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清楚他的這些簡單低成本的文藝電影每每引來一群舔狗??魅力何在
這些電影里面他有多高超的技巧,多精巧的構思??魅力何在
金基德有視覺,動作和人性的極端沖擊,也有藝術和幻境的文藝構思
樸贊郁有引人入勝故事也不缺乏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美學風格
………
可是他有什么?有文藝???一群自我解讀者,翻來覆去的寫他的電影的作文,我覺得那些文字就是作文,導演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是這個?!這昏昏欲睡的觀影效果,引出一群假文藝青年舔狗?。抗植坏盟淖髌坊竞苌偃酥?,可能導演人名更加出名,因為他的作品沒有太大的觀賞價值,只適合去得獎,觀影效果奇差無比,算是催眠大片,大眾化更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只適合學這個專業(yè)的人士或者想寫作文的去看。
真看不慣那些文藝舔狗們,你們的精妙絕倫指的是什么呢???
洪尚秀是一個具有高度原創(chuàng)性的導演,他的創(chuàng)新點不在美術、攝影、鏡頭語言、社會議題等等,甚至并不(全)在劇本,他在做一種屬于電影內(nèi)部的創(chuàng)新,即一種關于“影像”的創(chuàng)新。
在這個前提下,討論他的電影需要先把“故事”(文本)從預設中抽離出來,即并非直接討論“這部影片講了什么”,而是以“XXX的故事作為這部影片的敘述文本”為一個要素來開展討論,如果這樣來看洪的電影,就能看出他的創(chuàng)新之處了——他的作品中的文本和影像維持著一種極為松散的關系,并在這層關系之下經(jīng)由時間,這一電影必要要素的聯(lián)結(時間的主題也不斷地在變奏),達到他在敘事表層下更抽象的主題:偶然與必然(北村方向)、相同與相似(這時對,那時錯)、視點的重疊與交錯(夏夏夏)等等。這些主題并不新,更談不上有多么深刻(相比于當代哲學的命題),但是他并非是以哲學的方式“論說”這些主題,也不是(像傳統(tǒng)電影一樣)把這些主題放在他的電影文本(故事)里,隨著文本的推進而發(fā)散,他把它們用一種“屬影像的”方式表述出來,這一點足以讓洪成為一個電影史上非常重要的導演。
洪的核心其實很簡單,在一次訪談中他提到,我們一直假裝活在同一層面的現(xiàn)實中,但哪怕是我們最親密的人,當我們一直深入地問ta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是如此陌異——其實我們甚至永遠不知道別人口中一個冰淇淋的味道。這其實是一種簡單的從知覺出發(fā)而建構的世界觀,在這個萬變不離其宗的底層邏輯下,洪開始展開他的創(chuàng)作,從這個前提開始推演各種復雜的生活境況,也是這個出發(fā)點,讓我們很容易想象它在最終到達具體事件時候的樣子——不確定性、散漫甚至沒有目的的游蕩、粘稠的事件、動機的隨機生成…就像我們看到洪的電影中的所有人物的氣質(zhì)那樣。
最后說幾句閑話,洪的創(chuàng)作方式也很獨特,每個拍攝日的清晨開始寫作一天的劇本,這讓他的拍攝更具當下性,而這種當下性(或者說時間性)在現(xiàn)在主流的德勒茲電影理論闡釋下也是非常不錯的文本。而且在當下的電影環(huán)境下,嚴肅電影的走向大致有兩個,美術館方向(阿彼察邦)和類型化方向(PTA),而洪尚秀以一種很獨特的方式在這條分岔口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鼓舞著大量文藝青年前仆后繼地在電影的紅海中一頭攢死。
文 / Annihilator
全文約2400字 閱讀需要6分鐘
*本片中文字幕請點擊此處獲取。
字幕卡。音樂。窗外透入過曝的清冷藍色,女人坐在桌前把玩著鞋模;她抿了一口酒,起身走向畫面左側,鏡頭隨之搖動,我們看見昏暗的玄關兩邊放著鞋架,其上整齊得排列著一雙雙款式時髦的女鞋。女人蹲下身換上其中一雙,以各種角度比劃、觀察。音樂在這時停下了,畫外傳來一句慵懶的女聲:“為什么不叫醒我呢?”鏡頭隨著女人轉回了方才客廳的桌子,我們看到桌對面幽靈般冒出了另一個女人,她盤坐在椅子上,將垂落在一肩的頭發(fā)盤起。沒關系,我們并不是必須知道她是誰(雖然有些人已在心里暗暗歡呼),因為在二人淺談片刻后,電影真正的主角在桌下悄悄起身溜出畫外,將鏡頭牽至了右側,帶著我們看向客廳更寬闊的前部,在這里,一面鏡子將左側的玄關映入空間的縱深之中。貓咪安靜地在地毯上走動,走到鏡頭中間,又鉆回桌下,尾巴掃著锃亮的木地板;從女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我們得知它的名字是“我們(wuli)”。嗯,這是“我們”的一天的清晨。
