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男女的愛情法則》是Kakao TV制作的季播電視劇,第一個故事是《我可愛的相機小偷》,講述了夢想成為“另一個自己”而尋找幸福和愛情的都市男女,他們比任何人更直率、更積極面對自己生活的故事。
池昌旭飾演完美、率直、熱情洋溢的建筑師樸載沅,他是一個喜歡都市小巷的浪漫建筑家,一直無法忘記那個偷走他的心,又像仲夏夜之夢一樣消失的“相機小偷”。
金智媛飾演營銷人員李恩吳,她沖動地離開都市去了陌生的地方,以另一個人的身份與樸載沅陷入了愛情。
該劇由《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guān)系》、《嫉妒的化身》樸信宇執(zhí)導(dǎo),《需要浪漫》、《戀愛的發(fā)現(xiàn)》鄭賢貞、鄭多妍作家共同執(zhí)筆。12月8日首播!
我從來都知道,人貴在了解自己。但人沒辦法一出生就了解自己,只能隨著時間,經(jīng)歷那些讓你笑,讓你哭,讓你刻骨銘心的事,你才能開始慢慢接受真實的自己。
但是接受真實的自己,并不代表,人會愛這個真實的自己。
我其實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自卑又敏感,平凡又普通。但從小,我就覺得自己是那個特別的存在,我和其他同學(xué)完全不一樣。清高的我,覺得自己小時候就有一顆老成的心,甚至還會看不起其他同學(xué)。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考、高考、各種面試考證,特別是社交軟件的發(fā)展,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個清高的我,不過是一個外強中干的懦弱的女孩。
朋友不多,更談不上知心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前途一片暗淡;儲蓄不多,從來不敢裸辭;中國式父母,不能在親子關(guān)系中獲取能量......
每天都想著如何改變這個平凡的女孩,每天回家都只會躺平在臥室里,腦袋空空玩著手機吸收垃圾文化。
是的沒錯,我接受這個真實的自己,但同時,我也討厭這個真實的自己。
原來褪去幻想外衣的自己,是那么的不堪。
我又怎么可能會像李恩梧那樣,勇敢地拋下真實自己的一切,去做那個幻想中肆意的自己。穿著奇怪的衣服,染一頭跟自己格格不入的發(fā)色,想說的話立刻就說出口,想愛就去愛......
所以我太能理解李恩梧了。
那兩個月是那么耀眼又完美,偽裝著完美的自己,遇到同樣耀眼的樸載元,沖浪、在雨天奔跑、在車頂做愛......那些珍貴的回憶像溫暖的擁抱,受傷了,只需要拿出來回憶就能被治愈。
所以就更加討厭真實的自己了。一旦回歸真實世界,那個敏感脆弱的自己,又怎么配得到愛?那個完美得不像自己的人,才能擁有愛啊,但我永遠都不能成為她啊。
我也很羨慕李恩梧,羨慕她的勇氣,羨慕她擁有的知心的朋友,羨慕她的人生中出現(xiàn)了璀璨的樸載元。
真正普通的人,如我,一切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沒有出走的勇氣,沒有偽裝的心思,沒有能愛的對象。
在說內(nèi)容之前,想特別提一下這部劇的拍攝手法,和以往劇集的敘述性不同,跳脫的采訪性給人的紀實感就更加意味著這是一部小眾的劇集,但是探討的內(nèi)容卻是非常深刻,這一點又有一點像mole的體質(zhì)。
電視劇和音樂一樣,在不同的心情、場景、狀態(tài)下聽的是不同的歌,看的當然也是不同的劇,如果這樣區(qū)分的話,這部劇不應(yīng)該是下班后放假時的劇集,更像是周末的黃昏,外面天氣陰沉,一個人開著一盞燈手邊是一瓶啤酒或者一杯熱茶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慢慢地舒適地感受劇中傳達的愉快繾綣而又跳脫的感情。
