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陸松(陳曉 飾)與室內設計師文罌(杜鵑 飾)巴黎邂逅,不打不相識,彼此迷戀越陷越深。愛情之名慫恿著他們?yōu)閻墼俅竽懸淮危叱龈髯詥栴}滿滿的情感關系。仿佛只要現任變前任,幸福就唾手可得。然而前任們也都是戰(zhàn)士,文罌的前任鄭可(華少 飾)是個理性至極的醫(yī)生,陸松的前任劉娟(馬蘇 飾)則在情感社區(qū)開啟了喋喋不休的罵戰(zhàn),是繼續(xù)堅持對愛的信仰,還是選擇放下與原諒重新開始?現代都 市情感危機在北京與巴黎街頭上演。越是深愛的,往往也正是痛苦的源頭,愛情,像是影子,抓不住卻也離不開,如影隨心…
“如果說,人的一生只用來做一件事,那么我這一生只拍了電影?!?/p>
對于一個人來說,電影可以有多長?
1982年,霍建起從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畢業(yè)。前腳他剛剛邁出電影學院的大門,后腳就走進了北京電影制片廠。自此以后的三十七年間,他再也沒離開過電影。
這與年輕人熱議的996生活并不同。一個人的工作只有八小時,一個人的事業(yè)可以是996,甚至007,但在有些人的生命里,用時間作尺度,或許并不準確。
霍建起
這種測量很難找到初始刻度。如果從2017年《如影隨心》開始拍攝算起,項目跨度時間有兩年半。如果算上籌備項目的過程,就有三年之久。但若要找出一個源頭,那么從霍建起看到安頓的《絕對隱私——當代中國人情感口述實錄》算起,整個項目時間花費近十年。
十年間,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從報紙專欄到互聯網連載,人們的婚姻觀、價值觀、審美觀,都在發(fā)生變化,而這個故事,也在不斷被打磨和完善。
但霍建起對這個題材的熱情仍在持續(xù),從未因時間飛逝而有所消退。在不恰當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或是與之相反,在愛情里互相折磨的戀人,與每個人的生活都相距不遠。
他不大愿意為這個題材貼上“愛情”“外遇”等簡單粗暴的標簽?!翱梢哉f,這片子不是婚姻問題,也不是愛情問題,這是個情感問題?!?/p>
情感意味著復雜。它代表整個人類的社會現象,難以用簡單公式加以消解。所以在《如影隨心》里,四個人能折射出人類的四個側面,從每個人物的正面望去,都可以窺見他們背后錯綜復雜的陰影。
沒有哪個側面是更正確的或是更錯誤的,“感情這個東西,沒法說?!?/p>
“每個人在這個故事里多多少少能找到一點影子,當我們把這個現實展現出來的時候,如果多幾個側面,大家就更愿意用另一個角度來想這件事,或許就會相對好一點點?!?/p>
01
在與電影如影隨形相處四十年后,霍建起在拍攝時,仍會面對一些疑問和困難。
近幾年來,IP之風極度火熱,傳統的將嚴肅紀實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的現象越來越少,此類題材以不夠娛樂,缺少新生互聯網粉絲等種種原因,也逐漸被忽視。但霍建起仍然遵從著敬重文學的傳統,也更偏好從文學作品中取材,加以專業(yè)改編,再將其轉化為電影的創(chuàng)作模式。
“這種改編通常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文學基礎,故事、人物、內容,都有具體成熟的架構。無論是莫言、方方還是池莉、安頓,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引發(fā)了許多人的認同,也很自然地,使人產生一種想讓這個故事變成電影的愿望。”
從創(chuàng)作層面而言,將一個原本富有多面性的文學劇本,以另一種方式重新進行詮釋,其文本上的復雜和美妙能否能被呈現,被觀眾接收?這已經讓許多創(chuàng)作者束手束腳。
但對霍建起來說,拍電影就是一個解決困難的過程。
“導演做這個職業(yè)特別辛苦,早出晚歸,只有你喜歡,你才能去克服這個困難,面對這個辛苦,不怕累。我覺得這是有前提的:如果你沒有找到好的選題,那就沒有動力,那你就又怕累又怕苦,你必須有這個動力,才會付出。”
同時,更現實更細碎的困難,發(fā)生在現實拍攝中。任何一個劇組,或大或小,或老或新,都在不停發(fā)生各種問題。
“今天拍哪里?景出現問題了?人員出現問題了?都有可能,都得去解決。尤其是中國的電影行業(yè),有時候分工不太細,困難會更多。但你要做這份工作,就要面對、解決這個困難?!?/p>
中國電影發(fā)展幾十年,從過去的小劇組到如今人員數百上千的大劇組,導演要面對的困難越來越多。最直接的是面對的人越來越多。而對于溝通和合作,霍建起適應良好。
“需要接納和理解,比如說演員,你不能說,我已經有一個固定的想法,你就讓他,一二三,按部就班。我們的演員都很認同劇本的人物情感、故事發(fā)展,但是他怎么去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這些必須在拍攝過程中去逐步完善?!?/p>
“拍戲總是很少有一條過,要拍三條、五條,甚至于十條,就是因為好像‘還不是那個意思’,或者需要挖掘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和演員溝通、調動,都只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樣子?!?/p>
02
那么,如今拍電影有沒有更容易的方面?
