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本右翼分子 “永遠的0”原作者 百田尚樹 宣稱南京大屠殺“根本不存在”
其原著作者 百田尚樹 是小日本右翼分子,曾經公然在日本街頭演講時宣稱南京大屠殺“根本不存在”,是“蔣介石在1938年捏造出來的政治宣傳”。他還曾多次否認慰安婦問題。 不僅如此,格外崇尚“日本民族主義”的百田尚樹還曾多次怒罵美國,稱美國在二戰(zhàn)末期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和給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才是“大屠殺”,更呼吁日本人永遠不要忘記這個“恥辱”,結果氣得當時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發(fā)言人都出面抗議了。
日本右翼分子、電影原作者 百田尚樹 宣稱南京大屠殺“根本不存在”
實際上,百田尚樹的這種扭曲的歷史觀,在他的成名小說以及電影《永遠的0》中最為凸顯。他的故事背景幾乎完全避開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戰(zhàn)爭罪行,而是圍繞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場被美國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的大背景展開,這樣他便可以從一種“日本才是戰(zhàn)爭受害者”的無恥角度去展現他對戰(zhàn)爭那虛偽的“反思”, 而在二戰(zhàn)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軍人也因此被“洗”成了是“為了家人而努力活下去”的“英雄”….. 諷刺的是,百田尚樹的套路還真“忽悠”了一批中國人。在中國的豆瓣網上,不少國人就以為這是一部“真心反思戰(zhàn)爭”的日本電影,并打出了高分,更有人歌頌日本是一個“從未停止自省的國度”……
( 摘自《環(huán)球網》——原標題:安倍曬出新年假期要讀的三本書,卻被中國網友發(fā)現了大問題?。?/blockquote>
2 ) 承諾為何沉重,因有人拼盡一生相守
涉及到二戰(zhàn)的敏感時代背景,加上因而安倍平添空穴來風的輿論批判,一星評價站到四分之一,但我覺得這是一部基本沒有做戰(zhàn)爭評價,并不太涉及政治色彩的電影。原著還沒有看無從評判,但至少電影本身是這樣的。
反而是平凡人的真愛相守,生離死別,反襯出戰(zhàn)爭的愚昧和殘酷。
即使被所有人嘲笑指責為膽小鬼,在排山倒海的思想洗腦和蠻橫殘忍的命令中,他堅忍地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到底,除了一句“要活著回去”無多余解釋。
惜命不是因為怯懦,是因為有太想珍惜的人和要相守的承諾。
“為什么如此貪生怕死!戰(zhàn)場上不是說這種話的時候!”
-“你沒有家人嗎?你死了不會有人為你悲痛欲絕嗎?一個人死掉對戰(zhàn)爭結果的影響微乎其微,卻勢必將改變愛你的人的整個人生!所以,無論如何要盡最大的努力活下去!”
但這個拼盡全力,冒千夫所指也要保命為重的男人,最終卻為了多保全一人,把最后一線生還機會讓出。
“你是零戰(zhàn)機最優(yōu)秀的駕駛員,是最應該活下去的人”
-“不,你們才是最應該活下去的人,未來的日本需要你們?!?br>
“如果戰(zhàn)爭結束后,你想要做什么?”“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br>-“如果能到那一天就好了呢?!?br>
“水的清涼,風的舒爽,活到今天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這一切?!?br>-“戰(zhàn)爭結束后的日本,會是什么樣子呢?!?br>
他珍惜生命,卻不僅僅是自己的生命。
他將最后的生機,也把自己的承諾,托付給了一個他想要讓之活到戰(zhàn)后未來的年輕人。
多少將主人公的人格過于完美化,但他在戰(zhàn)爭期間唯一找到機會看望妻女的一幕,我實在未能對感動和淚水吝嗇。
天剛微亮,離別在即,妻子背著小嬰兒在他轉身時又忍不住牽住他的衣角,他沒有轉身,但一字一句說道:
“我一定會回來的。即使斷了胳膊,少了腿,也一定會回來的。即使在戰(zhàn)爭中死去,我也會再投生回來。我一定會回來找你們?!?br>
那一句「例え死んでしまっても、生まれ変わって帰ってきますから。」是生離死別中,人的脆弱與堅忍。
就為那一瞬間,我也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
p.s.
