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聚焦在一位母親的身上。一次在外游玩的過程中,她的孩子和丈夫被黑幫悉數(shù)殺害。原本遵紀守法的她希望借助于法律的力量制裁這些罪犯,但整個城市的警察和司法系統(tǒng)已經(jīng)完全腐敗。最后,這位失去一切的母親,只好自己拿起了槍和武器,展開了復仇。
這是一部復仇類型的電影,主角是個家庭主婦,從相夫教女到提槍殺人,這種反差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快感,當然,我說這是一部好電影并不僅僅是指這點。
薄荷是女主女兒喜歡的冰激凌口味,當小女孩被槍殺的時候,復仇就已經(jīng)注定了。但在這中間,在這憤怒到絕望的中間,女主走過的心路,我覺得才是本片的主旨。
從嫌疑人律師找上門開始,社會層面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被漸漸暴露出來,當最后法官宣判,嫌疑人露出勝利的微笑,女主反而要被送往精神病院時,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正義沒有得到伸張,邪惡依然肆意橫行。
必須有個人站出來!有嗎?沒有。
當我們再回到影片開頭,復仇途中,女主受傷后在車內(nèi)獨自忍著疼痛,進行包扎的場面,讓我們不禁要問:真的只有靠自己了嗎?
答案很明確,這條路,只有一個人。
唯一的男主,也就是那個警察,形象從一開始的稍微帶點人性,稍微給人以一點希望,到最后證實,他正是警隊里面犯罪團伙的內(nèi)鬼。這種絕望,不止是女主有,也讓觀眾對這個社會的體制感同身受:真的,沒有人了。
貧民區(qū)的壁畫是一個比較有深意的點。女主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伸張正義,使得貧民區(qū)的犯罪率驟低,她用自己的行為贏得了民心,獲得了貧民的幫助。作為觀眾,我們雖然知道女主這樣用死刑代替法治不對,但心底卻是認同的。
這種情感很樸素,很直接,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對于這種認同,影片最后又用社交媒體上大量對女主的贊揚來進行了佐證。等于是越過了法治來對女主的復仇行為進行了集體的肯定。
這部電影具有雙重的悲劇性。第一層悲劇,在于女主的遭遇,失去自己心愛的丈夫和女兒,失去了生活繼續(xù)下去的勇氣,唯一支撐女主的便只有怒火,這是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的;第二層悲劇,在于對于現(xiàn)實的無情揭露,在這一點上,似乎是為了讓觀眾能真正感受到那種絕望,就像是在踩滅灰燼中隱隱的那一點人性的火光,從個人腐敗到法律制度被利用再到整個社會對于正義的冷漠,它讓我們認識到:第一層的悲劇并不是偶然的,是第二層悲劇長期存在后的必然。
雖然最后壞蛋都死掉了,女主活下來了。但看著病床上的女主,我們每個人都清楚,這只是電影,這只是演員演出來的,現(xiàn)實依舊還是那個現(xiàn)實,可能更無情,可能更悲慘,沒有改變,沒有人去改變,永遠不會出現(xiàn)女主這樣的人,在貧民區(qū)的墻壁上,永遠不會出現(xiàn)拿著槍的天使。
我們能做的,只是看著電影YY,看完后再繼續(xù)這樣的生活,等待著屬于自己的悲劇降臨。
“不能因為別人不好,就隨便打人,那樣的話,你也成了壞人?!爆F(xiàn)在,回過頭去看影片一開始,在停車場,女主語重心長對女兒說的這句話,是不是又有了另外的味道了呢?
