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從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探討Stand Alone Complex》。來源
http://faculty.ndhu.edu.tw/~acg/anime/sac.htm,原文繁體,轉為簡體。
文:SilentLain
新古典學派經濟學家認為,當市場上所有資訊透明、對稱時,將沒有任何企業(yè)占有獨占地位或是絕對優(yōu)勢,因此個人可以完全自由選擇,而整體市場利益將可最佳化[1]。若把它延伸到社會學,當所有資訊對所有人公開,透明時,每個人將可依照自我意識自由的做出選擇,而整個社會因為大家不同的選擇,而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綜合以上論述,當所有訊息透明時,整體將因為個體的自由選擇而呈現多元化的結果,而整體利益也將最大化。
關于這點,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簡稱攻殼)[2]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劇中笑臉男事件背后所透露的意義是:當所有資訊公開、透明時,個體的獨立性將逐漸消失在龐大的資訊中,因為龐大的資訊量,會讓個體錯將他人的動機、思想誤認為是自我自由選擇、獨立思考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將導致一種吊詭的一致性:每一個個體都認為自己是獨立思考,自己的思想具有獨立性以及原創(chuàng)性,所做的選擇出自于自我自由意志的選擇,但整體所呈現出來的卻是大家一致的共同性。這種狀況下的共同性和一般傳統(tǒng)定義共同性的最大差別在于個體并沒有意識到此一共同性的產生,反而執(zhí)著于自我的原創(chuàng)性,因此形成所謂「沒有原版(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此種思想、動機的原版)的復制品(大家的思想一致)」。這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簡稱SAC)。這種現象和過度追求個人主義[3]的社會很接近:當社會中每一個人都追求個人主義,提倡獨立思考,追求人與人的差異性的同時,整體社會所呈現的卻是空前的一致性:「所有人都追求和他人的差異性」這一致性。
不少人舉過各式各樣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SAC,像是時尚(穿著打扮,言行舉止…)、流行(ACG中充斥的各種萌要素)以至于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關于這部分,我持保留態(tài)度。SAC的特色在于「沒有原版的復制品」,而我沒有辦法確認這些例子到底是不是「沒有原版的復制品」。許多時尚流行的起因在于某些特定藝人或公眾人物的言行舉止、打扮穿著;現在年輕人之間流行的星爺用語出自于周星馳的系列電影;ACG中的萌要素(貓耳、女仆、ツンデレ)通常是因為某些特定作品而大紅特紅。這些都不能算是SAC,因為他們存在一個明確的原版,而大家也并不認為這種行為、想法具有獨創(chuàng)性以及原創(chuàng)性。那,到底什么是SAC呢?這個問題就交給各位去努力發(fā)掘吧!
這種現象,有沒有解決或改變之道呢?攻殼女主角草薙素子認為,她在塔奇克馬(又譯:攻殼車)[4]們身上看到這個問題的解答:好奇心。塔奇克馬們每天都會進行個體間訊息的同步化,這點和SAC所假設資訊完全透明化的前提很接近,差別在于SAC現象使得人類在追求個體差異性時產生一致性,而塔奇克馬們卻在追求一致性的資訊同步化過程中,得到個體差異性。為什么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關鍵在于好奇心。我認為,好奇心在此可以解讀為「求知欲」,也就是對所有事物抱有赤子之心。因為這種好奇心,塔奇克馬們會去思考資訊背后的涵義,不會盲目的接受訊息,因此,即使在資訊同步的狀況下,也能夠發(fā)展其個體之獨立人格。
當初在動畫中看到這答案時給與我無比震驚!從以前開始,就有一個問題時常困擾著我:到底是什么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從唯物論[5]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環(huán)境。因為每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所接受的資訊不盡相同,所以造成每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不盡相等。以此論點來看,如果大家的所接受的資訊都一樣,那人和人之間還會有差異嗎?當我觀看這部動畫時,這個問題又再次在我腦海中浮現,SAC現象可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子集合。而動畫中所提的解決方法,好奇心,這個比較偏向唯心論[6]的解答,則有可能是SAC現象,甚至于這整個問題的解答。至于到底是不是,這就要留待時間以及科技來證明了。
Reference:
[1]巧克力經濟學,P.97
[2]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
原作是士郎正宗所畫的科幻漫畫「攻殼機動隊」,探討人與機械之間差異性模糊化后,所衍生定義以及相關問題。1995年由名導演押井守使用同世界觀拍攝劇場版動畫,結果震驚全球?!腹C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則是2002年時由神山健治導演以同樣世界觀另外拍攝的TV動畫系列。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4%BB%E5%A3%B3%E6%9C%BA%E5%8A%A8%E9%98%9F_STAND_ALONE_COMPLEX&variant=zh -tw
[3]個人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0%8B%E4%BA%BA%E4%B8%BB%E7%BE%A9&variant= zh-tw
[4]塔奇克馬
