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講述了一位中年女導演在還原韓國第一代女導演制作電影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奇幻電影之旅。受票房失敗和更年期影響,主角陷入了人生低谷。沒想到以兼職身份參與的韓國“第二”女導演的電影修復工作,竟是一場奇異的冒險……
BIFF第5場:《致敬》
1.女性的職場困境。無論是幾十年前還是現(xiàn)在,女性身份帶來的困難讓我們做任何事都比男人要付出更多。女主是一名女導演,拍的電影并不受歡迎。有一天她接了個工作,要復原幾十年前的老影片《女判官》。影片是當年韓國第一位女導演拍攝的,中間缺失了一部分,于是女主沿著前輩的生活軌跡尋找線索,想要盡可能真實還原這部影片。在尋找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女導演跟自己有同樣的職場困境,甚至沒有把自己有女兒這件事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女剪輯師。因為在那個年代,被別人知道有女兒可能就會失去繼續(xù)工作的機會。而女主作為今天這個時代的女導演,仍然要在職場被制片人說:“女人結(jié)婚之后就應該照顧家庭。”
2.電影行業(yè)的衰落。電影院被一個一個關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只看好萊塢大片,當年的膠片電影沒有被好好保存,很多被小販賣去提煉銀。女主要找的《女判官》膠片竟然在一批滯銷帽子上被當作裝飾,女主只能一個一個從帽子上拆下來,讓女剪輯師一條一條粘好。女主自己拍的電影在上映的最后一天依然沒什么觀眾,女制片人堅持帶她一起去看,因為這是她最后一次做制片人。
3.女性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女主找到影片后問女剪輯師,當年這些片段為什么會被剪掉?;卮鹗且驗閷彶橹贫?,這些片段里有女人抽煙的鏡頭。女主的婆婆打來電話說:“你要照顧好我的兒子和孫子?!迸鞯睦瞎f:“你得給我做飯。”女主的兒子說:“這里不是家庭旅館。”每當女主在家寫作的時候,家庭總會對她產(chǎn)生干擾。最后女主因為子宮肌瘤而摘除子宮,我覺得她是希望徹底擺脫女性身份對自己實現(xiàn)夢想的阻礙,走出醫(yī)院的那一刻她是笑的。
4.堅持夢想。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女剪輯師早已想不起“電影”這個詞怎么說,她的外表已經(jīng)和普通的農(nóng)村老婆婆沒有任何區(qū)別了。她腿非常不方便,她說是因為年輕的時候長期蹲著工作造成的。但她仍然每天聽唱片,并跟著音樂開心地舞動。她送走女主的時候說:“要堅持下去?!?/p>
#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
敘事溫和,節(jié)奏慢,顯得有點悶。中間偶爾打幾個小盹是不會影響的。女性導演的女性視角,中年女性關于事業(yè),家庭,經(jīng)濟,健康等等所面臨的種種,女生可以當做自己的鏡子看看,或者未來的鏡子。想要了解女生的男生可以看看,其他的多數(shù)男生可能會看不下去。有幾個小片段不喜歡,有幾個小片段沒明白想說啥,總體來說挺好的,演的也不錯。
漫漫電影長河中,從來都不缺少“致敬”。從《剃刀邊緣》里的浴室謀殺,到《鐵面無私》里的嬰兒車,從《功夫》里的“血流成河”,到《頭號玩家》里目不暇接的戲中戲……
影史上有太多電影橋段都離不開致敬,甚至有不少電影因為“致敬經(jīng)典”而成為新的經(jīng)典。
而今年,有一部同樣以“致敬”為名的韓國電影,卻在各大影展受到不小的冷落。
這部電影的確是很不起眼:小制作,小成本,既沒有家喻戶曉的明星,也沒有抓人的強情節(jié)。在北影節(jié)放映時,甚至還出現(xiàn)放映事故,讓原本就觀眾寥寥的放映廳里更顯蕭瑟。
但它真的只配得到這樣的待遇么?這部電影就叫《致敬》,由申秀媛導演執(zhí)導。在108分鐘的時長當中,影片“不起眼”地致敬了女性,致敬了理想,同時也致敬了電影本身。
整部影片的故事圍繞一位中年女導演金智完展開。剛拍完自己第三部作品的金智完,遭遇到票房的慘敗,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在電影行業(yè)堅持下去。
某次偶然的機會,她參與到一部黑白電影《女法官》的幕后修復工作中,而該片的導演則是韓國第一位女性導演樸南玉。
由此,金智完便開始了對《女法官》以及樸南玉導演的接觸與探尋。在此過程中,她與樸南玉之間逐漸產(chǎn)生超越時空的心靈的相通,并重拾了對電影和人生的信心。
某種程度上而言,《致敬》顯然算是一部“元電影”,即“關于電影”的電影;尤其是,影片中還有關于膠片修復的內(nèi)容,讓很多觀眾將其稱之為“韓國版《一秒鐘》”。
