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977年紐約的一群納粹獵人,他們發(fā)現數百名納粹高級官員生活在他們當中,正在密謀在美國建立第四帝國。納粹獵人們將尋求將納粹繩之以法,阻撓他們新的大屠殺計劃。勒曼有望飾演Jonah Heidelbaum,他的祖母在家中被一名神秘的闖入者殺害,他著手追蹤犯罪者,卻發(fā)現自己被卷入一個叫作“納粹獵人”的組織,他們致力于根除那些用虛假身份生活在美國的納粹兇手。
看了別人的推薦直接下載了一季,堅持看了2集,全部刪除。老實說,我已經拿出了很大誠意和耐心,但那種抗日神劇的似曾相識揮之不去,童話劇般的舞臺感頻頻讓我出戲,本想給個3星,但手指不聽使喚,還是點了2星。也許是我太苛刻,雖然那段猶太民族的歷史讓人同情,但和辛德勒名單那種不動聲色的震撼相比,納粹獵人臉譜化的假模假樣實在讓人受不了。
導師曾經說,至今在美國猶太史圈里還沒有很好的關于大屠殺的著作。沉默,幾乎是親歷者約定俗成的做法。作為一個學美國猶太史的學生,在Amazon上看第一集我就不禁瞠目結舌。
居然拍出來了!果然也只有美國的猶太人會這么拍!
美國一直是猶太移民的第一目的地,從19世紀一直到近代,全世界大部分的猶太人都選擇來到美國。是什么讓美國變的如此特殊呢?這個問題當然無法被簡單回答,也不會有唯一的答案,但是學術圈和大眾都比較贊同的一個答案是,美國能讓猶太人以“猶太人”的身份活下去。
不用偽裝,不用擔心因為是猶太人而被政府歧視。幾代人通過社會活動和政治的努力,成功將Jewishness變成宗教身份而不是種族,如此生活在強調宗教自由的美國更是無后顧之憂了。
所以,當Ruth發(fā)現納粹生活在美國時她會如此恐慌,不顧一切創(chuàng)立the Hunt,就像她說的,我要保護我的光。
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是Jonah的選擇,也反映了當今美國猶太人的一種焦慮。老一輩人不愿說,年輕一代不理解他們身上沉重的包袱。年輕人正變得越來越美國化,這當然是他們的目的,可前提是他們在內里該是猶太人。所以全劇見縫插針地放希伯來語,放猶太教儀式,放猶太婚禮,期待著觀眾里的猶太青少年像Jonah一樣,燃起對猶太的歸屬感。
全劇最大的一個反轉是作為獵人領導的Meyer,居然自己就是納粹。很多人認為這是敗筆,認為編劇不明所以,我認為這才是這部劇挖的更深的一點。什么是猶太人?Meyer一直對Jonah說這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你的birthright,把猶太定義成一種血統(tǒng)遺傳。可Meyer呢?30年的偽裝他把自己活的比猶太人還要猶太人,誰能輕易說他不是猶太人?
以色列建國以后,不斷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遷居。也門,埃塞俄比亞,中東,中國,各地的猶太人和以往中歐東歐地區(qū)的猶太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習俗甚至膚色,但他們都信仰猶太教。不少與猶太人結婚的人也選擇改宗猶太教。這些人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猶太人”定義,和美國猶太人做的一樣,把它變成了一個宗教理念,即猶太人是信仰猶太教的人。然而猶太教和基督教不一樣,他們從來不稀罕廣收信徒,最近的國際形勢也使以色列政府里保守勢力大增,對猶太人對定義也趨向狹義,一個主要攻擊對象就是美國,因為他們太自由太不“猶太”了:忽視宗教傳統(tǒng),居然還讓女性成為拉比。本劇可看作是美國猶太人的反擊!
這部劇挑戰(zhàn)了很多對猶太人的刻板印象,“解釋”了很多猶太價值觀(主要是對猶太觀眾),也有不少彩蛋。然而撇去這些,從劇情和節(jié)奏本身來說我也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劇,但如果對猶太史有一些了解再去看這部劇絕對是意猶未盡!
