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結(jié)束職業(yè)生涯的水球奧運冠軍Matthias Le Goff決定在電視上發(fā)表恐同言論,卻沒想到迎來的“懲罰”是帶領(lǐng)一支同性水球隊前往克羅地亞參加LGBTQ運動比賽。
「生吞活剝不留情,閃亮活蝦進攻去!」
游泳健將馬提亞在鏡頭前發(fā)表恐同言論,遭泳協(xié)判去擔(dān)任一支戰(zhàn)績不甚出色的同志水球隊教練做為「贖罪」;馬提亞原本打算以擺爛態(tài)度接管水球隊,卻在與這群同志相處后,看見他們的熱情與活力,了解到他們的辛苦與可愛…
根據(jù)法國同志水球隊故事改編的《閃蝦亮晶晶》,是一部可愛討喜的作品,它通俗好笑好看;電影點到很多議題,但大半只是輕輕帶過,沒有太用力討論同志以及變性者的困境,大半時間笑著鬧著,讓人感受到一股強勁的生命力;影片藉馬提亞的眼光看同志,在與閃亮活蝦隊相處一段時日后,馬提亞才真切明白同性戀跟異性戀沒有不同,同樣有著家庭問題、感情問題、生離死別的問題等。
《閃蝦亮晶晶》令我想起《沙漠妖姬》,兩者都有好聽的插曲、爆笑的情節(jié)、以及一段笑中帶淚的公路巴士之旅;《閃蝦亮晶晶》的劇本驚喜不多,它的強項在角色設(shè)定,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演員挑得非常好,搭起來的效/笑果很突出):馬提亞的憤怒與焦慮、尚恩的秘密與溫柔、扎維耶的風(fēng)騷與「雷恩葛斯林」(請自己去看電影才知道雷恩葛斯林出現(xiàn)在哪一幕)、艾力克斯的深情與守候、希迪利的家庭與伙伴的兩難選擇、達米安的甘草喜感、弗雷的美麗與自信、文森的青春與好奇,以及裘爺?shù)那靶l(wèi)與保守(年紀(jì)最長的裘爺,年輕時追求同志平權(quán),如今面對變性人卻又感到不適應(yīng)與排斥,說明同志之間同樣存在著歧視與不理解)等。
(底下有雷喔,請斟酌閱讀)
最后,一個關(guān)于電影的小疑惑,電影尾聲,希迪利在比賽前夕突然脫隊返家參加孩子的生日會,教練馬提亞只好代替下水參賽,這劇情安排不算意外,只是,閃亮活蝦隊參加的畢竟是「同志運動會」,因此馬提亞的參賽應(yīng)該不符合規(guī)定吧?!或者,盡管名為同志運動會,但其實大家都能參加?
今年新加坡法國電影節(jié)主辦方把一部真人真事改編同志體育電影的唯一一場放映會放在一個星期天7點這個黃金時段甚是感激 放映會選在新加坡法國文化協(xié)會大樓放映廳 在這個華人居多的國度 突然一個空間被法語主導(dǎo) 滿滿的金髮碧眼 連亞洲臉孔都口操法語 對純粹喜愛同志主題電影的我來說 頓時成為邊緣人 滿滿的鬱悶 好在還有一枚枚養(yǎng)眼的洋人們聊以解悶 歐洲電影對於習(xí)慣講求衝突矛盾的主流商業(yè)電影中毒者來說 溫溫吞吞是通病 導(dǎo)演的功力沒法駕馭體育運動講求的刺激感 期待跌宕起伏的劇情就更別奢望了 比較其戲劇上的精彩程度 甚至同類型的真人真是改編體育類型的韓國片take off 五個跳雪的少年 處理上都比這部好太多太多 儘管如此觀影過程是舒服的 就流水帳了些 本場放映據(jù)觀察70%都是直人情侶和夫妻伴侶 無人中途離場 當(dāng)然如前所述 80%觀影者是新加坡在地法國人 對同志這件事的包容度肯定比傳統(tǒng)新加坡社群來得高 影展之後 片子會在特定院線進行公開放映 預(yù)祝電影票房豐收 同志被更多人看見並接納吧 love wins.
