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南北戰(zhàn)爭期間,教會學校的女學生馬莉(艾蒂森·里克 Addison Riecke 飾)在無意之中遇見了身負重傷的北方士兵邁克伯尼(柯林·法瑞爾 Colin Farrell 飾),善良的馬莉?qū)⑦~克伯尼帶回了寄宿學校之中,絲毫沒有考慮到邁克伯尼的存在會讓這所由瑪莎小姐(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飾)一人苦苦支撐維系的女子寄宿學校帶來怎樣的威脅。
身為學校里唯一的男性,邁克伯尼的出現(xiàn)猶如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水面,掀起了陣陣漣漪。不僅僅是語文老師艾德維娜(克爾斯滕·鄧斯特 Kirsten Dunst 飾)無法自持的受到前者的吸引,就連情竇初開的懵懂女生艾麗西亞(艾麗·范寧 Elle Fanning 飾)亦按耐不住內(nèi)心的躁動。
在劇情形式上,講述一個異類闖入者引發(fā)的故事,整體像是一個微縮版的社會實踐,每一個人表現(xiàn)出一些典型的行為和性格特征:
1.
強尼的求生欲讓他對每個女人都表現(xiàn)出強烈共情 (這說明男人是可以盡可能共情女人的,只是看他覺得需不需要),從戰(zhàn)爭中逃生,在這所世外桃源般學校里被一群不同年紀的女人們優(yōu)待愛慕,對他而言只要不走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他享受自己用話語和眼神就能引得女人們?yōu)樗麅A訴真心,互相嫉妒。他那時的感受或許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當然前提是不要真的死),但他不知道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奸出人命” 。
2. 妮可基德曼的角色是一個理性的領導者,女孩們的明爭暗斗她全了然于心,但她相信她是是否讓強尼走的決定者,所以強尼會來他的房間……
3. 鄧斯特飾演的角色是那種表面雖然普通,但心中認定自己是最特別的那種女人,強尼的夸贊和“我懂你”之類的表述滿足了鄧斯特的情感訴求,更讓鄧斯特相信自己是獨特的,終于有男人懂我,盡管身邊的幾個女人對他示好,但自己對于這個男人才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強尼一定會來她的房間……
4. 但結果,男人果然是男人,他們從來欣賞的都不是理性的女領導者,和顧影自憐的女人,一定是美麗鮮活少女,這次是帶著一些狡黠性感的少女——艾麗范寧飾演。實在意料之中。
5. 還有個女孩小胖,是她提到“艾米采毒蘑菇”的計謀。前面她幾乎沒有參與這些女孩的明爭暗斗,她可以自己不參與,但不能忍受被忽視,微小的不滿與恨意,在適當?shù)臅r候會致命。
奸出人命的結果你們也知道了,當你心里覺得“這是一群無聊的蠢女人時”,危險就開始了!
胤祥發(fā)自戛納 http://cinephilia.net/57491
評分:★★(場刊體系,四星滿分)
在戛納每天各種玩命看片熬夜寫稿之余,最大的樂趣大概就剩下了媒體同行觀影后的相互吐槽。開賽前普遍被看好的撲街片頭號種子選手《牡丹花下》竟然……沒有撲。當然可能首先是因為時長比較短,其次是影片非常工整,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第三幕陡然一轉,竟然把前兩幕的嘲諷轉成了一個喜劇。而且整體上影片有一個帶有女性主義傾向的觀視結構,確實還能算有點意思。整體來說比河瀨直美的《光》稍好,但好的有限;因為時長較短某些可能更出彩的面向都沒有展開,所以評分大概也沖不上去。