多足型思考戰(zhàn)車,它們的AI發(fā)展是這部作品的重點之ㄧ 。
[5]唯物論: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4%AF%E7%89%A9%E8%AB%96&variant=zh-tw [6]唯心論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4%AF%E5%BF%83%E8%AB%96&variant=zh-tw==============================================
==============================================
==============================================
==============================================
文章二,《閱讀筆記:攻殼Stand Alone Complex、沉默螺旋與人工靈魂》。來源
http://blog.roodo.com/simon7617cafe/archives/12210543.html,原文繁體,轉為簡體。修正個別標點及別字。原文只有兩段,第二段很長,內容雖然幾經轉折但思路順暢、聯(lián)系密切,但為閱讀方便只好在轉發(fā)時分段。以下第三段開始為我加入的分段。
看完攻殼的 Stand Alone Complex (SAC) 的 The Laughing Man 笑臉男篇,很難不接著它的情境繼續(xù)設想。而也許就像某個同樣在討論這個題目的網路文章說的:「每個看過SAC的人都很清楚,其社會原型幾乎不存在,但卻造成了效應的延伸,吸引了像你我這樣來反復琢磨其中深意并且在無意之中把它「神化」之人,這是什么現象呢?沒錯,Stand Alone Complex?!顾裕赐闟AC,我們討論著SAC,而這本來也就是SAC的行為。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發(fā)展,是不是在原創(chuàng)者的意料之內呢?不管是或不是,似乎都可以用SAC來解釋。就像在劇中,草薙素子思索著那些呼應,或是模仿著笑臉男的行為產生的原因,而荒卷課長給她的回答是:「有些時候,觀眾的反應也是戲劇的一部分?!古c這樣的回答相類似的,李國修也曾說過:「幕起,看見一出戲;幕落,我是劇中人」。所以,我們所閱聽的內容,其實對我們的思考、判斷、或情緒其實影響至深,認同也好,反對也好,總之我們的思惟其實常會融入閱聽的內容而受到改變?;蛟S,這也就是SAC之所以產生的基礎。
在小說《歷史學家》里說到:「也許你相信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但你需要思考它為什么是正確的。」只是,當人們堅持著自己的相信時,究竟有多少真正經過檢視?有多少真正經過思考?不說別的,從這幾年臺灣的政治演變,很清楚的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而這樣的情形,也就是攻殼SAC所提出的,對于獨立思考或行為是否存在的質疑?!競€別獨立發(fā)生,卻又有高度一致性的思想或行動?!?、「沒有原版的復制行動或思想」這是攻殼里對于SAC的解釋。只是,這樣的個別事件發(fā)生,真的可以視為「獨立事件」嗎?
對于SAC的詳細解讀,有人提出:「當資訊如此快速大量的流通時,獨立思考真的存在嗎?亦或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是被資訊所操縱的傀儡?自認單獨一人在網路前思考,但其實我們都是被某種潮流不由自主推送著?」于是就有了劇中所產生的現象:獨立個體不約而同做出了相似的行為,形成一種集體的盲動。雖說是「不存在原創(chuàng),但產生了復制品?!箍墒?,所謂的原創(chuàng)真的不存在嗎?我想,其實是因為先有了一個傾向或趨勢出現,于是衍生出基于同一方向或概念,而或許有些許差異的跟隨者,或是復制品出現。
在SAC劇中質疑了「獨立產生」的可能性。因為不管是思想或是行為,不可能憑空出現,都需要一定的資訊喂養(yǎng)與知識的累積?;蛟S,文化,或是意識形態(tài)的養(yǎng)成,可以符合這樣的狀況。同樣的,為了一個虛擬的信念,不同的人運用各自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相似的行為目的,這在獨裁專制政體下,或是政教合一的神權體制下的社會里經??梢?。例如現在政府傾中媚中,下面各級政府人員、地方勢力或是各行業(yè)中的利益共同團體自然善體上意的配合,于是各種未經上級指示的媚中行動一一出現。人們自動的配合,甚至在未經整體規(guī)劃之下在各個細節(jié)與方向自行發(fā)展;同時人們也自動形成思想警察,心中都有個小警總。而且,這些雖然是自行發(fā)展的,但都不離開傾向于上位者喜好的方向,所擔心的只有爆沖過頭,而沒有不及;只有馬屁,沒有不識相。我想,最具體的呈現,就是中國文革過程里的種種現象。當然,也出現在現在中國民族主義大旗下的種種吹捧行為。相類似的,所謂的時尚流行趨勢,似乎也是如此。整體的結果,是由各個「獨立個體 (Stand Alone)」產生的集體行為或現象,成為一種復合體 (Complex)。
不過,這樣的SAC現象,以及產生的結果,似乎又符合人們因為害怕孤立,而參考意見氣候與準感官統(tǒng)計的模式所產生的沉默螺旋效應 (spiral of silence) 理論。若是以這樣的效應結果來看,Stand Alone Complex 里的 Stand alone,可以解釋為「孤立」,而 Complex 則是醫(yī)學上所說的「心理情結」或癥狀疾病。沉默螺旋效應的理論基礎,來自于探討人們之所以會有社會化行為,或者行為符合所謂的社會期待,往往是因為對于孤立的恐懼感。通常它的發(fā)生來自對于一個有爭議的議題的判斷。常常人們會先就這個議題,感受自己身邊的「意見氣候」,然后判斷一下自己的意見是否屬于多數意見。當人們覺得自己的意見屬于多數或處于較大音量的優(yōu)勢時,就會傾向于大膽地表達這種意見;而若是發(fā)覺自己的意見屬于少數或處于劣勢的,就會為了防止自己被孤立而保持沉默。于是,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覺得自己的觀點不為人所接受,由此一來,他們越傾向于繼續(xù)保持沉默。于是逐漸地,就會變成占有優(yōu)勢地位的意見聲音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變成主流;而持劣勢意見的人保持沉默,因而聲音越來越小。這樣的重復回圈,就成為「一方越來越大聲疾呼,而另一方越來越沉默」的漸進式過程。而對于還沒有自己意見的人,相對的就容易受到優(yōu)勢意見的影響,或是直接采納優(yōu)勢意見。在沉默螺旋效應當中,聲音越大的,就變得似乎越主流,聲音越小的,就越變得不主流,不被重視??墒沁@和真正的事實不一定相符合。
