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月光上位記嗎?垃圾電影
白月光上位記嗎?好無聊,真不信大叔和女主媽媽有多相愛,不過是曾經(jīng)的美好被反復拿出來又美化了數(shù)倍罷了。真在一起去除了美化光環(huán)又能怎樣呢?不過如此。
總覺得大叔會愛上女主,而不是她媽媽。
畢竟一個青春活力一個攤在床上。相比之下正值青春美貌的女主更符合大叔記憶里那個美麗少女。
不過……大叔跟初戀的女兒…我果然太污
2 ) 十七歲的青春
很好看的一部青春電影,很細膩。
我最開始以為石知田演的是現(xiàn)代時期,原來他演的是上個時代的林克銘。這個片子講了兩代人的十七歲故事。十七歲,似乎總是離不開大雨,男孩的目光與追隨,女孩的閃躲。其實我不太理解沈亦白,現(xiàn)代的女生也這么羞澀?我甚至很同情葉知樹,很討厭沈的閨蜜,哎,不過也能理解。林克銘真的好帥!而且行為好酷,在那個很嚴格的年代很放肆,又很酷,莫名讓我想起《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里面曾敬驊演的那個角色。
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是林克銘他們一起去教導處偷了很多唱片,然后在天臺上亂扔,脫了上衣,夕陽照在他們身上,好美,陽剛美。
還有印象很深的鏡頭是王蕾和她閨蜜在玩花,吸花蜜,對上林克銘的視線躲開,真的是很小女生的羞澀。很遺憾他們的錯過,哎。王蕾的回信林克銘居然二十年后才看到,當時他以為自己被拒絕了吧,哎。兩個人翻譯同一首歌真的好浪漫啊,而且很像互相的情書。結尾兩個人超越時空念自己寫的信(翻譯的歌詞),真的很悠長。
十七歲,一起淋過的雨,目光始終追隨的人,會記很久吧。
3 ) 將美圖進行到底的青春電影---十七歲觀后記
這部電影的觀后感昨天下午在圖書館寫了一千來字,當時寫的真是很不在狀態(tài)的感覺。后來因為上網(wǎng)時間已滿,電腦自動關機。之前那一千多字便消失無跡。說實話當時心里并不覺得十分可惜,因為寫的東西自己看著都覺得無趣,一直以來對自家創(chuàng)作的唯一要求基本就是要有趣,要好玩,要有意思。最好是讀了讓人忍俊不禁那種效果才是最好的。
看這部電影純粹是為了在金寶匯領的電影票兌換券不作廢,所以進門前瞥見主演是任賢齊這事已經(jīng)無法刺激俺,畢竟選座位時只有三個觀眾的座位單已經(jīng)對此部電影的水平進行了無聲的宣判。個人唯一的遺憾是沒帶薯片,不過想想只有四個人的影院,睡個覺肯定足夠空間。于是,抱著對此電影不抱任何希望的心情,開始觀影。事實證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同理,反向操作亦復如是。所以電影雖然無趣,但個人抱著“那怕就當是看個臺灣人民生活狀態(tài)的紀錄片罷了”的心情,權當是為了心中一直YY的臺灣之行做點備課功。雖然,雖然之前看《落跑吧愛情》時,就覺得臺灣有的地方看起來,咳咳,好像我們這邊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喔。看了這部電影之后呢,這種印象更進一步加深了有木有。一直YY去臺灣旅游的銅子內(nèi)心各種內(nèi)牛,俺想去的是臺灣,不是中國大陸的地級縣吶啊喂。不是身在帝都高要求,而是怎么看怎么覺得電影里面的臺灣相比我們這邊真的是有些慘淡,你看怪不得臺灣人民一直把“拼經(jīng)濟”掛在嘴邊,怪不得電影里女豬前老公,那個臺商,都跑去上海發(fā)展、另立家庭了,還勸女兒也隨他到上海去。
