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Imitation)》改編自同名kakaopage網(wǎng)絡漫畫,代表了現(xiàn)在的Hot Rookie們和一二代的國民愛豆相遇,將展現(xiàn)出充滿個性的角色和多彩的演員間的化學反應。
劇情上因為是早年的原著日本推理小說,有各種BUG,對應不上。
田村義,明顯是最大的破綻。為什么不夏歷去查?田村義為什么甘愿替罪,說是為了他中風的老爸。大反派你咋想的,一個中風快掛的老頭,能當穩(wěn)定的威脅寶嗎?說死就死,一死你還要挾什么?檢察官對這么明顯的破綻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居然不深入考究?
一個被嚴重懷疑的嫌疑人,也沒人跟蹤,也沒人監(jiān)視,說殺誰就殺誰,鬧著玩啊。
女友是心理輔導師,通篇木木訥訥,委屈巴巴,咋當心理輔導?
再有就是郭曉其這個演員,太招人討厭了。。。。
真的是毫無演技,整個面癱。
從頭到尾擺著個臭臉,表演毫無層次。
還喜歡耍帥擺酷,每次抬眼睛都故意撩一下眼皮,媽蛋真討厭,以為自己是劉德華啊
說臺詞的時候,嘴都張不開,撅撅著個嘴,咩咩咩的,恁哧恁哧的,裝什么酷,半死不活的樣子,給這樣的傻缺當下屬,喝點酒就得給他一酒瓶子。演員臺詞關都過不去。吃個破頭疼藥,跟TM吃口香糖似的,拿著當嗑藥呢,還尼瑪擺造型。劇組就沒人給他一飛腳?
有一種爛演員就是這樣,毫無悟性,毫無追求,還自以為自己賊78帥,賊有腔調。我要是現(xiàn)場導演,屌得他飛起。
人設也是個2B,對破案過程毫無推動,全程都是被動拖著走。田村義這么大的個漏洞,不知道下力去查,成天2得呵呵的,瞎B轉球。整個辦案過程毫無自覺性。第9集拔槍射擊就更匪夷所思,你拔槍了還不打死對方,就偽了嚇唬嚇唬人?然后自己進牢房了。這是什么鬼?這還當毛的檢察官?要不你就學七宗罪里的皮特,直接把兇手斃了。要不,你就幾拳頭出出氣算求。何況,前面幾集已經(jīng)有刑警小隊長對著沈嘉文打空槍的橋段了。你這里又來一回,是咋地,自我致敬啊?
結局讓大反派自刀狼,也是想當然。這么容易就自刀,還隱忍這么多年干嘛?就因為被說一句,你不重要,你啥也不是。除非他真的是小丑,本來就做好打算要自殺。有自我毀滅的決心,所以突發(fā)情況下,才有更反向的爆發(fā)。這才是人物邏輯。
總的來說,勉強及格吧。
在印象中,檢察官可以直接在早期就介入重要刑案,好像是韓國特色。韓國檢察官的強勢地位,讓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權選擇介入案件的時間和程度。
在我們這邊,除非由檢察院交由警方協(xié)助調查的案件,一般的刑案通常前期是由警方獨立負責偵破和聆訊,在掌握基本情況和犯罪事實后,再決定是否交由檢方立案起訴。警方和檢方分工明確各管一段。另一部高分偵破劇逆局里,灣的警檢合作也跟我們這邊類似。
但是本劇里,郭檢察官不但很早就介入案件,而且近乎全程主導案件的偵破,更像是韓國的以檢帶警的模式。所以又有點搞不懂了,如果有熟悉灣的警檢合作模式的伙伴,來幫忙解個惑。
因為同期有另一部20多集的割喉碎尸的破案劇做對比,模仿犯故事主線比較清晰,沒有把注意力過度分散到跟主線無關的情節(jié)上,這點挺好,至少不會看著看著把最初的目的忘記了,莫名其妙插入很多跟主線無關痛癢的劇情來。
案件本身而言,并沒有太多的懸疑,可以說反派暴露的比較早也比較明顯,劇情的起伏和緊張程度也不如逆局。
最后結局也收的有點過于簡單和匆忙。最大的反派隱藏那么久,然后就突然情緒崩潰自我暴露了,這也有點過于簡單草率了。而且偵破的大部分環(huán)節(jié)都是檢察官一個人的調查和推理,警方似乎沒起到什么實質性作用,這點有點說不過去。無論在灣還是韓國還是別的什么地方,系列惡性兇案頻發(fā)的情況下,壓力最大的必然是警方和當?shù)貓?zhí)政者,而檢察是不會作為公眾視野的第一責任方的,所以這里感覺有點懸浮了。
總體來說,7分劇,推薦一看。
看完整部劇,你是否覺得幕后的兇手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但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們每天看到的網(wǎng)絡現(xiàn)象嗎?
