經步入后工業(yè)時代,服務業(yè)蓬勃發(fā)展,人們可根據(jù)自己的時間挑選工作。
這樣的生活并非天方夜譚,目前,各國都對自動駕駛技術十分感興趣,社會上早就出現(xiàn)了“斜杠青年”的說法,而在鄰國日本,已經有年輕人開始將自己的空閑時間進行買賣,工作內容完全由顧客指定。
故事的主人公是55歲的亞歷山大,在這樣的社會中,從傳統(tǒng)行業(yè)印刷廠失業(yè)了。
而同時,妻子也剛好“離他而去”。為了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亞歷山大向待遇優(yōu)厚的初創(chuàng)科技公司——盒子公司投簡歷。
當一個格格不入的中年人加入科技競爭中,等待他的會是怎樣的結果?
永不下班零生育
撕下科技公司的完美面具
《反卷奶爸》英文片名French Tech,本意為法國科創(chuàng)公司。
標榜尖端、創(chuàng)新的科技公司用高大上的外殼將自己盡數(shù)包裝,但它們的內核究竟幾何?
《反卷奶爸》用豐富的細節(jié)告訴我們:濫用的科技不僅沒有豐富人們的生活,反倒讓人淪為一具空殼。
亞歷山大早晨將孩子送到日托所,之后匆匆奔向“盒子公司”面試現(xiàn)場。
樓下各式的英文字母讓他找不到北,用縮寫表示更“酷”的態(tài)度,幾乎成為當下公司取名心照不宣的事實。
為了讓自己更加貼近專業(yè)形象,對科技一竅不通,甚至連智能手表都沒摸過的亞歷山大臨時抱佛腳,學了一套聽起來特別高大上的“互聯(lián)網黑話”。
他自夸可以隨時“重新啟動”,馬上就可以在工作中被“重置”,下載所有必要的“更新”。
聯(lián)想到深度串聯(lián),勢能積累,高頻觸達,是不是“內味兒十足”?
接待他的老板更不甘示弱,轉述的工作職責比數(shù)學書上的概念還難懂。
諷刺的是,亞歷山大的專業(yè)性并沒有發(fā)揮什么用處,他最終是因為家鄉(xiāng)小城里的人脈,成功拿下了offer。
成為這家公司的一名“兄弟”后,等待亞歷山大的是24x7永不下班的工作和一條禁止生育的鐵律,原因是因為有孩子分心,員工就肯定會失敗。
如果發(fā)現(xiàn)員工有孩子,該員工會被立即開除。
公司還有一套專用的“黑話系統(tǒng)”,如果手機閃起“國王蛋糕”,意味著哪怕是晚上9點,你也得來公司和同事們團建蹦迪。
團建拼車上,同事們“社恐”發(fā)作,極力避免目光接觸。
有著當下最時興的開放式工作空間,正能量標語隨處可見,但員工卻在其中猶如行尸走肉——這間公司不僅名為“盒子”,更如“盒子”框住了人的天性。
為保工作,亞歷山大必須先藏好孩子,再搞定合同。
亞歷山大同好哥們阿欽輪流帶娃,各種急中生智為電影帶來了密集笑點。
而一個意外的產生,讓打工人們強強聯(lián)合,爆發(fā)出勢不可擋的小宇宙……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提出“勞動異化”的觀點,人勞動本身是為了取得生產所得的物品,但在資本家的驅使下,勞動的目的成為了追逐金錢。
在《反卷奶爸》中,這種異化借助我們最熟悉的手機、互聯(lián)網表達,既切合“反卷”的社會熱點,又將現(xiàn)代科技盲目樂觀、盲目進步的特性黑了個體無完膚。
同《黑鏡》內核相承
科技之力本應歸還于人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反卷奶爸》被選為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展映活動閉幕片,足以見得這部法式喜劇四兩撥千斤的魔力。
不合理制度對勞動者的剝削、技術對人的奴役,這樣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
有了手機,公司可以時時對員工發(fā)號施令,算法可以利用獎賞機制讓網約車司機疲勞接單,快遞小哥被困在永遠送不完的快遞之中……
尋回人性的溫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則是電影呼喚的主題。
本片為導演布魯諾·波達里德斯和主演德尼·波達利德斯兩兄弟繼《黑衣女子的香氣》《奶奶的葬禮》后再次合作。
布魯諾·波達里德斯曾提名201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藝術院線協(xié)會獎。
