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由張新建和劉子云導演,王繪春等主演的十六集電視連續(xù)劇,該劇藝術(shù)地表現(xiàn)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眾多,場面宏大,堪稱一部歷史文化巨片,一舉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同時獲“最佳美術(shù)”、“最佳音樂”單項獎,還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照明”兩項提名榮譽獎。創(chuàng)造了一劇獨獲五項“飛天獎”的紀錄。
兩千多年前的故事太過久遠,那些先祖往圣的事跡總讓人感覺虛幻縹緲,但是豆瓣評分9.2的《孔子》這部劇還是盡力還原了那樣一個時代,服化道不必說比起現(xiàn)在的電視劇是絕對的苛刻嚴謹,其中諸如八佾舞這樣對古禮舞蹈的再現(xiàn)還原令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仿佛看到古人就是如此這般作歌起舞的。 此外該劇非常忠實于史料記載中的孔子生平事跡,重要事件皆有據(jù)可查,我們眾所周知論語是孔門弟子記載的孔子語錄,在劇中這些語錄的出現(xiàn)都生動的結(jié)合了當時語境,使人耳目一新,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論語中孔子為什么會這樣說。 雖然這部劇只有短短的十六集,但是我發(fā)現(xiàn)如果把我們所處的現(xiàn)世環(huán)境帶入到劇中你可能對歷史中的孔夫子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體會。 你叫孔仲尼出生在中國山東一個叫曲阜的地方,你爸是當?shù)匾幻胀ü珓諉T,可惜很早就過世了,從小你與媽媽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是相當凄苦。平常沒事你會去做個兼職,在縣鑼鼓隊里當號手,哪家有個紅白喜事都跟著去吹吹小號補貼點家用。你媽眼看你越長越大卻沒個正經(jīng)事做很是擔憂,怕你將來被人看不起辱沒了你爹名聲,就托你舅舅請了個縣委黨校的老師教你做人。得益于老師的關系你經(jīng)??梢猿鋈朦h校,閱讀馬列著作,沒想到你對馬列學說很感興趣,每日廢寢忘食地鉆研,有一次老師帶你去國家圖書館參觀學習,見到了馬克思手稿真跡,你大受震撼,立志一定要成為像馬克思列寧那樣的古圣先賢。你認為只有按照共產(chǎn)主義的制度規(guī)范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才能使社會有序向善,從此你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
隨著你年歲日長,學識也日漸淵博,周邊的朋友們都慕名而來向你學習,甚至要拜你為師。索性你就在自家院子里辦起了培訓班,很快就聚集了一批有志青年,人們都開始叫你孔老師。漸漸地你有了很多學生,在當?shù)赜辛撕芨叩穆曂?,連政府的領導也非常重視你,時常來參觀考察。你覺得你還年輕,未來充滿希望,理想也必能實現(xiàn)。歲月倥傯,后來你也娶了老婆生了孩子,過上了普通人平凡的日子。 生活的瑣碎并不能消磨你的斗志,這么多年你心里想的一直是要學以致用,你的名氣雖然越來越響,但是一直都得不到上層重用,各地大學到處請你去做客座教授,人人都來跟你討論學習,但是并沒有一個實權(quán)單位請你任職從事。你今生想要的是干番澄清玉宇的大事,并不是要開館授徒做個所謂的教育家。 然而市里每次開意見聽取會時領導們對你都恭敬有加,但是他們好像并不在乎你在講什么,你費盡口舌想要闡述你的理念,卻仿佛聲音從你嘴里出來就憑空消逝了,你是那么的蒼白無力。其實你很明白他們看重的只是你孔老師的影響力,對你所謂的治世大道并不感興趣。 你沒有灰心,你認為既然道路是正確的,那總有一天會為人真正接受,直到在國企上班的弟子回來說他們已經(jīng)改制了,廠里買斷了工齡要完成私有化,你驚慌的詢問這名弟子今后何去何從,可他并無憂慮地說打算跟幾個相熟的同事承包單位的三產(chǎn),再不濟就去南方闖闖,聽說那邊動靜更大,政策更好。對此你無言以對,默然良久,你知道這與自己倡導的理念背道而馳,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分配不公,可是人心思變,世道洶涌,私欲就像春天的野草肆意滋長,以你一人之力又怎能挽回。所以你越發(fā)變得性情古怪,認為當今天下禮崩樂壞,并拒絕出席領導安排好的一些掛牌儀式。 他們譏笑你這個人太過迂腐,僵化復古,每天想著的就是復辟舊制度,時代已經(jīng)變了不能再以過時的制度套用現(xiàn)在的問題。終于你不合于世,放眼世間自己竟成了一個不合時宜的踽踽獨行者。