然而,在這兩種情形下,各自所發(fā)生的SAC,卻很容易會把原本不是真相的意見成為事實。主流的聲音掌握發(fā)言權與詮釋權,再加上SAC而來的行動配合,就能有效的消滅非主流的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的319刺殺總統(tǒng)案。當時的藍營聲音如此的強大,一面倒的主張所謂的自導自演,甚至鬼扯一堆如奇美小護士之類的唬濫。結果至今仍然沒有證據能夠支持他們的說法。同時間,還一一出現福小姐、豬皮測試等等的各方神探。相對的,在這樣的強勢主張之下,掩護了原本正常對于這樣的事件會引起的合理懷疑與偵辦方向,例如中國買兇;例如藍營人士進行刺殺行動;例如地方簽賭組頭意圖影響賭盤等等。這些應該在這件刺殺案中被探討檢驗猜測的行兇動機,在319案件當時幾乎完全消失不見,變成似乎只有自導自演才成為唯一的正解一般。所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難怪不論李昌鈺的檢驗,以及后來找出的兇手及可能的行兇動機,一律都被無視消音。當然,在這當中,主流意見及配合媒體的操控斧鑿斑斑。不過,整個社會的輿論氛圍,或者意見氣候,似乎就此定調一般。這樣的情形,簡直就是攻殼SAC笑臉男事件的翻版,連笑臉男模仿者的出現,以及有心人士借機操作牟利的情形都如出一轍。
讓人很驚訝的是,這樣拙劣的操縱,居然也就此達到目的。沉默,不表示意見,這似乎是東方社會中常見的習性,也是所謂的以和為貴、鄉(xiāng)愿的具體表現。于是,在這種情形之下,敢于發(fā)出聲音的,不論是非,似乎總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這在政治上、社會上,甚至在司法上,現在都已是常見的現象。于是,長久下來,在其他的聲音沉默之下,這些占優(yōu)勢聲音的人也開始以為自己是對的,而是非、真相早已不再重要。在電影《特種部隊 (Basic)》當中就說了:「事實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來像是什么?!褂谑?,也難怪要質疑,是否真有獨立思考的存在。是社會意見、或是群眾真的可以弱智至此嗎?懶得自行判斷,不敢自行判斷,從眾,變成沉默螺旋效應出現的溫床。在這種情形之下,資訊的傳播將會出現偏見,即使在現在的網路世界中,打開入口網站 portal website 或是 Google 搜尋,得到的結果仍然會依照廣告行銷、或是該資訊的熱門程度而排序。所以,并不是所有資訊都有著均等的機會被閱聽者所接收到。所以,像《群眾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rowds) 》一書所指出的”多數較少數更為聰明”的現象,并不容易出現。因為在沉默螺旋效應當中,較大聲的,只是看起來是多數,可是并不是真正的多數。所以,在SAC的現象當中,理應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或是個性,就這樣消失了。理論上,多數人所形成的群體,在資訊充足的條件之下,應該是能夠做出不同的判斷的。而后在不同的判斷當中,經由群體的相互平均之下,而獲得一個較聰明的結論。但是,在SAC當中,由于害怕孤立,由于從眾心理,人們卻仿佛喪失了自我一般,在行動與思想上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不管是對于對于獨立思考的質疑,或是出于對于孤立的恐懼情節(jié),這兩種對于SAC的解釋似乎形成了如同摩比烏斯環(huán) (Mobius Band) 一般的二而為一。
這樣現象的發(fā)生,或許是來自于偏見。這里的偏見,所指的是人類對于資訊會變得有選擇性的接收、處理及判讀。而這樣的選擇性是怎么產生的?成年以后,當人的意識形態(tài)定型之后,往往對于資訊會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許是懶了,或許是不再抱有好奇心去探究,更或許就是基本的從眾、害怕被孤立的心理。一般來說,將資訊,進一步處理成知識,所需要的整理的能力,在這個階段,似乎不存在有取舍、好惡的存在。但是在將知識轉化為意識形態(tài)、智慧、經驗等等的過程,往往就會牽涉到取舍。而這樣的取舍,是否能不帶有情緒,就很難說了。另一方面,轉化的過程,是否能有整合的能力,是否能有進一步思考背后含意的能力,也是一個關鍵。思考,本身應該也是 Neutral 的。但是以「人」來思考,就難免帶有非理性的 bias 因素。而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慧) 呢?在攻殼里的 Tachikoma AI,在產生靈魂Ghost之后,個體的差異也凸顯了出來。但是,AI們并沒有產生沉默螺旋的現象?;蛟S,這是因為在AI,在資訊的分析和解讀上,相對于人,并沒有偏見、文化差異或是受到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問題。所有的資訊都是中性 Neutral 的。草薙素子猜想在資訊同步后的AI們,產生各自獨立個性的原因,來自于好奇心。由此來看,或許心智的成長或是發(fā)展,有它的成長曲線在。固然,人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慢慢地會經由知識經驗的累積,而加快同類型資料的處理速度,不過在這同時,因為處理模型已經逐漸的形成,也就是說,意識形態(tài)已經成型,所以對于資訊的處理判讀也就會產生偏見。于是,隨著年齡、生活經歷的累積、或是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好奇心可能會逐漸消失,所以心智的成長也就趨于緩慢而逐漸定型。所以人們對于資訊,會產生接收或是解讀上的偏見,而且不再以邏輯方式分析處理。尤其是若只接受單方面的資訊喂養(yǎng),就更容易受到SAC的操控?;蛟S,這是因為人腦的處理能力有限嗎?相對來說,AI則可以重復而不厭煩,沒有習慣模式地,中立的,處理著單純的資訊。所以可以一直是 Neutral 的。