天使,只是在人間掠過,現(xiàn)實是惡魔的主場,地獄,才是主旋律。
1.搶劫計劃。一開始同伴的計劃就毫無道理可言,自己是拖家?guī)Э诘钠胀ㄈ?,找同伙找的也是有老婆孩子的老實人,可居然想搶連警察都不敢深入調(diào)查的大毒梟。還言之鑿鑿的說干完這一票就能過上好生活?即便搶劫成功了,你不把黑幫團滅,下半輩子能過上安穩(wěn)日子?果然,別說動手,動動心眼就能讓人發(fā)現(xiàn)。因此唯一的目的是讓你攤上事。 2.黑幫殺人不下車。老板都說動靜弄大點了(雖然不知道為啥要弄大點),你怎么也要下車,讓一家三口跪在地上,一個個爆頭,然后看著尸體點根煙,吸一口,吐個圈,再隨手一彈,扭身上車,揚長而去,更拉風吧。因此唯一的目的是讓你留活口。 3.律師送錢。檢方、法官、警察都已經(jīng)賄賂完了,有啥必要還要去賄賂受害人。人家是滅門,還要錢干啥,當然心里想的就是干你丫挺。因此,這種事情直接法庭上眾人合力,讓她有冤不能說,想說就是咆哮法庭,再鬧就是精神障礙,直接精神病院。皆大歡喜就可以了。因此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你自己干。 4.主角光環(huán)。Riley五年如何成長成一個特工級殺手的沒說,當成電影設定,不討論合理性。出入各大黑幫根據(jù)地,她先看見的黑幫分子都被她擊斃,一塊看見彼此的都沒她開槍快,先看見她的都決定不開槍而是過來和她肉搏。尤其是潛入到Garcia家里,被他女兒分神后,Garcia的選擇是拿起冰錐,扎了她腹部兩下,再Riley倒地不起之后,抱起女兒走了。試問你可不可以分一兩下給脖子或者腦袋呢。你為了殺她把工廠都炸了,而當人就倒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的選擇是抱起女兒跑了。 5.草菅人命。我這里說的不是Riley,而是編劇。FBI女警死的挺可惜。但看完之后,你發(fā)現(xiàn)她的死在劇中的作用就是給之后回到貧民窟的Riley掉裝備的。手機為Riley進行直播,叫來警方支援。手槍為棄械后的Riley在警方到來的混亂后,迅速追上Garcia,并將其擊斃提供了武器。而后就沒再提過她被扔進垃圾箱的尸體了。 總體來說,影片作為中規(guī)中矩的動作片,還算合格。一個個人英雄的獨角戲。
女神 Riley North本來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但是因為丈夫(修理工)的同事出了餿主意,要去搶黑社會老大(毒販)的毒品的歪點子,想發(fā)不義之財,雖然薄荷丈夫在女兒生日當晚受溫馨、幸福的家庭感觸,明確告知同事說不參與了,但最終還是和女兒慘死在黑幫的槍口下。 Riley North當面目睹丈夫與女兒的慘死狀況,在司法機關與司法體制不能正常介入追究兇犯法律責任后,薄荷消失了5年,這5年她在為復仇做準備。薄荷回來后,將當年造成家人慘死的直接兇手與幕后元兇、惡意放縱罪犯的司法官員一一“繩之以法”,當然毒販也在政府的追緝之中,最后薄荷終于大仇得報,但是也被警方擒拿,在知曉薄荷所為的前因后果后,富有正義感的警察頭目Detective Moises Beltran塞給了薄荷打開手銬的鑰匙,留下了一個稍顯突兀,但卻能滿足觀眾口味與正義感的喜劇結果。
該片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家人被殺,在同態(tài)復仇觀念支配下,然后女主復仇,在復仇過程展現(xiàn)薄荷的所作所為,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遭受“非自然正義”,來自家人的埋怨,來自同事的抱怨,來自上司的批評,來自不認識人的不理解,還有來自壞人的侵犯……這一切,都讓我們期待有“超人”來主持公道,有神來裁決一切,但這確實不可能。正是有這樣的人性基礎,所以Riley North的故事,雖然老套,但是不缺觀眾;雖然不合實際,但卻“沁人心脾”。
復仇的過程、結尾,出現(xiàn)大量善良、有正義感的人,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基礎。
影片凸顯出來的意義,有反法治意味,但更像是對國家和社會提出的建議。
法治社會需要人人守法,不法被追究,不被冤枉,后兩者對法治的傷害是強烈的,更易引人關注。
任何人遭受不公正待遇后,都可以自行私力救濟,國家和社會秩序如何維持?影片并無實質(zhì)性建議。
合乎法律未必合乎情理,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因為法律不能事無巨細,預見到每一個故事的全貌,也因此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但是不合乎法律的,卻合乎情理,Detective Moises Beltran放走Riley North,讓人感覺到這個警察富有正義感,很有人情味,但是從體制、社會運行角度看,兩人都是反法治的,他們在破壞了法治的規(guī)定既定秩序。如果人人都這樣,我們將回到利維坦時代。
正義與非正義并不是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有時候就看我們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合乎內(nèi)心?合乎法律?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劇中Riley North復仇獲得大量觀眾的理解,靜悄悄地將社會原貌展現(xiàn)出來。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在開頭0.01秒的時候就吸引了我。 因為畫面中的場景,很是小影的菜。
大晚上的,街邊居然有一輛正在劇烈晃動的車!