好吧,不談經(jīng)濟,我們說愛情,打從《那些年》開始,這些年新出的各種青春電影談的都是愛情,當然有時也買大送小的講講人生、青春、中國夢,啊不,是夢想。(宣宣,我們的夢想不就是中國夢。來啊,拉下去掌嘴)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兩個學霸早戀失敗的故事好吧。因為得了英文演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而彼此關注,然后發(fā)生感情,然后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在一起,然后就是20年后了,女豬遭遇車禍入院昏迷不醒,忠誠執(zhí)行戈多定律,也許馬上醒,也許永遠不醒,具體操作看劇情需要和導演心情。這期間女豬的女兒在女豬電腦里看到她寫給男豬的郵件,便將信發(fā)了出去,這其中給明基家贊助的電腦打了多少廣告此處不計??傊悄胸i找來,大俗的處理方法當然是再續(xù)前緣,可是個人眼巴巴將電影看完,到最后也沒等來彩蛋,賈靜雯飾演的女豬從頭暈到尾,全程臥床不醒。做為青春電影,唯美當然是主旋律,要被放在第一。所以影片中的情節(jié)全程都在一種柔光場景中進行。很懷舊,很美圖,當下的現(xiàn)實與過往的青春歲月交錯演繹,情節(jié)穿插進行。在這種光暈中各種少男少女嘻笑打鬧的場景看著如幻如夢。當然個人認為情節(jié)也是,做為一個批判現(xiàn)實主義兼浪漫理想主義者,請注意,頭銜是以批判二字為主打嘀。個人松仁大的腦仁對于影片中十七歲那年的男生女生每日以談戀愛為生活唯一主題,偶爾穿插一些演講、考試之類看似上學的事兒非常理解無力。鑒于兩岸教育形式不同,我等不能用大陸的高考制度理解臺灣校園情景。
下面這段引用自臺灣作家劉墉的描述:
我也常想起,自己高中時,一直到大學聯(lián)考的前三個月,還在寫文章嘲笑聯(lián)考的制度和同學們k書的可憐相,但是就在考前一個半月,我竟然也發(fā)了瘋似地用功起來。
由于日夜顛倒、用腦過度,我那一陣子甚至非得服安眼藥才能睡覺,而且由起先服用四分之一顆,到后來的兩三顆。我常在清晨六點多上床,八九點還沒能闔眼,只覺得頭與身體都分開了,稍稍一轉頭,就轟地一陣暈眩。窗外的樹變得特別綠,綠得透明而刺眼,只是我仍然無法入睡。
那時你的祖母開始擔心了,擔心她這個獨子會出毛病,常說些“何必念這么多書?還不是一輩子!做什么不是都過了?大不了不考大學;又怎么樣?不要念了!”這一類的話。
好啦,引用完畢,如果有人對臺灣聯(lián)考感興趣,還可以參看柏楊老先生的作品去,柏先生的書里罵聯(lián)考的文章真是多了去。那么,問題來了,電影中的主人公們是生活在火星嗎?好吧好吧,俺知道藝術是高于生活噠。不過高的太厲害就令人高處不勝寒,只能將電影當玄幻看。別的不談,起碼俺敢說你要是在大陸的高中也來場想談就談的戀愛神馬的,那肯定會考的很慘,然后會被家里罵的很慘,將來還會過的很慘,*&^%¥。像電影里任賢齊那樣有一番事業(yè)神馬的應該是少數(shù)族群哈。
當然,電影里必須給導演點贊的是演員的甄選,主人公的青年時期另選了青年演員來演。說實話,如果讓俺要看著任大叔那張老臉冒充高中青年神馬的,俺是一定一定會撐不住的了。
4 ) 《五月一號》:青春是用來懷念的,初戀亦然
身著制服的學生們笑著、鬧著,跑過植滿綠樹的人行道;陽光柔和地散落下來,灑在學生身上。好一幅充滿青春氣息的景象。這一閃而過的畫面,卻扎實映入車內(nèi)林克銘(任賢齊飾)的眼裡,因為這是他曾經(jīng)擁有,但早已失去且無法再度擁有的美好時光。這正是青春的特性。一如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的經(jīng)典臺詞所言:「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轨妒侵鸐V導演周格泰的電影處女作《五月一號》便以青春為題材,紀念那個再也回不去的時光。
看見片名,不免想起那首由Bee Gees所演唱的經(jīng)典同名歌曲〈First of May〉。這首歌收錄在1969年發(fā)行的專輯《Odessa》,是以聖誕樹與人的高矮比對來襯托時間的變遷,藉此帶出戀情的逝去與感懷。周格泰既然採用此曲點題,理所當然是以回憶的視角說故事。