即使有些情節(jié)轉換時稍顯倉促,或說教意味帶來些許違和,但主角的情感細節(jié)處理深得我心。
最近覺得岡田準一這個深沉派的天蝎座男人再選擇參與的作品,我會有點期待。
-
追記:
2014/02/04
為演員演技去看的電影,對原著沒有任何先入觀的情況下,電影本身的情感線是感人的。電影有電影的再創(chuàng)作,每個人被吸引和觸動的部分不同。戰(zhàn)爭不論戰(zhàn)果都是殘酷,都是反人類,凡人離逝于家人都是悲痛。當事者若在軍國主義洗腦下心甘情愿那是另一回事,不費我們一點同情。
電影里的主人公不過一個愛妻女的凡人,不愿戰(zhàn)爭,渴盼和平。無關乎美化,是他的故事對歷史爭論起不到什么證實或證偽的作用而已。
原作者的一切立場未作考證也不做評價。若說有影響力的批判是反戰(zhàn)的宮崎駿也毫不留情罵過。但原著在日本亞馬遜的書評,批判派才多是像真正軍國主義的言論,認為丑化和愚弄了當時軍隊的教官和上級指揮,對所謂他們的皇軍不尊重。此外就剩認為作者在歷史上不下功夫,輕率照搬過多。要罵還得注意自己立場,千萬別看到差評就跟著去站隊,那隊里估計打得更厲害。
侵略是實,日本承認,懺悔和謹記是往后和平的前提。但讓一切戰(zhàn)爭相關的創(chuàng)作都得明言宣誓一句德意日侵略有罪才能ending,怕是只有文化大革命才能一次做到。
歷史知識有個人差異,盼多些嚴謹有識之人盡力揭示和傳播真實,各自亦不要被一言蔽之,至少自己去求索考證。盡信書不如無書,更別指望靠一小時網絡檢索,全世界人民跑步進入真理殿堂。
一部作品,大概像一面帶花紋的鏡子,原作畫上去的只是映出的一部分,你自己的影子也在里面,最后每個人看到終究不會一樣。
2014/02/06
當年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學者帶著批判資本主義罪惡的虔誠去看過了古典經濟學著作,倒出了不少西方經濟學教授。美國日日叫囂中國沒有民主,大學獎學金也照樣養(yǎng)著學究們研究馬克思探討社會主義。誰知道誰安的什么心思。誰知道作者和讀者誰是好人,好人壞人又是不是一定對應善終惡果。
九把刀是寫小說的還是切菜的還是做武器的,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
至于故事里那個人,聽憑世人道,他也就在那個故事的世界里過了他設定的一生罷了。
--
追記的后記……
2014/02/07
越來越不像一篇影評,不過不少人大概也不是想要看電影的觀眾。嘛就走題吧~
被不少人說無知,我倒很慶幸自己在“無知”狀態(tài)下看了這部電影,然后各種被“批評教育”下觀看輿論走勢,和自己明明是對同一個故事的,微妙的情感變化。像是一個難得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我覺得記住那個無先入觀的感受是一筆財富。看看給故事加背景設前提討論其作為輿論工具的可能性,想起了東西方不同版本的灰姑娘解讀,忽然也覺得更能理解明星為何炒作,政治家為何作秀,為什么會有啟蒙運動也會有所謂文化大一統(tǒng)。
好像只有名字有點沾親帶故,還想起了“無知之幕”的福利經濟學理論…一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取決于這個社會最糟糕境遇的人的福利水平,因為當你不知道自己將被放到這個社會的何種境況的時候,通常你會希望改善最差的可能性。額?難道這個聯想真的只是因為“無知”么orz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
