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之后,再補幾句:
1.這應(yīng)該就是概念圖中的《 迦樓羅 》……
2.和尚暗影邪笑和亢龍锏擊碎雙斧的鏡頭,是埋在我心中多年的畫面。要知道,我可是個夢想執(zhí)導(dǎo)真人版《幽游白書》的傻孩子大屌絲死宅腐……
3.很多第一遍覺得突兀的地方,第二遍都梳理通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不好看,只表示你需要二刷……
4.整理一下邏輯,我覺得說這部沒有劇情的人,可以去懷疑人生了,這尼瑪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一句話概括的,那你以后不要看電影了,聽人概括就行了……我是覺得劇情還是娓娓道來,跌宕起伏的,狄仁杰雖無推理,但有智慧,整個劇情都是靠他的計謀分的層次,特別是金龍復(fù)活以后皇帝終于召見狄仁杰,有種隱士出山的暢快感,可比《七劍》強太多了……
5.二刷的感覺,還是那么好看啊,居然想三刷,我擦,看來是真好看……
1.觀感超越前兩部,觀后沉淀不如第一部,綜合第二部最差?!渡穸箭埻酢?,差就差在特效太足,打斗太多,一切都填的太滿,有點審美疲勞的感覺,而這部卻懂得先將故事講得有趣了,再適當鋪陳特效。平心而論,這部特效相比神都龍王結(jié)尾的水戰(zhàn),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2.單說這部,毀在爛尾,反派撲街局促,字幕彩蛋過長,但演員都有長進,雖無推理卻劇情跌宕,幻術(shù)都在情理之中并沒超自然,整體觀感值回票價的。結(jié)尾在技術(shù)上強過反派的同時,沒有升華的說教,反派就自動心悅誠服,有點說不通,這點上《功夫》的結(jié)尾就做得很棒,把墻打穿的那一掌起到足夠煽情的效果,反派的表情也服的到位,這才讓人覺得順理成章。懂得將特效適時呈現(xiàn)以后,劇情就比較彰顯了,武后中幻術(shù)、反派臥底、狄仁杰施計等不會顯得平行而被忽略,雖然整體來說,推理成分幾乎為零,但是打著狄仁杰的旗號,演一出精彩的武俠江湖,也是個不錯的IP衍生計劃。
3.《地獄無門》之后再次看到老徐的cult情懷,幸虧特效不夠精致,也就沒好萊塢的那套顯得惡心,講真,水下特效是最難做的,當初《神都龍王》在3d效果不是太好的屏幕上都能呈現(xiàn)讓人咋舌的驚人效果,那可不是蓋的,這部呢,動畫效果就有點明顯了,要是采取模型+數(shù)碼,效果應(yīng)該更逼真點,所以沒看過美式B級恐怖片的觀眾,事先做好心理準備。
4.《通天帝國》老戲骨都在那擺著,劉德華瀟灑大度姿態(tài)令狄仁杰形象夯實在人心中,看完以后,心里還念著那個形象,其實后兩部的形象扁平所在并非劇情或?qū)а莸氖Ш?,而是演員表演的痕跡趨于扁平,不得不用特效呈現(xiàn)的奇淫技巧來填補,以充塞觀眾眼球。但說實話,馮紹峰除了干瞪眼,一點都比不過鄧超的烈,趙又廷的眼睛從始至終有過變化么。。。
5.但這部,就在劇情、特效、人物間做了很好的權(quán)衡,也就是說,除了爛尾,前邊的觀影感受都還是超爽的。這個夏天看似大片云集,但是7/8兩個月里,真正能夠稱得上一部華語大片,值得去影院一看,并后續(xù)還想下載再看一遍的,也就只有這部《四大天王》了
《四大天王》的劇本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整個故事的矛盾基礎(chǔ),亢龍锏到底有沒有那么重要?為什么武則天不擇手段也想拿到亢龍锏?亢龍锏礙著她什么事了?所謂上打昏君下打佞臣,那都是口頭上說說,包青天手持尚方寶劍也沒見他真敢把龐太師給斬了呀?武則天犯得著因為狄仁杰手持亢龍锏就忌憚他到這個份上?
第二、反派的陰謀自相矛盾。封魔族的目標就是要殺死皇上皇后?那為什么在大殿上,不利用金龍復(fù)生的時候,直接把近在咫尺的皇上皇后干掉?因為有金吾衛(wèi)守著?那你們攻大理寺的時候守衛(wèi)更多,而且人家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豈不是比在大殿上趁其不備進行刺殺難度大得多?說老太太近不了皇上皇后的身?擺脫,人家能把龍頭藏在龍椅底下,說明當時老太太利用幻術(shù)已經(jīng)接近龍椅了。畢竟殺完人后,老太太就裝成尉遲真金的樣子,逃了出去,所以龍頭一定是之前在大殿上就已經(jīng)藏在龍椅底下了。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老太太可以接近龍椅藏龍頭,為啥不直接把皇上皇后殺了?后來狄仁杰復(fù)查案情,還說兇手在大殿上沒有襲擊皇上,說明兇手的目標并不是皇上。結(jié)果呢,兇手的目標就是要弄死皇上皇后。所以封魔族是故意要挑戰(zhàn)高難度嗎?
第三、狄仁杰作為故事的主角,作用嚴重邊緣化。在故事高潮處,狄仁杰沒有發(fā)揮任何作用,全靠天降系和尚圓測大師化解了危機。這是劇本的大忌,一般出現(xiàn)這種問題是要被要求重寫的。
編劇是最恨重寫劇本的。所以有沒有辦法,用最小的改動,解決《四大天王》的這三個劇本問題呢?
我個人想出的解決辦法,是給劇本加上一個反轉(zhuǎn),讓圓測成為故事的最終反派,這樣上面提到的三個問題就都能解決了,也不用修改故事的大部分情節(jié)。
也就是說,封魔族的目標根本不是殺死皇上皇后,他們是要毀滅整個大唐。僅僅殺死皇上皇后,會有新的唐王繼位,他們這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足以推翻整個帝國。但是,如果之前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讓狄仁杰請圓測出山,然后圓測順利解決危機,成為大唐國師(事實上國師這個線,前面武則天提了一下,之后卻沒有發(fā)展,很奇怪),那么,封魔族就真的有可能滲透進這個國家的權(quán)力核心,進而展開顛覆大唐的陰謀了。
實際上,之前那個一直戴著面具的封魔族族長,正是圓測本人。圓測以閉關(guān)修行為名,一直不見外人,但實際上,他卻用封魔族族長的身份,在外面展開行動。圓測可以是無面侯的兒子,當年親眼目睹自己父親被囚、族人慘死,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不過,無面侯神機妙算(按照故事設(shè)定,能夠預(yù)言宣武門之變,一定是個洞察局勢的極聰明之人),提前把自己兒子跟一個小沙彌掉包,讓兒子逃過一劫。圓測就這樣跟著三藏法師修行,但暗中一直在聯(lián)絡(luò)散布在各處的族人,借機復(fù)仇。
武則天從感業(yè)寺回來,問計于無面侯,成為了封魔族復(fù)仇的契機。從那時候起,無面侯和圓測的陰謀就開始了。無面侯在監(jiān)獄內(nèi)用幻術(shù)迷惑武則天,圓測則在宮外以封魔族族長的身份展開行動。兩年前無面侯死了,但他已經(jīng)給武則天中下了一個心魔:一定要摧毀亢龍锏,亢龍锏是威脅她登上帝位的最大障礙。
為什么一定要摧毀亢龍锏呢?因為亢龍锏真正威脅的不是武則天,而是圓測。圓測的幻術(shù)無人能敵,但唯一能夠破解圓測幻術(shù)的東西,就是亢龍锏。當年唐太宗打造亢龍锏,本身也是因為忌憚封魔族的幻術(shù)。所以對于封魔族而言,亢龍锏是必須要摧毀的對象。
OK,這樣,整個故事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上的情節(jié),基本上都不用改,完全可以照用(需要修改一個小細節(jié),狄仁杰發(fā)現(xiàn)亢龍锏能夠破除幻術(shù),要放到最后,之前不能透露,以為只有圓測才能破解幻術(shù))。只需要修改第三幕下的情節(jié),增加一個反轉(zhuǎn)。
圓測解決了大理寺的危機,獲得皇上皇后的器重,受封大唐國師。但在冊封大典上,狄仁杰因為某個提示(不是我具體寫劇本,就不細想怎么提示了),把之前案情的蛛絲馬跡都聯(lián)系了起來,終于識破了整個陰謀(最好還要設(shè)計一個圓測失誤的地方,這個失誤讓狄仁杰洞穿了陰謀,也讓圓測的計劃功虧一簣)。
圓測被狄仁杰識破,干脆施展幻術(shù),要殺光滿朝文武和皇上皇后,為封魔族報仇。圓測的幻術(shù)本來就是封魔族里最強的,狄仁杰他們根本不是對手。眼看就要被團滅時,狄仁杰突然從之前的某件事里(嗯,又需要設(shè)計一個讓他最后靈光一閃的情節(jié)),思考到了亢龍锏可以破幻術(shù),這也是為什么封魔族處心積慮想要奪走亢龍锏的原因。于是,狄仁杰手持亢龍锏,大破圓測的幻象,徹底擊敗圓測,再次拯救了大唐的危機。
現(xiàn)在這樣一修改,武則天奪亢龍锏的動機合理了,封魔族的陰謀合理了,狄仁杰作為主角的功能也充分了,而且大部分的劇情都不用修改,完美!
