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發(fā)布了13部原創(chuàng)劇的試播劇之一。
《高堡奇人》講述了一個替代現實故事,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zhàn),美國被德國和日本統(tǒng)治,希特勒感染了梅毒,德國開始征服太陽系,而一位高堡奇人卻在創(chuàng)作一本書講述美國打贏二戰(zhàn)的故事。
美劇的牛批之處,在于,你以為他是主角,可以有主角光環(huán),有不死之身,還可以一路牛批plus帶閃電,但是,下一秒,他死了。
你說那個小內,算男主吧,結果啪啪啪完,被女主抹了脖子。
你說那個北美總司令是男主吧,結果被女主追到懸崖邊,自殺了。
其實,這部劇構建最豐滿的人物,我覺得這個日本人,可以有。
本劇最精彩的就是軸心國軍官在利益面前的抉擇和與內部同僚明爭暗斗搶奪地盤、軸心國之間的暗中角力,合乎邏輯,貼近現實。還有約亨史密斯副隊長在家人、朋友情誼和國家政策之間沖突的徘徊和自我懷疑、價值觀的動搖,魯道夫魏格納對自己的反思,以及他和田上大臣國家利益上的選擇,但之后又為了自己的家人選擇放棄了國家利益選擇違背自己的政治利益冒著德日開戰(zhàn)的危險刺殺元首,田上、城戶兩位重臣的識大體,對阻止延遲戰(zhàn)爭爆發(fā)拋棄個人得失竭盡全力,這些“反派們”在導演的刻畫下變得豐滿,有血有肉,相比邏輯漏洞頻出,情商降低,人物刻畫單調的主線劇情要精彩得多。我想在看完整季之后也是時候把軸心國高官線拿出來集中欣賞。實際上有 PKD 的小說原著在那想拍出爛片都難! 真實的日本帝國情報機關、特務、軍警跟同時期其他國家的情報機構在行事方式上沒有區(qū)別。就像普魯士發(fā)明了參謀本部制度然后其他列強紛紛效仿,一個成功制度得到實踐驗證后各國各集團都會效仿,這當然也包括現代諜報機構。也許在編制上根據各國情報部門面對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不同而在編制上有很多差異,但在具體執(zhí)行任務方式上大同小異,監(jiān)聽、逮捕、刑訊、搜查、發(fā)展線人、散布恐懼。 事實上號稱自由世界、反抗暴政的戰(zhàn)勝國們的情報制度成型更早,后起之秀的日本在他們面前也僅僅只是學生,只不過由于戰(zhàn)勝國贏得勝利掌握了輿論,又在宣傳上注重對勝利結果而非對不人道殘忍骯臟的取勝手段的宣傳,以及對戰(zhàn)敗國未來得及銷毀的官方文件的廣泛解密才導致了人們在普遍認知上形成了類似 “同盟國都是仁義之師,軸心國作戰(zhàn)手段兇殘” 的錯誤觀念,實際上在具體角逐中雙方的手段都是一樣骯臟。 具體到人物刻畫,那位憲兵隊的城戶檢察長也是相當是非分明。他本不打算殺男主和他姐姐一家人的。是因為嫌犯捕獲時間太晚,導致男主沒能及時撇清責任,他不得不做出決定。而當嫌犯捕獲后他則及時出面制止殺戮,成功解救男主,但來不及制止姐姐一家人遇害,面對極度憤怒失去理智的男主也沒有繼續(xù)追究。而且在最后,抓到證據逮捕替罪羊,也是面對男主的當面沖撞僅僅只是持放任態(tài)度沒有進一步找他麻煩,第二次! 至于他不擇手段獲取情報,換作是任何人在他的位置上也會做出相同的決定,另外這個全世界尤其是同盟國諜報機構也一樣。諜報機關的行事方式前面也說了,講求資源、智謀、追求效率,至于展現兇殘與否……這個并不重要,大抵也不是諜報機關的智能要求,想要在諜戰(zhàn)劇中過度展現兇殘只能說是對情報工作一無所知。除非你的任務包含了散步恐懼/反顛覆宣傳。 