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游客貝克特在希臘發(fā)生嚴重車禍后,發(fā)現(xiàn)自己莫名身處一場危險政治陰謀的核心。為了保命,他被迫展開逃亡。
給了三星,10分制換算起來是6分,不過這種帶給人的緊張感以及對主角如何脫離的好奇我感覺可以給個7分,整體確實差了點意思,故事也差了點意思,尤其是結局差了點意思,但是營造好環(huán)境感受一下緊張感還是可以看的,7分7分??粗疤匾馊mdb看了評分,可以說奇低無比,我覺得沒必要這么打分,直接把人勸退了,這電影完全是有看點的。
美國人貝克特估計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跟女友來希臘旅游,怎么就卷進去了這場政治危機。本來女友的意外離世已經(jīng)讓貝克特非常傷心了,然而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可謂是“驚魂”誰能想到一個陌生的游客竟然能挑動希臘政治部門的神經(jīng)。而與此同時,貝克特卻依舊是沒弄清楚自己為什么會被異國他鄉(xiāng)的警察四處追蹤。難道因為他是個黑人?
當然不是,《厄運假期》作為一部驚悚片將富裕的想象力集合起來變成了觀眾們看到的一場近乎于游戲一樣的政治風波。當希臘開始換屆選舉的時候,美國人貝克特帶著女友剛好開始了自己的假期之旅。原本在希臘找到酒店的貝克特卻因女友不喜歡吵鬧而去往別的地方。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次的意外發(fā)生了。
疲勞駕駛的貝克特在山路的彎道處出了車禍,而這場車禍也使得貝克特的女友命喪黃泉。沉浸在一片悲痛中的貝克特恍惚之間看到了一個小孩,于是第二次的意外發(fā)生了。原來這個小孩就是希臘某一位選舉人的兒子,因為被反對派綁架后卻被貝克特意外洞穿,這就加深了他們對于貝克特的怨恨。于是,原本跟他沒關系的事情只因為貝克特多看了一眼便給自己惹上了殺身之禍。于是,勝利大逃亡便開始在希臘上演了。
本片的結局自然是勝利屬于英雄,黑人貝克特憑借著自己一己之力逃出生天后,還順帶著重創(chuàng)了希臘的政治黑幕,這充滿著想象力的游戲自然只有美國人想出來才符合情理。作為驚悚片,本著最大的驚悚源于政治這一理念,美國人貝克特在異國他鄉(xiāng)也能成功的逃出當?shù)鼐斓膰烂茏凡?,這看上去是對于主角自身的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描寫,實際上卻可以成為希臘乃至整個歐洲社會的某種恥辱,而且是揮之不去的恥辱。
為什么這么說,一個外國游客在短時間內竟然接連洞破希臘政治丑聞且能順利的逃過警察的追捕,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委身于國外的人是如何在當?shù)厝吮娔款ヮブ露氵^去,又如何才能陰差陽錯的遇到選舉組織的骨干,再者還能察覺到美國大使館的騙局,這一石三鳥的故事,普通人根本無從遐想,然而這就是美國的神話,這就是屬于美國的讓人不可思議的人做出來的不可思議的故事。
在崇尚政治正確的今天,美國白人充當救世主已經(jīng)被拋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因此,這一次的救世主屬于美國黑人,美國黑人在一次車禍中,白人女友白白送了性命,本該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的他卻開始了另一次逃亡旅程。不得不說美國黑人的身體素質非常棒,在手臂骨折的情況下,硬生生地甩掉了兩個健碩的警察。
這還不算,殘肢斷臂,翻山越嶺,身中數(shù)彈卻能神兵天降。作為普通人,這樣的身體素質美國隊長看了沉默,鋼鐵俠看了汗顏。身在異國他鄉(xiāng),語言文字絲毫不會成為障礙,即使是歐洲國家的希臘,照樣能讓英語國家的貝克特感覺到親切,甚至于連山區(qū)的養(yǎng)蜂人都能嫻熟的使用英語來幫助一個落魄的外賓,這是什么精神?這當然是國際主義精神。
而作為希臘暴力機構的警察們卻選擇錯了代言人,身體素質成為了空殼,而配備的槍支也成為了擺設。兩個人兩把槍,兩個專業(yè)警察卻能讓一個手無寸鐵的外國人成功逃脫,希臘的警察機構是不是紙糊的我不確定,擺設那是肯定的了。電影的魅力就在于合適的地方出現(xiàn)合適的東西,希臘警察們的草包更加體現(xiàn)出來美國人貝克特的行為的正義性。因此,貝克特即使是在外國,也能呼風喚雨。
想啥來啥的技能包,以及過目不忘的認人能力成為了貝克特成功的不二法門,再加上一個拉跨的希臘政府,活脫脫的讓這個美國人在希臘進行了一次次的勝利逃亡,順帶著自己的求生之旅,貝克特完成了生死轉變而且無意之間還幫了希臘政府一個大忙。反對派的陰謀被洞穿,希臘產生了一個國際主義的英雄。