PS:跟朋友討論,可能讓和尚當反派,不利于宗教團結(jié),可能通過不了廣電的審核,于是我又設(shè)計了一個廣電和諧版(做編劇的不就經(jīng)常要干這樣的事嗎)。也不用修改太多,把開頭稍微改一下。
事實上,狄仁杰感覺啥都知道,編劇這樣做有點偷懶。我們可以在故事正式開始之前,設(shè)計一個前史,編劇術(shù)語叫做鉤子。也就是狄仁杰在成為大理寺卿之前,就經(jīng)歷過一次封魔族的幻術(shù)殺人案,當時狄仁杰差點就死了,結(jié)果被圓測所救。圓測告訴狄仁杰,自己是三藏法師的弟子,知道如何破解封魔族的移魂大法。所以狄仁杰知道封魔族的事情,也知道要破解封魔族的移魂大法,必須請圓測出山。
但實際上呢?圓測根本不是和尚,一切都是他騙狄仁杰的。因為武則天經(jīng)常會求教無面侯,所以無面侯提前知道了皇上會任命狄仁杰為大理寺卿的事,而無面侯又告訴了圓測。于是,狄仁杰就成為了圓測手上的一顆棋子。通過狄仁杰,圓測出現(xiàn)在皇上皇后面前解決危機,合情合理,根本無懈可擊。誰能夠想到,他會是這一切陰謀的幕后操控者呢?
這樣的話,圓測就不用是真和尚了,那么他作為反派就不會破壞宗教團結(jié)了,就能順利通過廣電的審核了,完美!
開局一張圖,其余全靠編!
今天繼續(xù)說點不一樣的。
除去大家紛紛討論的特效和想象力之外,該片骨子里面還是徐克新武俠內(nèi)核,沒有俠客,卻有那個身不由己的江湖。關(guān)于電影本身的評論,不再贅述。
這里繼續(xù)聊八卦,結(jié)合時代背景,研究電影的主題和周邊八卦??赐赀@篇文章,徐克在這部電影里要表達什么主題,他的“新武俠”情結(jié)體現(xiàn)在哪里?老怪預(yù)埋了哪些梗?長話短說,馬上進入主題。
(如下內(nèi)容有劇透)
電影中,多么離奇的案件和視覺效果,最終還是“人為所致”,都是假的!這個無可厚非,并不是劇透哦,就算沒看過電影,也一定能知道,不可能是真的。畢竟電影的片名和主角的名字叫做“狄仁杰”,但凡涉及到探案,要的就是離奇,如果真的出現(xiàn)超自然,那就不是探案而是玄學(xué)。
比如福爾摩斯著名的“四大奇案”,其中“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來源于愛爾蘭當?shù)刂挠撵`狗的傳說,照樣以虛寫實的方式還原出來。
這里要說的是,幻術(shù)并不是信手拈來的,《四大天王》和《妖貓傳》都涉及到了幻術(shù),而且都是唐朝的故事,這絕非巧合,歷史上,幻術(shù)在唐朝曾經(jīng)大行其道,甚至影響到了政權(quán)。
這部電影中的幻術(shù)包含了兩種:異人組的中原方術(shù),封魔族的域外幻術(shù)。
不要搞錯,異人組和封魔族是兩組人,一個代表中原,一個代表域外(其中玩火的那位鬼夜是封魔族的臥底),從他們使用幻術(shù)的方式上就能看出。
方術(shù),是中國古代“法術(shù)”的統(tǒng)稱,其中分門別類、跨越宗教和領(lǐng)域,大到上天入地、奇門遁甲,小到算命看風水桃花運這些都算。
包括符咒、占卜、相術(shù)、卦術(shù)、星命術(shù)、擇吉、堪輿(就是風水)、讖緯(推演未來的圖形和文字,比如《推背圖》)等等分門別類,幻術(shù)只是其中的一種。當然“幻術(shù)”是我們的叫法,電影中異人組所展示的亂七八糟,屬于方術(shù)中的“雜術(shù)”。
“雜術(shù)”,顧名思義,這里面路子很野,包括變化術(shù)、遁術(shù)、求雨術(shù)、祝由十三科,甚至來自佛教、道教一些法術(shù)如五雷術(shù)、奇門遁甲等等,來自民間中辟邪、蠱術(shù)等等都屬于雜術(shù)。
電影中,幻天帶著手下四個弟,使用的就是典型的雜術(shù),比如幻天的求雨術(shù)、飛煙的土遁、鬼夜火遁(最后被套住,玩火自焚)等等,說白了,這些都是我們在一些神話小說中常見的法術(shù),其實就是障眼法。
還有一個細節(jié),狄仁杰為了研究對付他們的方法,還在屋里研究土遁,結(jié)果搞得灰頭土臉。
這些依靠障眼法和機關(guān)完成的奇技淫巧,讓我們想起了忍術(shù),其中馬思純飾演的水月躲在人影子之后的遁術(shù)、還有不男不女的飛煙的分身大法,忍術(shù)里很常見。所以張徹在《五遁忍術(shù)》中說日本的忍術(shù),起源于中國。這么想想,其實還有點道理。
PS,我覺得這部電影才應(yīng)該叫《狄仁杰之奇門遁甲》, 記得在袁和平老版《奇門遁甲》中,描述的就是這類“雜術(shù)”,電影中五鬼運財、移形換影、隔空點穴、釘影定形、飛陀放劍、甚至活人般的“七星木頭人”等設(shè)定,更有潛入陰間搶令牌,搞出油鍋和紙橋等,都是依靠機關(guān)神機、障眼法、配合雜技般的動作設(shè)計,有點像忍術(shù)。
而封魔族展示的幻術(shù),就跟中原方術(shù)不太一樣了,如果說異人組的雜術(shù)是一種結(jié)合了中原武術(shù)和機關(guān)道具的障眼法,那么封魔族就是一幫純粹變魔術(shù)的。
古埃及和古印度是古代世界的兩個幻術(shù)中心,域外幻術(shù)早在西漢時期就有記載。
《漢書》卷六一《張騫傳》記載,漢武帝時,“大宛諸國發(fā)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眩人獻于漢?!鳖亷煿沤忉屨f:“眩,讀與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種樹、屠人截馬之術(shù)皆是也。本從西域來?!?/blockquote>這個黎軒,一般認為是托勒密治下的埃及亞歷山大城,而“眩人”即現(xiàn)在的魔術(shù)師。所謂“植瓜種樹”之幻技,指的就是當眾種樹或種瓜,立時就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實的魔術(shù)。到了東漢和西晉時期,包括《東夷傳》《西域傳下》中的諸多記載表示,隨著絲綢之路,大量來自大秦(國名,指的是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qū)(Roman Orient)的幻術(shù)師來到中原,被當作珍奇物品在各國宮廷之間互相轉(zhuǎn)贈。
張衡《西京賦》在描繪西漢時長安廣場表演的各種術(shù)藝時提及的雜技有角抵、扛鼎、尋橦(爬桿)、沖狹(類似現(xiàn)在的鉆圈)、燕濯(坐著跳過前置的水盤)、跳丸、走索(即現(xiàn)在的走大繩)、曼延(大型動物模型表演,由八十丈長的巨獸蜿蜒登場,背上變幻出神山,上面活動著各種動物)以及其他的動物表演,當然也有各種幻術(shù):“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霧杳冥。畫地成川,流渭通涇。東海黃公,赤刀粵祝?!?/blockquote>到唐朝,域外幻術(shù)更被一些道士術(shù)士炫耀神技時所搬演。其中最拿手的就是“無中生有”的變化(下圖為《夢溪筆談》對唐朝幻術(shù)的記載)。
《酉陽雜俎》前集卷五《詭異》記載:元和(806-826)年間,江淮地區(qū)有個術(shù)士名叫王瓊,曾經(jīng)在段君秀家表演幻術(shù)。他拿來一片瓦片,畫成龜甲的模樣,放在懷中,一頓飯的時間,拿出來一看,變成了一只烏龜,放在庭院中,能夠順院墻而爬行。又拿來花籽,放在密器中,一晚上就開了花。這些例子其實很多,《妖貓傳》里種瓜術(shù)就是如此,而且非常典型,在《搜神記》《聊齋志異》里都有類似的幻術(shù)。原著中丹龍的師父黃鶴大師就是西域人,通曉此術(shù)并不為奇,所以電影中才會在花萼相輝樓里變老虎、變花,騰云駕霧等等。
《妖貓傳》還記得吳宇監(jiān)制的《劍雨》,也是唐代的故事,里面的彩戲師的 “神仙索” ,也是一樣,看角色打扮和武器,他就不是中原人,該片中連他自己都說,這就是真正的 “真正的戲法”
《劍雨》所以《四大天王》里包括飛龍現(xiàn)身、結(jié)尾大戰(zhàn)、八爪鏡面人等等都是典型域外幻術(shù)。都是障眼法,這跟如上所言的中原方術(shù)還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要問到這些幻術(shù)具體的原理,我怎么知道???電影里用了迷煙、聲音致幻來解釋,也是一種猜測。
二、大唐盛世,為什么人人能都被幻術(shù)蠱惑?
