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866年的“女士請愿書”為起點,英國的“votes for women”即爭取男女平權(quán)的運動轟轟烈烈的登上政治舞臺。低俗怪談的時代背景即設(shè)置在這一歷史時期。
其實劇中一處細節(jié)很明顯的表現(xiàn)出了女權(quán)內(nèi)容。莉莉和她忠心耿耿的小助手在街邊咖啡敘話時,幾個舉牌游行吶喊爭取女性選舉權(quán)的婦女被警察狠狠揍了一頓。于是莉莉發(fā)出女性不抗爭就只能茍活的憤語,所以莉莉后來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女性權(quán)力進行的斗爭。劇中許多與道林、弗蘭肯斯坦的對話都實打?qū)嵉捏w現(xiàn)出莉莉的抗爭思想,手機碼字就不一一羅列了。
凡事都有轉(zhuǎn)折。然而,為什么作為女性的我看完這部劇沒有酣暢淋漓的感覺呢。當然是因為所有的抗爭,不論主動被動,都失敗了。莉莉作為一名有領(lǐng)導能力,然而眼光卻完全被個人仇恨被下層社會禁錮住的徹頭徹尾的悲劇性人物,注定不可能帶領(lǐng)一群靠色相收割色狼性命的whore大軍攻陷男權(quán)社會。最后與弗蘭肯斯坦的對話也充分暴露了她的軟弱性,她一方面不愿失去自主性成為男性的附庸,另一方面她希望通過記住仇恨來記住自己冬日陽光般死去的女兒。母性讓女人勇敢,也讓其軟弱。
而且在當時時代下,絕不可能讓女性占據(jù)主導地位。于是莉莉衷心的小助手,在發(fā)出寧愿站著死也不跪著活的壯語之后,被道林輕而易舉的扭斷了脖子。這是女性抗爭的終結(jié),女性自身的軟弱性劣根性妥協(xié)性和客觀世界的無情打壓,使還沒開始的戰(zhàn)斗無疾而終。
剛才說的是主動的抗爭,被動的則是指溫妮莎。生來搶手,非她所愿,于是只能無奈接受,被迫反抗。第二季她擊潰了路西法,一個用女巫做媒介,把女人當槍使的墮落天使。一般再有本事的女人也打不過邪惡之母吧,所以自然是自尋死路。第三季德古拉親自上陣,用好男人的皮囊,一舉得手。于是邪惡之母發(fā)威了,編劇把倫敦的那場霧也歸功于她。并無卵用,伊森一出場,女王溫妮莎自動繳械,本來以為要打一架才被殺死,沒想到女人的軟弱性竟讓她一心尋死。擔不起毀滅世界的能力,也擔不起毀滅世界的后果,又沒勇氣自裁,只好借別人的手say bye-bye。所以在溫妮莎這條線索里,他是被男人成就的,也是被男人毀滅的,宿命而已,無法掙脫。
總的來說,劇中的女權(quán)火苗都是還沒開始就被澆滅了,女性的主觀因素和時代的客觀因素共同鑄就了這場悲劇。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這部劇信息含量是很大的,我也只不過揪出了其中一條線而已,不過就算是一條線也可能與宗教神話傳說有交集,所以難免片面。不妥之處還請粉兒們見諒。另外,第三季可能是集數(shù)削減的原因,真的虎頭蛇尾了…
第一季原聲地址:
Penny Dreadful - Abel Korzeniowski第二季和第三季原聲地址:
在線試聽深度分析主角中比較耐人尋味的幾位以及一些爭議劇情:
Vanessa Ives (Eva Green 飾):
看到很多人詬病 Vanessa Ives 無非是云云“圣母”中的一位罷了,我完全不能忍!這么說非但有失偏頗,甚至有些愚蠢。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下男性角色和 Vanessa 的關(guān)系。
對于 Sir Malcolm 而言,他對 Vanessa 愛恨交織,直到最后他意識到自己是愛她的,經(jīng)歷了這么多,Vanessa 是他和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的唯一聯(lián)系,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他,何以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對狼人而言,Vanessa 是他的摯愛,也是帶他走出黑暗的力量。沒有她,就沒有 Wolf of God。他倆是一對相互救贖的愛人。
對 Monster 而言,Vanessa 是他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朋友,一個心心相惜的摯友。他們的關(guān)系很好理解,你可以從第三季的《A Blade of Grass》以及大結(jié)局這兩集中體會到他們的牽絆。
對 Dracula而言,Vanessa 是一個目標,找到她,讓她發(fā)揮出 The mother of evil 真正的力量僅僅是他的職責和宿命,談不上愛情。