不過,若是照劇情當中,其實也很難說。因為 Tachikoma 的AI也已經演化出情緒了。只是,究竟在這人工的靈魂當中,情緒會是怎么產生的呢?相對來想,攻殼劇場版一的傀儡師,這個自稱誕生于資訊之海,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靈魂,有沒有情緒呢?就劇情上來說,似乎是有的。所以他恐懼并逃避六課的追殺,并且有找尋同類(素子)的動作產生。只是,情緒的定義究竟是什么?以人類來說,情緒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般來說,有好惡,才會有情緒?;旧?,情緒是屬于非理性的。所以全理性基礎的AI,應該是無法具備情緒這樣的非理性元素的。所以,非理性,算是一種靈魂的特征嗎?因為,非理性,等于是為理性邏輯的系統(tǒng)投入水平思考的變數進去。所以,大致來說,情緒、意識形態(tài)、文化、教育、好惡等等,從對于行為的影響來說,應該都算是非理性的。只是,這些非理性的因素,也更容易產生SAC。但是,就因為SAC的發(fā)生,所以靈魂的獨立特征,也似乎因為一致性的結果而就此消失。這又是一種矛盾。
SAC的結果當中,有著「一致性」的特性??墒?,一致性卻往往代表著停滯的危險。就像 Apple Seed 2 里面的情節(jié)。想要將所有人的想法和行動統(tǒng)一一致,結果所招致的,應該就只會是滅亡。若是以生物演化的觀點來看,「變異」的出現有著絕對的必要性。所以,在攻殼劇場版一當中,德古沙問素子為何會招募他進入公安九課,素子的回答是:當所有的組件或是組成都是一樣的,必定會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所以在九課當中幾乎都是改造人,出身傭兵或是特種部隊的情形下,招募了他這個刑警出身、大部分仍是肉身,且有正常家庭的成員。所以,在一個團體當中,有著不一樣的因素存在,有著其生存上的必要性。相對的,像《群眾的智慧》里所提到的,高度菁英集中所形成的決策機制,往往就會發(fā)生危機。書中所舉的例子是美國NASA在哥倫比亞號號太空梭的受損風險評估,而最近的例子,就是豐田汽車的危機處理問題了。相對的,九課的荒卷課長就說:「九課并不存在團隊合作,充其量不過是在「個人表現」的結果中,產生的「團隊默契」罷了?!顾裕谏锵到y(tǒng)當中,是不是也必定有著這樣的變異要素呢?在生物演化體系里,可以明顯的見到這樣的情形,那么,細胞生理的運作、器官組織之間的協(xié)同、人體各項生理運作的反應與調控、疾病的發(fā)生,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因素?另一方面,相對的,若是以系統(tǒng)設定控制,主動在運算過程當中投入變數,像《奈米獵殺 Prey》里面的程式運算過程一樣,會不會也產生這樣的情形呢?因此,變異的發(fā)生或需求,可能不只是來自于那十萬分之一的平均基因突變機率,而可能有更多更精細的調控在內。所以這可能并不像類似基因或是多重代理人程式矩陣當中所應用,或是所期待的,在 bottom up 模式當中所出現的「突現」現象。
變異的發(fā)生,應該是生物體的特性,也應該是獨立的象征。然而,獨立的個體,依照自行的獨立的判斷,而做出相似的,或是協(xié)同性的行動或思考,這可以視為是一種經由「群眾的智慧」而抵銷個體判斷差異的結果,但從結果來看,卻也是一種SAC。所以,SAC是一定會發(fā)生的嗎?當結果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時候,SAC的出現就會變成了缺點,沉默螺旋效應的出現就是其一。能夠怎么做呢?是否真的像是在SAC的一開頭,草薙素子所說的:「不喜歡這個世界的話,就閉起眼睛,蒙上耳朵的過日子吧!」就像笑臉男所作的,就像麥田捕手主角所說的一樣:「我想讓自己就像個又聾又啞的人一樣?!?br>
==============================================
==============================================
==============================================
==============================================
文章三,《Stand Alone Complex之于笑臉男人事件》。來源
http://hi.baidu.com/%B1%AD%C3%E6%C3%A8/blog/item/0006b2383feb0e2697ddd8ad.html。另外,有篇基于此的高度重復文章《stand alone complex》。來源
http://forum.shisu.edu.cn/viewthread.php?tid=29233。在此將后者的一部分雜入前者,但雜入部分以【】注明。
【攻殼機動隊第一部最后一集,素子和笑臉男的對話中“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次作為臺詞出現 ?!?br>
【DVD映像特典里,Stand Alone 一詞解釋為一些反對網絡化、機械化,將自己脫離網絡以外的人,但是因為全球的網絡化與電子腦(Cyberbrain)的盛行,這些Stand Alone的人在脫離網絡之后,變成真的與世隔絕,連正常生活也出現了問題,從而感到失望。這種心理就稱之為StandAlone Complex。】
“孤立個體集合體”,Stand Alone Complex的通用詮釋,在動畫中特指原先互無關系、各自獨立的人們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情況下,為了某個相同目的而統(tǒng)一行動的現象(笑臉男現象和個別的十一人)?;跓o數獨立意識個體的思想與行為交會,形成的復雜且具有意識系統(tǒng)中產生更高級形式的指導性整體意識通過對stand alone的個體施加干預而產生影響的現象。
“獨立于復雜系統(tǒng)”。就像笑臉男說的,“其實這個社會本身就潛藏著引發(fā)這個現象的系統(tǒng)”?,F象,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就好像笑臉男開始只不過把那個有關村井疫苗的信息以綁架的形式擴散了出去但引發(fā)了后來連續(xù)笑臉男事件,而系統(tǒng),就是指社會的大眾心理,概括地來說,“不存在的作品竟然產生出了原創(chuàng)的拷貝” 。
解釋之一【stand alone COMPLEX】