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斯大林更關心希特勒的死亡問題,打柏林被蘇聯(lián)紅軍攻陷后,找到了兩具支離破碎的燒焦尸體,眾口鑠金的說:“這就是希特勒和愛娃?!?/p>
有抬尸體者的證言,有提汽油焚尸者的證言,看似板上釘釘的事,但是斯大林和其他人總感覺不對勁。
后來蘇聯(lián)保存的希特勒頭蓋骨,也被傳言不是希特勒的,直到一個阿根廷的媒體人寫書證明希特勒逃到了阿根廷。
阿根廷,納粹溫床的國度,來阿的納粹高官很多,也適合做卷土重來重建第三帝國的白日夢。
央視曾經放過一部紀錄片《灰狼》,采用了很多證詞證言還原希特勒在阿根廷做白日夢的事,片子很獵奇,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下,頗有架空歷史之感,這讓我想起了《高堡奇人》。
《納粹殺手》最后一集的片尾,越戰(zhàn)兵哥哥被上校抓到阿根廷,吃飯時出現了一個叫“阿道夫”的老頭,鏡頭沒有掃全臉,但是那標志的“卓別林”胡子,就知道他是誰了,呵呵,阿道夫·希特勒,而破天荒的是,那天陰陽怪氣的上校老媽子居然是愛娃!
咋說,這是第二季的伏筆,希望第二季好好發(fā)揮下,別搞得一緊一松的,也切莫學《鋼鐵蒼穹2》,讓喪尸希特勒騎著恐龍跑。
看了第一集,居然還有反獵殺?希特勒戰(zhàn)敗后,納粹戰(zhàn)犯們隱姓埋名,不老鼠似的生活,居然還四處找猶太人繼續(xù)種族主義屠殺?也真是見了鬼了!猶太人說的也對,美國人不在乎一兩個猶太人被殺。 歷史上也聽說過追殺納粹,一直以為是平民之下的偵破片,沒想到是美國FBI監(jiān)管下的兩派不見面的黑幫片,這么說似乎對猶太人不公平。 猶太人的特點是:不能忘記,多好的一個優(yōu)點啊。當你從大屠殺中幸存下來,發(fā)現屠殺你的人居然做了你的鄰居,怎么辦?是忘記過去攜手向前,還是新仇舊恨一起算,拼他個魚死網破。 有些事情,有些話語,對我們也有教育意義,比如文 革中那些作惡者,至今他們都沒有懺悔,而且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們立馬會死灰復燃,而且還在發(fā)展年輕人。罪惡,得不到清算,便永遠是罪惡!
堅持把這個劇看完了??傮w背景設置較吸引人,也有幾點合理之處。
當時想著納粹肯定偷偷摸摸生活,重點應該是這些人抽絲剝繭取找人,從平民生活中發(fā)現調查跟蹤納粹的過程,結果最吸引人的這個情節(jié)沒有。這是失去興趣的第一點。
然后說最后一集的翻轉,太隨意了。領導大家追蹤納粹的居然是納粹頭子,那不是吃飽了撐的?手底下一幫追殺納粹的干將居然也都是納粹分子,包括那個黃發(fā)女和亞洲男。既然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事業(yè),何必互相苦苦追殺呢?那個上校女居然也沒有死,希特勒居然也沒有死,這就不是嚴肅劇了,而是往肥皂劇方向發(fā)展了,我們室來看嚴肅的歷史劇的啊。
追殺團體里,幾個能人都是壞人,幾個好人都是菜包軟蛋,這樣的團體還能屢屢成功?倒是政府掩蓋的細節(jié)有點的意思,也有人支持,最后黑警察也脫離體制,體制外單干了,那要警察干什么?雙方互相廝殺,死了這么多人,還有各種爆炸,美國的記者和警察都裝看不見,老百姓也就那么看著,有點太脫離實際了。
小分隊不專業(yè)的一點還包括一是沒有核查環(huán)節(jié),也沒有校對審訊環(huán)節(jié),高興了直接干死。另外,也沒有事后掩蓋調查效果的環(huán)節(jié),到底死沒死,全憑編劇一句話,下一集沒看見就是死了,哪天沒有劇情了,就再活過來一次,沒有一點鋪墊。
倒是反派的那個小子殺機勃勃,最后還想鼓動白人,還在監(jiān)獄里殺死了一個律師。總之就是有一個好的吸引人的設定,然后中間沒有認真的推理分析過程,全靠靈機一動,偶爾加點技術細節(jié),然后就找到敵人,開干,最后干敵人的這幫人還是壞人??礃幼拥诙臼菧蕚浼s拿和黑警察擔綱,準備到歐洲去追殺了。但愿第二季能拍的好一點吧。然后第三季再回來干監(jiān)獄里那個小子?