標題永遠是聳動的,故事永遠是夸張的,民眾的反應永遠是盲目狂熱的。
“娛樂至死”、“烏合之眾”、“景觀社會”……這些上世紀的經(jīng)典社論,精準預言了我們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
每當一個新聞爆發(fā)成熱點,真相是什么,我們真的在乎嗎?
沒有多少人關心真相。我們只想要一個迎合我們情緒,宣泄我們情緒的娛樂景觀。
面對嚴峻的社會議題,我們戲謔、冷漠,面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聲音,我們嘲諷、謾罵。
所有的熱點新聞,都仿佛一場熱鬧的集市。這里面有人表演,也有人鼓掌。
我們總是風風火火地來了,又一地雞毛地散去。
這確實是一個人均「變態(tài)」的社會。網(wǎng)絡上充滿戾氣的發(fā)言,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片茍且“祥和”,互為對照。
我有時候甚至覺得,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上去溫和可親的人,在背地里很可能是另一副模樣……
所以很顯然,《模仿犯》中的那位「變態(tài)」殺人魔,更像是一個“擬人化”的隱喻。
他的形象,其實就是我們網(wǎng)絡現(xiàn)狀的一個縮影。
可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這位變態(tài)殺人魔能夠如此精準的操控輿論?
他才是那個制造苦難的人,卻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到處耀武揚威。
他向社會散布恐慌,煽動民眾不滿情緒,只是為了給真正善良,被迫害的人繼續(xù)「施壓」。
如此變態(tài),究竟圖什么呢?
「施壓」的本質,是權力欲的釋放。「施壓」和「虐待」一樣,都是通過傷害別人,來確證自身的優(yōu)越感。
就像在古羅馬時代,上至皇帝,下至暴民,都具備同樣殘暴的人性。
他們挑選奴隸和死刑犯,在角斗場貢獻一場場刺激,血腥的娛樂演出。
是的,無論皇帝還是暴民,都將別人的苦難視為自己的享樂。
當他們舒適、安全地圍繞著角斗場排排坐,看熱鬧的時候,角斗場里的苦難反而更加突顯出他們自身的優(yōu)越感。
“我讓你去死,只是為了找點樂子,但你無法反抗,只能服從?!?/p>
這就是權力帶來的快感。
劇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所有受害者均為女性。
然而,女性在這里僅僅只代表一種性別嗎?
不,它還代表一種固有印象,一種特質。
女性給人的感覺,總是“柔弱可欺”的,女性在這里隱喻了實質上的弱勢群體。
男性與女性,施暴者與受害者,他們也構成了一對權力關系。
而權力壓迫的作用,就是轉嫁苦難。
施暴者把對生活的不滿,甚至把對自身懦弱無能的不滿,統(tǒng)統(tǒng)嫁禍到受害者身上。
他們傷害了別人,卻能叉著腰說:“你看,都是你們弱,都是你們自己造成的惡果,是你活該?!?/p>
比如所有關于女性被強奸被暴力傷害的新聞,總有網(wǎng)民會先去指責女性。 仿佛指責別人,就能轉嫁掉自己的恐懼不安。
仿佛崇拜強權,屈服強權,就能成為強權的一部分,就能免于承認自己的懦弱。
是的,當一個人無法戰(zhàn)勝一種力量的時候,他就渴望成為這種力量本身。
我的意思是,當有些人恐懼苦難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就會試圖成為苦難的一部分,先對別人展開施暴。
轉移苦難,制造苦難,煽動苦難,并成為苦難的一部分……就是大部分網(wǎng)民獲得片刻心安的精神勝利法。
然而,這種盲目的網(wǎng)絡暴力,并不能真正免除苦難。
就像權力并不能使人真的強大,權力只能使人“顯得”強大。
權力只是一個掩飾。它掩飾了人們心底的自私怯懦,虛偽短視。
當一個人主動用權力對別人施暴的時候,他其實隱蔽了真實的懦弱的自我,同時,又享受到了一種贏得虛假勝利的自我。
這部劇的名字起得多好,「模仿犯」。 那么,究竟是誰在模仿誰?誰在崇拜誰?
施暴者的權力是不是真的很誘人?你要主動去模仿他嗎?
