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好看的一集
還是沒看過原著 但覺得是這一季中最好的一集
女仆就像年輕的馬普爾啊 “因為你不夠老”這句真把我看逗了
雙手的秘密啊 雙胞胎的詭計已經(jīng)用爛了
但是最后咋又變成女同了啊 英劇是有多愛這口味啊 后來又變男男了。。。(福爾摩斯和華生)
2 ) 第一集大飯店的謀殺動機
原著沒讀過,但電視劇里感覺有點牽強,遺囑肯定是留給妻子和子女,就算退一萬步講至少給私生子或者誰,反正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又或者留給忠心的仆人,可是劇中就因為留給了第三方3分之一,又因為妻子的重婚罪,導(dǎo)致女兒失去繼承權(quán)引發(fā)的血案。女兒被勒索,那個死掉的女招待又要具備很強的法律知識(反正我是不知道這會導(dǎo)致失去遺囑繼承權(quán)),死去的父親除了有個堂姐就只有一個女兒,這也是重點,沒競爭對手,這樣的遺囑都能引發(fā)血案是不是太牽強了點呢,感覺這是最撒幣的動機。最后我想說可能是改編的原因……
3 ) 告別馬普爾
這季的水準似乎有所下降,對于原著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刪改,而且加入了無數(shù)的女同情節(jié),雖然《復(fù)仇女神》原著里確實是有,但把《伯特倫旅館》也扯上女同似乎也太扯了吧!而且很多原著里很有光彩的人物,被刪改以后變得很蒼白很單薄,壞人壞的很沒有說服力,好人也不夠令人同情。
還有最致命的劇情問題。阿加莎縝密的小說其實經(jīng)不起大改,改動越多漏洞出現(xiàn)的幾率就越大,比如《走向決定性的時刻》,從一開始俺就知道了兇手是誰,還有原著中兇手隱藏極好的《無妄之災(zāi)》,這集里表現(xiàn)的實在太明顯了,生怕人家不知道她是兇手。
無論如何,聊勝于無。而且這位令人懷念的演員已經(jīng)辭演了劇集,她看起來是最機靈和輕巧的一位馬普爾,而且扮相很漂亮。今后再也看不到她演出的馬普爾了,還是覺得相當(dāng)可惜的。
4 ) 厭惡改編
與原著相比,紅玫瑰不夠艷,白玫瑰不夠美(I like her voice, though),網(wǎng)球王子不夠帥,Miss Marple基本沒啥存在意義(而為了把她安插進去,精明的superintendent成了個一見美眉就暈菜的蠢蛋),the murderer從一開始就露出諸多跡象。
還有那場極精彩極精彩的末路英雄救美女,成啥了?那段很天才很天才的心理學(xué)case對比,取締了!那段多年求索之后彼此尋到的后中年戀情,改沒了!——That's very cruel, I think, to the lady.
哎,一個絕妙的plot,一群性格十足的人物,一種扣人心弦的寫作方法,被改編成了一部平庸的謀殺劇。damn!
5 ) Some little detall
...But through that lies the answers to everything.
聽這句話,精神一振。
結(jié)尾哭了(帽子設(shè)計師說:“It's home”),然后笑了(女仆簡和探長成了一對),最后又哭了(女仆簡擁抱了馬普爾小姐。世界在改變,而且會越變越好。(二戰(zhàn)后))。
女仆簡就像馬普爾小姐的一個延續(xù),虛幻的人物也會老,也會離開。把所有祝福都給了繼續(xù)生命的人。
馬普爾小姐不同于其他偵探形象,她會讓人有一種依賴感,溫和可信。
6 ) 舊時依舊好風(fēng)光
漫長冬日,真是只有看這套片子最合適,基蘭·德賽說過英國作家寫印度(也泛指其他英屬殖民地)完全不成樣子,但是寫回英國,則風(fēng)物人情都恰到好處,作家單子里特別點出可愛的阿婆。
其實,劇情有修改,有些故事里的偵探也非簡老太,但是,導(dǎo)演完全遵循精工細作原則:布景,美工,音樂,服裝做到一絲不茍。
這套片集的服裝非常精致,貼合角色的個性:馬普爾小姐真人有165公分,為了使得她看上去更嬌小,料子層疊布滿碎花,帽子上有褶皺小花,胸前墜一雞心型放大鏡,拎個印花大手袋走出來,像極了我心里的超齡偵探。
“甜心夫妻”里那位太太個子很高,衣料都偏硬厚,一出場戴的小帽子很魔幻,像一截弧形的黑樹根,她脫了米色的厚外套,里頭露出件高腰墨綠連衣裙,端莊大氣;