但實際上,這并非是申秀媛導演第一次拍攝“元電影”。其實早在13年前,她的長片處女作《彩虹》就曾初涉此領域,講述的同樣是一位女性導演的故事。
而相比《致敬》中的金智完,《彩虹》中的女導演所遭遇的困境要單純得多:寫不出劇本。
在影片《彩虹》當中,申秀媛運用各種視聽技巧,來傳遞“靈感缺失”的焦慮,最終也的確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讓觀眾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電影人是多么不容易。然而,也僅限于此。
對大多數(shù)觀眾而言,共情最深的大概要數(shù)女主角被制片人訓斥的段落,申秀媛讓演員直視著鏡頭罵出“神經(jīng)病”,很難不讓觀眾想起日常工作中發(fā)飆的老板。
如果僅僅作為一種對職場遭際的調(diào)侃式發(fā)泄,那么《彩虹》是合格的。但是,“元電影”真的只能停留于電影本體嗎?真的只能作為一場專屬于影迷和電影人的狂歡嗎?
時隔十二年后,申秀媛最終用《致敬》告訴我們,“元電影”的表達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在這部電影中,“元電影”不再僅僅是作為一種目的,更是成為一種手段,不光有對電影(膠片)與電影行業(yè)的細節(jié)展示,更有對社會與人情的關注。
也就是說,影片利用“元電影”的形式特點,完成了一次建立在電影基礎之上、電影領域之外的話題的深刻討論。而這個話題便是近幾年的絕對熱點:社會中女性的權(quán)益與境遇。
在影片《致敬》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申秀媛賦予了角色們更多的性別意識:金智完是導演,但她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同時更是一名女導演。而這正是《彩虹》在人物塑造上所欠缺的。
身為女導演,金智完在工作中遭遇的各種障礙,是很多男性導演無法切身體會的。比如在辛苦工作之余,丈夫和兒子還都等著她做飯。因為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位家庭主婦應該做的;而她的電影事業(yè),反倒成為一種“不務正業(yè)”的表現(xiàn)。
該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無疑是許多職場女性的苦惱。影片中類似的情節(jié),想必很難不讓女性觀眾感同身受。
然而,申秀媛的野心遠遠不止于拍攝一部家庭戲。獨特的女導演身份,讓她敏銳地察覺到一種傳承關系的相似性。這種傳承既指向電影藝術,同時也指向女性處境——
正是因為幾十年前樸南玉導演邁出的第一步,才會有今天的金智完導演;曾經(jīng)的女性電影人屢遭蔑視,如今的她們也依然飽受著各種毫無道理的非議。
敘事上,申秀媛用一部關于“韓國第一位女法官”的電影,巧妙地將兩個時空中兩位女性的生命體驗彼此聯(lián)結(jié),從而加強了“傳承”與“相似”的印象,白描出一幅獨屬于韓國女性電影人的歷史圖景。影片中對“影子”的數(shù)次運用,看似笨拙卻恰如其分。
說到底,影片無非想闡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女性群體的社會話語權(quán)正變得越來越大,但還是遠遠不夠。她們值得更多地被關注、被贊頌,也正如影片中的配音橋段所展現(xiàn)的,女性的聲音需要被更多地傾聽。
電影/膠片,在此成為溝通兩個時空的特殊管道,為展露女性的境況提供了契機,而不單只是作為一種“元電影”的必要元素。
可是,當我們看到從電影院天花板射下的那一束光時,會驚訝地意識到,這部電影終究是要“歸于電影”的。于是,金智完為找尋丟失膠片所做的努力,也就極富象征意味:她的整個行動是一次對韓國電影史的“致敬”。
無論對剪輯師、放映師等人,還是對電影院、膠片等物,申秀媛導演都以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給予充分的尊重。
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沒有樸南玉等人的堅持,克服審查、技術、資金、歧視等重重困難,金智完、申秀媛們便沒可能獲得如今的種種便利,電影夢或許早已破碎一地。那束神圣而巨大的光,照亮的除了影院,還有希望。
事實上,不僅電影,任何行業(yè)都是如此,永遠需要一群意志堅定的“瘋子”,為大家扛過最難的一段旅程。無論眼前的生活有多么艱難,但至少我們還活著?;钪湍芸吹矫魈欤?/p>
作者| 貓奴十二年;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公眾號:霧風誌,歡迎關注!)