也是有的。“如今手機能拍,相機能拍,攝像機也可以拍,大攝影機現在都數字化了,過去用膠片,現在也沒有那么奢侈了,大家都可以,進入門檻低,就可以做到各種類型化都豐富起來?!?/p>
今天的電影人面對的選擇更多,文藝片或是類型片?大制作或是小制作?這與幾十年前的新人導演霍建起所面臨的情況,截然不同。
面對這個問題的霍建起極為坦誠:“年輕人有這個條件選擇,也有這個機會選擇,我覺得年輕人喜歡類型片非常正常?!?/p>
他甚至偶有反問,為什么過去所有導演都先拍藝術片?一方面,當時現實主義的藝術片,成本特別低,選擇演員容易,創(chuàng)作更加熟悉;另一方面,當時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程度還沒有如今這么高。
“大家都知道,拍商業(yè)影片其實更難。你拍《阿凡達》,沒有科技做特效,沒有資金置景道具。但是今天的人就相對條件好,因為有CGI技術,沒有大資金投入,也有小資金投入。像《阿凡達》這種類型化的影片,有非現實的畫面,現在年輕人喜歡類型片也很正常,社會走到這一步,他選擇類型片,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類型片的表現是多元的,而每個類型中又都有好壞的區(qū)分。事實上,無論是用什么標準對電影加以區(qū)分,在標準之下,作品都仍有不同,“劃不了那么細,就是不一樣,《流浪地球》跟《星球大戰(zhàn)》完全是兩樣,跟《阿凡達》又是兩樣?!?/p>
“所以導演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個人因為他的喜好和特點不一樣,因此他的表達不一樣。在你創(chuàng)作的范疇之內,努力做到最好就行了。說到探索,有人探索會成功,但也有人會失敗,因為探索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東西,也會帶來很大風險。所以我倒覺得不必考慮這個,因為創(chuàng)作人是不同的,他們是新人,本就帶著新的東西出現,去認真創(chuàng)作,就行了?!?/p>
在作品中,霍建起總是希望允許人在選擇感情生活的時候,有失手、有犯錯,也有改錯的機會。人生是一個在完善自己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不一樣,每一個階段考慮的事也不一樣,“因此出現一些變化也是自然的?!?/p>
而霍建起自己的人生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年輕的時候,好像總想做很多事情。當時在學校里,我還是年紀偏小的呢?,F在轉眼我都到了這個年齡了,會把腳步漸漸慢下來,從容地漫步?!倍龅揭粋€合適的故事,會成為他偶爾為之駐足的理由。
“我一直都堅持,即使再難也要做導演,拍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電影就是在講人生,講身邊的感情、身邊的人。人生還很長,希望《如影隨心》這個故事可以給大眾展現出殘酷的愛情真相,告訴大家如何去解決的問題,如何去更好的理解生活?!?/p>
有時候,電影有很多種拍法,亦如生活有很多種過法。
-END-
公眾號:導演幫(daoyanbangwx)
我覺得挺好的。雖然他們都是結婚的人,出軌必然不對。但是,他們不合適不相愛。所以在遇到另一個人出軌了,他們是因為愛情走到一起的。我覺得編劇不是很好。既然因為愛情走在一起,后面應該在一起的。而影片最后他們沒有在一起,我很困惑??有點強行be。
因為陳曉扮演的角色明明后面在現任面前給前妻打電話已經說清楚了,他愛她,也愿意毫無保留的坦白了。但是編劇還把杜鵑演的角色給寫的那么感性,還來了一句你是不是離婚后悔了。這腦回路我著實不懂。
