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攻殼機動隊2:無罪

動漫日本2004

主演:田中敦子  大塚明夫  山寺宏一  大木民夫  仲野裕  平田廣明  寺杣昌紀  武藤壽美  藤本讓  龜山助清  仲木隆司  立木文彥  木下浩之  平野稔  堀勝之祐  榊原良子  青羽剛  岸田修治  保村真  朝倉榮介  原田正夫  仁古泰  望月健一  福笑子  木川繪理子  杉本優(yōu)  渡邊明乃  日向奈奈美  竹中直人  

導演:押井守

 劇照

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2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3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4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5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6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3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4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5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6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7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8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19攻殼機動隊2:無罪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8

詳細劇情

草薙素子之后,巴特與偵探出身的陀古薩結(jié)為搭檔。近期發(fā)生多起機器人偶殺害主人繼而自殺的事件,由于受害者家屬均無公訴,且死者中有政客與公安官員,于是公安9課派出巴特小組調(diào)查此案。殺人人偶皆為荒涼地帶公司出品的哈德莉機型,應部分顧客要求,該機型同時具備異性玩伴的功能,巴特從荒涼地帶公司出貨官遇害入手,卷入與黑幫的戰(zhàn)斗,期間有人入侵他的大腦,使其自殘?! “吞貨Q定直奔荒涼地帶總部,他與陀古薩拜訪了擇捉島上的黑客基姆,后者布下系統(tǒng)陷阱,幸有素子提出警告避免陀古薩陷入控制。依靠基姆這條線索,巴特登上了荒涼地帶公司設立在海上的工廠船,素子再次降臨他的身邊,與其并肩作戰(zhàn)。

 長篇影評

 1 ) 我眼里的攻殼:傷感與幻境

    FOLLOW ME 的女聲悠揚動聽,似箭穿心,已經(jīng)許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
  
  WHO IS THE INNOCENT ONE?
  
  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有罪,于是上帝放開了手掌,任世人獨自生存。
  
  我們都是被遺棄的孩子,所以我們會恐慌,會孤單,會不知所措。
  
  
  
  看過黑客帝國的人很多,但知道黑客帝國的原身就是攻殼的人卻廖廖。 從整體構思、環(huán)境架設到風格,黑客里都留著濃郁的攻殼氣息,個人猜想并不是才思枯竭的表現(xiàn),而是那兩兄弟對與攻殼的至高敬意使他們故意把在黑中顯露攻殼的痕跡。 這么一回憶,似乎連攻殼的開頭畫面字母流動他們也是抄去作為黑客帝國的經(jīng)典畫面了的:)
  
  素子是個硬心腸的女人,我開始老那么想。 但是女人畢竟是女人,她無法舍棄回憶,無法放棄對過去的執(zhí)念。 于是換了無數(shù)次義體,都還是選擇女身,細小的手腕上還帶著那塊老舊的表。 當她燒掉機械工程師注進戰(zhàn)機的電子腦時,當她必須擦去塔其克姆之父留在孩子們身上唯一的一點記憶時,當她柔情似水地對著巴特微笑時,什么都不重要了。 有人說素子像綾波麗,她也曾為自己是盛放靈魂的軀殼痛苦,無所謂地流淚,說著“我死了還會有人代替我的”。 但最后她們都站了起來,用自己的意識抗爭著強加與己身的命運。 最終綾波和宇宙同化了,素子也失去了物質(zhì)形式的義體,但這是正劇,不是悲劇。
  
  不想談9課,不想談義體人,不想談AI,去掉一切裝飾,攻殼的主題最終回到了押井守對人性的理解。 人是永遠不能完全相互理解的動物,所以人會孤獨,會憂傷。 人總是在不斷地嘗試伸出觸角,然后受傷,結(jié)疤,反反復復。 活著如何,死了又如何? 人創(chuàng)造了人型AI來撫慰自己,又對AI的出乎意料的發(fā)展而恐懼甚至想消滅它們。 AI的個性化使人原來的掌控地位變得一文不值,人便后悔了,人總是想站在高處蔑視地往下看的。 膽怯、猶豫、惶恐和絕望糅合成一股暗流,一種想逃離或摧毀這種不可靠性的情緒應運而生。 奇怪呵,人類一邊不斷更新著高度自我智能的AI以滿足自己的欲望,一邊為人類本身逐漸被機械化替代而無力無謂地反抗。 忘記了誰說的,這個世界只有一條路,人類舍棄肉身而成為AI。 有點可悲是吧。
  
  
  有朋友意味深長地說,巴特才是攻殼的主角,從前我不信,現(xiàn)在信了。 押井大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預料到他的突起,還是一切盡在他的帷幄中?如果是后者,我服了。 如果說庵野秀明是后現(xiàn)代的PIONEER,大友克洋是命運的背負者,那么押井守就只能用老謀深算的哲學老頭來形容。 從機動警察到95攻殼,后面因為受到動漫迷們熱烈歡迎而TV化產(chǎn)生的STAND ALONE COMPLEX 及后部,還有人狼,無不是押井對人生哲學的理解。 人類一直在試圖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世界,但美好的世界背后卻往往是越加丑陋的人性。(突然想到似乎是培根說的話:人的一切行為就是為了追求幸福。)
  
  
  
  
  攻殼不是愛情劇,所以不談愛,從不。
  但攻殼里面并不是沒有愛。
  比如巴特。
  
  他和素子究竟被什么相牽著呢,戰(zhàn)友的情誼?屬下對上司的服從感?男女的愛戀? 似乎什么都沾著點邊,又什么都無法解釋。 他們之間的默契和信賴感,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和理解得了的。 素子不談愛,這誰都知道,但在攻2中出其不意地為素子設計了一段與反叛者首領的青梅竹馬之戀,但看過的人都應該記得,最后拯救被廢墟掩埋的兩人的那個男人,在斜陽下為素子背負著沉重鋼鐵十字架的男人,是巴特。
  
  
  巴特很明白,能安靜地站在少佐身邊的日子并不會長久。 她的存在對巴特來講也許就像煙花,美艷無比但隨時會乘風而去,素子從來不是他的,今后也不會是。 巴特選擇服從,即使有時候難以理解素子的冷漠無情,他還是那個悄悄站在素子身后為她披上外套的男人。
  