你說這到底是咋回事捏?——
《薄荷》
事實證明,是小影想的太激情澎湃了。
鏡頭轉(zhuǎn)到車內(nèi)我才看明白……原來,這是一對男女在打架。
女主人公叫萊利,在一家公司當小職員。
生活中,她是一位超級稱職的媽媽。
有時候?qū)幵该爸晦o退的風險,也一定會優(yōu)先支持女兒的學業(yè)。
她還有一個非常愛她的老公,心里一直惦念著要為她換一個大房子。
雖然平淡,但滿是幸福。
然而就在女兒生日這天,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變。
本來呢,人一家三口開開心心的去游樂場慶生。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還留下了溫馨的照片作紀念。
只可惜誰也沒想到,就在萊利到便利店拿紙巾的那個瞬間,她的丈夫和女兒竟遭遇了黑幫的槍殺。
而她自己,也因為頭部受傷在醫(yī)院昏迷了一個月。
醒來后,萊利立刻配合警察。
雖然距離案發(fā)時間已經(jīng)過去很久,但萊利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兇手。
一共三位,每一個,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其實,有了當事人的指認,案件總能進展的順利一些。
難就難在,這個黑幫的勢力太強。
這不,萊利剛剛指認過罪犯,對方律師就迫不及待的過來收買她了。
或許你會想,這算什么本事?
不,這只是對方給到萊利的一點甜頭。
最好的結果是她收了錢,然后兩邊都相安無事。
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他們也不怕萊利的單槍匹馬。
法庭上,律師以“沒準確看到人”以及“萊利患有精神疾病”為由向法官提出了訴求。
結果可想而知,證據(jù)不足,嫌疑人當場釋放。
至于萊利——
失控撒潑的她險些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重點是險些。
沒錯,萊利在最后還是逃跑了,她知道,只有活著與自由,她才能為丈夫和女兒報仇。
報仇的那一刻來的并沒有很晚。
大約總共花了五年時間,萊利將自己訓練成了一個合格的殺手。
當她再次回來,那三個逃脫的罪犯被掛在鐵桿上示眾。
巧舌如簧的律師溺死在游泳池中。
就連當年誤判的法官,也被萊利用炸彈引爆而亡。
可以說,在電影后半段,完全是爽片的節(jié)奏。
唯有一點缺憾,那就是關于萊利如何蛻變,影片沒作交代。
好在詹妮弗·加納的身材,夠厲害。
雖然不知道在這五年里,萊利都受過什么苦。
但這手臂……一看就是有故事的手臂啊,完全不像46歲的女人會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
尤其是她的氣魄,簡直和以前的“Elektra”一模一樣。
滿滿都是回憶……
更令人感動的是——
我們常常看到各種以男性為主的英雄主義大片,卻很少見到像《薄荷》這樣的,只為拍一個女人而存在的動作電影。
她沒那么神,甚至會哭,會猶豫,會忍不住的爆發(fā)情緒。
而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女超人”,才更可敬。
另外小影想說的是——
在判罰不公的狀況下,以暴制暴真的是不能原諒的一種罪嗎?
在電影開頭,萊利的女兒因氣不過同學媽媽趾高氣昂的樣子曾說過一句——
“你應該滅滅她的威風。”
當時萊利是這么回應的:不能跟混蛋見識,不然,你們又有什么兩樣呢?
