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里面角色都是作,然而電影反映的感情細節(jié)非常微妙,大概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感同身受。
女主和金毛的矛盾在于:他愛她,她接受他卻不愛他直到越來越?jīng)]有耐心維持;和男主的矛盾在于:她愛他,他也愛她,她卻不相信他真的愛她,不相信他們會有好的結(jié)果,所以直接給愛情判定了絕望的結(jié)局。
一旦有一方絕望,即使再愛,有些人也會干脆斷掉,把愛情冰封在瞬間,即使當時自己的內(nèi)心仍在燃燒。
擁有美麗是種幸福吧?
擁有愛情是種幸福吧?
但如果美人擁有不止一個人的愛,那是幸福嗎?
******
《美麗的人》脫胎于法國文學名著《克萊芙王妃》,將17世紀的宮廷愛情倫理悲劇演化為21世紀青春校園里的兒女情長,不變的是,美麗與愛情碰撞過后,依然是一地的心碎。
女主角茱妮因母親亡故,轉(zhuǎn)學到堂兄所在的另一所高中。茱妮仿佛一位豐腴型的林妹妹,深發(fā)雪膚,儀態(tài)淡然,在一群活躍喧鬧的學生中,總顯得有點郁郁寡歡、置身其外。
羞澀男生奧圖對茱妮一見鐘情,在同學幾番鼓勵、撮合下,終于勇敢表達愛意,兩人順理成章成了小情侶。
茱妮與奧圖第一次相識是在英語課上,實用而無趣的聽力練習,仿佛在暗喻他們關(guān)系的安全而庸常。
之后浪漫熱情的意大利語課改變了故事的情感走向。聆聽意大利歌劇的詠唱,茱妮情動于心,潸然淚下,也由此深深吸引了意大利語教師奈穆的目光,閱人無數(shù)的情場浪子為她心跳加速,面頰發(fā)熱,重獲愛的感覺。
當三角關(guān)系構(gòu)成的那一刻起,這個故事就注定了悲劇的宿命。
******
美人生來就是享受萬千寵愛的,只為一人所愛,似乎是對他們無上美貌的一大浪費。
美麗如奈穆,人見人愛,總是在女人中來去自如。與約會的女學生分手,女生表露傷心,他一副不予置信、毫不擔心的模樣;與約會的女教師分手,三言兩語,幾下拒絕就打發(fā)干凈。
然而當他赴約卻等不到心上人時,當他知道茱妮已經(jīng)遠走他方時,他離去的神情第一次顯得那么無助和落寞。我知道,這一次,他是真的傷心了。
美麗如茱妮,我見猶憐,在兩份愛情之間舉棋不定。她對愛情純粹的需索近乎貪心,她向往與奈穆的心神契合,她也不想放手奧圖的一生一世。
茱妮愛奈穆,可她更怕受傷害。她不相信情緣不斷的奈穆會永遠只愛她一人,她無力承受奈穆移情別戀后的痛苦與嫉妒。與其日后傷心欲絕,不如讓它從未開始。
古典的愛情,你不愛我,我為你死;
今日的愛情,你不愛我,我要你死。
當奧圖知道茱妮真正所愛是奈穆時,他跨出平臺,墜落而下,觸目驚心地將自己的生命終結(jié)于青春。奧圖在21世紀堅守著古典的愛情,所以他愛得靦腆又無畏,不合時宜又轟轟烈烈。
迷戀、夢幻、純美的過程;死亡、遠走、心碎的結(jié)局。這是紅顏的另一種薄命,這是美人的愛與哀愁。
******
作為克里斯托弗·奧諾雷冬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片近乎完全移植了前一部《巴黎小情歌》的演員班底,美麗繼續(xù),青春依舊。
路易斯·加瑞爾繼續(xù)擔綱主演,讓生就這般男女通吃面孔的人去做教師,真不知是學生的幸抑或不幸!
