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otte進入了警隊,協(xié)助Rath繼續(xù)追宗蘇聯(lián)死尸案件。警隊也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小組,但是因為外交原因受到了阻擾。而Rath和猶太裔長官Benda組隊繼續(xù)追蹤案。。。似乎Rath卷入了警隊內部的權力斗爭。
第二季的最后一集,男主打漏了裝滿光氣的火車廂,而沃爾特吸煙引起了爆炸,但是光氣不可燃,劇中沒有任何別的證據顯示這輛列車有運別的可燃氣體,而且火車運輸的理論上應該是低溫高壓液態(tài)化的氣體,劇中描述不合理,有些欠考慮,不過這種絢爛的死法很適合復雜又強悍的老警員,他的死真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格利塔就是那種愛情中智商為負的女人,叫人看著來氣,反應超級遲鈍,既然看到那渣男還活著,第一時間不就是應該跑回去挽救自己的過錯嗎?還去和渣男糾纏不清。另外把渣男往雇主家里帶,這算什么,傻傻的以為是真愛,傻傻的被利用。即便被人騙我也一點同情不起來,只是本達議員死的太冤,完全就是矛盾沖突的犧牲品。
夏洛特。她的一句話真的戳到我的心,“沒有人值得你對他這么好”,太冷靜太理性了。不過說真的,大概也是明白了活著是多不容易所以才會這么說,這樣的人自然命硬,很欣賞,也自嘆弗如。還有,那個死了的內部間諜,被一個人這樣喜歡,真是福分,想到了阿甘。
那個假冒的女伯爵。不能說很美吧,但有那種熟女的魅力,對于這樣的女子,我可能缺點免疫力。。。但這樣的女子確實太危險了,畢竟人家不是傻白甜咯咯咯。遇到這樣的女子,欣賞就很好,什么白頭偕老啦相濡以沫啦就別想了。
看了很多劇評,很失望,想自己寫一個。
看完全兩季把前面寫的內容都刪了,連寫一篇劇評吧。劇本很注重畫面的絢麗和鏡頭的運用,觀感效果極佳。劇情設置懸疑感很強。而且兩季是連起來的,所以從第一季的第一個鏡頭到第二季最后的鏡頭,都是經過精心設計。非常扎實的腳本設計。讓人嘆服。這劇從很多線索的側面展現了1929年德國狀態(tài)。
背景
魏瑪共和國——這個在建立之初就幾乎搖搖欲墜的政體,一戰(zhàn)的失敗讓民主黨派偶然取得了政權。驅逐了德皇。但是共和國的成立也完全向德國舊軍隊成員屈服。和英美,法國等其他歐洲已經形成民主制度的國家不同,德國的這個魏瑪共和國在工業(yè)和軍事上完全沒有擺脫舊有的父權政體的控制。又加之一戰(zhàn)的戰(zhàn)敗和《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戰(zhàn)爭賠償條約的簽署,使得上至社會精英階層,下至貧民百姓都完全對魏瑪共和國的政體完全失去信任。而對一戰(zhàn)的戰(zhàn)敗。這里我想特別說明一下??吹蕉拱暝u論有兩個人把德國的戰(zhàn)敗甩鍋給社會民主黨(也就是共和國)看得我真是匪夷所思!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不知道他們從哪里看來的戰(zhàn)爭史,難不成是納粹黨所寫的???
事實上,德國德國在1915年,也就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第二年就已經走向戰(zhàn)敗。德國在兩個主要的戰(zhàn)線展開戰(zhàn)爭,面對著在人數和生產力都比自己有著絕對優(yōu)勢的敵人,不僅德國的高層指揮官缺乏協(xié)調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計劃,而且還不斷的顛覆市民政府的權力。這是對于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的失敗,必然導致對戰(zhàn)爭的失敗。德國的工業(yè)水平和現代化的體制,是遠遠落后于英美法,這些已經走向民主的國家,他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很多人不去真正的解讀歷史。德國的軍事水平被希特勒被宣傳的幾近神話。但從一戰(zhàn)到二戰(zhàn),軍民上下對戰(zhàn)爭充滿信心幾乎到盲目的狀態(tài),才使德國陷入了慘重的損失。德國在1915年之后所遭受的損失是令人震驚的??墒侨珖舷戮辉赋姓J這一事實。以致道了戰(zhàn)敗已成現實,還不愿意面對。我不知道說1918年德軍和英美兩國還未分出勝負的是聽誰說的??