2022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上,只有兩部韓影。
一部是李滄東導演的經(jīng)典老片《綠洲》(2002),另一部是由申秀媛導演、李姃垠主演的新作《致敬》(2022),于“女性之聲”單元展映。
講述了一位陷入人生低谷的中年女導演,為了尋找韓國第一代女導演在1962年拍攝的《女判事》中被剪輯的片段,而展開了“時間之旅”。
影片主題揭示了無論是在60年代,還是2022年的今天,韓國女性導演都面臨的相似困境。
以《寄生蟲》、《少年法庭》、《我們的藍調(diào)》等大熱作品,不斷累積著人生角色的李姃垠演員,從黃金配角晉升到擔任女主角。造型上看,片中的女主智婉幾乎是申秀媛導演本人的復刻。
智婉除了電影導演的身份,也承擔著妻子和母親的重任,尤其是已經(jīng)長大的兒子(湯俊相飾)躺在媽媽背上的出場方式,簡潔明了地體現(xiàn)出人物的“負擔感”。
比起兒子,丈夫更加讓人感到疲倦。不做家務、喝醉回家也不會自己倒水喝,只會抱怨智婉工作忙碌而忽略家庭,訴說著自己孤獨的男人······
潦草掛在客廳的幾件衣服、冰箱里吃完卻沒洗的泡菜盒、窗戶上遲遲未修理的裂痕······像在“家庭旅館”一樣無心經(jīng)營、得過且過的生活,充滿了疲憊感,也許某天會在臺風的侵襲下整個碎掉。
家庭是這樣,如果事業(yè)風生水起至少還能說值得,但很可惜,智婉的第三部電影無人問津,觀眾寥寥幾人,和電影題目一樣,電影的存在感本身就是“幽靈”。
也許正是生活化的樸素紀錄,讓影片前半段看起來節(jié)奏緩慢,就和生活本身一樣無趣又無奈。直到1962年的那位女導演的“影子”與智婉相對而立。
影子為意象指涉相似的命運,雖不算很有新意,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影子的運用是恰當且舒服的。
女導演的影子初現(xiàn),詭異的畫面令人背脊發(fā)涼,但比起恐懼,智婉看來更多是一種好奇和吸引,就像她會想著在車里燒炭自殺的女性,也有可能是她的鄰居。
影子連接起不同年代的兩位女導演——
追尋著虛無縹緲的“影子”尋找過去的痕跡,但或許某個瞬間,過去的痕跡也會回過頭來看著我,原來我們的處境并沒有不同。
《女判事》中描繪的韓國第一位女法官原型,傳言最后是被丈夫毒死的;拍了《女判事》的女導演因為審查制度而剪掉許多情節(jié),膠片被人做成帽子裝飾,放映員也絲毫不記得這部電影的存在······
在偏見與危機中艱難生存的女性,與無人問津的女性導演的命運,就像影子一樣重合,來到了智婉面前。
與其說智婉是為了修復電影的工作而東奔西跑,不如說,因為她也是影子,是女性電影人的縮影,她尋找的是“她們”對電影的熱愛與執(zhí)著。即使別人都無關心,但是她自己知道那些的意義。
諷刺的是,無論是電影中對審查制度的回溯與檢討,還是對缺失的無聲對白不解的情節(jié),都意外地在現(xiàn)實中的北影節(jié)得到了呼應。
前者不必多說,后者諷刺的點是,電影中因為《女判官》缺失了一段聲音,智婉光看口型不懂主人公的對白是什么;而現(xiàn)實北影節(jié)放映的一場,中間有一整段戲(切除子宮出院時智婉對丈夫的調(diào)侃)沒有字幕翻譯,不也是一種語言的缺失\空白導致的不解嗎?