罷了罷了,你只好埋頭鉆研學問,教授學生度日,有一份光發(fā)一份熱,幸而認同你的年輕弟子越來越多,有些也出仕成了國家棟梁,也算變相實踐著你的理想,這令你很是安慰。 后來一日終于有個賞識你的領導破格請你出仕,安排你做一個開發(fā)區(qū)區(qū)長,你熱情高漲,信心百倍,弟子們也臉上有光為你高興,覺得你今生可算有了大展宏圖之時,你把多年所學盡情施展,各項工作計劃安排的井井有條,轄區(qū)治理也相當不錯??墒呛镁安婚L,你的模式牽動多方利益,備受政敵詬病,迫于壓力領導只能讓你賦閑回家,人到中年好不容易燃燒起來的斗志再次被當頭一盆冷水澆滅。痛定思痛后你覺得在當?shù)貙嵺`理想無望了,不如帶弟子們?nèi)テ渌胤脚雠鲞\氣,于是整束行李,帶著眾人浩浩蕩蕩地離家出走,開始周游列國。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了仰慕已久的前輩老子,于是你們在黃河旁坐而論道,老子說他奉行的是自由主義無為而治,主張市場經(jīng)濟,順應看不見的大道之手,并打算往西方去傳道,預言以后會有個叫亞當斯密的弟子為世界帶來變革,并為他證道。還說你的主張行不通,人不該對抗熵增定律,認為你所提倡的作為都是徒勞的,世界終歸要進入混沌無序中。你反駁他不能因終點的消極無意義就否定現(xiàn)世的積極努力和計劃有為,人類作為個人的私欲雖然難除,但是不能以此為由停止對理想社會的追求,以人類長遠計未來的社會秩序必然是以集體的形式邁向星辰大海。你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他說很尊敬你,因為你所選擇的理想主義道路是天下最難走的,于是你們揮手作別,各行其道。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不覺間你已致暮年,奈何天下之大竟無一可施展抱負之地,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你吃盡了苦頭,惶惶如喪家之犬,你更加認清了現(xiàn)實的殘酷。你坐困荒野,弟子們跟著你雖然都面有饑色,卻都表示無怨無悔,于是你盤膝而坐撫琴作歌,想以精神食糧接濟眾人,思及平生際遇,一身所學竟百無一用,空負天縱之才卻一事無成,不禁悲從中來,涕泗橫流。你老了,不想再奔波于外了,于是又帶著大家回到了故鄉(xiāng),這一次你不再奢望可以改變什么,也不再熱心出仕,專心閉門著書立說,要把自己對人類社會的理解編撰成冊,留待后來的同志們參考奮斗。 到這里全文完,很多朋友會質(zhì)疑我嘩眾取寵,居然把堂堂華夏的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夫子比作現(xiàn)代的共產(chǎn)主義者,實在是奇談怪論。首先前文說過這樣做比只是為了方便帶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于當時的處境,其次兩者確實有共通點那就是二者確實都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孔子的禮制和共產(chǎn)主義本質(zhì)上都是為社會生產(chǎn)生活秩序開出的藥方。最后我以《孔子》這部劇的終章——孔子對他理想的終極闡釋作為結(jié)尾,孔子是不是倡導共產(chǎn)主義,或者說是不是第一個倡導樸素社會主義的思想家,相信大家自有公論。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各自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屬,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味無味(來自豆瓣)
來源://www.douban.com/note/844449435/
對孔子的評價是一面鏡子,照出了許多人的許多問題,當然,有些問題是由于時代,有些問題是由于年齡,有些問題是無意識的,有些問題是出于利益,有些問題則根植于許多人的品性。不過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大概沒有哪個國家和它的民眾會如此的糟蹋自己的文化英雄的。下面列舉一些網(wǎng)絡上對孔子辱罵的根據(jù),并加以澄清。
對孔子的誤解:
誤解1:孔子很僵化保守,泥古禮開倒車。
澄清1:①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可見孔子絕不泥古,而是揚棄古代優(yōu)秀文化成果。②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笨梢娍鬃用鎸ΧY崩樂壞,并不力圖恢復舊禮,也并不盲目隨當時風俗,而是根據(jù)道理加以選擇。③孔子為了救周代禮樂繁文之弊,提出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就重新給枯萎而形式化的禮樂注入了新的精神,此外孔子晚而讀易經(jīng),更是撇去了巫術(shù)的成分。一句話,孔子通過反思開辟了理性化的時代。④在經(jīng)濟上,孔子從來沒說過要恢復古代井田制;政治上,孔子尊君但反對專制,強調(diào)君臣各自的義務。