那一年,17歲的王蕾(程予希飾)和林克銘(石知田飾)在學校的英文演講比賽中分居第一、二名,為了鼓勵他們,陳修如老師(王宇婕飾)各別送了一張〈First of May〉的黑膠唱片給兩人,並要他們將歌詞翻譯成中文。外表冷酷的林克銘在翻譯完歌詞之後,便附在黑膠唱片中,一同轉贈給王蕾。20多年過去,45歲的王蕾和林克銘在音樂廳裡再度相遇,只是林克銘並未認出王蕾,而王蕾只是暗自流著眼淚,不發(fā)一語。兩人之間到底有什麼過往?這是電影拋出的懸念,負責尋找解答的是王蕾17歲的女兒白白(程予希飾)。導演讓兩個世代的故事交互進行,除了追憶過去,更意圖透過各種形式的男女關係辯證愛情,同時探討婚姻。
每個人都需要愛情,卻沒有人敢說自己真正了解愛情。愛是什麼?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可惜愛情從來沒有道理可言,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跌跌撞撞中不斷摸索,即使已然邁入中年的林克銘也是一樣。電影開場,林克銘和女友(楊淇飾)一起去欣賞音樂會,然而狀似親密的表象之下,早已潛伏著分手的危機。不僅是交往中的男女難逃愛情的考驗,就連已經(jīng)結婚的夫妻也需要面對。品冠和黃嘉千客串演出的夫妻為了新居的格局起了爭執(zhí)、雯雯(邵雨薇飾)的父親毫不掩飾外遇的事實,而王蕾早和丈夫離婚,分居臺灣和中國兩地。不曉得是不是刻意為之,電影裡的婚姻關係都帶有缺陷、不甚完滿,唯一例外的,大概只有林克銘的父母,而那卻是屬於上個世代的愛情。
或許是時間能淘盡記憶裡所有的雜質,讓一切回憶都變得美麗,懷緬青春的電影總喜歡以現(xiàn)在的複雜與醜陋來對比過去的單純與美好。在《五月一號》裡,兩段同樣是17歲的愛情,卻展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氣味。17歲的林克銘與王蕾,愛情初萌芽,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表達這份情意。血氣方剛的林克銘就像多數(shù)小男孩,或調(diào)皮捉弄王蕾,或默默尾隨在她後方,這就是青春時期的愛情,就算留有遺憾,卻叫人看得甜蜜。至於17歲的白白,雖然一樣處於懵懂茫然的青春期,卻必須面對更多殘酷的現(xiàn)實,先是聽聞好友雯雯的父親外遇,接著母親車禍昏迷,最後則是好友的背叛和再也得不到的父愛。接踵而來的打擊逼得白白不得不概括承受,然而這正是成長的節(jié)奏。當下必然覺得苦不堪言,可是隨著時間推移,終將轉化成美麗的回憶。
時間是《五月一號》的重要命題。誠如Bee Gees的同名歌曲所唱:「小時候,聖誕樹看起來好高好高;長大了,聖誕樹就變得好小了?!孤}誕樹會變大變小嗎?不,其實聖誕樹沒變,變的是我們,是我們長大又長高了。就像那所校園,林克銘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回味過往,甚至還能指出王蕾當年的座位,卻無法回到原來的時光。時間就是這麼殘忍。就算林克銘仍然可以像個衝動的小夥子和別人打架,對於路經(jīng)的女學生而言,他早已到了可以被喚作「大叔」的年紀。時間是多數(shù)人不願面對的現(xiàn)實,但周格泰在片中從不刻意美化它,反而真實呈現(xiàn)時間流動所造成的各種變化,林克銘的「大叔」稱號是一例,上了年紀的林父因反應不及而跌倒受傷也是一例。
時間總是無聲無息地爬過,於是當林克銘收到那封遲了20多年的回信,並從老家床鋪底下翻出〈First of May〉的黑膠唱片時,才又喚起塵封已久的青春初戀回憶。這也提醒了他,自己早就不是過去的那個林克銘。重新搭上線的林克銘與王蕾能否再續(xù)前緣?周格泰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畢竟這不是一部充滿甜膩幻想的愛情電影,況且時間和距離產(chǎn)生的美感反而更讓人眷戀。時光不再,青春只能用來懷念,初戀不也是如此嗎?
5 ) 你還記得十七歲的自己嗎?