前幾天提到了關于“戀愛”的話題,我說:出于目的性的去尋找,無異于為了戀愛而戀愛。 其實在我的視域中,婚姻也一樣。如果把婚姻當作是必經之路,把它當作是可以填補人生的一種東西,進而去憧憬它,渴望得到它,我覺得這就太可悲了。 我的態(tài)度一向都如此:凡事順心,完滿,那都是運氣。凡事糟心,殘缺,這才是必然。 可是好像很多人都把這兩個關系搞反了。 今天去看了《如影隨心》,看陳曉和杜鵑兩個雙雙出軌的人,在一段新建立起的感情中掙扎,如臨業(yè)火。最后,終究還是沒能戰(zhàn)勝過內心。 有人說這是“愛情的試金石”,倒不如說這就是現實。它把現實中被掩藏起來的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撕碎,拋出來展現給你看。 馬蘇作為婚姻的受害者,是那個表演的最出彩的,把那種「我他媽就豁出去了」的那種心態(tài)詮釋的淋漓盡致。 記得之前看過一段余秀華的視頻,她在里面說道: “喜歡沒有錯,結婚也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能先把婚姻當成了自己的歸宿。我們可以愛,可以無私奉獻,但是一定要在退的時候不能無路可退?!? 而馬蘇飾演的那個被出軌的對象,就是把自己逼到了一種進退維谷的地步。她太相信愛情,太相信婚姻,所以在得知另一半出軌時,她整個人是徹底崩壞的。 因為她根本就沒有想過,在她心中那樣一個有魅力又愛他的男人,會棄她不顧愛上另一個人。 換句話說她就是那種在婚姻里完全失去理智的人。 所以我說,要盡早明白的一件事就是: 「一樣東西,它能怎么樣成全你,就能怎么樣毀掉你」。 婚姻自然會帶給人以充盈和快樂。但當你確定選擇了它時,就必須要有承擔得起它破碎,或者給你帶來痛苦的能力。 當然,并不是說要去時刻提防,如履薄冰。而是要事先做好心理預設,真的不要一根筋的去相信“永恒”。 它帶給你快樂的時候,你便盡情去享受,也要心存感激。但等哪天它將毀掉你的時候,你也要能夠受得起,不至于措手不及。 也許是我近乎病態(tài)的悲觀吧,總之我是不會相信“永恒”存在的。但當然,我也從不會去懷疑這個過程中每一份真心的。 喜歡時的熱烈是認真的,瘋狂也是認真的,以為會長久也是認真的。但不愛時的決絕是認真的,歉意也是認真的,想全力擺脫也是認真的。 就像斯諾依花說過的那句:“從不質疑任何真心,因為真心本來就瞬息萬變?!? 盡早參透這一點,并不是要為了背叛者開脫。而是為了我們自己,能夠在遭遇背叛時,盡最大程度地削弱自己的失望值。 當然,盡管如此,我也還是會相信愛情和婚姻的。只不過這種相信,是一種「辯證」的相信罷了。
來自何文抵的微博
出乎意料的還不錯。 鏡頭音樂都美,故事也不空洞,杜鵑的淡然氣質與陳曉憂郁浪子的形象非常搭配,整體畫面很美。
愛情之所以美,可能因為它總是來勢洶洶,無法用理性克制,無法掌控便是它的魔力,像罌粟又美又上癮卻有幾分傷害。 “如果當初理性能夠戰(zhàn)勝情感, 就沒有故事了。 也就不是我們了, 但生活不是簡單的對與錯。 我們?yōu)樽约鹤龀龅拿恳粋€選擇, 付出代價, 在犯錯和糾錯的交替中成長, 不管未來是一個人, 還是兩個人。” ——《如影隨心》 文罌與前夫顯然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和陸松也許像前夫所說是病態(tài)的的是多巴胺,最終的激情還是終歸于平靜?,F實也如前夫所說,在他們真正在一起后沒了空間上的距離美,生活開始一地雞毛,爭吵,懷疑,查崗,送禮物后看到的不是愛情而是想的是價格,不再浪漫。因為曾經是賊,這是他們的原罪,所以在熟悉的招數中防備著失去和被偷,同樣為了愛情的兩個人,女主顯然更沒有安全感,她像重癮患者,吸食著劉娟的殘余害怕自己再次失去,在猜疑中兩個人越走越遠。 