每個人都自以為是權力的主人,結果到頭來每個人都淪為了權力的奴隸。 殺死受害者的從來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兇手。
因為在病態(tài)的社會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模仿犯」。
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幫兇」。
很阿瓦隆or狼人殺的一部劇,梅林是心如姐,一開始就洞察到陳和平是壞人,但是幾次節(jié)目喊話實在是過于做好神明身份結果被壞人派系暗殺,;莫甘娜是陳和平,一路裝好人引關注,甚至復刻心如雅慈姐的一系列動作,太像莫甘娜了……郭曉其雖然是男主,但實際上是個閉眼良民,小路是派西維爾,中途錯認梅林????,實際沒發(fā)生什么有效指引作用,在看到陳和平抽雅慈姐煙盒這么重要的信息竟然漏傳沒有給到平民……刺客是孫嘉文,無腦就是一頓亂砍,柯佳嬿的弟弟是壞人白癡,也讓好壞兩派都分不清到底他是好是壞哈哈哈哈哈????真是完美契合
劇情來說,一開始還挺上頭,設定+一些獻祭表演仿佛雜糅了各種熱門推理懸疑本子,但是感覺到6-7集之后中間節(jié)奏明顯有些脫節(jié),老是忍不住拉進度條,檢方一直在被牽著鼻子走,好人陣營接連無發(fā)動技能的被跳殺,好幾輪因為找不到兇手,最后兇手都被他們慢到無語忍不住出來跳狼坑說自己是那匹鐵狼……??只能說好人陣營尤其是神派還是太菜了些……心如姐作為梅林結果沒盤好派西維爾的位置導致派西離職,錯認莫甘娜,雖然后續(xù)有敲打派西但是派西早已經(jīng)認錯了梅林于是乎也沒什么用了…… 男主就是一個老老實實盤邏輯的閉眼玩家,耐不住每次沒什么天眼或指引,最后只能通過死亡排除法找壞人????
柯佳嬿雖然標著女主實際上角色扁平戲份少到可憐,完全工具人??用法,最后全靠炸心里話出來不然真是完全沒辦法破案,看的都要氣死了……
不過比較好笑的可能是編劇埋得梗,男主問女主平復心情的工具是什么,結果女主竟然拿出了隨身聽開始放音樂,真是耳邊隨時都要想起“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還有就是最后男主當了律師也跟 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 里呼應上了hhhh
這劇拍得就像灣灣警察都是廢物似的?各種案件相關的物品來源不去查不說,連最后就鎖定了唯一一個嫌疑人了,還不去跟梢是吧,嫌疑人的行蹤是一點不管。想要表達都是不加班的檢察官和警察是吧。建議不會拍刑偵、懸疑劇建議別拍,這還是網(wǎng)飛的劇呢。平時一直在噴大陸電視劇差,我看這還沒咱大陸的劇邏輯嚴謹呢。
這部電影是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找出來給自己冷凍大腦的作品,說實話,每次看都依然會有徹骨寒冷的寒顫。
————————————
————————————
————————————
劇透警告————————
————————————
————————————
為什么推薦不懂陳和平所作所為的人去看這部電影??
因為杰倫哈爾飾演的路易Louis Bloom 不論從出身還是在電視新聞的上升之路,都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兩個人物都是極端的 narcissist 自戀型人格障礙。
在這類人眼里,根本不存在正確錯誤、不存在規(guī)則,不存在道德倫理和底線,也沒有人類社會的價值觀念,對于他們來說,一切都是供自己游戲的道具和棋子。哭訴對他們是沒用的,他們還會反向從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那里學到被他們傷害控制的人是什么心理狀態(tài)和感受。
他們尋求的是刺激。
陳和平要導演一部真人秀來確認自己的價值,社會反應越瘋狂,越受他擺布就越能滿足他脆弱不堪的自我,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姚雅慈說他不重要的時候被開瓢,郭曉其說不必要的之后殺胡允慧。陳和平要的就是看到他人在他的擺布下出現(xiàn)動物一樣的刺激反應,他就獲得滿足。
然后來說陳和平的工作。
陳和平的新聞理念和姚雅慈的根本沖突在于,姚雅慈代表的是從戰(zhàn)爭時期誕生的客觀主義新聞價值觀,也就是當前世界主流的新聞行業(yè)約定,注意是行業(yè)約定不是法律,而陳和平其實更多代表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社交媒體時代下的媒體語態(tài),注意是泛指媒體不是某一類媒體,他不在乎媒體的獨立性、客觀性,他要的是「表演」,一切真實都是服務于他要的舞臺效果。所以他才會去采訪澀情club的時候要求大力鞭打,而這一段在姚雅慈的眼里簡直就是無法無天,既直戳客觀性的倫理道德底線,也對姚雅慈本身女性主義態(tài)度是侮辱。