每個人,重點是選擇如何去生活 本來以為最近作品最讓人動容的會是金發(fā)男子,沒想到卻是本來沒有太多注意而且還暗搓搓吐槽很久名字的法國電影,閃蝦亮晶晶。 閃蝦隊,是一支水平不咋樣看起來像玩一個樣的水球隊,閃蝦其實是蝦尾的意思(猜測),而蝦尾據(jù)說是蝦最漂亮的部位,喜歡最漂亮最閃亮的部分,其實不就是這個群體中大多數(shù)人的特質(zhì)么。 這部影片,個人覺得主角并不是男主教練而是這支隊伍甚至應(yīng)該是這個隊伍的靈魂人物,尚恩。 誠然,男主馬提亞是俺到目前為止看到的光頭中性格最溫和的存在,而且通篇看下來,那個所謂的導(dǎo)火索事件,是真的不可原諒么?不過無論如何,也要感謝這個事件,讓他得以和這個隊伍相遇,他對于這個隊伍的成長還是提供了自己的作用同時也是這個故事的最獨特的敘述視角的存在。 整部影片下來,尺度并不是很大,男主的以前作品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法劇,墮落主廚,這次的光頭造型看起來很兇的樣子,身材很可以,不過沒有正面鏡頭,背面全裸倒是有幾十秒,這個男主從自己開始的禍從口出,失去了參加比賽的資格,然后為了補救不得不去參加這個水球隊的輔導(dǎo)工作,當(dāng)時俺只是在想,水球和游戲,屬于一個運動么,這樣的教練有用么,不過還是多慮了,畢竟故事重點也不是這個。 水球運動,一群毛茸茸地肉體在水中,個人是覺得很養(yǎng)眼的。 有沒有放牛班的春天的影子,個人覺得有,不過并不明顯,這里不是教育改變?nèi)松目s影,只能說,人生因為這個運動這個比賽而更加精彩。 有沒有大浴場的影子,也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單純的個人或者群像的塑造,這里面很多關(guān)于這個群體的議題都有但是并沒有選擇深入去說。 公路旅行的元素自己很喜歡,尤其是配合著幾首很符合意境的插曲,歐洲風(fēng)光,風(fēng)土人情,觀光巴士,沿途的人,有歷史風(fēng)格的酒店,搭車的路人,意外的愛情,這一段算是最快樂的存在。 自己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的作品就想事無巨細的去分析,反倒是讓整體的故事自己想要表達的被混淆。 說回自己覺得塑造的豐滿的人物,尚恩。這是整個隊伍,甚至是整個故事的靈魂存在。 首先自己很慶幸故事并沒有使用HIV這個梗,畢竟如果使用了的話,個人覺得,太用力的表達反倒會生硬,而且整個故事中對于尚恩的疾病并沒有太多的描寫,可是這個人物從開始時候預(yù)賽吃藥被教練看到使得教練打算幫助他們,在之后的故事里面,他在廚房忙碌間隙的停頓,尤其是旅館晚間表演他穿著水手服演唱希帝歌曲中有個躺在花叢中的鏡頭,雖然一閃而過,但是預(yù)示意義卻又不容忽視。 影片選擇讓他參加比賽到最后一刻也算是很溫暖了,畢竟他看到了隊伍的勝利。 這部劇主基調(diào)是溫馨的是歡快的,編劇導(dǎo)演在其中放入了很多議題卻都沒有深入去闡述,也許有人會覺得編劇偷懶,不過個人覺得將心酸的沉重的話題全部談笑間帶過,也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 影片中,對于同性群體的敵意和歧視,主角教練那個是下意識的一句話,加油站那里的確實赤裸裸的敵意滿滿;一個隊伍中幾個成員代表了群體中的不同小群體,首先是完成了變身的那位小姐姐,單純她一個人就可以拍一部變身計;年齡最大的成員,他經(jīng)歷了最黑暗的時刻,憤世嫉俗同時卻又堅持自我;有小賤賤的臀部紋身小可愛和迷迷糊糊小可愛兩個人,真的是讓人覺得笑點十足,無論是無時無刻在發(fā)春還是迷迷糊糊的樣子,都給影片的歡樂氣氛加分不少;大塊頭卻有著溫馨的一面,無論是開始的瞞著丈夫比賽還是最后回家去過雙胞胎的生日,都無可厚非;還有那位艾利克斯,其實他和尚恩是最親密的存在,自己在看的時候在想,如果自己是艾利克斯在愛人這種情況下提出分手的話自己會怎么做,自己想不出來。 群體內(nèi)的分歧和矛盾集中爆發(fā)是在公路旅行的加油站事件之后,不過編劇很聰明的沒有去攤開來講,而是讓大家睡了一晚上第二條就一笑泯恩仇了。 對于公路旅行中加入的那個搭車的男人,是聾啞人么,不過不重要,這也是同志群體愛情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嘛。 劇中,教練的女兒對于愛情對于sex的看法,真的讓人佩服,甚至比教練本人還要開明和溫馨。 