陸松不愛女主嗎?不,也是愛的。但是他還背負著愧疚和責任,一個男人需要承擔的遠遠不是情人的一個角色,兒子,父親,丈夫,他不可能拋棄所有去滿足一個情人的要求,在各方平衡中他掙扎甚至后悔,當新鮮感激情褪去后,如果是一樣的平靜那么這場愛情是否還有必要? 最終他選擇了分開,但是影片的最后他又去了那個約定的地方。人生苦短,我們最后都會面臨死亡,一段戀情的開始會分手,然后下一段再分手,結婚也會離婚,再婚,看到死亡,這一切不過是生命的一個過程,陸松的這段感情中在生命過程中又完滿的走了一步。 我們身邊也許有一萬個劉娟,一萬個文罌。文罌也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所有人的得到都是有代價的,你想得到什么愿意付出什么?沒有必要指責誰的對與錯,如果你能掌控愛也就不會有愛的珍貴。愛情里最大的遺憾是可惜,文罌的飛蛾撲火般的投入最后分開也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成全了自己。 “我們不是陌生人,我們彼此相愛。” 天色有黑白 情緒沒好壞 兩個人很精彩 一個人很自在 我一個人無牽掛無所謂離開或回來 像兩個人牽著手會忘了身處在人海
如果用作文的標準來判斷,這是一篇貼近現實生活,時不時有金句,通篇文筆美輪美奐,卻中心思想不明確的高級散文。
我喜歡男主女主的氣質,當陳曉拉響小提琴的時候,杜鵑穿著大紅衣服走過廣場的時候,我瞬間相信了這個故事的設定。這樣的男子,這樣的女子,注定會有人愿意為他們飛蛾撲火,寧愿拆散曾經的承諾也要擁抱那份夢幻迷離,注定要談一場旁人口中傳奇的愛情。杜鵑,一個每一幀都具有文藝氣質的女人,她走在路上都是風景。讓我想起了王家衛(wèi)鏡頭下的王菲,只憑氣質就能如此動人。
馬蘇的角色很接地氣,一個文學系畢業(yè)的教師,有在床上念詩的奇怪癖好,神經質卻又不乏犀利,一句句追問問得陸松文罌啞口無言,頗有靈魂拷問的意思,說起兒子,眼里的淚花很真實,怪不得棄婦日記點擊量如此之高。
現代而時髦的話題,所有人物都妥帖,霍建起這樣的五星級導演掌勺,這本是一盤備受期待的大餐,卻少了一絲震撼的味道,與經典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問題在哪?
我覺得是主菜配菜不分,味道有些混。
要么定位家庭倫理劇,兩對小三,就像陸松說的,是偷情的賊,那么最戲劇化最刺激的部分在于偷的過程。尤其男女主雙出軌,雙方如何在各自原配的追擊下約會出軌,想必其中也有各種各樣的花樣和手段,充斥著謊言與淚水,同時也要面臨對原配愛恨糾纏和家庭的愧疚。這一段才是最動人心弦有戲劇沖突該著重表現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的部分。當男女主雙雙離婚上岸后反而不能在一起,不是不可以表現,這時期的主題天然不具備上述主題的吸引力和沖突感,可以最后一筆帶過交代一下體現天道好輪回??上?,最精彩的引人思索的部分卻全部以馬蘇回憶,旁白敘述的方式進行,不免隔靴搔癢。
或者,導演可以大肆發(fā)揮杜鵑陳曉的文藝感,拍出類似《花樣年華》那樣婚后遇到致命吸引的主題。陸松文罌,作為已婚男女,遇到致命吸引,難道沒有想過抗拒?沒有想過責任?陸松面對孩子的無言,杜鵑吃蘋果流淚,想必不是草木般無情,但是遇到那個吸引的人,又無法抗拒,文藝,禁忌,深情,美麗,加上美好的巴黎,如磁鐵般抗拒又吸引,一切令人動容,具有巨大的戲劇張力,《花樣年華》《廊橋遺夢》……無數經典電影牢牢抓住了這個沖突拍的動人唏噓。然而在這里,觀眾們看到男女主似乎毫無掙扎就在一起了,并沒有看到他們的道德感,很難對這樣的愛情生出同理心。