2014/02/09
昨天看到了新聞上原作者在采訪中否認南京大屠殺和美化二戰(zhàn),瞬間非常憤怒和反感,大概更能理解為什么很多留言措辭嚴厲。
我想我當時的感想跟很多人相差甚遠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歷史知識,而在于對我不知道原作背景和大的輿論環(huán)境。
我只知道這部片子的背景是二戰(zhàn)期間,但具體歷史知識不是感想差異的關鍵。不知道原作和輿論環(huán)境,單純?yōu)橐粋€期待的演員看了電影后,“看到戰(zhàn)爭期間一個個人和家庭的真情和艱難求生,日本人難道不會更加珍惜和平嗎?”就是我當時的直接感想。
但事實上看到媒體報道原作者的言論,或許看過原作的人本來就有一定了解,中國人憤怒的點,大概是不少偏右思想的日本人軍國主義思想又被點燃的點??磥砦耶敃r的想法的確是太一廂情愿了。
不過我把原來的好評也保存下來,還是希望大家看到一個例子,就是一個人對一個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會因為很多前提和背景的環(huán)境不同而不同。不是所有看這部片子感動過的人都是接受了“洗白”影響認為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是對的,也有人和當時的我一樣只是感動于家庭和人情的。整體輿論的影響雖然讓這種情況的概率看上去是少數,而了解背景和輿論環(huán)境對我們客觀認識整個作品也是有必要,但從這樣一點出發(fā)就上升到對他人民族意識的批判,以及從一個作品就評判一個民族的本質,總覺得還是太武斷了些。
3 ) 繞個彎子依然向右
只提茍活,未知原因,當時的時代不是一人的時代,是整個日本右化,舉國的民意,部分人的意見不能稱之為綁架,只說宮部茍活,最后的特攻還是明顯認可了那舉國瘋狂的舉動,雖然思想不同,依然去保護那種思想,那個日本,行為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為了那個軍國的日本,本質上的激勵當今的日本人去維持保護那個全右菌國的日本,用看似“新”的思想去維護那個舊的日本。只要本質沒變,那個日本就還是那個日本就像“新”的北洋海軍無法維護該滅亡的舊清王朝一樣,用“新”的一切的表象還是無法維護“舊”的體制的,這么拐彎抹角的排電影不知道改說日本人聰明還是笨。忘記過去的人必將重蹈覆轍。
要說我沒有想到戰(zhàn)友的死,那肯定是在騙人-------老布什在裕仁天皇葬禮上說的。
4 ) 我看編劇早料到觀眾會怎麼噴口水了所以留兩手
我佩服寫故事的原作兼編劇之一百田尚樹。
你以為他猜不到,這部電影上映後勢必被酸說支持軍國主義嗎?
他早料到了!
所以他未雨綢繆。
百田尚樹太知道甚麼可以明寫甚麼不能明寫,在他選擇了「二戰(zhàn)日美對峙」與「神風自殺特攻隊」這麼敏感的雙重選材上處處留心,擦盡邊球,既引起話題,卻又不讓輿論有機可趁。
百田尚樹的佈局有兩招:
佈局一:雙主角的價值觀配置
觀眾得到的兩位主角,一個是衷心求生,不惜被海軍同袍唾棄為懦夫的二戰(zhàn)神風宮部久藏;一個是同情特工,不惜被大學同學恥笑為過時的現代青年佐伯健太郎。