《巴黎小情歌》中可愛的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這次和加瑞爾由情人變情敵。特別是自殺那一幕,仿佛《巴黎小情歌》結(jié)尾的另一種悲劇演繹,心曲唱罷,又登高處,只是這一次他不是投身愛人懷抱,而是縱身而下,看起來別樣的心驚。
還有克勞迪德·埃斯曼、基婭拉·馬斯楚安尼等等一眾原班人馬的出演,令人時時心生人生何處不相逢的驚喜。
******
看到這里,克里斯托弗·奧諾雷執(zhí)導的6部電影我竟然已看過了5部。
他的電影于我而言,時而對路,時而疏離。既有《巴黎小情歌》、《美麗的人》這樣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也有《巴黎內(nèi)部》、《母親,愛情的限度》這樣看得我心煩氣悶的。
為此君鎖定三個關(guān)鍵詞:
一為“新浪潮”:他無疑是“新浪潮”精神上的傳承者,電影中時常可見新浪潮經(jīng)典場景的影子。
二為“同性戀”:雖然沒有查證,但我想他本人應是gay吧。電影中反復涌現(xiàn)同性戀橋段
(本片亦不例外),似乎已成為他作者電影的某種標志。我不相信這是什么美麗的巧合。
三為“路易斯·加瑞爾”:他已經(jīng)連續(xù)四次欽點路易斯·加瑞爾主演,熱愛之情溢于言表,包辦壟斷到鍥而不舍。
******
最后講一點與本片若即若離的趣事。
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聲稱,本片原著《克萊芙王妃》是他從上學起就厭惡的文學名著。2006年,他將把《克萊芙王妃》相關(guān)知識列入公職人員選拔考試的出題者形容為“虐待狂”、“白癡”。此后,薩科齊就念念不忘地批判這部小說,結(jié)果法國民眾不買賬,反倒促成這部文學名著重新暢銷,進而成了“反薩”的某種符號。在今年的法國全國大罷工中,許多抗議者更是手持《克萊芙王妃》,齊聲誦讀,場面極具喜劇效果。
不知克里斯托弗·奧諾雷拍攝本片是否也是在和薩科齊唱對臺戲呢?
![]()
巴黎書展期間,印有“我正在讀《克萊芙王妃》”口號的徽章大行其
(此文完整圖文版見:
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1930528/)
“美麗的人”,好久都沒看過那么有感覺的電影了,法國電影的唯美不是體現(xiàn)在畫面上而是語言上。大愛法國電影,大愛法國美男,即使是GAY也無所謂。愛情無所謂性別,不歧視異性戀,更不歧視同性戀。喜歡 Louis Garrel,當然Junie劇中的哥哥還有小男友也都不錯。
Nemours在58分的時候和Junie的對話,很有味道,不像師生,不像朋友,更像是熟悉已久的戀人。那些小動作不像韓國愛情電影的唯美,卻更能打動人。小小的細節(jié)慢慢的流露出這個萬人迷老師對美麗學生的不可自拔。
剛開始把美麗的人誤以為是Junie,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那個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喜歡的意大利教師Nermours才是真正美麗的人。他花心,但他同時交往的兩個女朋友卻都不在乎。
Junie是個轉(zhuǎn)校生,能很好的拿捏住男孩子的心思,給他們微笑卻轉(zhuǎn)身離開。因為她媽媽的死而在這個學校想放松心情,對周遭的事情看得透徹卻不點破,也因毫不在意而顯得她和周圍女生的不同。
Tuto是個靦腆可愛的大男孩,想要告白還得靠哥們的幫助。最終抱得美人歸,卻沒留住美人的心。他心思細膩,能夠感覺到Junie的情緒變化,并且深深的為她著迷。他可能是愛她的,并想要完完全全的占有Junie,他不能自己的女朋友在向自己展示身體后轉(zhuǎn)身約見別的男人并且接吻。即使Nermours向他解釋清楚他們并沒接吻也挽不回他那已碎成千片的心。他的死不單Junie沒有預感,就連我,也是在眾人驚恐的眼神中才看出的。
對比Junie的三角戀情,Junie堂哥的同性之戀則成為一陪襯了。而正是因為他的同性戀,才使Nermours和Junie有得更多的接觸。Nermours是情場老手,有過太多的愛戀,Junie的理智不僅在拒絕著Nermours而且還在隱忍自己對其的感情。
也許,Nermours和Junie在他們的第一節(jié)意大利語課上就已經(jīng)碰出了火花。也許,愛情就是第一眼的遇見。
這是一部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喜歡的電影。法國的校園少年總呈現(xiàn)一種自然、天然的氣質(zhì)。喜歡一個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那個人是老師,而那老師身上也是一種自然氣質(zhì),一種對愛的天然接近、吸引,他的心,他的反應仍像少年般緊張、拘謹、不確定,那不是一種成年人自我保護式的愛。而她,也是自然的不安全感。
相愛就是指相愛一段時間,我們并沒有比別人多些什么.