誤解2:孔子提出三綱,提倡愚忠愚孝。
澄清2:在人倫上,孔子從來沒提出過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是強調(diào)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朋友有信(禮記),而要達到這一點,雙方都得履行自己的義務,比如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與朋友交先施之,此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那里,禮,既包括抽象原則的仁也包括節(jié)文施為,才是最大的,所以孔子解釋孝是:“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备改高`背了禮,做子女也不能一味順從(從邏輯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殺了人,孔子可能會贊同子女跟著一塊殺人嗎?),所以一般引用“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說孔子愚孝是不對的,這里的不違指的是禮敬父母之心不違,換言之不違是對“敬”的語意補足?!蹲髠鳌肪陀凶C據(jù),如“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這里不違是對淫樂的補足,“苛慝不作,盜賊伏隱,私欲不違”,這里不違是對私欲的補足,凡此皆肯定而保持的含義。所以不違不是說無論如何都聽從父母,而是說即使父母做的不對,也要有禮敬,而且想辦法再幫助父母糾正錯誤,因為在孔子看來,父母出了錯而子女不進諫,無異于讓父母陷于不義,是極大的不孝。
誤解3:孔子是反動貴族階級的代表,或維護貴族階級世襲利益,甚至還鼓吹愚弄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澄清3:①孔子弟子三千,不少人是貧民、甚至是刑徒,貴族階級會與這些人為伍?孔子自己都說自己“少也賤,故多能也”,這叫貴族階級嗎?孔門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不正是用來打破貴族世襲的嗎?②如果說孔子不革命就是維護貴族階級利益,那就算是吧,但要知道革命代價的高昂。③孔子要是愚民的話干嘛還提出教化百姓,干嘛還肯定的說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這里“不可使知之的”的“不可”是力量達不到的意思,而不是不應該或不要。有例為證: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里的可不可即能不能做到,如果解成要不要或應不應該,則說不通。即使在今天,沒有一個國家能向它的國民把政策解釋徹底、并且能夠說服所有或大多數(shù)民眾的。
誤解4:孔子一生求官、追逐富貴,非常虛偽、油滑。
澄清4:①如果孔子真得留戀富貴,何不在魯國一直做大司寇?干嘛非得冒極大的危險,與魯三桓為敵?何不和光同塵?如果孔子真得追逐富貴,為什么周游列國,批評諸侯,而且三次遇到生命危險?
②實際上孔子是遇到富貴(不是求富貴),就能安處不作妖;重回貧賤,仍能樂處不憂愁。子曰“可以行則行,可以止則止。”
誤解5:孔子歧視女性、工農(nóng)?!拔ㄅ优c小人為難養(yǎng)也”。
澄清5:①這里的女子肯定不是泛指所有女性,比如王后、女性長輩都絕不可能包括在內(nèi),所以這里的女子指的就是女兒的意思,《孟子》: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抖Y記》:女子許嫁,纓。而且這句話大概率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家的女兒,而是他自己的女兒。而小人邏輯上肯定不是指品德低劣者,這樣的人沒必要養(yǎng);肯定也不是泛指庶民,因為他的許多弟子難道不是庶民嗎?所以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服役于他自己的人。女兒通常嬌氣,仆役通常文化水平較低,所以這是孔子有感而發(fā)的。②“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边@里樊遲的提問并不能局限于農(nóng)業(yè)本身來看,從孔子的回答圍繞為政來看,樊遲的話大概率是想要學習春秋戰(zhàn)國時農(nóng)家治國的模式,所以孔子是從政治角度的蔑視了這一提法,認為樊遲和農(nóng)家對治國的理解太low了。
夫子從未離我如此之遠,夫子又從未離我如此之近。