宮部與佐伯兩個皆在當代抱持著逆俗價值觀的人物,活似穿越劇的主角,觀眾很難不在這部看似主打生命可貴,珍惜妻兒的親情之劇情主軸中,反反覆覆聽到宮部與佐伯永遠在替觀眾找答案。
透過宮部久藏的故事,劇情很聰明的只拍出特工人員的壯士不歸,看到他們面對被選上特工既神氣又不安的愁情。
卻聰明避開了藉此譴責「誰發(fā)起了神風這個計畫」的空間,免去了批判日本整個二戰(zhàn)皆是侵略方的道德責任,當然更不會提到發(fā)起神風計畫的軍方高層在二戰(zhàn)投降後安然無事退休。
透過佐伯艦太郎的故事,
劇情也很聰明的只拍出現代青年不關心往日歷史,把恐怖份子與神風特工的目的(恐怖分子主平民,神風特工主敵軍)搞混以至於誤會祖先的無知樣貌。
卻聰明避開了放入一個讓角色反思道「自殺攻擊的手段不對」的人道觀點,當然更不會提到神風計畫是政府強制從民間徵兵的粗暴前提。
這招相當厲害。
細究下去,想必會鬧出神風特工根本不值得,或是日本高層怎麼不代替這些青年去死的激進路線。故意不深究,就等同止住了這波爭議。
沒把話說死,不等於沒話可說,但就是死都不說。
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夠高招。
佈局二:讓故事主題巧妙的從戰(zhàn)爭中易位。
日本軍人的果敢與技術,在零式戰(zhàn)機落伍以後也隨之告一段落,再無鋪陳;餘下的,是宮部以藏愛惜生命卻選擇特工的心路轉折。
多年的作戰(zhàn)之中,勝利的定義為何?神風特攻隊的勝利是戰(zhàn)勝敵人,宮部以藏的勝利卻是活著回去。神風作戰(zhàn)是最極端的戰(zhàn)術,當士兵出擊之際即是死亡,這種完全捨去活命的勝利最終逼使宮部選擇了特攻一路。他究竟是不是歷史上撞沉美艦的那一位特工並不重要,因為宮部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勝利了。
太聰明了,這個故事處處拍神風特工,還拍得過長過冗(140分鐘!),觀眾卻很難挑剔本片的立場到底是有多少美化戰(zhàn)爭的嫌疑。光是宮部以藏在戰(zhàn)爭中不停自省日本海軍戰(zhàn)術的愚蠢,以及譴責想出自殺作戰(zhàn)的荒謬,無論如何都替《永遠的o》鋪下了最好的故事辯解空間。
歌頌生命,歌頌親情,反對自殺.....選擇如此「正能量」的主角居中,輔上一個調查宮部事蹟而大受感動的現代青年,戲劇如此編排,莫不就是正正要令針對神風特工題材有鼓吹軍國主義聲浪的觀眾噤聲之用嗎?
不刻意美化,也不刻意醜化。夠高招。
這兩招佈局一出,劇情上基本就成了個表面上反戰(zhàn)的調性。
有意見的觀眾,頂多是把零戰(zhàn)拍成翱翔英勇的戰(zhàn)機,轟炸美軍珍珠港的幾幕太勇太帥,會被人說是粉飾了戰(zhàn)爭對峙本身的殘暴不仁。
然而藝術本就追求聲色與感官的最大表現指數,能做到「鼓十勸一」便已仁至義盡。
所以我說百田尚樹是聰明人。
帥氣英雄永遠不過時,剝除殺人兇手的標籤後,觀眾仍舊樂於買帳民族英雄的影像事跡?!队肋h的o》本質上還是雷同多數的戰(zhàn)爭故事,在勸事情節(jié)的包裝下,淌流著形塑英雄商品的野心。話題性夠了,商品齊了,就該要賣座了。
要說《永遠的o》為什麼如此小心謹慎處理神風題材,卻還是在海外引起一小陣子爭議,不脫是因為年初安倍晉三跳出來說自己覺得這部片很感人,連帶被酸了吧?
