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國人都有濃濃的貴族情節(jié)
就像我們拍宮廷戲和宮斗總是不乏擁躉一樣,英劇的貴族生活戲總是能吸引一大部分戲迷,包括我在內(nèi)。Aristocrat這個詞發(fā)音確實很優(yōu)雅,所謂貴族都是birth with title,并不是暴發(fā)戶或者突然授勛能達到的。他們總是有廣袤的土地和對土地產(chǎn)品無償?shù)恼加袡?,僅僅只是依靠每磅棉花抽幾厘的收益就能富可敵國。在我看過的許多反映貴族生活的片子里面都提到一個共同的思想,servant總有自己的duty和存在感,他們在維護及實現(xiàn)主人最大dignity的基礎上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最大價值。從來沒有一個居住在downstairs的仆人想過去取代自己的主子,這與本國國情及歷史有著深刻的不同。究竟什么導致這樣的文化差異?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Keeley Hawes在清秀佳人里面演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Cynthia的時候我就覺得她比Justine Waddle差很多,不管是氣質還是臉蛋,不知道為什么BBC總覺得她是一美女,奇怪的審美觀。在此片中她用她震撼的做作演技(原諒我的刻?。┰俅螑盒牡搅宋遥恢浪傇谀弥还墒裁磩?,為什么都10多年了還是放不下來。她妹妹,還有downstairs的各個女性角色都比他風采多了,演的都很傳神。尤其是年輕的女仆,對愛情的懵懂,對同事的刻薄,對出身的自卑,對孤兒的愛都非常出彩。還有作為管家的老年女仆,真是愛死她的演技了,與奶奶的對話,與女主人的對話都不卑不亢。管家是游走于樓上樓下的關鍵人物,她睿智,善良,忠誠,富有同情心。高貴的婆婆大人自然非常搶鏡,單她那些帶有濃重印度風格的華服就足夠你賞心悅目,更不要說她靈活的外交手腕在處理家庭事務的時候顯得多么的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最后是男主人和肯特公爵,這兩個男性角色應該代表了英國主流上層社會最為欣賞的男性形象,謙卑,有教養(yǎng),對妻子忠誠(截至第三集),對仆人溫柔,恪守準則,關心政治和社會,帶有最大程度的善意。
劇中有許多很新的觀點,比如站在英國的立場上對納粹的態(tài)度,英國人如何看待納粹的。這點在國王的演講中也略有提及,希特勒靠演講籠絡了很多人心,在英國號召納粹追隨者的時候提出的主張是更公平的待遇和自由,這令人向往的未來蠱惑了很多熱血的年輕人。這其中有見識到斗爭的喪失人性而主動放棄的司機,也有狂熱追隨者的女主妹妹。這種獨特的視角,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英劇的劇本中揭示的歷史社會生活面貌和戲劇矛盾沖突在BBC的迷你劇中真是已經(jīng)登峰造極了。
2 ) 一戰(zhàn)之后,二戰(zhàn)之前
之前看itv的《唐頓莊園》的時候聽說BBC要出新的《樓上樓下》,以為是打對臺的,但是看了第一集之后感覺兩者還是很不同的,無愧于BBC的令名。目前網(wǎng)上只有第一集,鄙人聽英音也不咋地,因此各種感想只能是很初步的,在此拋磚引玉。
雖然都是講英式的主仆關系,但是樓上樓下發(fā)生在1936年,一戰(zhàn)結束,希特勒上臺,歐洲陷入微妙而危險的境地中,唐頓莊園發(fā)生在一戰(zhàn)之前,總體上還是屬于古典時代,直到最后一集老爺宣布一戰(zhàn)開戰(zhàn)。地點上唐頓莊園發(fā)生在鄉(xiāng)下的莊園里,而樓上樓下則發(fā)生在倫敦,主角是外交官夫婦,因此劇情上就會比較多地涉及政治局勢,政局反過來也會影響幾個主角之間的關系,如第一集里面婆媳關系就因為辛普森夫人(愛德華八世的那個)及其朋友做客事件發(fā)生了變化。人物上唐頓莊園開場就是個井然有序的古老家族在運轉,而樓上樓下則展現(xiàn)的是剛剛組建的新家庭、新組建的仆人班子——甚至到最后幾分鐘才確定了這一家的house keeper。
在劇情發(fā)展方面目前比較有看點的有:1,婆媳關系,婆媳都是為了新家的正常運轉,但一家只能有一個女主人,更何況兩代人不可避免的有觀念和做事方法上差異;2,新的仆人團隊如何走上正軌,如男管家的病癥究竟是什么,女管家遇事鎮(zhèn)靜,應該也有不錯的過去和將來,小男仆和女仆之間的關系倒不是很吸引我;3,根據(jù)歷史,不久之后新國王要退位,德國會開始對外擴張,這些應該都會影響男主人乃至于整個家庭的發(fā)展。