然而,對 Dr. Frankenstein 和 Dorian Grey 而言,Vanessa 更談不上是他們的圣母了(女主和醫(yī)生的關(guān)系可能更接近于姐弟;而對 Dorian 而言,女主就是一個獵奇的新鮮玩意兒)。而最終 Vanessa 自己選擇死亡來拯救自我和全世界,沒有一個主角因她喪生,反而在幫助她與惡魔和她自己斗爭的過程中, 他們各自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
然后理解一下 Vanessa 的心路歷程:她其實就是 The mother of evil,本身自帶邪惡的力量,墮天使 Lucifer 和劇中 Lucifer 的兄弟 — 吸血鬼 Dracula 都想要獲得她的黑暗力量,所以 Vanessa 其實一直在和自己抗爭而非他魔。
女主小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意識到邪惡的源頭其實就是她自己,就像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豬油蒙了心”一念之間做了錯事的時刻,女主也是。她知道自己墮落,也覺得內(nèi)疚,但是更多的則是認為自己被魔鬼追逐和操控(那時候天主教徒的思路),所以她禱告她懺悔甚至想要輕生。后來她終于想起來有兩股邪惡的力量在爭奪她,但她還是沒有放棄。即便遭遇了常人所不忍目睹的痛苦,并且痛苦了那么久,她還是努力的與之抗衡,希望維持善良的自我,希望自己不被神所拋棄。然而人的力氣和意志力總有被消磨殆盡的時候,第三季在親友離去,又遇 Dracula 引誘的情況下,她最終放棄了和任何邪惡勢力的抗爭。這并不是因為她愛 Dracula (自始至終女主愛的是狼人沒錯的),而是像她自己說的 “I accept myself”。她真正意識到了自己其實就是那個邪惡的源頭。對于自我身份的認知徹底摧毀了她斗爭的勇氣。
一個堅信自己被神保護,并拼盡全力和惡魔抗爭的人,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最邪惡的魔鬼,她會怎么做?幸好她也知道 Wolf of God(狼人)的使命,所以她靜靜等待自己最愛的人,救贖自己。而救贖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 — 死亡。
很多人質(zhì)疑 Vanessa 在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之后,為什么不能自殺獲得解脫,而要如此大費周章,還差點導致世界毀滅?我是這么理解的:首先,作為一個天主教徒,自殺是會下地獄的,因為你放棄了自我救贖。其次,當她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之后,內(nèi)心一定是崩潰的。在極度無助、軟弱、三觀崩塌的時候,她需要的是一個深愛的,信任的人的救贖。并且我們知道 Vanessa 是想要追隨上帝的,只有 Wolf of God(狼人),這位上帝的使者才能把她帶回上帝身邊。簡單的說,她的邏輯就是:自殺得不到救贖,只有狼人把她殺了她才能上天。這是命定的。
最后她顯然是準備好的,脫下了代表邪惡力量的黑色衣服,換上了淺色的連衣裙,等待自己被救贖,期望自己能去天國。這個暗示不是我自己腦補的,是該劇幕后花絮里的內(nèi)容。
Ethan Chandler (Josh Hartnett 飾)
Ethan Chandler這個角色我一開始并不喜歡,因為我覺得 Josh Hartnett 看起來就像一個廉價版的布拉德皮特,特別滑稽。然而演員的魅力最終還是展現(xiàn)了出來。Ethan 這個角色充滿了迷惘,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狼人),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贖罪,不知道自己為何背負了大家的期望,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拯救心愛的女人和全世界,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他是一個活在迷霧中的人,道德的界限似乎一再捉弄他,他做什么都磕磕碰碰,任何決定都顯得不正確,即便是自首,似乎也只是引發(fā)了更大的災難。手上的鮮血越來越多,可還是被告知自己竟然是救世主。
Ethan 是個莎士比亞型的人物。 在逃避責任,幫助他人,承擔責任,放棄自我,又重新自我救贖到最終明白了自己存在的目的之后,他終于理解了正義和邪惡的關(guān)系。人,并非全善和全惡,重要的是不要放棄任何自我救贖的可能,Ethan 和 Vanessa 都是如此,就像 Vanessa 咽氣前說的:I saw our Lord.