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壓力如此大,失敗要切腹自殺的情況下城戶檢察長還能保持冷靜行事、老練處置,換作是大多數鍵盤蝦為了報效國家(實際是為了趕緊保命?。┰缇褪ダ碇菒佬叱膳髿⑻貧⒘?,到時候誰更殘暴還說不定呢! 而且我們說日軍兇殘,一般指的是日軍一線作戰(zhàn)部隊,而不是他們后方的諜報機關。況且從參戰(zhàn)老兵的歲數,和他們的后代的年齡推斷,距離終戰(zhàn)已經接近二十年之久了,宗主國對待占領區(qū)是要發(fā)展經濟,維持統(tǒng)治根基,而非做無意義的屠殺浪費勞動力,大規(guī)模的暴行一般集中出現在戰(zhàn)時,而劇里世界已經享有將近二十年的和平。我們具體參見第二次中日戰(zhàn)爭期間,南京戰(zhàn)役血流成河哪怕百姓也難逃一劫,戰(zhàn)后便慢慢開始重建工作恢復秩序,南京甚至很快成為了汪精衛(wèi)新國民政府的首府。故而根據劇集歷史背景設定根本沒有機會展現所謂“兇殘”,而非劇組或原著作者不還原歷史替極權辯護。 退一步說,第一季第一集特高科/憲兵隊當街射殺抵抗分子女主妹妹,逼問女主/錄像帶下落不惜牽扯進男主姐姐家人,對囚犯刑訊逼供,犯人沒有資格下葬,一旦被憲兵隊傳喚就不能參與武術等社會活動的社會氛圍(女主被柔術道館拒之門外),這一切難道還不足以說明特務機關的恐怖殘暴嗎? 或者說,讓網民們集思廣益,大家說說該怎么拍,既能體現日本特務的所謂兇殘,又不會超出作為特務機關的職權范圍,同時完美融入劇情不失合理性? 至于城戶檢察長(還有那個田上貿易大臣)胸有大義,公私分明,我們參看第一季第十集。城戶檢察長寧愿冒著無法給東京方面一個交代,面臨切腹自殺的后果,十分冷靜地選擇了銷毀德國人的人證物證,維持軸心國表面團結,竭盡全力阻止兩國戰(zhàn)爭爆發(fā),并且知曉田上的掩護嫌犯逃離出境、隱瞞信息、撒謊和不配合甚至招募女主包庇顛覆罪嫌犯(這幾乎等于公開向城戶檢察長挑釁!)的情況下能夠(暫時)輾棄前嫌,在國家大義面前跟政敵坦白,并且最后也得到了貿易大臣的感謝與和解,兩人在更大利益面前拋棄私人恩怨達成暫時的同盟……說真的,像田上貿易大臣和城戶檢察長這樣的好官簡直可以不可求。 這位憲兵隊檢察長城戶,一起還有那位約黨衛(wèi)隊副隊長約翰史密斯的刻畫我認為是全劇最具個人色彩的!
另外有人竟然說對占領軍刻畫得不夠殘忍,占領區(qū)并不是像影視宣染的那樣到處都是抵抗爆炸槍戰(zhàn),日占區(qū)的情況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沒什么兩樣,那種大規(guī)模殺戮大多發(fā)生在個別抵抗較為激烈的地區(qū),在占領初期搜捕國民黨殘余和抗日民間團體,除了戰(zhàn)斗剛結束戰(zhàn)火剛剛平息可能會有一小段的混亂局面,但隨著長期占領維穩(wěn)的到來,整個局勢是趨于穩(wěn)定的,尤其是劇中時間來看戰(zhàn)爭已經結束十幾年了,早該穩(wěn)定下來了。日本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占領區(qū)的行政資源維穩(wěn)資源也是有限的,不會亂開槍殺人和閑著沒事亂抓人,日本兵也就是日常維持治安和訓練調防,不可能每天都在亂殺人,占領軍和當地人的關系也是趨于正常化,日本兵也經常三五成群的上街跟當地中國人買東西下館子聽戲,買東西也會付錢。日治軍警就照樣日常維持治安,跟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相比沒什么兩樣,大家照樣買東西工作做飯生活,沒有那么多故事可言。與其說對反派陣營刻畫不夠殘忍,倒不如你自己得反思一下是不是左媒看多了?
