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農歷春節(jié)即將到來,家住河北某山村的老漢李玉寶滿心歡喜期待兒子一家回鄉(xiāng)過年。在和兒子通話的過程中,他詢問著孫子的喜好。孫子提出想要“佩奇”,這可難壞了李老漢,畢竟他可從來沒見過那只粉紅色的動畫小豬??!為了不讓孫子失望,他動用一切手段,包括大隊喇叭廣播和跟鄉(xiāng)親們打聽。有的說是女主播,有的說是洗潔精,有的說是豬,但無論如何都沒有說到點兒上。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李老漢終于知道了“佩奇”是何方神圣,他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期待寶貝孫子的到來……
本片為張大鵬執(zhí)導影片《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先導宣傳片。
休假在家近一個月,自感給父母添了很多麻煩。我習慣起床后不疊被子,反正晚上還要睡覺翻開;而媽媽對整潔的要求顯然比我更高。我認為地板不需要拖得那么情況,甚至我都不覺得臟,而她卻在我都看不出灰塵的時候就要開始拖。我認為少油少鹽無味精的飲食才是健康的,但是他們覺得這樣不好吃。我認為動物油脂是堅決不能吃的,但是他們習慣了農民的艱苦樸素作風,還是不舍得扔掉……
總之,不同代際之間的生活習慣差異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
終于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了了,我媽喜歡囤貨,買了一箱百香果放冰箱冷凍室還不吃,結果外表皮就變得軟趴趴的,里面的口感也像是壞了一樣。我很生氣地說了她幾句就走掉了。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后來我媽對我說,是不是現(xiàn)在我做什么你都看不慣了?我頓時無話可說了,深深的自責感從四面八方襲來。
自己也即將成為父母,為什么還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呢?
他們這一輩,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生活,物資匱乏的年代,對囤貨的安全感是及其需要的,而不是像我們一樣生活在大城市,想要什么都能找到外賣和速達。
我開始反省,我是從什么時候變成這樣的呢?
許是進入職場后,這兩年來,從未在家里待過這么長的時間。而步入社會后,在不知不覺間我竟變了這么多。雖然有時會想家,但是一個人的愜意生活也讓我更加獨立和養(yǎng)成自己的習慣方式。而父母,他們還是那個樣子,只是在下坡路上走得更遠了點。
年關將近,我知道電視上的廣告鋪天蓋地都是合家團圓、父母盼子女回家過年了。跟一個大幾屆的學長聊天,他說他今年過年還是出去旅游,我跟我媽說我以后也想去國外旅游過年,我媽只是感嘆那個學長都三十多了還不結婚家人該是多操心。
似乎現(xiàn)在年輕人都畏懼過年,這意味著要和不熟的親戚尬聊,對自己隱私的窺探,以及行為方式的相互不理解。
一方面,現(xiàn)代社會對年輕人的要求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使得年輕人不得不求助于父母,生活上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在經濟上需要掏空六個錢包才能買房。另一方面,價值觀又鼓勵年輕人獨立自主。這兩者根本就是矛盾的。
更主流的價值觀在于,無論是做了一桌菜等孩子回家吃飯結果都不來了的老人的廣告,還是現(xiàn)實中的空巢老人,都表現(xiàn)并且強化了老人孤獨弱勢的形象。
而父母什么時候轉變成了“老人”呢?
也許是子女上大學后,父母就和孩子一樣突然失去了目標,感覺自己的人生任務已經完成?!安辉俦恍枰背蔀榇蠖鄶蹈改傅臓顟B(tài)。
羅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說,我們這一代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會活到一百歲,因此需要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上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guī)劃。
對父母這一輩來說也是,在退休之后,應當要保持退而不休的狀態(tài),有自己的愛好和生存空間,去追逐更多的東西?!癴amily first”的理念不是相互依附,而是各自都能共生共存。
也希望社會能給老年人多一些關愛。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是這只是對年輕人和主持人來說,國內的很多設施及環(huán)境,都是以犧牲小部分弱勢群體的利益為代價。越來越多的app和智能手機的功能,對老年人來說很不友好,那么小的字體怎么能指責他們不愿意學習呢?