在電影中,還未當皇帝的武則天,被幻術(shù)師所利用、甚至迷惑了心智,你可以理解她在水牢里看到了幻象是被幻術(shù)師所操控,也可以理解是武媚娘的心魔所致。無論哪種理解,都從側(cè)面表示,這些幻術(shù)對一個朝代政權(quán)的影響。
隋唐是中國歷史上方術(shù)最鼎盛的時期,比如兩代都在官制中設(shè)立了“咒禁博士”一職,官階為從九品。它們主要工作是“念咒作禁,制作符水,以厭劾百鬼,招致福祥”。
尤其是唐朝,因道教始祖李耳與皇帝同姓,遂定為國教。電影中,武則天讓幻天真人帶著幾個小弟當國師,也是情理之中。
這些都是有著歷史傳承的。
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常年的戰(zhàn)亂,民不聊生,當時老百姓深深體會了人生之無常,當時亂成那樣給人的感覺就是“活著就是受罪”,人生理想從過往的內(nèi)圣外王轉(zhuǎn)為對毫無拘束的神仙境界。大家相信符咒可祈福消災(zāi),遠則有列身仙班,近則有功名富貴的可能。所以東晉之后符咒方術(shù)一度鼎盛,祈福、煉丹、修仙什么都有,在士大夫階層也有相當?shù)氖袌?/span>。其實早在南北朝,符咒方術(shù)就已經(jīng)開始進入帝王家,因為這個時期朝代更迭頻繁,北朝邊鎮(zhèn)武將建國,南朝士族將領(lǐng)統(tǒng)治,誰手下兵多誰打架猛,誰就是天下純爺們,這個傳承一直延續(xù)到隋唐時期,都是武將篡位建朝。
一方面,武將本身沒啥文化,就更容易寄希望于這些方術(shù)符咒,另一方面,君權(quán)神授的理論更加強調(diào)了這一點,歷代篡位者,無不假托天命,要么奉天承運、要么替天行道,從而神化自己的篡位行為。
比如隋末遍地梟雄,李淵之所以太原起兵,除了野心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隋末一首《桃李子歌》所云:“桃李(李淵)子,洪水繞楊(楊廣)山”。這給了他很大的心理支持,其實都是人為安排的,也是方術(shù)的一種。這樣的案例,在《舊唐書》里的記載比比皆是,從李密到王世充乃至劉黑闥,每位造反大哥都給自己按了一個起兵的天命理由,有興趣的可以找找資料看看,都是“人造天機”,搞笑到可以當笑話集看了,這里不再贅述。這一切都是隋唐方術(shù)橫行的時代條件。
在《四大天王》的故事背景之下,是什么時期?是武則天打算篡奪李唐江山的時候,本人又是女人,就更需要“上天旨意”了。
所以,不單單在隋唐,在改朝換代的特殊時期,方術(shù)往往會掌權(quán)者的一個道具,但本質(zhì)上他們看中的并不是方術(shù)的神秘性,而是方術(shù)這種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現(xiàn)象,參與到事件中所產(chǎn)生的副作用,包括輿論影響和蠱惑人心。這一點,在方術(shù)橫行的唐朝達到頂峰。
所以,電影中也虛構(gòu)了封魔族用方術(shù)幫助唐朝建國的說法。
三、狄仁杰“我解不開的難題”是什么?
就是這個黑白莫辨的唐朝,徐克電影中,那個身不由己的江湖。
接著上一條討論。有意思的是,使用方術(shù)的當權(quán)者,并不相信方術(shù)。因為他們都是明白人,都知道這些是假的。但是他們?yōu)榱死娑x擇性的“相信”并利用這種幻術(shù)。
電影中的細節(jié),武則天帶著幻天給唐高宗看,后者欣賞了他們的表演之后,就跟武媚娘說,親愛的,他們演得不錯,但都是假的啊。言下之意就是,別給我玩這個,我能不明白這些?我們家就是靠這些奪取江山的哦。
但武則天火了:胡說,明明是真的!是武則天被蒙蔽了嗎?當然不是,她那么聰明的人,這里就是指鹿為馬,意思就是,我的人,你不信也得信。
在郭紹林的《烏鴉喜鵲與唐代的吉祥觀念》一書中就說過:“祥瑞既然是人制造的,就難免會有人搞政治投機,從事作偽活動;統(tǒng)治者為了政治需要,也樂意接受這種騙術(shù)?!?/blockquote>當*權(quán)*者雖然迷信,但他們不是傻子。那么大的唐朝,方術(shù)幻術(shù)全國風靡,他們明知這些是騙術(shù),還要選擇相信。我信這些,老百姓們你信不信?你要不信,你就是反對我,有造反之意。
當*權(quán)*者都是這樣,更何況大時代黎民百姓??
狄仁杰解不開的難題,就是這里。
但《四大天王》并不是一部針砭時弊的電影,所以電影讓域外幻術(shù)恰到好處的出現(xiàn),給了武則天一個臺階下。徐克也是聰明人,這是一個太極拳里的“卸力”的過程,用“真幻術(shù)”消滅“假幻術(shù)”,借力打力。此舉讓所有人目標一致對外,暫時忘記了內(nèi)憂。
《笑傲江湖》這部電影,是很大膽的!徐克雖然不再是《第一類危險》時期那個凌厲的憤青,但他的作品無論多么天馬行空的元素,主題都是內(nèi)斂且含蓄,就像他的新武俠電影一樣,還是充斥著濃濃的家國憂思與政治隱喻。
所以回到武則天在水牢里看到幻象的一幕,她是被幻術(shù)操控還是奪權(quán)心魔所致?我想各位應(yīng)該有了答案。
四、武則天為什么要興佛抑道?
歷史上,武則天建立武周之后,興佛抑道。并且吹自己是彌勒佛轉(zhuǎn)世,且拿出了一堆“證據(jù)”(聯(lián)系上文,自然是人為安排的嘍),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李唐皇朝攀附神仙,認了李耳為遠祖,追贈“圣祖皇帝”的尊號。李世民還把道教定為國教,明文規(guī)定道教徒的地位在佛教徒之上。這是道教占上風階段。史籍還記載李世民還曾經(jīng)動議叫玄奘翻譯《道德經(jīng)》回贈天竺,只是因玄奘堅決反對而未成功。
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后,把統(tǒng)治中心放在了洛陽,并且終身未回長安。她在洛陽龍門繼續(xù)北魏開始的石窟修建,大規(guī)模開鑿石窟造像。禪宗的北宗首領(lǐng)神秀是武則天的座上客,尊為“國師”,敬禮有加。把李世民定的哪些規(guī)矩翻了個個兒。其實最簡單的一點,并不是武則天喜歡佛教,武則天興佛只是為了顛覆李唐皇朝的神圣性,制造武周篡唐的合理性,僅此而已。
因為凡是利用宗教的人都是不相信宗教的人,我們都知道大理是佛國,段氏王朝才是真正信教的人,十個皇帝退役之后有八個出家。但李世民推崇道教,但他不相信宗教哦,否則李唐也成了道國了。
同理,武則天也不相信,別說武則天之前在尼姑庵出家?guī)啄曛袗凵狭朔鸾?,這是不可能的,真正信教你出家去,當什么皇帝啊。就其本質(zhì)而言,武則天與李世民是同類人,都是將宗教,甚至超越宗教的方術(shù),當做統(tǒng)治工具。
在《四大天王》里,還是給出了一個“合理”的理由。
因為幻天為首的異人組都是道士,結(jié)果栽了,在文武百官面前暴露。最后扭轉(zhuǎn)乾坤的,是一個和尚。此事件之后,道教在大眾心中應(yīng)該是“臭了”,佛教借機上位,武則天發(fā)現(xiàn)了“蠱惑人心”的新工具,自然要興佛抑道,也是順應(yīng)民意。
沒錯,《西游記》里也是這么說的。
PS,武則天興佛抑道之后,傳統(tǒng)道教再也沒有緩過來,包括《妖貓傳》里明確顯示,佛教盛行,一個小沙門都能看穿幻術(shù),道士只能被妖貓玩。后來唐武宗時期曾經(jīng)大肆滅佛,推崇道教,但宣宗繼位后重拾佛教,到了宋朝還是如此,此后道教再度興起,是全真為代表的丹鼎派,傳統(tǒng)符箓派道教已經(jīng)很式微了。五、圓測是誰?
