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歌手第一季

綜藝大陸2017

主演:林憶蓮  譚晶  蕭敬騰  迪瑪希·庫達依別列根  杜麗莎  光良  袁婭維  趙雷  張杰  林志炫  側(cè)田  李健  張碧晨  彭佳慧  梁博  

導(dǎo)演:洪濤

 劇照

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2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3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4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5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6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3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4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5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6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7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8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19歌手第一季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04:52

詳細劇情

  《歌手2017》前身為《我是歌手》,引進自韓國MBC電視臺歌手競賽節(jié)目。
  2016年12月14日,湖南衛(wèi)視公布官方消息,王牌音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確定更名為《歌手》,并換檔至周六晚22:30播出。據(jù)了解,更名后的《歌手》是有別于《我是歌手》的全新音樂節(jié)目,雖然依舊主打?qū)I(yè)實力歌手間的同臺比拼,但在整體面貌上有所革新,僅賽制方面就變?yōu)槠谄谟刑蕴?,更有往年《我是歌手》的實力唱將回歸,邀請嘉賓的標準也從此前的“立足華語樂壇,放眼全亞洲”拓寬到世界范圍,目前有國際唱將正在敲定中。

 長篇影評

 1 ) 「自以為我以為」不深入見解之李健逆戰(zhàn)全紀實



5.7《憂愁的異鄉(xiāng)人》
李健/異鄉(xiāng)人(2007)

李健。

這個名字多次出現(xiàn)在坊間相傳的逆戰(zhàn)名單中,坦白說,每次瞧見我都是予身邊人一笑置之的態(tài)度。然而現(xiàn)在,事實擺在眼前。是什么樣的原因讓其回歸已經(jīng)不重要,肉麻話也別說,眼下最應(yīng)該的還是回歸音樂本身,聽作品說事。

直接來。拿到確切的回歸消息后我就開始揣測初登場曲目。方向是,<美若黎明>。在我看來,這是最適合的,首先它是新歌,很重要,并且我認為它最能代表,展現(xiàn)李健現(xiàn)階段的原創(chuàng)底蘊,我始終覺得大多數(shù)人對于李健的身份認識還過于粗淺,特別是「民謠歌手」四個字標簽他過于空洞,甚至狹隘(這個問題以后再說)??墒牵透鷽Q定回歸一般,這次又猜錯了。他選擇的是<異鄉(xiāng)人>,我擦?(浮夸腔)居然是<異鄉(xiāng)人>?一首十年前的作品。

硬要說巧合,<異鄉(xiāng)人>的劇本跟兩年前初登場的<貝加爾湖畔>還有些相像。都是隔壁臺唱罷,原唱來驗明正身。評價這個表演前,我必須先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先脫離表演單獨講講<異鄉(xiāng)人>這首歌。

<異鄉(xiāng)人>絕對是李健所有創(chuàng)作里的「第一耳作品」。但我對這首歌確實不太感冒?;蛟S會有人好言相勸,是因為你沒有“異鄉(xiāng)情懷”難以感同身受。其實這種“反感”是來自于相較他本人后期,或者說現(xiàn)階段做音樂的那種韜光隱晦,<異鄉(xiāng)人>結(jié)構(gòu)太簡單,太直接,這種直接倒不是說作詞表達。即便在2013年的重制版本中有「悲情故事」傍身,還是難改我對這首作品成色的看法。

回到表演。

李健從聚光燈里走出來,還是大鵬展翅,自由飛翔這個招牌動作,感覺還挺挺奇妙的,一朝回到2015。巴揚手風琴+鋼琴,吳瓊+劉卓,「老套路」,老相識,典型的開黑,啊不是,開團(不得不說李健真的是手風琴狂魔)。這套編曲的配置呈「洋相」,所以這個異鄉(xiāng)聽起來啊,令人感覺環(huán)境還不錯,是異國他鄉(xiāng)吧。其實「舊曲新編」這檔事李健干多了,但這次有些不一樣,如果說2015版的<陀螺>是2008年基礎(chǔ)上的威力加強版,那么2017版的<異鄉(xiāng)人>就是2007年基礎(chǔ)上的歷練加強版,是不同套路的改造。這下真的是作品跟人一起成長了。

<異鄉(xiāng)人>的作曲是A+B結(jié)構(gòu),沒有Bridge,歌詞不過百字 ??梢月牭降氖?,李健這回倒沒有像改<陀螺>那樣加個唱段,而是施展自己的長處,增加了歌詞的篇幅,其實這招李健「也不是沒用過」。事實上這樣一首本來篇幅就較小的作品能動刀的部分已經(jīng)十分有限,一旦從曲入手去改,過了大了就是外星人了。所以從歌詞去深造我覺得還挺對的,本身也就是一首「情懷之作」。看一個最直觀的數(shù)據(jù),<異鄉(xiāng)人>原作僅有114個字,升級后有226+。十年才翻了一倍有點吝嗇吧?不能這么說。

升級后的<異鄉(xiāng)人>,能從字句里感受到明顯的心態(tài)變化,當年是初入異鄉(xiāng)幾多年,所以不知不覺把他鄉(xiāng)當做了故鄉(xiāng),而今已入異鄉(xiāng)數(shù)十載,故鄉(xiāng)也成他鄉(xiāng)。所謂的立意升級就是李健在這歌詞里的一反轉(zhuǎn),一對照,一糾結(jié)。

歌詞的動情之處莫過于最后又回到了小小的門口,有她的門口,從大我到小我,很溫情來的。啥?很溫情?尼瑪確定不是借鄉(xiāng)愁高端秀恩愛,虐死單身狗?我說這李健還真沒有放大自己的坎坷啊,這是憂傷的質(zhì)量!這是屬于民謠的勝利!

開玩笑開玩笑。

李健顏藝雙馨,要給這個表演做個結(jié)論怎都是個賞心悅目,但回到原作成色的私人判斷上,我已經(jīng)表明過立場了。其實李健在這里最厲害的還是他強大的獨立人格對作品的支配/包裝能力,當然,這依然建立在我的私人判斷上。

最后,說~句心里話,我也想他。
確實想健哥了。也確實想不到健哥會回歸。有兩年前的認識,這回大家不會再問客從何處來。其實還有很多話想說,寫了一籮筐又都刪去。這樣吧,還有一半的賽程,先祝福健哥。我也在整理一下自己的話語,盡量更有邏輯一些。在后面的表演一點一滴的來說。

“在這樣一個舞臺上,你有一部分責任,讓那些你喜歡但是大眾還不知道的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得以展示給更多的人?!?br>
用健哥這句話結(jié)尾,下次再見(林瑾念成文于2017.03.08)。



5.7 +
1.「悲情故事」:收錄于2013年《拾光》專輯中的<異鄉(xiāng)人>邀來了好友,吉他手李愛協(xié)力新編。檢查錄制音軌的時候李健發(fā)現(xiàn)吉他伴奏中有難受的喘息聲,原因是李愛當時已身患肺癌,錄吉他的時候疼痛得呼吸不勻,這些聲音本可以盡去,但李健沒有這么做,全都真實保留了下來并將其發(fā)行。后來李愛仙逝,故<異鄉(xiāng)人>是李愛的告別之作,也是他在人世間留下的最后一筆財富。
2.「老套路」:編曲一聽就是「李健美學款」。據(jù)查閱,編曲引用了電影《渺渺》原聲帶的<長春花>,《花與愛麗絲》原聲帶的<ウヲアイニ>,Andrés Segovia的<Castles Of Spain: II. Torija (Elegia)>。
3.「洋相」:如果根據(jù)李健的說法,哈爾濱是殖民城市,吉他與手風琴在當?shù)赜袀€傳統(tǒng)根基,那不妨做一個腦洞,手風琴代表原鄉(xiāng)(故),鋼琴,長笛代表他鄉(xiāng)。這樣整個編曲理解起來就言之有物了。
4.「舊曲新編」:截止2017年,李健只發(fā)行過兩張真正的精選集。第一張是2005年的《什剎?!?,第二張是2013年發(fā)行的《拾光》。雖然跟一般的精選集一樣,收錄的都是舊作,但每次李健都將其全部新編,現(xiàn)足誠意。
5.「也不是沒用過」:收錄于2013年《拾光》專輯中的<父親>就是在原作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唱詞。





5.8《母親聽了會哭泣 父親聽了會沉默 不聽不是好孩子》
李健 /父親寫的散文詩(許飛)(2016)

許飛這歌,寫的還挺流行的。

彼時節(jié)目還沒播出,音源還未入耳,收工歸家的公交上,先在腦海走了一遍李健的演唱,至家后第一時間守著電視。聚光燈里出來,還是大鵬展翅,自由飛翔這個具有搖滾精神的起手勢,5分鐘后,恩,「相差不遠」。

十年前,我還在玉屏讀書的那會,父親失業(yè)了。我不知道前一晚他與母親發(fā)生了什么,我只記得他們在往后的日子里冷戰(zhàn)了很久,很久。而這一場失業(yè)也持續(xù)了很久,很久。