最終回中,素子與笑臉男人開始了繼第九話后最長的一次對話,也是最后一次。其中二人不斷的引述各類人物的言論,此次的對話,出現了幾個重要的人物,首先是并非在此話中出現但卻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心理分析學者Wilhelm Stekel,作為與弗洛伊德同時代卻又與其意見相左的精神病學家,現在最為出名的多半是因為那句對成熟與否的界定(同樣出現在《麥》中):“一個不成熟的男人是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yè)英勇獻身,一個成熟的男人是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yè)而卑賤地活著”。素子用它來形容笑臉男人的心態(tài),最為合適,或許這也是一切事件的原點。
第二個充當了笑臉男人想法的詮釋者角色的是Dziga Vertov。這位有著激進思想的前蘇聯(lián)導演一直遵守著自創(chuàng)的法則,堅持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手法拍攝他所愿意拍攝的東西,即現實,并讓觀眾能通過自己的電影去“感受世界”。但正如評論家所說,Vertov的作品被要求從認知到質詢,以電影的形式來向世界展示真相,從這點來看,他和笑臉男人的初始動機有相似之處,只是作為讓大眾看到真相這一存在;而后期,笑臉男人不得不半屈從于現實,承認自己的幼稚和單純,卻也與Vertov看上去“激進但大半生卻不得不服從于政權”的特點相符。
當笑臉男人事件的心理和社會影響度都大大超過葵他自己的預料時,這個固守于圖書館的少年開始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消失究竟會對剩下的人產生多少影響,從而出現了第三位和第四位詮釋者——Frederic Jameson和大澤真幸。前者是后現代理論的主力支持者和研究者,后者則是致力于決定社會秩序的相對社會范式產生機制論者。Frederic Jameson提出的論點,四個后現代主義關鍵性的二律背反:時間與空間,主體與客體,天性與人性,以及最后烏托邦的概念。在后現代主義的問題上,Jameson一直恪守著后現代的模糊性,即在社會體系和文化現象中始終保持著模糊而核心的思想,同時逐漸摒棄快樂主義的輔助。這種對抗性文化正是Jameson的后現代主義最能被人接受并加以應用的部分。在葵看來,信息并行化的結果最終導致了個體性的消失,Jameson的理論似乎更盡職的解釋著個性和個人的終結,這其中取消了對任何因果性和確定性的追求,排除了意義統(tǒng)一構成的可能性和終極價值存在的可能性。主體消失后的自我成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自我的荒謬,自我的萎縮,自我的缺席及自我的零散化,從而起到了“原版消失而拷貝版在扮演著原版角色”的作用;或許還有“拼貼”的意味在其中:各種沒有新意的模仿被重新排列組合,成為一個個“新的實體”出現在人們面前,一如那些被大大小小的計劃牽制著的拷貝版笑臉男人,而即使其消失,影響依然滲透到了社會體系的要害,從而繼續(xù)控制著整個社會機器的運作,換句話講,消失只能使影響擴大化,說到這里,Jameson恐怕就會在笑了,笑臉男人的所作所為幾乎是沿著自己設定的方向演化下去。
至于說到個體,大澤真幸不能不提,暫且按下SAC中所引用的言論不表,單單說到他在“個體和第三人的場合”領域的研究,結合Jameson的理論,素子和笑臉男人的談話就可以漸漸明朗化了。在大澤真幸的研究領域中,個體的交流性始終是驅使社會活動產生和發(fā)展的原動力,對“個體”的強調,事實上正中后現代情結的下懷:后現代所期望的模糊性在社會體系與自然環(huán)境的非連續(xù)性中得以體現。素子說笑臉男人實際上卻少了一個對“個體”理解的切入點即好奇心,因為這是交流性的表現特點之一,可以說在“好奇”的基礎上,交流才會成為可能,繼而演化為維持個體以及所在系統(tǒng)的充分條件。
在社會中每個人代表著個體來活動,但由于種種的因素,如教育、社會理念、慣性、宣傳、習慣、文化、特性等,反而導致代表個體的人的活動,相當集中的完成了經驗同步的構筑,互相交互混合、影響。每個理解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又都統(tǒng)一在融合的名下,組合在一起,即成為“相對獨立的復合體”。
將上面的言論列為方程組,有可能會得出如下解:stand alone始終只是作為complex的注腳出現的,真正的重心在于“復合”;每個理解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又都統(tǒng)一在融合的名下,組合在一起,即為“相對獨立的復合體”。
解釋之二【STAND ALONE complex 】
很可能上述一切“都是一個騙局”。Jameson依然重要人物之一,后現代主義依然能解釋每一句話,在除卻“拼貼”之外的“精神分裂”特點在這個時候就能大派用場,這是一種非連續(xù)的、孤立的感受,時間連續(xù)性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時的強烈感受,笑臉男人怕是對這點深有體會,他將自己最初的行為解釋為“使命”,因為無意中窺見了真相的一角;而后在目睹了社會丑惡后,對個體性的消失和其影響力產生懷疑,以致最后對自己后來的行為和整個社會感到“絕望”,成為了消失的媒介。對于大眾來說,“笑臉男人”成了虛幻懷舊的代表人物,被幻化成了各種形象,阻擋了人們真正的視線,就像“站在一間到處都是鏡子的房間中”,分辨不出哪是真哪是假。這時,“對獨立個體的情結”或許是對SAC更近人情的理解。如果這假設成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掩飾不了SAC最后一話的言論“拼湊”的痕跡,即使有complex在最后托底,依然能顯出論述邏輯上的無力,因為無論是笑臉男人還是素子,最終都只是片段的引用了一些人物的發(fā)言并占為己有,詮釋問題的核心。社會體系與個體、自然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以及最終如何看待這種非連續(xù)性帶來的不協(xié)調,都將會是難以自圓其說的問題。SAC充其量也不過是致以感性的表層的懷舊敬意,而非真誠的探討罷了。
