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對這部電影的短評中,提到了這是一部“全然發(fā)揮押井守長項摒棄其短板的作品”,同時,《人狼》也是一部完美體現(xiàn)東亞式模糊道德反思的作品。在本片的主旨思想與視聽表現(xiàn)已完全被分析爛了的前提下,我還是決定從以下兩點著手來簡略說兩句。
1. 押井守的優(yōu)勢與局限決定了沖浦啟之是更好的呈現(xiàn)《人狼》故事的人選
2. 押井守為人狼寫出的故事與同時期的眾多東亞創(chuàng)作者一起呈現(xiàn)出了某種模糊的道德反思觀。
盡管中文網(wǎng)絡偏好于將《人狼》的成就歸功于身為原作與編劇的押井守,筆者卻更愿意相信盡管押井守構建了故事的主體、構建了故事的內核與故事中朦朧的倫理流轉,然而決定故事最終表達效果的卻往往并非故事本身的成敗,而是承載故事的媒介的獨有形式做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水平。換言之使《人狼》成為如今這樣一部優(yōu)秀作品的最主要因素,其實是動畫簡潔有力的演出與監(jiān)督對各部分表達合理準確的把控處理。一如同《銀翼殺手》用影像將一個平淡無奇的科幻追捕故事升格成了生命在追尋自身意義時的掙扎與釋然,《死囚越獄》用影像將一個即便在當時也并不突出的越獄故事升格成了人類勇氣與決心的贊歌。押井守本人的“《人狼》成片并未達到預期效果”言論也是這一點的最好佐證。
而筆者恰恰認為,正是由于押井守并未擔任《人狼》的監(jiān)督一職,《人狼》才擁有了如今的克制愴然之感。
押井守相較其余日本監(jiān)督的最大優(yōu)勢,在筆者看來正是他近乎冷漠、深入本質的沉思與不偏不倚的獨特視角。這樣的視角既體現(xiàn)在文本又體現(xiàn)在視聽上。也因此,《人狼》擁有了東亞式善惡模糊的道德觀,擁有了身負強大職能卻又深陷道德困境的利維坦設定,擁有了個體真實復雜的描寫而非簡單將個體劃分為二元對立陣營的深刻見骨。對日本歷史的透徹見解、政治生態(tài)博弈底層邏輯的闡釋更是承襲了《和平保衛(wèi)戰(zhàn)》的不留余地,以“狼性”為意象概括了群體的共同情感,再以“人性”為準繩衡量個體在群體中情感與理智的沖突邊界。押井守的過人之處莫過于此,而且恐怕全日本能達到押井守認知高度的動畫監(jiān)督屈指可數(shù)。
當然,押井守的弊病也非常明顯,他本人曾說“觀眾只要能看懂我在片中塞入思想意涵的十分之一我就滿足了”。這表明他的表達欲太過旺盛以至于要在影片中塞入過于晦澀、龐大的主題才肯罷休。而無論是《和平保衛(wèi)戰(zhàn)》中“日本體制的根本矛盾”、《攻殼機動隊》中“活著的人與僵死的賽博朋克社會的關系”,還是《無罪》中“神永遠在學幾何學”的論述,都顯然太過沉厚龐雜以至于一部電影難以承載其重量。為此,押井守只能將大量主題思想安置在臺詞中表達,而作為影視媒介基礎的視聽語言則退而負責構建隱喻體系的工作。這樣的做法,無論如何也說不上高明。
這也是為何筆者一直并不青睞押井守的兩部《攻殼機動隊》,因為《攻殼機動隊》的大熱封神是建立在它本身前瞻性的思考與對賽博朋克風格的擴充上,而非其本身絕對品質的優(yōu)秀上。(雖然這么說但這兩部的絕對品質也是動畫電影天花板的水準,只是相對于押井守其他作品這兩部在視聽與文本的平衡構成沒那么完善)