  《無罪》最后的畫面里,由衛(wèi)星下載到人偶里的“一部分的”素子面無表情地對巴特說,我隨時都在。 巴特的側(cè)面埋沒在黑暗中,默不作聲,連再見都沒有說。
  
  的確,無須再見,隨時都在,只是永遠無法相見。

 2 ) 漫談《無罪》

獨步天下,吾心自潔,無欲無求,如林中之象。 ——《尼波多經(jīng)》第十四章“憎恨”。

“這居然是我創(chuàng)作的動畫嗎”,看過了業(yè)已制作完成的《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攻殼機動隊劇場版2:無罪》以下簡稱《無罪》)之后,導演亦瞠目結(jié)舌。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制作團隊竟做出了讓他——號稱“動畫五巨頭”之一的押井守也不得不慨然喟嘆的作品,亦不枉出品方投入了高達20億日元的制作費用。

出生于1951年的押井守,76年大學畢業(yè)后旋即進入位于東京的“龍之子”動畫制作公司工作至今。隨著《福星小子》、《天使之卵》、《機動警察》等一系列表現(xiàn)手法獨樹一幟的動畫作品在日本廣為人知,作為這些作品導演的押井守亦備受矚目。四年前,《Ghost in the Shell》(下稱《攻殼機動隊》)的創(chuàng)作團隊找到他,希望能由他接手制作《攻殼機動隊》劇場版的動畫電影。押井守欣然應允,并對作品傾注了極大的熱情。

然而,讓彼時的押井守根本無法逆料的是,此后在日本公映的動畫電影《無罪》(2004年3月6日),因未能達到預計的銷售額,讓出品方“Production I.G.”瀕臨破產(chǎn)邊緣。他更不會想到,這部電影能入圍當年(第57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提名。此前他曾公開表示,因為文化隔閡的緣故,浸淫在西方文化中的外國人恐怕很難理解作品中諸如“輪回”、“傀儡”、“悟”等東方文化觀念。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押井守曾謝絕了來自大洋彼岸的好萊塢的邀請。

《無罪》的劇情承繼前作,講述的是“公安9課”調(diào)查人形智能機器人暴走殺人事件的始末。吊詭的是機器人是為人類服務而被生產(chǎn)出來的,在“機器人三原則”的約束下,根本不可能會發(fā)生機器人殺人事件。在拍檔素子失蹤后,主人公巴特與新拍檔陀古薩追查機器人暴走事件的隱情。在歷經(jīng)黑幫槍戰(zhàn)大殺四方、潛入機器人制造公司等危險事件之后,巴特終于揭開了機器人暴走事件的內(nèi)幕——所謂的“暴走的機器人”事實上是通過犧牲無辜孩童制造而成的,而這些孩童是被黑幫誘拐來的。

《無罪》確實是充滿神秘感的作品。電影中大量使用宗教儀式、迷宮與雕塑作為敘事背景,人物對話亦多引自名言、名著,禪語、偈句隨處可見。跟隨劇情,導演借助人物的言語和行動深入地探討有關記憶與自我、人性與意識、死亡與永生、宗教與科技等哲學問題。

影片開篇不久,借助巴特與陀古薩討論失蹤的素子,導演向觀眾拋出了自己對有關記憶與意識、自我與存在的思考?!澳X漿”(腦)和“ghost”(靈)與“那個家伙”(自我)并不是一回事,意在探討身體、意識與自我的關系。

在影片的劇情設定中,人類可以通過手術用機械制造的部件代替軀體上原有的肢體和器官,是謂“義體化”。那么,當身體所有的肢體和器官皆被更換為機械部件之后,自我的存在是否還在延續(xù)呢?這時的自我與未更換機械部件之前的自我,又有何不同?這正是“忒修斯之船”的核心議題。

緊接著,影片繼續(xù)討論物化后自我的歸屬問題。如果經(jīng)由義體化后的自我成為了物,那么在私有之后,能不能被收歸公有。如果無主財產(chǎn)可以由國家收歸公有,那么儲存了記憶的義體——即物化的自我,為什么不可以。

接著,導演通過劇情把我們帶到了機器人解刨室。解剖室的工作人員在向巴特、薩古陀解釋解剖結(jié)果時,“順便”討論了人類制造人形機器人的初衷,由此將有關人與機器人區(qū)別的爭論引向倫理領域。在劇情上則暗示了“暴走的機器人”與孩子有關。

如果說至此導演對于哲學的討論還只是停留在人物的語言上,那么隨后出現(xiàn)的劇情“超市夜戰(zhàn)”,則是在用人物的行動探討有關記憶、幻覺與意識的關系。夜晚,回家途中的巴特來到一家路邊的超市購物。進入超市后,他感覺到周圍的氛圍有些異樣,隨即察覺到自己正身處“修羅場”中。巴特迅速行動,拔槍與歹徒對射。一陣硝煙之后,一切又恢復了平靜,不禁令觀者訝異。

稍后通過劇情我們得知,巴特不僅是“義體人”還是“電子腦”,即大腦被電子原件所替代。與歹徒槍戰(zhàn),乃是因電子腦被病毒入侵而產(chǎn)生的幻覺,觀者心中之疑惑似乎得解。然而,仔細思忖,此時一切平靜似是暗示彼時激烈之槍戰(zhàn)乃是“幻覺”。如此想來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導演正是想借用此段落,向我們展示當記憶轉(zhuǎn)化為幻覺時,我們內(nèi)心產(chǎn)生的“缺失感”——仿佛我們剛剛失去了一部分記憶一般。

影片中諸如此類討論哲學問題的段落比比皆是。在巴特與陀古薩調(diào)查機器人制造公司時,遇到了一個全身“義體化”的人。導演又通過他的口表達了在科技介入后,人類實現(xiàn)永生的可能性被大大提高。

如果全身皆被義體化,大腦亦變成“電子腦”,甚至人格作為數(shù)據(jù)被上傳在數(shù)據(jù)云——這樣擁有“不朽之軀”的人生是否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永生”呢?人格被數(shù)據(jù)化之后,被上傳至茫茫的信息海洋中的我們又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果人格確實能被數(shù)據(jù)化,那么舍棄具有“活著的感覺”的血肉真的是明智之舉嗎。事實上,巴特失蹤的老拍檔素子正是拋棄了身體,將自己變成了數(shù)據(jù),上傳到了數(shù)據(jù)云中。素子在數(shù)據(jù)深處,窺得世事流變。素子得知巴特有難,化身機器人從天而降,相助巴特化險為夷。

就電影中所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導演并沒有給我們現(xiàn)成的確切答案。然而他似乎在用配樂《傀儡謠》和偈句——“生死來去,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告訴我們,失去“ghost”的肉體不過是一具飄零于世的空洞“傀儡”。而如同素子一般失去肉體即使來去自如,于她的生命又何嘗不是一種缺失。

導演正是想通過這部電影向我們傳達他關于“ghost”(靈)與“shell”(殼)的思考?!爱斘业膶櫸锼廊r,我感受到內(nèi)心有一個巨大的空洞。”押井守在影片上映前曾在采訪中公開談及《無罪》的創(chuàng)作動機,“即使是親人去世時,我也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導演感覺到的“空洞”,正是情感的缺失,是身心不平衡的產(chǎn)物。