或許只有德國人這種對軍國主義的狂熱才有了一戰(zhàn)戰(zhàn)敗后一味的尋找替罪羔羊。在青年階層和參戰(zhàn)的國防軍們,劇里有著展現。大學里教授講到戰(zhàn)爭所帶給軍人們永遠無法修復的創(chuàng)傷時,臺下的青年們憤然開罵,稱這些所謂的精神創(chuàng)傷者是逃兵,而這個教授是導致戰(zhàn)敗的叛徒,是德國人的恥辱!而舊政權的精英們則在一起吊念一戰(zhàn)的亡魂。直指一戰(zhàn)的戰(zhàn)敗是民主黨的過錯。是德國人的恥辱!沒有反思與自省,沒有汲取教訓。德國的兵敗是懦弱士兵拖了后腿,是共和政黨故意讓德國戰(zhàn)敗。而軍國主義獨裁是神圣的,它是唯一可以讓德國結束戰(zhàn)敗恥辱的政體——這是戰(zhàn)后的軍官們的共同信仰。也是很多德國大企業(yè)家,社會精英所集體認同的制度。因為德國的大型企業(yè)都是封建軍事—工業(yè)聯(lián)合體。就像劇里尼森集團的軍工業(yè),是直接效忠國防軍的。
本劇里所呈現的各方勢力黨派,比如德國共產黨,蘇聯(lián)的斯大林政黨和流亡的托洛茨基黨派,還有黑色國防軍是一派,當然還加上民主共和國自身,還有最后登場,當然是最重要的納粹黨。整個德國在1929年初已經四分五裂,各個黨派各自為營(但在1929年末,國防軍就歸屬納粹黨了)魏瑪共和國已經有點名存實亡的味道了。在使用毒氣,違反凡爾賽和約建立秘密軍隊這么大的犯罪行為面前,興登堡卻熟視無睹。可知共和國總統(tǒng)已經完全屈服于軍國主義的權威之下。只可惜像本達這樣一心為民主黨官員,居然動彈不得。本達最后已經心灰意冷“或許再過個幾周,我們就會被撤職了”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為之殫精竭慮德國因為納粹黨的出現而身首異處(劇里最痛心的便是這段??吹萌颂y受)這一情節(jié)的安排無疑使整部劇的社會和政治基調在共和國屈服軍權之后壓抑黑暗的基調更加了一層。但仔細想想,本達議員這時候陣亡對本達一家人來說,未嘗不是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結局。再過個一年,在納粹逐漸在柏林精英階層站穩(wěn)腳跟,掌權的時候,猶太人所遭受的羞辱與將更加令人痛心。在第二季結尾,納粹生生地把一個猶太官員羞辱致死。在本達的辦公室里,軍官接替議員的位置讓消毒(這也預示著國防軍和納粹有著最本質的相似之處)等等,最讓人惡心的一段歷史上演了。本達議員沒有遭受言語和肢體上的羞辱,這好像是唯一可以值得慶幸的事情了吧。。。
關于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社會風尚。尤其是1925—1929年這段時期,也是共和國表面上相對繁榮的時期。在經過1923年的經濟惡性膨脹之后德國經濟快速穩(wěn)步的進行回升。這段時期在民主的體制下,經歷了西方性解放和女性解放熱潮,封建保守的德國確實吹進了一股狂熱的自由風尚。無論在文化上,科技上,教育上還是社會上,這股自由之光照亮了經歷兩個戰(zhàn)役的德國黑暗夜空。劇里第一季一開始所展現的對美國爵士樂的追逐與喜愛。跳嬉皮舞。年輕一輩的人們努力追求新的生活,對于他們來說,民主的社會才剛剛開始。雖然社會體制在新政權和舊政權下分裂,但畢竟29年初表面上還是自由與瘋狂的。拍攝色情影片的人說“根據魏瑪憲法,文藝工作者有自由拍攝題材的權利,除非你設法證明我不是文藝工作者”說明共和國時期的文化政策是相當的寬松。對性的開放確實讓人咋舌。這確實是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因為長期在保守父權制權威下的德國一下子要學習歐洲自由民主的潮流時尚,狂風驟雨版自由入侵帶來的也有一定的反彈效果。上至官僚,下至平民的性虐待和性瘋狂也是一個問題。男主拉特就是被父親派到柏林銷毀性影片的。這種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在納粹掌權的一天全部扼殺殆盡。留下的只有高度極權控制之下的政治種族宣傳和戰(zhàn)爭文化。所以看到開篇類似英國20年代爵士音樂的繁榮,我還是感到震驚和感慨的。20年代末期真是德國社會最寬松自由的時期了。