Sir Malcolm (Timothy Dalton 飾)
Sir Malcolm一開始是一個典型的道貌岸然的貴族。他內(nèi)心有許多黑暗的角落,卻將一切的罪孽都推在 Vanessa 身上,一開始我覺得 Vanessa 是他的道德?lián)跫?。然而在尋找女兒以及和魔鬼斗爭的過程中,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一心一意恨著 Vanessa,到認識自我,接受自我,Sir Malcolm 終于在失去所有家人之后,尋找到了內(nèi)心的平靜,并且把小家小愛變成了大愛,接受了狼人和醫(yī)生作為自己新的家庭成員。Malcolm 這個角色和其他主角的共性是一致的,也表達了編劇的一個理念:不加思索的正義僅僅是一層脆弱的窗戶紙,而經(jīng)過反思的正義才堅若磐石。單純善良的 Mina 墮落地很容易,而 Sir Malcolm 則最終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君子。
其實一刷的時候我對 Sir Malcolm 的關(guān)注比較少(雖然我挺粉 Timothy Dalton 老爺子的),然而在二刷后的某個臨睡前,突然想聽 Finale 最后怪物為女主送別時詩朗誦的配樂,就放了那首 I Was Never Going To Go To Africa。嘴里念著歌名,猝不及防地被這首曲子題目的時態(tài)給深虐了?。◤臎]想過會我這輩子竟然會被一個“時態(tài)”虐的兩行淚滴在枕頭套上……這劇不但臺詞寫的妙,連歌詞名都不放過……跪下了。)
第一季的時候,Sir Malcolm 就說過,等救了女兒,他就要開始新的探險,要繼續(xù)去非洲,然而 I was never going to go,過去將來時。 I Was Never Going To Go To Africa 翻譯過來就是 “我不曾要去非洲”。其實整整三季 Sir Malcolm 一直是嚷嚷著要去非洲的,可惜他的內(nèi)心,被這首歌名出賣了,確切的說,是曲子題目的時態(tài)出賣了他的內(nèi)心。 I Was Never Going To Go To Africa,我不曾要去非洲。其實在眾人猜測 Mina 已慘遭不幸的時候, Sir Malcolm 心里早就知道了。他找不回女兒,他其實早早就知道自己不會去非洲了,那無數(shù)個嘴邊的“I‘ll go to Africa ”僅僅是為了逃避內(nèi)心深處那個“我不會再去非洲”的覺悟。
第三季大結(jié)局,女主歸于塵土后,Sir Malcolm 和小狼人坐在女主生前的房間地板上,小狼人問:你會不會要……(去非洲)?Sir Malcolm 看著小狼人說:不,我要在女主死后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然后 Sir Malcolm 問小狼人會不會走,狼人說這里就是我家。自此可以知道,Sir Malcolm 不會再以“去非洲”之類的借口來逃避自己生存的意義。這是 Sir Malcolm 這個角色的圓滿結(jié)局。
Monster (Rory Kinnear 飾)
Monster(或者The Creature/John Clay)和其他原創(chuàng)角色不同,他來自于瑪麗雪萊的小說《 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 》(弗蘭肯斯坦:或,現(xiàn)代普羅米修斯)。這本小說的第一版是在維多利亞時代之前發(fā)表的,但是真正熱門起來則是在維多利亞時代。所以這個角色和電視劇的背景很吻合??催^這本小說的人能夠很快上手這個劇,但是沒看過的話,維基百科了解一下也不影響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編劇并不是把已有的角色照抄進自己的劇里,而是像一個忠實的讀者一樣,給出自己的理解。在原著里,怪物和 Dr. Frankenstein “相愛相殺”到天涯,最終因為醫(yī)生的死亡而怪罪于自己,徹底放棄了自我救贖,跳進了大海,生死不明。而在電視劇里,一開始怪物和醫(yī)生的確符合小說里的設(shè)定,但是怪物和 Vanessa 的交心,則慢慢的改變了他的想法,最終,他不再固執(zhí)的想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而是接受了自己作為一個怪物,一個異類的命運。
大結(jié)局中,Monster 尾隨 Vanessa 的靈柩到墓地那一段拍的極好,他的所有臺詞都是從 Wordsworth 的長篇詩 《 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威廉·華茲華斯《不朽頌》:詠童年往事中永生的信息)中摘取的,卻異常符合劇情,配上背景樂 《I Was Never Going To Go To Africa》
在線試聽)簡直悲傷的教人落淚。
“There was a time when meadow, grove, and stream,
The earth, and every common sight,
To me did seem
Apparelled in celestial light,
The glory and the freshness of a dream.
It is not now as it hath been of yore;--
Turn wheresoe'er I may,
By night or day,
The things which I have seen I now can see no more.”
給個翻譯參考:
“曾幾何時,草地、溪流還有果樹,這大地,以及每一樣尋常景象,在我眼里似乎都披著天光,這榮耀,夢的開始。只是現(xiàn)在已非從前;——我環(huán)視四野,無論白天黑夜,再也見不到昔日之所見?!?br>
……
“ --But there's a Tree, of many, one,
A single Field which I have looked upon,
Both of them speak of something that is gone:
The Pansy at my feet
Doth the same tale repeat:
Whither is fled the visionary gleam?
Where is it now,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
“許多樹中的一顆樹,以及我曾打量過的一片孤獨曠野,他們一起訴說著某些事物的消亡:在我腳邊的三色堇也重復同樣的流言:那如幻的光輝逃到哪里去了?那榮耀和夢境,現(xiàn)在在哪兒?”