攻殼第一部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其劇情上的主線無非是通過“笑臉男人”高超的黑客技術與九課精湛的業(yè)務能力破獲一樁權錢交易的犯罪行為。而隱藏在這樁案件背后的問題才是全劇所要表達的東西,這在SAC第26集中通過素子與笑臉男人的對話得到集中體現(采用了大量的文學、史學、心理學等等理論作為臺詞背后的依據,這便是攻殼的內涵之一了,感興趣者去研究的話,每個題目都能寫出篇論文)。
其實問題就隱藏在SAC這個標題當中。所謂Stand Alone Complex,其解釋是多樣的,如“不存在的原創(chuàng)品產出了原創(chuàng)的拷貝”、“由特立獨行的人組成的某種團體”、“獨立復合體”、“孤客情結”等等,是一個極為意識流的詞組。把這些解釋整合到一起的話,可以理解為“由孤立個體形成的集合體所體現的巨大意識”。這種巨大的意識是在人的自覺之外的,它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著暗中引導人群的作用,同時又隨著各個孤立個體所發(fā)生的改變而改變。
比如說SAC中進行權錢交易的政府官員們,作為個體的官員進行權錢交易無非是為自身牟取利益,但是若這種牟取行為發(fā)生了擴散,則可以解釋為“牟取利益”這種想法其實是普遍存在于認可權錢交易的官員們之上的巨大意識作用,也就是說因為這群人都有一個內在的共同點“對自身利益的追求”,一旦有人把 “錢”送上門來要求交換“權”的時候,他們的行動就會超乎想象的默契;再比如那些崇拜以及模仿笑臉男人的普通民眾,他們的行為看似雜亂無章,但是作用在他們之上的意識體仍然是存在的,就是說他們都有內在的共同點“對政府的不滿以及不信任”,笑臉男人不過是一個催化劑,一個引發(fā)他們對這種不滿和不信任進行宣泄的導火索;還有TV中其余各個看似獨立的故事,其行為的出發(fā)點仍然可以解釋為“巨大意識”的作用。再獨立分析下去,又可以寫幾篇論文了。
在SAC第9集中以網絡聊天的形式對笑臉男人事件的開端以及所獲得的線索進行了總結,可以說是這部動畫中最為難懂的一集。其實在討論笑臉男人事件的同時,也暗示了“意識作用”的存在。劇中提及模仿笑臉男人現象時也有過類似“這究竟是什么原因”之類的一兩句對話,甚至還懷疑所謂的笑臉男人不過是虛構(這里暗示得很明顯了,雖然笑臉男人確實是存在,但是這樣的懷疑正好符合了“意識作用才是主體”的主旨)。
最后笑臉男人與素子在圖書館中的對話也是一個重點部分。兩人通過對一直以來所發(fā)生的種種現象的討論,不約而同的把原因都總結到了“Stand Alone Complex”之上。不過這種種現象包含了一個絕對的前提:一個能夠把這種意識作用最大化的合適觸媒。
笑臉男人說自己對于此樁犯罪的接觸始于在網絡中接收到一份“由本來不存在的原創(chuàng)體發(fā)出的原創(chuàng)拷貝”,所謂“不存在的原創(chuàng)體發(fā)出的原創(chuàng)拷貝”直接理解就是“無中生有”,但是道理很明顯的擺在那里,沒有前因何來后果?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笑臉男人無意間接觸到了由各方面情報所組成的復合體,這又回到了漫畫中的情報論范疇。而所謂“情報復合體”,在TV版的設定下,或許可以理解為就是超出人類自覺的“巨大意識”的雛形(來自權錢交易的廣大受害者,出錢者,出權者等,每個人肯定會做些事,一點一點集合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波浪)。來自各方面的情報綜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沒有固定來源的原創(chuàng)拷貝。因此與其說是“無中生有”,不如說是以人類現有的能力無法查清楚其所有的來源。
至于笑臉男人的心態(tài)完全可以用一句笑臉圖標上的英文來表達:“I thougth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to be one of those (blind) deaf-mutes, or should I?”,這其實反映了笑臉男人孤立于社會之外,但是又心有不甘的“孤立情結”。為了獲取情報或者其余不可知的理由,笑臉男人把自己禁閉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內,一方面與現實世界幾乎脫節(jié),一方面又不得不保持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比如通過網絡)。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種通病。這種通病的存在使得由孤立體所組成的大眾對情報的敏感程度上升到一定范圍,由于笑臉男人的心態(tài)與普通大眾的心態(tài)之間存在彼此類似的點,于是通過這些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共鳴,建立出了“由不存在的原創(chuàng)體(笑臉男人外在的公眾印象)發(fā)出的原創(chuàng)拷貝(模仿笑臉男人的行為)”的關系,從而實現了 “Stand Alone Complex”這種互動,進而繼續(xù)放大到成為一個廣泛的社會現象。
最后自留幾個鏈接,無關SAC現象的。
《<攻殼機動隊 2nd GIG>——關于出島武裝沖突的若干議論》
http://www.lko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613&extra=%26page%3D1《<無罪——攻殼機動隊>—— 哲學的探討》
http://www.cnblogs.com/kidd2829/articles/199887.html《ghost in the shell 轉》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97017/《我自己攻殼機動隊資料備份樓》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571450.html「引子」
攻殼一直在試圖模糊人與機器的界限。
重刷攻殼,突然發(fā)現,攻殼最喜歡描寫的就是人與機械之間的微妙的情感??释兂蓹C械的人與發(fā)展出個性與情感的塔奇克馬,他們構成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交纏的矛盾體,迫使觀者去不斷地重新審視“生命”的定義。
- 全身義體化的人絕大部分身體都是鋼鐵,為什么不能稱之為機器?