關于劇情
第一季開頭其實看的云里霧里的,后來把第二季看完,重新看了一遍第一集。梳理一下。劇情一開始是準備由蘇聯(lián)開往德國的列車被托洛茨基黨派的人攔截。托派幾個人以為攔截的是一輛普通的裝有殺蟲劑的列車,把裝有金子的列車接到這列車廂上,我想因為索羅金娜和尼森的關系,知道這不是普通的殺蟲劑,而是軍方需要的毒氣。所以一路會避開檢查,順利到達柏林而不會出意外。國防軍隊利用毒氣設備對付的估計是民主黨派人士或者共產黨,還有制造殺傷性武器。尼森的公司是大型軍工生產企業(yè),是直接面相舊政權的企業(yè)家族。本達也是首先逮捕了尼森本人,利用尼森來審問軍權集團。后來發(fā)現原來國防軍不止準備了毒氣,更是在秘密部署空軍。而蘇聯(lián)政府在幫助德國軍方?。ㄌK聯(lián)駐德國大使通過索羅斯金知道托派密謀造反把托派在柏林的老巢端了,又酷刑審出了金子的事,所以想方設法不動聲色的想把這一列車廂再運會蘇聯(lián))本達和拉特去蘇聯(lián)大使館談判,以大使館滅殺托派成員為籌碼,讓蘇聯(lián)政府提供德國國防軍秘密部署軍備的證據和要人。
第一,蘇聯(lián)政府為何要幫助德國國防軍?明知道凡爾賽和約里德國是不允許私下?lián)碛心敲待嫶髷盗康目哲姾蛙娦鑳涞摹9埠蛧前凑辗矤栙惡图s明令禁止的。為了和平,也為了德國能夠長久發(fā)展。站在蘇聯(lián)的立場(蘇聯(lián)不是凡爾賽和約的協(xié)約國,幫助德國對蘇聯(lián)沒有利益沖突),如果德國的舉動被歐洲國家發(fā)現,對德國所造成的制裁將是毀滅性的,那么蘇聯(lián)也會在好處面前分一杯羹,瓜分德國領土?;蛘咦尩聡陀⒚婪▏@些國家拼,擾亂強國局勢,對自己是百利而無一害。坐收漁利。斯大林這種心理在希特勒上臺后對蘇臺德,對法國等侵略不聞不問,甚至暗中鼓勵是一樣的!讓歐洲國家自相殘殺。 那么蘇聯(lián)大使館官員對本達和拉特說的那句“自己反對自己的國家”就很有意思了。帶有挑撥的異味??墒翘K聯(lián)估計怎么都沒想到這把火會燒到自己身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本達在審問澤貝克將軍時,這位軍國主義領頭人物說“你有什么資格來定罪,該決定有罪與否的是德國人民”本達震驚的凝視著澤貝克。其實,劇里好幾處都已經展現了,簽訂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恥辱有多大。很多德國人,包括政府官員對共和國政府簽訂凡爾賽條約都是極度不滿的。認為強行削減軍隊,甚至不允許德國有獨立的空軍裝備是國家最深刻的恥辱。這個恥辱全是共和國政府的錯。澤貝克將軍的話等于直接甩了本達一個耳光子。共和國成了全國上下戰(zhàn)敗的最大替罪羔羊!
關于圍繞金子的爭奪,一開始只有索羅金娜和以克拉克為首的托派知道金子的事。后來蘇聯(lián)政府官員知道了(從鐵路工人小哥那里逼供出來的),索羅金娜在尼森被捕出獄后過來找他告訴他金子的事(至于為什么告訴尼森我沒想明白)。尼森為了重振自己在家族企業(yè)里的名望把金子的事告訴了國防軍官員(就是臉上有疤的那位,后來繼任本達的位置)國防軍方面派出了布魯諾來阻截金子(那么大一個事兒,國防軍只派出一個人執(zhí)行任務說不過去,還有最后和拉特在火車上的對決太扯,這個地方編劇處理的太過草率),黑社會一派是因為克拉克要復仇告訴他們的。男主一方到最后才知道金子的事,也是索羅金娜告訴他的(為什么索羅斯金要告訴素未謀面的警察,這是全劇我最不明白的地方,總覺得這個地方太跳,為了劇情而劇情,說不通)總之,覺得最后金子這條線編劇做的不走心,有些邏輯過于牽強,就像評論所說的,金子的重量和煤炭的重量能一樣嗎23333..