在《我們的一天》這個美妙的開場中,我們看到了什么?如此毫無保留地簡單、直接甚至粗拙的影像,充滿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失真和失誤(錯誤的取光、卡頓猶豫的搖鏡),但反過來被把握為一種無拘束的輕盈——自疫情期間洪常秀在其作品中身兼六職(制片人、導演、編劇、攝影、剪輯、音樂)開始,我們已逐漸熟悉了他所邁向的這條獨屬于當代數(shù)字電影的激進影像路線。但與其作品內(nèi)部所構建的電影哲學完全相同的是,洪常秀的電影在表面上的重復中總在生成新的差異,因此實際上,每部新作在影像上的嘗試方向都有所不同:《引見》模糊的白,《在你面前》過濃的綠,《塔樓上》堅實的灰,《在水中》虛化的藍……《我們的一天》有著近作中最為低調(diào)和渾濁的色彩和質(zhì)地,但這并不影響洪常秀在樸素的生活場景中提煉出令人著迷的視覺;一點奇異的抽象性也許只需要一個綠色酒瓶的小小點綴。
當然,比起單純攝影層面的美學實驗,更值得注意的是洪常秀進行場面調(diào)度的方式:一個長達六分鐘的定機位鏡頭,通過簡單的搖鏡將一個完整的空間劃分為不同的角落,不疾不徐地連接起它們——不過,稱這種策略為“連接”空間的不同局部,顯然是從結構的高度俯瞰的觀察;如果我們采取歷時性的視角,更好的說法是:空間在影像的變化中不斷更新著自身。在最開始,我們只看到一張桌子和透光的窗簾,隨著鏡頭的移動,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座鞋架,等再回到桌子時,一個新的人物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當貓貓帶著我們走到鏡頭的另一邊時,剛才的玄關重新出現(xiàn)在了鏡子的深處。我們對這個空間的概念和知覺隨著鏡頭的依次揭示而逐步得到更新——不只是單調(diào)遞增,而是螺旋向上,不斷返回到原點并發(fā)現(xiàn)差異的產(chǎn)生。
我們不妨回想,一個經(jīng)典的洪常秀式情境(在其五到十年前的代表作中可以頻繁找到)是如何得以構建的?對話與情節(jié)并不是在結構層面進行組合,而是在一個歷時性的觀看過程中不斷被添加至情境之中;并且,新的信息并不是被壘在舊地基之上的新磚石,而是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水一般,與此前構建的一切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更新了整個情境。短小精悍的《引見》以近乎游戲性的強度展現(xiàn)了洪常秀的這一特質(zhì),以至于每一個新段落的出現(xiàn)都在勉力撬動觀眾此前對電影形成的認識。然而,《引見》之后,洪常秀對文本的興趣明顯不斷減弱,到了《我們這一天》,除了幾個大的情節(jié)節(jié)點之外,情節(jié)與人物關系幾乎完全靜止、沒有任何發(fā)展,人物之間的對話也都只是徘徊于敬語與客套之間;與此同時,洪常秀的注意力越發(fā)移向了在此前作品中僅作為情境的背景板的空間(《草葉集》咖啡館里的抽象舞臺),我們不再能辨識出一個獨立于空間的預設性的文本,如今,空間與它內(nèi)部的情境、人物和故事渾然一體地在電影中生成。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塔樓上》的三層塔樓與《在水中》的濟州島的海與天空成為了電影實質(zhì)上的主角;但如果說這兩部電影是以某個宏觀、總體且固定的概念——建筑結構、虛焦——來統(tǒng)御影像的話,那么《我們的一天》則延續(xù)了洪常秀電影以變化與更新為核心的影像建構機制,只是對象從文本-情境變成了空間-情境。在《你自己與你所有》中被用于展現(xiàn)人物的主觀幻想的搖鏡(在《偶然與想象》中被濱口偷去),現(xiàn)在被用于在反差中揭示出人物在空間中的軌跡;變焦拉鏡頭與景別的擴增也不再被用于將敘事意義上的“環(huán)境”納入情境,而是讓金敏喜得以走向前景,蹲下觀察風中顫動的綠葉。人物們從談話的桌上起身,打開客廳與陽臺的推拉門,在原本閉合的空間中打開一條狹窄的、過曝的縫隙,貓咪也正是從此處逃向了空間之外。