歷史上圓測是玄奘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這位是新羅王子,15歲到中國,后來跟著玄奘,頗負盛名。當時新羅國王曾數(shù)次敦促圓測回國,但武則天就是不放人。
當然電影跟歷史上這位外國高僧沒有任何關(guān)系了。電影中的圓測,其身份應(yīng)該代表了孫悟空,又是唐三藏的徒弟,又是猴子和巨猿,這明顯的梗,能是別人?徐克是真愛《西游記》啊。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有好幾處顯示圓測騎著巨猿,仿佛巨猿是圓測的寵物一樣,其實并不是,圓測本人就是巨猿啊,電影里有暗示。
首先,圓測是玄奘的徒弟,玄奘深曉天竺奧義,而封魔族的幻術(shù)正是天竺產(chǎn)物,我相信玄奘也應(yīng)該通曉這種幻術(shù),并傳給了圓測,所以他也會幻術(shù),沙陀忠第一次去找圓測的時候,所見的一切都是幻術(shù)。而且他也知曉如何破掉天竺幻術(shù)。
其次,圓測本人那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句是地藏菩薩的名言。其實也代表了電影中這位曾經(jīng)并非等閑之輩,沒準殺過不少人,能用武力滅幻術(shù)師就是證明。那只巨猿就是他的“分身”,代表他了野性,所以才他出家之后,才閉門潛心修煉。
最后,還記得電影中,一共請了兩次圓測,第一次沒有成功,因為是沙陀忠誤闖禁地,圓測本人釋放了野性,沙陀忠遇到的是一只巨猿。
第二次是水月,趕了個巧,封魔族人先到一步,已經(jīng)讓圓測釋放也野心,等她到了之后,巨猿被認為是“圓測大師”,左右看看本尊不在,于是點頭承認,這里凸顯了導(dǎo)演的幽默感,顯得分外可愛。
六、最后怒目天王與一團克蘇魯是什么來頭?
電影結(jié)尾大戰(zhàn)那尊金剛,官方名稱叫做“怒目天王”,其實就是佛教金剛形象的代表,佛教有云“菩薩低眉,金剛怒目”。
其實這個形象是虛構(gòu)的,其原型應(yīng)該來自于藏傳佛教中的忿怒尊。藏傳佛教無上密《大幻化網(wǎng)》有文武百尊,其中包括四十二寂靜尊與五十八忿怒尊,其中有沒有這么多眼睛的我也不太了解。
但最鮮明的就是血紅色的背景。因為在各種天王、本尊形象圖上,忿怒尊背后都有熊熊燃燒的火焰,而寂靜尊的背后卻是白光。實際上,這里的火焰,代表佛的智慧。如同火可以燃燒一切一樣,智慧也可以斬斷所有的煩惱,所以用火焰來表示智慧;
此外在忿怒尊的手里捧的不是缽盂也不是蓮花,而是天靈蓋,天靈蓋里面裝的也不是水果、五谷等善妙之物,而是紅色的血,血代表貪心,也就是電影中那坨東西。
那坨跟克蘇魯差不多的物件,官方名稱叫做“瞻波伽”。上網(wǎng)查了一下,這個瞻波伽是一種花,顏色是金色的,印度佛教圣物,常用作佛像中裝飾,跟電影中的那坨有著明顯的差異。
具體是什么我也不了解,只是讓我說,除了讓我想到了克蘇魯之外,也讓我想起了金剛菩提子,手串了解一下?
克蘇魯!七、“鐵勒”是哪里?在當時的地位是怎樣的
沙陀忠和水月,說的鐵勒語,這個鐵勒是中國北方古代部落民族名。鐵勒眾多部落中,回紇和薛延陀都建立過統(tǒng)一漠北地區(qū)的汗國。而在《神都龍王》中已經(jīng)表明,沙陀忠是回紇人。(回紇人古代原來居住在貝加爾湖的游牧民族,到元末到明代,回鶻人逐漸分化和演變成現(xiàn)代的維吾爾族人)
唐朝的開明政策,讓唐朝都城內(nèi)有著大量少數(shù)民族混居,其中回紇人是一大主力。唐朝對回紇人是非常寬容的,回紇在646年得唐朝助力滅薛延陀后,其首領(lǐng)也接受唐朝的封號,唐朝還幫回紇收拾了世仇突厥人。中央對于回紇首領(lǐng)不但加以冊封,而且直接任命其為內(nèi)地官吏以及加以懲罰之權(quán),可見對其的認可。這樣的重視,也讓回紇人在當時完全忠于大唐?!吧惩又摇边@個名字,表明他效忠大唐,所以才在《通天帝國》里搞武則天。
PS,后來大唐衰落,回紇那邊也是狼子野心,蠢蠢欲動,但比起吐蕃來,回紇頂多算是趁火打劫的餓狼,吐蕃則是打算吞并唐朝的猛虎,所以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選擇回紇為盟友,拒絕了吐蕃的出兵援助提議。八、亢龍锏代表了什么?
亢龍锏是徐克“狄仁杰”系列的原創(chuàng),歷史上狄仁杰是不可能拿锏的,作為當時的大理寺丞,他唯一可佩帶的就是腰刀。
徐克要求狄仁杰的兵刃與角色性格一致。并解讀說:狄仁杰不愿使人致死,打斷兵器,使它廢掉,才是最大目的。
锏作為砸兵并無鋒刃,并不像刀、斧那樣直接斬殺對手,但锏體結(jié)構(gòu)卻較之刀、斧更為密實,若與刀、斧之鋒刃撞擊,很容易將之擊毀,因此锏是一種攻守兼?zhèn)涞谋小?/blockquote>在《通天帝國》時期,從退龍锏、諫龍锏到亢龍锏的名字變化,徐克導(dǎo)演對這件兵刃的解讀也是逐步變化。
所謂“亢龍”,出自易經(jīng)乾卦第六爻爻辭“亢龍有悔”,《神都龍王》中,狄仁杰在潛龍勿用之后復(fù)出,陽氣正盛,調(diào)查人體自焚身亡案,被錯誤信息誤導(dǎo),正迎合了“飛龍在天,猶有悔也”。
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它沒有鋒刃,不像刀、槍可以直接傷及人的身體,是一個防守型的兵器,是神器而非殺器,一經(jīng)交鋒,就即刻能找出其它兵器的脆弱點,擊之必斷!這也是《四大天王》中唐高宗將亢龍锏賜予狄仁杰當“尚方寶劍”的用意。也是武則天最忌憚的一點,因為她要篡位,就是她自己的“弱點”。所以她的反應(yīng)才那么大。
九、開局一張圖!其余全靠編?
還記得《神都龍王》片尾那23張概念圖嗎?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但《四大天王》貌似并不在23張概念圖中,難道是原創(chuàng)?
其實這一點徐克給出了答案,在訪談中,徐克表示也《四大天王》是跑題的杰作:
原來打算拍《奪命盛宴》,結(jié)果劇本寫到最后發(fā)現(xiàn)不對了,就改成了如今的《四天天王》。
其實最開始拍完《通天帝國》的時候,就打算寫《情人藤》,結(jié)果最后又跑偏了,變成了《神都龍王》。
而且我覺得本片還融合了另一張概念圖的內(nèi)容,就是“迦樓羅”。還記得電影中在描述天竺幻術(shù)的時候,飛舞在天上的迦樓羅嗎?
但那段訪談最大的料就是,徐克表示概念圖可不止這些張。。。。老爺長命百歲。
十、四大天王到底是誰?
電影中除了狄仁杰在天王寺里在增長天王劍里藏锏的橋段外,就再也沒有“四大天王”出現(xiàn)了,那么片名《四大天王》到底是誰?
