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在三次旅行中一起度過12個夜晚的兩個男女的旅行羅曼史,是韓國版“before系列”(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該劇還將以旅行為媒介描寫主人公們的成長故事。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劇,播出來不是很火,可能是沒有大熱的演員,或者說一個合理的安排時間,從劇情上來看,是很現實也是很命運的一個故事,喜歡男女主詮釋的感情,夢想的路上,命運的感情出現了,錯過也沒關系,因為是命運的人也會相遇。過程很悲慘,結局也不給一點甜,但是他們一定是在一起的對吧。就這樣想也很開心。感謝他們的演出。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第一次想看直播,第一次著急劇情。感謝所有人的陪伴。
因為工作更換,心情起伏很大,時隔幾個月才開始又追韓劇,一直很喜歡韓國愛情又或文藝的電影和電視劇,這其中又以電影比較出彩。比如之前玄彬的《愛,不愛》;比如《晚秋》、《雛菊》等都是佳作。打著“韓國版的愛情三部曲”旗號的《十二夜》,海報和一些場景的色調就已經抓住我的視線,做的像模像樣,多少有些偶遇,又添加些許無奈的,像是多雨又有夾雜著幾束明媚陽光的西雅圖式的蒼涼與溫情。
女主韓勝妍,之前是《青春時代》里漂亮又帶點小女生的撒嬌式的大小姐模樣,男主申寰洙是《青春時代》和小學妹談戀愛的前輩,之前沒有交集兩個人現在要開始談戀愛了,多少有點期待,但性格卻和之前千差萬別。
看過愛情三部曲的有些人會把它們叫做話癆三部曲,因為整部劇都是用聊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我們相遇了,你這個人怎么奇怪,我們可以吃個飯交談一下,也許還可以聊聊天;我很想了解你,我想知道你最喜歡的季節(jié)是什么,我們牽手吧,你的夢想是什么,或許我們還能一起跳個舞;我們以后會怎么樣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before sunset 里,女主帶著一種莫名的神經質一樣的語氣和情感去交談,去發(fā)泄,去吐槽,去展現出自己的思念,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愛戀,自己的無奈又敏感的心思。這是一種難以被大眾深刻的理解然而又能被觀影者感慨又認同的情緒。
韓劇版的他們,更加年輕,也沒有那么多的負擔,或許距離也沒有想象中遠。他們以一種更加能被理解,更加大眾化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整個故事情節(jié),我來自日本我來自美國,我們相遇了,你喜歡舞蹈,我喜歡攝影,我們要不要繼續(xù)各自的理想?我們一起吃頓飯吧,一起聊聊天吧,一起去走一走,看看風景吧。你要堅持嗎?我能堅持嗎?你要繼續(xù)和我偶遇嗎?我要繼續(xù)相信能見到你嗎?
幾集里面最讓我內心顫動的是那段突然而來的舞蹈,它讓我去相信這部電視劇,去相信他們的命運,去相信他們的偶遇,也相信,這個故事是可能真實發(fā)生,即便擁有不一樣的過程,但應該也會有同樣的心態(tài)。
現在到了第七集,然而我卻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和情緒。我們又相遇了,還是這樣偶遇著,看見你意氣風發(fā)的樣子,我卻怯懦了。我有了愛人,但不相愛,我想繼續(xù)攝影,但卻沒有勇氣,我現在遇見了你,但你在我們相遇的日子沒有來,你好像什么都好了,我好像什么都不好了。
所以,我們能不能在一起?你能不能等我?作為旁觀者,有很多疑問。
宥京(女主)為什么不能繼續(xù)攝影,或者說為什么不能邊工作邊攝影作品,我并不覺得有什么沖突,既然夢想這樣的東西能在開始后放棄,我想也能在放棄后開始。如果在紐約找不到好的發(fā)展,為什么不能換個老師,換個心境,換個國家自己生活?很多東西沒有那么難,沒有那么的不可以,有的只是內心的糾結和缺少勇氣。
宥京為什么一直要和不愛的人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5年前面對現男友的時候就已經不愛了,為什么還要在一起繼續(xù)5年。為什么連學習和工作都要被他左右。我不禁想問,都21世紀了,是不是連離開一個人都那么難,是不是連自己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獨立工作的勇氣都沒有?