“ghost”與“shell”的關系,事實上就是近代日本哲學家湯淺泰雄所提出的“身心關系”,也就是這部首涉哲學思辨的日本動畫電影的主題。押井守說,“那時我明白了,寵物正是我們身體的延伸”、“正是寵物的逝去讓我明白了什么,基于這樣的動機,我制作了這部動畫”。押井守認為,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日本人“心”與“身”是不平衡的,如同自己飼養(yǎng)寵物的行為正是這樣一種表現(xiàn)。而寵物的逝去,讓他深深明白了“心”的缺失是怎么一回事?!稛o罪》中“ghost”與“shell”之間的矛盾,正是當代日本人內(nèi)心中“身心失衡”問題的縮影。

押井守接手制作之前的《攻殼機動隊》絕非是這種充滿禪語的神秘作品。它的故事充滿現(xiàn)代感,講述的是在公元2029年,電腦、AI和網(wǎng)絡主導著人的生活。人類的軀體和思想最終發(fā)展為機械義體和電子腦。人類和機器融為一體,界限也變得模糊。

《攻殼機動隊》以對于未來科技的精細描寫,灰暗陰沉的作品基調(diào),與當時流行作品的氣氛格格不入,寓意深刻的劇情更是震撼了讀者的心,很快就成為了當時漫畫界最熱門的IP。日本動畫界嗅到了商機,制作了TV動畫和第一部劇場版電視動畫。

與第二部中素子從人類變成數(shù)據(jù)不同,第一部講述的是作為數(shù)據(jù)的人工智能AI脫離了人的控制擁有了自己的意識,并想方設法要成為人類的故事。《攻殼機動隊》第一部討論的正是“ghost”的問題。人類是唯一擁有意識的存在嗎?擁有意識之后的AI是人類嗎?

早期的日本機器人動畫并不是這種喜歡探討深刻哲學問題的動畫。1953年出現(xiàn)在日本大眾視野中的《鐵臂阿童木》,其中的機器人“阿童木”不僅擁有孩童的外形,還擁有一顆如同孩童般天真、善良的心。

直到1963年由橫山光輝導演制作的《鐵人28號》,機器人被巨大化,且有一人手握控制器,操控之?!熬薮蟮臋C器人正是大和民族的情結(jié)所在”,押井守意識到這巨大的機器人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日本對有著巨大力量的現(xiàn)代科技的盲目崇拜,“當時家家戶戶都添置家電,仿佛被家電包圍就進入到了現(xiàn)代生活”。

巨大機器人的形象在日本觀眾的喜愛中茁壯成長,甚至出現(xiàn)了“高達”這種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機器人形象。日本動畫中的機器人形象應該是如同銅墻鐵壁般保護著人類不受邪物侵害的守護神式的形象。這樣的形象出現(xiàn)轉(zhuǎn)折,正是從動畫導演庵野秀明制作的《EVA》(下稱《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開始的。

“日本的動畫電影是精美的工藝品”,在公司會議中,同事庵野秀明的發(fā)言讓押井守深以為然。對于押井守來說,庵野秀明是為數(shù)不多值得欽佩的人。如果日本動畫是工藝品的話,那么像宮崎駿、庵野秀明這樣精心制造工藝品的人,應該被無愧的尊稱為“匠人”了。

庵野秀明令人欽佩之處,從他的作品中可見一斑。庵野秀明的動畫作品《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是日本動畫界公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自1995年上映以來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動畫依托《圣經(jīng)》講述了公元2015年,名喚“福音戰(zhàn)士”的3個孩子駕駛“泛用人形決戰(zhàn)兵器”即巨型機器人,對抗宇宙外星怪物“使徒”入侵的故事。

庵野秀明使用“意識流”手法敘述故事,并在動畫中大量借用宗教、哲學意象,在日本社會掀起“現(xiàn)象級”的巨大回響與沖擊,因此日本動畫界將《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譽為“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動畫之一”。

從《鐵臂阿童木》到《鐵人28號》,從《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到《攻殼機動隊》,日本動畫中的機器人形象不斷轉(zhuǎn)變。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铝巳毡緞赢嬛袡C器人形象的轉(zhuǎn)變呢?村上春樹曾說,“阪神大地震”和“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對日本人的影響很大。恐怕就是從那時起日本民眾開始反思現(xiàn)代社會的種種陰暗面。

日本民眾意識到科技并非萬能。面對自然災害和人性的惡,渺小的人類與科技一樣無能為力,甚至科技自身亦有無法改變的弊端。在日本文化中有遇到挫折即“向內(nèi)”尋求解決之道的東方精神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被嵌入日本動畫藝術的內(nèi)在語言中。所以,日本動畫中的機器人形象不斷“內(nèi)化”,從外在于人類自身的“孩子式自動型”到“外在遙控操縱型”,又變?yōu)椤斑M入式的內(nèi)在操縱型”,直到《無罪》中的“人類自我改造型”,日本動畫中人與機器人的關系越走越近,甚至融合在一起。

事實上《無罪》中,人與機器的矛盾本質(zhì)上被認為是人與自我的矛盾。這種矛盾最終在素子禪式的自我“舍棄”中得到了暫時的解決。然而,素子舍棄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身體,更是人的本質(zhì)——“人性”,這也是追求“永生”的必然代價。

 3 ) 我好像有點想明白了為何《攻殼2:無罪》在人群中的評價是兩個極端

每次談到無罪,它的那些在不同觀眾群體下兩極分化的評價,永遠是后來的文化研究人士所繞不開的。那些喜歡它的人認為這是比攻殼95版還要完美深邃的押井守集大成代表作,而不喜歡的人卻認為這是一部除了堆砌名言警句之外混亂不堪的掉書袋典范。

所以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兩種觀感的分歧呢?我個人認為觀影前我們對電影的預期走向和影片實際發(fā)展的矛盾沖突,這中間產(chǎn)生的一種認知上的落空,其實就是不同觀看體驗的來源。

這里提一下攻殼95版電影為什么那么成功,因為拋開95版里面談及的形而上的哲學概念,將其單純作為一部警匪槍戰(zhàn)動作大片欣賞也是沒有任何問題。整部電影沒有一處廢鏡頭、一句廢話,從場面調(diào)度到情緒渲染都是電影中的頂級,而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自然而然就隨著公安九科成員的人體攝影機位,去一步步探尋案子的真相。這中間觀眾獲得的是一種沉浸感,畢竟越是錯綜復雜的案情,其中解密的過程就越容易讓人有成就和歸屬意識。從這點上,95版還是一種很傳統(tǒng)但很純熟的商業(yè)片故事模式,即利用事件沖突(這里指連環(huán)案件)的設置,推動人物前進來進行故事主旨的表達。這依然是敘事先行的技法,也是普通觀眾這么多年耳濡目染下最容易接受的電影范式。可觀眾這種觀影上天然而然的預期狀態(tài),放到無罪里可就不怎么匹配了。

拉回到攻殼無罪。其實無罪的主線依然是案件偵破,依然是公安九科一行人的抽絲剝繭,但為何觀感上和95版差距這么大呢?