因此,《啥是佩奇》讓我有些不舒服,要是兒子沒有出現(xiàn),老人的一腔準備就付諸東流了,我們自然也看不到鼓風機的佩奇。但真正該宣揚的,是老人即使沒有兒子在身邊,也能和放羊老人一邊吃酒一邊吹牛,順便還能看美女直播。
幾個小時前它還是一堆破銅爛鐵,現(xiàn)在它已經變成了硬核佩奇。
小孫女把硬核佩奇帶到學校,立刻受到了同學的追捧,認為它比玩偶酷多了。同學們紛紛扔掉手中的玩偶,天天圍著硬核佩奇拍照。
很快,硬核佩奇的名氣傳出校園,引來許多記者采訪,一個記者寫了一篇《硬核佩奇,對“萌即是正義”的反抗》的稿子,將硬核佩奇的名氣推向高峰。城市的年輕人把硬核佩奇當做精神偶像,作為一種對主流文化的反抗,對精致,高貴事物的反抗。
來自農村的佩奇受到城市青年的追捧,這個消息傳回農村,讓農村人民感到無比自豪,他們也愛上了硬核佩奇。
“這說明農村的精神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城市始終離不開農村的滋養(yǎng)?!币晃晦r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事隔幾十年,農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略再次生效了。
第一次,農村和城市的喜好統(tǒng)一起來了。人們把硬核佩奇印在T恤上,據統(tǒng)計,硬核佩奇印在T恤上的次數超過了切格瓦拉。
電影公司決定拍一部硬核佩奇的電影,講述來自農村的一堆破銅爛鐵如何成為城市青年的精神領袖,打破階層固化的勵志故事。在電影宣傳海報上打下一行紅字:農村包圍城市。
這行字引起某局的注意,認為這影響社會和諧,電影拍攝遭到干擾。以此同時,各大網咯平臺的硬核佩奇形象遭到刪除??蓯郏踩?,無害,止步于吐槽的動畫佩奇形象再次占領網絡。
硬核佩奇漸漸遺忘,被小孫女丟在垃圾桶。被趕出城市的爺爺帶著它回到農村,掛在門前,風吹日曬,再度成為一堆破銅爛鐵。
真的是一部好宣傳片,比起電影本身更想看宣傳片的續(xù)集。在宣傳之中也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讓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無形的愛。 而且一看評論里面的人就知道看這部宣傳片里面的人都很文明。從來不在電影院里面打電話甚至不說話。也從來不看不文明的電影。觀眾素質很高。所以我強烈譴責《肖申克的救贖》里面怎么販賣人口?。〔钤u!呸!
馬克思韋伯在《學術與政治》那本薄薄的演講集中,講了一些讓人擔心的話。他不覺得流亡的無產階級革命者能真正拯救俄國。因為他在他們那里,感受到了一種對待權力過分的狂熱。這也是韋伯的悲觀的預言,為政治而政治的清明理想會讓位給為權力而政治。
韋伯的擔心最終成為了事實。蘇聯(lián)最終形成了比俄國專制、血腥、恐怖地多的統(tǒng)治。而在這段期間,英國爆發(fā)了一次左派運動,共產主義的簇擁者們試圖讓社會主義文化視野根植于人民。但是也并未見那些充滿左派意識形態(tài)的作品,究竟比俄國作品優(yōu)秀高明到哪里去。
黑人是很可以用一些膚色開玩笑的,白人絕對緘默。可以明說的是,這是一種不成文的尊重,可卻不是如此,它隱約又克制地彰顯出一種優(yōu)越感,這才是最讓人驚心的優(yōu)越感?!拔覀儾煌?,我們生而不同?!钡挠^念下,玩笑反而無法彰顯educated的優(yōu)越。白左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慷他人之慨,占盡道德的便宜。
一位我很敬愛的老師曾經講過,如果你希望對某人某事保持距離,那么最簡單的方法是:保持禮貌,絕對的禮貌,絕對的善意、同情和尊重。
佩奇這里得到印證。反對者意料之外的腦洞清奇,情理之中的來自豆瓣。可能在他們看來,鄉(xiāng)村的淳樸,無知,好面子和差勁,只能由村民自家的影像拍,用資產階級的設備、技術和眼光去拍農村,就是態(tài)度問題了。一定是不安好心的,要批判。
如何批判?象征主義隱喻里翻江倒海的勇士,在這一方面最拿手。首先,強行給保姆、爺爺、豬和甚至手機都安了一個隱喻,保姆是“城市的權威代表”,爺爺是“農村的落后象征”,手機是“農村的不開化”。只是好奇這些為鄉(xiāng)村烏托邦的意識形態(tài)而站出來的斗士,究竟幾個去過農村,或者究竟幾個真正關心鄉(xiāng)土生活,而在《佩奇是啥》出來之前,有幾個給農村老家去過電話,感受過真正的沒有信號?當然,在他們看來,無論你怎么拍,拍什么都無所謂。爺爺的淳樸,鄉(xiāng)親的可愛都不重要,那些爺爺才會愛你的方式,在你自己的生命體驗里最初的情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將那只可惡的金豬圍繞著的連續(xù)的生活拆成一個個彼此互不關聯(lián)的元素,對表象一幀一幀進行批判。