然而,以上只是《我們的一天》一半的故事;在金敏喜與貓咪的一天之間,還穿插著另一天——年老的詩人與他的后輩們度過的一天,由拉面、無酒精啤酒、炸雞、猜拳、元電影以及喋喋不休的說教組成的一天。起初,老人與年輕人們之間的奇怪張力是有趣的,但不過多久我們就失望地發(fā)現(xiàn),洪常秀似乎不打算為這組關系添加任何新的東西,一成不變的空間中不斷同義反復的談話令人迅速從熟悉走向厭倦。更糟糕的是,這一半電影,尤其是在最初兩幕中,似乎力圖成為與前一半嚴格對仗的倒影(盡管我們無從猜測二者事實上的拍攝時序):同樣的睡覺,同樣的上樓與開門,談話的場景同樣從室內(nèi)走向室外,甚至同樣有一把吉他。但是,通向屋頂?shù)臉翘葸h沒有陽臺與客廳的推拉門那么具有空間層面的流動性,而重新抽煙喝酒的快樂也比不上貓咪的失而復得帶來的溫暖;這種低淺的摹本沒能在重復中獲得差異的生命力,反而使得其原型也一并被捆綁入了一個完全不必要的二元結構,連同作為結構聯(lián)結點的、對人物心理做出事先評注的字幕卡一道,將電影推向單義的一極。
《我們的一天》的矛盾之處正在于此:一方面,第一個故事聚焦于空間的自我更新和事物的變化,在作品序列里是全新的氣象;另一方面,借助第二個故事,這部電影又回歸了最保守的、甚至可以追溯至其最早幾部作品的工整結構策略。對洪常秀這部新作的最恰當形容或許是:半部“貓咪電影”(不斷逃逸與變幻)與半部“老人電影”(靜止、封閉)的奇怪結合體。
像是哲人送給觀眾的一首詩;又像是一杯濃濃的燒酒澆上觀眾的心田;更像是對于觀眾,對于平常人來說,平淡生活一天的真實記錄。導演洪常秀通過兩條人物故事線,采用平行式交替的敘事手法,平鋪直敘展開故事情節(jié),看似兩條故事線毫無關聯(lián),卻擦出了多種火花,趣味十足。 兩條人物故事線,一條是兩姐妹靜秀和尚媛與來訪者智秀間的對話,另一條則是詩人洪義柱、養(yǎng)女基珠,以及來訪者男演員間的對話,兩條線給人的感受雖說是寡淡無味、寡淡如水,但從它的敘事節(jié)奏以及整體故事的呈現(xiàn)可以看出來,非常生活化,非常具有煙火氣息,同時能讓觀者從中引發(fā)各種思考,發(fā)人深省,其中暗藏許多隱喻,細品下來,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價值觀以及一種特有的認同感。 兩條線,小編更喜歡詩人洪義柱、養(yǎng)女基珠,以及來訪者男演員間的對話這條線,詩人洪義柱從配合養(yǎng)女基珠拍攝畢業(yè)作品,并接受采訪,醫(yī)生勸阻他不要喝酒和抽煙,加上身體的原因,開始是吃即食面(方便面)配辣醬,但是因男演員的到訪,詩人不斷放縱自我,逆向而行,喝起燒酒,吃起炸雞,抽起香煙,此時,感受到他和自己達成了一份和解,男演員從對詩人的尷尬提問到慢慢放下包袱,相互之間成為朋友,三人玩起小時候耳熟能詳?shù)挠螒颉凹舻妒^布”,輸了喝燒酒,這一環(huán)節(jié)基珠多次輸?shù)粲螒颍煌=邮堋皯土P”,看得人是樂不可支,笑的合不攏嘴。結尾當基珠和男演員離開,只剩下了詩人洪義柱一人,突如其來一種莫名的傷感涌上心頭,上天臺后又開始放縱自我,喝起燒酒,吃起炸雞,抽起香煙,平凡的一天就這樣在平淡中度過,別有一番韻味。 在詩人洪義柱這條線,有個亮點,小編非常喜歡,敬佩導演的才華,三次拉近鏡頭,一次拉遠鏡頭,給人的感覺就是在真實記錄平凡一天的生活,每個演員都融入角色當中,自然且和諧。 其實另外一條線,小編并不是不喜歡,是有它的優(yōu)點和特色的,但太過于寡淡無味、寡淡如水,優(yōu)點是開頭尚媛不停地在投喂肥貓“我們”,已經(jīng)那么胖了,還在繼續(xù)投喂,“我們”喜歡依偎在尚媛旁,看得我心都“化”掉了,還有后邊“我們”走丟,靜秀誤認為“我們”跳樓,懸賞1000萬韓元張貼尋貓啟事,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將其找到,讓人相信他們就是“一家人”。另外,導演洪常秀在兩姐妹這里還拉近了一次鏡頭,真實記錄再次完整體現(xiàn)。缺點就是來訪者智秀與演員尚媛的對話,尚媛向智秀講述著過往作為一名演員途中的艱辛,期間太過于平淡,有些索然無味,結尾部分一直期待著有點故事發(fā)生,但是最終沒能呈現(xiàn),沒看到完結,這一點很失望。 綜上,作品是一部好作品,一些情節(jié)能引起共鳴、引發(fā)思考,正如前面小編所說的,太過于寡淡無味、寡淡如水,加上兩姐妹靜秀和尚媛的故事,給我的感受是沒有講完,所以我會給電影7.5分,送大家8個字:多次細品,留有余味!