最后時刻教練加入隊伍打最后一場比賽,自己了解了下,這個賽事,不過是同性還是異性戀,只要想?yún)⒓?,都可以的,這正是包容的體現(xiàn)啊。 然后要說下,在初賽后晚上的party,這算是劇中集中最露肉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了,不光是閃蝦隊的成員們選擇的服裝很符合各自的特點,更加有無數(shù)的肉體在其中閃現(xiàn),而那個北歐所謂的維京隊的銀發(fā)daddy可以說真的誰不可以呢,當(dāng)然第二條,閃蝦隊被維京隊完虐。 影片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結(jié)尾放出那些真的閃蝦隊成員的照片,讓人會心一笑。 最后的葬禮,可以說,讓整個故事更加厚重,很多人吐槽其“墳頭蹦迪”,可是那又如何呢,自己最近看到過一段視頻,是一個人在自己的葬禮上播放自己身前的錄音,同樣的哀而不傷同樣的戲謔幽默,同樣的也是一種緬懷。 可以說,整個影片下來,個人覺得,如果尚恩活著的話,他也贊成自己的葬禮要這樣搞。 總的來說,基于真實事件改編卻又增加了編劇導(dǎo)演的理念,很多問題確實存在可是不一定總是需要深刻沉重,在重重困難中仍然可以談笑風(fēng)生不管是強顏歡笑還是片刻歡愉總是讓人倍感溫馨,演員貢獻了不錯的肉體,教練,尚恩,銀發(fā)daddy尤為突出,很多歡樂場景讓人難忘,無論是湖邊裸體還是大巴蹦迪還是轟趴迷醉還是旅館晚餐,哀而不傷是自己最近最希望看到的,幾首插曲配樂很應(yīng)景,已經(jīng)加入自己的播放列表,對于人生對于生命,可以選擇快樂,這個沒有錯,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只需要對自己負(fù)責(zé),個人評分8.5分,推薦指數(shù)四星半。
即將結(jié)束職業(yè)生涯的水球奧運冠軍Matthias Le Goff決定在電視上發(fā)表恐同言論,卻沒想到迎來的“懲罰”是帶領(lǐng)一支同性水球隊前往克羅地亞參加LGBTQ運動比賽。即將結(jié)束職業(yè)生涯的水球奧運冠軍Matthias Le Goff決定在電視上發(fā)表恐同言論,卻沒想到迎來的“懲罰”是帶領(lǐng)一支同性水球隊前往克羅地亞參加LGBTQ運動比賽。
整部電影像一盤大雜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卻都未能深入,故事要素太多了,有點東一筆西一筆的感覺。大黑演技也有點不在線,特別是最后的葬禮,應(yīng)該更出彩卻因為情緒沒把握好而感覺別扭。 但是里面的歌好好聽,每個人都是歌手嗎,神仙配樂,肉體也都毫不吝嗇的各種賣弄。 雖是喜劇,開頭也有被笑點戳到好多次,但站在上帝視角卻早早的開心不起來,很多時候反而覺得無奈。 是從隊長的身體狀況開始吧,不自覺的把更多的關(guān)注點放在他身上??此痛蠛诘膼矍橛卸噙z憾,兩個人明明還愛著對方,如果不是這病,他們應(yīng)該是很幸福的一對。 既是隊友又是愛人,一起在賽場上撒歡,一起努力一起瘋,而不是如此克制,隱忍,明明都關(guān)注著彼此,卻裝作只是朋友。人群中他的眼光始終在他身上,他也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他沒上岸的人。 為了夢想組建水球隊,為了教練能留下來甚至把藥丟垃圾桶,每次吃藥前痛苦的急喘,看隊員們回來趕忙控制自己的呼吸…… 最后死在了晉級賽上,這個說自己寧愿和隊友一起輸?shù)娜?,知道自己贏了嗎,他再也不能和隊友們一起慶祝了。 好像確實沒有什么事可以完美,我甚至做好了準(zhǔn)備,以為所有淺埋的伏筆最后都成為爆點,比如向丈夫撒謊自己在工作的紅毛,為了約炮裝作華爾街金融大佬的老古板,戀情忽然告終的新隊員......
沒想到卻是以隊長的突然去世讓故事戛然而止,結(jié)束在一場有淚有笑熱熱鬧鬧的葬禮上。哪怕生活一堆糟心事,每個人也都在盡力快樂,為這一刻的快樂盡全力歡呼。
我多么希望在我死去的時候身邊有一群那么熱愛我的人,哪怕是在我的葬禮上,也希望他們能圍在我的身邊再一次擁抱陪住我。
設(shè)定很好,后面開始確實有些順拐的地方。結(jié)尾稍微有點楞。但值得嘉獎的是,有對lgbt的闡述,雖然有些人一看就直男。
boys summertime love那首歌回來的bus上可真是唱了一路
幾年前我就說同志喜劇已死了,這個類別拿給阿莫多瓦來拍都會flop(參見“空乘情人”)。跟屎尿屁喜劇相比稍微好一點的是用喜劇包裝了悲劇,但依然是刻板印象那一套。關(guān)鍵是,還不好笑...