《魔手》里梳BOBO頭的喬安娜最符合我心里二戰(zhàn)后的英國姑娘體型,因為那時候資源吃緊,不可能太豐肥,蜂腰內(nèi)衣也出現(xiàn)了,她穿一件金綠色大蓬蓬裙,纖腰盈掬;里頭另有一個女孩模仿奧黛麗赫本的造型,綁馬尾辮穿七分鉛筆褲,穿平底鞋騎單車,輕俏活潑。自己心儀的小說人物穿上合適的衣服出現(xiàn)眼前,真令人興奮,而且40后-50初年代的衣服如今看來,也時髦得很。
盡管展示有些角色根本是大配角,那些好看的服裝才幾個鏡頭,但是,不該省的錢真不能省,不然觀眾會一直記得。相比之下,80年代阿婆的偵探波洛(大衛(wèi)蘇切特 飾)系列,就寒磣多了,女主角無論明星、富孀、名媛,只得一兩套衣服撐場面,設(shè)計得不貼身,顯得人胖。還有豪宅,夠大夠空,但很敗落,有一幕我至今記得,波洛和黑斯廷斯早起飯,三張大條桌并著,鋪雪白臺布,上面有一溜兒餐具,然后波洛打開,只有一只雞蛋,這集關(guān)于綁架小孩的,也許是片子里的貴族確實敗落了。對比之下,馬普爾小姐去哪兒都像豪華游似的。
《伯特倫旅館》這集也好看,馬普爾小姐小時候來過,她愛這里跟自己家似的,但等老了再入住,物是人非。一個地方發(fā)生兇案,無非是錢和情兩樣,片子里是都占全了,但我覺得其實講的是另外一回事,導(dǎo)演對舊時人事的眷戀。進入伯倫特旅館就是展開一次懷舊之旅,小說早已言明 “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來到伯特倫,你會幾乎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了一個消失的世界。時光倒流,你再一次置身于愛德華時代的英格蘭?!钡拇_,片子里的建筑物乃至人們愛喝的下午茶都沒變,人們靜靜享用印度、錫蘭、大吉嶺、蘭普森等地出產(chǎn)的茶,吃著松餅,表情怡然。穿插的爵士樂曲熱烈活潑。華美的場景,豐裕的酒食,使得這個封閉的小世界異常鮮活,可愛。
但,怎么可能時光倒流,旅館要打開門做生意,英國人扭捏的小情調(diào)和固有的傳統(tǒng)就隨著“與時俱進”的需要而變更:為了適應(yīng)性好奢華的美國人,把其中幾間做了改良,變得更寬敞時髦,加入異國情調(diào),滿足暴發(fā)戶的炫耀心態(tài),特稱“美式房間”;納粹分子偷了人家家傳名畫,只要付得起錢,也改頭換臉住進酒店;還有改裝成牧師的納粹;文質(zhì)彬彬的孿生兄弟其實是慣偷;女冒險家更像黑寡婦,除了超速駕駛,騎馬,開飛機,正業(yè)就是女結(jié)婚員,老公死了就能分到財產(chǎn),戲里的5萬鎊在今天當(dāng)然不算巨款,但50年代不算小數(shù)目,在1954年1萬英鎊就可以買下肯辛頓區(qū)或是騎士區(qū)的房子,而如今想買差不多的房子則需要1千萬英鎊)。
里頭也有一位喜歡冒險的簡姑娘,她在旅館當(dāng)侍應(yīng),休息時爬上頂樓俯瞰倫敦,覺得又美又失落。戰(zhàn)時英國民眾萬眾一心,全力御敵,每個人都覺得擔(dān)當(dāng)起巨大的歷史責(zé)任,她的妹妹做過隨軍護士救死扶傷,但是二戰(zhàn)結(jié)束一切恢復(fù)原樣,簡說“看我現(xiàn)在還不是做回一個侍應(yīng),讓老板呼來喝去 ”。同樣不平衡的還有那位不茍言笑的蘇格蘭場的偵探,他年輕時率領(lǐng)士兵登陸諾曼底,退役后就作了人民公仆,但真正的罪案并不常發(fā)生,即使有,人民也沒以前那么信任他,反倒是為了利益希望一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就是協(xié)作破案,簡姑娘在其中起到了抽絲剝繭層層分析的作用,而且還非常專業(yè),在這里邏輯推理勝過了法醫(yī)鑒定,到最后,偵探愛上了這位伶俐大方的女郎,導(dǎo)演還專門加插一段好萊塢式接吻,背景音樂轟隆隆響起來。片末,她羞澀地告訴馬普爾小姐說:“我們打算住一起,互相了解一段,您知道,現(xiàn)在時髦這個?!瘪R普爾小姐說,現(xiàn)在的英國應(yīng)該是越來越好。
但實際上,我翻查一下資料,“從前”其實沒那么美好,40年英國政府采取配給制,汽油,肉,黃油,乃至布料都要配給,有的家庭只好自己養(yǎng)殖家畜家禽;除此以外,食品部長甚至提出“沒有牛肉的炸肉餅、沒有糖的蛋糕和沒有茶葉的茶!”的口號,號召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國家。我們看到的漂亮的花園變成了菜園為了填飽肚子,還備有家庭防空洞;天黑如果還有亮光是違法的,所以那時候交通事故是非戰(zhàn)時的2倍。