- 基于優(yōu)秀的人工智能算法不斷迭代發(fā)展的AI已經具備與人自然地互動的能力,為什么仍然不能稱之為一個生命體?
正如每一項跨時代的發(fā)明都會起到革新社會觀念的作用一樣,攻殼所提出的泛生命化的世界觀并不是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想或者哲學構想,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基于科技發(fā)展人類將不得不面對的dilemma。
「設定」
我們來看看攻殼的設定,同樣是針對大腦的控制,區(qū)別于赤裸裸呈現反烏托邦情境的《心理測量者》——政府用攝像頭監(jiān)視社會人的犯罪指數這種充滿1984老大哥味道的設定,攻殼表現的是一些基于現實科技的富有前瞻性的構想:
出于人類對自身現狀的不滿,對增強自己耐力、爆發(fā)力、記憶力、高效計算力的渴求,人類不斷地鉆研用機械代替肢體、用嵌合蛋白質的生物處理器代替大腦的技術。2029年時,
1. 義體化的全面推進,全身義體化的出現
2. 電子腦連接的全社會普及,用于更加高效地處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即時的信息檢索、高速便捷的人際交流
3. 電子腦毒品
4. 電子腦硬化癥
5. 性交演變?yōu)槟X交
6. 研制出用于處理電子腦疾病的疫苗
7. 電子病毒的空前發(fā)展,視覺信息極易被劫持
「責問」
1. 當醫(yī)學的發(fā)展使得全身的軀干、內臟乃至大腦的替換都成為可能時,當我全身都被替換了的時候,新的我還是生命嗎?
2. 當生物計算高效處理器的實現帶來的機器智能化使得機器與人的交流充分接近人類時,機器是否享有和人類一樣被尊重的權利呢?
3. DNA對于人類來說難道不也是一段被設計來自我存儲的程序嗎?
4. 究竟是什么,讓一塊機械義體有了意識(ghost)?
「生命觀」
正如最初始的生命也是由無生命的物質在充滿隨機性的化學反應中產生的一樣,攻殼認為潛藏在龐大的網絡之下,無生命的數據集合也能在某一個角落悄然孕育發(fā)生,形成自己的意識,游走在整個網絡之中。
隨機性與錯誤是生命進化的一個重要要素,當代優(yōu)秀的人工智能算法已經能將錯誤作為一個重要的輸入參與到AI自我發(fā)展的迭代環(huán)節(jié)中。攻殼認為,這種從錯誤中更新自我的程序很有可能便是機器產生意識的突破口。
事實上,攻殼希望表達的是一種泛生命化的哲學觀。生命具有不同的形式,什么都有可能具有意識我們以為無生命的物質也許只是生存在只有自身能夠理解的世界里。
「值得商榷的意識的自主性」
傳統(tǒng)觀點下生命之所以是生命的一個重要緣故在于,生命擁有“意識”,能夠自主控制自己的行為。然而攻殼向這種人類意識的自主性提出了挑戰(zhàn)。攻殼SAC中借笑臉男影響無數熱血高漲的人類參與到“模仿犯罪”的例子指出,作為群體的人類,存在著大量非自主的無意識的行為。類似與當代評論家對“群氓”與媒介控制思想的擔憂,攻殼認為人類意識極其容易因為政治家、民族英雄等等個人偶像的操縱而失控。
「外儲記憶設備與視覺攔截者帶來的困境」
如果對于生命而言,獨一無二的記憶代表了獨一無二的個體。那么,剝離了記憶的人如何確保自己的身份是真實而不是架空的呢呢?視覺信息被劫持的人如何保證自己眼前的是現實而不是虛幻的二進制信息呢?
“對不起,我偷了你的眼睛”,這句攻殼里充滿調侃意味的一句話,其實暗含了對人類篤信自己具有自主生命意識的嘲諷——你怎么知道自己真正地控制生活呢?
「PS」
攻殼SAC在主線劇情上以日本現實社會中的四大犯罪事件為載體,包括涉及企業(yè)恐嚇和模范犯的格力高森永事件、具有犯人崇拜特質的三億元事件、醫(yī)商官相互勾結的藥害艾滋事件和被厚生省藥事審議會離奇判定為藥用無效的丸山疫苗事件,借此營造了一種極其精致真實動畫敘事風格,并在不斷拋出的哲學對話中,讓觀者高速運轉的大腦得到充分的按摩。=w=
真的是超級喜歡這些充滿哲思的設定呢www。去年年末熱播的《黑鏡》S03E04、《西部世界》都牽涉到了一些有趣的哲學話題,前者是“記憶外儲”、后者是高度智能化的人型機器人,這些都帶來的諸如記憶的傳承是否就是生命的延續(xù)、機器是否具有生命權、什么是“我”什么是“生命”等等關于哲學基本命題的討論。特別開心的是一直當成動作劇情片來看的《神盾局特工》最近幾集也開始朝這一個方向發(fā)展,當人類沉浸在用超大規(guī)模程式構建的虛擬世界里面時,感知是否就是現實這個有趣的唯心主義辯題便又登上了臺面。
最后,與其他的科幻片常常將劇情演變?yōu)閻矍?、正邪對立、英雄主義等等主題所不同的是,攻殼著重于表現機器生命體的自省——面對復雜無比的未來的困惑與對合理的自我定位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因此,機器生命體在攻殼里面并不承擔著敵對人類的任務,而更像是一個哲學概念。他迫使人類去分析機器生成ghost的可能、去重新思考生命的定義、去接受機器意識的存在。
攻殼描摹的,正是這種哲學困境。
太太太棒了 摒棄裝B和炫技 一心一意把故事講好才是正道啊 跟劇場版里大家都不食人間煙火似的一臉苦相不一樣 SAC眾人的面貌都鮮活很多 陀古薩吉祥物 欺負了他會遭⑨課全體隊員群毆 課長亦不能惹 不然玩死你 以及千萬不要踩素子姐姐腦袋 塔奇克馬...哭 制藥公司實在太招仇恨了 又被推去做boss