很明顯啊,就是結(jié)尾鏡頭那四位,這不是猜的。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天神,起源于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早在西漢時期就傳入中原,在古代中國,這哥四個慢慢就被“漢化”了,進入道教啊,民間傳說的領(lǐng)域了。比如《西游記》里四天王是鎮(zhèn)守南天門的,《封神演義》中魔家四將被封神后輔弼西方教典,說什么的都有,反正都是人編的。
當然這些都是后世的故事了,其實在唐代,大眾對四大天王的信仰剛剛定型了,不但跟佛教那邊的意義以差得很遠,也沒有后世“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這些祈福象征,最直接的含義:就是四天王都代表出正義必定戰(zhàn)勝邪惡的化身。
可想而知,在那個黑白混淆、幻術(shù)橫行、指鹿為馬的唐代,能匡扶正義的,只有電影中力挽狂瀾的四位了。
而且在唐朝在四天王的信仰中,一直集中在北方多聞天王的身上,也就是說四位里有一個帶頭大哥,這就更明顯了,說得就是狄仁杰本人。
電影里四大天王的形象,還是非常考究的,并不是我們熟悉的造型。
我們熟悉的一位持劍、一位拿傘、一位端琵琶、一位擒蛇的四位,是來自于民間傳說的造型,但在唐朝天王造型可不是這樣哦。
最早的天王像可追溯到隋代,多見單獨的北方天王像,直到唐代,四天王造像出現(xiàn),但極為稀有。而且造型那時候還是源自佛教形象,法器拿什么的都有,而且當時北方天王手里拿的是寶塔,還沒跟托塔李天王的形象分開,拿傘的造型是明代以后確立的。
下圖為保存至今的唐朝四天王石雕像,1920年顛沛流離的美國,現(xiàn)存于波士頓博物館
我們?nèi)?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今的四天王形象,其實是來自民間的傳說,《封神演義》有很大的功勞,且都是明清時期確立的,如果去印度,四天王根本不是這個樣子。
可見,本片這一點上還是非??季康?,看劇照,電影中的四天王像,應(yīng)該參考了上面的石雕,其中北方天王手里是托著寶塔的。
首發(fā)于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以下簡稱《狄仁杰》)視覺效果還是不錯,劇情只是剛好及格,總體介于三星和四星之間。
本片有著華語大片一貫的毛病,工夫全花在視覺效果上了,卻舍不得用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預(yù)算寫一個好劇本。
去年徐克監(jiān)制的《奇門遁甲》、徐克執(zhí)導(dǎo)的《西游伏妖篇》都是如此。
《狄仁杰》比《奇門遁甲》《西游伏妖篇》好很多,可惜仍然被劇本和敘事拖了后腿。
也就是說,首先是編劇在寫《狄仁杰》劇本的時候就寫得不夠好,再加上導(dǎo)演太重視視覺效果而沒有好好講故事。
比如電影里所有的現(xiàn)象和妖怪都被解釋為方術(shù),是幻覺,這未免太沒誠意。
導(dǎo)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先拍了一系列很玄乎、很詭異的現(xiàn)象,不管是異人組的奇巧淫技還是金龍活化,不管是封魔族的臉龐還是飛行的技能,不管是怒目天王還是瞻波伽,只管拍,根本不用考慮填坑,反正最后都解釋為方術(shù)就可以了。一個“方術(shù)”就想解釋所有的懸念,是不是太水了?
電影一開始就是各種高能,比如妙手飛煙讓酒杯變滿,幻天真人有四只手,甚至還可以呼風喚雨,花火鬼夜可以制造煙花。
狄仁杰也可以突然消失再從另一個地方出現(xiàn),更別說金龍活化,更別說那些龐然大物、奇珍異獸了。
你還天真的以為這是一部懸疑片、推理片,其實這就是部奇幻片、魔幻片。
你還傻乎乎的等待導(dǎo)演解釋這些神秘的現(xiàn)象是怎么做到的,然而導(dǎo)演根本就沒想過要解釋這些神秘的現(xiàn)象,一個“方術(shù)”就把你打發(fā)了。
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虎頭蛇尾”,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坑爹”。
再比如狄仁杰在本片要面對兩大敵人武則天和封魔族,盡管我們知道導(dǎo)演想拍出一種武則天和封魔族互相利用的效果,武則天利用封魔族打敗狄仁杰,封魔族利用武則天打敗唐朝,但是導(dǎo)演并沒有拍好。
如果能把狄仁杰、武則天、封魔族三方拍得關(guān)系更加緊張、沖突更加強烈,拍出一種爾虞我詐、貓鼠游戲、工于心計的效果,電影的質(zhì)量必定更上一層樓。
作為懸疑片,《狄仁杰》顯然是做的不夠好,沒有拍出那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波三折、千回百轉(zhuǎn)的感覺,沒有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轉(zhuǎn)折,沒有讓人醍醐灌頂、耳目一新的解釋,也沒有驚喜和反轉(zhuǎn)。
雖然槽點很嚴重,不過優(yōu)點也值得肯定。
本片開頭說狄仁杰因為破了神都龍王案而被賜予亢龍锏,劇情承接《神都龍王》;片尾彩蛋又暗示武則天修建通天浮屠,和《通天帝國》無縫銜接。
片頭和彩蛋的細節(jié)使得整個系列更加完整,說明《狄仁杰》三部曲的真實順序應(yīng)該是《神都龍王》《四大天王》《通天帝國》。
《奇門遁甲》《西游伏妖篇》《狄仁杰》都是重視效輕劇本的電影,其中《奇門遁甲》連視覺效果都很差,一看就是預(yù)算不足趕鴨子上架拍出來的。
《狄仁杰》有點像是加強版的《奇門遁甲》,因為這兩部電影有諸多的相似之處,首先是題材上都是古裝、奇幻、武俠類型的電影,講述是一群俠客的故事。
《狄仁杰》里的異人組的方術(shù),讓人聯(lián)想到《奇門遁甲》里的五大掌門。
《狄仁杰》里的瞻波伽,和《奇門遁甲》里的反派赤目相似。
《奇門遁甲》里有三只眼睛的魚精,到了《狄仁杰》就成了無數(shù)眼睛的怒目天王。
《奇門遁甲》里的地牢關(guān)著小圓圈(周冬雨 飾),《狄仁杰》里的地牢關(guān)著無臉候。
不過總體上《狄仁杰》確實比《奇門遁甲》好很多,這是肉眼能辨別的顯著進步,一方面是經(jīng)費充足,另一方面是徐克確實拿出了真本事。
不得不說徐克還是有點機(狡)智(猾),他親自指導(dǎo)的《西游伏妖篇》和《狄仁杰》的視覺效果就不錯,而他監(jiān)制的《奇門遁甲》就爛出天際,把袁和平坑慘了。
這次徐克的野心很大,影片包含的元素很豐富很完善,刀槍棍棒等十八般兵器都被他玩了個遍。
動作戲雖然達不到徐克的巔峰水平,和徐克的《黃飛鴻》系列相比還有差距,但也是武俠片的中上水平。
而且動作戲并不是本片的重點,而是那些神秘詭譎的方術(shù)。
異人組中,幻天真人呼風喚雨、幽冥霸刀的武器、花火鬼夜的煙花、妙手飛煙的方術(shù)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都是全新的想象力,而不是像《奇門遁甲》里的水、火之類的老掉牙技能。
封魔族和異人組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臉龐流動深不見底(怎么那么像羅夏),伸出爪牙飛檐走壁,以及讓金龍復(fù)活的橋段都可圈可點。
不足之處在于金龍做得還是不夠逼真,不知道是不是徐克故意的,為了和柱子上的金龍做到色彩統(tǒng)一。
我最喜歡的片段是沙陀忠去找圓測的時候,進入了一個幻境。在這里,巨大的金魚在空中游動,石頭在空中漂浮,五彩斑斕,云譎波詭。
而那些龐然大物、奇珍異獸也讓本片變得更加豐富。
當然,最令人矚目的還是無數(shù)觸手的瞻波伽,以及渾身是眼睛的怒目金剛,很怪誕,很cult,讓人密集恐懼癥發(fā)作,甚至我觀看的那場工作人員都只允許18-45歲的人觀看,防止小孩和老人受不了。
雖然對于閱片量豐富的影迷來說這或許不算什么,或許這和美國、香港的cult相比還比較保守,但在內(nèi)地上映的電影中已經(jīng)有了顯著的進步。
在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很多中國導(dǎo)演變得縮手縮腳、畏首畏尾,不知道哪些可以拍,哪些不能拍,久而久之就變得太保守,失去了冒險精神。而徐克冒著被刪減的風險拍攝瞻波伽和怒目金剛的片段,也足以體現(xiàn)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
相信瞻波伽和怒目金剛的片段會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一部分觀眾覺得大開眼界,另一部觀眾覺得惡心不已。但徐克不怕受到批評和指責,他寧愿自己的作品評價兩極分化,也不愿意拍一些毫無想象力的俗套、平庸之作。寧愿獨樹一幟,也不愿千篇一律。
徐克從2000年至今評分最高的作品是7.7分的《智取威虎山》,以徐克的能力拍一部8分的作品并非不可能,
可惜《狄仁杰》的劇本只能說不爛,處于無功無過、剛好及格的狀態(tài),算不上出彩,也算不上差評。
對此我更多的是遺憾,假如本片的劇本再好一點,《狄仁杰》可能會成為徐克21世紀最好的作品。
二刷該片回來,校準了觀感,路上我決定提高一分,由7進8。
然后發(fā)現(xiàn)豆瓣評分從7.1繼續(xù)跌落到6.7,這簡直是……特大喜訊嘛!撒花!我們老怪鐵粉又多了一塊試金石。真正的好東西,本來就不是適合所有人的。
有人說了,這其實是個政治隱喻……其實,我覺得《摩天營救》的政治隱喻更明顯,火燒97層以上姓趙的富豪啥的,對吧?——簡直是沒話找話說。
沒有什么隱喻!這部電影要講的故事其實全都擺在了明面上,壇城、落葉、心病、惡鬼、天王、幻術(shù)、白猿……
還是不明白?我從頭說吧。
第一個鏡頭,狄仁杰用竹鞭抽落葉,屢抽不中,唉聲嘆氣。
他嘆的什么氣?抽不中落葉?武功沒進展?他又不考武狀元,操心這個干什么?