現在討論情感倫理,大家首先要做的,是確定自己的立場,屁股坐哪邊是最重要的。電影要引起討論,也是一樣。然而導演在這部影片,試圖用一個曖昧的立場做到面面俱到,既表現狗血接地氣原配視角,又表達高大上愛情文藝視角,還要體現男女主雙雙上岸后的互相猜疑,想要兼顧的太多,導致沖擊力都不夠。大家看完電影,想要同情原配吧, 似乎原來的婚姻本身一言難盡,想要同情男女主吧,他們飛速在一起頗像一對狗男女,想要責備出軌吧,整部電影男帥女美一幀幀攝影級畫面又讓人舍不得下口。總之,屁股都左搖右擺坐不下去,遑論對內容進行更深討論了。
主題的曖昧不明,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很多地方都觸動到點了,偏偏就距離經典差那么一點點——沒有能全部串起來靶向鮮明地給予觀者心靈震撼一擊,觀者回憶起來,只感受到一地華美的雞毛,不過也許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婚戀糾葛中的男男女女都或多或少有自身的問題,不值得同情,狗血卻還不華美,一地碎碎叨叨的雞毛。
Ps:說實話4分多有點惡意了,霍導的電影光攝影就能值回這分數,真實舒緩的敘事節(jié)奏也甚合我心,片子看完還是很多點值得回味的,后勁很大,是一場美的享受。我非常喜歡片中歌劇部分,原來歌劇可以這么有趣,配合男主表情,將那種對女人充滿疑惑無奈但又有愛的感覺表達的非常到位。男女主真是太有魅力了,如果我是馬蘇飾演的角色,遇到這樣一個搞藝術的也無法抵擋!
如果這片拍的真跟豆瓣簡介里寫的這樣,就好了。只能說,劇本不扎實,拍的就是個簡介的影子,果然如“影”隨心。 看陳曉馬蘇的床戲感覺就像在看郭德綱說相聲… 如果這片不搞文藝那一套,就拍個家常劇里的普通人,可能會好一點? 不過,看過這片,更覺得婚外情不是解決婚姻問題的出路。第一段婚姻出現問題,再來一個就能好了?! 全片最好的部分大概是最后,陳曉和杜鵑說,咱們倆這些年練就的本事,這一輩子都夠用了,成習慣了。我當然懷疑你,因為咱倆都是賊嘛,別的賊偷東西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好一點。咱倆是偷情,而且還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t.m.d偉大的愛情。有這個理由支撐,足以讓我們干任何壞事。后面還有blablabla…不一一記錄了。 信任崩塌了,太致命。雙方都在想,他今天能出軌你,明天就能出軌別人。誰也不想當之前被出軌的原配。對自己的行為以及選擇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不過這還算是有良心的婚外戀,還知道反思。
嚇人嗎,全片演的最好的是馬蘇。其他人都演技尷尬,甚至沒入表演的門。杜鵑雖美但全程撲克臉的毀滅式表演撐不起這個人物。當然演員還是不背這個爛片的鍋。這個毀三觀雙雙出軌的故事拍來干嘛,這種題材當輕喜劇來拍,沒深度沒內涵除了讓人驚掉下巴。最后,導演墮落至此令人難過。
把偷情宣傳的這么光明正大,三觀呢?還選擇4.19上映?惡心
陳曉留了胡子卷發(fā)形象氣質完全和以前的不一樣了。桃花眼,風情萬種。。四分因為他。
為啥動不動就是文藝特寫 拍電影 先把劇本搞好 動不動就是文藝特寫 什么毛病
杜鵑的演技真是,不管陳曉怎么表達,不接招的……
看時腦中一直浮現這句話,“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五彩斑斕的爛,大寫的“GAN GA”尷尬!
文藝不是錯,無休止、無節(jié)制地販賣文藝才是原罪;三觀不是錯,但將毫無常理可言的狹隘觀念傳達給觀眾無異于施以暴刑。在影院里坐立難耐,實在找不到什么優(yōu)點,臺詞矯揉造作,人物扁平無光,行為邏輯失常,如一盆狗血撒在了銀幕上。
又美又欲又好笑,另類反小三教育片。因為陳曉加半??