人類文明發(fā)展至公元前六世紀前后,三大哲人相繼問世,古希臘蘇格拉底、古印度釋迦摩尼、中國仲尼夫子。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王室衰微,世情險峻,仁義陷落,人人自危,但同時,也是文明急劇動蕩、感痛而生的時代??鬃?,就是在這樣,國不國、家不家的的時代下,眼看著禮崩樂壞、人心蕩逸,自此而生不同之心。
然而,大時代如此,一人之力又能如何呢?夫子之路,可想而知。無怪乎夫子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稱名。
幾十年的好學不待言,夫子所得之樂趣,我們也不可想象。但是性命危難之際,才知道君子之難。
厄困于陳蔡之際,身體饑寒,性命危頓,命運傾覆只在片刻之間。然而萬死不悔者,是夫子也。萬死不悔者,是夫子之弟子也。大道之重,大道之遠,夫子之困,夫子之艱。弟子之惑,弟子之虔,弟子之敬,弟子之誠。
關于孔子一生,我明明早已知道結(jié)果的,每一件大事也都知道經(jīng)過的,最后一定會安然無恙的,可是當看到夫子低頭、子路疑問,還是哭了個稀里嘩啦。
夫子這一生,一直在強求,一直在強求??墒沁@份強求又是那么純粹,那么干凈,那么執(zhí)著,執(zhí)迷而不悔,哪怕是不贊同他理想的那些人,也對這個人無可指摘。為何中國只有這一個人可以被叫作圣人,其實不是他好學,不是他博學,不是他文武兼得,不是他弟子三千,也可以說不是他開創(chuàng)私學讓平民有機會可以學習,而是他的明知不可而為之。
子路真是夫子的好弟子。一生能得夫子之指教,一生能得如許弟子,何其幸也。冉求,冉求,終是敬愛夫子的好弟子。冉求眼里的光與欣喜,唏噓唏噓。淚目。顏回之死,讓人太痛心了。最深情的陪伴是顏回對夫子的敬愛:夫子在,回何敢先死??苫剡€是先死了啊。厚葬顏回是不合于禮的,可是厚葬顏回是合于情理的,是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的禮與深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道難尋,又豈可放棄。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人這一生,到底該堅守什么?守禮而死,重義而死,子路先生你后悔嗎?夫子,夫子,子路萬死而不悔,堅持仁道與禮儀,你是欣慰呢還是心痛呢。
夫子說,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卻奔逃于荒野之上,難道我推行的道義不正確嗎?為何我會落到這般田地?是??!為什么仁德之道不被世人所接受呢?
顏回告訴我們答案:
夫子之道至大,天下都難以容納。但這是因為世人無知,并非君子的錯。如果是大道沒有修明,那是君子的錯誤,現(xiàn)在大道修明而不能被用,那是各個掌權(quán)者的丑陋無知。正因為如此,才更顯示出夫子的偉大。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
這部電視劇是1990年拍攝的一個電視劇,服化道、場景真的是樸素極了,夫子家里窮的那個造型,跟七八十年代的農(nóng)村有一批的那種窮,窮到我心里了。但是,在這種窮困更見出了文化的富有。雖然電視劇中多處與事實不符合,改變的挺嚴重,但是作為一部電視劇來講,已經(jīng)是極為不錯了。王繪春老師演繹的孔子頗得夫子好學之三昧。推薦給各位。
我還要再說一下第12集,真的覺得這一集拍的非常好,有許多亮點。 孔子的形象不需多說,一直是嚴肅、端莊、有禮的狀態(tài),圣賢氣象,自然非常人所能及。 我重點還是想說一下南子的形象,覺得塑造的非常鮮活,有血有肉,立體豐滿。 先看一下她遇到孔子之前的表現(xiàn)。她已經(jīng)把操縱男人和權(quán)勢的手段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有姿色,有頭腦,有野心,有手段,衛(wèi)靈公被她迷的顛三倒四,大臣們更不用說了。跟彌子瑕公然在宮廷之中行茍且之事,可見南子的手段和權(quán)勢如日中天。 有一個細節(jié)把南子的手段表現(xiàn)得登峰造極。衛(wèi)靈公為了尊賢之名打算任用孔子,一開始態(tài)度還蠻堅決。但接著跟南子顛鸞倒鳳之時,在南子一片片的嬌喘聲中節(jié)節(jié)敗退,把任用孔子的想法拋到了九霄云外。雖然只聞其聲但尺度之大也真是醉了。難怪孔子針對衛(wèi)靈公發(fā)出“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的感嘆。 南子的形象如果只限于此,那也沒什么值得在這里大書特書了。我們再看南子遇到孔子之后的表現(xiàn)。 這時就體現(xiàn)出了一個圣賢的人格力量,這種人格力量超脫于世間,直擊人心。無論是君王還是草民,高貴還是卑賤,在這種偉大的人格力量面前都開始觀照內(nèi)心。南子也不能例外。她在孔子面前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柔順姿態(tài),她敬佩眼前這個男人,雖然道不同,但她還是忍不住的敬佩之情??