一帝一后,日月臨朝,千古未有。瞎子都看得出朝綱大亂。這個關(guān)鍵時刻,往小了說,個人怎么站隊?往大了說,這大唐還有幾年太平日子?這才是他操心的事。
抽樹葉是什么意思呢?是種修煉。
后面有交代,D偵探跟隨三藏大師學(xué)過佛,一眼掃過梵文就知道是《大羅龍羯心經(jīng)》,可見佛學(xué)造詣不低。出仕之前大師在他手心亂畫,他念由心生,猜出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菩薩道的抱負。所謂菩薩,已經(jīng)修到了可以成佛的果位,可是出于憐憫世人的悲心,留在世間濟世度人。救度他人,既是慈悲,也是一種修煉,教人怎么放下自我。大乘佛教的感人之處,就在這里。
片中交代,狄仁杰是明經(jīng)出身,修齊治平的儒家理想讓他選擇了入世修行,可是他的個人修為其實并不夠。那也難怪,學(xué)霸會武功已經(jīng)是人中龍鳳,不可能樣樣精通。面對巨大的政治困境,他也難以保持心境清明。這有幾個證據(jù),一是他一再犯“心病”,得靠針灸才能緩解。二是鬼夜幻化成武則天勾引他那一夜,他是真的看到了天后?;眯g(shù)并非易容術(shù),得心有所感才能奏效,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他心里如果沒有鬼,是看不到幻象的。同理,后面大理寺決戰(zhàn)中琳瑯滿目的幻象,他一個不落也全都看見了。
所以他要抽樹葉啊,那飄忽無定的樹葉,就是他自己的妄心。修止觀的都知道,做不到熄滅所有妄念的時候,就學(xué)著至少把妄念集中到一處,以便調(diào)伏。他唉聲嘆氣,說明真是心魔難解。
這就可以順便談?wù)勊鷪A測的異同,這兩人代表了兩條路線。
上面已經(jīng)說了,狄仁杰選擇的路是菩薩道。圓測的路,則是出世修行,閉關(guān)入定,不言不語,修到藤蔓青苔爬滿身,世間紛擾一概不聞不問。本來么,一飲一啄無非因果報應(yīng),入世造業(yè),不如先把自己的一顆心修得不動不搖才是要務(wù)??墒沁@種做法在狄仁杰看來,就是“惑于苦修”,落了小乘。
當然,圓測畢竟是三藏大師的徒弟,個人恩怨他可以不管,天下大亂卻不能不問。所以當他看出封魔族的復(fù)仇計劃將會造成多大的危害時,就毅然出手了。這時才能看出磨刀真的不誤砍柴工,白衣高僧以一己之力降服一支魔軍,《青蛇》之法海有沒有?《道道道》之白云大師有沒有?狄仁杰與圓測的修行之路只是法門不同,終究要入世伏魔,殊途同歸。
片中的的種種“幻術(shù)”并非噱頭,而是暗合佛家義理的設(shè)計。依佛法看來,我們認為無比真實的這個世界,整個就是一大幻境?;糜X的根源在于人們的欲念,旁門左道利用這些貪嗔癡迷惑人心,因此金鑾殿上的皇帝百官能在“迷幻大趴”中集體見證神龍現(xiàn)世,武則天能長期領(lǐng)受“先知”的秘教而不自知,這些看似千變?nèi)f化的奇觀,根子卻都在人性的弱點。
封魔族的蒙臉布不留雙眼,卻有一片墨跡,有沒有讓你想起《守望者》里羅夏的臉?羅夏實驗的原理就是讓你對著畫面自己腦補,你以為墨跡代表的東西,其實卻是你心中所想。還有封魔族在鬧市作法,空洞的臉上一無所有,卻能讓市井愚民望見空中的飛天。所以尉遲真金和大理寺某幫辦(名字忘了,好像是舒緩?)在密室中遮住雙目,一旦眼根清凈,立即就克住了想逃的鬼夜。
高僧圓測幻化出來的大魚和白猿卻不是這樣,正如居士維摩詰在不大的房間中為來探病的千百羅漢、菩薩安排下了座椅一樣,高僧要在這虛假的世界中造出一派幻象,根本就不是難事。只是這神通并非是為了助長人們的欲念和妄想,而是護持正法,點醒世人。圓測座下的白猿暗合“縛心猿,栓意馬”的典故,顯示高僧插手人間爭斗并非為了人情權(quán)勢,而是為了化正世道人心。
鬼夜放出的煙火在空中顯出象征“真理”的普賢菩薩的種子字,封魔族造出的怒目巨人形似佛教中的護法天王,這正是末法時代妖孽橫行的征兆。正如《人間道》中的蜈蚣精變身慈航普渡大師,真可謂“妖和魔都說自己好”。狄仁杰手中的亢龍锏雖能辟邪,自身修為到底尚淺,所以必須得高僧出馬,才能摧伏外道,護持正法。這樣看來,最后的大決戰(zhàn)就不僅是單純的熱鬧了??梢园汛罄硭驴闯扇诵闹盎恰?,瞻波伽也好,飛龍也好,其實都是修羅場上眾人的畏懼和嗔心幻想出來的投射。妖人假扮佛教護法攻城略地,高僧放出象征凡人妄心的白猿以毒攻毒。壯闊場面之外,還能給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間。
大理寺混戰(zhàn)一段,到處都是對于“幻覺”的暗示。一開頭的大霧彌漫,經(jīng)典武俠/劍戟片的趣味油然而生。百眼巨人被《大羅龍羯心經(jīng)》所破之后,金吾衛(wèi)聞訊沖進城門增援,結(jié)果城內(nèi)外的自己人被瞻波伽所迷惑,守衛(wèi)放出的弩箭每一支都被看成是紅色觸手,而落馬的尸體上插著的,分明還是短箭。封魔族長老手中的金輪和眾人腰間的銀鈴有催眠作用,響聲召喚出百目天王。尉遲真金的手里劍看似擊中巨人手腕,其實只是割斷了縛住狄仁杰手腳的繩子。
決戰(zhàn)部分有兩個高潮,視覺高潮是白猿站在百目天王頭上,而圓測又高踞白猿頭頂。這是個極具象征意義的場面——真如駕馭了妄心,妄心又制住了欲念,圓滿如意得好似一幅唐卡。情節(jié)的高潮則是封魔族長跪倒在圓測面前,而圓測又跪拜狄仁杰。受過黥刑的長老本來有充分的理由復(fù)仇,卻在“殺猶生魔,放下殺心,魔輪才得松解”的勸說中悟到懲罰作孽者的子孫于事無補,滅除殺心和戾氣才是真正的復(fù)仇。圓測拜狄仁杰,是高僧的修養(yǎng)真的已經(jīng)到了“無我”的地步。狄仁杰只是稽首卻不還拜,是他自命正義。殊不知對正義的執(zhí)著也是一種執(zhí)著,本質(zhì)上與貪嗔癡并無差別。這是個不完滿的高潮,他的頭疼病看來還要繼續(xù)下去,續(xù)集的故事還有很大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天王還是怪獸,都沒有踩破大理寺哪怕一片屋瓦,所有犧牲者都是死在刃下。最后一個鏡頭俯瞰大理寺,完整清靜。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彩蛋中,酷似武則天面容的菩薩大有來頭,預(yù)示了武則天后來假托盧舍那佛下生,以“佛王”面目治世的政治技巧。佛教作為政治意識形態(tài)這事我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同學(xué)們可以去讀一下古正美的《從天王傳統(tǒng)到佛王傳統(tǒng)》。佛教在唐代絕對不只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埋伏了無數(shù)政治斗爭的關(guān)鍵領(lǐng)域。
總結(jié)一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表面上講的是一個探案故事,大偵探破獲前朝亂黨,保護了帝后平安。其實它講的是一個時代與人心的故事,在一個亂世結(jié)束不久,太平剛剛到來的時代,人心卻尚未從仇恨中掙脫束縛,野心和貪念不時冒出來撕裂盛世的帷幕,預(yù)示著更大的動亂山雨欲來——我什么也沒有說。
結(jié)尾的大戰(zhàn),是武俠電影的拍法。如果換成現(xiàn)實主義的拍法呢,你可以這么想:一幫控訴不公待遇的老兵家屬圍堵大理寺門口,使出各種手段逼迫領(lǐng)導(dǎo)出來接見。大理寺的頭目一看不好,肯定不能讓上級出面啊,出事怎么辦?趕緊派人從隔壁教會請來了圓測大師兄,大師兄運用強大的心理說服技巧,天花亂墜的一場經(jīng)筵讓大家相信了“一切都是幻覺,沒什么好爭的”,群情激昂的場面得到了化解,皆大歡喜……可這么拍只能拍到現(xiàn)場,人心的交鋒,腦海中的碰撞,我覺得還是拍成《四大天王》這樣比較好看。
所以我說這片子其實非常直白,根本不需要解讀那么多“隱喻”。從主題、故事到意象,全是深深的佛教印記,清晰而富有哲理,可以說是徐老怪電影中表達得最為充分和完整的一次。而把“金剛”與“心猿”結(jié)合起來這么精彩的點子,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這才是東方魔幻該有的境界,比一幫腦殘+整容臉cos《指環(huán)王》、《權(quán)力的游戲》什么的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當然,有些臺詞寫得真心不講究。
“你身體欠恙”——天后你心里想說的其實是“這芋頭欠抽”吧?