《人狼》在這一角度顯然更勝一籌,與押井守以往的成片相比,《人狼》的故事文本量便已縮略到最簡、最適宜影視改編的層級。本作真正監(jiān)督?jīng)_浦啟之的克制敘述,也在保留了押井守式隱喻空鏡頭的基礎上,不動聲色的將《人狼》故事的神邃以一種冷靜、淡薄的方式傳遞出來。而這種寡淡、痛苦卻又只能在沉默中幻滅的體驗,也正是《人狼》在結束后仍讓人感到意蘊無窮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失卻了押井守啰里啰嗦滔滔不絕的理念灌輸后,人狼反而在簡單醇厚的情緒流東逝中登上了更高的境界??M繞影片的那抹失落、浪漫乃至于迷幻的氛圍都像是久未散去的濃霧,它編織出城市正在死亡的衰敗一角、搭建起一列精確復雜又脆弱易碎的火車,將所有觀眾緩緩裹挾至注定的終點。比《攻殼機動隊》更緊密有致,比《和平保衛(wèi)戰(zhàn)》更平實精微。這就是它的偉大之處。
不過,倘若要說《人狼》故事的迷人之處,便不能與押井守再做什么切割了?!度死恰返奈谋局院裰厣畛粒_就是在于押井守賦予它的客觀冷靜的道德立場。主流好萊塢式的黑白區(qū)劃已在這部電影中界限朦朧、難以辨清。
人狼并不遵循主流自由主義視點對少數(shù)群體的無條件同情、對革命污名化為恐怖主義的做法。相反,在《人狼》的故事中,正如小紅帽與大灰狼、被害者與加害者這兩個對立的名詞可以同時套用在阿伏和圭任意一人身上一樣,不存在或極端腐朽或為國為民的政府,也不存在或充盈惡意或偉大無暇的革命行動。開場押井守對平民過激行動的大膽處理讓在一般作品中居于被批判對象位置的獨裁政府轉瞬間成為革命暴力的受害者,隨后影視作品慣常的“無罪”意象女孩阿川于首都警追捕下自爆的情節(jié)又會令觀眾深深陷入對本片倫理定位的糾結與困惑之中。
行進到影片后段,觀眾在層層疊疊的翻轉情節(jié)后獲知了曾經(jīng)一直被認為是純潔受害者的圭作為“罪人”、“加害者”、“大灰狼”的一面,也即體現(xiàn)在她作為革命者造成無辜傷亡的過往與配合公安部打壓機動隊的行動。但阿伏的“大灰狼”屬性卻無法在成為“小紅帽”的過程中泯滅,反而隨著劇作的推進而繼續(xù)發(fā)生著更黑暗刺骨的轉折。
于是乎,觀眾明白了。所有人的善惡關系、道德地位都在事態(tài)的演變中不斷改變。然而觀眾卻能在每個角色的身上都尋覓到或多或少的共情之處,這是因為押井守并沒有單純地在影片中塑造絕對的惡勢力與絕對的善勢力,沒有絕對惡的政府與絕對善的革命,沒有絕對惡的暴力機關也沒有絕對善的人民群眾。而只是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立體的、善惡模糊的人物。善惡倫理只是標簽,動物性與超我性并兼的人才是現(xiàn)實社會唯一真實的劃分。
借由這點,人狼使觀眾得以瞥見押井守一個有趣觀點的證明:“好萊塢電影向來是正邪善惡的對抗,而日本電影卻不會這樣?!逼鋵?,就筆者的觀察來看,具備模糊道德反思這一特性的歸屬權可以從日本擴大到整個東亞世界。
在楊德昌著名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盡管影片將主題限制在大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上,可一句“你又何曾為他人做過什么”便磨滅了小四的絕對純粹受害者立場。而哈尼、小四主觀判斷中的殺人行為并非受到大環(huán)境的直接驅使,更像個人在迷茫中做出的道德選擇??梢姉畹虏谔幚黻魩X街故事時并不希望觀眾將小四的行動完全理解成被大環(huán)境逼迫威壓的必然結果,而必須要結合小四個人復雜綿密的性格觀念才可全然理解。這就是東亞思維中模糊道德反思的一種體現(xiàn)。