一部無病呻吟,矯情做作的愛情片爛作。男女兩方雙雙出軌的劇情毀三觀,辣眼睛。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狗男女」標配,還什么「命中注定的愛情」,我呸!還有女主角杜鵑那萬年不變的喪臉式裝b般演技越看越厭煩。再加上全片時不時穿插的ppt式慢鏡頭文藝特寫,這不是在拍寫真大片,這是在拍電影,ok?!導演編劇你們清醒一點吧,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這樣一部解讀婚外情這種“不倫之戀”的電影能搬上內陸大銀幕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參考15年的“三愛”,直接閹割掉的第三者情節(jié)。畫面、色彩、造型真是沒得說,我肯定了陳曉的“電影臉”,他以后一定會有很不錯的發(fā)展,但兩個主演可怕的臺詞功底會是比較大的制約。電影中間真的有點無聊,像八點檔狗血劇,不像一部文藝電影,但是接近結尾在巴黎時的主題曲穿插響起,我有了一絲心痛的虐感,幾乎可以打四星,但是最后兩個人莫名其妙的分手,讓我不太能接受,覺得導演處理的太草率,為了“正確”而“正確”。兩星半吧,為了情欲繚繞的美感,為了對自由愛情的勇敢表達,不論“三觀”,僅僅是藝術性確實欠缺。
是,沒什么問題。法國巴黎,罌粟,偷情,離婚,情感論壇發(fā)帖…搞音樂的、學畫畫的和學中文的還能怎么談戀愛?不就得這么美,這么虐,這么他媽的迷信愛情么?!婚姻、生活、俗世,是一地雞毛,但也永遠有人能把它過好啊。一個想好好講,但最后因各種俗氣的符號和意象還是沒講好的故事。但陳曉和杜鵑值得表揚,金童玉女,出乎意料。
總結一下,杜鵑很木,三觀很不正,控制不住自己欲望還把它稱之為愛情,有點膈應
霍建起老師應該是個感情很細膩之人~
三里屯SOHO偷情故事,理想大概是《晝顏》,現實只有狗男女MV,杜鵑還真是演不了正妻只能演小三??!陳曉的渣男造型確實是好帥好帥的,馬蘇騎在他身上一邊念詩一邊扭動最后把他搞到痿掉的一段,堪稱是2019年最爆笑床戲了………
杜鵑的超模大片秀,對了還有花少的嘴皮子主持秀,剩下沒了。
是否開創(chuàng)了國產截圖片的新流派 建議帶著耳塞去看看服化。
下次直接放九十分鐘杜鵑的寫真照片得了
開始以為是糖水文藝愛情片,沒想到是另一個《晝顏》,把婚姻與愛情的真相撕開給你看——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原來還有盜墓者?;艚ㄆ饘а輰⑸⑽脑姎赓|帶入都市情感戲中,直面婚姻保鮮和出軌話題,題材尺度不小,結合這兩天的熱搜八卦來看,也是很切中時代要害了。對陳曉的一句臺詞印象頗深:“我們都是賊,共享了太多秘密,對彼此的作案手段太熟悉”,兩個靠著欺騙走到一起的人,終究逃不過互相折磨消耗殆盡的命運,終會暴露出丑惡真實的嘴臉。想起《晝顏》里伊藤布說的,“不過是骯臟的出軌罷了,還真以為純愛了啊?”
雖然對霍建起有點興趣,但這片不值得去趟電影院,當然杜鵑還是挺美的。
整個電影是由安頓的小說《曾經的外遇,永遠的同謀 》改編的,里面的一些人物和故事也都是真實的,首映安頓也來了現場。導演介紹之前這個連載是非常受歡迎。首先,電影拍的非常唯美,色彩,畫面,杜鵑每次拍全身走出來的鏡頭看起來真的太享受,還有把陳曉也拍的非常帥,很欲。男女主角的愛情,看起來太美好了,一個畫家的和一個小提琴家,一拍即合,也非常契合,但是畢竟是講了一個出軌的故事,可能千人千面每個人看法不一樣。但是我覺得男女主角還是真正的愛情,不然為什么一個人要生下孩子以紀念這份愛情,一個要去巴黎重溫所有的美好。陳曉和杜鵑都演的超級棒!其次,電影還有很多搞笑的橋段,電影院笑了好幾次,特別是船戲的時候。馬蘇不得不說演技還是相當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