前些天看了這部來自臺灣劇情MV大師周格泰的首部長篇電影《十七歲》(有名《五月一號》),淡淡的感情卻是深深的記憶。
以Bee Gees的一首《First of May》為主線,講述了兩代人的感情經(jīng)歷。臺灣劇情MV大師周格泰擅長用特寫鏡頭去刻畫人物內(nèi)心情緒的變化,沒有過多的臺詞修飾,給人很舒服慢慢戳中你內(nèi)心脆弱部分的感覺。程予希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是20多年前媽媽的17歲和現(xiàn)在17歲的自己,她們的成長經(jīng)歷截然不同,人物個性和內(nèi)心都反差很大,但是程予希卻收放自如,可以說是本色演出。
▼
《十七歲》中通過兩段17歲的愛情,展現(xiàn)給觀眾是不同程度和體驗的愛。有同學朋友之間的愛,最后因為一個男生好朋友背叛自己而心淡;有男女同學之間懵懂不懂表達的感情,最后因為誤會而錯過青春;有男同學對氣質優(yōu)雅班導崇拜的愛,最后因為班導與訓導主任之間的密碼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有父母親之間離婚對女兒牽掛的愛,最后因為女兒知道爸爸另組家庭而覺得沒有自己的位置而心痛流淚。電影里面的關系都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回憶才更加值得回憶和珍藏。
《十七歲》中有幾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17歲的白白碰見好朋友親吻了自己喜歡的男生,白白氣壞了,但是媽媽車禍在醫(yī)院,爸爸離婚在內(nèi)地,無處傾訴和發(fā)泄,就拿起院子里的水管往自己身上倒水,想以此降低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在學校周年慶男生表白之后,白白也會頭都不回地走過去,管她要面對媽媽車禍躺在醫(yī)院,被好朋友背叛的痛苦,這就是青春時期的成長,直接又勇敢,卻叫人心痛。
17歲的林克銘與王蕾因為英文演講比賽分獲一二名而有了交集,林克銘喜歡調(diào)皮捉弄王蕾,想不斷引起王蕾的注意,又默默跟在她身后。班導送林克銘和王蕾《First of May》黑膠唱片,讓他們把歌詞翻譯出來,林克銘翻譯后把唱片送給王蕾表白,卻收到一模一樣的黑膠唱片,林克銘不知道這是王蕾的回信,直到20多年后才發(fā)現(xiàn)。林克銘發(fā)現(xiàn)優(yōu)雅的班導竟然和禽獸訓導主任不潔的關系,優(yōu)雅班導的形象毀滅,他壓抑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沖動傷害了訓導主任。那一夜,林克銘跑到王蕾家外,他們眼神的對看和欲言又止的嘴唇,還有那一刻深情的擁抱,這就是青春時期的愛情,模糊不清又想表達,雖然有遺憾卻叫人甜蜜。
▼
45歲林克銘面對王蕾17歲的女兒白白,就想面對17歲的王蕾,自己20多年前的青春就在眼前。無論歲月如歌,那純真年代的回憶還是林克銘的此生難忘。
林克銘:「我所理解的十七歲,是 停下腳步,回頭望著走過的足跡! 操場上揮著汗水,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 曾經(jīng)青澀的愛情,卻錯過的美麗! 跌倒了拍拍灰塵,咬牙繼續(xù)的努力! 點點滴滴,綻放在我心中祕密花園裡!」
不知道你的17歲離現(xiàn)在的你有多久,10年還是20年?我自己就經(jīng)?;貞?0年前那個17歲的自己,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社交軟件,只有同學與同學之間最真誠的溝通交流,還有那個我喜歡的他在籃球場上的身影。非常平淡一點都沒有起伏和深刻的記憶,但是我還是記得我的17歲,因為那是我的青春,就算平淡無奇也是我生命中的回憶。
喜歡文章請點贊,wx搜索“閃閃的純真世界”探索更多精彩。
6 ) 十七歲