他具備一雙慧眼,最擅長在日常中提煉選題,而將雞毛蒜皮的每一天拍得輕盈而溫情,則是法式喜劇的拿手事。
“我不想滿足于悲觀的觀察。我更喜歡在一邊編臺詞。我不是在恐嚇觀眾,而是在強調一些奇怪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可以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生活——我們都是受害者和同謀”。
在對科技警示和反思上,《反卷奶爸》與大熱劇集《黑鏡》可謂殊途同歸。
而片中諸如無人機亂戰(zhàn)、新時代“拾荒者”為計件無人機大打出手等場面,又有一抹無厘頭的搞笑。
觀眾們完全可以將《反卷奶爸》視作一部喜劇版《黑鏡》,在辛辣諷刺這方面,法國電影從不甘人后。
“當你紋絲不動時,你感覺不到枷鎖”,電影中的結局是一種理想化的妥協(xié)。
在生活中,這樣的妥協(xié)或許不能常常滿足,但其中蘊含的覺醒精神卻依然有其現(xiàn)實意義。
正如《華氏451》中所寫的那樣:
“不要指望可以在某件事、某個人、某臺機器或者某個圖書館中尋求解脫,要自己解救自己,如果你沉溺了,至少在死的時候,你知道自己正在游向岸邊”。
兩個名為“阿爾弗雷德”的猴娃娃 從天而降的藍色塑料“宇宙飛船” 問題兒戲流程草率的面試與聘用 報時音古怪互貼宛如打啵的手機 無人駕駛汽車和普遍的視頻會議 教授踢踏舞以替代支付開鎖費用 只顯示頭像游走似幽靈的機器人 透過望遠鏡頭從海中浮現(xiàn)的潛艇 ...... 先鋒科技、數(shù)字枷鎖對人性和社會的改變,對家庭和生活的歷練。腦洞大開、戲劇玩鬧的未來世界里,上層和社畜與21世紀上半葉的我們好像也無二差?為投資和振興做著餐桌上逢場作趣的guan員商人,為謀生不舍晝夜上下眼皮直打架的網約車司機,為提成業(yè)績搶奪計件快遞毫不斯文的打工人;相同的外包行業(yè),相熟的公司文化,相仿的愛情困局,相似的謊言欺騙,相近的事業(yè)家庭兩難全境地...... 除了透過幻想虛偽的荒誕烏托邦“回歸”質樸純真的童心與正直,導演(i.e.阿爾欽博托)借助那幾件T恤也傳達了許許多多,eg.revolution, parade...... 末了,埃梅里克在員工默契表演中“自愿”打破盒子公司“No Child”文化傳統(tǒng),那場依舊混亂不堪、笑料百出的“無人機大賽”也算接了地氣,阿爾欽博托面對再次降臨于身前方的“飛船”熟視無睹,反倒開心地跳起了粗獷舞步,在巷道里極富魅力地閑庭信步...... 至少此刻,一切趨于最好的狀態(tài)...... FIN
是可以模仿的那種好片
笑點不少 Game of Drones有點東西
@當代MOMA百老匯 法國影展
BJIFF2021#低成本高科技小元素+法式幽默+社會發(fā)展與家庭議題。故事站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想象未來的互聯(lián)網時代,飛船式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線上會議,智能手表等填滿了生活日常。故事以“不允許員工有孩子的公司”為高效能社會發(fā)展的特定代表物,所有的戲劇元素都圍繞一場奶爸求職的謊言而展開。這個看似與日常無差的未來社會,實際上已經開始貼近烏托邦的狀態(tài),比如人們靠網絡獲取工作信息,交換技能來代替錢款交易等,都是大膽且可愛的想法,結尾處理略有些理想化了,畢竟是法式小喜劇,圖一樂也能盡興。導演在片子里飾演的角色宛若“及時雨”,天下好基友稱號非他莫屬吧。
#11th BJIFF# 前入選Cannes 2020片單(推測是out of competition)。之前沒抱太大期望結果真的非常厲害,雖說還是個傳統(tǒng)戲劇的地址,但是創(chuàng)意還真是非常新(和男主之前參演過的《刪除歷史 》一定要連起來看),內里可闡釋的東西太多了。數(shù)字鴻溝這個點不是以批判的方式展開而是建構了一系列極度荒誕的場景(無人駕駛汽車,視頻會,替身機器人,無人機等等),對互聯(lián)網公司的吐槽真的妙趣橫生(除了片中那個公司之外還有導演兼男二的零工工作),片中最棒的部分大概還是建立在“利益共同體”上的“革命”,雖說有點鼓吹生育的主旋律之嫌,但也算是一種“數(shù)字時代的抵抗”嘛。片子整體價值還是偏保守(上街游行都外包了……)。無人機大亂斗好評!