老實說作為一個對這部劇有這么大期待和喜歡的觀眾來說,看到第七集,感覺很失望,有一種愛之深責之切的感情。話癆三部曲里,恕我直言,兩個人很相愛,但并不相配,他們當中都太多的阻礙,所在的社會階層,還有很多方面,如果要在一起都需要他們費盡心力去磨合和解決。他們對對方的感情,有很多很多是對青春的不舍,是年輕時那份沒有得到的愛戀的執(zhí)著和激情,是拋開他們各自現實生活的壓力,能夠讓他們喘口氣的那種休憩時間。這樣的愛情是一瞬間的,凌駕在現實生活之上的悸動。
然而韓劇里的他們倆,整個劇的格局和架構明顯很小,小的只是你需要關注的僅僅是你的理想,你的愛情和你的思維。那么沒有什么不可以,你能從白領走進舞團,從日本走去國外留學,我也能從紐約回到韓國,從攝影師到白領,從白領到攝影師。你能離開前女友,我也是不是可以離開那個令人討厭的,大男子主義且喜歡控制的現男友。
所以接下來,宥京能告訴男友嗎?“我不愛你,我愛別人了”玄伍能告訴宥京嗎?“我愛你,我等你”。
期待你們接下來的相遇。
這不是什么劇評,只是我看劇之后的亂七八糟的隨筆。
第一次看的時候,發(fā)現這部劇討論度很低,甚至連劇照都沒有。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部討論度很低的淡淡的劇會讓我看出了余味悠長的感覺。
雖然很喜歡,但是不知道如何向身邊的人推薦這部不太好推薦的劇。愛情???不像。全劇甚至也沒有完整一集在談甜甜的戀愛。也不是家庭劇,沒有狗血的撕逼戲碼。也沒有犯罪局的精彩劇情。主演也沒有大咖,沒有張力滿滿的劇情。所以,我把它當成無意中撿到的寶貝藏著自己回味吧。
一刷之后,趕著二刷。也許是那種莫名的長久迷戀我沒經歷過,很好奇。劇情我覺得很美好也很遺憾,開放式的結局我寧愿編造它是圓滿的。兩個敏感的人,莫名的只接納對方,如此,除了對方,還能允許誰長久地相伴自己身邊?宥京陪著車賢吾去看前女友的首演,前女友一眼就看出宥京的特殊“你不是隨便讓人待在身邊的人。” 車賢吾發(fā)著燒,女友只想用一個手指觸碰他的臉,他都敏感著躲開。而韓宥京用手背觸碰他的臉,他緊抓著宥京的手貪戀她的溫度。身體的反應騙不了心啊。
男主的演技讓人驚艷。第一次的旅行,他是壓抑和迷茫的。第二次旅行因為他重回了舞蹈的世界,整個人是很釋放、輕松的。第三次偶遇,身邊有了并不愛但是要結婚的對象,也離開了摯愛的舞臺,他散發(fā)著將要崩潰的氣息。這三個階段他都演繹得很好。而且,眼神里面有東西。在這種淡淡的劇里,還能看到滿滿的但是不浮夸的演技,算是第一打動我的因素了。
另外,在知乎看到有評論說女主婊的,我也不是很明白。誰說身邊有人,就不會對別人心動了?心動了整理關系,再出發(fā)也不可以么?如果沒遇到特殊的他,呆在一個還可以的人的身邊,也不是不行,大不了生活少一些心動的感覺。如果遇到了那個特殊的他,任何的將就都會覺得難捱吧。所以為什么要罵呢?