一個一直乖巧文靜的女孩在面對未婚夫的出軌和職場的失利突然決定不要再如此生活,去了海邊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明朗活潑樂觀和之前完全相反的人。這樣的她也吸引了男主的注意,他們在海邊擁抱親吻結(jié)婚。可是畢竟生活不是游戲可以一直在最美好的地方一直停留,除了他們自己他們也是社會關(guān)系的集合。一通電話男主離開了海邊,他們約定在清溪川這個月月底的周六見面。在回到現(xiàn)實中以后面對失敗的自己,女主開始膽怯沒有如約去和男主見面。很多人不理解女主的自卑有多大的壓倒性,那是可以毀掉一個原本驕傲的靈魂。正因為愛過所以不想給相愛的人看到失敗的自己。自私卻又可以理解。因為大多數(shù)的我們就是之前的李恩梧,乖巧善良的活著卻又時時在社交場合感受到排斥,如此迫切的想融入群體,羨慕著那些外向開朗在人群中時時成為焦點的人,卻無力的坐在邊緣,關(guān)心著每一個人的感受。男主的失戀表現(xiàn)的如此明顯,可又怎么能說在無人的地方恩梧沒有時時刻刻的思念和愧疚。內(nèi)向的人往往感情都是在內(nèi)部潰爛,請把眼光也放在這些不愛哭的孩子身上,在享受他們體貼的同時也給予一個擁抱。內(nèi)向不是一個標簽也不是一個缺點。在最后,女主堅持“比起喜歡你更重要的是 我要先找到自己?!?一個人依靠別人可能幸福,依靠自己一定不會不幸。因為保持了愛人的能力,愛人要先會愛己。
印象最深的兩點:
1.“我不后悔遇到你,跟你在一起,我覺得很開心,嘗試了各種沒做過的事和想做的事。還有,你喜歡我,讓我覺得很感激,當時我很需要這些,我想成為別人,我想被愛”
“你覺得襄陽的時候不是真正的你嗎”
“嗯,我現(xiàn)在也不知道,我不曉得是李恩吾改變了,還是李恩吾在模仿尹善雅,為了不再像以前愚蠢的李恩吾那樣活著,我每天都在努力和下決心,可是有時候我會覺得,連那種努力都是假的”
“我還是不曉得我是誰,是怎樣的人,我不是你認識的那個尹善雅,當你真正了解我之后,你也許會后悔,我依舊很膽小很笨拙一團糟,但是我不打算要故意逞強。我現(xiàn)在很害怕很緊張,但是我想對你說出我的真心。我依舊一團糟,不是以前的尹善雅,也還不是完美的李恩吾,還有很多要抹去的詞匯,即使我是這樣,你也能接受嗎”
“以前乖巧文靜的李恩吾,我愛過的尹善雅,還有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李恩吾,全部都是你,都是李恩吾。我愛過的人,依舊在你身體里面。在你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也會慢慢了解現(xiàn)在的你,現(xiàn)在開始我要好好地愛你。那些你還沒抹去的詞匯,不要抹去,以后和我一起了解它們?nèi)绾巍O群臀乙黄鹆私鈶賽圻@個詞匯吧”
戀愛的第一步,是先叫出李恩吾這個名字。
“戀愛是尋找真正自我的過程,我討厭愚蠢的自己,所以想要逃避躲藏,但是現(xiàn)在我不再害怕了,雖然我還是一塌糊涂,但是只要和那個人在一起,我就會想變得更加勇敢,想坦誠地去面對”
2.姜健對宣寧說想媽媽了就可以來找他。
“想告訴媽媽自己總是想起某個男人,為什么當初不挽留”
“你不是我挽留就會留下來的人”
“我在等你,我以為你會挽留我,我希望你可以纏著我不放,我在等你,但你沒有再來找我,其他人我也許不會在乎,但是因為是你我覺得好生氣好煩躁,好難過”
“你知道你對我來說很特別嗎,如果我說我想念媽媽,別人都會跟我說加油,我了解你的心情,如果我是你的話??墒悄愀鷦e人不一樣,你說如果我想念媽媽的話可以來找你,只有你這么對我說。你看現(xiàn)在,你也不會硬要安慰我,而是讓我盡情講媽媽的事,所以我也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會想要對你也這么做”