因為無罪本質(zhì)上是一部弱敘事的作者電影。深究起來,無罪的案件比95版更簡單,畢竟后者還涉及到政府內(nèi)部各部門的勾心斗角以及一點國際關系的危機處理,但是無罪直接簡化到科技大公司和犯罪集團勾結(jié)這種純粹的社會性案件。然而這種簡化其實是押井守所刻意設置的:只有當故事主線簡單到一定程度,敘事在這個層面上才能被“忽視”,影片的其他層面的東西才能更容易脫穎而出。

線性敘事好不好理解?當然好理解,一馬平川直通到底的展開本身就是求穩(wěn)的好方法。但是無罪的線性敘事卻是一種被有意淡化的結(jié)構,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組成整部電影的幾個主要片段:開頭到地區(qū)警署進行調(diào)查—到受害者租住房子進行調(diào)查—巴特的狗—到黑幫老巢進行調(diào)查—巴特在狗糧店發(fā)癲—到北方都市進行調(diào)查—游行隊伍—捉拿黑客金—最后的公司船大戰(zhàn)。好了,這么直白串起來這片子結(jié)構上就結(jié)束了,但是我們的觀感肯定不是這幾個干巴巴的文本所概括完的。我想大多數(shù)觀眾在第一遍看完后都有些搞不清楚影片后半程是怎么回事,甚至很多人在開始的地區(qū)警署檢驗科閑談那里就有些迷糊了,倒回分析后大概會奇怪為何自己當初的觀影感受沒有這么直白清楚——因為在這里押井守一直利用角色的各說各話或者奇觀炫技在淡化這個簡單的敘事結(jié)構,要的就是觀眾處于一種被混淆的時間空間里。

為什么巴特和陀古薩只要站在一起就時不時互飚名言金句?為什么片子里所有角色都特別喜歡高談闊論人生存在意義?為什么花車游行要華麗放縱到這么夸張的地步?為什么在黑客金的別墅里搞的電子腦虛構幻境要重復放兩遍?除了炫技與表現(xiàn)欲望,以及借角色之口來闡述人類與人偶互相存在的意義,這些東西在影片里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混淆觀眾對于這個簡單故事脈絡的理解,同時也是煞費苦心想把沉迷于死扣敘事細節(jié)中的觀眾驅(qū)逐出去的著力點。

上面談到了影片刻意在“忽視”的敘事,那么和本文最開始觀眾對電影的預期走向的關系在哪里呢?這里先做個假設,當你剛看完攻殼95版,還沉浸在又被一部動作大片刺激了大腦皮層的歡愉中,然后看到同個導演時隔幾年后又拍了一部同類型題材電影,那么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會覺得這還會是一部“情節(jié)緊張、案件錯綜復雜”的“燒腦”商業(yè)大作?而當你抱著這種期待去看無罪,那你就收獲的是觀影過程中時不時出現(xiàn)的冗長對白和空鏡頭,以及追到底后發(fā)現(xiàn)只是一個簡單刑事案件故事所產(chǎn)生的“受騙感”。于是一開始的預期和實際感受間產(chǎn)生了巨大的落空,這種情緒外溢出來反映到現(xiàn)實里就是所謂的“銳評”。

那么回歸本質(zhì),我們應該怎么看無罪?

其實也很簡單,押井守的掉書袋本質(zhì)是其作者性表達的一部分,既然知道這些事情之后還是選擇看無罪,那么就表明這類觀眾本身就是甘愿或者說樂意被這套給催眠的,所以就別抱怨什么了,趕緊沐浴更衣,放空大腦坐在熒幕前,用虔誠的方式感受押式哲學的獨特美學吧,畢竟當導演想傳達的就是你愿意頂禮膜拜的,那簡直就是win-win??!

 4 ) 有誰注意了那只手?

在QQ群里和人聊天的時候,別人說:新EVA劇場版的那些強烈對比反差的畫面,緩慢靜止的鏡頭,都是向庫布里克老爺子的2001學習,最大限度的裝B。我的回答是,庵野痞子就是想騙錢而已,在日本動畫片里,其裝逼程度遠遠比不上押井守老小子的攻殼機動隊。無論是1還是2,其幾乎都要實現(xiàn)每一個鏡頭都有其含義的野望。從這個程度上來講,押井守這家伙恐怕比庫布里克老爺子更有野心,至少庫布里克老爺子還有一點正常人的幽默和想要講完一個故事的想法,而押井守在Innocence里,這兩者是完完全全的消失了的。
GIS1里,整個影片尚算完整;而在Innocence中,這個故事就已經(jīng)被支離破碎的意向所取代。可以說押井守是想要給我們最大程度的驚悚;這個故事所講的,似乎只能叫Cyber而不能稱為Punk了,因為他講述的不再是一個標準的CP的個人對抗龐大系統(tǒng)的故事,而是一個人是如何融入這個系統(tǒng)。似乎有誰有這樣一句名言:如果你打不敗他們,就加入他們。而在GIS這個故事的系列中,其中的驚悚元素就是人,如何改造自身來迎合機器?
你們注意了那只手沒有?
事實上人改造自身迎合機器是一個很古老的故事,古老到瑪麗雪萊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可以說就是如何改造人的故事。而所有其他的故事都沒有帶給我們GIS這樣的驚悚,在于,GIS的故事和我們的現(xiàn)實是幾乎沒有疏離感的。無論是看過多少類似核戰(zhàn)或者環(huán)境污染后人不得不改造自身而迎合環(huán)境的故事,我們都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驚悚:因為那是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另外就是其中的必然性。人在某種環(huán)境下“不得不”走到某種地步,這樣的故事對于我們自詡的自由意識來講稍微安心一點。而GIS的恐懼在于,我們是通過自由意志來走入這個必然王國的,這個誰也不能怪罪。一個必然的抉擇,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陳茜同學在她的那篇《迅行十載》中寫到,時間減緩藥物是一種未來的必然,這是整個瘋狂前行的技術列車所必然指向的方向,這也是GIS的悲哀。
誰注意了那只手?
GIS的世界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映襯。GIS1一開始使用英語、日語、漢語三種語言播報的警方廣播,GIS2船只潛入時船只上的壹貳叁価伍陸所講的粵語是指什么?Innocence通篇出現(xiàn)的廣告牌就沒有日語全部是漢語的招牌又意味著什么?那個完全的西洋化的類似哥特教堂建筑前為什么要豎關公像?這些有意造成的混搭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種必然么?
有誰注意了那只手?
“我們?yōu)榱四茉谶@個世界上更好的生存下去改造了我們自己”。克拉克老爺子在《2001:太空漫游》的第一章最后寫道:人被他的工具所改造了。沒錯是這樣。這幾百萬年來,我們由于有了火,所以牙齒退化了,頜部向后縮;手也變得越發(fā)靈巧。但是,我們的下一步是什么?主動的改造我們自身?這是一種量變還是質(zhì)變?我們已經(jīng)被我們的工具改造了幾百萬年了,接下去又有什么不可以?那個女性法醫(yī)(姑且這么稱呼好了)將整個臉上半部分掀開來接入微觀儀器,還有巴特干脆就將眼睛替換成機器眼,而不愿改造的德古沙仍然有直接的脊椎鏈接,這算是個什么說法的“不愿改造”?
到底誰注意了那只手?
 