今天聊聊美劇《納粹獵人第1季》。
片名Hunters Season 1 / The Hunt (2020),別名獵殺納粹 / 捕獵 / 納粹捕獵者。
本劇是亞馬遜流媒體的原創(chuàng)劇,故事聚焦1977年美國的一群抓捕刺殺納粹的納粹獵人。
二戰(zhàn)后,大量幸存的猶太人生活在美利堅的土地上,美國也是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他們發(fā)現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還有那些隱姓埋名改頭換面的前納粹。這些納粹甚至在密謀建立第四帝國。
為了數千萬亡魂復仇、為了阻止建立第四帝國,主人公們組成納粹獵人,專門獵殺那些被認定身份的納粹。
本劇的最大看點就是80歲高齡的阿爾·帕西諾(Al Pacino),這也是阿爾·帕西諾自1967年出演《紐約警局》以來,首次出現出演連續(xù)劇。
老爺子牢牢占據海報C位,別看老爺子年紀大了,文戲武戲樣樣不含糊。當然為了照顧老人家,給他安排的武戲也不算太多,稍微意思意思得了。
阿爾·帕西諾在劇中扮演最重要的男配角,負責將新兵蛋子男主角引上道。
他飾演一位名叫梅耶·奧弗曼(Meyer Offerman)的老人,數十年經營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近幾年為了給死去的猶太人復仇,籌建了一只小分隊,專門從事認定暗殺老納粹們。
英雄不是做正確事情的人,而是做必須要做的事情的人。梅耶有一套自己摸索出來的處世哲學,在引導青年人的時候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男主角喬納·海德爾鮑姆(Jonah Heidelbaum) 是一名猶太人后裔,從小由外婆拉扯大。
外婆一直對納粹的惡行耿耿于懷,發(fā)現納粹在身邊生活后就想要報仇,結果引來殺身之禍。喬納在傷痛之余,被梅耶引入了納粹獵人組織,由此開啟了一段新人生。
首先登場亮相的迪倫·貝克(Dylan Baker)出演了首個反派。
猛一看還以為是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
本劇開頭兩集展露出一股爽劇氣息。
納粹獵人組織內,幾位成員身懷絕技,各有分工,做到了攻守兼?zhèn)?,猛一看還真有點《盟軍敢死隊》既視感。
有雙持哈麗特。
有戲子隆尼弗拉什。
有修理大人羅克西。
有退伍老兵喬。
有裝備大師默里和明迪。
財力支撐梅耶。
有專職破譯密碼約拿。
不過這些爽快勁兒很快就會過去,劇情陷入無限的糾結之中。
一直到最后一集大家猜恍然大悟,整個第一季10集,前9集都是鋪墊,最后1集才是正經事。
本劇腦洞大開,設想了一個納粹密謀建立第四帝國的宏大計劃。原本目標就是刺殺漏網納粹的納粹獵人們也跟著誤打誤撞地和這個計劃扯上了聯(lián)系。
建立第四帝國和接納前納粹戰(zhàn)犯,看似不可思議,但這些都是歷史上有過爭論或者真實存在的事情。
先說建立第四帝國。
當年蘇聯(lián)紅軍攻占柏林后,并沒有找到希特勒的尸體。紅軍找到的僅是兩具被燒的面目全非的尸體,大家都說這是希特勒和愛娃的尸體。一般公認的說法是希特勒射殺了情婦愛娃后飲彈自盡,為了防止被人破壞尸體,就安排人燒掉了尸體。
但后來有阿根廷媒體人著書寫到希特勒逃到了阿根廷,加上很多納粹高管逃到了阿根廷,阿根廷就這樣成了納粹們的新?lián)c。他們一直密謀著重新建立德意志帝國,這也和劇中劇情能對得上。
本季最后一集也對此做出回應。
納粹獵人喬被綁到南美一處莊園。這里戒備森嚴,整體風格保持了納粹的特點,甚至就連培育后人都按照他們的人種理論。