影片與1971年的同名電影均改編自同一本小說,講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一名受傷的北方士兵被一座弗吉尼亞州的女子學校收留養(yǎng)傷,進而引發(fā)了學校內(nèi)部的一場風波。某種意義上影片可以看做是性轉版本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不過有所不同的是,七個小矮人顯然是被閹割的男性(因為矮……)——至少他們對白雪公主并沒有欲望;但在《牡丹花下》這里,誤入女兒國的北方士兵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明顯是長期受到性壓抑的兩名老師,到Cheerleader式的早熟少女,再到未成年的女孩,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激發(fā)出了欲望,大家輪番變著法兒地取悅這名長相帥氣的男性,從各自精心打扮到紛紛投懷送抱;但關鍵問題是這位士兵又特別會聊天,重傷之時扮演楚楚可憐的小白兔,能下地走動了就開始畫風突變成撩妹高手,把整個女子學校搞得烏煙瘴氣,老師和學生開始彼此爭風吃醋,但因為他大概懷有一個韋小寶式的后宮夢想,所以撩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一邊約著克里斯滕·鄧斯特,一邊吊著妮可·基德曼,半夜卻摸進了艾麗·范寧的房間……結果因為鄧斯特醋意大發(fā),把他推下了樓,使得傷口開裂。妮可·基德曼大約是挾私抱負,當機立斷鋸掉了他的腿——典型的閹割象征哦,導演還怕觀眾看不懂,讓扮演北軍士兵的科林·法瑞爾大聲控訴“我現(xiàn)在這樣還算個(男)人嗎?”最后法瑞爾偷到了基德曼的手槍并各種作威作福,基德曼卻心生一計,在最后的晚宴上用毒蘑菇了解了法瑞爾的生命(想起了白雪公主吃過的毒蘋果嗎……)。
轉頭回來看影片的觀視結構,法瑞爾在重傷之時基本處于女教師和女學生縱橫交錯的目光中“被看”的位置;隨著他逐漸恢復,他也開始占據(jù)了觀看者的位置。但總體而言,他在影片的結構中最主要的作用類似一面鏡子,女性們?nèi)偹姆绞胶驮阽R中欣賞自己的方式十分類似,并且通過一些在鏡子前整理妝容的鏡頭來展現(xiàn)。不過就視點權而言,仍是鄧斯特與基德曼兩人占據(jù)主要的視點位置。這并不因為她們的明星地位,而是在敘事中,這兩名教師都是具有自主意志的行動主體。而且更為有趣的是,她們的主體性是通過對男性的接納到排除而完成的,從被激發(fā)母性,到迷失主體身份,再到主體身份的重新確立,觀視結構與敘事是嚴格匹配的。
當然人物塑造上也因此各有特點,妮可基德曼是握有權力的校長,并且是唯一的手槍的擁有者,本身占據(jù)的是一個父親式的位置,這導致她的行事方式頗有父權意味。但同時她又是各種祈禱活動的主事者,這讓她的主體性又具有某種與宗教相關的先驗性。所以她的動搖就刻畫的非常細膩,相比較而言其清醒過程就有些生硬——她是通過頗為女性的嫉妒心理下,施行的父權式的閹割回歸主體地位的,因此在第三幕中的主要矛盾也表現(xiàn)為她與法瑞爾爭奪控制權;并且她奪回控制權的方式也頗為女性——毒蘑菇既是食物也是毒藥。而鄧斯特扮演的女教師則主要問題是因為是對容貌的不自信而導致的極度自我壓抑,同時因為長期處于從屬地位,使得她非常容易在法瑞爾的甜言蜜語攻勢下放棄其主體地位。她得到了私奔的承諾,并且在法瑞爾失去一條腿后還與他發(fā)生了性關系,但她最后的轉變則來自于一名女學生微妙的提示“你不喜歡吃蘑菇”而死里逃生,她當然無法與另外所有已然“覺醒”的女性相抗衡。其他女學生的塑造基本比較簡單,雖然尚無法取得主體地位,但作為校長的追隨者和確實被處于瘋狂狀態(tài)的法瑞爾嚇到,她們也選擇了排除自己的欲望——因為欲望對象已然不在了。