成年以前,我對父親敬而遠之。父親失業(yè)在家的那會,情緒異常的緊,而我的課業(yè)非常糟糕,三天兩頭都要被老師電話關(guān)照?;氐郊遥赣H只要三兩句,便會使我潸然淚下,有時我會反抗,結(jié)局可想而知,「天雷地火」,畫面極美。

「我不想揣測父親當年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

我只知道,那時候只要父親拳腳相向,口出惡言,我便會對他恨之入骨。小時候我最大的心愿是要一臺Game Boy,可他怎么都不給我。再大一些電腦風行起來,我一樣囔囔,這次還行,電腦真要來了,但卻是一臺配置落后的二手機。瘋迷足球的時候,他警告我,再看一份報紙,再買一本雜志,相信不相信我把它們都撕爛。與其說敬而遠之,不如說怕而遠之。

成年以后,我追音樂追的火熱,2011年可謂巔峰期,張口閉口不離音樂。父親聽不下去了有一回便在飯桌上說,“別給我整天講這些沒用的玩意”。一開始我都會跟他爭論,場面一度十分尷尬,最后總是母親以“一人喜歡一款”為結(jié)論調(diào)解消停。

好幾次爭吵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只是三分鐘熱度,過不了三兩年的“。

都說時間久了一切都會變的。然而現(xiàn)在,「五年」了,我依然熱愛音樂,無謂打不打臉。事實這么多年過去,確實有一些事情,它變了。比如我對父親的態(tài)度。

對于父親,雖然心存芥蒂了好多年。但在2016年,也就是去年10月的時候,我寫了一份作業(yè),關(guān)于「自我介紹」,我仿佛想通了好多事情,比如在音樂這份興趣里,向來被我黑化的父親一朝洗白,我把愛上流行樂的大功記給了他。

為什么?父親雖然沒有圓我游戲男孩的夢,但他在我少時追求流行樂的時候為我買下了磁帶,CD,MP3,還為我于網(wǎng)間點開了第一場演唱會。試想,如果一開始他就為我?guī)砹薌ame boy,那么我可能玩的暗無天日,根本不會聽流行樂,也就不會有后來,現(xiàn)在這些事。

這樣的“想通”絕非是今日我要成文牽強附會。解開心結(jié)這件事是相對的。

我發(fā)現(xiàn),父親對我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很多,太多。2013年,父親圓了我看羅大佑演唱會的夢。甚至前幾天,他來房間予我說道,”五月天又來廈門了?晚上新聞報道一票難求,很多人被騙,你有買到票嗎?“ ,還有,電視益智節(jié)目常有音樂類試題,我總能秒答,父親總會帶著調(diào)侃語氣說,“哎喲,你兒子這音樂還真沒白聽誒?!?br>
甚至,今天我還要把“自立更生”的功勞算在父親身上。自私一些說,父親總是很難滿足我的童年需要,所以我從小就“心理扭曲”,立志未來賺錢,自給自足。這也是為什么「上學」跟「上班」一定選「上班」,在「我有獨立賺錢的本事」后,我買了Game boy,圓了自己的兒時夢。我還買了iTouch,這臺至今陪伴著我的,重要的,聽音設(shè)備。電腦結(jié)束生命的時候,父親愿意資助我,但我拒絕了。我沒有壞了從小構(gòu)建的原則,我不想做伸手黨,即使是主動資助。父親也問過我為什么,我總是扯高氣揚的說,自己要用的東西當然要自己買了,我已經(jīng)賺錢啦。嗯,可臭屁了。(真的非常討厭伸手黨),是吧,我每月都存了一些錢下來,也上交一些予母親。這些行為看起來好像斗氣了些,可何嘗不是一件美事?沒有傷了父子感情,相反,我們感情越來越好,甚至現(xiàn)在能坐在一起看著音樂節(jié)目,足球比賽談笑風生。早些可是想想都會害怕。

我不知道這個世代,父子之間是不是還存在著種種障礙。我想肢體表達上應(yīng)該還是,肉麻話也說不出。罷了罷了。

今天這些,是一位平凡兒子日記里的,文字。(林瑾念成文于2017.03.14)



5.8+

1.「相差不遠」:編曲,演唱,依然很風雅。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李健對于音樂制作講究完整性,獨立性。完整性指即便是現(xiàn)場音樂,他的編曲也會有服務(wù)演唱,渲染情緒,可今天我只說一點,SINGER這個舞臺有多少作品是有尾奏的?至于獨立性,李健做自己的音樂,詞曲自己來,編曲外包的話就自己找,且具有編曲思路。翻唱選曲更不用說了,白蓮花的講,公開表演就要表現(xiàn)出職業(yè)道德,就該有責任唱那些少為人知,不為人知的優(yōu)秀作品。
2.「天雷地火」:出自徐世珍,吳輝?!短炖椎鼗稹贰?br>3.「我不想揣測父親當年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成年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與父親的行徑大同小異。遇到磨難的時候,我總是孤立自己,傷害身邊人。
4.「五年」:如果從我聽流行樂開始算,這份堅持應(yīng)該已經(jīng)14年了。(2003-2017)
5.「自我介紹」:http://tieba.baidu.com/p/4847468452 (《化名是林,文字成嶺》)
6.「編曲」:引用了電影《The Mission》(教會)的Gabriel‘s Oboe(嘉比爾的雙簧管),為著名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恩尼奧·莫瑞康尼)所作。
7.「彩蛋」:分享一篇李健談父親:http://www.weibo.com/1344386244/CnBVa2LyN?type=comment#_rnd1489581956503
8.「我有獨立賺錢的本事」:出自李宗盛《阿宗三件事》。
9.「風雅」:出自林宥嘉予馬世芳談<壞與更壞>的編曲感受。





5.9《傷心地鐵》
李健/十點半的地鐵(2016)

十點半,這個時間點還挺玄的。

1997年,陶喆唱著<飛機場的十點半>橫空出世。啊,好像越是人潮涌動的地方就越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不管是地鐵,還是公車抑或K房,這里有的是人生百態(tài),聽著「有感情歌」望著窗外霓虹,在繁華城市的映襯下由心而生對未來的迷茫,難怪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現(xiàn)在看,中國民謠好像也被標簽化了,它意味著凄苦,會價廉的沒有一點希望,網(wǎng)上那套「著名理論」今天就不搬了。其實這種現(xiàn)狀常使我有一種錯覺,仿佛某個隱世小角落里正有一道光景,那位人聽著時下民謠,哀嘆著,“嘖,偽謠”。

事實上,當李健這樣的美男子操著清亮嗓音唱道,對面的大叔,旁邊的阿姨,噗,你別說,還真的挺出戲的。劉錦澤大兄弟這支作品,于歌寫的詞,構(gòu)建的諸多畫面倒是很接地氣。認真想想,李健回歸舞臺的三支選曲,<異鄉(xiāng)人>講鄉(xiāng)愁,<父親寫的散文詩>講親情,<十點半的地鐵>講生活,都有濃烈的人文關(guān)懷傾向。

還是聽一下原作,即便是出版物標準,<十點半的地鐵>容量也不過2分56秒。但在李健與劉卓的重新編織后,時長翻了近一倍,鬼知道他們在地鐵經(jīng)歷了些什么。照例,編曲融入名曲,Erik Satie的<Gymnopedies>,演唱安排上最后象征性的加了一個高音G點。

其實編曲這門手藝真的很考究,承如李健與馬世芳所言,做音樂也要講究物理學,空氣學,要科學做音樂,樂器演奏不能全部擠在低音區(qū)或高音區(qū),不能相撞,要有進有退,要合理搭配。不難發(fā)現(xiàn),李健款的編曲有著典型的貓科理工男氣息,規(guī)條感十足。包含本期的地鐵,<異鄉(xiāng)人>,<散文詩>都給了一門樂器自個發(fā)揮的時間(分別是巴揚手風琴,小號,口風琴)。

競演首播那晚,因為公事,沒能第一時間守在電視。不過在上班地方,特別先溫習了幾遍原作。期間有一位估摸著30歲的大叔經(jīng)過,看他拿出便攜設(shè)備高高舉起,有目的般對準音源之處,我猜他正在使用「聽歌識曲」。明顯他沒有得逞,回頭來問我。

“這是什么歌?”
“十點半的地鐵”
“誰唱的?”
“劉錦澤”
“還挺好聽的?!?br>
我大概知道這首作品的受眾面了,即使,原作把地點局限在了地鐵,但你一樣可以發(fā)揮想象,比如公交車的光景也是大同小異,而歌中闡述的無助,茫然是每個世代的人都有的。但我想,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更多是無助,茫然于當下,最遠不過明天。至于未來這種事,我們想都不敢想。

至少我是這樣的。(林瑾念成文于2017.03.24)



5.9+

1.「傷心地鐵」:出自李宗盛《傷心地鐵》。
2.「有感情歌」:出自葛大為《有感情歌》。
2.「孤單 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出自陳曉娟《葉子》。
3.「著名理論」:民謠音樂聽起來很窮,民謠里唱的愛情讓人感覺連岡本都用不起,做愛的環(huán)境里也不會有空調(diào)。
4. 「聽歌識曲」:打開你的音樂APP,我相信會有這種功能的。