“你深夜吐哺”——周公吐哺那是忙的,合著狄大人吃個夜宵也不得安穩(wěn)?
這就是編劇走神了。除了“瑕不掩瑜”,我沒啥可說的。
算《狄仁杰》系列的支持者。但這次的《四大天王》,看得我很累,眼球受工傷,眼睛想去旅行。
張獻民老師說,影評人是視力工作者。那遇上3D電影,尤其是徐克這種滿屏幕丟飛刀戳暗器的壞人,簡直是下地獄的折磨。
久而久之,一部分估計可以修煉成佛系影評人——反正老怪不老,玩心大熾。
此番彈射眼球和亂丟觸手的玩法,我真的吃不消(自然也是兒童不宜罷)??赐暌欢炔孪?,這部電影,應(yīng)該拿去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搞盛大首映,中途的花絮彩蛋,就是掉眼球,冒觸手。
我不喜歡的點,并非古裝片就不應(yīng)該有神神怪怪,不可以玩黏糊糊,惡心巴拉的東西。我不喜歡的點,就真的是不喜歡而已。
與紅毛丹的相似案例,就是之前《動物世界》的小丑殺怪,打了半天,黏液濺吐。想來想去,也就是為了提升下電影票價。
3D 電影,在我這里,統(tǒng)統(tǒng)扣一星。
我認為,觀眾想進入一個想象的世界,并不是真的要靠這門“擬真技術(shù)”誘導(dǎo)(120 幀同理)。就好比,電影里的唐朝讓你信服,絕對不是一匹立體的馬,一坨呼之欲出的胸口大白兔。越是真實,你依然還是堅信,它是假的。相反,你要對人物產(chǎn)生情感,你要相信他們生活在那個朝代,拼的還是故事,各個部門的協(xié)力合作。好比《刺客聶隱娘》的晨鐘暮鼓,《妖貓傳》的開門又見山,那種進入與浸入,并不是冷冰冰的技術(shù),而是電影這門藝術(shù)原有的優(yōu)勢技巧。它更應(yīng)該考據(jù)還原,反復(fù)演練,不應(yīng)該是橫空出世,隨手就來。簡言之,我認為,奇觀的搭建,并不是全依賴3D,更吸引我的,反而是平面概念圖。
月初,我在微博上,刷到了一組名為空木寺的概念圖?;膹U的寺廟,一片殘垣,空有一尊金剛菩薩,不知是被木精還是樹怪纏繞,亦正亦邪,詭奇凜冽。
許多網(wǎng)友立馬浮想聯(lián)翩,高呼電影感。而我想到的,居然就是徐克的《四大天王》。
神奇的是,那組圖,居然是博主自己一個人建模完成的。得此一例,我們才可以想象出來。有時候,一個完整的電影世界,就是源自一些概念畫。遠有楊德昌的北宋汴京,一個未竟的動畫事業(yè)。再然后,是什么都玩的徐老怪,他能游刃于資本,再召集上來一組精干團隊,去執(zhí)行并完成創(chuàng)作者的想法。
《四大天王》應(yīng)該是徐克想到哪,就拍哪。比如他說,這原本是《神都龍王》最后結(jié)尾概念圖里的《奪命盛宴》,但拍著拍著,盛宴就不見了。這種說法,我是不信的。如果你認真一看,《四大天王》至少出現(xiàn)了概念圖的兩張,《迦樓羅》和《九尾狐》。
迦樓羅就是天竺人集體嗑藥致幻看見的天降異象(另一個就是洛陽城內(nèi)的九天玄女)。它抓的那條呲咧大金龍,也是《四大天王》最好看的那一段故事。《九尾狐》就是那三個在天上合體的黑衣鏡臉人。你說那是狐貍這是人……反正,操作方法相似。
徐克之隨心所欲,甚至就連片尾設(shè)置三個彩蛋的用意,就真的只是彩蛋而已,而不是用來提示下一個制作,引出一個全新的人物。如此一說,他倒是非常誠實的導(dǎo)演了。
有人大喊,他終于確信,《奇門遁甲》是徐克拍的!但那個電影太難看了。我沒敢看。
《四大天王》是一部以奇觀帶動故事的電影,方術(shù)玩得比陳凱歌的馬戲團幻術(shù)花哨,方術(shù)背后,一山還有一山高。但玩到最后,武則天和尉遲真金都玩消失了。狄仁杰也沒有什么推理偵探可言,總之,大招就是搬救兵。而且還兩次。
以兩種金剛大戰(zhàn)的方式,來作為電影高潮,其實并無不妥。不妥的點在于,如果看過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白毛大金剛的蹲踞架勢,真的不稀奇。難不成,我還會去看,這次的毛發(fā)質(zhì)地,是不是變好了?