影片前兩幕的微妙嘲諷在鄧斯特將法瑞爾推下樓梯之后就畫風突轉,第三幕里法瑞爾的癲狂與之前的情圣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導演的處理——直接跳過了鋸腿一場戲(第一幕中縫合傷口的一場戲卻拍得很寫實)——造成了極為突然的喜劇效果,包括此后的最后的晚餐(與之前一次晚餐形成對比)也是頗有喜感。在這里還要贊美一下鄧斯特的演技,大概值一個奧斯卡女配提名(盡管她是一番位但女主……恐怕戲份不太夠再說還有基德曼),欲望、壓抑、隱忍、轉變的細節(jié)都演出得十分到位。還能大寫特寫的是本片的畫意用光,還原了蠟燭照明的室內(nèi)場景,并對室外美好的光線有著精細的捕捉,光效、服飾和構圖上一定是參考了同時期的油畫作品,在大銀幕上觀看確實是個不錯的體驗。至于為什么嫌劇作展開得不夠呢……因為起承轉合都是套路,而這片還是太過中規(guī)中矩了,那點女性主義的小嘗試完全可以做出突破,結果還是沒能把握住而直接走向了一個室內(nèi)劇式的古典小品。同樣類似的設定,阿爾莫多瓦就能拍出《黑暗的習慣》,而且這種設定很容易往恐怖片、色情片之類方向發(fā)展……并不是說現(xiàn)在的這種處理不合適,而是說在這個時代,我們呼喚的的還是更有新意和突破的表達。
“宮斗劇”其實是一個很奇特的類型,美人們?yōu)榱说玫侥腥舜骨嗝鳡幇刀坊ハ嗨阂?,以愛的名義。這些年國內(nèi)盛行的大型宮斗劇,如美人心計、甄嬛傳、步步驚心、羋月傳,哪怕是打著女性自強的旗號也難逃窠臼。
而這部牡丹花下,卻讓我眼前一亮。
故事講的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背景下,一個南方女子寄宿學校收留了北方來的帥哥傷兵McBurney,于是學校里的女老師和女學生展開了營救、爭奪、復仇三部曲的故事。觀影體驗很獨特,不是因為情節(jié)跌宕,而是故事留給人的感覺、意境和余味。若說懸疑推理劇情反轉,很多電影已經(jīng)做到了極致,但是這部片子不同于一般的快節(jié)奏帶感的劇情片,其優(yōu)勢在于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德的女性視角,其中最突出的在于‘異性關系’和‘同性關系’的兩個主題上出現(xiàn)了不同于男性視角的講述。所以觀影后細細回味,總能琢磨出其中的些許深意。
異性關系中間的緊張是宮斗劇的重要看點,一美男和眾美女本身就是令人興奮的故事。這部劇和很多玫瑰色彩的宮斗故事不同,女子們并不是上來就是無腦愛上男主。故事從年輕女孩Amy救傷員開始,然后開始講述學校里的女人如何對傷員的無微不至的關照。正因為故事以女人救助弱者的善念開端,一開始想要表達的就是女人對于男人的同情、憐惜和體貼,這是第一部分。劇情轉折于妮可·基德曼扮演的校長Ms.Martha一遍遍擦拭McBurney的身體,通過她柔情而又猶豫的動作,沖動而又克制的表情,不難發(fā)現(xiàn)濕漉漉的躺在床上的已經(jīng)不是一個病弱的傷員,而是一個充滿男子氣概的男人的身體。仿佛就在那一瞬間,故事里異性之間的關系就變了,由救助者對傷員照顧轉變成為成熟魅惑的男子對女子的生理吸引,而學校中的女人和女孩兒都難逃他的邪魅??吹脚藗冚p松被迷倒花式調(diào)情,以至于各盡所能投懷送抱,觀眾對編劇傳達的那種幽默心照不宣。這一部分刻畫得張弛有度,是影院里笑聲最多的一段。然而隨著沖突積累到頂峰,這樣你退我進的曖昧纏綿戛然而止。男主Ms.Martha偷偷進了Fanning扮演的年輕女學生的房間,被吃醋的Edwina發(fā)現(xiàn)而跌落樓梯,在Ms.Martha的帶領下,女人們報復性的鋸掉了男主的一條腿。戲劇性的反轉在于男主本性中的暴躁兇殘忽然被激發(fā),與之前的風度翩翩判若兩人,而他對女校師生的不斷的指責和攻擊也把異性之間的關系化為了仇恨。 女子們最終決定聯(lián)手報復,用下毒的辦法最終結束男主的命運,那個看上去還是充滿魅力的男人身體轟然倒下結束生命,異性之間的沖突被推向極致。