5.10《面對相思疾苦的正確做法》
李健/紅豆曲+一生所愛+ May it be(2016/1995/2002)

老實講,我對歌曲拼接這件事不太感冒。

李健于SINGER3橫空出世的時候,網(wǎng)友/樂評人憑借強大的知識量三兩下聽出李健的編曲奧義,一種高級的拼接手法,接地氣說就是五星級串燒。他唱的確實只是一首歌,可又真的不止一首歌。我們總能從前奏,間奏,尾奏聽出些別的樂曲?;蛘撸€能融入別的旋律但以沒有唱詞的哼唱來點綴,擴充一些小容量,小結(jié)構(gòu)的作品。就算我們再回去聽<當你老了>,他融入<玫瑰人生>,有唱詞,但也絕對不是五五開的局面,同理當年總決賽的《故鄉(xiāng)山川》。

所以,在李健這種真學問,真懂行的“伺候”下,現(xiàn)在聽一些翻唱、串燒都覺得,嗯,太粗淺了。事實上,“后來者”好像都有這個意思,即去串接,融入一些其他樂曲,這里就不得罪人了。只能講,這檔事做不好,選不準真會分分鐘崩壞歌手人設(shè)。

「還沒為你把紅豆 熬成纏綿的傷口」,等下,弄錯了。李健唱的是《紅豆曲》!這里不是雙重標準(當然也可以這么認為),李健干拼接這種事太有一手,或者說以劉卓為代表的編曲團隊真的很厲害。從曲目表上看,這次是最直觀的拼接,演唱前也由村長李銳告知最末還會再接一首歌。這下好了,一共三首不同的樂曲,卻做到「三分歸元」「三元合一」。

鋼琴+簫+弦樂一樣是原來的配置。演唱過度到《一生所愛》時,電聲組加入,這里的合并演奏是最精彩的,清晰見底的電吉他讓這次編曲的感覺聽起來很重,有壯烈之效。其實在流行樂的編曲里,我最喜歡的就是電聲組,三大件。從聽感上來說,<一生所愛>用國語,<May it be>舍掉唱詞為哼唱,揚長避短還令三曲合一時不會出戲,拼接過度得非常自然又非常聰明。這里有編曲人(劉卓+靳銳)的厲害之處,也有李健那種能讓所有樂曲標簽化,同質(zhì)化的音色。我?guī)缀蹩梢栽O(shè)想,如果換其它人做,TA們一定是一段國語,一段粵語,一段英語,最好后面還能接段日語,韓語。

要說這三首作品之間的內(nèi)涵聯(lián)系拼的就是解讀人的知識量了。寫的好的已經(jīng)上升到了「哲學思考」,故這里自己也就不要獻丑。李健最后一句唱詞是自己的重填,算是一個注解與中心思想。“相見終是再見 那緣分無處說感恩 那緣分何處說感恩”,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洋開平老先生寫的「相見是意外 見不到才是應(yīng)該」,好巧不巧,這首詞也可與之西游相連,且洋先生剛好也是紅樓夢的愛好讀者。

李健固然唏噓相思疾苦,世間宿命,但自我寬慰的能力較高,故能上帝視角(非貶義)的規(guī)勸自己規(guī)勸蕓蕓眾生。由相見至再見至相思,人的情緒會越走越暗,或許李健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如何面對相思疾苦的正確做法。人要知曉相見終是再見,相見是意外,見不到才是應(yīng)該,要歸功緣分,要感激緣分。「人與人之間的際遇應(yīng)該是充滿收獲的」,只計較所得,不計較所失,「不要把喜歡變成這么痛苦的一件事」。(林瑾念成文于2017.04.01)

對吧。




5.10+

01.「面對相思疾苦的正確做法」:為了別忘記還是記一下。本來的題目是《如何確定自己的一生所愛》,構(gòu)思了一番決定作罷。
02.「還沒為你把紅豆 熬成纏綿的傷口」:出自林夕《紅豆》。
03.「三分歸元」「三元合一」:出自漫畫《風云》。
04.「哲學思考」:如何評價李健在歌手第十期里演唱的《紅豆曲+一生所愛+may it be》?(知乎)//www.zhihu.com/question/57614258
05.「相見是意外 見不到才是應(yīng)該」:出自林夕《金鋼圈》。
06.「人與人之間的際遇應(yīng)該是充滿收獲的」:http://weibo.com/p/1001603840932540758917?mod=zwenzhang
07.「不要把喜歡變成這么痛苦的一件事」:http://weibo.com/p/1001604025216199182660?mod=zwenzhang





5.11《人總患孤寡》
李健/Love is over(1978)

李健的憂傷,還挺有生活質(zhì)量的。

我一直認為,真正耐聽的作品都是“波瀾不驚”的,絕不是那些編曲大起大落,演唱跌宕起伏的創(chuàng)作。好比在十點半的地鐵,座位上的你半睡半醒,彼時的BGM是「走在風中 今天陽光 突然好溫柔」細膩婉轉(zhuǎn),可待「我給你全部全部全部 全部自由」之時耳朵爆炸(只是舉例,不絕對)。

這回不用誰去猜測,李健自己承認唱這首歌的機緣是德永英明(菲菲,翠萍哭暈在廁所)。兩年前巔峰會廣受好評的<車站>便是如此。兩位都是創(chuàng)作歌手,都有寶物級の聲音,相通之處能寫十篇腐文。德永英明的<Love is over>發(fā)行于2010年的「翻唱自選」《VOCALIST4》,屬于100遍都耐操的版本。

「初初」得知李健以<Love is over>奪下1位時挺費解,照理說,拿這樣的作品競賽于現(xiàn)場,沒有G點,充其量只有感染力,沒有張力。不過隨后拿到續(xù)寫新旋律的消息算是大致有底。

依然,填上了新的中文詞。

李健的設(shè)定,是在雨下一整晚的春天里,你的臉龐,閉上眼睛就在我面前轉(zhuǎn)呀轉(zhuǎn)。所以給自己放了長假看幾十部電影,但沒有一個畫面能讓這條傷痊愈。還以為馴服想念能陪伴我像一只家貓,它就窩在沙發(fā)一角卻不肯睡著。我想上街走走,我好久沒來這間咖啡店,沒想到已經(jīng)換了裝潢。對桌的情侶濃情蜜意,TA們好像我們。我想離開這座城市,我看了一場音樂會,你最愛的樂隊唱得我心碎,在掌聲里唱到自己流淚。我最怕的是,此生已經(jīng)決心自己沒有你,卻又與老朋友寒暄時聽到你的消息。

我擦,想念不計代價,又是屬于民謠的勝利啊。這不,場景一換,又在單人房「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雙人床紀念我逝去的愛情,想念式都不重樣的。

(...林瑾念人格切換中...)

老實講,這次編曲有幾個地方我持保留意見。其實離別曲本身沒有問題,可它與接下來的唱段在銜接上做的好像不太自然(在我聽來)。同時“就這樣 一個人活在 兩個人的 世界里”這邊的編曲設(shè)計,演唱切分也有問題。這邊還是原曲旋律,但卻產(chǎn)生了異曲割裂感,甚至還有俗氣來襲之樣。

至于李健續(xù)寫的新旋律,完成的還不錯,增強了原曲的張力,服務(wù)了聽眾,也給了自己一個宣泄的出口。結(jié)尾再回到伊始唱段,Love is over,前后對照,應(yīng)該是有一個愛已逝到愛已釋的概念。

想說說思念讓人慌這件事。

其實這篇作業(yè)就完成的速度來說,很快。可由于無法收尾所以遲遲沒有發(fā)表。想了好多天,為什么這么難?大概是無法接收事實(對愛釋然)。我一直覺得“釋然"這種詞挺上帝的,當然,也不是要挑戰(zhàn)上帝。李健的唱詞雖于最后釋然,但這種自我寬慰無異于自我催眠,在下一個長夜不過又是一個死循環(huán)。思念之情與相見之恩用同一種方法”解毒“我看不行。

拿出這個說法不是心態(tài)消極。相反,承認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看演唱會很慘,那才是消極。(林瑾念成文于4.11)



5.11+

01.「人總患孤寡」:出自薛之謙《動物世界》。
02.「走在風中 今天陽光 突然好溫柔」:出自五月天阿信《溫柔》。
03.「我給你全部全部全部 全部自由」:出自五月天阿信《溫柔》。
04.「翻唱自選」:德勇英明于2005年推出了以VOCALIST為名的系列翻唱自選。最新一張是2015年的《VOCALIST 6》,2016年環(huán)球唱片又發(fā)行了精選《All Time Best Vocalist》。
05.「初初」:出自林若寧《初初》。
06.「李健的設(shè)定」:全段依序出自方文山《雨下一整晚》、汪峰《春天里》、姚謙《袖手旁觀》、王力宏《裂心》、五月天阿信《好好》、施人誠《說謊》、 黃鴻升《他們好像我們》、梁文?!端齺砺犖业难莩獣?、五月天阿信《突然好想你》。
07.「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 紀念我逝去的愛情」:出自方文山<《夜曲》。