GIS1里敲鍵盤的那只機械手是我見過的最驚悚的隱喻之一。我個人認為,GIS里的設計,沒有哪個要比這只手的設計更成功。手是什么?是人類最早的工具,所有的工具都是手的延伸。鍵盤是什么?是計算機的輸入設備。人類為了和機器對話,發(fā)明了鍵盤;鍵盤是手的延伸,在發(fā)明打字機以后的幾百年來其基本設計就沒有變過。那么,GIS中人改造了手,這樣一種元工具來適應鍵盤這樣一種幾百年來就沒有變化過的機器的輸入設備,這意味著什么?人類放棄了自身的優(yōu)越地位,承認機器是更高級的存在么?巴特又為什么要義體化?為什么用機器之眼?因為機器所構成的視覺器官能夠看得更清晰?在小店里,他被干擾了然后自己打了一槍又差點殺掉店主,這是怎樣的隱喻?在船上那些守衛(wèi)們?nèi)空搜矍驌Q上了成像儀,這又是為了什么?進入黑幫總部那個專門用來殺人的非法改造人,人類都已經(jīng)機器化到那種程度了么?我又想起了戰(zhàn)錘40K的某些設定了,機器之神是比人更高等的“物”,那個裝在電梯里和奴工身體內(nèi)的人體,人就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你們注意到那只手沒有?

 5 ) 攻殼機動隊 Innocence 看後感

[原文載自我的 Blog http://jacky.seezone.net/archives/000865.html ]

經(jīng)過接近十年之後,押井守重新再為自己當年的經(jīng)典動畫”攻殼機動隊”作延續(xù),帶來了Innocence,再加上近年來的TV Series Stand Alone Complex,攻殼1.5,電玩遊戲等攻勢,Innocence成為了這股”攻”勢的壓續(xù)。

當年的攻殼,揚名於國際之間,其深刻的科技刻劃,衝擊了西方科幻電影,帶來另一種層次的cyberpunk表達。主人翁草薙素子在這個新時代的新衝擊底下,尋求自己及生命的真實,與網(wǎng)絡的新生命傀儡師結(jié)合進化。

Innocence的故事則承接了草薙”失蹤”後,九課調(diào)查一連串機械人殺主自殺的案件,以巴特為中心,追尋事件的真相。本來因為宣傳的重點都在” 愛”字裏,所以以為故事是新的,其實Innocence是改編自漫畫其中第六話”Robot Rondo”,有關複製靈魂的故事。當然,電影版有很多不同的改動。

在看Innocence的時候,很有看SAC的感覺,可能是因為SAC本身的質(zhì)素已相當之高吧。當然,這一次運用的3D技巧更好,出來的畫面很仔細漂亮,3D和2D也融合得恰到好處,畫面處理上更上一層樓。

這一次的背景,仍然是很像香港的街道,滿是招牌的壓迫感,不過今次則沒有太多的”水”。當中的高樓大廈林立於一股霧氣之中,看上去很有Blade Runner的感覺。顏色也由第一集的突顯科技森冷感覺的藍黑調(diào),轉(zhuǎn)為比較”暖”的紅啡黃,或許是因為主題改變的原故。

故事一開始,也像第一集一樣先顯示了一句:

    「如果我們信奉的神,還有我們追逐的希望,只不過是科學的量化,那麼我們的愛是否也將科學化呢」—— 利爾亞當《未來的夏娃》

未來夏娃書中所探討的人,就是用人造人可否成為理想的女性,一語道中片中想帶出的主題:人和人偶的分別越來越模糊,人身為人是因為有ghost,而誰又能知清ghost的本質(zhì)?相對於人和人之間的”愛”的情緒,是否也和ghost有關?沒有ghost的話,又能有愛嗎?

故事始於巴特追查暴走機器人殺掉主人,襲擊人類,機器人不斷的求救,最終自殺收場。九課介入調(diào)查,因為事件中的受害人皆與Locus Solus公司私下和解,而受害人當中又有涉及政要人物,可能與恐怖活動有關。巴特這一次與德古沙搭擋,逐步追查出事件的真相。

開場的opening credit,是故事中gainoid的製作過程,當然也就相對於第一集時cyborg的製作。音樂也相類似,在原來的音樂模式上再加上多一點的變化,加添更多情緒的抑揚。

故事的說法也是一樣,從一連串的案件當中,帶出哲學味重的問題。故事發(fā)展除了案件外,還記錄了巴特與他的狗的生活。在九課中,我們其實還可以常常聽到他們提起少佐。這一次,問題不在於個人意識危機,而是與很多其他人的連繫相關的社會。故事的介紹已說明了,在這個未來的世代,人與機器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在上一集探討過所謂的ghost是什麼,今集要看的反而是肉身。

片中的對話也有不少的哲學問題,例如我們?yōu)槭颤N要做出像人的機器人、生育和人工生命、外部記憶等等。不過在提出這些的時候都比較”突?!?,所以聽上去好有說教的味道,而且引用超多,常常會有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初看還是會悶。