這部劇成功塑造了一個弱智且賤到了極致的女主形象,女主的所有行動都不能以任何正常人的行為模式進行分析,直接或間接因為這個人死掉的無辜人,大概要一個日本憲兵干幾年的活兒才能完成。讓人不得不感慨真是禍害一萬年。
首先女主 Juliana,Jules一拍腦門要去給反抗軍送膠卷,是因為妹妹被日本憲兵殺掉了,可是這位重量級你思考過男朋友和你的母親繼父要怎么辦么?提前沒有任何說明,還I'll take care of it,你要take care of什么呢。于是忠誠的舔狗男主被審訊,一個字不說,作為人質的男主姐姐一家開場直接gg。
到了地方遇到了英俊的納粹間諜,拍拖來拍拖去甚至沒事還親一口臉蛋,還不忘記給自己在監(jiān)獄里受刑的男朋友打電話寫信,這是bz在立貞潔牌坊么,還是大腦真的發(fā)育不完全啊。不得不讓我聯想到之前和我拍拖的女生問我的問題:“如果以后我和別人談戀愛了,你會不會不理我了呢。”我居然還認真地回復了。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問題和問題描述的事居然是同時發(fā)生的。和我們可愛的Jules的德行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后抵抗軍告訴了女主你被騙了,這是個納粹間諜,于是女主出于下半身的考慮,堅持相信我們英俊的間諜。。?你妹妹怎么死的記不起來了?到這里我不得不說一下一些,認為反抗軍沒有人性,光想讓別人犧牲的言論。真的,應該把您這種圣母放在那種朝不保夕,隨時都有可能暴露,然后慢慢受刑的地方,讓大家伙看看菩薩在那地方有沒有人性。祝愿各位菩薩這時候身邊都是女主一樣的朋友。
回到家里對著可憐的雙面龜男朋友哭哭啼啼,以求獲得安慰。然后發(fā)現自己英俊的納粹情人被日本黑道抓了,雙面龜迅速地掏出自己半輩子的積蓄救出了隔壁老王,而窮B女主一個鋼镚掏不出來。然后三個人過上了幸福而沒羞沒臊的生活(大霧)。
然后我開始想,女主是不是有什么宏大的目標,要為解放而斗爭,或者和抵抗軍理念不同,覺得生命都是可貴的,要自己干點什么。
女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我是那種人么?”
只見女主轉身賣了反抗軍,放跑了自己的納粹小情人并且附贈一卷反抗軍要的電影。
并且第二部還順便坑死反抗軍唯一一個對她比較好的人,然后跑去向德國尋求政治庇護?真是忘了妹妹怎么死的了,為了自己的小命真是一點臉也不要了,然后去紐約繼續(xù)找自己的納粹情人。
這種極品腦殘,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塑造出來的,但凡qte中一個,她都不能顯得這么的賤和這么的欠抽。
做事不過腦子
不忠誠
沒有羞恥心
自私自利
見色忘仇
總想要干一些完全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事的極度自大
太賤了,真是賤的沒邊了。
本文是發(fā)在循跡銷講的一篇稿子,授權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轉載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果咱們都知道,法西斯陣營被徹底打敗,所謂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世界恢復了和平。
硝煙散去,很多人會慶幸“幸好自己沒生在戰(zhàn)亂的年代”,也有一些人會琢磨,萬一納粹和日本贏了二戰(zhàn),會怎么樣呢?
這種假設式的想法在正經的歷史研究中用的還是蠻謹慎,但是脫離開歷史研究,這樣的腦洞就肆意生長了。
2015年首播的美劇《高堡奇人》中,就刻畫了這么一個虛構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德國和日本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把美國瓜分了,美國陷入了無邊的黑暗當中。當然,有壓迫就有反抗,而黑暗的統(tǒng)治也不是鐵板一塊,這才有了電視劇當中幾位主角表演的空間。
這個系列的電視劇已經拍了好幾季了,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去看,這里就不劇透了。
筆者今天想針對上面這個話題聊一聊——如果軸心國真的打贏了二戰(zhàn),會怎么樣?
01軸心國有很多機會存在下來
有人說,德國和日本不就是自己作死才徹底輸掉了二戰(zhàn)么?它們怎么可能贏得二戰(zhàn)呢?它們怎么可能征服世界呢?