9,百科全書式的SF動畫,涵蓋的內容包括政治、科技、道德、人倫、犯罪、意識形態(tài),內涵豐富到爆了
八周目,每周目都來重標。整個腳本團隊既有多樣性,各人間又協(xié)作到位。涉及領域之多而廣,探討程度深且透。單拎出攻殼的世界觀構建,真實感的營造,合理性的堅持以及情節(jié)的精彩程度,都是獨樹一幟的。更毋論與以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內核。TV補全了劇場版在社會學、政治學、傳播學上的空缺,笑面男事件是連接現實與虛構的故事新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SAC則是貫穿過去未來的理論總結,觀眾能從中梳理出清晰的專業(yè)理論脈絡。編劇里可是真的有東京大學媒介環(huán)境學的高材生的。有時想想攻殼系列作為一套漫改動畫,沒有任何一部是遵循原作的,SAC其實比劇場版改的更多,兩季的主線完全是腳本團隊原創(chuàng)的內容。但無論劇場版還是SAC系列,每一次的魔改與原創(chuàng),全部都維持住了完全不輸于,甚至更勝原作的高度。這在漫改動畫領域里何其神奇,又何其幸運。
【A+】帶著極高的期待觀看,沒想到收獲的驚喜比我想的多得多,不得不感嘆一下這超前的制作水準。相比押井守的兩部陰冷黑暗的劇場版,這部TV版不僅有平起平坐的主題內涵,還更加的商業(yè)化。為什么是”商業(yè)化“呢?因為攻殼TV版通過極其優(yōu)秀的人物塑造,快節(jié)奏的劇情推進和一流的動作場面成功的抓住了觀眾的心,另一方面,這些商業(yè)化的目的,無一不是為了更好的傳遞攻殼系列的哲學思想,那些關于人類未來命運的探討、政治集團的斗爭、科技的進化對人的反噬、還有全劇中心”ghost“,全都被完美融入了劇情中。但即使這樣,它也絕不是一部讓人輕松的番,無論是主線還是支線,其涉及的內容都令我感嘆自我的渺小。從此番里能學習很多東西,而你要看懂它也要學習很多。真的看不懂也沒關系,也許幾十年后就懂了,因為那時我們已經活在攻殼的世界里。
強大的世界觀
ep1還好,后面。??赡苣挲g大了,TV版這種慢節(jié)奏淺度裝逼適應不了了
現在才看懂。網絡取代電視的媒介霸權后進一步消滅人的個體性,亞文化極速繁衍讓我們變成模仿者卻無從得知原型,無論是《麥田里的守望者》暗示還是吉加維爾托夫的寓言,都印證了人受媒介制造的擬像控制。如何從單一系統(tǒng)獲得自己,素子給出的方法是好奇心,亦或是思考,我思故我在,ghost應此存在。
這樣的番完全是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
動漫TV 界少有的精品,尤其是緊湊的節(jié)奏
攻殼和所有我看過的五星動畫不同 我是堅持每天一集看完的 并不是一下子好幾集的感覺 因為每一集都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
神啊,我們是何等的無力。
那些神作,多是想象力、世界觀、音樂都無與倫比的,也多是不友好,不易親近的,能讓人刷新認識和否定自我的快感無法比擬。
考慮到作品制作的年代,水準還不錯啦,但我總禁不住拿它與Bebop相比 - 的確還是有差距的。作品背負了太多的哲學、科學方面的企圖心,拍得太”緊“,功利性/目的性太突出,在人物和氛圍的塑造上輸了一籌。而竊以為這種軟性的東西在動畫長篇里才是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想得太多,感動太少
有一定哲學高度,蠻好蠻實在的作品,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講故事上,沒有太多的煽情
先鋒的理論內涵,龐雜優(yōu)美的設定,陰謀論的情節(jié),不死的精神,永遠的素子。Matrix的祖宗。
當之無愧的跨時代神作,幾無短板的高逼格兼顧實力賣萌的優(yōu)秀典范,現在人類生活各方面都已經被無線網絡和云同步移動終端完全滲透的時代再重溫此作感觸更加深刻。不考慮該特殊職業(yè)的高風險九課這樣理想的同事關系真讓人向往。四年后重溫更覺得巴特真萌啊…塔奇科瑪有了ghost怎么看都是因為他給的偏愛
【9.0】代表了Production IG最強戰(zhàn)力,TV動畫中絕對的頂尖制作,真正的超級大片。和劇場版完全是不同的基調,押井守的攻殼是哲學的攻殼,討論存在主義;神山健治的攻殼是政治的攻殼,描寫社會與人 ,其中又涉及經濟、文化、道德倫理到探討,是真正嚴肅的硬科幻。讓人不爽的地方首先畫風很浪,作畫監(jiān)督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然后碎碎念的地方還是有點多,和押井守一個毛病,除此基本上也是把TV動畫能達到的效果在各方面都快點滿的作品。
25話的塔奇克馬TAT
素子??!巴特?。?!
花了一下午和半個夜時間將笑面男的第一季動畫補完,小時看這個完全是沖著素子御姐的那對豪乳而去,現在則是菅野洋子的音樂和作品所表現的世界觀,僅次于我心中tv動畫NO.1《星際牛仔》,突然發(fā)現原來我是喜歡硬派科幻青年漫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