5.12《會有那么一天》
李健/一往情深的戀人(2009)

要我說,這支歌還是原版的好聽。

2009年有兩張唱片陪伴了我每一個清晨。一張是陳綺貞的《太陽》,另一張是李健的《音樂傲骨》。這兩張唱片,這兩位歌手的共同點不難發(fā)現(xiàn)。<手的預(yù)言>,<圣潔之光>都有“洗滌心靈”之效,播放于怨氣十足的清晨再好不過。

「今天說不定是個合適的日子」,認真講講與李健的初識。

我與李健初識于2009年《音樂傲骨》,“深交”于2015年《I AM A SINGER》。我想這句自述最重要的線索就是我沒有愛上李健,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當我們在聽一位素未謀面,不太了解的歌手時,只有一個視角,那就是作品。李健的作品,李健的嗓音,在當時并非我所愛,甚至如果放到現(xiàn)在,在我不了解這個人的情況下,你把《李健》送到我面前,指不定我依然聽過且過。所以我在「評價」《李健》這張唱片時才寫下了這么一句話,“講真,李健的人格魅力比做出來的音樂更吸引人”。

啊,這可不是否定李健的創(chuàng)作水準。相反,先愛上一個人比先愛上一首歌來的政治正確,這事就跟談戀愛一樣,你應(yīng)該先愛上這個人,才包容,接納他的所有。我不敢說全部,但我覺得一定有許多朋友像我這樣,一開始只用耳朵聽李健興趣不大,直到真人秀展示的舞臺,我們得此機會了解這個人才終于十里春風不如李。

這個人為什么招人喜歡。大概是他在做一件反轉(zhuǎn)形象的事。

誠如李健所說,“人們一提起知識分子、科學家、作家老是想起這種文弱,甚至孱弱這種詞語,其實并不是這樣。”這也是我在日常反復(fù)與人說起的例子。試想一下,會舞文弄墨又會刀槍劍戟的男人,哪個少女不會心動。而事實證明,“近代文人”的運動意識都很高,好比村上春樹。其實我們看李健,他很“矛盾”。比如生的一張嚴肅臉卻很會講段子,看起來飽讀詩書卻會注重身體鍛煉,怎么不得個有趣。

而我之所以喜歡李健,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中給予了我一種想要成為更好的人的向往。即便我生來就是俊俏模樣,但也希望擁有龐大的學識和健康的體魄。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發(fā)問,“做李健的身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被李健愛著是種什么樣的體驗?”。

那么,回來講這支歌。

<一往情深的戀人>也是標準的第一耳作品,與初登場的<異鄉(xiāng)人>一般,已經(jīng)是「第三個版本了」。照例,做了編曲融合,這回是《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電影中的相關(guān)配樂。歌詞部分,照例新番。

先說說編曲。
不考慮任何“內(nèi)涵升華”,這一版的氣質(zhì)聽起來還挺怪的。保留首版的的流行基底,又有再版的古典氣息,其實在文章一開始我就擺出態(tài)度,首版(2009)一度是我每個清晨設(shè)定于鬧鐘的醒神曲。這一版的編曲人是譚伊哲,演奏陣仗也是鋼琴+弦樂團(中國愛樂)。特別心醉于前奏,由鋼琴導(dǎo)引,隨后弦樂團加入。想特別提一下這一支歌的MV,李健前期的MV大多五毛錢,這一支說實話也好不到哪兒去,但李健彈奏鋼琴的畫面每次看都還會心動。

對我來說,《一往情深的戀人》是李健少有的很具流行氣質(zhì)的作品。后期還有這么流行氣質(zhì)的歌應(yīng)該是《But I Still Love You》吧。而到了今天,我依然這么堅持首版估摸還是初心作祟,跟初戀差不多意思。

至于歌詞部分,
我們總是可以發(fā)現(xiàn),在李健組合的字句里,他的愛情觀是浪漫化,理想化的,他總是這樣引導(dǎo)聽者,即便重新修訂的戀人配上編曲多了一份厚重感。相傳,<一往情深的戀人>取材于同桌故事,相愛幾十年,共結(jié)連理又各自離散。如果代入這樣的視角,我們聽到的最后一句應(yīng)該是這樣的,

“我愿和她 聆聽寂靜 就在這夜晚 Love is over”。

嗯,想哭。

有人說,幾十首下來,李健也落入了程序化的演唱,程序化的編曲。好像確實有這個意思,可這從來不會妨礙我對他的喜愛。2015年李健發(fā)行同名專輯前往臺灣宣傳,在其中一個「節(jié)目」里,他說起了生活的意義。我們做每一件事,特別是喜歡的事,并不是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我們做了這么一件事,這是一種自我滿足,自我成就,就像今天寫下了這些文字,不一定有多少人看,但我做了這件事我就很開心了,真的。上原話吧。

“我一直覺得生活真正的意義就在于那些讓你感興趣的事,有些時候就是靠那些愛好,那些興趣,來支撐或消解很多你的煩惱。在我早期,比如說沒有名的時候,在為生活掙扎的時候,就是靠那些愛好,靠音樂的創(chuàng)作來自我滿足,自我成就,支撐著整個生活”。

李健老師,謝謝你,決賽加油。(林瑾念成文于2017.04.14)



5.12+

01.「會有那么一天」:出自張思爾《會有那么一天》。2015年9月30日,我以《會有那么一天》為名做了一場音樂會,于23首處演唱了《一往情深的戀人》。
02.「今天說不定是個合適的日子」:出自縱貫線《亡命之徒》。
03.「評價」:關(guān)于《李健》,雖然不是以偏概全,但好像內(nèi)地音樂人多的都有一股在音樂質(zhì)量判定上的“自以為我以為”,沒有包容性,瞧不起港臺流行樂,總認為自己做的才是真音樂,真民謠,真搖滾。很欣慰李健身上沒有這種惡習。講真,李健的人格魅力比做出來的音樂更吸引人。全輯最佳<美若黎明>,但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最簡單的<日落之前>。
04.「第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出自2009年第四張原創(chuàng)專輯《音樂傲骨》,第二個版本出自2013年古典新編精選集《拾光》。
05.「節(jié)目」:袁永興《拍律游樂園》。





5.13《李健在舞臺難過沒人管并望著岳云鵬的眼睛》
李健/女兒情(1986)唐僧抒懷(1987)你的眼睛(1997)

當李健唱起<女兒情>的時候,我突然由心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

其實早在決賽前便有朋友發(fā)現(xiàn)李健于微博關(guān)注了岳云鵬。當時我開玩笑的寫了一句留言,“震驚!音樂詩人放飛自我唱起《五環(huán)之歌》?。?”。李健當然不至于唱起《五環(huán)之歌》,但岳云鵬以幫唱嘉賓的身份出現(xiàn)確實震驚了不少人(事實上李健早有伏筆)。不過其中最有趣的還是網(wǎng)民的口風,“無心戀戰(zhàn),退避讓賢”。我擦?。?!其實我不太認同這樣的言論,口口相傳并沒有高尚之效。在我看來李健的幫唱是岳云鵬,贏面非常大,首先從期待值上就已經(jīng)勝了,500票已經(jīng)拿了200票,整個表演的微妙表情又拿下50票,最后五環(huán)旋律一出,觀眾被滿足,再拿下50票。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無責任推算。

這一曲<唐僧在女兒國抒懷并看著女兒國王的眼睛>無疑點燃了網(wǎng)民的創(chuàng)作熱情,各種表情觀察,劇情分析,哲學思考,每篇都像滿分畢業(yè)論文。讀完一圈,覺得自己真的拿不出「更高明的解釋」了。

那今天講些什么?