全劇最終Monster避開人群,獨自跪在Vanessa墳前,摸著一坯黃土其實也反映出他內(nèi)心所想:他和Vanessa都是異類,都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他們想要的無非是一個墓地。Vanessa解脫了,而他卻永遠都不得安睡于地下。這是他自己的悲劇,是Vanessa的幸運。
Monster 是整部片子除了女主之外,我最愛的角色。無法想象一個本身其貌不揚,扮相更糟的演員能夠通過演技讓我為之深深著迷。(雖然在空鏡里,Rory Kinnear 就演的超級好,可是 Monster 還是我認為他最經(jīng)典的角色。)這部劇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引用了極多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詩歌,包括濟慈(Keats)、雪萊(Shelley)、布萊克(William Blake)和華茲華斯(W. Wordsworth)等。而大部分我喜歡的 Blake 和 Wordsworth 的詩都是由 Monster 嘴里念出的,那叫一個醉人,外貌黨都擋不住。
許多人詬病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華而不實,又有做作之嫌,我覺得這種想法可能因為:1. 讀的是譯本,中譯英的詩歌,大多讀起來有些油膩,又失了原語言的精髓。2. 沒有考慮其時代背景。這些詩歌在契合其背景的這部電視劇中,非但念起來流暢自然,而且大大提升了臺詞的bigger。
Monster 這個角色其實也是作者除了女主之外,最用心刻畫的一個角色,而且和女主的戲份結(jié)合的很緊密,雖不是通常的戀愛關(guān)系,但也不愧為本劇男主。而且他是全劇結(jié)局最悲的一個角色,虐的我淚腺失控:
1虐:被自己的造物者所不齒,被人間大部分人不齒。這是 Monster 這個人物的一條明線,0理解難度,可惜相對于后面的深虐比起來,這1虐簡直不值得一提了。
2虐:家庭的失去 - 失而復得 -再次得而復失。最慘的不是失去最愛的家人,而是不斷的失去。第一次因為意外死亡,和家人斷了聯(lián)系的 Monster 已經(jīng)很悲情,但和家人重享天倫之樂之后再次失去兒子和妻子,使得 Monster 認清自己和這個人世間的格格不入,繼而想要自我流放。
3虐:在經(jīng)受了1-2虐時候,Monster 對人間幾乎是放棄的,唯一和人類的聯(lián)系僅剩女主了。還記得女主領(lǐng)盒飯之前和 Monster 在家有一段對話,是深淵中的假光明,卻顯得深淵更加黑暗。女主告訴 Monster 自己以前蒙受過他的照顧,自己愛過 Monster,問 Monster 還記不記得?(詳見《 A blade of grass》)Monster 很迷茫,實在是想不起來。但是被人肯定過愛過,這個事實大大有助于 Monster 找回自我找回人性。繼而 Monster 問女主,像我們那么孤單的人真的能得到幸福嗎?女主回答的很巧妙,說:Let us dare 讓我們敢(這么期望吧)。這段對話加上 Monster 之前偶遇女主約會時的場景,讓 Monster 心中充滿了正能量,他相信幸福會到來,也會女主開心。結(jié)果不到幾天女主竟然死了??!要知道 Monster 其實并不知道女主為什么會死,也不知道女主的男友是惡魔,他當時看到靈柩,數(shù)著人頭,發(fā)現(xiàn)大事不妙跟去墓地,看到墓碑的那一刻,真的是天打雷劈般的悲痛。他知道他們(他和女主)這樣的異類,終究得不到幸福。然而女主獲得了 peace,他呢?萬念俱灰的 Monster 和書中的 Monster 原型一樣,消失在了人類的視野,放逐自我,生死未卜。
3虐虐完,還有一個后媽式的 plus……你說 Monster 會不會想起曾經(jīng)和女主在瘋?cè)嗽旱哪且欢??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就像 Lily 說的,不要奪走我的記憶,人是自己過往的總和,沒有記憶我就等于死了。這一點說明作者認為:人性和人的記憶過往是捆綁在一起的。Monster 找回人性的過程也是他找回記憶的過程,他想起了妻兒,終有一天會想起自己,回想起那個因為不忍見到女主做腦前葉切除手術(shù)而辭職的自己,那個為女主化妝幫她找回自我的自己。我實在不敢想象有一天,放逐自己在天際的 Monster 突然想起這段回憶,是什么樣的心情。
Dorian Grey (Reeve Carney 飾)
和Monster一樣,Dorian Grey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小說人物,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啦。王爾德的這本《道林格雷的畫像》,我到現(xiàn)在記憶都很深刻,因為這個故事短小有趣,中學時代第一遍讀的時候花了一晚上就看完了。之后又去看了激發(fā)王爾德寫這本書的靈感 — 法國作家于斯曼的《逆流》。所以對于道林格雷這個人物的理解,自認還是很深的。
書中的道林格雷為了抹除自己過去的罪惡,破壞了畫像,結(jié)果自己隨即死去。但電視劇中的道林格雷卻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結(jié)尾。
談談劇中的道林格雷:我一開始對這個角色非常不解,非但和誰都來一炮,后面的劇情更是沒頭沒尾,不止一次懷疑這個角色被編劇寫壞了,而且沒有修補的可能性??上Ь巹√斆?,道林格雷最后的一席話,圓了之前所有的莫名。
他說:
"Do you not yet comprehend the wicked secret of the immortal?
All age and die, save you.
All rot and fall to dust, save you.
Any child you bare becomes a crone, and perishes before your eyes.
Any lover withers and shrinks into incontinence and bent, toothless senility.
While you, only you, never age, never tire, never fade, alone.