潦草的翻譯和中段缺失的字幕,相框式嵌入的結(jié)構(gòu),不僅包含著智婉、女導演和女法官這3層人物世界,也在現(xiàn)實的電影院中得到完整的第4層回扣,是如今女性電影的真實處境。
整體看來,這是一部非常溫柔地致敬女性電影人的情懷之作。
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華麗的技巧,也沒有煽情和反轉(zhuǎn)結(jié)局。但有深意的是,智婉摘掉子宮的情節(jié),結(jié)合那段沒被翻譯出的對白,可以感覺到,女性導演很無奈的處境——
有時,不得不通過“去性別化”,才可能打破性別標簽,消除社會性別規(guī)范,比如智婉遭遇過的性別歧視——“大媽就該待在家里,拍什么電影?”
當智婉和過去的女性身份告別,她反而變得輕松和堅定了,當找到被做成帽子裝飾的膠片,智婉在破影院里對著天花板漏出的光線一段段查看時,我能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力量,是在電影結(jié)束后久久不能散去的“幽靈”般的存在。
ps:在北影節(jié)盧米埃影城看的,真的像幽靈一樣備受冷落,翻譯潦草不說,中段還不翻了,字幕機擺爛,放送事故程度,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很可惜,它也是女性電影人的“影子”,是濃縮著熱愛的她們的心血,被放在“女性之聲”單元,可是卻沒能被認真對待,有種被辜負的感覺···
請多多關注女性電影吧!
【原載公眾號 看電影看到死】
漫漫電影長河中,從來都不缺少“致敬”。從《剃刀邊緣》里的浴室謀殺,到《鐵面無私》里的嬰兒車,從《功夫》里的“血流成河”,到《頭號玩家》里目不暇接的戲中戲……影史上有太多電影橋段都離不開致敬,甚至有不少電影因為“致敬經(jīng)典”而成為新的經(jīng)典。
而今年,有一部同樣以“致敬”為名的韓國電影,卻在各大影展受到不小的冷落。這部電影的確是很不起眼:小制作,小成本,既沒有家喻戶曉的明星,也沒有抓人的強情節(jié)。在北影節(jié)放映時,甚至還出現(xiàn)放映事故,讓原本就觀眾寥寥的放映廳里更顯蕭瑟。
但它真的只配得到這樣的待遇么?這部電影就叫《致敬》,由申秀媛導演執(zhí)導。在108分鐘的時長當中,影片“不起眼”地致敬了女性,致敬了理想,同時也致敬了電影本身。
整部影片的故事圍繞一位中年女導演金智完展開。剛拍完自己第三部作品的金智完,遭遇到票房的慘敗,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在電影行業(yè)堅持下去。某次偶然的機會,她參與到一部黑白電影《女法官》的幕后修復工作中,而該片的導演則是韓國第一位女性導演樸南玉。由此,金智完便開始了對《女法官》以及樸南玉導演的接觸與探尋。在此過程中,她與樸南玉之間逐漸產(chǎn)生超越時空的心靈的相通,并重拾了對電影和人生的信心。
某種程度上而言,《致敬》顯然算是一部“元電影”,即“關于電影”的電影;尤其是,影片中還有關于膠片修復的內(nèi)容,讓很多觀眾將其稱之為“韓國版《一秒鐘》”。但實際上,這并非是申秀媛導演第一次拍攝“元電影”。其實早在13年前,她的長片處女作《彩虹》就曾初涉此領域,講述的同樣是一位女性導演的故事。而相比《致敬》中的金智完,《彩虹》中的女導演所遭遇的困境要單純得多:寫不出劇本。
在影片《彩虹》當中,申秀媛運用各種視聽技巧,來傳遞“靈感缺失”的焦慮,最終也的確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讓觀眾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電影人是多么不容易。然而,也僅限于此。對大多數(shù)觀眾而言,共情最深的大概要數(shù)女主角被制片人訓斥的段落,申秀媛讓演員直視著鏡頭罵出“神經(jīng)病”,很難不讓觀眾想起日常工作中發(fā)飆的老板。
如果僅僅作為一種對職場遭際的調(diào)侃式發(fā)泄,那么《彩虹》是合格的。但是,“元電影”真的只能停留于電影本體嗎?真的只能作為一場專屬于影迷和電影人的狂歡嗎?