“我不喜歡李恩吾,抱歉這么晚才告訴你。我以為你是在找分手的理由,因為你不喜歡我了,想跟我分手”
“為什么我無法跟一個人長久地交往呢”
“即使如此,你還是愛得很火熱,每一刻都是真心的”
“吳宣寧,不要放棄,早點休戰(zhàn),去找找看吧,等你找累了,到時候再來問我,我們再見面吧”
“戀愛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讓對方看到自己內(nèi)心最深處以及最糟糕的一面”
說實話,直到第10集我都沒有辦法原諒尹善雅(或者說李吾恩)。她的糾結(jié)猶豫、自私冷漠,真的值得我鉆進屏幕里將她活捉關(guān)起來。樸宰元到底是招惹了誰,就活該遇到尹善雅,連一個體面的分手都得不到?可是,到底應(yīng)該怎樣去分手,怎樣才算體面?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卻沒有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去離開,只要對方與自己的方式不同,達不成一致,就沒有辦法體面。所以,“該如何分手”這道題沒有對錯。
從第11集開始,慢慢解釋了李吾恩為什么會變成襄陽尹善雅。雖然不足以讓她傷害樸宰元的事實變成理所應(yīng)當,但卻瞬間讓男女雙方的角色立體了起來,那么的真實。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編劇的意圖。慘遭拋棄,一頭霧水,瘋狂找人癡情的樸宰元;和平凡自卑、渴望變成相反的自己,因謊言而害怕面對喜歡的人克制的李吾恩,像極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你,我,他/她。
在警察局意外發(fā)現(xiàn)尹善雅是李吾恩后憤然離開的樸宰元,心里卻念著。
“如果她像之前一樣出現(xiàn)抱住我,我會當做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地抱著她”。
在雪中的小酒館,喝多了的樸宰元以為夢見了尹善雅,在夢中和她對話。
“能在夢里見到你真是榮幸”。
“但今天不是我們見面的日子”?!班?,我想你應(yīng)該是忘記了日期,所以我每個周六都會來“。
“你應(yīng)該對我抱歉,你很壞”?!八阅阋宋摇薄!班?,可是你住在哪里,過得好嗎”?
“我就像這樣,一天一天,每天每天,一點一滴地崩壞”。
“你為什么都沒有打電話給我?你又要消失了吧,過來我旁邊坐,不要走”。
我們都一定遇到過一位“樸宰元”,或者我們自己都做過“樸宰元”。愛而不得,被分手后的不甘。明知道該放下,卻怎么都做不到,用心里僅存的一些證據(jù)去證明對方是愛我的,折磨著對方也折磨自己。向身邊的朋友說了千百次你們的故事,聽了上萬次的安慰,無數(shù)次找方法麻醉自己,大哭大笑大鬧。但事實上是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把對方牢牢記住。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劇里的樸宰元至少還是重新遇到了李吾恩。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對潦草分手卻再也沒有聯(lián)系過的男女?仿佛曾經(jīng)在一起過的時間都是假象?,F(xiàn)實往往更殘酷。