But after a time you'll lose the desire for passion entirely, for connection with anyone.
Like a muscle that atrophies from lake of use.
And one day you'll realize you've become like them.
Beautiful and dead.
You have become a perfect, unchanging, portrait of yourself. "
“你難道還沒有明白永生最邪惡的秘密嗎?
所有人都會老,會死,除了你。
所有人灰飛煙滅,除了你。
任何你的孩子都變成鶴發(fā)雞皮的老人,在你的眼前消亡。
任何你的愛人衰老、萎縮變成彎腰駝背、發(fā)落齒搖的老人。
然而你,只有你,從來不會老,不會疲倦,不會消失,孤獨的。
但是之后你將不再有任何欲望去和任何人類建立關(guān)系。
就好像一塊因為常年不用而功能衰退的肌肉。
然后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和它們一樣了。
美麗而麻木。
你變成了一副完美的、不變的、你自己的畫像?!?br>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對原著的提煉,直指格雷和他的畫像之間的這種 duality。畫像之于格雷,并不僅僅是一個反應他罪行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的枷鎖。畫像會老,而人不會,道林格雷的悲劇在于:他和他的畫像置換了,他自己變成了一副畫像,沒有靈魂,一個純粹的 monster。
至于很多人疑惑為什么道林格雷要和所有人來一炮,要縱容 Lily 之前的過激行為,我覺得這是遵循了原著的角色性格。他所有的行為只是為了找新鮮感??v容 Lily 的行為只是為了看看在他的供養(yǎng)下,Lily 會不會做出什么有趣的事情,然而最終讓他失望了。Lily 想要的革命在他眼里只是發(fā)生過無數(shù)遍的無聊事兒而已,于是他把 Lily 交給了醫(yī)生。而格雷對 Vanessa 的興趣也僅限于 Vanessa 新奇而已。劇中的格雷顯然是一個真正的怪物, amoral and indifferent。
還有人覺得道林格雷這個角色刪掉也可以,不知道為什么非要有他不可。我之前也有這種疑問,在看了大結(jié)局才想通的。劇中的人物都背負著自己的枷鎖,要把人物寫深刻,必須要有其他角色成全,這種關(guān)系就好像 Lily 之于醫(yī)生,醫(yī)生之于他創(chuàng)造出的怪物,那么 Lily 這個人物的復雜性如何去找人對戲,去深化呢?那個人無疑就是格雷(當然不僅限于格雷)。格雷是一個再好用不過的旗子,他疏離于眾人之外,不需要再安排別的角色來烘托他。而且他的所有言行都不需要 make sense,僅僅可以是因為:不好玩兒了。Lily 這種毀滅性的人格最終得到了救贖,導火線就是格雷的出賣。格雷這個角色看似不重要,卻是緊緊相扣的人物關(guān)系中的最后一環(huán)。
Lily (Billie Piper 飾)
Lily 這個角色其實并不難理解:一個低到塵埃的人的病態(tài)反彈。但是最終由于醫(yī)生的一番話,她找回了自己的人性,也認清了自己和格雷的不同。
醫(yī)生本來想消除 Lily 的記憶使她變得聽話,但是在意識到 Lily 殘存的人性之后最終給了她自由,并且告訴她:做一個怪物很容易,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好人。(這句話對片中很多角色都適用。)這一幕寫的很妙,這對冤家的釋然,完成了各自的救贖。Lily 找回了人性,而醫(yī)生則將自己從偏執(zhí)的神的視角拉回了人類的視角。關(guān)于醫(yī)生的分析下面還會接著說。
除了和格雷以及醫(yī)生的對手戲之外,Lily 有一場和 Monster 的對手戲非常有看頭。僅僅是這么一場戲,就同時深化了 Lily 以及 Monster 這兩個角色。首先 Monster 其實在死之前是一個非常有愛(在瘋?cè)嗽赫疹櫯鳎?,家庭美滿的普通人。死后復生變成怪物之后,他其實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人性。雖然看起來非常可怕,被醫(yī)生看做是“怪物”而拋棄,但是這個 Monster 的內(nèi)心并不是怪物。而 Lily,在死之前是一個非常卑微的人,死之后意識到自己被造出來僅僅是一個“貢品”(貢獻給 Monster 做伴侶),她其實開始迷失了一部分人性,變得非常的殘忍。Lily 和 Monster 在醫(yī)生家里的那段“反強暴”戲碼其實點出了一個事實:被醫(yī)生唾棄的“怪物”實則是富有人性的,而被醫(yī)生認為“完美”的 Lily,在那個時候反而內(nèi)心是怪物。
Victor Frankenstein (Harry Treadaway 飾)
聊完 Lily 和 Monster,才能開始聊小醫(yī)生,也就是 Victor。先普及一個背景知識,F(xiàn)rankenstein 這本書的作者瑪麗雪萊就是詩人雪萊的老婆,學者根據(jù)手稿發(fā)現(xiàn)詩人雪萊非但是 Victor 的原型,也是實際塑造者。瑪麗雪萊手稿中 Victor 的臺詞有非常多的地方被證實是詩人雪萊寫/修改的。所以我覺得電視劇中對于小醫(yī)生的塑造非常有意思了。
首先,小醫(yī)生和詩人雪萊一樣,是一個具有革命精神同時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天才。而且劇中的小醫(yī)生最喜歡念的也是雪萊的詩。其次,小醫(yī)生和雪萊都有一些恃才傲物的性格,這種性格其實就是書中以及電視劇中 Victor 這個角色的“原罪”。
他是造物主,但是他并不尊重每一個生命。不喜歡就逃走,喜歡的就要占有。但凡所謂的“丑陋”(比如 Monster)和完美(比如 Lily),都是他一個人的說的算,喜歡強加自己的意志在自己的 creatures 身上。所以 Monster 恨他,很好理解。Lily恨他,更好理解了。這種喜歡強加自己意志在他人身上的人,無論以多么謙卑的面孔出現(xiàn),內(nèi)心都是狂妄自大的?,F(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很多,請遠離。當然,最終小醫(yī)生也改過自新了,通過最后他釋放了 Lily,以及和 Lord Hyde 的對話就能看出來。