時隔十二年后,申秀媛最終用《致敬》告訴我們,“元電影”的表達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在這部電影中,“元電影”不再僅僅是作為一種目的,更是成為一種手段,不光有對電影(膠片)與電影行業(yè)的細節(jié)展示,更有對社會與人情的關注。也就是說,影片利用“元電影”的形式特點,完成了一次建立在電影基礎之上、電影領域之外的話題的深刻討論。而這個話題便是近幾年的絕對熱點:社會中女性的權(quán)益與境遇。
在影片《致敬》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申秀媛賦予了角色們更多的性別意識:金智完是導演,但她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同時更是一名女導演。而這正是《彩虹》在人物塑造上所欠缺的。身為女導演,金智完在工作中遭遇的各種障礙,是很多男性導演無法切身體會的。比如在辛苦工作之余,丈夫和兒子還都等著她做飯。因為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位家庭主婦應該做的;而她的電影事業(yè),反倒成為一種“不務正業(yè)”的表現(xiàn)。
該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無疑是許多職場女性的苦惱。影片中類似的情節(jié),想必很難不讓女性觀眾感同身受。
然而,申秀媛的野心遠遠不止于拍攝一部家庭戲。獨特的女導演身份,讓她敏銳地察覺到一種傳承關系的相似性。這種傳承既指向電影藝術,同時也指向女性處境——正是因為幾十年前樸南玉導演邁出的第一步,才會有今天的金智完導演;曾經(jīng)的女性電影人屢遭蔑視,如今的她們也依然飽受著各種毫無道理的非議。
敘事上,申秀媛用一部關于“韓國第一位女法官”的電影,巧妙地將兩個時空中兩位女性的生命體驗彼此聯(lián)結(jié),從而加強了“傳承”與“相似”的印象,白描出一幅獨屬于韓國女性電影人的歷史圖景。影片中對“影子”的數(shù)次運用,看似笨拙卻恰如其分。
說到底,影片無非想闡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女性群體的社會話語權(quán)正變得越來越大,但還是遠遠不夠。她們值得更多地被關注、被贊頌,也正如影片中的配音橋段所展現(xiàn)的,女性的聲音需要被更多地傾聽。
電影/膠片,在此成為溝通兩個時空的特殊管道,為展露女性的境況提供了契機,而不單只是作為一種“元電影”的必要元素??墒?,當我們看到從電影院天花板射下的那一束光時,會驚訝地意識到,這部電影終究是要“歸于電影”的。于是,金智完為找尋丟失膠片所做的努力,也就極富象征意味:她的整個行動是一次對韓國電影史的“致敬”。
無論對剪輯師、放映師等人,還是對電影院、膠片等物,申秀媛導演都以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給予充分的尊重。
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沒有樸南玉等人的堅持,克服審查、技術、資金、歧視等重重困難,金智完、申秀媛們便沒可能獲得如今的種種便利,電影夢或許早已破碎一地。那束神圣而巨大的光,照亮的除了影院,還有希望。
事實上,不僅電影,任何行業(yè)都是如此,永遠需要一群意志堅定的“瘋子”,為大家扛過最難的一段旅程。無論眼前的生活有多么艱難,但至少我們還活著?;钪湍芸吹矫魈欤?/p>