反而愈發(fā)壓抑,原本有些喪的心情變得更壞了。拖泥帶水的感情線,似乎更是在證明愛情只是少數人才配得上擁有的奢侈品。即便曾經短暫擁有它時,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刻骨銘心,然而猶豫、猜忌、差一點勇氣和堅定以及這樣那樣舍不得放不下的你們,都不配長久的擁有它。倘若如此,不如早早承認自己根本不屬于那配得上愛情的少數幸運兒,俯身去自己不甘心的人生里尋找一點自我麻痹的幸福,活成死后的樣子。至少,留得一份安寧。
命運沒有你們以為的那么好脾氣,會像條狗那樣一次次把你扔出去的球撿回來,一再縱容你浪費它給的機會。真正的相信命運是毫不遲疑的抱緊它,而不是“命中注定所以什么都不用做也能得到”或者“我覺得我的命運應該更好些,再多賭幾次看看”。
同樣很遺憾,感覺并不是所謂開放式結局,兩人再見時雖然各自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但是顯然對那段感情都已經坦然放下。說到底主線不過是借一段感情講述人生困惑、選擇、堅持(事業(yè))與放下(感情)的故事。加上幾條配角故事線,貌似立意不俗發(fā)人深思,無奈到了最后終于還是掩飾不住命題作文的尷尬。之前種種脆弱悖謬的情節(jié),并非力有不逮的瑕疵,倒更像是強行深刻的馬腳。雖有野心,卻不夠真誠。
如此,倒不如讓我繼續(xù)無腦看韓劇好了。
每周都會等待周六字幕出的那一天,劇情很吸引人,每一周都會想知道劇情到底會往哪個方向發(fā)展,也許這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每個人的心里都會藏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在別的地方與別的人。男女主邂逅,分開,再相遇,也許過程很老套,可是生活中這樣的緣分又何嘗不需要一種命運的安排或者說是捉弄呢?有的人終其一生求而不得……我覺得電視里或許講的也是一種遺憾,每個人都觸手可及,不了了之,卻又念念不忘……很好奇故事的走向,也許會多一點曲折,好想看到大家的劇情討論之類的,可惜,播出的第五周了,只有大家寥寥的短評,只能等待周六了
近來韓劇多在各種超現實題材、臉譜化漫改中樂此不疲,散文式的《十二夜》就顯得格外異類了:明明說的都是人生中那些猶疑不決、取舍不定、聚散無常,再普通不過,卻被扎堆兒高光走極端恨不能每個構思每個鏡頭都吶喊“我獨特”的同僚們襯得特別了,算不算創(chuàng)作中不期然的歪打正著。
事實上這劇也是打著柔光的,舞蹈與攝影兩條線在民宿交匯,決定其“文藝濾鏡”的似曾相識。有時文藝腔稍重,想表達的千頭萬緒,四兩撥千斤的消化術欠奉,便流于做作;好在整體風格是徐徐地、喟嘆地、在心底暗暗思忖地,膈應一下,也就過去了。
簡介用韓國版“before系列”類比,橫跨八年的三次旅行、十二個夜晚,一男一女總在遇見,總是分離。“before”不過是舊瓶,編劇厲害在于里面裝了完全本土化的新酒。安國地鐵站附近那片韓屋區(qū),我和友人去首爾旅行時住過,的確適合發(fā)生故事。舞臺已搭好,而聚光燈,留給一處掛有“邂逅”店招的民宿再好不過:民宿是暫時的聚落,是不問過去的諾亞方舟,一切人際關系的規(guī)則都被打破,可加速、可規(guī)避、可輕易獲得逃逸錯覺,于是,可變成顛覆平時的、那樣一個我。
如果說原版“before系列”截取了生活的三個橫斷面,那么《十二夜》則對準情緒醞釀發(fā)酵的無數微妙瞬間,潮汐沖刷下,巖壁漸次裸露——無關經歷身份認證下那個社會屬性我,彼此面對的,至少褪去了層層生活的盔甲。此時當下,輕盈、宛如重生嬰兒般,欣喜地望向對方。然而畢竟還要重歸各自的生活,那些盔甲還得一件件穿上,沒有人會赤膊上陣廝殺,沖進霧霾不戴口罩。
因著散文式節(jié)奏,主線之余,各條副線也散淡游走著編織著星星點點著,沒被主線的光輝一概遮蔽,兼顧了他們的變化成長。女主寫詩寫小說的好友一直酷酷的,洞悉一切溫暖接納的照相館店主也很酷地出門旅行了;看似窩窩囊囊為了那點沒希望意外一夜情的余韻而努力著還努力掩飾這努力痕跡的胖頭男誰又能說不酷,還有民宿店主疲于應付情事家事的一地雞毛之余還體恤著走馬燈住客的心緒那也酷得不顯山不露水……每個人都有煩惱、短板、遺憾、怯懦,所有這些黯淡,呈現出來的質地,暖暖內含光。