一切謎底也在本季最后揭開,全新伏筆也在這里埋下。
一句“阿道夫”,一句“伊娃”,已經足夠暗示兩人身份。
老頭子不露臉,僅僅露出標志性的小胡子,這已經足夠讓人認定身份。
再說說回形針行動。
回形針行動是二戰(zhàn)后美國吸納德國納粹科學家的計劃,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和聯(lián)合情報調查局共同發(fā)起計劃,哈里·杜魯門總統(tǒng)1946年9月批準。這個計劃將大批德國納粹火箭技術專家及高級研究人員轉到美國,為美國快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944年6月前后,納粹開展展露極為先進、威力巨大的V-1、V-2火箭、噴氣式戰(zhàn)斗機、動性制導導彈等,盟軍損失慘重。盟軍也開始了爭奪這些科學家和先進裝備的計劃,最初美軍將這個計劃叫做“云遮霧繞工程”。
當時美國國內有人強烈反對美軍利用敵人的技術人員為自己服務,為此,美軍將代號改為“回形針行動”,任務內容則沒有變化。
美軍有規(guī)定要求禁止與戰(zhàn)爭罪犯直接打交道,但美軍情報部門發(fā)現,幾乎所有需要帶回美國的納粹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和納粹有聯(lián)系,甚至有犯下戰(zhàn)爭罪的嫌疑。
最終美軍為了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決定繞過那些規(guī)則秘密行事。
維爾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
在所有納粹德國科學家中,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維爾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曾在納粹德國的火箭研制項目中工作,他還是黨衛(wèi)軍高級組隊員。他的原始信息檔案把他描述為“一個安全隱患”。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設計和開發(fā)了V-2火箭。戰(zhàn)后,作為回形針行動的一部分,他和其他約1600名德國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被秘密轉移到美國。他曾為美國陸軍的中程彈道導彈項目工作,并開發(fā)了發(fā)射美國第一顆太空衛(wèi)星探索者1號(Explorer 1)的火箭。
他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號的研發(fā),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70年代的時候,回形針行動還處于機密,納粹獵人們自然是無從得知,就連一般的FBI探員都沒有資格了解。
畢竟一般人很難接受前戰(zhàn)爭犯還養(yǎng)尊處優(yōu)地活著的事實,從集中營里跑出來的猶太幸存者更是不能接受。
可事實就是這么殘酷,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益。國與國之間更是沒有個人情感可談,全看利益。只要還有利用價值,那就是國家棟梁。
《納粹獵人》在回形針行動上估計占不到什么便宜,頂多只能在阻止建立第四帝國方面做做文章。
同樣都是架空歷史的腦洞爽劇,前面那部《高堡奇人》口碑極佳,大膽設想了一個軸心國獲得二戰(zhàn)勝利的未來。有原著小說做支撐,劇版情節(jié)發(fā)展比較緊湊合理,觀眾們評價較好。