關于人物和走向
關于布魯諾和拉特,其實是德國兩個傾向的代表。布魯諾一開始對拉特有好感,第一拉特參假過一戰(zhàn)。第二,拉特是為了父親指派的任務而來到柏林。還有男主的父親的態(tài)度,猜測拉特父親也應該是一位軍官。拉特在布魯諾家里講述他怎樣從戰(zhàn)爭中救出哥哥的英雄事跡讓布魯諾覺得拉特是信仰戰(zhàn)爭的。布魯諾是軍國主義強烈的崇拜者。蔑視魏瑪共和國政體。第二季最后一集布魯諾大罵拉特是個懦弱的逃兵,是個無信仰,無忠誠之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叛徒。因為布魯諾認為拉特應該和他一起為了復仇而活著,而不應該按照既定的政體生活。
而拉特呢?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士兵。拉特參戰(zhàn)的理由劇中也說了,他的父親不重視他,認為他不如他哥哥,而他的最愛也嫁給了哥哥。為了證明自己,他上了戰(zhàn)場,也遭受了戰(zhàn)爭所帶來的永久創(chuàng)傷,他被父親派到柏林,看到軍國復仇主義,看到膠卷內容的憤怒,他感到自己收到了欺騙,之后從風紀部掉到謀殺部,只想堂堂正正的抓罪犯,做正直的警察。而不是企圖掩飾罪惡??墒鞘屡c愿違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自己愛的女人,他又一次說了謊,包庇了罪惡。
第三季隨著布魯諾是死預告著國防軍歸依于納粹黨下,1929年納粹黨也已經差不多覆蓋了德國,29年初冬的經濟大蕭條讓納粹正式走向了柏林政治舞臺的中心。期待第三季。被納粹利用的女仆后面估計還有戲份。
第二季太精彩,尤其最后兩集大爆發(fā),其中最后一集Sorokina一首歌鏡頭掃視群像,是1929年魏瑪共和國時期柏林矛盾沖突濃縮一覽,大幕即將拉開,極盡不安,暗潮亂涌。這段的轉場,光影和音樂配合的得神乎其神,Sorokina魅惑詭異的吟唱,又一次注射又一次重置的Gereon, 夜場狂歡眼神空茫的Charlotte,被騙炸死猶太長官后崩潰失常的女仆,盛裝赴鴻門宴的男主嫂子兼情人,兒子被暗殺的欲言又止的聾啞夫婦,托派大難不死的Kardakov現身。國內警察、社民黨、第四國際(據說此處史實有問題)、貴族大資本家、地頭蛇黑幫,窮人以及國防軍內部兩派,俄斯派、托派,再加上德蘇之間微妙關系,各方均有損耗,斗爭由暗轉明,形勢撲朔迷離,但已能隱約看出整體危險趨勢,觀眾可以親眼看到一個個細小、偶然或必然的矛盾糾葛正如何共同作用,導向一個結局。蠕蟲磕磕絆絆,從內潰爛的果實,已經開始散發(fā)迷頹悼亡的前調。
畫面色調太有質感無話可說了,鏡頭語言克制甚至疏離,大段大段的上帝視角不僅限于場景,俯視拍人,壓不住的躁動不安。群戲的長鏡頭以及固定場景中人的運動那幾處很精彩,印象深刻。配樂是大亮點,風格多樣但色調統(tǒng)一,反映時代特征的旋律選的精準,營造氛圍的背景音用大量無調性、新古典來渲染,尤其是非線性節(jié)奏以及打擊樂的使用對配合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起重要作用,極度不安異常,瀕臨崩潰,幾近癲狂。Zu Asche Zu Staub 太詭異,聽了就出不去。
情節(jié)上由銷毀錄像帶引到焦點——火車,到第二季結束都算圓了完成度很高。接下來該講哥哥的故事,新部門的新挑戰(zhàn),火車最后去向以及黑暗現實了。
人物塑造上很喜歡Gereon,Charlotte和胖警察。最印象深刻鏡頭是水下人工呼吸,火車爆炸。深愛男主,不僅是因為長得像加繆。
資源的話有字幕的人人和第一彈更到第四集,海盜灣有英文配音的全集,rarbg有原版加英文字幕全集。