對“愛”與“愛情”特別殘酷現(xiàn)實又美好浪漫的注解。只愛“永恒”,永恒卻是個傳說,那么擁有了“愛情”,只能選擇不愛。這樣才能保鮮保存一份永恒的愛情。
美麗的蕾雅賽杜
路易·加瑞爾和蕾雅·賽杜是能夠代表法國80后的兩位演員。話說裝逼悶騷屁大點事,奧諾雷能拍得那么不令人生厭,還算厲害的。
真是好愛情的愛情片呀,嘖嘖~電光閃石間的一見鐘情,毅然絕然地和從前曖昧不清的人分手,卻又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懷著同樣的心意。有幾段拍的真好啊,意大利語課上故意要Juni朗誦翻譯,從她嘴里念出Je t'aime時嘴角抑制不住的微笑;Juni誤會Louis又收到情書時的無措委屈,那吃醋又不能顯露的樣子。兩個人眉來眼去的對手戲把愛和揣測對方心意詮釋得好迷人,那份濕漉漉的心情??梢岳斫獾慕Y(jié)局,但幾人做得到。結(jié)論是:珍惜生命,遠離師生戀。另,海報和劇情不搭,大紅背景太張揚,還不如用電影里Juni的黑白照。
愛情這事,你永遠也猜不透,即使我們是相愛的~~
很古典唯美的愛情故事,刻畫了愛情的難以抗拒和恐懼絕望。當一個東西太美,便開始害怕失去。配樂值得一星。
膩上法國小情侶的美貌。那是天生的情種與浪漫啊。
法國青年人的愛情怎么跟安妮寶貝小說里的一樣?
看到一半我才把誰跟誰分清楚,我都暈了......
14-12-2008 9:45pm ifc
矯情而直接的愛情故事,只能在巴黎上演。
女主也是理智型的(和今生情未了的男主有點像)。和一個愛我的人一起,雖然對他感覺不深,但是比跟一個我很愛他並且受不了他有一天會愛上別人的人在一起安全。J清楚,如果跟N在一起,她就成了關(guān)係中的O,而結(jié)局可能也會像O。區(qū)區(qū)一封信都能讓她那麼痛苦,連課都不敢去上了。太強烈的愛把自己都嚇怕了。
校園故事和師生戀拍到這么搖曳生姿真是美妙??!越發(fā)喜歡奧諾雷了……
他的視線移不開你的長頭發(fā)卻沒有勇氣和你講話
可能就是為了Louis Garrel 吧~沒嘛精彩的!那女的夜沒有很美好吧~
近期不再看法國佬的電影了。。愛來愛去其實都差不多。。
那些久違的課堂,班級,青春期蠢蠢欲動的感情以及蕭瑟的巴黎秋景在這個學生時代的離別之際顯得愈發(fā)令人懷念。片子里的感情處理的很內(nèi)斂意大利語課上故意要Juni朗誦翻譯,從她嘴里念出Je t'aime時嘴角抑制不住的微笑。本片的高潮就是平淡如同流水賬。卻刻畫除了單純的隱忍和哀傷
"愛情這事,你永遠也猜不透,即使我們是相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