目前看來最吸引我的是老太太Maud(Lady Holland) 這個角色。她嫁給一個外交官,常年呆在印度,30年沒有回過英國,因此比起一般的英國老太太,她倒有點像阿加莎小說里周游列國的那種女主角,經(jīng)驗豐富,見識過人,比如她說辛普森夫人是愛德華八世的“最愛”,比起兒媳婦認為辛普森夫人會因為國王結婚而失寵就更有預見,但她在“神秘客人”事件中也犯了錯誤,呵呵。她很明白自己住在兒子家的地位,因此剛到兒子家不久就把一套包括了冠冕、項鏈、耳環(huán)等等的全鉆首飾送給兒媳,令出身不太富有的兒媳當場激動得兩眼放光。她很會抓問題的關鍵,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兒媳頭痛的妹妹問題;她思想上也比較開放,在雞尾酒會上,她穿了一件印度風格的禮服,在第一季結束的時候,她和女管家坐在同一張長椅上探討家庭的未來,請她為這個家庭服務,這也算一種平等意識吧。
她豐富的外交官夫人經(jīng)驗必定將在未來的劇集里為外交官夫婦兒子兒媳提供更多的幫助,更多地推動劇情的發(fā)展。
總之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夫人,她不是一個只知道搶兒媳地位的傻婆婆,這種高質量的婆媳過招戲更令人欣賞。
演年輕女主人的Keeley Hawes在《錦繡佳人》里演過Cynthia,在《莎士比亞重現(xiàn)之麥克白》里演過Ella,有時候英劇就像tvb,演員不是在這個戲里串門就是在另一個戲里打醬油。
3 ) 實為Downstairs,鮮有Upstairs
短短6集,更多的鏡頭給了basement與仆人,而不是Living room與賓客。正如該片宣傳招貼所暗示的那樣,DOWNSTAIRS用的是醒目的大號粗體,Upstairs只是隱約可見的細細花體。
可能還是篇幅過短,難以再現(xiàn)那段跌宕起伏的倫敦外交與皇室野史。有點失望。
4 ) 觀后感
平等 自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煩惱,上層社會又上層社會的煩惱,仆人有仆人的煩惱,都認真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
5 ) 第二集結尾男主人好詭異。。。
那個灑在樓梯上的彈珠 還有詭異的向樓上瞄了一眼 媽呀是想對孕婦怎么怎么樣咩?!
怎么木有討論組 這片子真的不火么。。。
6 ) 樓下比樓上好看
超級喜歡女管家,印度兄弟,司機,小侍男,穿絲袍的女仆和賣弄風情的女仆,哈哈,基本就是整個樓下了。反觀樓上是一團糟,各自生悶氣,互不信任,看著像暴發(fā)戶,嗯,實際也是,反而沒有平民實在。(沒有貶義,只是鬧心)
女主和女主妹妹都是熟臉,不喜歡的那種,好窘。公爵好奶油,和唐頓大表哥演過好基友,難免讓人不生疑啊
很多人會拿它與唐頓相比,但我覺得這部劇不僅又一次證明了英劇的小而精致的特點,而且它少了唐頓的勾心斗角,更多的是讓人看見那個時代下生活的希望。
不省心的妹妹和別苗頭的婆婆一樣讓人抓狂。過于短小精悍,有些意猶未盡,劇情完全可以進一步展開。拜男主人外交官身份所賜,故事對時局背景倒是著墨頗多。不列顛法西斯聯(lián)盟的鬧騰和里賓特洛甫的登場讓我們看到了飄蕩在英國上空的那片不寒而栗的納粹陰云。當然還有國王的退位帶給英國各界的巨大沖擊。
傳說中BBC從ITV買下來和唐家屯PK的劇。通過大家族來展示英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劇我都會覺得很枯燥但卻會當學習來認真看。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半年,覺得還算是用比較野史的方式再現(xiàn)了30年代英國外交的縮影以及皇室生活的側影。Keeley Hawes是我最喜歡的英國女演員,但卻不喜歡她在這劇中的角色,有些失望。
1936年,廣田弘毅上臺,希特勒出兵萊茵非武裝區(qū),墨索里尼攻占阿比西尼亞,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同年10月,倫敦東區(qū)電纜街,民眾聚集以抗議英國法西斯聯(lián)盟的張揚起勢,“They shall not pass,fasces out” ,孩子們往馬路上投擲玻璃彈珠,試圖絆倒黑衫軍游行隊伍的馬蹄,See?God is in the small things.