看完第一季的感覺是驚鴻一瞥,即開眼又炸裂。尤其是第二集在酒吧里,伴隨著“ Zu Asche Zu Staub”(塵歸塵,土歸土),酒吧里的紙醉金迷加上驚艷的交叉剪輯,感覺前兩季都定格在了這一瞬間。結合最近看的日劇《我的危險妻子》和美劇《不死法醫(yī)》,《巴比倫柏林》制作絕對精良,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了電影不疾不徐的緩慢質感,而非完全依靠故事推進劇情。完全依靠編劇推進的電視劇有太多巧合與套路,持續(xù)高能之后,留不下任何影像記憶。就像《不死法醫(yī)》,完全依靠男主角的“不死之身”的超能力,各種案件一一化解,劇情推進像是從后往前寫得一樣,每一個案件先定下誰是兇手,然后再編造各種行兇意圖與手段。《我的危險妻子》情節(jié)跌宕起伏,這一點上比《不死法醫(yī)》好,但是他延續(xù)了像《半澤直樹》等經典日劇的一貫路數,反轉接著反轉,各種情節(jié)的小循環(huán)湊成一個密集的大循環(huán)。好看是好看,可是看多了難免有點審美疲勞。一部電視劇里不推進劇情又不是為了刻劃任務性格的段落如果算作某種“冗余”的話(褒義詞),《不死法醫(yī)》里這種“冗余的水分”之處出現在男主人公在200多歲的生命里不斷閃回到過去與妻子的回憶種種,而種種回憶有時候出現的非常突兀,突兀到為了劇情推進強行回憶的程度?!段业奈kU妻子》里幾乎是滿滿的干活,沒有一點水分。電視劇也要講節(jié)奏,這里說的節(jié)奏不僅僅是哪一集出現爆點哪里又出現伏筆,而是我前面說的不疾不徐的敘事節(jié)奏。
《巴比倫柏林》第一季主要講了兒子從科隆來到柏林警察局為父尋毛片,劇情切口極小,但穿插了多條敘事線索:男主角尋毛片,蘇聯(lián)托派革命分子意圖對抗斯大林集權統(tǒng)治,蠢蠢欲動的反共和暗流等。在托派革命分子—蘇聯(lián)大使館、柏林警察局—飯店幫派、德國大財團—帝國復辟軍官、凡爾賽條約制裁下的柏林平民日常生活間,劇集勾勒出1929年間在施特雷澤曼治理下魏瑪共和國頂峰(魏瑪共和國一共維持了15年),與希特勒代表的納粹分子蠢蠢欲動的復辟行動下的柏林生活浮世繪。第二季則將全部的筆墨用在刻劃共和議員揭露帝國軍官復辟之路上,劇情在收縮,觀感也在朝美劇的方向發(fā)展。而在第一季里那些柏林街景、夜店奇觀也不再驚艷。最難讓人忍受的是,兩派權力博弈之間,男主角竟是一個沒有政治立場的人。這使得他的存在完全沒有核心支撐。如果第一季為父尋毛片還算是一個沒有合理性但有必要性的理由,那毛片都銷毀了,第二季留在柏林的根本意義是什么?逃離父親的管制?(為此編劇還強行把嫂子弄了過來)夾在波譎云詭、風云變幻的30年代的柏林,沒有鮮明的政治立場,主角淪為一個只敘事穿針引線的棋子,這樣很難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相比之下女主角性格鮮明,動機扎實。雖然有時候也是強行刷存在感,但在核心性格塑造上,更能站得住。
民主吹花,就像中世紀游吟詩人尋找的一種烏有之花一樣,在1929年的柏林,注定是一場鏡花水月。帝國夢即將席卷而來(1933年希特勒上臺),這部劇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借著男主角看似憂郁又忙碌,實則不著四六的穿針引線,看一眼魏瑪共和國頂峰時期柏林的繁華一景。
最后一集才注意到Schmitt醫(yī)生在治療中忽然改成duzen, 雖然在第一季的第一集就已經出現過。然后意識到他從開始就得到的這么多Gereon的信息并不完全來自嚴密的監(jiān)控,而最早引出矛盾的小黃片導演 K?nig也不只是一個偶然掌握了重要信息的小人物,他背后是兩代權威形式的沖突,Gereon的父親和哥哥,d.h. 國家主義和科學主義,前者把“不正常”踩在腳下,后者則要把“不正?!弊儭罢!?。 兩季16集,眼睜睜看著Gereon這個沒有主義的人怎樣一步步走向所有人的對立面,或者說,他的對立面?zhèn)內绾我灰桓‖F。這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的“罪與罰”。