我喜歡這些配角與主角之間的距離。同期日劇有個傾向,就是過分仰賴配角對主角生活的參與來推動劇情發(fā)展,說到底這是編劇在走捷徑,沒有十足邏輯推動、甚至有悖日本人際關系的通常默契,對自己編織和解決事件的能力底氣不足,才會選擇這道方便法門?!妒埂防锱浣桥c主角共同構成這十二夜平行世界,他們心知肚明地旁觀,有意無意地提點,不喧賓奪主、這距離感——當然不太具備戲劇性,他們負責開辟一個舒緩空間,鏡像主角內心的雜蕪,藉此派生若即若離的第三視角,搭建一座橋梁,觀眾與劇中人獲得共情,一點點理清思緒,敢于確認內心那點蠢蠢欲動。
看《十二夜》需要耐心,編導不負責揭示來龍去脈,這個任務交給觀眾,一句話與另一句話的呼應,一個表情在記憶深處的喚醒,一個人身后拖拽的紛紛紜紜,這幅圖,得觀眾自己去拼。
美好。
最后兩人重新相遇的冬天街道上,我躲在被窩里哭了。在分別的時候她說,不要在告別的時候約定下一次見面,這樣分別會失去本來的意義,如果不能約定還會見面,那是命運。我們的生活匆匆忙忙的路過了許多人,每個人都盡力的想好好生活,這部劇讓我窮途末路之時,重新相信了命運。
channal A這種小眾臺拍的劇濾鏡風格小清新的讓我想到了heart signal 故事線一開始也有點混亂 青春時代亂燉
這算什么韓國版“before系列”?假美國人和假日本人在韓國談戀愛的故事而已,還加了各種配角,全無我們聊天片的精髓。
不斷的偶遇是彼此在不斷尋找對方
藝恩和成烈前輩的組合?恩在會吃醋的喲.男主用日文說“我想理解你”的時候,我莫名的淪陷了
好些臺詞讓我哭的稀里嘩啦
結局還是如命運般的相遇了 很清新很治愈的一部劇 選角非常契合 ost也好聽 緩慢的敘事線卻又不拖沓 給這個冬天添一抹溫暖??
從相遇,到相識,到在一起,到誤會,到復合,十二夜,十二年。十二年可以經歷多少事,但兜兜轉轉還是你和他和她,此生不過活在一個圈子。
一集不到棄,劇情一上來非?;靵y,半小時過去之后甚至沒有實質性推動,讓人摸不著頭腦。整體畫風有點喪,吸引力偏弱。從首播0.5%的收視來看也是撲街了吧。
被劇名和海報吸引來,婉約又清新的韓式風格,意外地好看。兩人的相遇很古典,往來方式又很現代。平凡人平凡世界的心動,照相館再次偶遇的鏡頭尤其出色。韓勝妍的英語nice,男主則超耐看。
4星觀望,想看韓劇的時候,在韓劇TV上選了隨意選了一個封面最打動我的點進來,意外的發(fā)現從劇名到劇情都是模仿2000版張柏芝和劉德華的《十二夜》,劇情挺吸引人,男女主很有CP感,期待更新!
剛剛看完 真的很散 八年間發(fā)生了十二夜的離別聚散 雖然是兩人的緣分 也是兩人一種成長軌跡的陪伴吧 從青春迷茫到 挫敗的追夢路途…… 大家都在一起 互相鼓勵過來的 多少個春夏秋冬 能笑著說出來的往事有多少 有新的開始 新的悸動 對未來充滿期待
喜歡男主的顏,有點像丁一宇。劇情走比較日系文藝風,真的那么命運那么有緣分為何非要分離,只能說異地戀真的很辛苦,發(fā)信息看不到語氣,打電話聽不到表情,心聲不能第一時間準確的傳達給彼此, 生活里面瑣碎的事情 陪伴在身邊的也是別人,總是在互相想念總是在心痛。正因為見面的時間少又珍貴,所以更加迷戀 。。。唉,這是個什么結局。。
每個細節(jié)都處理得太好了!男女主的日本和美國護照可以免簽進入韓國,手機系統(tǒng)也回到了2010年,女主遇到男主前的照片確實很千篇一律。還有背包旅行、搭便車、膠片相機、暗房的伊爾福顯影液等等,都太真實了吧,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只是我永遠不會是女主。第一集太壓抑了,希望女主能盡快變得開朗
“切勿因約定來日方長,而輕慢每一次的離別”,鄭重的告別,才有更歡喜的下一次相遇。一部斷續(xù)看了好幾個月的文藝劇。
這部真的很好看
我現在非常奇怪,但是也非常好。和你在一起,或者不和你在一起,只要想到你,就會讓我想要努力做回自己。
人還是相信緣分的嘛,所以前幾集青春的悸動最好看,后面就看不動了。。。
據說是before的韓劇版,emmm…原版的愛在三部曲在我心里地位太高了,所以先三星預定。說個題外話…剛看了第一集開頭,就聽到我男人Bruno Mars的歌曲Runaway baby,2010年恰好是這首歌發(fā)行的那一年,不過是10月,而在女主寫日記的日期6月這首歌其實還木有發(fā)行,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