而影片中,也像第一集一樣有一場完全的場境展示,這次是Etorofu這個地方的一些傳統(tǒng)巡遊,據(jù)說是到很多不同地方取裁,包括大陸和臺灣。

就全片科技感而然,當中也有”黑來黑去”的情況,當中最令人有深印象的,是德古法墜進了虛擬現(xiàn)實迷宮的一段,緊張得很。而廣東話中央電腦,配音反而有點搞笑。不過整片的科技感不算強,還有一種復古風味在當中。

innocence,其實也就是指人偶和狗,他們都是沒有意識的,也就是沒有ghost的,所以也免卻了人類所擁有的意識,是innocence 的。人類在未來,不論在身體和思想上,都步入了機器化,所以才會製做人偶,為自己的心靈帶來慰藉,從製造假生命,證明自己是擁有ghost的至高無上物類,將自己神位化。這種自我意識過剩,卻引至對現(xiàn)實其他事物的輕視,失卻了應有的innocence。身體和ghost是同樣重要的,我們依靠身體來與世界接觸,那是我們對世界事物的接口(interface)。所以,我們不能讓自我澎漲,求同存異才是道。

總括來說,故事本身很簡單,但背後的道理還是很難明的,還有那一大堆的引經(jīng)據(jù)典,意義更難明,只看一次是不夠的。

 6 ) 現(xiàn)實的彼方

05年老文章...往事如煙哪><

印象中攻殼被大多數(shù)人熟知并了解,應該是從《駭客帝國》的契機開始。當年沃卓斯基兄弟拍攝史上最昂貴的cult電影之前,便向世人宣稱要向日本動漫致敬。于是從墨綠色屏幕上快速游移、瑩瑩發(fā)光的日本片假名,到脖子后的數(shù)據(jù)接口,均直接照搬自攻殼機動隊的創(chuàng)意。自此,攻殼如同“沾光”般,借了駭客一縷東風,晃晃悠悠地鉆入歐美大眾的視野。如果說東拼西湊如一大鍋漿糊般的駭客三步曲帶給人的是看得人眼花繚亂的視覺刺激與挑戰(zhàn);那么攻殼系列無疑更加直指人心,給人以迷思。


畫面:華麗的視覺盛宴


這部攻殼Ⅱ的一大看點,便是大師押井守及I.G工作室的強大制作群。其詭譎華美的色調(diào),以及2D與3D技術的巧妙搭接,單不論情節(jié)設定,光是從視覺享受看來,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這次劇場版為了令觀影者獲得不同與前作的感受,更是拋卻以往經(jīng)典的以綠色為主色系的創(chuàng)作方向,大膽采用紅色色調(diào)烘托氣氛,這在攻殼的一系列作品里實在是不多見的。也許是出于保守的考慮,綠色與紅色的配搭在影片中屢見不鮮(從人物的衣著上可見一斑),無意中竟也造就了本片一大特色。

影片的制作并未刻意追求逼真的效果,立體感與平面人物共存的畫面,讓不少初次觀看者感到些許別扭,但從畫面的處理而言,這一做法無疑能增大畫面的龐大與氣勢感,主要人物和細節(jié)會更加明了。分鏡頭多借鑒了電影鏡頭的拍攝手法,然而動畫畢竟是動畫。在陀古薩與巴特在技術研究室所進行的調(diào)查的片段時,廣角鏡頭的運用不甚成功,甚至帶給人一絲生硬感,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工作組對畫面色彩的把握實在是煞費苦心。如開場中機器人自毀的畫面,為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制作人員特意將背景設定在一個蜿蜒灰暗的小巷中,隨著巴特的步步逼近,巷子里的小店越發(fā)稀落,光線在觀者心情的逐漸緊張下漸漸暗沉,此時女機器人突然出現(xiàn)于小巷盡頭,白皙的皮膚與鮮紅而袒露的和服對比強烈且惹眼,讓人眼前為之一亮,雖然臉龐近乎蒼白的顏色委實使得畫面詭異不少,但點綴在女玩偶耳旁的一朵白色百合,令詭異之余也多出一份可愛。這樣一份不合時宜的可愛,或許正是她自毀的預兆。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第49分44秒開始出現(xiàn)的節(jié)日時眾人歡慶的鏡頭,并非創(chuàng)作組的杜撰,為獲得中國街頭節(jié)日時的喧囂感,工作組特地前往臺灣收集素材,就連花車上的盛裝打扮的表演者,也是借由取材時拍攝的照片作為藍本繪制,鏡頭里顏色及盡鮮妍之能事,狠狠地奢華了一把,不知這畫面是否會讓中國觀眾感到親切。

就整部作品而言,華麗歸華麗,畫面制作時的過分苛求,以及部分情節(jié)由于脫離原著主題而產(chǎn)生的生拉硬拽,難免讓人感覺有賣弄技術的嫌疑。


情節(jié):悲傷的迷惘

『われわれの神々もわれわれの希望も、もはやただ科學的なものでしかないとすれは、われわれの愛もまた科學的であっていけないいわれがありましょぅか』

——リラタン『未來のィヴ』

“如果我們的神與希望都成為了科學的一部分,還會有人堅持愛不是科學的說法嗎?”

——利爾亞當《未來的夏娃》

“If our gods and our hops are nothing but scientific phenomena, then it must be said that our love is scientific as well.”

——“L’Eve Future”

影片開始便提出了一個恐怕永遠不會得到答案的哲學命題,即人的存在價值到底為何,肉體的存在是否真的是判別人類的標準。攻殼機動隊的英文名為“Ghost In The Shell”。Ghost意為靈魂,即人的意識及思想,Shell是意識的載體,當高科技時代來臨時,人類、機器人以及介于兩者之間安裝有義肢的人類(Cyborg)在世界上共存。人的思想和記憶能輸入冰冷的鋼鐵之軀,甚至連機器人也能產(chǎn)生A.I,那么肉體的存在是否依舊能成為判斷人與機器的標準?靈魂與肉體彼此剝離,致使概念更加符號化,導致了一系列問題:shell的輕易轉(zhuǎn)化,使得永生更加容易實現(xiàn),但這又會帶來一連串的混亂:永生的究竟是人還是ghost?脫離shell的ghost,存在于shell的ghost,他們的存在有何意義?當人類的感性思維最終會完全公式化,這時候的人類從某種層面來說,是否已然滅絕?