但是戰(zhàn)爭把人對國家的忠誠,熱情調(diào)動到了一個最高的極限,他們無瑕顯露自己的小奸小壞。倒是和平時期,塵埃落定,回過頭來,才發(fā)現(xiàn)物質(zhì)匱乏終究是不能避免的。兇案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壞,心越來越狠,手段越來越辣。
即便如此,緬懷過去只是徒勞,時代轟隆隆地過去,舊時風(fēng)光如飛花去影都不可追,只有在封閉的伯倫特旅館,在衣香鬢影間,在歌聲里,在那些殘存氣味的飲食里,才能隱隱捕捉到一點痕跡。
開篇時,馬普爾小姐說起幼時曾在此留步,依依不舍,也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天令尚隨新歲改,人顏那得舊時紅。"說到懷舊念舊,大概也比不過英國人這種絲絲入扣的情懷。
結(jié)尾處,善解人意的馬普爾小姐意味深長地說,“今日之倫敦,今日之英國勝于昨日。”
即使在那個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需要支付巨額外債的英國,英國人還是有足夠的幽默感,調(diào)侃世事。
Richard E Grant的舞臺腔好濃郁,和王洛勇有相似處。
前戲了一個小時,等著等著高潮,差點睡著··· ··· 節(jié)奏好慢,鋪墊多,不過最后高潮噴薄而出,確實給人很多驚喜和意外,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小老太婆,哈哈,她要是和波洛一起,你說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呢
“噢,格溫達,她是那么的愛我,再也找不到比她更愛我的人了!嗚嗚嗚……”是啊,她是那么愛你,你卻把她推向死亡!懦弱謀殺了你的愛情……一場再掀波瀾的弒母案背后有太多無辜的人承受著痛苦的折磨。這難道不是無妄之災(zāi)么?改編不算成功,但并不牽強,至少我并不認為真兇自首那段情節(jié)就算牽強。
令人毛骨悚然的陰謀,殘忍陰暗的性格在最后時刻被揭露。一直以為是那個黑人,他確實眼神飄忽不定。沒想到線索可以繞回來。我想說,心理的健全是比肢體的完整更加重要,身邊的人都是心理比較陽光的人,我想應(yīng)該感到慶幸。阿門
又是les情節(jié)!??!
懶得整理卡司了除了EP04出場的大表哥= = 除去總是要出現(xiàn)個雷人的女同或者亂搞 一貫倉促的推理或者說推測 還是很多破案港劇借鑒的典范吧
這個系列很好很好,請繼續(xù),意猶未盡
非常喜歡Towards Zero這個概念,一步步逼近那謀殺完美時刻~ 非常想看原著,為原著給個四星!人物本應(yīng)很出彩的網(wǎng)球王子,紅玫瑰,白玫瑰這樣的角色,有些讓我小惋惜。。。
good。
3 times
《零時》除了加入馬普爾以外算是改得中規(guī)中矩,不過刪掉警長之女和自殺未遂者兩條線顯得沒原著巧妙;《伯特倫旅館》和《復(fù)仇女神》改動雖大但都很精彩,尤其前者算是對于原著的提升;《無妄之災(zāi)》則是把一部推理小說改成了家庭倫理+愛情悲劇,最后的推理毫無根據(jù)。
oh~love love love
真美,每集都推一個愛情,老太太溫和又犀利,老去也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一群人,有愛就好。第四季換人了,目前不想更新看了。
喜歡大飯店那集。隱隱的女性意識抬頭。人心是奇妙的,為了撫慰戰(zhàn)爭的傷痛,可以發(fā)展出這么多題材,寫推理小說,寫這些人們。比詭計更精巧的是人性的刻畫。瑕疵也有,比如《無妄之災(zāi)》,Gwenda好丑啊- -,像個男人,好在演技不錯…犯人也是一出場就知道了,太明顯了orz
阿婆怎么那么喜歡les題材,難道她也是深柜?
看整體的氣氛
還有什么能比冬日午后的一杯熱茶,一部偵探小說更溫暖呢~
伯特倫旅館之謎是這一季我最喜歡的。每個人物各自都回到命運軌跡,當(dāng)聰明漂亮的庫柏小姐問馬普爾“我什么時候才能像您這樣獨具慧眼時”馬普爾小姐的回答很讓人感動...“老的時候”
已被片尾音樂洗腦!女主的最后一季!E04稍差點!
CCTV6現(xiàn)在放ING,畫面感覺不錯~不過劇情感覺沒馬普爾啥事,我一開始都沒發(fā)現(xiàn)是這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