《納粹獵人》同樣走這個路線,在架空地不太高的高度,設定了一個納粹建立第四帝國的故事。
只不過第一季的劇情有些松散,第一季共10集,可以說前面9集都在鋪墊,只有最后一集才觸及劇情核心,算是真正在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這就難怪觀眾表現得沒有耐心了。
《納粹獵人》第二季沒有了阿爾·帕西諾,如果能夠在劇情上下功夫,變得更加緊湊跌宕,說不定還能夠挽回口碑。
就像前面說的,回形針行動是真實的歷史,而且為美國快速崛起和在蘇美爭霸中做出重要貢獻,本劇想違背史實的話就很不明智了。
倒不如往爽劇方向發(fā)展,重點描寫獵殺過程,反正干掉希特勒及其死忠,肯定不會錯。畢竟不要讓老爺子80歲的心血白費。
可能《納粹獵人》在爽劇和歷史劇的定位不夠清晰,既沒能做到爽快獵殺,又沒能做到尊重歷史,兩頭不靠結果弄了個兩頭不討好。
奧斯威辛紀念館公開對《納粹獵人》的捏造行為表示不滿,稱這將有助于未來否認大屠殺的人。奧斯維辛紀念館在推特上寫道:“奧斯威辛集中營充滿了幸存者描述的可怕的痛苦和苦難……為@huntersonPrime發(fā)明了一個假的人類國際象棋游戲,這不僅是危險的愚蠢和諷刺……它還歡迎未來的否認者。我們通過保持事實的準確性來紀念受害者。”
像《無恥混蛋》爽快地獵殺希特勒等一票兒納粹高管,像《鋼鐵蒼穹》那樣在月球背面建立反攻基地,像《喬喬的異想世界》那樣嚴肅地討論兒童幻想故事,像《高堡奇人》那樣構建一個嚴密的架空世界,這些都可以,要么爽劇瞎打,要么嚴肅催淚,大家也不會看得那么糾結。
九成時間都在鋪墊,
不夠架空的腦洞劇。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反派”那種山不可移海不能填的某種信念令人著迷,Greg Austin飾演的反派更是像行走的春藥,為何所謂psycho的設定總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可能因為我們在現實里太缺少這種無所畏懼試圖掌控一切的“邪惡”力量了,它對我來說簡直就像“超能力”,讓人上癮,配合著品味合我心的配樂,hunters加入我2020的心水電視劇名單。
猶太人捕殺納粹,設定我喜歡,在二戰(zhàn)里實現不了的反抗讓我們就劇里做,有反思戰(zhàn)爭,也是對現代社會的啟示,而正如那句“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評論影視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貼合現下gov,他們就是“納粹”,讓我們“捕殺”。這句話肯定不太合適,但就這樣,我評論影視本來就是瞎扯。
開局吸睛,中間和結尾有疲軟甚至垮掉,讓我們且看第二季會如何。
是bipolar也是bisexual,簡稱double bi,快來加入,做一個“psycho killer”。
分享Talking Heads的單曲《Psycho Killer》http://music.163.com/song/27363405/?userid=1473398351
最后表白歐美男演員墻頭之一羅根,這么久終于有作品面世了,花樣美男永遠美,碩大藍色眼睛太適合劇中這樣軟糯著善良著正義著的角色了。
最最后,讓我再次重申,你一定記住了我,并且以為我只會說這句話,“世界在下沉,讓我們狂歡?!?/p>
一些廉價的cult戲仿小把戲,并不能拯救平庸無趣的情節(jié)以及令人生厭的角色設定。
結尾這機靈抖得…這是為續(xù)第二季不擇手段嗎…其實開篇還行,各方勢力的貓鼠游戲,獵殺與反獵殺,獵捕納粹之類的設定可以做成很精彩的驚悚戲,中段還是有些疲軟了,喬丹·皮爾參與制作,其實這劇很適合由他改成電影。