奇觀當然有不斷升級提高的變化,然而,當?shù)谝粋€掛掉的異人組,玩著《蜀山傳》般的日月精輪,貌似幾十斤重,一會卻在天上飄。那種真假如同水火不容的感覺,真的很想丟上一桿秤,看看模型道具,到底是有多重。
相似的問題,還有結(jié)尾白毛金剛踩屋頂,聲勢雷吼,捶胸砸地,屋瓦居然歲月靜好,安然無恙。徐若風小弟說,那是幻象,所以可以不用當真。
但問題來了,如果要說明幻象的高明,那它應(yīng)該越真實才對啊。越真實,圍觀的大理寺觀眾才會更加震懾與恐懼。畢竟,哪怕是把大理寺、洛陽城全拆了,依然可以用幻象再挽回來。
所以,有人盛贊此番特效大突破,但《四大天王》依然沒有處理好真實度的問題。那把亢龍锏,到底應(yīng)該有多重。那只金剛,它的破壞力,到底應(yīng)該有多強。只靠那些飛來飛去的盾牌,戳人眼的雜碎,我是不會滿意的。
個人最喜歡的段落,是異人組給高宗和武后獻上節(jié)目表演,大殿上的金龍,一飛沖天。準確說,驅(qū)動《四大天王》故事往前走的,并非武則天的陰謀,也非狄仁杰的破解陰謀,而是接連不斷,欲揚先抑的方術(shù)展示,活用了電影發(fā)明最初,自帶的魔術(shù)雜耍表演屬性。
對武則天來說,她也是深陷在方術(shù)當中的蒙蔽者。對狄仁杰而言,他的偵破推理,完全靠閃回推演,毫不費事。所以,當金龍變活的那一刻,并不入戲的高宗,與預(yù)感到節(jié)目失控的武則天,代表了兩類觀眾。
第一類觀眾,對眼前那些呼風喚雨玩火的畫面,不以為然。
第二類觀眾,預(yù)感到電影故事要起變化,但是,他們也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于是,當金龍暴走,演變成吞噬活人、大殺四方的瞠目畫面,這是懸念感與好奇心的雙重勝利。
離開奇觀,《四大天王》的故事,還是狄仁杰、尉遲真金和沙陀忠的三人組,加入一個馬思純,卻還在演“我?guī)湍惆焉砩系亩救慷嘉鰜怼钡膽虼a。我只能把它當做爛梗來看。這又引出來一個問題,電影拍到這里,是編劇偷懶了,還是導(dǎo)演想叫人發(fā)笑。表現(xiàn)這對歡喜冤家,我的理解是有喜劇元素,但顯然,丟在電影里力所不逮。
同樣,當沙陀忠第一次拜訪圓測大師,他撞見了一只活體的大金龍魚,很有童心。但開口一個央視少兒節(jié)目的童音,我又出戲了。
反差與突兀,也發(fā)生在馮紹峰瞪大的雙眼上,又或者當劉嘉玲換了一種風騷戲路,仿佛只為了抖露下演技,但這個橋段,于情于理都是不能成立的(狄仁杰明知道武則天不在大理寺卻還入戲又果斷揭破真相)。對沒看過狄仁杰前傳與后傳的觀眾,簡直會覺得武則天和狄仁杰都相當莫名,魅力何在。
最后,就是網(wǎng)友盛贊的想象力。不說拿《四大天王》去海外,就回香港本地,東南亞,或者是韓國日本,它是否真有想象力到突破天際的意思?這只是徐克又玩了一把實驗,耍猴得漂亮。兵器當空亂舞、怪獸爬上屋頂,絕不等于電影真上天的意思。
資本推動狄仁杰系列繼續(xù)往前走,但沿用下來,反復(fù)錘打的怪獸猩猩(無論是怒目金剛還是白毛金剛),川井憲次的配樂(上一集又加掛金培達),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強到天際的想象力突破。
下次不要玩猩猩了,可以嗎?
豆瓣點映 真的是太難看了…空有特效 破案也水得不行 法師這么能耐 早干嘛去了;馮紹峰的表演可以稱為瞪眼表演法 全程撐眼表演;林狗負責搞笑的 但是無關(guān)情節(jié)的搞笑太多 大大稀釋了緊張感…還有片名的四大天王 有毛線關(guān)系啊?!
張學(xué)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他們都演得好棒哦,徹底融入角色,偽裝得也很好,全程看完我都認不出他們來。
1.你天真的以為這是一部懸疑片、推理片,其實這就是部奇幻片、魔幻片。你還傻乎乎的等待導(dǎo)演解釋這些神秘的現(xiàn)象是怎么做到的,然而導(dǎo)演根本就沒想過要解釋這些神秘的現(xiàn)象,所有懸念都用“方術(shù)”來解釋,一個“方術(shù)”就把你打發(fā)了。2.《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和《妖貓傳》并稱《大型魔術(shù)表演集錦》兩部曲。明年徐克可以上春晚表演變魔術(shù)了。3.狄仁杰破解魔術(shù)(方術(shù))的最好辦法不是念經(jīng),而是讓魔術(shù)師脫光衣服表演,看他還變不變的出來。4.電影其它都好,缺點是電影都看完了,劉德華、張學(xué)友、黎明、郭富城一個都沒出現(xiàn),說好的四大天王呢?【有3個彩蛋,在片尾字幕之間】
下手沒點輕重,全大理寺對馬思純行跪拜簡直惡心至極。
終于可以說說這片了,這是一部典型的看上去很爽,但少有余味的爆米花商業(yè)片。制作水準很高,徐老怪再次用特效讓電影飛了起來,看的過程一直是“臥槽臥槽”,還可以這樣玩!觀影過程很嗨。上映后還會再刷,建議去好的影廳看才更有感覺。電影就是幻術(shù),徐克才是幕后大師!
整個系列最有趣也最有力的依然是武則天,以及天后與狄仁杰的關(guān)系。天后愛權(quán)力,天后要登基,天后要正大光明,最可怖的執(zhí)政者莫過于此,唯物地滿口謊言,愛民到殺人如麻。天后最大的危機和幫兇就是狄仁杰,他以為天后有底線,他不信會有更好的執(zhí)政者,他是所有聰明又糊涂的中國人。
視效上,可能是系列目前最出色的一部,怪力亂神處,許多亮眼設(shè)計,但語義上,卻是最模糊的一部。權(quán)力的焦慮,引妖術(shù)惑眾,本身是多么值得挖掘的具有當代性的議題,落入簡單的家族復(fù)仇情結(jié),頓時無聊了,如同重拳落空
密集恐懼癥的噩夢,堪比《西游記》里的蜈蚣精
徐克的電影質(zhì)量是不用擔心的。很多人問為什么不是劉德華呢?在這里告訴你們,通天帝國可以看作是狄仁杰最末的幾章之一,結(jié)尾處身中劇毒不能碰光隱居起來了,所以‘老狄仁杰’可以退休了,第二是神龍龍王片尾并沒有所謂的四大天王,看電影宣傳圖是殺人鳳凰,具體為什么改名字,等上映之后就知道了
這天后越來越妖了,狄仁杰系列只服華仔那部
這是不是一個原來準備做西游的本子,半道給改成了狄仁杰系列?有一半時間里我都覺得自己在看西游記車遲國斗法,最后都和尚帶著猴子出來了……林更新蠻可愛的,愛情線太尷尬了,馬思純感覺這輩子都是一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乖乖女的中學(xué)女班長
徐克的想象力還是無邊,這才是《奇門遁甲》的放大化,還與《通天帝國》做了勾連。結(jié)尾還是太仰仗怪力亂神的特效,如果能收一收會更好,不過老怪在類型片雜糅方面依然得心應(yīng)手。
屬于在影院里贊嘆不已,出來之后無甚回味的特效大片。視效頂級堪比好萊塢,但劇不離奇,情不動人,視效之外,只能爾爾。是好看的電影,但不算好電影。
老怪拍完西游徹底放飛自我,劇情、節(jié)奏、剪輯亂的飛起,我狄仁杰案子也不破了,天天陪你們打怪獸。相比之下,《妖貓傳》竟能勝過一籌啊。
通天帝國時的那個邪典大師徐老怪終于也靈氣全無,徹底淪為賣廉價特效的二流導(dǎo)演…
沒有什么,比創(chuàng)作者獨特風格更寶貴。無條件支持年近七旬的老頑童,是有原因的
看徐克電影看什么?看想象力!特別是這個《狄仁杰》系列,賣的就是視覺效果。作為一部商業(yè)片來看,徐克的想象力在華語電影圈幾乎是無人能及,這次借著幻術(shù),更是放飛了自我,觸手系怪物的形象讓人嘆為觀止,一貫的惡趣味直接把商業(yè)大片拍出了B級片的感覺,巨人出場的高潮時刻簡直就是送給密集恐懼癥的福音。這部的故事看似比較淺,都是動作戲在主導(dǎo),但對于了解徐克電影的人來說,政治隱喻的主題藏的很深,看著權(quán)力暗斗中,掌權(quán)者召集異人用幻術(shù)迷惑眾生,是一件越想越有意思的事情。
雖然沒明白“四大天王”到底和劇情有啥關(guān)系,但是這一部居然是三部里最好看的!配角飛煙、幻天真人印象好感加分。服裝,造型,動作,美術(shù),攝影…簡直登峰造極,給人古典又華麗的視覺美,簡直讓玄乎其玄的故事可以升天。片尾三個彩蛋實力刷存在感!
徐克和狄仁杰都在干嘛,僅僅是在屏幕上掛一個名號嗎。劇情絲毫沒有狄仁杰這個概念,全靠特效撐(特效還很惡心),而且整部劇和四大天王有毛關(guān)系。哈哈哈哈阮經(jīng)天拿到了一個最不需要演技的角色,全場演技最佳。
武天后的心魔是水牢里的無臉候,她的野心一直在舀水,卻舀不到盡頭;封魔族的心魔是方術(shù)中的移魂咒,他的仇恨一直在劃刻,卻劃不出傷口;狄仁杰的心魔是御賜的亢龍锏,他的忠心一直在揮砍,卻砍不斷龍頭。圓測練不出的心法,水月回不去的家鄉(xiāng),沙陀愛不得的少女,尉遲逃不掉的陰影,萬般心魔皆為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