而李吾恩,因男朋友嫌棄太過平凡而被拋棄;因公司應(yīng)聘認為太過平凡而被淘汰;連吃碗面都被既定太過平凡而被選擇拉面。這個千千萬萬渺小平凡,自卑軟弱的個體的縮影,也是我們。我知道大部分看這部劇的人都一定覺得李吾恩不可理喻,甚至窩囊,怎么就不敢面對樸宰元,堂堂正正地告訴他真相。可是我們不能否認,我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我們在某種情況下也成為過“李吾恩”,想要丟掉一事無成討厭的自己,變成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對于李吾恩來說,她杜撰了一個自認為美好的尹善雅得到了美好的愛情。所以回到現(xiàn)實中的她,不敢覬覦那份美好,因為那不是她。真正的她害怕、無助,膽小到為了在對方心里留下最好的印象寧愿放棄這份感情。這是不是更加說明她愛著樸宰元,而且超乎想象的在乎。她想讓自己在他心里永遠是那個活潑、率真、勇敢、有個性的尹善雅。在我看來這似乎比說出真相更像懲罰。因為往往假裝做壞人的那個人,心上被扎的刀子更多且更深。
這樣的都市愛情小品,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冗長平淡。但跟著故事線里的人物走下來,會感受到細膩與真實。這不是用來逃避現(xiàn)實或是體驗快感、放松娛樂的劇,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都市男女,每一個我們的投影。
韓語中,編劇與作家共用一個單詞。或許在韓語的語境中,兩種職業(yè)都是寫作者,只不過作品最終呈現(xiàn)的方式有所不同。
作為電視劇大國,韓國有不少編劇個人風(fēng)格非常明顯。例如,金恩淑擅長瑪麗蘇愛情故事,金順玉致力于刺激狗血情節(jié),金恩熙則以懸疑劇情類著稱。
在這些編劇中,鄭鉉靜似乎并不那么突出,作品題材是韓國最普遍的愛情劇,收視率也中規(guī)中矩,沒有什么大爆作品,但她卻以獨有的呈現(xiàn)方式和細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剖析成為我最欣賞的編劇。
《都市男女的愛情法》作為鄭鉉靜編劇的最新作,可以說將她的個人風(fēng)格發(fā)揮到了極致,播出平臺是kakaotv,從播出平臺就可以看到,劇本身就有很強的實驗性質(zhì),也為鄭鉉靜編劇的自由發(fā)揮提供了更大空間。
《愛情法》采用了采訪的呈現(xiàn)形式,隱去了采訪者,將鏡頭都轉(zhuǎn)向被采訪者。
這種形式初看會覺得脫離了電視劇的框架,主人公們有時像是自說自話,有時又仿佛在隔空交談,觀者看著云里霧里,似乎失去了邏輯線條。
但一旦習(xí)慣,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設(shè)定實則極其高明。
一是從編劇的角度來說,故事主線之外的訪談讓主人公們能夠直接說出心里的想法,相比于總要找一個交談對象的方式,自由度更大,在達到更好效果的情況下寫作難度更小。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種方式實際提供了一個平視視角。在傳統(tǒng)電視劇的呈現(xiàn)方式中,觀眾總是處于一種上帝視角,總是能看到所有人物的活動及其內(nèi)心想法,從而很難與角色處在相同的視覺高度,產(chǎn)生共鳴。
而采訪這種面對面的形式將觀眾從俯視視角直接拉到了平視視角,仿佛自己就是采訪者,就是角色們的朋友,從而帶來一種極強的代入感,使得角色想法與觀眾想法的契合之處,能在觀眾心里能夠蕩起最大漣漪。
鄭鉉靜編劇的諸多作品中,女主角按日常倫理判斷都有些綠茶成分,但她筆下的女主角卻并不招人討厭,例如《需要浪漫》中的朱悅梅、《戀愛的發(fā)現(xiàn)》中韓夏天,鄭鉉靜編劇的寫作手法,使得女主的一切行動都有合理動機。
人非圣賢,主角同樣不必是完人,主角之所以是主角,不應(yīng)當是因為ta的高尚、完美,而應(yīng)該是因為,在這個角色身上,我們認出了自己。
通過鄭鉉靜的講述,我們也仿佛看到了在愛情中那個糾結(jié)過、卑微過、并不完美的自己,這份共鳴尤為難得。