沖著老阿爾帕西諾 給四星!祝老人家長壽。
給老爺子的顏打五星,爺爺鯊我
嘴里全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
雖然本質上就是一超級英雄劇,但bring awareness這點蠻好的(也被強行反轉毀了不少就是了),可是最后一集怎么又走到High Castle路子上去了= =。作為LL粉【是的我終于衷心承認了>< 很開心能有穩(wěn)定的作品可看,但又不希望他被套牢在這種電視劇里...演技退化有點厲害,臉部多余的小動作和微表情太多了...感謝Pacino動人的演出。有些短評好好笑哦,論黃納能惡心到什么程度。
快成笨賊一籮筐了…
愚蠢、混亂、做作
七十年代Exploitation元素集大成,除卻故事本身發(fā)生的70s背景,整部劇集的畫質、調色、剪輯方式等也都穿插在膠片拍下的真正的七十年代都市全景中竭力“偽裝”出當年的電影質感,尤其以阿方索·戈麥斯-雷洪執(zhí)導的第一集最為突出和明顯。二戰(zhàn)回憶部分成為了這部劇集來自現代的“穿幫”所在,繁復瑣碎,破壞節(jié)奏,七八十年代的類型電影少有如此大篇幅的實拍回溯,希望不是來自喬丹·皮爾的愚蠢點子,雖然這部戲他的參與度似乎已經夠低的了。結尾向帕仙奴的《熱天午后》與《沖突》們作別,且為下一季開了個還算有趣的B級電影史上的常見腦洞——本劇真正的剝削片精神才剛剛開啟。
片頭設計好的沒話說。全劇只喜歡第一集,組隊之后太扯了。
美 帝 P C 時 代 特 色 劇 集偶像劇:你聽我解釋我不聽我不聽(捂耳跑開)本劇:安全著想,你不能加入獵殺納粹聯(lián)盟我不聽我不聽,我就要參加(怒發(fā)沖冠)Cheesy最后幾集太操了西巴,經營幾十年的納粹第四帝國輕而易舉給Hunters粉碎,帕西諾是野狼的反轉也沒點意思,2倍速加快進都嫌浪費時間,沙雕編劇,提前鎖死第二季,撲街預訂PS.Jonah約拿堪稱我看過最令人厭惡討厭的美劇主角,沒有之一
我最擔心的劇情走向終于在最后一刻揭曉;雖然是虛構,但其實涉及的背景——諸如美國接收納粹科學家的“回形針計劃”——都是真的,并且確實存在納粹獵人,如著名——在劇里也出現一次的——西蒙維森塔爾(他不贊成梅耶以私行屠殺納粹),但畢竟虛構,所以最后揭露“上?!鄙矸莺湍缓蟠骲oss時,你所想的的那個最大的陰謀論就出來了;猶太幸存者是否能私刑屠殺納粹分子,雖然理智在線,但在情感上卻十分贊成,“以眼還眼”:《舊約》里的上帝是雷霆萬鈞的,而非《新約》里的寬容與愛。
硬咬著牙看了五集,所以,別吹了
戰(zhàn)后獵殺隱藏納粹的設定之前有不止一部美劇的單集做過比如基本演繹法,但真的很適合拿出來做長劇,放在80年代氣質把握的也很好,尤其首集開場部分干脆利落,和神盾里九頭蛇的展現莫名有點神似。中部有點拖沓了,格局也做小了,人物問題很大。結局把主線堵死了,這就是奔著不做下一季的心才下的狠心吧,其實還挺想看下去的。ps直到最后一集才認出了帕西諾
民族主義既是遮羞布更是一門大生意啊
逞英雄,累街坊,1977年紐約大停電新解;作為漫畫電影太沉重嚴肅,作為正史又太兒嬉鬧騰,亮點是各種感情刻畫算深刻,還有Al Pacino的演技;不過最后一集的反轉真是有點反過頭反過大了
Let’s get to cooking these Nazi Cunts.
兩集半棄,老老實實以阿爾帕西諾作為主角不好么?
一集棄,太幼稚了,阿爾帕西諾也留不住我。
I will hunt you down until you stop making seas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