1. Dracula和Vanessa是真愛嗎?
不是。Dracula只是視The mother of Evil(也就是女主)為自己的侍奉對象,他看中的是黑暗的力量,對Vanessa這個人沒有私情。可以從Vanessa死了之后他臉不變色心不跳,立刻逃跑看出他對Vanessa沒有愛情。在Dracula身份被戳穿之后,Vanessa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愛的是Ethan而非Dracula,在她被吸血的時候她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身份,所以她說的是:我接受我自己(而非Dracula)。
2. 為什么Dr. Jekyll沒變身?
Dr. Jekyll在大結(jié)局其實已經(jīng)變身了,這種變身不是外在的,而是內(nèi)在的。他驕傲的告訴醫(yī)生他的爸爸終于死了,他可以世襲爵位了,成為了一個上等人。醫(yī)生一臉震驚的看著他,說:所以現(xiàn)在……我應該叫你……Lord Hyde。
一個一輩子都被看不起的人,最終成為了看不起他的人群中的一員,他感覺終于翻身了,他的憤怒終于得到了釋放,這本身就是一種人格上的變態(tài),也就是這個角色的“變身”。
3. 為什么劇中很多新人物都沒用上就大結(jié)局了?看起來感覺爛尾了?
不能以看《絕望主婦》的方式去打開每一部電視劇。這部劇更多的是在描繪維多利亞時代背景下的眾生相,并不是每次有新人物進來都必須花同樣的筆墨去描寫的。對于重要的角色,大家都有了一個最好最詩意的結(jié)局了,我看不出來有什么爛尾的地方?
4. 這劇還會有第四季嗎?是不是被Showtime砍了?
這部劇真的完結(jié)了,但不是被showtime砍掉了,大家可以去研究下penny dreadful幕后花絮就會知道:Showtime的高層對拍了三季就要大結(jié)局感到很震驚,還力勸過編劇繼續(xù)寫下去。但編劇表示他希望他講述的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在該結(jié)束就要結(jié)束,并且給所有人物一個graceful并且poetical的結(jié)局。并不會為了賺錢一直寫下去,破壞了故事應該結(jié)束的截點。
更加大膽的是,一般一個劇的finale都會提前告訴觀眾以獲得收視率,但是這部劇沒有。這也是劇組的決定,寧可沒人看也不能自己先劇透了,影響大家的觀劇完整性。
5. 這片子是在倫敦拍攝的嗎?