只有一個問題,憑什么爺爺不能不知道佩奇?佩奇又何德何能成了檢驗農民是否“開化”的試金石?就拿我來說,我就有很長一段時間,以為佩奇是餅干。我媽以為佩奇是巧克力,我爸以為佩奇是狗。
更奇怪,你也很難解釋《孫子從美國來》為什么這么受歡迎。當然,如果在不承認雙標的前提下的話,難道是因為孫子喜歡上了爺爺的皮影,而不是爺爺為孫子做了一只豬?可能皮影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佩奇就是墮落的資本主義代表吧。
“‘在一個除了某些該死之人之外都是抵抗運動成員的知識分子階層里’。米蘭昆德拉引述過加繆忍無可忍反擊薩特的那句神來名言,說薩特和追隨者“把自己的扶手沙發(fā)椅順著歷史的方向來放”,昆德拉還補了一句,這扶手沙發(fā)椅還是裝了輪子的,可以在歷史轉向時跟著靈活轉向,且有各式各樣的群眾來推動。”唐諾先生這段話說的真好。
在這神奇的綠地上,你總能看到那些“概念的拜物教教徒”爭前恐后,不放過每一個可以用來彰顯站雞蛋的機會,因為或只是因為他們想成為精英而已。這也是為什么想到了韋伯的擔憂 ,他們當然認為在自己在仗義執(zhí)言,可真正呢?鬼知道。
在除了某個的所有時刻里,我喜歡豆瓣大于佩奇,我喜歡很多豆瓣上的書和有趣的想法。只是覺得,為左而左一點都不酷,不但不酷還很蠢,很蠢很蠢,蠢到欺騙自己,讓人灰心。真希望我國的左派知識分子加文藝青年能有更高的水平,更好的想法,不要只停留在在感情上煽動人,在隱喻和類比的加持下,強行推銷自己并不成熟甚至捉襟見肘的意識形態(tài)。
刷屏的人都看得出,《啥是佩奇》是部電影的宣傳片,再說白了,是廣告。但它卻還是能迅速形成病毒式傳播,就靠“一窩小豬”賣萌嗎?不是的,它靠的是,讓看的人突然接收到一個提醒:你在都市里像油條豆?jié){一樣熟悉的佩奇,農村里的爺爺并不認識。
它靠的是,強迫看的人去感受父親對兒子回家過年的期盼,對孫子的想念,以及被“不回來啊”帶來的打擊。
說白了,它靠的是,讓你不得不回憶起,曾經有人那么用心,那么執(zhí)著地疼愛你。
說到底,它靠的是咱中國人的情。扎心的情。瓜姐湊熱鬧轉發(fā)下,扎扎你的心
視頻導演張大鵬,1984年6月13日年生于北京,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2003年入學)美術系本科,獲學士學位,現(xiàn)任電影及電視劇導演/電影特技導演,風格比較全面,個人偏愛敘事類故事和喜劇風格,自己有獨立編劇能力,擅長用具有分寸感的克制來傳遞動人的感情,在他的鏡頭里,很少見過猛的情緒流露,從敘事到影像都追求用刻意的分寸感來烘托出情感的濃烈。
有意思的是,除了拍了這部小豬佩奇大電影的宣傳片之外,他本人也是《小豬佩奇過大年》的聯(lián)合導演之一。
這兩天時間里,朋友圈就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了,在我的朋友圈里,至少有20位表示感動,我認真看了幾遍,很遺憾,除了故事構思巧妙外,這部片子并沒有感動我。 原因大概在于,我對《小豬佩奇》并不熟悉,只是兩年前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了解過,而我又對短片中那個假設的北方農村場景太熟悉了。短片講的其實是關于一個春節(jié)團圓的故事。從敘事的角度看,這個短片還是非常精巧的。畫面剛開始是一位鄉(xiāng)下的老爺爺在山上給兒子打電話,信號不好,爺爺問孫子過年要什么禮物,孫子說:佩奇!可因為手機信號不好,孫子再說些什么,老人就聽不見了。但爺爺就記住了佩奇二字,他就開始了尋找佩奇的過程。 首先,整個的故事敘事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城鄉(xiāng)鴻溝和信息鴻溝的基礎之上,而且夸大了這種城鄉(xiāng)鴻溝。農村老人不知道城市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這其實很符合邏輯。即使在城市,如果不是陪伴孩子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小豬佩奇。 但是,城里人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搜索,很快找到這個答案。