安倍,你怎麼不去順便說一下宮崎駿的《風起》很感人,炒炒作?人家工作室都要解散了呢。
5 ) 看完永遠的0,我也寫了一個反戰(zhàn)劇本【轉A站】
嗯,我也能依樣畫葫蘆寫個“反戰(zhàn)”電影劇本了,題目就叫《魔法浴室》,講一個奧斯威辛的德國小孩,看見很多人去了一間“浴室”沒出來,以為是“魔法”,于是想盡辦法去探查究竟,不過每次都被一個“帥氣和藹”的制服軍官捉住送回了家。那個軍官的“禮貌博學”打動了小孩的姐姐,所以小孩總能得到一些亮晶晶的禮物:鏡片啊、金牙啊什么的,小孩以為是“帥氣的叔叔”會魔法。--重點是要極力刻畫一下德國鄉(xiāng)間的美好風光和居民的淳樸以及生活的富足。過了兩年,姐姐的情人“憂郁”地說“我要像飛蛾一樣一去不回了”,然后再也沒有看見他了,姐姐憂傷病倒了,小孩也失去了富足的生活,然后畫外音說:“都是戰(zhàn)爭使這樣的家庭遇到了不幸。”你看,這個劇本多么反戰(zhàn)啊,多么歌頌“美好的人性啊”,奧斯卡妥妥的。你說是在美化集中營?我呸,藝術你懂么?我又沒有否認屠 殺,我只是說那時在集中營外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已,我還把戰(zhàn)爭(失敗)狠狠批駁了一番呢,你看如果德國勝利了,小孩不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就像0式戰(zhàn)機的飛行員,要是戰(zhàn)爭勝利了,不就能回到愛人身邊了么?當然,這話不能明著說,和歷史不符么,所以要用暗喻來闡述。說妻子多么渴望丈夫回來啊,這是人性吶,至于要如何讓丈夫回來,我也不說前提是戰(zhàn)爭勝利也不說前提是不進行戰(zhàn)爭,反正你猜吧,我不承認,我是反戰(zhàn)的。
【補充】
到最后高潮階段一定要演出兇殘的毛子沖進奧斯維辛當著小孩的面槍殺他姐夫,槍殺完姐夫那個俄國兵背著莫辛納干走到小孩面前摸摸頭給了一塊巧克力。最后穿插柏林淪陷后,糧食危機導致姐姐出賣肉體來換取飽腹的口糧,你看多么和諧反戰(zhàn),如果沒有戰(zhàn)爭,小男孩一定會和美麗的姐姐,英俊紳士的姐夫一起快快樂樂的生活吧?
6 ) 永遠的“蛋”
嗯,如果這片講的是反戰(zhàn)的話,我也能依樣畫葫蘆寫個“反戰(zhàn)”電影劇本了,題目就叫《魔法浴室》,講一個奧斯威辛的德國小孩,看見很多人去了一間“浴室”沒出來,以為是“魔法”,于是想盡辦法去探查究竟,不過每次都被一個“帥氣和藹”的制服軍官捉住送回了家。那個軍官的“禮貌博學”打動了小孩的姐姐,所以小孩總能得到一些亮晶晶的禮物:鏡片啊、金牙啊什么的,小孩以為是“帥氣的叔叔”會魔法。--重點是要極力刻畫一下德國鄉(xiāng)間的美好風光和居民的淳樸以及生活的富足。過了兩年,姐姐的情人“憂郁”地說“我要像飛蛾一樣一去不回了”,然后再也沒有看見他了,姐姐憂傷病倒了,小孩也失去了富足的生活,然后畫外音說:“都是戰(zhàn)爭使這樣的家庭遇到了不幸。”你看,這個劇本多么反戰(zhàn)啊,多么歌頌“美好的人性啊”,奧斯卡妥妥的。你說是在美化集中營?我呸,藝術你懂么?我又沒有否認屠 殺,我只是說那時在集中營外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已,我還把戰(zhàn)爭(失?。┖莺菖g了一番呢,你看如果德國勝利了,小孩不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就像0式戰(zhàn)機的飛行員,要是戰(zhàn)爭勝利了,不就能回到愛人身邊了么?當然,這話不能明著說,和歷史不符么,所以要用暗喻來闡述。說妻子多么渴望丈夫回來啊,這是人性吶,至于要如何讓丈夫回來,我也不說前提是戰(zhàn)爭勝利也不說前提是不進行戰(zhàn)爭,反正你猜吧,我不承認,我是反戰(zhàn)的。
順帶提一下,
反戰(zhàn)電影《永遠的0》的原作者,日本廣播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3日在街頭演講中公開聲稱,不存在南京大嗶!