這次的主角是公安九課的巴特。從設定來看,巴特的相貌無疑要比TV版上要蒼老得多。某日,Locus Solus公司生產(chǎn)的一個試用型少女玩偶突然失控,在殺害主人后自毀。在素子神秘失蹤的情況下,巴特與新搭檔陀古薩立即展開調(diào)查,進入網(wǎng)絡后遭受的莫名黑客襲擊,讓案件更加復雜化,巴特在調(diào)查的艱難推進中,一步步走向事件的真相。在此片里,退出公安九課,思維游離于網(wǎng)絡世界的素子也重新出現(xiàn)?!拔沂钦l”這個哲學疑問被提出,隨著巴特與陀古薩進行機器玩偶殺人事件的調(diào)查的完結(jié),非但沒有豁然開朗,倒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進入技術研究室獲取機器玩偶的相關資料時,接待巴特和陀古薩的是一名年近三十,態(tài)度冷漠的女人。雖然此人只在片中露過一次面,但于大多數(shù)觀眾而言,她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異常深刻。縱觀全片,在所有出場數(shù)十個人物里,她無疑是最有“人”氣息的一個,借由她的口提出的命題,大概也代表了眾多觀眾心頭的疑竇:人類和機器人不同,但這種信仰不過是分出了黑與白,停留在人類并非機械的認識層面上。她主張人類與機器人同等,而這種想法在影片中僅僅是一帶而過,“未來應該是光明的才對?!睂τ谑坷烧诘穆嬜髌分幸回炌嘎冻鰜淼膽n慮中不失積極樂觀的主旨,影片徹頭徹腦的頹廢與蒼涼感與原著很是出入。押井守作為編劇,顯然已將原著棄之一旁,僅僅借用了士郎正宗漫畫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這倒與被稱為“原作粉碎機”的押井守的風格頗為吻合。押井守本人曾經(jīng)說過:“我絕不允許有牧歌似的主人公,現(xiàn)在的主人公是以抱持著更為痛切的主題為絕對條件的?!彪y怪不少士郎正宗的漫迷會對押井守的劇情設定耿耿于懷。想要通過這部影片一窺攻殼全貌的觀眾,恐怕要失望了。

影片藝術性之強烈,臺詞里引用語數(shù)量之多,首次一氣呵成地看下來,思路難免卡殼,令此片在氣氛詭異之余,又多了點晦澀難懂的意思,以至于某些網(wǎng)站毫不客氣地將其喻為21世紀以來最難懂的電影。其實這些引用語,有的是確有所指,部分則純屬作者自娛自樂了。對于不過分深究的觀眾,建議不妨先跳開冗雜的引用語,鉆透故事梗概后再進行引用語的理解,或許會對本片主題有更加深刻的領悟。看過士郎正宗作品的人,應該都對其有時數(shù)量甚至超過漫畫本身的欄外補充有強烈感受。從歷史、經(jīng)濟、哲學、政法、生理學、機械學,到作者對某些時事的看法,其涉獵范圍之廣,簡直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有的篇章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讀者通過人物的神情與動作自行揣摩。這并非士郎正宗的故賣玄虛,雖說從商業(yè)角度來說,讀者更希望看到易于理解的文章,可士郎認為現(xiàn)實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他希望通過自己“晦澀”的作品,向人們傳達更有用的東西。他的作品就如同他的為人般低調(diào)。押井守為了沿襲漫畫的一貫風格,也在多處引用了名句。按照押井守的話說:“幾乎沒有什么語言不被用做臺詞,所以不如使用二、三千年前人類的至理名言更好?!边@或許可以作為對應用語眾多另一個版本的解釋。

“見鳥血則同情,見魚血則無情。有聲者幸也?!彼刈釉诟鎰e前對巴特說的這一句話,未免有些摸不著頭腦,接下來素子的一段話,也許便可作為這句話的最佳詮釋:“人偶們?nèi)绻苷f話,也會喊出‘我不想成為人類’吧?!边@又是一個古老的哲學思辯,一如古時“子非魚”的悖論。巴特的任務是查出引起人偶殺死主人的幕后操縱者,得到最后的答案出乎意料而合情合理,兇手是一個不愿意被Locus Solus公司非法提取靈魂注入人偶體內(nèi)的無辜女孩;人偶的死看似是強行解脫了,巴特此時卻無法辨別出由于觸犯機器人三定律,而導致自毀前的人偶對自我身軀究竟是何種態(tài)度:是厭惡,抑或眷念?他自然也不可將眼前尚顯稚嫩又未脫恐懼之情的小女孩徹徹底底定義為殺手。任務終結(jié),這結(jié)果反倒使新的疑惑更加濃厚。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界限,或者說等級從屬關系,直至影片的最后也沒有一個現(xiàn)成的答案。它所遺留給觀眾的,是比影片的引用語更為艱難晦澀的思考。影片在提出一個巨大的疑問時,也給觀眾以暗示:人與機械現(xiàn)有的模糊界限如果不能加以解決,那么平靜永遠是假象。高科技的迷惘下,永遠會隱藏更多的危機。押井守將這一未來危機的不可解決性無限度擴大,技術發(fā)達的未來世界,儼然已是末世。

協(xié)同巴特完成調(diào)查后,素子終于不可挽留的離去,將自己的意識重新溶入網(wǎng)絡。為了突顯主題,巴特與素子之間朦朧的愛情注定只會成為押井守筆下一道蔓延過去的小花邊,素子只能在巴特遭受黑客襲擊時,如陌路人般擦聲而過,輕輕提醒一句“踏入修羅場了啊”,卻無法阻止巴特程序錯亂,向自己手臂連開五槍的厄運。輸入素子意識的機器人在能量消耗殆盡后轟然倒下,曾經(jīng)以素子的身份存在過的身體已經(jīng)不復存在,她的意識再度回歸虛無,存在于網(wǎng)絡之中,無處不在。玩偶坍塌為廢墟和素子意識的離去,在真實和虛幻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無法相信的真實,在巴特眼前再度重演。影片的灰色筆觸和悲哀的世界觀,隨著冰冷軀體的倒下,再次籠罩了整個畫面。

電影的結(jié)尾,相對于整部電影而言充滿了人情味,巴特飼養(yǎng)的獵犬在闊別主人數(shù)十天后,看見主人歸來,搖頭擺尾一番后沖進巴特懷抱,而陀古薩也終于能和自己最牽掛的妻女團聚。在這樣的背景下,押井守也不忘將自己的憂患意識推入畫面:陀古薩女兒懷抱的洋娃娃蔚藍的眼里,閃爍著素子招牌般滿溢果斷和憂慮的光芒。

她在黑暗里凝視一切,輕輕嘆息,氣若游絲。


配樂:大氣場景下轟然作響的空靈


此次影片的配樂依然由曾經(jīng)與押井守合作過《攻殼機動隊》的川井憲次操刀,Ghibli(吉布力工作室)協(xié)力制作。主題曲《Follow Me》是根據(jù)20世紀西班牙代表作曲家華金·羅德利科的協(xié)奏曲《阿蘭費斯協(xié)奏曲》編曲而成,由爵士女歌手伊藤君子演唱,恢弘的視覺沖擊接近尾聲,在一片黑色背景中,《Follow Me》的旋律悠然響起,恍若天籟。