典型灣灣風格的愛情片,母女兩段時空的愛情完全沒有任何新意,更沒有任何可以感動甚至值得記住的地方,小家子氣的嘰嘰歪歪強行煽情。唯一亮點是頭一次意識到任賢齊居然也有演技!女兒的演技算是靈動,至少演偶像劇沒問題。
我喜歡你,你喜歡他,你們最后也沒有在一起。這就是校園愛情的大多數(shù)結局吧。莫名的喜歡一個人,卻又很現(xiàn)實的分開。任賢齊算是為數(shù)不多的兩地都有出片的臺灣藝人,盡管成就不算大,但很勤奮。
看到導演周格泰 感覺會像是傳統(tǒng)臺灣mv的style…
有好一陣子沒看寶島青春片了,這部名不見經(jīng)傳的倒也覺得還不錯,頗有想法同時也不缺美感;周導預料之中是音樂錄音帶技法大集合,好在雙時空敘事也基本穩(wěn)住了;倆女孩一短髮一長髮,風格不同的兩種好看,演技都算到位,石知田同樣令人眼前一亮;很喜歡「翻譯」元素
開頭以為女主角是賈靜雯,然后發(fā)現(xiàn)任賢齊也不是男主角,最后發(fā)現(xiàn)我為何會臉盲17歲的兩個姑娘因為根本是同一個演員,媽媽演了十分鐘就一直躺在床上直到劇終?。》?!(╯‵□′)╯︵┻━┻
差強人意,不好看也不難看,配樂不太行,看得人昏昏欲睡,不過畫面很舒服?!緝?yōu)酷VIP】
彎彎純愛電影,看預告片就感覺比內(nèi)地矯情做作非主流的青春電影真實細膩多了。兩個新人男女演員挺好的,這才是真正小鮮肉&小花。不是李易峰楊冪之流的【習慣踩】
太缺乏新意了,雖然我們知道文藝小言不好拍,但是就是感覺不好看
我不曉得為啥,看大陸愛情電影只會嘴角抽搐,看完臺灣愛情電影就覺得好想再回去青春一次
不知道別人怎么看,反正我是沒什么共鳴。
MV導演講故事,特寫慢放。故事往復,還是有一點點新東西。我們解決困惑的方式不同了,和解的方式不同了。喜歡少女吃蝦,崩潰大哭,還有喊著回信的部分,她畢竟和那永遠不會回頭的十七歲女孩不是一個年代的人。舊時光戲份很有趣,不過最狗血的部分被我估中,整個人都不好了。再也不想帶第六感進電影院。
賈靜雯真美 少女情懷總是詩
MV中毒者。雖然First of May好像從頭到尾都沒有完整放過一遍。不知道哪里飛來的光,照亮了少女的大腿。男的動輒裸衣。猜中了所有故事梗,所以到后半段有些不能忍,尤其是白白青春癔癥發(fā)作。COS了《一一》,海報出現(xiàn)侯孝賢早期作品。電影精髓,就在結尾出字幕的定格抽幀,被抽取的時間變成了慢鏡頭。
臺灣在小清新青春電影上面確實功力不凡,哪怕劇情白開水也會有種喝了白開水很干凈很清純的舒暢感,不需擔心中毒或者水污染。
如歌歲月、純真年代 !懷念我17歲那年!青春真好!
青春干凈,非常舒服!臺灣電影在青春片上造詣太高!秒殺國產(chǎn)片!
這個片有實實在在“青春”的感覺,躁動驅使,在夜色中飛馳,比吉斯的唱腔“而今識盡愁滋味”。早于十六七歲的愛情像兒戲,晚于十六七歲的愛情略現(xiàn)實。如果你的初戀不是在十六七歲,可能很難共情。青春片本身沒什么編劇技巧可言,在一片無病呻吟的青春片中,恰如其分書寫愛情以外的話題難能可貴。
有一些很青春的場景,不過對于劇情來說都沒有什么卵用。男主是我第一眼就會喜歡的濃顏型,但是這么鋒芒畢露的大雙眼皮少年怎么可能會長成任賢齊啦!
少年是怎么長成任賢齊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滿滿的少年感,很適合我這種臺灣青春片缺乏癥的少女癌,畫面美的不像話,很多大特寫。電影節(jié)奏偏慢,但青春時光卻過得很快。同期最適合情侶們一起去看的電影啊(? ̄? ??  ̄??)
導演拍MV出身,整部電影就像一部加長版的MV,故事有些俗套,無非就是“初戀不會有結果”,那首《First of may》都被青春片用爛了。畫面倒是可圈可點,選角也不錯(不是說任賢齊),女主角很青春,一點都看不出是80后,發(fā)型和氣質很有能年玲奈的感覺。
母親車禍昏迷,女兒和朋友都喜歡的男生在天臺遭遇表白和強吻,被女兒看到,女兒失望傷心,離婚父親已有新家庭和孩子。女兒從母親電腦中得知母親初戀,找到男主,去看母親喚醒母親。當年男主因目睹主任與女教師偷情而誤傷主任而被迫離開,現(xiàn)在仍然懷念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