姚雅慈那一刻意識到陳和平是個定時炸蛋,要求他當天就調離,很合理。
另一邊來說一下夜行者。
Louis跟陳和平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是徹頭徹尾的利用新聞轟動效果來賺錢的主,但恰恰是如此簡單的目的,他殺伙伴、進兇殺現(xiàn)場、操縱警匪槍站。。。一切的一切對他來說只有工具價值,他看不到「人」。不論任何人擋住了Louis路,他都能面不改色,甚至親切無事一般,像捏死一個蚊子一樣處理掉障礙。Louis可以說就是人形軀殼的機器,這也是我在看夜行者時,只要看到杰倫哈爾的眼睛,那里面空洞無物,就讓我渾身寒顫的原因。
他們一樣的點,在于都是自我中心的極端自戀型人格障礙。陳和平自戀,所以要靠鯊人來滿足自我存在的確認;Louis自戀,所有人都是他達到目的的零配件??梢哉f,Louis比陳和平更可怕,更無人性。
說了那么多,再次推薦不懂陳和平的朋友去看看夜行者,能增加一個認識narcissist的案例。
只能說這部劇上映太晚了,梗都被現(xiàn)在的懸疑片用爛了。懸疑劇經(jīng)典套路之第一個兇手絕不是兇手,可疑角色是煙霧彈,滿懷負罪感的替罪羔羊,兇手有童年陰影或從小反社會人格,盡管知道了兇手也定不了罪。。??匆徊縿》路鹂戳肆胰兆菩?、非自然死亡、窺探、摩天大樓、追兇十九年……
吳慷仁依然牛逼 反派也蠻出彩 整體一般般吧
允慧給曉其耳機的那一刻,我以為lastdance要響起來了,莫名串劇。
檢察官教警察破案,警察也是太廢柴了,劇情大部分都在人物身上,對于案件沒有拍的很緊湊,但是質感還行,故事差了點
劇名對福建人太不友好了。
想問一下,最近的臺劇怎么全是吳慷仁和林心如?臺灣是沒人了嗎……感覺一直在看他倆演的戲(?_?#)
怎么辦。越來越喜歡林心如。很有腦子的亞子
相較于日版,臺版更注重人物刻畫,畢竟電視劇時間更充足,但與此同時也有個弊端,節(jié)奏略顯溫吞,1.25倍速剛剛好。不得不說吳慷仁的個人魅力還是挺強。
覺得這部劇又能吊打的,勸各位真吃點好的,濾鏡別太重。
3.5 有賴于百萬字厚度的社會派推理原著,這部臺劇從劇本概念到制作拍攝,都布滿了巨細靡遺的細節(jié),做出的社會觀察聚焦、透徹。劇中將電視臺與懸案深度綁定,兇手的無差別行兇,是為了做電視上被注目的“演員”,霸屏大眾眼球。這種自戀的動機,就是對社會媒介境況的提喻。林林總總的事件歸結,都是在講說,我們的世界因媒介形式的多次迭代,導致人在信息感知和思維模式上發(fā)生了改變,進而導致價值體系的崩毀/重組,世界已是“注意力的世界”。雖存在節(jié)奏冗長拖沓、過度表演的問題,但本劇仍是非常推薦一看。
為啥懷疑陳和平是兇手了,還不監(jiān)視他
吳慷仁的表演是好的,但這電視劇就很一般,內容上沒有新意,乏善可陳,如果不是因為他還有幾個配角的表演有打動我,三星也不想給。不是說畫面拍的像電影就是高水準,情節(jié)始終是與表演并列重要的部分。以及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虐殺女人的劇情了,我當然知道現(xiàn)實里是有這樣的故事,但是到底展現(xiàn)哪一面很重要,這些劇情里這些女人完全是工具,為了完成博人眼球聳動人心的血腥畫面罷了。為什么影視劇那么愛“殺女人”,因為這其中有色情凝視和可以編排劇情的點,一個經(jīng)常去夜店的男人死了你也加不上社會對他進行人格抨擊的劇情甚至他去夜店都沒什么好說的,所以以為這樣的劇情是在替女人平反嗎?根本沒那個意思。就像是劇情里的電視臺一樣,作秀罷了。
臺劇這幾年和奈飛合作的飛起啊,真香
不得不說,灣灣拍這種題材還是很有質感的??纯粗暗恼l是被害者就知道了。這是真正的「臺灣犯罪故事」。
這不比那個他是誰好看太多了嗎,他是誰到底拍的什么玩意
柯佳嬿按下隨身聽的那一刻我以為音樂要響起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 林心如宛如還在演肉絲媽媽…… 但是吳慷仁從寶寶長成男子漢了
有評論說怎么臺灣拍來拍去就林心如吳慷仁,我尋思這倆人不就能吊打你這一大群廢物演員嗎?
我想知道 你們是怎么做到一小時十集的???
馬主委這個角色真的絕了,一直都是一個有自己思維,非常有思想的角色,完全演繹出了飽經(jīng)風霜仍能心懷陽光。為了救孫女可以跪下放棄尊嚴,知道孫女信仰別的宗教說的是只要善良就可以,到后面更是非常清醒,完全是經(jīng)歷坎坷但內心堅強且智慧的老者。
柯佳嬿分享半邊耳機給吳慷仁的時候,我以為他們要一起聽last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