而這種異性關系的幾次升級,都伴隨著女人們同性之間的關系的變化,同性關系的變化反過來又加深和推進了異性之間的緊張。在一開始那個只有女人們的世界中,唯有各司其職的學生和老師。而當男主進入這個封閉世界,女性們不約而同的變成了救助弱者的天使。男子傷勢褪去開始調(diào)情,這不僅削弱了女性身上的母性,還極大激發(fā)了爭搶優(yōu)質(zhì)男性資源雌性本能, 在相互爭斗中忽然表現(xiàn)出嫉妒和排他。而這種沖突極致過后,女性再一次聯(lián)合起來,鋸掉他的腿,毒掉他的人,面帶堅決和冷酷。如果說影片暗含著一種隱隱的黑暗,那是因為每一次性別角色的轉換都那么自然,但是貫穿起來卻讓人不寒而栗。映襯在同性之間的默契包容之下,是看似浪漫實則脆弱的異性相吸。在女性協(xié)同之下一氣呵成的復仇,更構成了對于男性對于自身魅力迷之自信的嘲諷。因為這一次女人們復仇的目的,絕非再是得到男人的身體和男人的心,而是對于男性生理特征的對抗,以及對生命的裁決與道德審判。這才是通過同性之間的協(xié)作所所要對話的傳統(tǒng)權力關系。影片最后留給人的那種黑暗與邪惡,似乎不僅僅來自對于‘人性’的反思,更來自對于‘女人性’的一種探討。
而影片女性視角的探索,不僅在于權力關系的重構,更在于對于‘女子力’的正反邏輯敘述。在第一部分,女子力是讓男主康復的保障,比如縫合傷口,照顧傷病,做飯洗衣,善良好客。而這些女子力一開始就不是孱弱的,小姑娘愿意冒著風險領陌生男人進門,也愿意用瘦弱的身軀背負他沉重的身體,這是女子力甘于奉獻的一面?,斏iL縫合傷口的時候,愿意忍受傷口、血跡帶來的生理不適,這是女子力勇敢果斷的一面。然而,這一切都和后面的情節(jié)形成互文。如此的女子力,即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劇掉他傷腿的也是瑪莎,也是同樣的一種勇敢和決絕,而最后致死他的在于毒藥,一種被看做女性專屬的致命武器。面對不均衡的體力對抗,女性依舊能有辦法四兩撥千斤以卵擊石。在這樣的互文敘事中,編劇在對女子進行生理特征、身體技能、心性品性的一體兩面的解讀。
而多說一句幾次出現(xiàn)的蘑菇,很顯然是一種隱喻。影片開始小姑娘因為采蘑菇而遇到男主,而最后男主也因為吃了毒蘑菇而喪命。蘑菇在西方的餐桌上是重要的食材,尤其是英國人對蘑菇有著獨特的熱愛。而同時因為蘑菇雨后容易生長的特性,常被認為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影片開始的菜蘑菇,可以看做是對女子生命能量的暗示。而最后女人們誘騙男子吃下毒蘑菇而喪命,這樣的制裁無疑是宣告對于男子的閹割。之前男子利用自己男性優(yōu)勢展開誘惑,利用像蘑菇那樣生機勃勃的女子的生命力,而最終還是吃下蘑菇自食其果,是其他自己完成了自我閹割的報應。據(jù)說毒蘑菇橋段是這一版本編劇自己的發(fā)揮,可謂亮點?!?/p>
這就讓我想到了片名 The Beguiled的含義。 翻譯成“牡丹花下”顯然是暗示那句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可是總覺得味道上有些不同,畢竟風流鬼總有那么一絲絲不思改悔的味道。而英文片名The Beguiled其實更含蓄,直譯是指受誘惑的,那么在這樣的復仇故事里面,受了誘惑的究竟是誰呢?是受了誘惑而最終醒悟的女人?還是最終因為被誘惑而死得不明不白的男人?我更愿意把這里理解成為一種有意的雙關,其想要帶來的大概是從兩性的角度同時的反省。
說回之前的‘宮斗劇’話題,這類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恐怕愛上男主而爭奪男主那么簡單。這部影片提供的是另一種可能,有多少蠢蠢欲動的春心蕩漾,又有多少對男性權力和地位的垂涎,有多少同性之間的信賴相依,又有多少異性之間的猜忌對抗,這其中有著豐富的張力和緊張的空間。如果你好奇一個女性視角的講述是怎樣,真的可以來看一看這部影片,或許真的能體會到一些我們信以為真的“常識”的反面。
個山
2017年8月6日
Sofia Coppola跪下看《七月與安生》十遍也理解不了東亞人對宮斗戲的理解有多深。不同年齡段女人對男人的態(tài)度,單純的友好,性啟蒙層面的引誘,不顧一切以身相許,即便有所動心也在關鍵時刻理性做決定。我最討厭這種用角色口播方式交代故事背景的劇本。
無論怎樣故事,到科波拉手上永遠是美國女高中生版,然而科林·法瑞爾比東木蠢多少,新版就比老版蠢多少!