「上一期」講李健初識的時候,我說這個人為什么招人喜歡,或許是因為他在做一件反轉(zhuǎn)形象的事。而今天我想講李健人格魅力中很重要的一節(jié),就是原創(chuàng)性(精神)。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原創(chuàng)性,引用「村上春樹的見解」。

依照我的想法(純粹是“我的想法”而已),要說特定的表現(xiàn)者“擁有原創(chuàng)性”,必得基本滿足以下條件:
一、擁有與其他表現(xiàn)者迥然相異、獨具特色的風格(或是曲調(diào),或是文體,或是手法,或是色彩),必須讓人看上一眼(聽上一下),就能立刻明白是他的作品。
二、必須憑借一己之力對自身風格更新?lián)Q代。風格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不能永遠停留在原地。要擁有這種自發(fā)的、內(nèi)在的自我革新力。
三、其獨具特色的風格必須隨著時間流逝化為標準,必須吸納到人們的精神中,成為價值判斷基準的一部分,或者成為后來者豐富的引用源泉。

言簡意賅就是,能獨樹一格,能與時俱進,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李健具備這些條件嗎?一一來說。

第一點是獨樹一格。
獨樹一格在我看來是原創(chuàng)性的根本。它于流行樂中大體說的是歌手的自我風格成立。它的實體狀態(tài)可能是詞曲,編曲抑或演唱。李健具備這些條件,而且是早早具備。自打水木年華開始,李健的演唱就已成型,作品也皆為原創(chuàng)。嗯,應(yīng)該這樣說,幕后工作者自然也能因為創(chuàng)作風格獨樹一格,可作為一名歌手,TA的獨樹一格就絕不能只靠一項發(fā)展,而應(yīng)該是全面發(fā)展,全面養(yǎng)成。我們聽李健,不管是演唱,還是詞曲、編曲都有濃烈的個人色彩,再不必說了。

第二個是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在我看來單指作品有些狹隘,放大說還得是人。人的與時俱進我發(fā)現(xiàn)是包容與不斷學習。我經(jīng)常能讀到一些歌手抑或樂壇前輩斥責一些在我看來足夠優(yōu)秀的同行甚至不恥一些音樂類型。其實包容這個詞挺大的,包容即接納,接納即眼界的拓寬,不斷的學習,無關(guān)乎事情的新舊。人不能越活越固執(zhí),越活越封閉,真的不能。而作品的與時俱進絕不是時下流行check it out我們就money money。應(yīng)該是自我風格的不斷探索,任何一門音樂風格做到極致都是特別厲害的。所以這點李健也具備。

第三個是隨著時間流逝化為標準,即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
嗯,其實標準這個詞還挺玄學的。李健在05年的<向往>寫“我知道并不是 耕耘就有收貨”,隨后又寫“體會這默默忍耐的力量”。所以相較起作品,人更應(yīng)該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這又跟與時俱進差不多,為什么很多音樂人后來越趨平庸了便是這個意思,TA們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摧殘。才華亦如此。

總之,原創(chuàng)性之于歌手究竟有多重要,
我一直保留這樣的「觀點」。即要成為一名“偉大”的歌手最好都應(yīng)該有一種“不能一輩子都唱別人歌”的決心。歌手不要只是盡了“唱”的義務(wù)。如果寫旋律太難了,那么就從最好入手的歌詞開始,不管成果好不好,這一步一定不會錯的。

并不是說一個人獨攬全活就是好事。李健會鋼琴也沒見他在歌手舞臺自彈自唱,要知道彈鋼琴比彈吉他來的更具視覺殺傷力。唱片制作中也沒有過分展示自己的演奏水平,而是用一句“總有人彈的比你更好”傍身。越專業(yè)的事還應(yīng)交給越專業(yè)的人來。但詞曲在大多情況下就是一個歌手的核心表達,請別人敘述跟自己敘述終究是兩個概念。

歌手還是要有原創(chuàng)精神,不一定要做純原創(chuàng)歌手,畢竟每個人的才華有限,但可以選擇做一個有才情的歌手,每張專輯都有那么幾首自己的創(chuàng)作。我一直認為擁有原創(chuàng)性的歌手,意味著他有獨斷能力。李健于舞臺的翻唱為什么總能激起這么多跟我一樣的“同行”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唐僧在女兒國抒懷并看著女兒國王的眼睛>看似滑稽卻能分析出幾個春秋,就是因為他有原創(chuàng)精神。

會創(chuàng)作的人真的很有魅力啊。(林瑾念成文于4.21)



5.13+

01.「自豪感」:《西游記》無疑是一本偉大的著作,而許鏡清80年代創(chuàng)作的<女兒情>時至今日依舊耐聽。
02.「更高明的解釋」:出自縱貫線《亡命之徒》。
03.「上一期」:關(guān)于我與李健初識-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96785533505849
04.「村上春樹的見解」:出自村上春樹自傳《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





5.14《你往南 向北說再見》
李健/三月的一整月(1965)(OT:三月のうた)

李健唱了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兩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演唱與選曲。

李健的演唱表達形成了一種集體認同,克制。
橫向比較無可厚非,但我更喜歡說李健的克制不是情緒而是音色。不過這樣講就成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李健的演唱之所以有辨識度,是因為他有空靈的音色,且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標簽,更甚者還造了“男版王菲”這樣的字眼。我們聽李健,不對,這樣又「自以為我以為」的用上了“代表視角”。就我自己聽,李健的創(chuàng)作并沒有過分使用自己的音色,這一點他也曾于采訪中說道。大體是“我不太會針對自己的音色去寫歌,或者只寫某一音域的歌,在我看來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不行的?!边@是一句很有趣的話,大多唱片公司的老板聽完想必都會白眼紛飛。他們一定會極力慫恿旗下歌手去寫具有個人演唱標簽的歌,可能是這樣的對話,“李健啊,你最好一直在天上飛,別下來,就這么空靈,挺好”。

啊,要我一直聽空靈唱腔真的會性冷淡的。對我來說李健的演唱層次豐富,全面發(fā)展各級音域,比起人人稱道的空靈,我更喜歡他的低音區(qū),音色一點也不差,所以我喜歡《三月的一整月》。

選曲這個事情已經(jīng)講穿了。推薦一篇有些「激進派」的文章吧,「我們至今仍不明白那些歌手的選歌套路」(底端鏈接)。

撇開<三月的一整月>不算,單看李健選的前七首作品,比SINGER3時期更具流行氣質(zhì),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好事。流行歌之所以叫流行歌,還是要好聽,不能曲高和寡。就<父親寫的散文詩>來講,幾多人感動,幾多人共鳴,要我說,如果這只是一首普通內(nèi)容的男女情歌,我覺得由李健之口演唱還是會獲得不錯的反映,因為許飛寫的這個旋律真的特別好,特別流行。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有的歌手也唱特別流行的歌卻招人反感,甚至他們也嘗試唱冷門歌卻得不到現(xiàn)場回饋。這就又牽扯到人格包裝的問題,在去年SINGER4中,我已經(jīng)針對這個問題專門寫了一片「不深入見解」。

為什么有人能于舊時音樂撈出武滿徹而有的人就只能撈出周璇?(這里不是貶低周璇)為什么有人能于現(xiàn)代音樂中選唱<煙火易冷>甚至<裂心>,而有的人就只能選唱<丑八怪><可惜不是你>,為什么有人復(fù)刻<Feeling Good><你的眼神>可以成功而有的人復(fù)刻<默>,復(fù)刻<你就不要想起我>,復(fù)刻<我要你>卻一直失敗,好不容易選唱了一首<自己>,又很快毀于自己低劣的舞臺表現(xiàn)。

以選曲牽涉品味,講多了真的會高尚得招人反感。不如從這個層面去說,品味的提升,應(yīng)該由人來引領(lǐng)。并不是唱了一首冷門歌,做了一首厲害歌,就是逼格高,能力足。那么這樣的話品味就成了足以復(fù)刻的事。還是應(yīng)該要人設(shè)大于作品,或者人設(shè)=作品,什么樣的人做什么程度的音樂,人與音樂都好,才能予聽眾起到品味提升,甚至更深的影響。

簡單談?wù)?lt;三月的一整月>吧。

這支歌的編曲,樂器選擇,與初登場的<異鄉(xiāng)人>形成了首尾呼應(yīng),這種具有概念性,故事性的伎倆與SINGER3的做法一毛一樣,這很李健。

「一個時代」這樣的大話還是不要以訛傳訛了。<三月的一整月>講的是一個北方故事。李健幾個意象堆疊直接而到位。倒春寒,嚴冬難去,甚至我「第二次」在流行樂中讀到“紅白”這樣的字眼。在這里我一樣要推薦原作,「三月のうた」,厲害得想打人。以派臺成績(某音樂APP收聽率)來看還不錯,不過它的后勁應(yīng)該不會太足,大多人應(yīng)該還是更愿意回味<Lover is over><一往情深的戀人>這樣的情歌。同理第三季的<袖手旁觀><車站>。其實我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喜歡,李健開聲唱到“農(nóng)歷三月間 最是難熬”,可能因為覺得自己也過了一個「難熬」的三月吧,雖然不是農(nóng)歷,更不是因為倒春寒。

最后從李健這八首作品里說說最喜歡的幾首,估摸會講的有些玄學。

<父親寫的散文詩>,感動,可并不是因為他的內(nèi)容,這可以解釋為我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我的感動點來自于3:00分鐘處副歌唱畢轉(zhuǎn)間奏教會的這下,雞皮疙瘩四起。
<十點半的地鐵>,十點半,這個時間點還挺玄的。之所以在當初寫這句話是因為這也是我下班歸家的時間。整首歌的共鳴點是“我也疲倦了 這是我唯一不失眠的地方”,要解釋的是,我不是一個會失眠的人,也沒有覺得日常壓力沉重得喘不過氣,但好像只要身處車廂座位,人就會疲憊的不行,閉眼就能成眠。4:20秒處的高音G點直戳我心。
<紅豆曲+一生所愛>,<紅豆曲>唱畢后聲組加入,轉(zhuǎn)接<一生所愛>的這段演奏個人認為是全曲的精華所在,它好像讓我看見了天邊的紅色云彩,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要老實講的是,我不喜歡最后接的這段<May it be>。
<Love is over>,得知演繹消息的時候一度篤定這應(yīng)該會是全季我最喜歡的作品??墒堑搅艘粼闯鰜碇畷r卻又不太滿意。編曲上過于追求美感,不夠緊湊,有些公式化推進。離別曲后接唱詞的這下有點Low。