趕上了北影節(jié)的尾巴,看了《致敬》,
查看豆瓣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2021年10月上映,到現(xiàn)在都沒有評分,北影節(jié)的地質(zhì)禮堂現(xiàn)場只有寥寥幾人,雖然我在這場影院的落座率百分之八十。但還是想到電影中的劇情女主的電影最后一場只有三人觀看,要倒閉的電影院放著色情片有無數(shù)個男人上繳觀影費用,很唏噓。
看到一半的時候我驚呼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有講女性,有講導演,有講女性導演,女性導演在導演中的地位近幾年才開始好起來,很難堅持很難好的進行下去,其實不光是導演這一行,包括很多行業(yè)對女性的限制都太多太多,有的時候不光是只有努力就好,或許女性都帶上蠢朋克的面具穿上無性別服裝變成花木蘭各行各業(yè)才會開始對女性友好。
可即使行業(yè)再難,在電影里也還是有已經(jīng)站不起來的老剪輯師,放著音樂一邊跳舞一邊在對女主說“堅持下去”;女主的pd已經(jīng)做不下去的時候一邊流淚,一邊說,你要做一輩子電影。
雖然電影的翻譯做的實在不咋樣,不知道翻譯是不是在對電影中致敬,但我還是向這部電影致敬,對片中的所有的女性角色致敬還有生活中歷史中所有努力的堅持夢想的不論是否成功的女性致敬。
本屆最想看之一,看完果然滿足期待。題材很好,講一位當代女導演為復原一部老電影的追尋之路。老電影是由韓國第一位女導演拍的韓國第一位女法官的故事!女演員女剪輯,滿滿women power~通過尋找當年的剪輯師機緣巧合發(fā)現(xiàn)藏在帽子里的殘片,有點女版《一秒鐘》的意思。但講得內(nèi)斂平靜,兩個時空的女導演影子對看、切除子宮后手術室回蕩著嬰兒的啼哭、老電影里的人物行為與當下夫妻關系的對照、殘片里的影像在影響/激勵著現(xiàn)實中女導演在困境中的抉擇……人到中年事業(yè)家庭雙重危機還身纏疾病,不像金智英那般苦大仇深的瑣碎,不消費不撒嬌。大出血就大出血,切除子宮就切了,切完跟丈夫說以后我們就是兄弟了!還調(diào)侃男人切陰莖,丈夫說切吧反正也沒什么用。韓國獨立電影就是這般大膽又輕盈,男人總算體悟出和有夢想的女人生活會很孤獨,笑翻。
文本內(nèi)外設計的四重“尋找”:第一女導演洪恩遠導演用攝影機記錄女法官死于丈夫之手的真實社會事件;主人公承載了媒介考古學的功能 在“尋覓”遺失膠卷的路途上直面歷史上女性電影人的行業(yè)困境;而本篇導演申秀媛嘗試將歷史情境與當代生活編織為鏡像關系(可惜并不十分有效);于是觀眾被寄予了將這份尋找與質(zhì)問傳承下去的希望
雖然以女導演為主角,但其實關于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不多,更多還是在談論任何職業(yè)女性都會面臨的結(jié)構(gòu)性困境,職場天花板,性別歧視,或是家庭與事業(yè)的難以權(quán)衡。這樣看來影片的問題就是切得不夠深,所有表達都太泛泛,但一種關懷的姿態(tài)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還是很高興看過這部電影。