7 ) 導演你真聰明
看到豆瓣的評分,本以為是部二戰(zhàn)題材的對戰(zhàn)爭反思的大片,可是看完以后五味雜陳。
心里說不出的糾結。
這是部反戰(zhàn)題材電影嗎?好像是,但又感覺別扭
沒理順前,就去看了下評論。
有三種聲音
一種是,這是部人文關懷的反戰(zhàn)電影,主人公為了活下去見妻兒不惜背上懦夫膽小鬼的罵名,在戰(zhàn)爭中努力求生存。反映的是戰(zhàn)爭背景下,人性的光輝。
第二種是,這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洗白的電影,日本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在戰(zhàn)爭中犯下的錯誤,日本的民族性讓他們就是這樣,和平年代溫和,戰(zhàn)爭年代癲狂。
第三種是,這既不是反戰(zhàn)電影,也不是洗白電影,只是反映了一個小人物在時代大車輪里身不由己,還有悲歡離合。
看了那些評論,我感覺。。。。。。更混亂了,好像都有道理。。。
可是我就是誰的觀點都不完全贊同。
說是反戰(zhàn),男主貌似是不惜背上膽小鬼罵名也要努力活下去見妻女的好丈夫,(不認為二戰(zhàn)的日本是正確的正義的,好像是我唯一認同的算反戰(zhàn)的點)但是后面那個從頭到尾抽煙卻沒得肺癌的老頭透露的情況是,尼瑪,為什么他飛機上見不到彈孔,因為別人根本打不著他。什么脫離戰(zhàn)局,是因為那些技術不好的戰(zhàn)友太笨老被人追著打的滿身是洞,看到他優(yōu)雅完好無損的機身,小心眼詆毀他罷了。
男主低調謙虛不解釋,彪悍的技術不需要解釋,高尚的品格不屑解釋。他到底有沒有打下過飛機,電影里沒交代,也許是為了保證他的光輝形象,畢竟雙手染滿鮮血的英雄,再光輝也會帶著恐怖主義色彩。
抽煙老頭后來覺得沒必要為了已經注定失敗的日本白白犧牲性命了,我突然想,這也許就是這部電影想傳達的另一種反思,日本就是因為你們這些只圖一時殺戮而熱血沸騰,一到失敗就想著保全自己,不能為了國家犧牲自己的人而失敗的。
真正的特攻隊精神是為了戰(zhàn)友犧牲自己,為了大義犧牲自己的無畏精神。
抽煙老頭最后也是醉了,為了保護戰(zhàn)友決心拼死也要護送男主去特攻。
也就是想到這里,我知道我為什么糾結了。為戰(zhàn)友,為兄弟拼死保護,這沒錯,很感人,反過來,拼死也要送戰(zhàn)友去特攻,自殺式攻擊。這是什么道理?如果是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無可厚非,抽煙老頭都知道日本必敗的大局已定,男主不可能不知道,他為了保護學生這一點說的通,但是電影里交代的是,男主發(fā)現自己的飛機引擎有問題,才和學生交換的,那也就是說,邏輯上,如果沒發(fā)現那個飛機引擎有問題,他還是會去特攻,那他再報名特攻的時候,他就沒考慮誰去照顧她的妻女?他那時候是放棄不管怎么樣都要回到妻女身邊的承諾了嗎?這個邏輯上說不通啊。OK,我突然又想起來,電影里那個叫大石的小哥握著照片說,那個把娘兒倆從黑社會里救出來的人是誰呢?
我腦補的情景是,導演哈哈大笑的說,我早知道你們會這么想,所以來這么個神秘人我就可以解釋,他是男主一早找好的可以照顧他妻女的好朋友,大石小哥是意外的雙保險。這樣邏輯就通了吧。
恩,好像是通了誒,但是,導演啊導演,你這樣繞暈我有意思么?