大概就是這樣。
唔,到這里我真的一首不落的跟著健哥走完全(半)程了。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只能感激健哥帶來的這八首作品,加上此前十三首,這二十一支歌就是屬于李健的《Vocalist》。

相見即是再見,那緣分何處說感恩。(林瑾念成文于2017.4.29)

往期回顧:
5.7《憂愁的異鄉(xiāng)人》: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83044746171710&mod=zwenzhang
5.8《母親聽了會哭泣 父親聽了會沉默 不聽不是好孩子》: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86125042998975&mod=zwenzhang
5.9《傷心地鐵》: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88847955826630&mod=zwenzhang
5.10《面對相思疾苦的正確做法》: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91560840052446&mod=zwenzhang
5.11《人總患孤寡》: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95305040665045&mod=zwenzhang
5.12《會有那么一天》: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10474096785533505849&mod=zwenzhang
5.13《李健在舞臺難過沒人管并望著岳云鵬的眼睛》: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99323485887480&mod=zwenzhang



5.14+

01.「你往南 向北說再見」:改編方文山《候鳥》。
02.「古老的那首歌」:出自羅大佑《閃亮的日子》。
03.「自以為我以為」:出自黃鴻升《自以為我以為》。
04.「激進派」:出自日本漫畫《銀魂》。
05.「我們至今仍不明白那些歌手的選歌套路」:出自Seven憐七 -http://weibo.com/p/1001603969538873007543#1493347678929
06.「不深入見解」:《有時候,人格魅力比音樂能力還重要一些》http://weibo.com/p/1001603945642610296370?mod=zwenzhang
07.「一個時代」:李健回歸的八支歌,每首歌都有他唱的是一個時代這樣的說法。
08.「第二次」:第一次出自林夕《塵埃落定》。
09.「三月のうた」:http://www.xiami.com/song/xL1LXpc9dfd?spm=a1z1s.6659513.0.0.Ptz87a
10.「難熬」:三月的一整月,夜長夢多。

 2 ) 李健,你是《歌手》請來的段子手嘛

想寫健哥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太完美 一直不太敢寫 但是 美好的他值得被你們看到

周六晚李健重回《歌手》舞臺,不知道有多少聽友像我這樣沒有電視還專門下載了芒果TV從22點開始看節(jié)目采訪,等到零點又看重播的?

我一定是個真迷妹!

先來說一下他的演唱曲目吧。

在節(jié)目重播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各位歌手的單曲視頻已經(jīng)上架,點開那曲《異鄉(xiāng)人》,從起初的熟悉到后半部分的觸動,發(fā)現(xiàn)原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聽透了的歌,加上歲月的沉淀又是更加直擊心靈。

他應(yīng)該是這個舞臺上第一個自帶曲目更新版本的歌手了吧。

“音樂和人一起成長”——音樂人李健

先來看一看兩個版本的《異鄉(xiāng)人》有何不同。

為何要重新填詞,他如此解釋——

健哥在賽前采訪時這樣說:

“音樂態(tài)度其實跟文學態(tài)度是一樣的,從大的來講,永遠是自我表達,而這種自我表達,第一不能迎合,第二也不是孤芳自賞的表達。

“我不贊成歌曲寫得太苦,夸大自己的苦難和坎坷是沒有必要的,它在我看來不夠真實,或者作為作者來說,你不夠堅強成熟?!?/p>

十年前的《異鄉(xiāng)人》在經(jīng)歷了十年的人生之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不再那么適用,這次改編與重新填詞,不論在音樂層次豐富性還是人文內(nèi)涵上,都極為真誠。

李健在最開始送給大家的一個逆戰(zhàn)禮物很簡單,就是一個“真”字。

真誠、真實。

不是為了煽動全場而刻意營造某種氛圍,也沒有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投入而造作擺姿勢飆高音。他用一個“真”將所有的濃情、所有想表達的東西,全部融進作品中,娓娓道來。

李健就像BUG一樣的存在,不需要炫技,不需要換風格,更不需要秀編曲,只憑一個“真”,足矣!

他曾經(jīng)引用過海明威的一句話:“優(yōu)于別人不是真正的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yōu)于自己。”昨晚的《異鄉(xiāng)人》便是最好的闡述。

實際上,李健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原創(chuàng)音樂家,真正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一定是在藝術(shù)風格純熟和思想內(nèi)涵深邃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表達。

而這些東西,是如今大多數(shù)的年輕歌手所無法追趕的,因為太年輕,所以太浮躁,太想紅,卻忽略了音樂最根本的含義。年齡不夠,素養(yǎng)不夠,心境不夠,文化積淀也不夠。

像本場的李健、林憶蓮和林志炫他們對于演出表現(xiàn)得更豁達、更深入,張杰、獅子、張碧晨更在意別人的評價和最終的名次。不是說他們不夠好,只能說每個年齡段的歌手都有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點罷了,畢竟都是從這樣一個狀態(tài)走過來,能不能轉(zhuǎn)變和調(diào)整皆是后話。

李健“清華”的背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深深融入進了他的品味和氣質(zhì)。記得在2016年的北京安可場,他與一群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同臺演出。正值平安夜,他送給每個小朋友的禮物(李健并沒有當場點明禮物是什么,是合唱團的老師非常震驚與感謝后特別指明的)是一大盒唱片,是54張德意志留聲機的經(jīng)典古典唱片

這一捧唱片可能會陪小朋友們走得很遠很遠,可能會因為這一捧唱片得到的音樂滋養(yǎng)而受益一生。這份禮物,體現(xiàn)的是一個前輩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懷,也是一個音樂人無形的氣質(zhì)。

你會從很多細節(jié)上看到他的那種氣質(zhì),比如一進門與女士握手時那種自然的姿態(tài)和稍微后退一步的禮貌,都會不自覺地讓人心生好感。李健很儒雅也很有智慧,在2015年的《我是歌手》結(jié)束時面對著越來越高的人氣,他卻選擇了“離開焦點”,他說“一個人在一個特別受關(guān)注的時候,應(yīng)該去冷靜和遠離人群。作為歌手,作品是你唯一的名片,當你的人比歌紅那一定不太對。

正因如此,他才會一直保持一顆作為歌手的平常心。

以前我曾拿李健王菲來比較,因為他們都是屬于內(nèi)心很強大,聲音很空靈,很少被外界影響的一類人,但是看了越來越多的訪談和演出,發(fā)現(xiàn)李健并不是遠在神壇高高在上的無法觸及,相反他的冷幽默和他的談吐為他收獲了不少迷妹。

他們眼中的李健——

作家 余華

詩人和個人在以前本來就不是分開的,作為一個原創(chuàng)歌手來說,他其實還是詩人。

詩如其人,歌如其人,在今天這么一個喧嘩與騷動的世界里,他那種安靜很能打動人。

歌劇家 呂嘉

李健對自己的藝術(shù)追求,一直都有著自己的目標和孜孜不倦的一種精神在里邊,作為作曲家,他很真誠。

段子手李健——

周六《歌手》最大的看點,估計就是健哥的段子了,時不時語出驚人。

連洪導(dǎo)都說,自李健來了之后,整個《歌手》的氣氛都變輕松了。

關(guān)于房間分配

關(guān)于桌上口紅

男歌手的愛老婆典范

關(guān)于“真”

李銳作為他音樂合伙人,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哈哈

評論迪瑪希

大家都只會評一句“唱得好美哦!”健哥這樣評,感覺每一句都是一首詩……

關(guān)于秋褲

健哥式幽默,真的讓人很舒服。秋褲的梗,請去復(fù)習2015年的《我是歌手》

關(guān)于廣告詞

關(guān)于重返《歌手》舞臺

一本正經(jīng)開玩笑的健哥好可愛!

關(guān)于第二名感想

“談?wù)勀愕母邢搿!薄皩?,沒太敢想?!?/div>

結(jié)果合伙人李銳對他的感想不滿意,balabala補充了一大堆

結(jié)果——

關(guān)于邀歌

連拒絕都這么有水平

鑒于李健在《歌手》出色擔任了段子手和解說員的職位。

詩人界唱歌第一

評委界唱歌第一

清華界唱歌第一

老干部界唱歌第一

的基礎(chǔ)上,網(wǎng)友們又給健哥增加了一項

段子手界唱歌第一?。?!

哈哈哈哈哈哈!

我要滾去舔屏幕了!