征服世界這事兒基本就是狂想,我們不討論它,單就說“軸心國能不能贏”,這個問題,許多人已經講過了,比如德國作死打蘇聯,日本作死偷襲珍珠港等等。
這樣的事情,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把希特勒和東條批判一番,固然可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看穿一切,不過這樣的睿智多多少少忽略了當事人的心境,把這些擁有后見之明的智者們扔到當時,他們的表現未必就會比當事人好。
在筆者看來,所有在說“德國作死”,“日本作死”的言論,都在忽略同盟國將士們的犧牲和奮戰(zhàn)。
因為戰(zhàn)爭不是偉人“大手一揮”就“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成千上萬基層的官兵們在戰(zhàn)場上,面對的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危險。站在后世看歷史,很容易代入所謂的“宏觀敘事”,“偉人視角”,就不要說去認真看看歷史上的戰(zhàn)場多慘烈了,看看《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這樣的影視作品,就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
更何況,對于軸心國而言,什么叫贏呢?非得是征服世界么?那可未必。
從最低限度講,軸心國如果不無條件投降,算不算贏呢?軸心國讓盟軍坐到談判桌前,算不算贏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單說二戰(zhàn)的時候,德國和日本也有不少次機會媾和。
比如,1940年,希特勒橫掃西歐,把法國揍趴下了,英國孤懸海外,瑟瑟發(fā)抖,誰也不知道這一次的“至暗時刻”能不能挺得過去。
這個時候,希特勒向英國伸出了橄欖枝,說“只要承認納粹在歐洲大陸的勢力范圍,納粹德國愿意同英國和平相處?!?/p>
當時的大英帝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在二戰(zhàn)之前,英國出于對戰(zhàn)爭的恐懼和一些別的很現實的原因,選擇了綏靖政策。
當戰(zhàn)況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對英國極度不利的至暗時刻,英國政界和民間是有不少人主張“同納粹媾和”的。
如果英國人真的這么做了,那么納粹德國不就贏了么?這得是多不識時務的一個人,才能面對這么一臺武裝到牙齒的戰(zhàn)爭機器,說出“我們決不投降”的狂言,并且拿著整個英國的命運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呢?
所以我的一個朋友說,戰(zhàn)前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或許不是個壞人,但是面對希特勒這樣的惡棍,也就只有丘吉爾這樣的惡犬才可以。
到了德國“作死”打蘇聯之后,直有一度,蘇聯真的搖搖欲墜,按照希特勒的說法,“我們只要在門上踹一腳,整座破房子都會倒下來”。
蘇聯直到1943年,領導層都不斷地冒出“要不要同德國媾和”的想法。甚至到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都結束了,1943年春天,蘇聯還想著跟德國談判恢復1939年的邊界(這樣的話波蘭就甭想復國了)。
后來這事兒被英美知道了,羅斯福和丘吉爾對斯大林又是斥責又是打氣,還給了不少的物資,這才斷了蘇聯同德國和談的念想。
但你看,當時如果這樣的秘密和談真的成了,納粹不也就贏了么,至少會比歷史中難戰(zhàn)勝不少。
日本呢?也是這樣的。要不是軍部下克上,在深陷中國戰(zhàn)場的時候又去入侵法屬印度支那,會讓美國對日本斷絕貿易和物資禁運?甚至到了后來,美國其實是準備同日本和談的,和談條件是什么呢?
只要日本撤出亞洲英美的勢力范圍,美國準備出面說服國民政府承認偽滿洲國和汪偽政府。這樣的和談條件,如果真的日本答應了,那么又會怎樣呢?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慶幸,那會兒的昭和男兒“很有精神”,才會有后來的歷史。
再退一步講,如果德國在慕尼黑協議之后就收手了,不去侵略別的國家,而是在國內展開對猶太人的“最后解決方案”,它會那么快敗亡么?日本如果不去“南下”,它在偽滿洲國干的混蛋事兒還會有人追究么?
這事兒不能細想,往深處想想,一個很可怕的結論呼之欲出——軸心國的敗亡,純粹是因為它們在外面四處惹事,如果悶聲發(fā)大財,關起門來搞事情,它們活下來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事情。
二戰(zhàn)之后,一些后來的獨裁者大約是吸取了元首的教訓。元首畢竟有藝術氣質,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在《我的奮斗》里寫了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結果身死國滅。
那么,戰(zhàn)后的許多和軸心國類似的國家(比如那個靠血統(tǒng)世襲的半島國家),當然是要鼓動民眾仇恨外面,還要狠狠地壓榨剝削民眾,但是它肯向外打么,才不會呢。
這樣看來,“軸心國還活著”絕不是一個藝術的幻想,它就是在世界的不少地方活生生的現實。
02法西斯為什么那么壞?
講到軸心國,有個繞不開的詞,那就是“法西斯”。
法西斯壞,反法西斯是正義的,這是許多孩子都知道的事情。那如果往深處問一問呢?為什么法西斯就是壞的?