關(guān)于《愛情法》三對戀人的碎碎念:
每一對其實都很理想主義,尤其是男女主的線中,男主值得一首《過火》,對女主幾乎是沒有原則的舔。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兩條副線。
男二女二線中,兩人幾乎沒有過爭吵,但中間埋下伏筆,最后一集給了最后一擊,直接分手。拋開男二不談,女二的生活態(tài)度的確非常非主流,她害怕安定,抗拒婚姻,寧愿一天打四份工也不愿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她完全抗拒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
男二在最后說出了真實:你隨時可能被開除,隨時要看人臉色,現(xiàn)在的你可以一天跑四份臨時工,但等你三四十歲,四五十歲的時候,跑不動了,健康也變差了,那時候的你要怎么辦呢?即使女生依然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也在很認真的生活。
兩人之間的矛盾也無法調(diào)和,應(yīng)該說,很少有人能接受女二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即使表面上甜蜜恩愛,即使真的相愛,也決定了兩人從根本上是殊途。即使有第二部,即使男二接受了這種生活方式,我也依然認為,這只是電視劇的理想化,是不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情節(jié)。
但為什么這條線的開始如此讓人動容,結(jié)局又讓人如此喘不過氣來呢?我想,女二的生活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編劇理想的一種化身,沒有框架、不受束縛、無視所有世俗的目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過活。
她與男二的幸福日常讓我們感受到,原來這樣肆意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也會有人接受這樣的你,有人全力的愛這樣的你,仿佛收獲了一種代入滿足感,因此極易與女二共情:哪怕我們生活態(tài)度并不完全一致,她那些沖破牢籠的部分也足以讓我們大口呼吸。
但結(jié)局把我們重新扔回現(xiàn)實,她的確可以無視所有世俗的目光,只是,她的男朋友也持有世俗的眼光。
想起北島的《波蘭來客》
那時我們有夢/關(guān)于文學(xué)/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鄭鉉靜在構(gòu)筑了這樣一個夢后,卻又選擇在結(jié)尾把她打破,把赤裸裸的現(xiàn)實劃開給人看。
人無法承受太多的真實,但人必須面對這些真實。
男三女三線其實是鄭鉉靜最喜歡的設(shè)定,即你的對象和ta的好朋友們。她在多部作品中不斷探討這個問題,《戀愛的發(fā)現(xiàn)》中,南河鎮(zhèn)堅稱女二只是關(guān)系好的妹妹,女主則堅持認為和前男友只是朋友,《需要浪漫》中,男女主本來就是朋友,又各自戀愛。《愛情法》中,女三對男三最執(zhí)著的問題是:說吧,你其實喜歡李恩梧吧。
我們可能很難逃開這個問題,那些看起來不太對勁,但又說不出實際有什么的ta的朋友,在一段戀愛關(guān)系中,時時如鯁在喉,在兩人之間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不斷牽連出附帶問題。在本劇中,編劇將女三對這個問題的執(zhí)著化成了她自己對這段關(guān)系不確定的投影,化成了她逃離這段關(guān)系的借口,但因果果真如此嗎?又或者應(yīng)當將因果倒置呢?