北影節(jié)第八部,苦逼打工人的今日快樂源泉來自這部片,挺開心的,配樂仿佛一直在迪廳,不圖意義深刻,開心足矣。
三星半的法國輕松喜劇。溫和地嘲弄了當下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以及靠互聯(lián)網促成交易的供求及第三方服務困境。零工、眾/分包式的用工方式,在有充足福利保障下的社會不失為一種補充,但其對服務提供方的無形束縛仍然難以打破,譬如氣喘吁吁的快遞員、睜不開眼的司機,還有為了搶計件而大打出手的主角。不允許養(yǎng)孩子的互聯(lián)網公司就更不必說。結局是理想化的,將老板從資本中脫出而展露人性,解放別人,也解放他自己的生活,然而現(xiàn)實中的老板早已深為資本 (食髓知味的風險投資、置身其中的惡魔投資人,「風險投資」冠冕堂皇,無非「投機」) 所異化,斷不會大發(fā)慈悲,網開一面。加滿四星在于盎撒飛行器角斗,在我看來是將技術文化化的溫情一筆,把技術還給人。
9.20 以為無人機是什么外星人梗。需要包容,還有成長,未達成共識前只能忍痛和對抗,表面平靜的對立。盡管有所緩和,生活也已支離破碎,并不是什么美好的結局。
真太有意思了。配樂大贊。杭州2022法國新片展
好看!法國人的小情趣!只不過前半段真的看得我太焦慮了…
笑點都很應時,是我一直期待的互聯(lián)網時代喜劇?;貞斚缕毡榈臄?shù)字困境,快節(jié)奏社畜生活間又有法式糊弄。沒有很high,但是心情慢慢地輕盈起來了。(再有因為是新片所以特別有必要給好評!強烈推薦,有機會請一定要看。
又是談戀愛生孩子那些破事兒,翻譯挺爛的,好笑的地方也很少,最后強行把所有單身的女女男男湊一對,編劇真是好省事。
無人駕駛卻要手動開門,無人機沒電只能人工回收,人們在無窮無盡的視頻會議中聯(lián)絡感情,每張面板之后的世界都成了秘密,與之共舞的只有眼前的機器人。通過放大現(xiàn)代科技融入生活所制造的反差荒誕感,調侃先進發(fā)明設計背后的笨拙與突兀,在輕松與夸張的語境下,潤物無聲地嵌入智能科技對人與人情感關系的阻隔。一個強調絕對職業(yè)化屬性的社會無疑將制造出無數(shù)關于家庭的秘密,大家周旋于隱藏婚姻與生育信息的謊言中,妙趣橫生的狼狽背后是家庭與事業(yè)、人性與制度被人為對立的底層邏輯與發(fā)展痼疾,人可以理所當然成為一顆永無休止的螺絲釘,卻不可以成為他孩子的爸爸。一部中規(guī)中矩、無功無過的法國喜劇,精神內核保守,不乏泛泛而談的溫情,但顯然導演對毛絨玩具所代表的家庭回歸是悲觀的,畢竟主張認知革新的抗議游行都已經在外包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BJIFF2021# 非常普通常規(guī)的法式喜劇,笑點并不多,如果不是電影節(jié)看的話可能只有兩顆星了。展現(xiàn)了男性在獨自撫養(yǎng)孩子時面臨的處境,以及如何平衡職場與家庭的一系列尷尬,同時也有關于AI以及科技對于人與人關系發(fā)展的阻礙,有一些對于法國社會現(xiàn)狀的諷刺,互聯(lián)網公司、抗議、內卷等等,整體新意不大,倒也還算輕松。這部是有被國內買了嗎?看了個內嵌字幕的,翻譯的有點硬。
科技時代的社畜
#BJIFF 05# 真是太好笑了 法式幽默貫穿全片 男主部分橋段像憨豆先生,一本正經裝傻 笑點往往來自以下幾個對立:科技VS古董 正直VS虛偽 奶爸VS孩子 此外,對視頻會議、無人機、無人汽車的嘲諷也恰到好處 當然,片子最厲害的點還是輕巧撕掉成年人職場偽裝的外衣,露出中年人事業(yè)家庭難以兩全的真摯脆弱一面,得以引起共鳴。
沒想到還是個科幻片,對后現(xiàn)代的焦慮表現(xiàn)得不錯,人物感情相對單薄
笑死,我的生活太需要法國喜劇片來調節(jié)了!不得不想到我國的職場環(huán)境,但幸好我不用面對這些:P
用更為荒誕與異想的筆調來觸及中年危機或者職場故事,沒有姿態(tài)與自負,抑或淪陷于其中的掙扎拉扯,所以顯得更為真切與溫暖;Denis Podalydès實在太討喜,完成了一場充滿魅力的演出。
#11th BJIFF# 第十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