不是,大部分是在都柏林拍攝的。本來劇組是很希望能在倫敦取景的,但是倫敦貼錢支持全世界到倫敦來拍電影電視,導致整個城市檔期太滿,Penny Dreadful就決定去一樣有優(yōu)惠政策的都柏林拍戲啦。也是個節(jié)約成本的劇組。但是演員們很滿意都柏林的場景,因為那里改變比較少,很多地方依舊完整的留有維多利亞時代的風貌。比如劇中在倫敦自然博物館的戲,其實是在都柏林自然博物館實拍的,里面的所有東西都是維多利亞時代完整留下來的。
最后:為了在第一時間追綠娃(Eva Green)的這部劇,放著各種資源我并沒有做伸手黨,而是去Amazon上買了全集。然而看完大結(jié)局回過神來之后,很慶幸自己GRE紅寶書背的還不錯,更慶幸自己沒有為了偷懶看熟肉,否則則無法真正體會到這部劇精巧雅致的臺詞設(shè)計。
歐洲演員的臺詞功力普遍過硬,即便是我特別不喜歡的“面癱女”Marion Cotillard在《麥克白》中的臺詞功底都叫我刮目相看,更別提Penny Dreadful里一眾我愛的演員了。當然,客觀的說,劇中的三位美國主演,也都不錯。
在我的心里,臺詞功力最強的一定是Rory Kinnear(演Monster),Eva Green(女主)次之, Timothy Dalton(Sir Malcolm)的對白比較日常,但老戲骨的修養(yǎng)放在哪兒,念起臺詞依舊是“一口酥”。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演員Josh Hartnett(狼人)、英國小生Harry Treadaway(Dr. Frankenstein)以及美國女演員Patti LuPone(老女巫/心理醫(yī)生)的臺詞功力都很好!相較之下,我們摯愛的Rose姐Billie Piper(飾演Brona和Lily)和前面這些主演比比就有些差距。而大家最不看好的Reeve Carney (Dorian Grey),從一開始蹩腳的美國英音,到第三季一口似模似樣的倫敦上流社會口音,還是能明顯看到進步。
而演技方面,這套卡司無疑都維持著很高的水準,雖然一開始我時常詬病這個中分頭的村炮版Dorian Grey,但是在看完所有的27集之后,竟然覺得他這么演也沒什么大問題……
是的,當看到最后一集我還想著女主死了下一集要怎么演的時候,THE END這2字出現(xiàn)時,愣了半天。隨后更讓人絕望的消息一個接一個,那一天基本就是懵懵的。最后想著竟然已成定局,那怎么也要小小的訴說一下。
在下認為不管編劇怎么給臉東家,被砍大家多少是看的出來的,其實從每一季都看得出本劇制作上還是有點拿捏不住的(控制不好的結(jié)局刷boss,角色莫名的走向)所以應該直接影響到了大家追劇的動力,乃至s2收視不利s3直接就不續(xù)訂了。編劇拿捏的住的并且想好要訴說的一些女主的回憶獨劇真的很棒,s2的女巫s3的舞臺劇式的與大兒子演技爆表。相信大家都愛上了大兒子與他的演員。但是縱觀整劇還是會有時候顯得不夠話題性與俗套的戲劇性起伏。
想嘮叨的還是如果不受受眾群影響不受收視率影響就按編劇的節(jié)奏走下去會是怎樣~yy如下orz
首先說說女主——在下認為如果能順利續(xù)訂并且編劇保持水準,不管s4也好s5也好不管能出多少季最終的最終女主是會死的,這劇很難有完美的收場,考慮再三,被狼神殺死可能是最好的解脫但不應該是這么生硬??s水的如今編劇明說了女主是惡魔之母,重要的回憶劇集也說了雙生子們都希望得到她,這種得到并非擁有,而是找到她,服侍她,然后開戰(zhàn),之前分析記得說是埃及的一個古神之類沒記錯養(yǎng)父,第一季的食尸鬼,養(yǎng)父的兒子其實應該會有一季埃及篇章的揭露更多養(yǎng)父兒子的事情,包括食尸鬼的boss與揭露一定女主的身份。
弗蘭肯斯坦的孩子氣愛情與lily的崛起是硬生生停住了,編劇也把lily的設(shè)定女兒直接用幾分鐘講完了,相信在lily的隕落結(jié)局篇章前用整整1集洗白她完全沒有問題也會很符合本劇沒有一個完美結(jié)局的設(shè)定,而維克多對自己“孩子”們的追殺也好修正也好從中慢慢成熟會是一個很能帶著觀眾成長的篇幅,完全的權(quán)利與控制是否就能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希望的未來?
大兒子算是比較圓滿的了,從醫(yī)院離開后到被維克多搞來重生其實有很多可以書寫的地方包括那時候怎么就與家人分開了。其孩子也許不是死亡讓維克多復活飽受自己的困擾(同時讓觀眾更能理解他的處境)而是讓化身博士醫(yī)治好他?都可以。最終在妻子絕望的話語中掐死了她再次毀了這個本來就支離破碎的家庭墮落或重生。
范老爺?shù)闹R與武器提供,死亡專家的傳說與預言解惑,基德船長,化身博士。基本還沒鋪開。
道林的確都可能是個boss,他對眾人都是只是興趣,3季幾乎都沒有能達到他興趣以上的人或事,最后的一席話訴說了永生的代價,但是這誰都懂,而在永生這個活地獄中優(yōu)雅的存在著與看著鏡中老態(tài)的自己的憤怒,他一直在等女主,這個通過她的能力打敗他,摧毀鏡子讓其安息的女主而不是挑起注定閱過無數(shù)的革命起義。也許應該在lily崛起后毀滅中引出道林篇,道林的過去,道林的過去,道林的過去?;橐龊⒆討?zhàn)爭等等永恒類主題,最終剩下的只有滿墻的畫與如畫的自己。