這就讓人很沒辦法回答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看過《第三帝國的興亡》,有一章叫《德國的納粹化》,這里面講的許多內容都會讓我覺得有時空錯位的感覺,仿佛這不是在講遙遠年代遙遠國度的故事,這些東西怎么似乎改個主語就“怎么昨天在哪里看過”似的。
比如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元首”,當年希特勒和戈培爾說這些話的時候,也是正義感爆棚,畢竟,壞人不會把“我是壞蛋”這四個字寫到臉上。
“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在東方爭取生存空間”,“德國人民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戰(zhàn)爭”,這樣的話怎么看也似乎看不出什么問題,對于連想都不想的人來說,這種話伴隨著漂亮的軍服,歡呼的人群和宏大的場景被刻進記憶,成了“一按就興奮”的情緒開關。
歌德怎么說德國人來著?“一想起德國人,我就充滿憐憫之心。他們作為個人,各個可敬,但是作為集體,卻總是迷路?!?/p>
當然啦,“作為集體總是迷路的”,絕不僅僅是德國人。
那么,法西斯的邪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事兒挺不好回答,見仁見智,但在我看來,以下幾個表達從某種程度上是等效的:
其一,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引自美國《獨立宣言》)
其二,沒有靈魂這個詞,形容人的屬性將變得多么吃力。在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求生求偶、繁衍、趨利避害、熱了想乘涼冷了想取暖的自然屬性之外,“剩下的”那些東西,總得有一個名字吧,那就叫“靈魂”吧。(引自劉瑜老師的文章)
其三,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法國哲學家帕斯卡)
這幾句話的共同點都承認了這么一件事情,就是人除了生物學的屬性,還會有些形而上學的追求,你說是思考也行,說是追求幸福和自由也行,說是靈魂也行。
不管怎么樣,這是人的基本屬性,也是人的基本權利。如果不承認這些,只是說人有生存權,吃飽肚子就行,那是養(yǎng)豬。
法西斯是不承認人有這些“靈魂”的,或者說,人就算思考,也不應該為了自己思考,而是為了一個更加宏大的目標,所謂的“一切為了德意志”,本質上是這樣的情況,所謂的“以我大和魂,一機換一艦”的神風特攻隊,本質上也是這樣。
當然,有人說法西斯殺人,但大家不要忘了,納粹在殺人之前是在燒書,“最初,他們燒書,后來,他們殺人?!?/p>
隨著二戰(zhàn)硝煙的散去,法西斯是被打倒了。但是丘吉爾說,“那些比法西斯更可怕的政權,卻把自己成為是‘反法西斯’的英雄?!毕胂脒@世界上還有那么多不把人當人的地方,高堡奇人是有相當多現實感的。
03發(fā)生的歷史真的是必然么?
高堡奇人這個系列的電視劇里刻畫了納粹和日本的兇殘,美國人對這兩個軸心國兇殘的刻畫是來自二戰(zhàn)中德軍和日軍真實的表現。
但是不得不說,許多戰(zhàn)后的強人政權并不是這樣的,他們并不會出動大量的軍警,蓋世太?;蛘邞棻犎ッ骰位蔚刈ト藲⑷?,一切都是暗中進行的。
當然,更可怕的是,強人們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做什么,在這樣的地方,恐懼已經深入民眾的骨髓,所謂的“莫談國事”已經成了一種下意識,而任何看上去異端的行為,都會被周圍的民眾自主告發(fā)。關于這些,電影《竊聽風暴》刻畫的淋漓盡致。
許多人寫作文,一開始沒詞了總喜歡套一個固定的模板——“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句話其實透露了一個潛意識,那就是“技術的發(fā)展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真的這樣么?未必。
且不說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殺人更有效率這件事實了。單就說喬治. 奧威爾的那個1984,小說里的電屏難道不是技術進步的產物?
現在的技術比奧威爾想象的極限還要好,你都不知道當這些技術用來奴役人的時候,會是怎樣可怕的后果。假設一下,如果納粹那會兒有互聯網,希特勒和戈培爾會拿它干什么呢?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邪不壓正,正義戰(zhàn)勝邪惡”,并把它當成一個必然規(guī)律。在我看來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
上文提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軸心國有很多的機會存在下來。如果同盟國的那些領袖有哪怕僅僅一次妥協了,世界就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當然,在二戰(zhàn)之后,許多本質上和法西斯沒什么差別的政權也還在繼續(xù)存在著。這些政權并不會四處出擊,也就可以一直茍活至今,這些土地上的人們過著的,也就是水深火熱的生活。
有人會說,高堡奇人的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美國這樣一個所謂的“自由世界的燈塔”,怎么可能會被法西斯所占領呢?