驚喜之作!金智英+一秒鐘,作為我北影節(jié)倒數(shù)第二部新片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12th BJIFF# 本屆北影節(jié)唯一入選韓國片,前入圍2021東京主競賽。只能說片子情懷動人,是部非常重要的關于性別平權(quán)和電影史上被遮蔽的女性聲音的電影,但絕對不是什么好電影……主線是事業(yè)瓶頸身體更年期和家庭雞飛狗跳的女導演的中年危機,副線是她接的一個“沒錢但有意義的項目”,對韓國第一位女導演洪恩遠及其作品的修復和調(diào)查,只能說兩條線都沒有什么沖突,全片順拐,既沒什么懸念也沒有遇到什么困難(片子里寫的那都不叫事兒),同題材有安哲《尤利西斯的凝視》你看看人家……而且韓國電影遺產(chǎn)保護就這么差嗎……這個題材根本沒有拍故事片的需要,好好做個紀錄片就行了。
很誠懇的女性電影,很動人的故事,但最后效果很難恭維……為了積攢力度伏筆埋得太后了,前大半段劇情挺乏力的。死亡意向處理得很生澀,最突兀的要數(shù)影子和高跟鞋,居然還做了正片劇情最后一幕。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這片子,女主在破舊電影院天花板漏下的一束光下仔細辨認膠片的一幕,會成為我今年印象最深的段落。每個女性形象都非常好,現(xiàn)實里被丈夫謀殺的韓國第一位女導演、故事里里的第一位女法官、一輩子蹲著工作的女剪輯師、切除了子宮的女導演、說出只要alive就會live的女制片、遠游回來的女鄰居、默默死去的女死者……文本扎實可惜視聽極為生硬,膠片里抽煙的背影/重現(xiàn)咖啡館往日的片段,這樣明顯跳脫于全篇節(jié)奏的處理,把觀影體驗拉低不少。不過開頭兒子躺媽媽背上的出場又堪稱妙筆…總得來說功過相抵吧,四星希望更多女性聲音得以表達。
當代女性導演和初代女性導演的對話,常見探尋式敘事的手法,難得沒有突出探尋過程的困難重重,把重心放在導演和女性雙重身份平衡上。明治咖啡館,床單做幕布,狠狠感嘆女性導演的細膩。除去部分技法生硬的問題,可以說是今年北影節(jié)到現(xiàn)在的top1。 本來是在地質(zhì)禮堂二層,工作人員說二樓只有四個人可以下去隨便坐。開場才發(fā)現(xiàn)人寥寥無幾。看到剪輯師對金志婉說要活下去的時候意外想到了五月畢創(chuàng)定剪的時候我說這輩子再也不想當導演拍電影。一位教過我的老師私信我說,一定要做下去,至少在這個行業(yè)。然后我在致謝里寫了句話,我說四年前來到這里開玩笑說要拯救中國電影,四年間無數(shù)次意識到自己沒有任何天賦,老師的夸獎像是基于性別給予的安慰,時至今日,我感嘆幸好還有電影拯救我。女性電影人們,再走遠一些吧,讓你們的聲音傳得更遠一點吧。
尋找遺失的膠片,修復殘舊的影片,彌補人生的遺憾。是一部難得的女性電影。票房慘淡的女導演修復另一位人生坎坷的女導演的作品。在即將被拆除的影院,借著天光展開一段跨時空的對話。女性電影人的路從來難走,當初如此,而今亦如是。影片面面俱到,從她的職業(yè)到她的精神世界,從她的生活到她的身體問題。展現(xiàn)了許多有關人生的壓力與痛苦,卻都被化于無形,沒有宣泄沒有抱怨,在平實的鏡頭語言中,自然地記錄著、呈現(xiàn)著,這是真正難得的地方。
啊好喜歡好喜歡!節(jié)奏慢慢的,女主是大媽,看似一點都不吸引人的設定,但也不知道為什么從開頭起就讓我看進去了,看的過程我想到了《阮玲玉》,那部是現(xiàn)代女明星來演繹歷史上的女明星,而這部是現(xiàn)代女導演去追蹤歷史上女導演那缺失的一幕戲,而此片本身又是由另一位現(xiàn)實中的女導演執(zhí)導,真的是一部獻給所有女性電影人的好片,本身也是寫給電影的一部情書,非常迷影。拍的很輕盈,但其實都是沉重的話題,甚至有女性群像的感覺(如果女主孩子設定是女兒就更好了),有種四兩撥千斤的巧妙,好久沒看到這么好的片了,非常喜歡。PS女主竟然是寄生蟲里的管家啊完全沒看出來!