他果真像Wolter所說只會照章辦事嗎,也不是,或許他這么拼命有一點證明自己不是“廢掉的機器”的意思,但是給年輕同事報仇也并不只是說服Benda的說辭,他甚至和女主一樣有點意氣行事。他真得沒有個性、不好也不壞嗎,他怎么不好,最早打動我的是他望著絢爛闊遠的天空出神,太可愛了,粗陋、世故、內心單薄的人不會欣賞自然;他對所有打過交道的人他都表露出一種具體、直接、有針對性的體貼,Wolter也知道連自己的妻子都很喜歡這個年輕同事。(多說一句,不然第5集會直接把他掐死,他在知道Gereon嗑藥之后就沒把真正他當人看過。) 這樣一個人可以是最路人的,也可以是最飽滿的,如果他成熟的機會早一些到來,完全可以成為Benda那樣的好官員、好上司、好家人,可以在閑暇時候彈彈鋼琴、和小女仆逗逗笑。但是連Benda這樣一個讓人安心的人都躲不過命運的殘酷??傊业姆治霾⒉幌褚恍┰u論那樣,認為Gereon是“內在-先驗有問題”的,即便我不否認他在第三季很可能會有問題、也不認為這是他的“內在”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導致的??傊壳盀橹刮液苄牢康氖沁€可以毫無保留地心疼這個孩子。 最后一集哥哥撫摸他的手和臉、把他抱在懷里的時候——終于有人在他露出軟弱的時候沒上去踩一腳了,(想想從開始他所有的弱點都被人抓住利用,連女主暗中傷害過他,雖然是被迫+不知事關重大)那就任自己相信一會兒感情和寬恕吧,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虛假的港灣。兄弟之愛這樣一個終極性的話題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由負責祛魅的科學家來表達,況且是一個直接針對“心靈”的心理醫(yī)生,況且是一個和只認識錢、殺人不眨眼睛的黑社會合作的醫(yī)生。 第一季結束的時候我還以為只有一季,后面就自行腦補Gereon嗑藥被公開、像Krajewski一樣被警察局開除、gar ehrlos, 然后他不肯和黑社會合作、不肯被做抓去實驗,又和街頭階層有過節(jié),還斷了回科隆的退路,所以……(殘酷到我直接厭世了。而第二季結束的時候,如果不是知道還有下文我覺得更讓人不滿。很高興劇本始終沒有向極左或極右屈服,始終站在心志倫理和現實主義政治的對立面上,但心理治療師絕不是一個沒有個性又最個體化的現代人的朋友,他隨時準備接管暴力,并且對于“不正常”他永遠留著最后一招:切除額葉(參考《禁閉島》等)。
心理學家哥哥有多英明呢?至少有一點他一定錯了。從第一季反復說到的“恐懼的源頭”,他指的是戰(zhàn)爭和背叛。他應該再往前看一看。戰(zhàn)爭對人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但更讓一個人毀滅的,恐怕是服役結束終于回到家,結果父親說,“不該回來的回來了”,以及從小被灌輸的:你就注定是黑格爾主義精神-現實結構底層的渣子。對于“反戰(zhàn)”我從來沒有疑慮,die Frage ist blo?, wie? ! 如果我們樂于追求從中推導出戰(zhàn)爭的心靈狀況的其他產物,那就無法拒絕戰(zhàn)爭。而要控制戰(zhàn)爭,最不那么不可能的途徑竟然是放棄那個統(tǒng)一的心靈狀況、放棄生命概念,讓本來已經碎片化的世界繼續(xù)碎下去,把自己交給更深層的偶然性。 但是無論如何,謝謝哥哥抱了抱Gereon,在我們還可以愛這個被幾乎所有人傷害的孩子的時候。我說不出“寧愿看他死也不想看他成為法西斯”。這句話太法西斯了。人啊,在哭成淚人、互相抱抱的那一瞬多停留一會兒好不好?