農村老人的另一個落后之處,是可能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所以短片中的老人,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之間,存在一種雙重的隔膜。 這個邏輯是大致成立的,但是問題在于,為了突出戲劇效果,短片把這種鴻溝嚴重夸大了。現(xiàn)實是智能手機在農村已經非常普及,盡管也有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但是60歲以下的人使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普遍。 村里有一個微信群,人們在這里搶紅包和發(fā)表情包的勁頭,和城里的白領沒有什么區(qū)別。事實上,微信群里既有不少在村里生活的人,也有一些在外打工者,移動互聯(lián)網的進步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xiàn),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xiāng)之間的信息鴻溝。如果一個不上網的老年人,想搞清楚啥是佩奇,并不需要費那么大波折,他只要向稍微年輕一點的人詢問就行。 短片《啥是佩奇》的一個問題就是假設農村中已經沒有稍微年輕的人,所以片子里出現(xiàn)的都是牲畜、柴火、炊煙和老年人,以及要對大家進行智能手機培訓的高音喇叭,這個場景是相當荒誕的。 這完全是一種假想。既然老人的兒子可以開車回到村里,別的車也一定可以。短片中那輛汽車,車牌是豫F開頭,顯示地點是在河南鶴壁。鶴壁在河南是經濟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它有山,過去也產煤。 但是鶴壁又是非常小的城市,恰恰缺乏城鄉(xiāng)對比,從鶴壁市區(qū)到下面的農村,其實相當方便,那里的山村并不是這種隔絕狀態(tài)。 在短片的導演看來,鄉(xiāng)村既是全方位落后的,也是與世隔絕的。所以在那個老頭心中,在城里當過保姆的就會成為一個權威。因為保姆去過城市,就意味著見多識廣。這樣的狀況,可能在一些真正偏遠的山村存在,在北方農村卻并不具備普遍性。城鄉(xiāng)之間,尤其是鄉(xiāng)村和小城市之間的互動,是真實存在的,小城市都在忽悠農民進城買房,哪里還存在真正的隔絕。 短片《啥是佩奇》其實是塑造了一個喪失話語、始終沉默的鄉(xiāng)村。城鄉(xiāng)差別,當然也會有隔膜,但是卻不是這種表面的、無理性的隔絕。事實上可能相反,鄉(xiāng)村往往表現(xiàn)出對城市時時刻刻地模仿。比如跳廣場舞以及對微信紅包的熟練運用。 此前媒體有報道過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塑料袋這種工業(yè)社會才有的垃圾,在鄉(xiāng)村處處可見。被城市驅逐的污染強的小作坊,也早已慢慢轉移到鄉(xiāng)村。 這才是鄉(xiāng)村的真實情況:它不是與世隔絕的,事實上存在一種單向的流通,城里淘汰的東西,會進入鄉(xiāng)村,城里出現(xiàn)的隱疾,在鄉(xiāng)村會被放大。鄉(xiāng)村的問題,并不在于它是和城市對立的另一個世界,而在于它可能常常處在城鄉(xiāng)關系中沉默的、喪失話語權的一方。 短片《啥是佩奇》對鄉(xiāng)村的想象,是刻板而簡陋的,也是忸怩作態(tài)的。最后那一句,讓農村人都跑到城里去看佩奇,其實倒隱含著對鄉(xiāng)村的文化霸權:農村什么都沒有了,連真正的豬,也變得沒有意義。 短片《啥是佩奇》實際上是《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電影預告宣傳片,導演張大鵬,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廣告片導演,曾經引起刷屏討論的華為月球“沙雕”廣告就是出自他之手。如果你還沒看過這支刷屏短片,一定要完整看一下,感受一下一夜刷屏的魔力。
每次看到“回家過年”、“春運”的苦難與感動敘事,我就想說兩句話,第一,必須砸爛落后的戶口制度,給每個人平等的遷徙自由和公民福利;第二,必須砸爛儒家思想對家和所謂落葉歸根的眷戀,否則永無超脫之日。
太優(yōu)秀了,“度”把握的超級好,宣發(fā)是哪家
對不起,恕我get不到大家的嗨點……
一星扣在我想看爺爺用木頭做的佩奇結果給我看了個鐵的上。很氣。他明明鋸木頭了!