鬃拥娜烁窈筒湃A讓她沉醉,她竟然對眼前這個第一次見面的男人說出了隱藏內(nèi)心最深處的肺腑之言——她的遠嫁他鄉(xiāng),她的精神苦悶,她的在權(quán)勢漩渦中的掙扎。 她相信眼前這個男人可以理解她。我相信孔子也理解了她。特別是當她聽懂了孔子的樂聲,并回報以簫聲時,孔子用一種略帶驚訝的目光注視著她。他們在更高層次的音樂交流中達成了某種諒解甚至理解。 但南子還是小看了孔子,她不但想獲取孔子的理解,還想獲取更多——孔子的認同和支持。但這是孔子的大道所不允許的??鬃涌梢岳斫馑目嘀裕^不會認同和支持她。 雖然他們達成了某種諒解,但注定分道揚鑣。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幾年興起了“國學熱”,本來挺好的一件事,但總因為商家炒作和某些學者心靈雞湯式的解讀,讓很多人對國學產(chǎn)生了反感。
國學必讀的兩部經(jīng):《論語》和《道德經(jīng)》。
以《論語》來說,最受爭議當然是于丹的《論語》心得了,最玄之又玄是南懷瑾《論語別栽》,有自己獨到見解是傅佩榮《論語300講》,帶有個性化語言解讀是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最哲學式的解讀是李澤厚《論語今讀》……
可以說,扯到《論語》的書至少上千種。
如此琳瑯滿目的書,對于古漢語能力比較差的人,又想了解國學的人,如此才能找到正解閱讀《論語》的方式呢?
上周,我寫《孔門十弟子》的書評搜索了資料,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部國產(chǎn)良心好劇——1991年版《孔子》,豆瓣評分8.9,打五星占比60.6%。
雖然豆瓣有水軍,但整體上的分數(shù)還是可信。懷著好奇心,我打開視頻網(wǎng)站看這部電視劇。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年代有些久遠,《孔子》有些畫面有些模糊,但是演員的臺詞功夫很好,吐字清晰,加上人物性格鮮明,配樂和背景音樂悠揚動聽,實在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好劇。
對于文言文底子差的人,這部劇帶來的好處多多。
一、一部看得見、行走的《論語》
關于《論語》的作者,目前學術(shù)界有兩種主流意見:一種是孔子和弟子所作,另一種則是孔子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
對于想要了解《論語》內(nèi)容的人來說,我們先不用關心《論語》的作者是誰呀,哪個墓出土的孔子版本才是真的呀等等,我們真正關心的是《論語》的正文。
電視劇《孔子》拍攝了孔子十五歲到七十三歲的人生旅程,依據(jù)就是《論語》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信仰周朝禮制,他的兒子孔鯉娶了一妻,不能生育??鬃拥睦掀艑に贾o兒子娶妾,但是孔子說自己家不能娶妾。可是,孔子帶著學生周游列國十四年回來,老婆已死,孔子就勸兒子為了完成母親的心愿娶妾生子,兒媳婦仍留在家中。
從這一件事看,孔子既有他的理想操守,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孔子》的情節(jié)絕大多數(shù)根據(jù)《論語》的記載而演繹,非常的生動,比起捧手讀《論語》精彩了許多。
二、《孔子》最大化地還原了當時孔子的生活環(huán)境
知乎上有人說,王繪春扮演的孔子是至今最好的版本,這話基本沒錯。從外貌上,孔子的畫像都是有點暴牙,鏡頭和化妝都重點突出暴露的門牙。從行為舉止上,當年只有二十九歲的王繪春把老年的孔子形態(tài)也演得非常的逼真。
這部劇拍于上世紀90年代,沒有美顏、濾鏡、特效和替身,每個演員都是很賣力在演,演技全都在線。
還有,《孔子》的拍攝場地和道具盡可能地貼近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了。麻衣、土路、矮房、食粟、竹簡等,電視劇一開播,我就好像回到久遠的年代。
三、學習古禮的視頻教材
以前,我看到小說時就不太明白:某人死了,死者的親人來哭喪時要“捶胸頓足”才表示誠意。
以前,我不太明白有人把“婚禮”又叫“昏禮”的原因。
還有孔子準備出游列國了,還在國界線等了三天,直到明白君王不會挽留他了。他才歸還了朝服,換上了便服出游了。
孔子生逢亂世,他的理想是尋求明君,推廣禮制天下??上环陼r,孔子至死也沒有實現(xiàn)理想??墒?,一部《論語》奠定了中國儒家文化的根基,影響了中國人的倫理、教育、修身治國兩千多年。
《論語》的中心思想是“為人、為學、為政”,孔子是踐行的第一人。雖然不完美,但給我們做了一個良好的示范。
總體而言,《孔子》這部電視劇雖然有美化孔子的傾向,但是故事化的講述、生動的表演和大規(guī)模的歷史敘述,讓我們從中學習《論語》的精髓!