期待第三季,看完完善了一下殘缺的演員表。主題其實特別好,特殊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面對困境所作出的抉擇,沒有好人壞人正派反派,有的只是把這一切展現給你,每個角色都是鮮活而立體的,值得學習。結構也是比較縝密的,但故事線太多,剪輯真是個費腦子的事,盤子既然做這么大至少得弄個四季*8=32集吧。
第二集,會唇語的小哥死了,被那個討厭的小孩多嘴間接害死了,好傷心??
1. 魏瑪共和國時期,各方勢力角逐,最后為何會是納粹上臺,德國人在深刻反思 2 車廂里的金磚其實是煤炭,車皮是金子做的,結尾,男主的哥哥出現,情節(jié)設計非常巧妙。3. 男主和女主可以死無數次了,還是沒有死掉,沃爾特警長也是反復死了又活,最后估計是終于死透了吧。4. 父母啞巴的探員和議員死可惜
還沒崩,但有些劇情過于“巧合又難以實現”的復雜了
1929年的上海,比柏林一點都不遜色:總書記向忠發(fā)還藏在上海發(fā)號施令,一邊鼓動城市工人罷工,一邊向農村根據地送去干部。列寧主義左翼反對派依托租界開始活動,出版了他們第一本雜志。蘇聯(lián)紅軍情報小組是他們的鄰居,正在竭力恢復在華情報網,佐爾格正在準備啟程來滬。楊虎是華界白天的王,杜月笙是租界夜皇帝。特科和中統(tǒng)互相獵殺。復興社分子在幫會中慢慢發(fā)展勢力,盯著各路實力派的駐滬代表,后者正在籌劃一場戰(zhàn)爭——第二年蔓延半個中國的中原大戰(zhàn)。
女主好友葛蕾塔可以說是日後納粹和每個XX治體下典型施暴者的折射,他們既不清楚派對差異和鬥爭後果, 一廂情願地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見的假象不予印證, 一股腦就投入了自認為的"正義"中, 等到後悔莫及時已是死路一條.
女主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看的小姐姐
真的很久沒見過這么討喜的女主,膽大心細、行動力爆表;另外不得不感嘆胖子對槍時候真的好吃虧。
第三季第三季第三季我一定要看男女主搞在一起才行!
只有我在等fix的翻譯么?
電視劇的最高標準是越來越好看。首先影調質感一流,鏡頭不花哨但耐看,配樂和包裝也同等講究,男女主演大熟臉一定是德國演藝圈扛把子。主線是現代德意志“文化”的誕生,支線有托洛茨基和紅色革命,所有過度戲劇化的地方,都在社會萬象的展開和大歷史碾壓普通人的層面上得到了極大釋放和告解。
一個臨時工轉正的血淚史下
就不能給耶尼克一點主角光環(huán)嗎?全劇最可愛的角色??!
沒有一分鐘是廢的,這劇是真的強。
第七,八集都太高能了,喘不過氣來。
結構,攝影,配樂,人物造型完美體現了德國嚴謹的工業(yè)水平和前衛(wèi)的藝術水準,甚至遠超美劇水平!
(9/10)議員絕對是本片最悲催的角色了,為了搖搖欲墜的共和國盡了全力,前臺得跟?;庶h反復糾纏,上司卻是?;庶h的興登堡總統(tǒng),身后還要經常被納粹和德共捅刀子。女主角是個非常精彩的角色,膽大、心細、聰敏,而且這些優(yōu)點是表現得很自然的,不像有些美劇為了討好女權搞得很假大空。片尾納粹終于浮出水面,前兩季的幾條主線都收縮得差不多了,第三季差不多得展開新線講河北省了吧。
兩季看完 真的是這兩年里的最強歐美劇 信息量巨大 情節(jié)滴水不漏 在迷幻與理智間達到了絕妙平衡 甚至連雙峰在它面前都相形見拙
還沒看最后一集忍不住來評論,女主朋友那個傻逼,第一次被男人騙的還不夠慘,看到男人稍微勾勾手指腿就邁不動了,認識幾個月就為了他殺人,媽的!你一輩子為男人而活嗎?即使你男人是被本達殺的,也不想想人家救你于危難,對你像家人一樣?。馑牢伊?/p>
這一季劇情明顯清晰點了,看到第七集的時候以為女主死了,氣得想棄劇,女主的角色很討喜啊,相比下女主的那個朋友就呃角色設定一眼難盡,下一季估計會有轉變吧;看完最后一集,腦補了一萬字兄弟情以及黑幫老大與男主的感情戲,希望嫂子趕緊黑化與尼森在一起,男主與女主喜結連理,嗯繼續(xù)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