戛納過后這部片子評分低迷,我?guī)е鴮徤鞯难酃庥^影之后,卻喜歡的不行,如同喜歡處女之死和迷失東京那樣。最會拍少女的導演和最少女的老中青三個年齡層女演員,結合成了這部典雅,含蓄,少女感十足的電影。肖像群畫般的構圖和古典沉靜的用光十分美妙。
非常想推薦科波拉看一下《甄嬛傳》
迫不及待YY了中國版:受傷的新疆籍(英挺高壯的)恐怖分子逃竄到成都一家破敗的gay吧,菊花叢中,殺“基”四伏,“精”彩絕倫,
兩性間的關系翻轉、正邪間的飄忽游移頗耐尋味。一名負傷的男性闖入者,起初是等待被恩赦被分配的獵物。而當他自詡風流,以為能游走花叢盡情狩獵時,卻再度落入最初的被動境地。他展示力量與威懾,反倒喪命。諷刺在于,餐桌上的虔敬祈禱是一場謀殺的前奏,而當藍布系上鐵柵門,則化這場謀殺為名正言順。
動輒發(fā)春的人物,前后割裂的劇情,清教徒女性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墒悄挠X得好笑,越想越好笑,科波拉阿姨以絕經(jīng)臉的表情講了一個外國董永遇七仙女的故事,艾瑪我要被笑死了~~~~~~~~~~~
全程自然光攝影,古典主義的美學風格,劇作極簡反類型,年代感和生活細節(jié)上很強迫癥,生活流的方式展示不同年齡段禁欲系女性在遇到男人后的女性意識覺醒和女性的群像,最后從人性扭曲的犯罪行為動機上升到女權主義層面上的時代控訴,完成導演的主題訴求。電影拍的好不好,跟電影好不好看,是兩回事。
中國版:內(nèi)戰(zhàn)后期,一名帥氣的國軍飛行員墜機誤入山中密林尼姑庵,眾尼姑相繼出手相救,甚至隱瞞他的存在被共軍知曉,結果引來女性之間的騷亂。新中國成立前夕,一場血雨腥風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索菲亞科波拉這回還是很有進步的!砍掉了老版中“不必要”的旁枝側節(jié),去歷史化和階級化只為更集中關注兩性關系和其中滲透出來的人性,同情、愛欲、嫉妒、仇恨悉數(shù)亮相,整體感極強。攝影加分,后半段驚悚氛圍恰如其分;每個角色性格鮮明,更難得的是舉手投足之間展現(xiàn)出極強的幽默感。
蠢也許觀眾仍舊能從一眾明星還算合格的表演中獲得某種快感,或從考究的景物攝影中滿足視聽需求。但既不能還原原著精髓,又無法達到前作高度的新版無疑是令人失望的。
標準三段式:鳳頭、豬肚、豹尾。郎一來,芳心亂;爭獻媚,妒火燒;鋸斷腿,枉做鬼。
劇情真的是……在影院差點睡著;這男的這么丑何苦呢;小女孩提出he likes mushrooms全場笑出聲
“采毒菇,宴席上毒死他”,然后就真的采蘑菇,開宴席,死掉...無驚喜無高潮無戲劇張力,人物形象也含糊得很。而所謂自然光,看一個多小時的倫勃朗,也會受不了啊…
空洞和留白、飄忽和細膩還是有本質(zhì)差別的。所以個人還是覺得只是很平庸的封閉空間喜劇。幾位評委對雙面情人和好時光的厭女癥評價和這個戛納最佳導演獎項都透露出濃濃的美利堅田園女權氣息……
一上來就瞎喊boring的人基本就是無聊本體,以蠢評片的人幾乎就是自認蠢貨。一個人說甄嬛就人人跟著論宮斗,看到別人差評看起來高級就換倆字給自己裝逼??措娪皼]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人云亦云,這樣的短評區(qū)有什么可信度……
科波拉之女的片子一貫淺薄路線,除了攝影還不錯以外。但是貌似還不止于撲街
攝影算亮點吧,自然光,幾無配樂。但是相比原版,還是弱了不少,男主游走花叢中的自得與反轉的諷刺也沒太出來。整體很平庸,情節(jié)亮點太少,而且進行很快,索菲婭科波拉仍然不太行
本來就沒什么期待結果還真是爛,精華全部快進,無意義一模一樣的空鏡一大堆在那浪費時間。九十幾分鐘能做的事很多,索菲亞科波拉選擇了無聊放空。甚至讓人懷疑她自己真的想拍這部電影嗎?還只是為了給演員攝影師服裝師一份工?希望電影節(jié)不要再以發(fā)獎給她展現(xiàn)落入身份政治圈套的愚蠢了。
@balmes 三幕時間分配非常不平衡不合理,開場拖沓,結尾倉促,角色之間的張力完全沒出來,一切轉折的發(fā)生都顯得動機欠缺。光打得是真漂亮,但攝影全是中遠景不怎么懂,不用眼神和特寫做文章太浪費這故事的心理驚悚潛質(zhì)了(想看塵世女王導演拍)??撇ɡ静粫{(diào)教演員,一個個都是面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