貓片
妙不可言?。?????????????????????//對一只貓咪的贊美遠比對人真誠,呼喚“us”(貓的名字)的同時也在確認虛指的同類。當我們的視線焦點被貓的行動軌跡牽引時,人物即便同框,也如同置身兩個世界。對話的無序、迂回、斷裂實現(xiàn)了同一鏡頭的平行時間,每一次剪輯則是虛(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實(口舌之欲)的交界。更為抽象而迷人的調(diào)度。
洪式的養(yǎng)生學:戒煙戒酒戒裝模作樣那都是騙人的啦!還不是人老了掏空了沒有補充劑。每個人都從年輕男女的身上吸取能量,金敏喜指點晚輩,宣美需要Nous est la (*法國梗爆笑),老男人失去和年輕女孩的引力后也能從中食用青春,什么推三阻四搞清修那都是借口,還魂大喝一場,滋味妙不可言
想象小貓,想象女孩拍攝的電影。
文字的簡練來自內(nèi)心的真誠——木心的文學,有政治性,是企圖喚回人類的自愛。推己及人,重要的先還不是「人」是「己」。若人人知愛己,就真成《完美的日子》了。西方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指先從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按照詩人的說法,全部基督教教義,就是「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這一句話最簡單,最易解,但人類已經(jīng)做不到了。保持清晰的視野——這是(詩人的起點)首要的問題,是最絕望的問題,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問題。尼采:十九世紀,上帝死了。木心:二十世紀,人類死了。洪尚秀:二十一世紀,我們(人類)是被編/導/演投喂豢養(yǎng)的寵物。于是,狗「男/女粉絲送貨上門」的一天構成了貓「男/女偶像不勞而獲」的一天。洪尚秀的這部電影,也有政治性,是企圖喚回編/導/演的真誠。按照網(wǎng)絡流行語的說法,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8.0 可能是洪近幾年最幽默的創(chuàng)作,通過兩個小故事輕而易舉的完成了對“C'est la vie”的詮釋,輕松而又坦蕩,短評里看不懂電影的能不能回家去看你的奧斯卡???
85/100 熟悉洪的人可能聽慣了他的人生理念、電影理念和真實觀,如在現(xiàn)實中沒有什么是真正能確定的,不如去直接感受、用感官擁抱一些更細小簡單的事物,躺下蹲下睡著,于己誠實,與植物對話,嘗口辣醬,接受無常和謎團…貓咪比人類更自在,也無法真正被掌控。觀眾好像很難被大段“人生箴言”的說教給折服,兩段明顯對應的簡單蒙太奇結構也并不一直顯得那樣有趣。怎么說呢,現(xiàn)階段的洪至少在電影里時大時小的比例部分中越來越尋求簡化了,同時簡化人的動機和欲望,依然顯得那樣稀缺。像《櫻桃的滋味》,由于拍攝的存在和仍存的謎團,即使是Hong直接的化身、或是那樣淺顯的問題和絮叨的回答,仍存在一些超脫和懷疑,一切仍在老洪輕巧掌控的現(xiàn)實游戲之中。那樣的字幕卡也很奇特,并沒有明顯讓電影更像默片,同時也能讓觀眾多一些抽離。
愚蠢的提問,和高明的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是寵物?是開著的攝影機?是無酒精啤酒,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不再表演的演員,和不再喝酒的酒鬼,成為我們洞悉真相的雙眼。
贊美貓貓和金敏喜好美的次數(shù)持平(各兩次。父女隔空互文。金又是制片。竟然去了雙周... #MK2Beaubourg #Reprise #Cannes2023