小德與小撒都基本安然無恙,雖然失敗了但是也就會引出更大的boss,之中會經(jīng)歷埃及篇啊不死人崛起篇啊狼神篇大兒子真男主穿插其中說完他的一生,最終一些超人類會被終結(jié),道林等應該都會死包括女主。而大兒子應該還是與原著一樣,永遠的孤獨。維克多要么瘋要么在追殺大兒子的最終死在大兒子手中。而老爺這位凡人應該不會死這也是他的可憐之處。
我們的狼人低配版皮特故事也算比較圓了,本來蠻好的s3墮落篇也算開過頭了。。。狼人沒有很經(jīng)典的故事所以倒也適合那本作來當男主好好寫,狼人是吸血鬼的宿敵大家都知道,狼神與老德的惡戰(zhàn)或是初戰(zhàn)在s3結(jié)尾也許才是真意,至今也沒有說親是如何傳給他的狼化與狼神的真正含義,總覺得應該會與埃及篇里有所聯(lián)系,畢竟所有神話都是共通的世界末日應該就是最終季。居中也有中國元素但是無緣續(xù)寫或出來個亞洲篇章了。小狼神的迷茫逃避到墮落到被拯救直面宿命最終卻不得不了解自己愛的惡魔之母,想想就悲不止1個檔次。而小狼的家族也明顯被弱化,應該是個能貫穿s3整季的龐大初次描述,爸爸手下可是連基德船長都有的大人物?。。?!其實到s3與女主的愛情篇也一直沒有很正式的開始,也許就像之前傳的s4會是,可惜沒有如果。
最后還是感嘆一下此劇的服裝道具,音樂,演員的優(yōu)秀演出,與主創(chuàng)的堅持。雖然片子告終了,但是希望留下的畫面,詩詞與面對宿命時的對峙能在如今的生活中起到一絲波瀾。
我是eva腦殘粉
這才是戲劇啊,畫面打光服裝場景臺詞表演全部牛逼。不曉得為蝦米頒獎季沒有大放異彩。第4集還能更牛逼一點么?基本上就一個場景,兩個演員走完整集。我勒個去。
結(jié)局倉促不理想,應該是黑發(fā)女神把德古拉玩死才對。惡狠狠地殺到這里,怎么可以就這么投降了。
前面是組隊打怪,打到最后才知道是吸血鬼愛女巫,女巫愛狼人的三角戀情,中間還夾雜著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和道連·格雷的畫像。女巫不死,折騰不止。女巫一死,戛然而止。
那些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詩歌,在這部劇里讀出來,是多么的天然契合。
匆忙的劇終季,唯有狼人返鄉(xiāng)之旅劃上了句號。其余的故事線均草草收尾,化身博士、弗蘭肯斯坦新娘的女子軍團、包括主線德古拉陰謀在內(nèi)都無疾而終。特別集總是格外好,本季是白色房間。大結(jié)局如詩如畫。
看到Eva Green聽到她說話就頭腦空白了。
什么鬼了,劇終慢走不送。
Dracula出現(xiàn)了 編不下去 把女主搞死 全劇終
就這么沒了。。。
推薦給任何對哥特文學有哪怕一點點興趣的人。大段大段像是從19世紀哥特小說中直接摘出來的華麗臺詞從演員口中說出有著舞臺劇一般的效果;服裝布景也很棒。Eva Green本人就是活著的femme fatale的定義。
這大概是去年到今年最愛的一個系列劇了。要說鋪陳太大倒也無所謂,此片最引人入勝的是它宏大的宿命感和哲學觀。每個人物的出場,故事的展開似乎都若有似無的在提醒觀眾:即便超越神之上,你我也終將孤獨,無法逃脫。在這份痛苦里,唯一甘美而稍縱即逝的大約只剩友誼與愛情。情感總是最好的致幻劑。
后幾集快進看的,劇情越來越?jīng)]意思了
居然就這么劇終了,狼人親手殺死自己心愛的黑化女主,這不是X3的故事么……Abel Korzeniowski后兩季的原聲碟還不出我真的要罵人
雖然劇情牽強不少但是本身帶來的藝術(shù)和哲學思想已遠遠超過劇情的需要??墒沁@基調(diào),這如莎士比亞般的臺詞,這令人不得不愛的#溫妮莎#支撐著我到最后一幕,全劇終的同時也是新的開始吧。
一部完全失衡的劇,女主仿佛趕檔期一樣急轉(zhuǎn)直下地黑化,反而讓第四集近乎完美的劇本和表演更加突出。一個房間,兩位演員,三個角色,“一為惡靈,一為野獸”,另一個是被全世界拋棄卻仍然堅持信仰的女人。好一臺戲。Rory的臺詞功底熠熠生輝。唯一遺憾的是鋪陳了這么大的設(shè)定,卻只配一個倉促潦草的結(jié)尾
女神已走我心已死,14年以來最喜歡的劇,Eva從影以來最好的表演。
showtime一生黑,不說了
這不是一個理智評分 劇情全三季也就2星……… 但顏值即正義 再加上小醫(yī)生和Mr.Clare那么可愛 所以… 4星拿去
本劇最大的敗筆是所有角色都塑造的不錯除了女主。女主如唐僧,三季以來原地踏步,也怪每季主線無一例外都關(guān)于XX想要女主的submission。前兩季的看點是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主角團如何像家庭一樣聯(lián)合起來戰(zhàn)怪,本季線散怪老且cliche,亮點寥寥,幸好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