原創(chuàng)文: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
我的微信公眾號:悅讀越歡喜~
看過幾集,缺點明顯,節(jié)奏慢,另外時代變化太大,中國落后主要是因為儒家思想逐漸不適應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過于重視個人發(fā)展而不重視生產(chǎn)力發(fā)展。
文王操
非常考究。原來先秦的古人這么樸素,從衣食住行到禮儀到情感都有一種樸素、純真的美感。
有教育意義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堪稱教科書一般的一部電視劇。
根本讓人感覺不到是在拍電視劇,就好像真的是先秦歷史再現(xiàn)一樣,古樸蒼涼的氛圍,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現(xiàn)了出來,整個制作組非常棒!
堅韌悲良有余,溫和之氣不足
光光從服化道和對禮樂的還原就值得五星,對孔子的刻畫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書呆子,而是一個有理想有原則的學者。美中不足的是劇情篇幅比較短,結(jié)局有點匆忙。
只記得一幕:一個奴隸男孩大叫“孔先生說了,奴隸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頭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記·孔子世家》與《論語》拍攝的,這部劇對先秦時代的禮儀考證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紀90年代那個尋根文化下的中國影視文化。
人若能將華夏的禮樂典籍盡皆掌握 取其精華 被加以豐富 才可稱得上博學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樣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稱得上多才
經(jīng)典
服化道嘆為觀止,張黎版遜色多了,尤其是編舞,每一出都設計用心,真正構(gòu)筑了春秋禮樂的圖景(雖然禮樂崩壞,但禮樂仍在)。
孔鯉不錯,出境太少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jīng)打完了,應行的路我已經(jīng)行盡了,當守的道我已經(jīng)守住了。從此以后,必將有公義的冠冕為我留存?!?/p>
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如濃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熱和尋根熱的痕跡,如把孔子塑造的略顯呆滯,如對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畫,但磅礴大氣的表現(xiàn)風格、嚴謹?shù)姆椂Y儀、悲涼蒼茫的影像氣質(zhì),已經(jīng)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顏回死的場景,師門聚餐飲酒的橋段,都令我愴然而涕下。
用心又盡力,很難想象這樣的電視劇的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很久,是因為劇本身就不想讓人快速消化。節(jié)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靜的時候才看得下去??甲C太棒,可惜當年經(jīng)費不夠過于簡樸,可話說回來現(xiàn)在還能有誰這樣拍?那一代前輩自己在給自己拍絕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時代一樣。
何其荒涼!王繪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陸影視古代人物的巔峰了。重刷第三遍。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極致還原。要做好此類傳記歷史劇是很難的,首先要有一部劇該有的戲劇沖突;其次在創(chuàng)作方自身對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著深刻的把握,經(jīng)過巧妙的藝術(shù)手法消化、反芻,保證所有觀眾能夠融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劇對孔子的刻畫好在這兩點:第一,在藝術(shù)方面達到了極高境界。第二,對于孔子這一充滿爭議的文化符號,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贊美,由此在史觀和藝術(shù)兩方面都達到了極高水平。
這部很經(jīng)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