同理,在樸贊郁的《我要復仇》中,更是深化開拓了這重理念的表達,兩位男主人公互為“復仇者”“被復仇者”、互相具有復仇正當性又互相具有被復仇正當性的設定奠定了韓式暴力的基礎設計理念。在同態(tài)復仇成因后果的創(chuàng)設上,樸贊郁無意或有意體現(xiàn)出的,正是東亞文化語境對二元善惡敘事體系的反感與顛覆。
不同于美國觀眾偏好于簡單粗暴維系善惡平衡的口味,東亞觀眾乃至創(chuàng)作者似乎更接受個人與體制的矛盾設置,更愛好魚龍混雜、黑白一體的灰色人物灰色世界。這一點是否屬實還有待考證與研究,在此只是作為一個觀察的結論置于此處。、
總而言之,對于人狼這部作品,還有許多有待深入評價拆析的切入點,希望以后有更好的、更能從文化角度解析這部作品的討論出現(xiàn)吧。
這種人-狼簡單粗暴二分的男性獨有幼稚自戀世界觀(可能押井守認為這是“男人的浪漫”?)與文本的復雜度根本不配套啊,更何況動畫電影在現(xiàn)實情景下的表現(xiàn)力比起真人也是吃虧的。所以諜戰(zhàn)故事還是要看勒卡雷老師,那里有更成熟的感情和更豐富的人性。
最後一場下水道戰(zhàn)震撼得足以配得任何盛譽。這段可以是《第三人》那場逃竄戲的致敬、可以是《地獄番犬》那場虐殺戲的重啟,卻也可以只是它自己、只屬於《人狼》的一幕戲。這並不容易,因為僅有極少人能在脫離而非刻意排除經(jīng)典和自我的遺影中,成功地樹立出獨屬己身的範例。沖浦與押井塾無疑是其中之一。
「小紅帽」故事的重新解讀很精彩,押井守真是原作粉碎機,而且雖然只是編劇,但分鏡里面彌漫的潮濕感和悲哀的情緒,都是典型的押井守的作者標簽
如果是電影,也屬平常,但作為動畫不知怎的就覺得非常非常好
沖著押井守來的 不過這連一般都算不上 看的都快睡著了
(9/10)押井守是個好編劇,但未必是個好導演。由鴨子本人親自執(zhí)導的作品我很喜歡《和平保衛(wèi)戰(zhàn)》,但幾部佳作掩蓋了他的表現(xiàn)一直是大起大落,而真人劇更是爛片頻出?!度死恰芬黄喿邮蔷巹?,但他把執(zhí)導權給了別人,而沖浦很好地發(fā)揮了才能。
9/10。重溫,博物館中群狼標本多次出現(xiàn),提供了政治集團互相奪權的活動場所,下水道群狼捕殺少女的夢也在不斷強化主題:男主重復回想創(chuàng)傷記憶,小紅帽的死象征人性被吞噬。押井守將最后一絲溫情瞬間毀掉,同屆好友、愛情作為各組織的棋子擔任誘餌,如此絕望之中隱藏暗線和漠然的畫外音對話,處理俱佳。
7.9 開篇敘事背景宏大,各股勢力亂七八糟,逐漸縮小立足點,偏離政治批判重心,再現(xiàn)最原始的小紅帽與大灰狼的故事。太過內斂,不覺得很震撼。
從宏大的政治視角進入,在開頭鋪設了幾方派系的對峙關系和游戲規(guī)則,直到男主角“不開槍”的行為發(fā)生,這是一個看似打破規(guī)則的動力因子,令劇情急轉突降到了一種個體的情緒流淌,這樣沉緩和去張力的情節(jié)發(fā)展(類似于《螢火蟲之墓》)很難在動畫片中看到,也和本片的類型外殼背道而馳,但卻為結尾格局再度驟升回彈積蓄了能量,從而顯現(xiàn)出了一種情緒和基調上的反轉:男主角其實從來沒有掙脫過意識形態(tài)枷鎖,他仍然屈從于無處不在的規(guī)則之內,這種幻滅感是情節(jié)主導的影片所無法炮制的。一點瑕疵在于造型表意太過明顯,像博物館里男主身后的“狼”,以及他做的夢,這些暗示實際上很劇透,以至于本片雖然后勁十足但在觀感上、懸念上始終不那么讓人滿足。
主要是不忍心給這么好的技術打三星
“媽媽,為什么你的耳朵那么大?”“媽媽,為什么你的眼睛那么亮?”“媽媽,為什么你的指甲那么長?”“媽媽,為什么你的牙齒那么尖?”