關(guān)于其他音樂人|日記

宋冬野|關(guān)于分別和胖大叔

邵夷貝|如果你對抗世界有點累了,就來聽聽小毛吧

陳粒|中了一種叫做陳粒的毒。

 3 ) 你說你四大皆空

李健和岳云鵬的合唱,表達很深,層次很多,立意很高,野心很大,可惜,當時,許多人就一笑而過了。

《女兒情》《唐僧抒懷》《你的眼睛》三首歌曲的排列,兩個人的歌詞的分配,李健的巧心隨處可見。

西天取經(jīng)的九九八十一關(guān),女兒國的妖怪最為弱小,一個微不足道的蝎子精。不過,這卻是最為難過的一關(guān),情關(guān)。

女兒國王跟御弟哥哥說,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在女兒國抒懷并看著女兒國國王的眼睛》——所以,難道以為李健的歌名就只是搞笑嗎?

李健將自己放在了唐三藏的位置,岳云鵬則是唐三藏的對立面。他可能是彌勒佛,也可能是豬八戒。

因此,與其說是唐僧的對立面,不如說是唐僧的另一面。一個逗哏,一個捧哏,卻合二,終為一。

“心疼你每一步走得艱辛?!逼鋵?,如果沒有蝎子精,御弟哥哥和女兒國王,大概也就在一起了吧。

他的額頭的細密的汗珠,他的緊閉雙眼,他的“若有來生”,他不多說一句話的策馬而去的身影,這些都是他心動的證明。

他微微地鞠了一躬,他行了凡家之禮,而非佛門的雙手合十。一如霓凰相認了林殊,就再未行過作揖之禮,而是小女兒家的禮節(jié)。

一如安生寫給七月的每一張明信片,“問候家明”;一如允禮寫給浣碧的每一封家信,“熹貴妃安”。其實,這些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我又想到了2014年的《后會無期 The Continent》,韓寒當年也翻唱了《女兒情 Young Girl's Affection》。

師徒西行,馮紹峰是孫悟空,陳柏霖是唐三藏,高華陽就是迷失的豬八戒。一路上碰到了六耳獼猴鐘漢良,三個女妖陳喬恩、王珞丹、袁泉。

他們是妖魔鬼怪,也是菩薩佛祖,他們“渡”他們過河上岸。他們彼此告白,也互相告別。苦海無邊,回頭無岸;重逢無趣,后會無期。

再見,不,是后會無期。

 4 ) 為了那個橫空出世的天才小哥哥

從第一季的腦殘粉,到第二季完全不想看,到第三季喜歡上李健,然后第四季無感。第五季,看到了迪瑪希。

可能會有人說他總唱高音審美疲勞,也有人覺得腦殘粉太多不懂得欣賞美??墒俏蚁矚g的就是那個四個八度,大開大合,收放自如的聲音啊[攤手]。天才少年,肆意飛揚,愿意唱自己想唱,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青春?有如此天分的少年,他的天分就是他的翅膀,就是可以隨心遨游的不是么?

可能說,你唱歌就是要迎合大眾。我承認。但是也有我這種,就是看他恣意張揚,就會很喜歡的人。因為我沒有被上帝寵愛的福分,我希望他能隨心而唱。

 5 ) 什么偶像什么粉絲嘛,我一直能get的



被轉(zhuǎn)移的那篇是《歌手》的評論。

久混豆娘的都知道我挺能寫。得罪的粉絲也很多。常年在各種觀后里和各路粉絲大戰(zhàn)三百回合。但在十年——整整十年里——還是第一次發(fā)生這種事。

在被轉(zhuǎn)移的那篇評論里,不乏有林憶蓮的粉絲,譚晶的粉絲,老蕭的粉絲,表示不高興,但這篇評論一直安然掛著。不高興,可以點沒用,可以在回復(fù)里和我唇槍舌戰(zhàn)。這是文明社會的文明玩法,文明人類自覺遵守。

直到我寫了第十一期的觀后。顯然,第十一期的觀后是特別讓某些粉絲不高興了,而這些粉絲不喜歡文明的社會也不喜愛文明的玩法,而是走文革路線的。

這群粉絲真挺厲害了。甚至讓我一個十年用戶因他們生出了注銷賬戶的打算。

什么偶像什么粉絲,什么粉絲什么偶像。能干出這種事的粉絲,其偶像是何種情態(tài)不難推知。為了防止粉絲們叫撞天冤,我還是要把第十一期的截圖掛出來。

得罪了不可說者的內(nèi)容


你們大可以再去舉報,我大可再掛一次。

 6 ) 批判趙雷,是不是會讓女人對老去的惶恐減輕一點?

惶恐個頭啊惶恐!

>>>> 01 上周末,趙雷在《歌手》節(jié)目上唱了一首名叫《三十歲的女人》的歌,節(jié)目還沒演完呢,微博上就炸開了鍋,那些平時曬曬旅行照談?wù)劚pB(yǎng)術(shù)的漂亮小姐姐們,個個恨不得立刻鉆進電視機把他哄下臺。

聽這歌時我滿腦子的WTF,趙雷選歌的時候團隊里的人怎么就沒一個提醒他一下?打擦邊球的《乘風破浪歌》的前車之鑒余波未平,稍微有點先見之明的人就應(yīng)該能預(yù)料到,這種與所有女性為敵的歌,根本無需動用女權(quán)主義者,發(fā)彈幕的一般女網(wǎng)友的口水就夠把他淹沒了。 這下好了吧,一個剛剛靠販賣文藝情懷進入大眾視野、看起來散發(fā)著理想注意芬芳的流浪歌手,瞬間被判了屌絲癌(對,連直男癌都不配),尚在轉(zhuǎn)化期的迷妹們立刻粉轉(zhuǎn)黑,紛紛喊他快回地下通道賣藝。 若是在十年前,這歌或許不會引來這么多倒彩,二十年前的話,說不定還能讓某些自我憐憫的姑娘忍不住為他鼓鼓掌。畢竟國內(nèi)搖滾和民謠男歌手基本也都是直男癌,大男子主義的雄性荷爾蒙味道,總能馴服一些獻身精神爆棚的傻大果兒。 但是時代真是變了啊,特別是自媒體興起以后,波及到每個年輕人價值觀的意識形態(tài)斷層已悄然發(fā)生,當你被一種更能確認自我價值的價值觀改寫時,你就很難再回去到那種壓抑個性和不自由的狀態(tài)中去。以上海為例,據(jù)說是全世界女性地位最高的城市了,我想全國的其他大中城市的女性也差不多。

《三十歲的女人》這種暗含著對30歲女性偏見與揶揄的歌詞不被噴才怪。 >>>> 02 有個段子說20歲到80歲的男人,能讓他們最心動的都是20歲左右的女人。女人就不一樣了,女人基本上愛的都是與自己年齡相仿或者比自己稍大一點的男人。 所以在男女的配對游戲里,女性的年齡是一個很有權(quán)重的價值籌碼,雖然這種“價值計算方式”里包含的價值觀庸俗無比,但社交網(wǎng)絡(luò)的熱門轉(zhuǎn)發(fā)里,依然總是充斥著那種計算婚戀市場里男女身價的小把戲。 政治正確和俗世規(guī)則之間,依然有著明顯的分野。女性的身體的性吸引力(生育潛能)、男性的財富潛能吸引力(物質(zhì)保障),一直是異性衡量對方價值的重要標準。

但事實上,一旦過了20幾歲,哪個女人不對用年齡界定她們的價值這種行為深為反感? 歲月逝去和容顏衰老是無人能幸免是自然規(guī)律,默許了男性對女性“年齡價值”這種不公正的衡量標準,所有女性都不能逃脫“被貶值”的命運。 這個時代像男人一樣在職場上沖鋒陷陣的新女性,沒有人會情愿承受: “我讀書不比你差,工作不比你差,收入不比你差,家務(wù)勞動不比你少,眼角的魚尾紋你比我的還多,身材也不見得是誰更走形,但到了30歲你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是香餑餑,我卻成了需要你憐憫的豆腐渣"的腐朽價值設(shè)定。 >>>> 03 憑心而論,趙雷或者韓寒的寫的歌的出發(fā)點都不能算壞,把他們像“女性公敵”一樣口誅筆伐未見得公允,只是你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兩場風波里,那些熱衷于點評熱門話題的男性大V卻始終沒有幾個發(fā)聲,就連文章的熱評里的網(wǎng)友也幾乎都是女性,什么意思呢—— "大多數(shù)直男和直男癌的距離,差不多就是溫和派msl和極端派的距離,直男癌理直氣壯的原因,其實也是得到多數(shù)直男的默許。" 所以暫且不分辨批評趙雷和韓寒的女權(quán)之聲里,是不是混雜著不勞而獲的“田園女權(quán)”或者是“女尊”主義。他們的歌被作為反面教材上綱上線,也算是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男女平等做的貢獻。 只是與姑娘們批判的初衷南轅北轍的是,對《三十歲的女人》這首歌的炮轟,多少還是暴露了女性自己對衰老的恐懼。 >>>> 04 有人說,趙雷這首歌如果標題改成《六十歲的女人》,才勉強可以接受。 又是皺紋、又是激情光芒被歲月打磨、又是身材走形、又是最好的時光已流走、又是寂寞的30歲女性形象設(shè)定,簡直給所有30歲左右活得獨立豐盛,還期待“光芒萬丈”的人生的女性 敗興! 還記得前幾天外媒報道金正男遇刺身亡時提到的“88年出生的中年女性”的梗嗎?姑娘們借此抖機靈自嘲,是因為這梗顯然無稽之談。 而趙雷的歌為何不能作為一個反諷的段子來看呢? 可能是因為這首歌離現(xiàn)實還真有那么一點近,它確實也觸到了女人內(nèi)心真實的焦慮。