翻拍的很不錯,期待下一季。不過,真的很討厭女豬的妹妹,還有男豬那個old chap(完全無視他的名字),感覺真的太軟弱了,有時候有一點沒主見,lotta好蘿莉~
較唐家屯弱氣了。
有點看頭,也有點平庸
NAZI小情侶,猶太,印度,個人覺得比Downtown好。
又一出溫馨、和諧的時代大劇,比《Downton Abbey》更加溫情,劇本寫的也更加簡練。
據(jù)說是BBC從iTV買了續(xù)拍版權,跟iTV的Downton Abbey別苗頭的。我更喜歡“樓上樓下”,Downton Abbey的機巧多但格局小。Lady Holland是本劇頭牌,睿智貴氣果敢,不愧為外交官夫人!她的仆人和猴子也很搶戲!Blake Ritson演了以俊秀著稱的愛國王子肯特公爵,和男主人的戰(zhàn)友情呀!Ivy很立體二小姐掃把星!
連續(xù)幾天,看完了兩季共9集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當然這不是七十年代ITV的經(jīng)典劇,而是BBC拍的續(xù)篇,悲傷的得知此劇已被砍,不會有第三季了,真是可惜,這么好的劇,幾乎涵蓋了二戰(zhàn)前夕三十年代的英國發(fā)生的所有重要歷史事件,就這么無疾而終,太遺憾了。
這個好像是和《國王的演講》是同一個年代的故事吧?
衣服跟布景都很精致,人物也都各有個性,但就是沒有之前預料中的好,可能是因為集數(shù)太短了還沒展開就結束了
精彩稍鈍,戲劇張力大,但在細節(jié)上雕琢過度,每個人都是主人公的安排很有趣也很有力量,英國納粹組織也讓人腦海靈光。
keeley還是美美的~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安妮的日記里面的小安妮;神秘博士里第三季第一集里用吸管吸人血的外星女人…好想要一個這樣的Butler!!有一點像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感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像壁爐上的掛畫。我喜歡。
真是我看過最好的劇~好的連續(xù)劇就應該是這樣的,讓我們了解歷史,讓我們理解人性,讓我們看到人的脆弱,血管里噴涌出的邪惡和一時的瘋狂沉溺,但是始終,God is in the details,善良和憐惜會還給我們希望的溫度和力量。
最喜歡Maud,Lady Holland老太太,睿智開明又有品味。她每次出場的服裝都好棒~比女主人Agnes搶眼多了!第一集有點悶…后面好些了,而且越來越溫情。男主角不好看,只能看司機和Kent公爵…話說,為啥后者說話不口吃?他的形象和科林弗斯相差好大==
我覺得比唐頓深刻點,可能偶比較喜歡看政治劇。。。里賓果不其然刻畫成誘拐無知少女的德國奸人,但是用酒潑一位德國外長也太。。。至少30年代的納粹在英國還不至于是過街老鼠。另外咆哮一句伯蒂正中我的萌點??!
我就說一句:老太太的印度LOOK實在是太靈了,言語間透著那股機靈勁兒,比她那蠢兒子兒媳好十倍。What a funky lady?。?!
可是我就覺得比唐頓莊園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