都留待觀者心中自己的答案了。
我太喜歡女主了,整個故事線我甚至都覺得不是愛情線,而是女主的尋找自我之旅,男主有時候只是一個工具人(不是。
剛開始要丟掉那個懦弱的自己,去另一個地方生活。我想這是多少人想做卻沒有去做的事情,我喜歡女主的勇敢。
接下來就真的做到了,把不行,害怕,不可以通通從字典里劃去,遵從自己的心意,嘗試新事物,也嘗試新感情,我喜歡女主的果斷。
然后,可能就在一個瞬間幡然醒悟,那"我"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我們以為我們想成為一個那樣的自己,但真正做到了,我們又是否開心,開始思考,從短暫的歡愉中清醒過來,開始回歸真實的生活。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的搖搖擺擺中尋找真實的自我,只不過我們沒有女主那么戲劇性,那么大起大落。 當然最棒的是,當男主和女主相認,當他們重新確認對方心意,女主很坦誠的說出了,我很愛你,但是我自己更重要。找尋到真正的自我,我要做好我現(xiàn)在想做的事情,在我的人生排序上,愛情還要往后放。
以往的偶像劇都好像告訴我們,戀愛讓一個人完整,愛情的順序在最前面,然后必要時候還可以為了愛情而死,來歌頌愛情的偉大。
但事實是《人間世》的紀錄片里,女人為了男人生孩子,不顧自己身體本來就生病,生孩子有危險,最后生完孩子自己也就死了,然后男人不到一年娶新老婆。
當然我也并不因此否認愛情的偉大,那既然有歌頌愛情的影視作品出現(xiàn),有應(yīng)該大大的有歌頌自我的影視,告訴大家,你的自我,比愛情重要多了。
真的好喜歡這種“氛圍感韓劇” 完全心空?。∈撞M滿畫報風(fēng) 一鏡到底的采訪風(fēng)格 結(jié)尾的樂隊插曲也很有心 金智媛也太美了吧 男女主配一臉??!太短了不夠看啊 期待后續(xù)??!
最喜歡的是女二。她男友和她朋友的區(qū)別是,男友是否定她,雖然也有擔(dān)心的成分;而朋友是相信她,肯定也擔(dān)心過,但選擇了相信,選擇了就這樣陪伴而不是批判,過好每一天才最重要。分手那塊超級喜歡,因為她說出了本質(zhì)——他在否定她的生活方式,在否定她。喜歡女二的性格,開朗果斷喜歡自己也在認真生活。也很認同她說的:不需要擁有別人都有的,擁有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女二男友覺得這樣沒有未來,但未來到底是什么嗎,要用什么去換,到底值不值得,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也很喜歡且理解女主,在那個人生階段,愛情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很喜歡體育老師,她最后也許會去找作家吧,沒人能抵抗得住完全接受,而懂得“完全接受對方”而不是“只接受自己喜歡的部分"這一點的人,也不多吧,作家懂得。這里面的女孩子都喜歡,要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這個劇非常好看!應(yīng)該是網(wǎng)劇,走的12集30分鐘的路線,美劇路子。但是韓國人又輕松拍出了屬于自己風(fēng)格的愛情小品,節(jié)奏非常快,臺詞不好寫,剪輯也很考驗人,順帶給你普及了七八十年代美國流行歌曲。雖然人物設(shè)定一看就知道誰跟誰在一起,但是每一對感覺都有萌點。明明是命中注定的愛情的又一次演繹,但這次卻十分有新意。
第一集一共才30分鐘,我卻已經(jīng)開始感受到乏味和冗長了。
演技真的好啊,最近從惡之花開始又找回看韓劇的欲望。只想感嘆演技實在是太好了,完全演得出想要表達的內(nèi)核。很多人說這部劇形式新穎但劇情俗套,或許是我極少看偶像劇的原因,還蠻吸引我的,有一種破鏡重圓的小說具像化的感覺,看了十集,節(jié)奏還不錯,支線也很有趣味,有重合但不繁雜。女性角色更加立體化了,私心的i女很喜歡哈哈哈哈哈