也未必不會,對美國來說,這種可能更多地不是來自于國外,而是在國內。
看看那些以“自由派”自居的激進分子如何以政治正確之名搞思想文字審查迫害的,看看Antifa打砸搶如何被冠以正義之名,再看看左派是怎樣試圖廢除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我們大概就會明白,美國變成我們陌生的樣子,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真的只是一連串的偶然造就的。不存在什么“必然發(fā)生的事情”,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說是幸運也好,說是不幸也好,都不是理性操控的結果。
高堡奇人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如果軸心國贏了”這樣的假設,本質上的現實意義就是如此,總有些力量試圖不讓個人去思考,試圖剝奪個人的靈魂,這些力量會一直在的,并不會隨著二戰(zhàn)的結束而終結。
筆者看過一本薄薄的小書,書的名字是《芒果街上的小屋》,里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蠻深刻的——Keep writing,Esperanza,that will set you free.
這大約可以解釋為什么“寫作”在一些地方是危險的事情,更可以解釋為什么“寫作”至今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行為了。
(完)
玄幻情節(jié)劇,最有魅力的都是德日的主角,抵抗力量的主角都牽強得很。第一季后棄
美國地下黨堅持抗戰(zhàn)永垂不朽。
美術做得很棒,但是看完這季結局,深深感覺被忽悠了,西方人對于難以解釋的東西又要靠東方神秘出場了嗎?
看看人家的抗戰(zhàn)劇怎么拍的,值得學習啊。
觀后感:亂世中,不要結婚,破事多
除了大設定有趣,細節(jié)簡直爛的令人發(fā)指
同樣是抗法西斯神劇,神的點完全不同。
萬萬沒想到高堡奇人居然是他,要不是最后大量城堡鏡頭都沒意識到。本季主線推得非常慢,坑很大,對下季有期待,但三個主角都沒有什么點,中后期又總是踩在作死的紅線上,戲很不好看,配角們反倒很多面。還有就是,日本人比德國納粹要變態(tài)殘忍上很多倍,劇里美化的比較厲害,畢竟戰(zhàn)場不在美國人本土,人民也沒有被日本人屠殺強奸過吧
如果禽獸的女主,她是怎么在一部這樣的片里面活了超過三集?!智商呢?!
看個試播集都感覺就跟看了鋼鐵蒼穹一樣,再鐵腕的大獨裁者那不也得全民普及四六級么
在A站看了試播集,和原著改編很大,彈幕里亂講話的人比較多還是關掉比較好。
捏著鼻子快進看完了,真是浪費了這么磅礴的神設定和神展開,太可惜了。。。如一條短評所說,美國人沒經歷過暴虐獨裁,所以他們以為的嚴苛和殘酷,簡直就象中二病過家家一樣兒戲。。?!臼フQ看這個倒也應景?。?!
和原著小說相差特別大,可以視為重新創(chuàng)作了。
劇情聽起來腦洞挺大。不過從首集看,老美這種打架沒怎么吃過虧的人硬裝苦大仇深,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別扭,細節(jié)不夠嚴謹,態(tài)度不夠端正,戲說成分遠遠大于諷刺與反思。
試播集真好看,劇情,鏡頭,畫面,質感都迷人,質感上乘。
這個番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告訴人們軸心國勝利以后世界的軌跡并不會比美蘇爭霸冷戰(zhàn)核競賽更糟糕,當然也不會更好。歷史問如果是非常沒意思的,智人不會干出超越智人的事情,也不會干出低于智人的事情。
神作!1.亞馬遜也開始拍電視劇集了!2.雷德利斯科特監(jiān)制,菲利普迪克原著小說,碉堡了!里面還真的出現了紙折的獨角獸,妥妥致敬《銀翼殺手》3.講述德日贏得二戰(zhàn),美國被兩國瓜分的平行世界,畫面質感令人沉醉。五星?。。∧壳爸挥性嚥ゼ?,希望能一直拍下去啊。
我選擇乖乖滾回去看原著,當我閃過這個念頭時,我隱約明白了,亞馬遜拍這些片子,搞不好只是為了賣書吧。
原著高大上到沒有故事,可是也不能欺負它啊,怎么就給改編成了一個異性戀坑了全世界的故事呢。我要確保戰(zhàn)時我親近的朋友里沒有情侶。到時候還要忠告所有反抗組織不要接納情侶?!九髡媸莵y世白蓮花,戰(zhàn)時瑪麗蘇
為了續(xù)訂,明明一季就能講完的故事,就是啰啰嗦嗦也要把坑留到第二季,PKD答應么!場景設計滿分,選曲滿分,對日本人的描寫滿分。女主那欲言又止的演技啊白長這么好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