在這種劇作對白能力和天然的表演面前,任何技法和器材都不再重要?!??”(我們)是貓是狗也是罪人。二刷搭配映后,洪導說故事就是源于自己的個人生活體驗,就是某一天給金敏喜拍照前一張正好是奇周峯的照片于是劇本就自然形成在腦海之中了。關于對白與表演,導演表示以前有試過讓演員即興但后來發(fā)現(xiàn)太費時間了所以還是得有劇本才行哈哈哈。
+.5,《在水中》和《我們的一天》在金敏喜時代的洪片里都可以歸類于無酒精啤酒。一如電影中的節(jié)欲,情境內(nèi)表達的侵略性延續(xù)上一部的內(nèi)收狀態(tài)。主要談談亮點。一是,具有強烈誘導性的字幕卡看似是對劇情的補全,引導觀眾帶著既定態(tài)度進入故事,實則和緊隨的內(nèi)容是脫鉤的。這里的“脫鉤”并非指完全不產(chǎn)生聯(lián)系,而是沒有強因果的扣合關系,觀眾從理解小標題到理解情境與從理解情境本身到反思小標題,簡單的復合層次。二是,前兩幕簡單的對偶結構在第三幕中似乎找不到具體的對應點,但如金敏喜在第一幕中所說的享受之于生活的意義,從“我們”的得失中,另一端的人物感召式地體悟到了節(jié)欲的次要,像貓貓一樣坦然地擁抱簡單的快樂。希望這也是洪本人對下一階段創(chuàng)作理念的體悟吧。
25th 8:30-9:54 theatre croisette 開場前洪尚秀上臺,被問到關于電影有什么可說,他很瘦略微佝僂顯得拘謹,說我不知道說什么??赐觌娪按_實如此,一如既往的洪尚秀母題,睡眠、拜訪、交談、酗酒和一個想死的有名老男人。我對洪電影的評價完全取決于敏姐出場時長,這部實在短暫,尤其有些鏡頭里敏姐瘦得宛如紙片,我抱著中國人熱忱的心希祝福姐多吃點。
3.5
【4】很空洞的電影節(jié)調(diào)味劑。在吃慣大魚大肉的時候就顯得清新脫俗的清粥小菜。但屬于無聊的時候看,看完很無聊。不無聊的時候看,看完也什么都不會留下的電影。只記得PPT字幕,剪刀石頭布,貓貓,還有一群閑的沒事干硬尬的人。洪常秀宇宙搜羅了這么多人硬尬瞎聊,技法,層次全無。我們的一天,尬的理所當然,尬的要命與漫長,也是蠻厲害的。
2.5 創(chuàng)作力衰老疲乏的洪,看完這部應該可以完全放棄金女士和其他導演合作的期望,對女演員的偽裝感到疲倦,已經(jīng)進入了和洪過著生活/創(chuàng)作同為一體的人生另一階段,問題是洪本人似乎進入了creative slump, 也許下一部和于少女會可以脫離低谷?summeriff2023
8.0/10 #NYFF61 “我們”成為三種維度:或貓的名字所引出的非人的觀察與潛在事件來重鑄生活,或影片中雙重結構所帶來的兩段被經(jīng)歷碎片及言語所指互文連接的對話可引出的泛指的“人們”,又或是私人的趣味性的通過角色指代金敏喜與洪尚秀本人,女演員與詩人/電影制作。然而此部中的結構似乎過于簡單卻又用力笨重,甚至使用字幕卡來補全故事訊息,更多執(zhí)迷于一些行為和經(jīng)驗的對仗而忽略了更富有靈性的瞬間,但姿態(tài)上依舊是向外的或某種意義上積極的,如塔樓上一般,兩段故事皆結尾于天臺或陽臺。但對待青年人的存在危機與焦慮,洪似乎從始至終并未能找到恰當或更有魅力地描繪此類對話的方式,浮出水面的僅有說教性的情緒與輩分的謙卑感混雜之后的尷尬,親密是幾乎不可見的,所能闡釋的似乎只有缺乏感傷的妥協(xié)和匆促達成的復調(diào),簡單但并不清脆與動人。
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們都是我們,吃了還想吃,喝了還想喝,出去找找自由和意義吧,但終究還是要回來(吃吃喝喝)的。窩在屋里的我的犬儒的一天又過去了,但洪又嘻嘻哈哈皆成文章了。美其名曰:忠告。實際上是:狡猾。
洪常秀電影已經(jīng)成了一種暗示,出資源的時候說明這一年就要過去了
今年第二個洪氏vlog已閱。
拿了個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