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這部是 "所謂的Smiley三部曲的終結。Smiley最終勝利了,不過這并不能給他帶來一絲快樂,因為他知道英國在冷戰(zhàn)中無關大局。Smiley是James Bond的反面,矮胖,穿不合身的衣服,以研究德語古詩歌為愛好,妻子不忠。Alec Guiness演的Smiley很有名,le Carre也很滿意,專門有書獻給Guiness。"
老總退休之前,也想抓住卡拉的痛腳。結果失敗了,造成了他這個隊伍的所有人失勢,流離失所。
這一部,史邁利退休之后,依然要完結未完的事業(yè)。
他和老總的做法,區(qū)別在于,老總是做交易,而他是洞悉了卡拉人性的弱點。但那真的是弱點嗎?不要忘了,多年之前,在印度的德里,同樣是史邁利,同樣是卡拉,同樣是針對人性,史邁利循循善誘,而沒能成功,這次怎么就成功了呢?蘇聯衰落了。卡拉認為,不值得為這樣的集體繼續(xù)效力了。同樣的,西方也衰落了,史邁利的人馬,全都無所事事,一聽到有大案子要做,個個躍躍欲試。史邁利爸爸的名字不是白給的。
勒卡雷的這個三部曲,驅動人物行動的不是國家利益,似乎是自尊心的問題。比如老總,一心一意要搞死潘西阿勒萊恩,就是不認同這個人因為靠著海軍部的關系在他眼皮底下耀武揚威,反過來,卡拉可能就是抓住了老總見不得社會地位低的人在他頭上跳舞急于出手,而設計了這么一個詭計。畢竟他左右不了英國政府對圓場首腦對任命,只能制造危機,讓易于被控制對阿勒萊恩上位,從而讓比爾海頓控制住阿勒萊恩。老總,年輕對時候發(fā)揮還是比較穩(wěn)定對,可以設計出利馬斯那種詭計洗脫蒙特的嫌疑,他都問題可能在于年齡到了,不愿放權,如果他早早的運用他都資源和影響力推薦史邁利接位,不就斷了卡拉對念想了嗎。史邁利對卡拉念念不忘的追殺,主要對動力也是安恩這個事情,史邁利心目中的安恩類似于古典武俠小說中的女神,不可輕易侵犯,而史邁利就是維護女神的騎士,天涯海角也要替女神討回公道。在這部劇里,安恩其實都不怎么在意被騙這件事,史邁利卻始終邁不過去這道坎,他也是在跟自己的自尊心戰(zhàn)斗,與其說他贏了卡拉,不如說,卡拉自愿的選擇了生活而不是自尊心,叛逃就叛逃,能和女兒在一起過完下半生不好嗎?我很懷疑,卡拉選擇了基洛夫和那個伯爾尼對商務參贊兩個蠢貨是故意賣個破綻給圓場,讓圓場輕易的抓住破綻然后遞過橄欖枝,他如果主動投誠,很可能開不出很優(yōu)厚的條件??ɡ鏌o表情的扔掉史邁利的那個打火機,是不是在暗示,我的目的達到了,你史邁利對我沒用了,以后就是我幸福生活對開始了。
如果這么想的話,那么拿走史邁利的打火機和扔掉史邁利的打火機,就頗值得玩味,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卡拉的棋子?例證就是,托比問史邁利,既然已經除掉了將軍和奧拓,迅速召回了基洛夫,為什么還留著伯爾尼那個商務參贊沒有動?這不符合拉卡一貫嚴禁利落的作風。
還算可以的間諜策反片
他知道不是他贏了,而是曾經風云的時代已經行將就木,連同自己一起。
這是部沉進去越看越精彩的作品,人物對話尤其重要,需要反復咀嚼,方能消化;消化后,才會降服于它的沉靜、凝滯、不可復制和優(yōu)秀。勒卡雷對冷戰(zhàn)的嘲諷絕對值得玩味!
編劇是勒卡雷本人,而Alec Guinness簡直是史邁利本利了。
當史邁利聲色俱厲逼問可憐的康妮,他便成了卡拉。
當卡拉走過橋的那一刻,不知道史邁利是否想起了當年死在墻另一側的利馬斯。
老劇有一種深沉又略帶腐朽的時間之味,電影版的構架更加巧妙。二版都很值得一看。
卡拉居然是X教授。還看到《Out 1》里面的胖團長
可以理解為何《鍋匠》是勒老師代表作,三部曲首作跟這部比較而言幾乎每段話都可以投稿VeryBritishProblems, 而這部就......非常摩登,當下,very very 80s, 興許是很多西歐外景的緣故。史邁利時時像是一個毛躁殘忍的孩子住進了老邁的身體里,為畢生的對頭身體力行地背離了自己曾定下的原則(史邁利的人馬 throughout the series: 你以前不是這么說/做的,收手吧)。而卡拉的部分,可以理解勒老為了兩者互為鏡子的命運特意為KGB頭子設計了一個阿基里斯之踵,但他對待情人和私生女的截然態(tài)度卻是antitheses. 文本上也許《鍋匠》更致密,但這部調度的電影化程度更優(yōu)。
原來TTSS不過是第一部!為什么第二部不拍呢,省成本也沒這么個省法!——最后很有點《柏林諜影》的味道,不過沒它那么冷。
Alec Guinness的表演太完美,估計電影是超不過的了
悲天憫人 從亞力克的眼中 從邊界橋上卡拉若隱若現的打火機火光中透出
Alec Guinness入木三分潤物無聲的表演啊...估計Oldman超不過他了 而且這劇本都是作者大人親自改寫的。原來Karla是Patrick Steward演的啊! 好驚喜...看到最后突然好感慨啊 比書來的沖擊力強 當然書里的小細節(jié)和心理活動沒法完全表現嘛
亞歷克的英倫老牌間諜形象簡直深入人心,譬如1979劇版《鍋匠,裁縫, 士兵,間諜》。舉手投足的微表情之間,是心思縝密的復雜內心。三部曲系列走到盡頭,側寫了冷戰(zhàn)的陰郁全景。
不是他贏了,是親情最終戰(zhàn)勝了他;不是他輸了,是命運暫時選擇了他。他們倆沒有真正的勝負,終將一起隨時代沉淪逝去。。。
幾月前因下不到第五集一直停著,今天一口氣重溫前三集又看了后面三集。慢吞吞的節(jié)奏正符合抽絲剝繭的情報出現。每條情報都真假難辨,不想改變的官僚間諜可能就此放過,只有smiley這樣想著顛覆的人才會抓住那些若隱若現的信息揪出一生的敵人卡拉。可最后發(fā)現,自己為之奮斗的國家似乎已變成卡拉所放棄的 @2013-07-05 14:45:18
兩部劇只見過兩次面的兩個人的命運從此不再羈絆,聽著真的好基
間諜世界:冷漠的上司,僵化的高層,與之對應的是忠誠的戰(zhàn)友,不惜命的同事。還真是凝視對方久了,就有了對方的思想了~
最終審問外交官那段,特工們集體給外交官打電話的表演叫好,可給這部沉悶的片子增加了色彩。史邁利贏了,徹底退休,一無所獲。
第六集因為有Grigoriev,前半段還算比較輕松。。要是BBC拍了第三部就好了。遺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