女人都怕老嗎?差不多。否則我們也不會花費那么多的金錢和精力在保養(yǎng)上了。 女人都想在別人眼里永遠保持年輕漂亮,就連我六歲的小外甥拜年時都懂得用“青春永駐”的吉祥話討女長輩的歡心。 青春期一過,很多女人的年齡就莫名其妙的成為了禁忌,比如我的好姐妹,每年過生日都是十八歲。 年過三十,你說她外表還像20出頭,再女權(quán)的人心里也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和自信。 所以說,只是直男或者屌絲在對女性進行年齡歧視嗎?這個還真的挺冤枉的。 >>>> 05 為什么女人不能坦然面對衰老這件事呢? 【可能和女性看自己或其他女人時,也會自動帶入男性的視角有關(guān)?!? 《觀看之道》的作者約翰·伯格提出了一個“注視理論”: 在看與被看的關(guān)系里,男人注視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視。 這不僅決定了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大部分關(guān)系,同時也影響了女人與自己的關(guān)系。 “深植在文化土壤中的理想觀看者一直為男性,女性從孩提時代開始子就被教導(dǎo)應(yīng)該不時觀察自己和自己的行為,以給他人,尤其是給男性留下好的印象。漸漸的,別人對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覺?!?/p>

從青春期開始,女孩子就比男孩子更多地受到身材問題和皮膚問題的困擾。大量的女人幾乎每一天都在為控制體型與食欲作斗爭,不僅是為悅己者容,女人對外在形象焦慮,更多是在取悅自身被男權(quán)社會構(gòu)建出的內(nèi)在“男性視角”。 前面說到男人永遠愛看年輕的女人,女人深知這一點,也許才會那么怕老。

>>>> 06 年齡增長帶來的“貶值”駐扎于很多女人的噩夢里,雖這個時代不時地有鄧文迪、鐘麗緹、伊能靜、賈靜雯的姐弟戀來制造美好的錯覺。 但過年回到家里,被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地年紀大了為由逼婚的時候,估計也會不由地產(chǎn)生了最好的年華在流逝的自我懷疑: “作為一個30歲臨頭的未婚女青年,是不是已經(jīng)失去了資格談獨立,談隨緣,談自由,談浪漫,談愛情?年歲到了,是不是就應(yīng)該聽一個男人的鼾聲,要個生孩子?” 這樣的懷疑簡直太太太不酷了。必須用更文明的價值觀打倒?。?! 這樣看來,每個女人都跟風罵罵趙雷們,是很非常有必要的事。 至少可以給這個將女性 根深蒂固地 “景觀化”了的文化松松土,讓時刻處在體貌焦慮中的女人自己,獲得片刻自我慰藉式的安寧。

 短評

被張杰的RAP尷尬到懷疑人生。

6分鐘前
  • 小葵花(???)
  • 還行

林憶蓮依然天后級水準 張敬軒鏡頭全無 ps 張杰喊麥時 獅子合唱團屏幕左側(cè)成員的嬌羞一笑 可反反復(fù)復(fù)看十幾遍

7分鐘前
  • 日落四十四
  • 較差

不認識袁婭維,真的是直接被現(xiàn)場感動到的,但像這樣唱得好選歌還不錯但是沒名氣的就注定要墊底嗎? <九兒>:軍人的站姿,清晰的吐字,驚人的爆發(fā)。戛然而止,大氣婉約。配上嗩吶極具民族風的煽動,僅僅四句歌詞,卻唱出了一個跌宕起伏盤亙在我們生長的這片黃土大地上的壯烈故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8分鐘前
  • B612小曼君
  • 推薦

《不必在乎我是誰》簡直字字誅心惹,林憶蓮有技巧 卻不炫耀 有情感 卻不做作,一首平淡的歌 娓娓道來 透徹心扉……

11分鐘前
  • 陳美芳˙?˙
  • 推薦

我是歌手變歌手,一切感覺大不同;歌手主持變浮云,美其名曰合伙人;真人秀中沒有秀,人物全是來觀花;大魔王們穩(wěn)如狗,光良一臉“我是誰”;要說本季何處走,張氏余波剩幾何?

16分鐘前
  • Indecent time
  • 還行

這一季歌手陣容很強大,可惜有張杰,很影響觀感

18分鐘前
  • 暗閃光
  • 還行

1.迪瑪希遠沒有上屆黃致列唱的驚艷2.光良在這些歌手中就好像在唱兒歌3.袁婭維唱的好4.觀眾鏡頭和經(jīng)紀人繼承了上面幾季的尷尬5.張杰怎么又來了,這對夫妻真是芒果臺親生的啊?

21分鐘前
  • 小憂傷
  • 還行

謠言止于智者,可惜鍵盤俠多是蠢蛋,毛嗲嗲都說了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以訛傳訛的那些人何曾管過真相,他們在乎的只是把自己所謂的愛國熱血潑出去罷了,不管潑向哪,也不管向哪潑。

23分鐘前
  • wind
  • 推薦

橫空殺出哈薩克斯坦小哥……哈韓哈日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希望歌手不會變成快男超女還有中國好聲音的專場】

24分鐘前
  • kakakarl
  • 還行

—— 四顆星給杜麗莎 林憶蓮 袁婭維, 扣回一顆星為張敬軒.

27分鐘前
  • Q·ian·Sivan
  • 還行

我只想吼一句 林憶蓮我愛你一萬年 迪瑪希神馬鬼

28分鐘前
  • RITA
  • 還行

僅就第一期而言,最打動我的是林憶蓮蕭敬騰。那個外國小伙很棒,但華麗的技巧和高音并不足以打動我。最期待的仍是譚晶,希望后面的比賽能夠漸入佳境。 ps:話說這節(jié)目好幾季了我從來沒看過,居然為了譚晶破例了哈哈哈哈哈。 還有那幾個合伙人,能再尷尬點么 ?扣一星。

33分鐘前
  • 瞧你內(nèi)德行
  • 推薦

杜麗莎在短短五場的表演里,感謝自己的丈夫(《愛是永恒》)和母親(《真的愛你》),為我們告解這個混亂的世界(《Imagine》),致敬寶貴的生命(《Vincent》)。她唱歌,像有一束溫暖的金光灑在我身上。唱得像頒獎典禮又怎樣,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儀式感。很幸運你有來過,你是我心目中的冠軍。

35分鐘前
  • 基瑞爾
  • 還行

國內(nèi)外港臺,老中青三代,蘿卜和青菜,必有你所愛。

38分鐘前
  • 大偵探鳳梨
  • 推薦

杜麗莎一直是我的最愛,那種自信、積極、享受其中的態(tài)度我真應(yīng)該學習一下~目測迪馬希往后就很難跳出那個定式~譚晶真是讓人期待~閏土,麻煩出門左轉(zhuǎn),謝謝,你的rap凡是你不承認的那些正好高度概括了你為啥不招人喜歡~

42分鐘前
  • darkerthanwhite
  • 推薦

修改評分,之前懟一位說這陣容low的,可惜少了一位,但這么幾期,的確越來越low,好的歌手走的走,莫名其妙的歌手入圍霸占不走,體制外的被剪體制內(nèi)的也被剪,明哲保身做法實在low又惡心。剩下的三星給辛苦了的演奏家們,剩下的好歌手和可惜莫名離開的好歌手

46分鐘前
  • leslin
  • 還行

“音樂合伙人”差評!給個控節(jié)奏的主持人行不行?由期待值決定出場序差評!沒有命運的捉弄一切擺明是劇本。那個誰……你們說帥就帥吧,唱法語能不能先把發(fā)音練練?燈光和舞美老師都跳槽了是吧?!真是求你們早點淘汰林憶蓮!追這節(jié)目心太累了。Sandy淘汰的那天我再回來扣一星。就這么愉快地說定了。

49分鐘前
  • 小斑
  • 較差

不至于為了張敬軒打一星吧……那你們把剩下這些好聽的聲音置于何地?還有袁婭維,演繹得太細膩。本來四星但看這么多粗暴黑怒給五星

51分鐘前
  • 精神癌早期
  • 推薦

張杰扣兩星,淘汰杜麗莎扣一星,臺下觀眾一堆奧斯卡影帝影后戲太多扣一星。張杰真是歌手這么多期最討厭的一個,來的的第一期說自己不是裙帶,還來一段無與倫比的尬普...然后一轉(zhuǎn)身第二期還沒開始唱就自己扯自己老婆了,請問張杰什么時候走??微笑臉

54分鐘前
  • 元氣少女郭德綱
  • 較差

導(dǎo)播,下次切張杰臉的時候請用龍頭鍘謝謝

58分鐘前
  • [已注銷]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