她一開始是恪守法律的好公民,更是嚴于律己的存在。
而再后來,她犯了法,也兇殘的“教育”了當年被她放過的那個女人。
就像去年的《英倫對決》——
電影中,由成龍飾演的關玉明是一個從未想過要僭越法律的人。
然而,在一場莫名的恐怖襲擊之后,他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女兒。
沒人能告訴他這是怎么回事,也沒人給他一句公正的交代。
所以在無奈之下,他只有自己動手,讓那些壞人們付出應有的代價。
看過的人應該和小影同感。
無論是60多歲的成龍,還是那個在電影中表現(xiàn)極致父愛的關玉明,他們都令人感動。
包括今天的女主角萊利。
在她贏得大家理解的那一刻,我認為,這該是故事最好的結尾。
小影不是說鼓勵私刑,也沒有要宣揚以暴制暴。
只是當這種行為在無奈中產(chǎn)生的時候——
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這個社會,如何才能留住真相。
禁片?VIP電影?關注微信公眾號:深夜影薦,回復片名有驚喜喔~
這是一部劇情動作片,盡管評分才6.6分,但其中的打斗場面還是值得一看的。
故事情節(jié)簡單粗暴,一位復仇的母親單挑整個毒梟集團。
Riley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體貼溫和的丈夫,一個乖巧靈動的女兒。那一天是女兒的生日,Rily一家來到游樂場來慶祝,在離開的路上,三個毒梟槍手將她的丈夫和孩子射殺了,因為她的距離較遠,才幸免于難。
這場災難起源于她丈夫的同事想要伙同她丈夫搶劫毒梟的錢,消息敗露,他丈夫同事被抹殺。盡管他丈夫拒絕了這個提議,但毒梟老大還是下達了必殺令,必須要殺一儆百。
當晚警察抓住了三個嫌疑人,很輕易的就被Rily指認了出來。這是一起很明顯的殺人案件,就因為毒梟與警察串通,無良律師的辯護,法官的受賄,最終將Rily送進精神病醫(yī)院,釋放三個嫌疑犯。
這是令人絕望的結果,哪有公平和正義可言。Rliy逃了出來,5年后,她帶著滿身武藝以及大量武器殺了回來,一定要親手為自己的家人報仇。
三個槍手被陳尸于游樂場的摩天輪下,受賄的法官被炸成碎片...那些傷害過她的人,終將會為自己的道德淪喪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與此同時,警方也將注意力鎖定在Riley身上。網(wǎng)絡上則是一片叫好聲,為她加油打氣。
接下來,Riley找到了毒梟的洗錢工廠,在一片槍林彈雨之聲,秒殺了所有壞人,焚燒了這片罪惡的場所,以及那些犯下種種罪行而獲得的美金。
通過這條線索,她又找到了實驗室,這次差點中了圈套而被炸死。接下來,她又成功的找到了老大的巢穴,又是一片槍林彈雨,在警察趕來時,干掉了大部分嘍啰。老大趁亂逃走,Riley也負傷離開了。
此時,F(xiàn)BI的一名女警找到了Riley的藏身之所---貧民窟。黑警隨后趕到,殺掉了女警,并且通知了毒梟老大,又是一群亡命之徒前來與Riley來一場終極大戰(zhàn)。
沒有想象中的血雨腥風,老大以一個孩子為要挾,將Riley逼出來。在老大折磨Riley的時候,警察再次趕到,老大被干掉,Riley被警察捉獲。
最終,一名痛失愛女的母親,將所有仇敵一網(wǎng)打盡。
遺憾的是終極大戰(zhàn)不夠精彩。每一次的戰(zhàn)斗都有所升級,大量的動作場面確實不錯,尤其是一名女武者更是難得。這些動作場面會讓你的感官受到?jīng)_擊,為Riley的英勇喝彩。
但是,最終的高潮,卻因為警察的到來而草草結束,沒有升級版的打斗場面,沒有想象中的槍林彈雨。所有的一切,都是很平淡的逃跑中結束了。
如果安排一個更加勁爆的終極打斗,將會讓這部影片上升一個等級。
女主是由44歲的詹妮弗·加納出演的,打斗場面確實不錯,畢竟人家的年齡擺在那里。但是,她的情感流露方面以及劇情方面的表演,卻不能讓人滿意。
只能說她的表演屬于一般水平,無法達到令人深刻的地步。這也是金酸梅獎提名的原因了(最差勁的女主角提名)。結婚之后,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家庭方面,2018年離婚后,她才復出,有了這部影片。
以如此高的年紀,出演高規(guī)格的打斗,她是值得令人欽佩的。
當法律不能保證個人權利,反而成為了法律的受害者,就只剩下暴力手段來解決這樣的不公平。
這正好符合美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不錯題材。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總有一群人能夠凌駕于法律之上,做著傷天害理的事情,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這時,個人復仇便是唯一的途徑。