DVD發(fā)布:倉促的精致


電影上映不久,影碟推出十分迅速,乍一看是有些倉促,但包裝的精美是有目共睹。音質(zhì)方面,由于采用D9輸入,六聲道的表現(xiàn)相當流暢,特別是開場直升機掠過城市上空的重低音音效,絕對是試機佳品。最為夸張的是此片居然一口氣推出了四個版本的DVD。大有讓投資方將資金回收得暢快淋漓之意。

1.標準版(雙碟):除了沒有其他三個版本的DTS-ES音軌,基本內(nèi)容和花絮都已收錄。04年9月發(fā)行。

2. 狗盒限量版:限量15000套,狗盒由押井守親自監(jiān)督打造,重890克。04年9月發(fā)行。

3. 限量版卷2:限量15000套,附送了三本書:漫畫版本、初始劇本和最終劇本,04年9月發(fā)行。

4. 收藏版(五碟):包含了帶DTS的正片和標準版中的花絮碟,另外三張碟里收錄了總長四個小時的記錄片,內(nèi)容涉及了剪輯、音效、宣傳以及戛納電影展等方面。套裝還附贈了一個40厘米高的玩偶,一本240頁名為《押井守設計集》的書和一本“INNOCENE Official Art Book”,04年10月發(fā)行。
http://www.bulaoge.com/topic.blg?tuid=4451&tid=613238

 短評

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真的是拿漫畫原作第六話改的。押井你熊的,每次都能把原作掰成那樣……

7分鐘前
  • 伊謝爾倫的風
  • 力薦

畫面色彩豪華炫麗,極具視覺美感。但內(nèi)容空洞乏味至極,對白幾乎全靠引用名言警句來湊數(shù),裝深沉扮酷主要也靠它。

8分鐘前
  • 易老邪
  • 還行

陀古薩養(yǎng)著女兒,女兒養(yǎng)著娃娃,巴特養(yǎng)著獵犬,這荒涼的世間,總需要豢養(yǎng)點什么形成牽絆。人造性愛的娃娃呼喚救命,克隆靈魂的孩子呼喚自我,靈魂游走的少佐呼喚幸福,能夠發(fā)聲的呼喚還算幸運。何為生,焉知死。漫天飛絮的祭典上,戴上假面是否就換了靈魂;信息海洋的網(wǎng)絡里,換了義體是否就換了生命?

9分鐘前
  • 西樓塵
  • 推薦

看了多少遍。男性魅力不需要眼神啊,兩個瓶蓋就夠了。

10分鐘前
  • 力薦

真想在大屏幕把兩部連著看一下,17寸電腦屏幕和廉價的2.1音箱有點對不起這畫面和OST

15分鐘前
  • Doublebitch
  • 推薦

名言警句的高級講法。

18分鐘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薦

好孤獨的片子

22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力薦

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

26分鐘前
  • 逍遙獸
  • 還行

雀血惹人憐,魚傷無人問,有聲者幸也。

29分鐘前
  • 力薦

重看的體會是:1、經(jīng)常切換半跪與全跪的姿勢。2、八年看的時候我的電子腦肯定燒了這都不年度最佳?3、并不難懂,只不過是好字幕與壞字幕的區(qū)別。4、深刻闡明了裝逼的重點在于谷歌名人名言。

32分鐘前
  • 云中
  • 力薦

8/10?!侗I夢空間》虛擬迷宮+《黑客帝國》蓮頭傀儡+《銀翼殺手》頹魅都市,更懾人心魂的音樂,更浩大暢爽的打斗,刻意放緩的基調(diào)才讓人有時間更好體會到風格化奇想華耀的場景設計,雖然結(jié)局略倉促,我對電影中創(chuàng)作者密集的掉書袋招勢也司空見慣而且毫無興趣,但終于對押井守有了一點期待。

33分鐘前
  • 火娃
  • 推薦

人類唯有積極尋求自我機械化,才能拓展自己作為生物的上限,要摒棄達爾文的進化論,要以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進化的洪流,亦要擁有超越給予自身生命的大自然的意志,以完美的機件去裝備生命的幻想,就是這噩夢的源泉。

36分鐘前
  • 渡口無邊
  • 推薦

老子這輩子看過的最偉大的動畫片!比第一集還偉大,我日?。⊙壕夭粌H僅是日本最牛逼的動畫導演,他根本就是一個牛逼的導演,Period。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片子里面看到如此深刻的關于生命與生死的思考。那一句反反復復出現(xiàn)的“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也包含了無限廣闊的佛家禪意。押井守作為導演對于畫面與速度的拿捏讓人折服。GIS的音樂也是永遠讓我心醉的。

37分鐘前
  • 思陽
  • 力薦

這部影片的奇景更加輝煌富麗。還有音樂,配合這樣的瑰麗詭異的氛圍很精彩。但是探討的問題,只是深沉配音的旁白而已,其他的過分可以深刻顯得有些做作。我覺得人物的艷麗中帶著一股風塵味兒,之前的那種空洞和未知感減少了

38分鐘前
  • UrthónaD'Mors
  • 推薦

互文稍微有點過了跟滕王閣序似的更像在寫一篇課程論文滿滿地亂引用..ww狗狗任性的自然態(tài) 狗成為商標廣告;教堂面前塑四大金剛 時間-記憶的城堡-像致幻劑 日式人偶命題+機器 現(xiàn)實與幻覺的循環(huán)老梗了 系列都預設了具身認知的可超越性而將存在信息化,也即機器無需擬人而要成為超人的途徑,同超驗駭客

42分鐘前
  • sirius_flower
  • 推薦

華麗,奇詭,哲理,作為續(xù)集電影沒有固步自封,反而開啟了更加深刻的新世界——隱約感受到了瑪麗·雪萊在寫下全世界第一篇科幻小說時的心情。作為日本人押井守對中國文化的熟諳足以讓99%的國人都自慚形穢啊...

44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薦

巴特喂狗的時候幫狗狗把耳朵放到食盆外邊的小細節(jié)好喜歡。

45分鐘前
  • 私~川流
  • 力薦

如果能大屏幕看一次該多爽啊

49分鐘前
  • 水木丁
  • 力薦

畫面實在是太精致細膩了,炸裂無比的作畫,整部片子精致的就像一個虛無的夢境,正契合片中所傳達出的那種虛無縹緲之感??赐旰蟊粡娏业奶摕o感和孤獨感所包圍。不過還是覺得片子引據(jù)太過了,還有我真的不是很喜歡這種CG虛無感,還是更傾向第一部的那種有機質(zhì)感。 8.1分★★★★

52分鐘前
  • qw0aszx
  • 推薦

典型的鴨子式裝逼……畫面很漂亮,片尾有大量粵語~~(下次請拍部《有罪》、《疑罪從無》、《死緩》、《無期徒刑》、《勞改》…………)

57分鐘前
  • [己注銷]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