隨處彌漫著孤獨與絕望的60年代。無法成為人類的野獸與無法感化野獸的人類。紅色是霓虹,是車燈,是風衣,是防護鏡,也是宣告存在,抗爭與犧牲的血?!缎〖t帽》的意象化用的太好了。
狡黠的野獸誘騙無知的小紅帽咀飲母親血肉同戰(zhàn)后日本為穩(wěn)控權利向人民許諾經(jīng)濟的空餅,卻是一再而三的變相壓榨。這何等虛偽的情意,蒙騙你以為降落到愛情的面包樹上,你趕走說真話的兔子和小鳥,懷抱無限真摯情意走向野獸,一聲槍響將你摔進萬丈深淵。押老變的仁慈局限于情愛了?我不信。
故事其實一般,但寓意深刻,從狼的角度演繹小紅帽的故事,假如真人電影的話也就是個常規(guī)科幻懸疑片的體量(果真韓版撲街了),但動畫效果下主題卻是非常發(fā)人深省,物以稀為貴嘛。細節(jié)超級出彩,人物走動時墻上影子的變化、MG42打在人身上的效果,乃至背景遠處的廣告牌,是我看過最細致最寫實的動畫電影之一。另外可能是由于個人玩游戲情懷的緣故(《殼之少女》),日本戰(zhàn)后架空史的復古感和世界觀設定格外迷人
畫風明顯是押井守風格,但是風格又不太像,卻又同樣的冰冷。日本果然很多動畫都不適合小孩子看,會造成不良影響的。這種題材在國內根本無法通過審批吧。這種灰暗殘酷悲傷的格調不適合我啊,太悶了
不是畫面效果的話,大概只值一星吧,不就是一入“狼門”深似海,從此人性不再有的故事么,一路叨叨逼逼生怕觀眾看不懂,我還真就不懂了,如果只為了掌握女主,早可以下手,布了這么大的局,就為了把幾個自治警引來殺光?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反而不好收場吧...
(7/10)監(jiān)督雖是沖浦啟之,但處處透露出押井守(編?。┑奈锇Ы^望風格。重新書寫小紅帽與與狼的寓言故事,戰(zhàn)后日本無政府主義的時代背景,“人狼”的直接比喻,諸多政權勢力的斗爭。個體的人在復雜的權力爭奪中迷失了自我,人被工具化、利益化,“人狼化”。扽,而僅存的一點人之情感也逐漸暗淡下去,結尾是純黑的絕望。
“所有野獸和人類交往的故事,最后一定是以不幸告終,野獸是有野獸的故事的!” 穿上戰(zhàn)甲就是野獸。戰(zhàn)爭面前,誰都會變的殘忍、冷漠而絕望。8.0
一生中能看到幾部這樣出色的動畫??
也許只有激進分子才懂年輕人在革命失敗后的憂傷。從人狼到阿基拉再到攻殼,這些經(jīng)典動漫幾乎無不是參與六十年代學運的安保一代對失敗的回應,卻也投射著對希望的想象。鮮血,燃燒瓶,子彈,那些關鍵性的時刻一定在大腦里反復閃回,和他們的一生搏斗與辯論,才得以敦促他們不斷用創(chuàng)作重返現(xiàn)場。所以今年看到神山健治的新攻殼,仍然是熟悉的命題和情緒,甚至在結尾有一種對身體參與的召喚,難免還是會很感動。這些人一直活著,沒有被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