莫名想到《大浴場》,然后情緒會在“終于不窩囊”和“還是好窩囊”中反復(fù)沉浮。不再新鮮的故事,但當(dāng)肆意與驕傲潑灑出來時,就連歐洲風(fēng)光都能多旖旎三分。葬禮挺好,大概是最歡鬧的一個了,人被這樣紀(jì)念,不枉。《同船愛歌》的小哥如魚得水,一群基友演這樣的電影,感覺真的好開心。高司令被紋在菊花上,以及臺版翻譯成“我的教練我們的菜”,都很“居心叵測”哈。三星半。
最后涉及到一些比賽場景,中間穿插一些運動訓(xùn)練,但是本質(zhì)肯定是喜劇片,而不是體育片。故事比較常規(guī),有一些人設(shè)上的順拐。特別是恐同指南怎么被調(diào)教成LBGT同好,應(yīng)該多一些描寫的。同志群體感覺比較討喜,但是單拎出來沒有一個豐富多面的,也是限于群戲了。
有點無聊,沒啥新意,還不養(yǎng)眼
#2019-009#看到最后的葬禮居然被感動了。。。終于不用再講啥社會問題,啥禁忌悲催愛情,啥倫理問題,純粹的輕松喜劇,講友情。。。我也希望我的葬禮上會有這么一群人來表演“搶戲” :)
超級全員NPC的樣板戲式大拼盤,無聊到最后我屬實想說好似;撲水少年能做到顧忌現(xiàn)實合理性,為啥這部做不到呢?唯一的收獲是讓我知道了法國的文化純潔化運動已經(jīng)徹底g了,因為這幫人的歌單里真是一首非英語的都沒有
結(jié)尾想到《戴上手套擦淚》
水球線拍的沒勁,直男教練線和骨癌線都沒好好利用,其實每一個角色都是無疾而終的感覺,比如那個同志爸爸的家庭線,導(dǎo)演拍著拍著就把這條線拍廢了,可以說他幾乎把所有故事線都拍廢了,好好的一部同志運動勵志喜劇看的人想反同。
最后的葬禮是亮點,配樂都好好聽。
決賽對手選的克羅地亞好妙哈哈哈!打打鬧鬧的挺有意思的,nicolas gob好可愛啊!又多了一個喜歡的光頭
全片高亮:you're not homophobia, just dumb. 思路上足夠喜劇,無視偏見,而不是去辯駁。運動部分的“兒戲”有冒犯的意味,但也算是有意為之。最hot的依然是誤入基群的straight guy和,ginger daddy!??!
沒講好...Beno?t最??
雖然不到劣質(zhì)的程度,但也只能說是假裝很有活力的同志俗套勵志喜劇。
#Picturehouse, In French LGBT films, we trust!雖然俗套,但是足夠坦誠地展現(xiàn)出這幫群基像,拍出了笑料密集的LGBT+體育+公路片!captalist pig一段,在老資本主義中心倫敦的影廳內(nèi)引起了爆笑!隊伍里有剛出柜的,老的activist,隨性的賤賤,變性的diva,承認(rèn)這幫基跟彪悍拉之間,好勝直男的不同時,找尋和而不同的相處方式,還不忘吐槽民主,minority privilege,群內(nèi)抓馬,悲情也適當(dāng),而不miserable(不提aids),真是一次輕松愉快的觀影??吹狡舱鎸嵉牧廖r們生活照有些感動,好像就是片中那般歡樂博愛啊~
教練也太性感了,好喜歡看他穿拖鞋的樣子……
像《大浴場》和《籃球冠軍》的合體,雖說劇情比較老套,但是整體充滿活力,把瑞恩·高斯林紋在屁股上和墳頭蹦迪太爆笑了,最后出字幕沒想到是真人真事改編。
(4.9/10)結(jié)構(gòu)有點類似于《大浴場》。但是完成度完全不及后者。故事發(fā)展有些想當(dāng)然。單個角色沒怎么展開。群戲發(fā)揮比較一般。好的一點是真正展示了LGBTQ群體的生存情況。包括群體內(nèi)部存在的歧視。還有關(guān)于如何展示LGBTQ身份的討論。雖然點到為止但比較真實。另外對LGBTQ人群的去特殊化處理也值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