女性奮斗故事字字泣血,但由于影片對主角的作品和成就沒有做出足夠的展示,導致穿插其中的對當下電影行業(yè)商業(yè)化、好萊塢入侵問題的擔憂被處理得有幾分自怨自艾的意味。
TT。跟著女主熱淚盈眶,最后一次高跟鞋的邁步聲和影子出現(xiàn)的時候,雞皮疙瘩起了全身。
完全沒有任何必要將其狹隘地歸屬于“女性電影”“作者電影”“迷影電影”甚至“藝術電影”等任何一個范疇。這就是一部電影,一部純粹的電影。只不過套用了以上的標簽。當即將廢棄的電影院天花板那鑿穿的天井將歲月重新投射在蒙塵的膠卷上,像神啟一般回歸人間。當臺階上下陰陽分割的鬼魅隨著香煙縷縷飄散,一種恍若隔世的宿命就此相連。我一直在想如果洪尚秀來拍會如何?直到最后才意識到自己的膚淺。大概或許還有李滄東,不過他應該也拍不出特有的視角和質(zhì)感。這其實也算是電影的專屬魅力,看多了自然自然
220821@BJIFF 優(yōu)缺點都非常明顯的電影,元素太多了就顯得有點雜燴,但是細節(jié)上處理得又挺好,讓這種雜燴也不顯得太過潦草……總的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本人的鼓掌也發(fā)自真心。
3.5 真的特別特別愛電影的人,才拍得出來的電影??赡苁墙衲曛黝}上最有價值/意義的韓片。女性的職業(yè)身份與家庭身份的平衡、女導演/獨立電影的雙重困境、對膠片/老電影資料的追本溯源與重塑、舊日文化世界的坍塌與沒落……每個主題之間都是復合的、彼此穿插糾纏的,排列下來全都踩到點上。但可惜的是就電影本身而言,還是拍得比較普。
這是一部真正做到聚焦于女性的電影:票房失利和家庭危機雙重打擊的女導演、歷史上被丈夫毒殺的女法官、60年代懷才不遇的女導演、進剪輯室被說晦氣被撒鹽的女剪輯師、苦苦堅持著的女制片人、燒炭自殺的女死者、出遠門的女鄰居......想起前不久看到鄭瑞景編劇說電影界編劇的消失,雖然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可缺失的何止是編劇。在忠武路以男性為首的主導下,女導演女演員女制片女攝影等女性工作者的身影少之又少。電影界需要更多女性力量的注入,可正如電影里的情節(jié)一樣,女性的難處從古至今依舊沒變。申秀媛導演說致敬是自己在做了十年電影后突然覺得迷惘的時候開始制作的,希望致敬可以幫她重新找到路,也希望能讓觀眾找到自己的路。
韓國版《一秒鐘》。一位票房失利、事業(yè)瀕死的中年女導演接了一個活—補配韓國第一位女導演拍韓國第一位女法官的電影的殘缺音軌(查了下還真有女判事這個片),發(fā)現(xiàn)該片拷貝因當年的神茶有刪減,千辛萬苦找到一段刪減膠片、跟年邁的女剪輯師一起拼接放映出來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一段女人抽煙的畫面,唏噓又荒誕。片中展現(xiàn)了女性電影人的諸多不易—難以顧全家庭(丈夫兒子不滿、丈夫抱怨沒有性生活),健康危機(女主摘除了子宮,對丈夫笑說以后就是兄弟了),舊時女導演甚至要隱瞞有孩子,才可能去爭取拍電影的機會。很平淡的一部電影,但看得又有些感動,一代代女性電影人的抗爭與傳承、女主對幽靈一樣的女導演身影從恐懼到坦然,處理也很細膩有力。女主跟她的制片人對話:不做電影你以后能做什么呢?不是說要做電影到老嗎?最后老剪輯師說:要堅持下去呀!
①不溫不火地敘述一個普通中年婦女的故事,但不是劇情驅(qū)動,應該算是人生境遇或說是心路歷程驅(qū)動型的吧,有一些打動人的地方,但較為初級的女性主義表露還是搶了主題的風頭,說它初級,是因為意圖過于明顯:男性基本都反面角色,女性基本都正面角色,看著看著就想笑,不過倒也討厭不起來;②女主角的職業(yè)困境,說到底還是源于職業(yè)本身的屬性,既然拍攝小眾電影是自主選擇,那就要做好大概率無人喝彩的心理準備,就算你是個男的也一樣,章明張律拍幾十年,也架不住賈玲一部「你好李煥英」,你要羨慕,轉(zhuǎn)去拍商業(yè)片就好,不用把鍋都甩給男性;③女主角是《寄生蟲》里那個保姆,演技得體自然;④原本有機會成為一部更厲害的文藝片的,惜乎創(chuàng)作者眼界局限,需知多數(shù)人間世事絕非二元對立如此簡單,觀照人性需要更開闊的胸襟更深切的體察和更強大的勇氣。
BJIFF. 女性主義,電影主題,致敬女性電影人,平權(quán)色彩濃,敘事風格溫和但是。。太累太困了中間睡著了!師妹寶陪我一起看!耶
韓國第一位女導演,片中女導演,影片女導演的三重互文。
北影節(jié)冷門電影,翻譯十分潦草,中段字幕竟然還缺了一段...正好電影中的女導演是在尋找一部無人問津的老電影缺失的畫面,倒也不必如此呼應吧,女性電影值得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