在豆瓣上對這個短片評價的兩極分化,取決于你是否愿意接受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5億人沒用過馬桶的現(xiàn)實?取決于你是甘愿被資本主義洗腦為其搖旗吶喊并享受其帶來的紅利(物質刺激與精神虛榮)還是情愿裝大尾巴狼努力說服自己是遺世而獨立的?取決于你是愿意躲藏在封閉高尚的精神角落向上仰視還是暴露在低俗開放的人民廣場向下俯視?
標準的我朝電影微縮:乍一看,還不賴,然后刻意煽情 好感-1莫名植入 好感-1細節(jié)錯誤且有誤導隱患 好感-10結論:爛片?? 最重要的:請不要在影廳內接打電話!請管好自己的孩子別亂跑亂叫!
佩奇這預告片的水平太高了,完美契合了過年和爺爺的親情。可能是近幾年,唯一真正意義刷屏的預告片,不再是電影宣傳圈的自嗨。
他爹是豬,他娘是豬,他全家都是豬,一窩豬。
2019年了,我們農村人的形象竟然還是這樣的,笨拙地學習年輕人所謂的潮流文化,只為夠嗆地滿足后代(看著主人公拿出土特產時兒子和兒媳的表情串戲到八點檔國產家庭倫理劇),難道中國式父母的個人價值總是要經由子女來實現(xiàn)嗎?
敘事技巧和情感展現(xiàn)都很精彩。從廣告角度來看,可以五星了。契合歸鄉(xiāng)的時間背景,將核心元素“佩奇”一再強調,一再延宕,慢慢地,成了懸念。最終,成了情感殺招。
鄉(xiāng)愁是一只粉不溜的佩奇,孫子在這頭,爺爺在那頭~
雖然作為廣告只是在春節(jié)檔兜售不可能存在的合家歡,但也不妨看作城鄉(xiāng)“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下對勞動者創(chuàng)造力的重述/綁架(想到《鋼的琴》)。更有趣的一點在于對春節(jié)檔城鎮(zhèn)電影院的如實呈現(xiàn),對有“沒素質”行為的個體的尊重、包容,又不放棄交流與改變的可能。(題外話:電影院安靜與否本來就不是個有唯一標準答案的問題)
他有鋼的琴,我有紅的豬??缭缴胶?,勿忘回家。
最高贊一星短評看得我心驚肉跳,一個很好看的五分鐘小視頻解讀出這么多“深刻內涵”真是讓人服氣極了。不夸張地說,這是我這么多年看到的最好看的廣告,不論從腳本還是表演上,都有超出電影的既視感。也不是說大過年的咱放松點,但是凡事都上綱上線,都用批判甚至鞭尸一樣苛刻的眼光去審視,您老不累么。
作為電影宣傳物料的票房轉化率其實不怎么樣。小豬佩奇淪為品牌植入,為短片服務,而不是短片為小豬佩奇大電影服務。它更多地是在推廣短片制作團隊,展現(xiàn)導演張大鵬的敘事能力,對大電影的敘事起一個預見作用。但我認為它值得鼓勵啊,它在發(fā)掘除了兒童固定受眾以外的人群,比大多數電影宣發(fā)動了更多心思,做了本土化調整,把故事性和廣告性結合得如此之好。哪怕劇情都在意料之中我還是愿意為它鼓掌。缺點誰看不出來啊,那些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點評有點好笑,以中國移動+佩奇+回家過年為命題,拍一個小宣傳片,你還想拍得多么好?共情全中國?從《啥是佩奇》的差評杠點我已經可以預見《流浪地球》的差評杠點了。
今年(個人評選)最佳短片預定!單獨作為短片拿出來可以秒殺絕大多數同行了!用心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感覺很像《心迷宮》,滿滿的生活細節(jié)一點沒有那種隔應人的審丑,電影語言用的也不錯沒淪為嘴炮,油漆刷子沒出來我就猜到了!假大空爛片看多了簡直洗眼睛,特別是打了“想火就得低俗”一個打耳光。
影片物料剪輯的預告片過時了,現(xiàn)在宣發(fā)要自己拍短片Σ( ° △ °|||)︴思路很獨特,過年回家的背景迎合了春節(jié)檔,吹風機造型的佩奇實體化,再加上主打的親情牌,迅速實現(xiàn)了朋友圈刷屏。應該不會去看正片,但這部宣傳片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城市對農村的殺人誅心啊這是
對我而言,完全沒有增加一點想去看佩奇的想法…
我懷疑所有說好的人的藝術審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