豆瓣也開始低齡化了嗎,這么好看的劇,卻有很多煞風(fēng)景的人講一些淺薄的見解,然后給低分,不懂為什么
這部劇真的是近幾年來少有的良心韓劇了。演員們的演技不用夸了,尤其是男女主,絕對的演技派,太有代入感了。再談角色,本劇的所有角色都是好的。女主是逃離都市中那個自卑的自己意外獲得了愛情,但發(fā)現(xiàn)當時男主愛的是這個偽裝的自己所以才會一直逃避。男主是兩個月投入了全部的感情,沒有上帝視角的他只以為女主騙了他才會那么崩潰,覺得她是壞女人。真的有甜有虐,特別真實(當然男主的深情還是有些影視化的,這也是韓劇的魅力之一)。再談拍攝手法:采訪的形式,回憶與現(xiàn)實reaction穿插,加上主角配角的線上線下互動,真的很新穎!(對于看不懂沒耐心看的我只能說遺憾你們錯過了一部好劇。)
分手,復(fù)合,沒有吸引我看下去的點。完全沒有看下去的欲望。
第一集的曖昧氣氛好似仲夏夜的美夢。
以后看到喜歡的劇要忍住不來看豆瓣短評,不然好心情都會被毀掉。無腦老套的傻白甜韓劇還在受到國人追捧,新穎有趣的韓劇卻不受待見,也難怪在我國只有顏值的愛豆流量會比有演技的好演員更受歡迎了。
倆美人臉都僵了555我還挺喜歡這個形式的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拋棄掉一切的煩惱和牽絆,盡情恣意地過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沖浪、野餐、篝火晚會、夏日的煙花和雨中的舞蹈,還要肆無忌憚地談一場戀愛。哪個社畜不向往呢?
可惡!都市男女的愛情法!我恨你一集不能三小時!
相比起幾對男女的愛情法則,我更喜歡女主「找尋自己」的戲份。看到很多不負責(zé)任拼命逃避的自己。
形式和制作水準都是很典型的網(wǎng)飛風(fēng)格,契合都市男女愛情面面觀的文本展開,多線敘事交叉+分屏畫面的使用,既可提高敘事效率,也在無形中暗示著都市的快節(jié)奏(與真愛之難能可貴);破墻的直視鏡頭在劇集拍攝中較少見,本劇因并無過多強情節(jié),更多在于人物內(nèi)心戲的演繹,因此“(偽)訪談”形式與劇作是匹配的,在眾多同質(zhì)化的韓劇中辨識度相當高。并不覺得女主有多渣,一個卑微平凡(當然演員長太好看了些)的人注定在愛情中是退縮的,情感+職場的雙重打擊提供充分的誤會動機;在愛情中,我們是否愿意接受完全“真實”的對方,這是一個永遠存在的嚴峻問題,主線與支線從不同方面進行了探討。表白兩位主演,情感流露得真切自然,顏值與演技都讓人服氣,尤其是小池在演藝之路上越發(fā)精進,哭戲心碎成渣,喜劇部分可可愛愛。
紀錄片的手法剛開始會覺得不太適應(yīng),但是到后來會被故事感動的稀里嘩啦 ,那種情緒會一點一點偷渡到你的心里,回憶的光圈每一瞬間都很絕
讓我想到在大理的時候,那里的男孩子說,在這里想要跟女孩子短暫戀愛太容易了。我說,因為很可能她們離開之后,回到原來軌跡,就不是那樣的一個人了。電視劇當然很美好,男主角并沒覺得那是一場艷遇,癡情的讓人心碎,流著眼淚說,找不到你,我每一日一點點的在崩壞。而女孩子卻固執(zhí)的相信,你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我怎么可能有勇氣面對失去你。 大部分人其實都相信,做最真正的我,是得不到愛情的。一想到這里,就會有點難過。
五星送給金智媛個人
有一種在讀小說的感受,你說這部戲是不是有點特別。本質(zhì)上這部戲不是在講談戀愛,是講都市女性在戀愛中,堅持自我、尋找自我的故事。
三星半。都市感的愛情小品不好做,沒有大張大合的戲劇性和極致人物,純靠有點銳度的臺詞和演員拍攝帶來的氛圍來吸引觀眾,看著是舒服的,但不夠抓人,好在韓國積累了豐富的都市偶像的拍攝經(jīng)驗,鼓勵分四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