那OK,以此為前提,我們再理一遍,男主找好了可以托妻獻子的朋友好在他死后照顧他家人,大石小哥是意外,但算是雙料保險。所以,男主還是要去像回家了一樣跳上飛機去自殺,是為了什么?就是看不了學生一個個死,精神崩潰了,想一死了之?那他為了家人要努力活下去的精神呢?男主到底是為什么要去死啊?
導演肯定又笑了,這就是我的英明之處。就因為怎么都說的通,我誰都不得罪。
喜歡人文關懷的,男主可以是看到太多學生的死,精神崩潰,想要一死解脫,反映了戰(zhàn)爭的殘酷。說我軍國主義復燃,我就用這套邏輯來反駁。
軍國主義的人會認為男主在宣揚他們的神風精神,為了國家戰(zhàn)友大義不惜犧牲的武士道精神。右派不會覺得我給日本抹黑。安倍甚至會看到抹眼淚。
導演OR編劇,你太厲害了?。?!你照顧了所有人的需求。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棉里藏針,細思恐極。。。。。。。
直到清晨松乃送男主出門的時候我都覺得這是部溫情電影,可是到外孫跟同學為了關于特攻是不洗腦后的恐怖襲擊翻臉,我突然覺得味道不對了。接下來仿佛就是為了找反駁現在日本年輕人“錯誤”認識的證據。(將認為二戰(zhàn)期間的日本認為是被洗腦的一代的年輕人拍成只懂享樂的蠢貨這樣真的好嗎?)
男主是真善美的化身,就是太過完美,反而讓我覺得邏輯不通。
對了,本人不是憤青,我相信日本不是人人都是極端右派。我只就電影來說,我是單純的看電影,本不想扯上政治目的關系什么的,但是,這部電影讓我感覺他想傳達某種和政治有關的東西,讓我很不舒服,不吐不快。
先不說神風特攻精神帶不帶政治目的,他是恐怖自殺襲擊還是武士道精神,單說導演拿親情牌,兄弟牌是為一種殺人方式做裝飾,我表示接受不了。這不是一句恐怖襲擊是針對貧民,而特攻是針對殺人武器能解釋的通的。
日本近年來越來越聰明了,涉及二戰(zhàn)不談立場,只關注個體命運,故意以此淡化政治色彩,所以這種片子上映后兩派總是爭個不停
軍國主義招魂片,看的痛苦流涕的那些是精神皇國子民么
永遠的0,可惜我永遠無法給出你0,這就是豆瓣的規(guī)矩。
拋去政治成見,這無疑是部佳作,敘事節(jié)奏感情刻畫心理描繪都很出彩,導演會煽情,畢竟拍過三丁目。不過本片并不右,主角全片幾乎與軍國主義精神背道而馳,也不美化戰(zhàn)爭。理智看片,理智評分。
《永遠的0》并不是為軍國主義招魂的政治宣傳片,相反卻在反思戰(zhàn)爭,當然也不乏抒情掩蓋曖昧之處。創(chuàng)作者切入的敘事視角,是相當精明的。它是一張未完成的拼圖,因歷史的回溯而全盤皆活,橫有后代的抽絲剝繭,縱有前朝的努力發(fā)聲。生命比戰(zhàn)爭重要,大片之大,大在如何斡旋歷史的書寫,使其更具說服力。
山崎貴的導演功力真是不得小覷,雖然影片和《男人們的大和》類似,愛情加戰(zhàn)爭的戲碼也沒什么新鮮,但是整部電影流暢而自然,以戰(zhàn)爭的大背景聚焦個人的心理斗爭,而且日本的特效水平再一次震撼了我的雙眼。噴子們再怎么貶低日本人,貶低他們的電影也改變不了日本電影優(yōu)秀的現實。
很多日本人主觀地認為我會為轟炸廣島內疚,生活在良心的譴責中,事實上,我為什么要內疚?我親眼看過南京大屠殺的記錄片,記錄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兒從中國孕婦肚子里挑出來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們扔原子彈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強調他們挨了原子彈轟炸,卻沒有想過為什么挨原子彈--保羅·蒂貝茨