這一類的電影也總是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我們總是想要打破個人的束縛,來解決社會中遇到的不公平。而這類電影就是很好的宣泄點,能夠迎合人們內(nèi)心的期望。
這類電影能夠讓我們想象,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會有一些人為了打破命運的束縛,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斗,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我們意志消沉時,這類電影可以治愈我們內(nèi)心的焦慮和困惑,可以讓我們振作起來,能夠堅強的面對周圍的世界。
總之,這部電影還算是不錯的。
比較喜歡這一類的爽片,女主很強大復仇的,丈夫和女兒被誤殺,妻子憑一己之力干掉了整個黑幫的暴力動作片,能偶爾看到一部以女性角色為復仇者設定的電影還是蠻過癮的,只是片子拍得一點也太爽。這類題材免不了俗套。加納演這種角色蠻合適。明明可以早早干翻boss大結局,敗于話多啊,搞得感覺后面硬生生多塞了20分鐘一樣
就喜歡這種開掛復仇的爽片 人生已經(jīng)那么艱難了 還不許從以暴制暴的爽片里獲得慰藉了么 話說詹妮弗加納真是在“瘋狂媽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殺的爽,結局喜聞樂見。
46歲的Jennifer Garner是亮點,其他就…… 想看5年內(nèi)是怎麼練就這身工夫的,然後完全沒提……
女性復仇劇。消失的5年是怎樣讓一個家庭主婦成長為女殺手級別的,這段不好編的劇情被一帶而過,雖然我挺想知道的,但從整體節(jié)奏上看忽視掉這段情節(jié)也行。演員可以,有些細節(jié)不夠酷,但快節(jié)奏把細節(jié)和劇情上的bug掩蓋了??梢砸豢?,還是比較帶感的
好看又能打的小姐姐太是我的菜了,四星全給46歲顏值身材都在線大本根本配不上的Jennifer Garner姐姐!P.S.小姐姐如何練就一身好功夫沒有交代很清楚,劇情也有太多牽強地方,但是只許拍男性個人英雄主義大片,就不能有專門拍女性的嗎?想一想就全釋然了??
之前看爛番茄上這部劇只有13%的評分,抱著失望的態(tài)度去看的,但看完以后覺得這電影還沒那么差…劇情什么的漏洞雖然蠻多,但是做為一部feel good movie總體也還過的去了。那些為了政治正確而給這部篇打超低分的,我總覺得還是有點過了。
多好的設定,居然拍成90年代的好人壞人對決模式,現(xiàn)在流行好壞不分明的毫無廢話的秒殺
所以說一個長發(fā)中產(chǎn)白女慘遭一個被全LA警務司法系統(tǒng)包庇的老墨黑幫滅門然后搖身一變成終極女殺手歸來復仇殺殺殺的故事比由一個禿頭白男演的同劇情電影會在意識形態(tài)上高明多少呢。。。(probably not much)不過看加納姐練回一身肌肉用消音AR15點人還是有點guilty pleasure的 lol
so so so badass! 父親或母親為孩子復仇這個套路真的絕對是通吃,在影院看得非常爽,有些邏輯漏洞都不管了。
前半段看的挺憋屈,后半段看得真解恨,一個女人單挑黑幫,看的真過癮!
預告片高度濃縮了劇情,故事性沒有過多驚喜。本來可以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挺多能展開的細節(jié)都被忽略了,略感遺憾。
女主太苦相了 演得一般打得一般
半部爽片,并無驚喜。故事相當套路,結尾也在意料之中。作為一部女性復仇片,還可以深挖,將人物立體化,把故事說得更精彩些。還好加納的動作戲有點可看度。
很像八九十年代那種動作片,但是整體爽度還是差了些,不夠過癮。
詹妮弗加納版的猛龍怪客。女性極暴復仇,不僅可以是冷盤,也可以是甜品:薄荷口味的水果硬糖。
這類反污女殺手,超刺激,沒想到女主身手還那么好!
你不給我說法,我就給你點說法
摩天吊尸,釘炸法官,洗錢超市極道豪宅潛入連殺,順道揍趴嚇尿鄰里八婆,只可惜結尾處理得有點湊合
今年女版的“Equalizer 2”,看詹尼佛加納的動作戲仿佛又回到看她Elektra的時候;同樣今年幾部LA背景的電影(包括 Kings、Hotel Artemis、The Happytime Murders和本片)都或多或少的展示了城市的邊緣地區(qū)和犯罪(哪怕是虛擬世界),稍有點意思的是這一部劇情(包括以暴制暴的正義性問題上)最終轉(zhuǎn)折依靠的是媒體力量(與電視臺直播連線一段),正如影視業(yè)所提倡的:媒體傳播能夠帶給觀眾真相,關鍵時刻,需要我們給觀眾提供“True News”.
文戲老套,武戲一般,干脆利落的槍戰(zhàn)槍殺初看蠻爽。好久沒看到加納的動作片了,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