這應該是一部反戰(zhàn)電影。戰(zhàn)爭的殘酷,更加突顯了和平的重要。為了家人想要活下去,不管是死了也好,轉生也罷,都要回到你的身邊。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話語已然是愛的告白。結尾戛然而止,多么決絕與壯烈。時代和人們的價值觀都改變的了現代社會——今天的日本會怎么樣呢?這是一個未曾停止自省的國度。
倆外國人去看了場沒字幕的日語電影,默默看哭好幾次
如果不能從戰(zhàn)爭的殘酷中體會到生命的寶貴,口口聲聲說要消滅日本,這種除了愚昧真找不出什么詞可以形容。二戰(zhàn)留下的不應該是國與國之間的仇恨,更不應該用勝利或者失敗來形容結果,和平和對生命的珍視才是戰(zhàn)爭留下來最寶貴的財富。
為什么告訴年輕人戰(zhàn)爭的殘酷而熱愛和平就不是反省呢,為什么內戰(zhàn)都可以拿出來講對方的人性面,二戰(zhàn)就不可以呢。橋爪、新井、染谷、井上奉獻了看到現在的最佳演技,還有夏八木爺爺的告別作,人家可以稱為傳奇的東西還在繼續(xù),我們也做出點可以稱為傳奇的實事好么
整體尚可,空戰(zhàn)場景沒有過分擺布,CG圖像差了點。
又是一部帶著反戰(zhàn)內核卻被別有用心的利益集團渲染成美化戰(zhàn)爭罪行的電影,其實每年日本皆有一部分電影作品將歷史背景設在二戰(zhàn),卻鮮見公開為戰(zhàn)爭歌功頌德的傾向,大多從人性本身,家庭情感和尊嚴榮譽方面進行闡述,本片亦不例外,思想深度不甩你主旋律手撕鬼子幾百萬年。戰(zhàn)爭場景和武器載具的特效不賴。
“大和魂”后的新時代戰(zhàn)爭映畫
宮部惜命,因為他有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感和對妻女的牽掛。宮部惜命,因為他覺得明明有那么多值得獻身的事業(yè),為何要死在戰(zhàn)爭里。可他最后為何坐上了零號機?因為他找到了可以替代自己并且更值得活下去的人。惜命不等于怕死,宮部從來就沒怕過死。即使死掉也會回去,哪怕轉生也要回去。他守住了諾言
電影本身很不錯,煽情到位,鋪墊也不錯。2013看的最后一電影,哭死我了。電影院里哭聲一片啊。。。另外瞪誰誰懷孕哭起來真丑
片名和題材果然成為兩大槽點。有條不紊抽絲剝繭的敘事和還算出色的CG加分不少,絕非高喊著“卡?!弊菜榇蠛#菫榱思胰似埱彝瞪?,放棄尊嚴,由回護小家乃至所有鮮活的生命,見得人性,更見人味兒。到影片的后1/3處,腦中閃過金燦燦的四個大字“托妻獻子”,再想到郭德綱老師,便哭不出來了。。。
從片名就能感受到對二戰(zhàn)皇軍的敬意,最后那個標準神風自殺式俯沖,簡直能把小日本的戰(zhàn)斗欲給燃燒起來!說是反戰(zhàn),卻總在體現皇軍的勇猛;說是反戰(zhàn),卻無時不在提醒著人們-像男主這樣舍國家為小家的戰(zhàn)士是多么英雄無比。明明軍魂附體,但片子卻拍得走心,也確實挺感人,捶胸為何我們拍不出! 3星推薦
搞來搞去還是在反戰(zhàn)敗
雖然是個講述神風特工隊和抗戰(zhàn)的影片 但是主角是個反對軍國主義思想的人 我一個人死了對國家來講雖然并沒有什么 但是對于我的家人 我的妻兒來講 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死并不困難 困難的是要想辦法活下去 天才的飛行員 總是幸存下來 無能能敵 但是當他選擇死亡的時候 便是真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