然而這只是一部電影,現(xiàn)實中的貝克特在經(jīng)歷了一場車禍后基本上就喪失了在進行闖關的能力,任何一個經(jīng)歷了車禍的人并不會馬上投身與一個跟自己沒多大關聯(lián)的事情中去,而且反對派如果真的要殺貝克特滅口,一次次的順利逃亡就不會發(fā)生,很可能在貝克特走向懸崖的時候槍聲就會在身后響起。而荒野二點養(yǎng)蜂人也不會英語,政治派別涇渭分明的一個組織根本不會選擇相信一個身負槍傷的陌生人的胡言亂語。幫助他逃亡顯然不可信,而將他帶給自己的組織倒是很可取。然而這一切就這樣發(fā)生了,讓人沒有一點點準備。
《厄運之旅》充分告訴我們,當美國覺得自己是全球第一的時候,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有成為救世主的能力,前腳結束了自己的假期,后腳就能化身國際主義戰(zhàn)士行俠仗義,笑話離譜,諷刺的是,你卻無能為力。
……
你好,再見
白天,男主和他的女友還是去國外旅行的普通情侶,到了夜間他因疲勞駕駛把車開入山下,最終導致了女友死亡,在一個語言不通的異鄉(xiāng),男主拿了一瓶安眠藥,來到已經(jīng)風干的血跡面前他崩潰著想吞下所有藥片,如果沒有其他什么人出現(xiàn),他注定成了一個追隨愛人而去的羅密歐式的男人,一個被內心的負罪感殺死自己的男人。
但是作為故事,作為電影不能這樣結束。他的死亡被一聲槍擊打斷,那些調查過他的警察開始追擊他,他為什么要逃呢?可能是他內心并不想死,他內心的疑問,他的憤怒和悲傷,他的迷惑……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 他也漸漸知道自己被卷入一場政治和黑幫的斗爭中,就是在他跌落山崖的那個晚上,他看見作為斗爭手段被綁架的小男孩,電影里沒有描述這個斗爭的殘忍黑暗,男主的經(jīng)歷貫穿著這次爭端,當男主得知小男孩最后有可能會被撕票的時候,男主竟然開掛,拼上了性命去救小男孩。當然最后他成功拯救了小男孩,而那些追擊他的警察也被他干掉??此朴行┗闹?,一個普通美國人最后開掛成了大英雄嗎?顯然不是。
男主在拼命拯救的其實是他自己,是他應該保護好的女友,他和女友天人相隔,男主永遠錯過拯救她的機會了。小男孩的出現(xiàn)給男主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拯救女友的機會,這不是普通的正義,是男主對女友情感責任的轉移,男主必須救男孩,拼上了性命也要救,他從樓頂縱身跳到劫匪的汽車頂上的時候,他完成他應該做好的一切,當圍觀者把后備箱里的孩子抱出來的時候,男主完成了他的拯救,那個他認為本該死去的自己,活了。
簡單串一下故事:
一對完美情侶到美麗的希臘度假,二人就像童話中的公主和王子一樣恩愛。王子是碼農,公主是作家。
希臘跟歐洲其他城市一樣,風景美麗的同時也散發(fā)著骯臟,腐朽的氣息。公主和王子為了不被混亂的游行打擾到,決定開車去別處。
王子已經(jīng)疲勞駕駛了,愣是不愿意在空無人煙的道路上停車,讓睡了好久的公主開車。車禍發(fā)生的很自然,還精準制導般的闖進了一棟民宅。
王子醒來后發(fā)現(xiàn)公主已下線,屋里有個紅毛小孩,然后就昏了過去
再醒來就到醫(yī)院了,警察詢問來龍去脈,王子認認真真的的做筆錄。胖警察本來想讓他忘了屋里有小孩的事情,說他車禍出現(xiàn)幻覺啥的。但耿直的王子一再堅稱自己確實看到了孩子。
一切按部就班,王子等著遺體處理后一起飛回美國,期間又好死不死的跑回那棟房子。
王子太愛公主了,想隨她而去。這時候一個金發(fā)女出現(xiàn),照著王子就是一槍,本能反應把王子拉回現(xiàn)實。心說,老妹,你這勸人勸的也太彪了吧。接著胖警察出現(xiàn),把王子勾引出來,不到10米,兩人也能成功打偏,這會王子徹底不想死了。人家本來都要自殺了,結果被你倆嚇活了,老板知道肯定氣死。
王子一路跑到了森林,在一輛廢棄的卡車上度過一晚,早上醒來被附近好心的村民帶去療傷,壞警察又追來了,只好跳窗逃走。沒跑出多遠,遇到一對好心的養(yǎng)蜂人,在他們的幫助下聯(lián)系上了自家大使館。大使館不肯來接他,讓他自己來雅典。王子在森林里遇到一群出來寫生的師生,搭他們的大巴來到了火車站。本以為上了火車就安全的王子,被壞警察逮個正著。一頓拳打腳踢,手還被銬上了,再不逃就沒機會了,王子噌的一下拉?;疖?,擦槍走火打中了壞警察的腳面。
逃到附近城里的王子,看到滿墻的海報,海報上正是自己見過的紅毛小孩。一問貼海報的人才知道,那是著名政客的侄子。好心的海報姐妹幫王子打掩護躲過一劫,還準備開車送他到雅典。到了城外,警察查車。王子謝過兩個姑娘又開始逃亡。地鐵上的王子這時候謹慎多了。下了地鐵剛要出去,一個大漢揮刀砍了過來。王子跳過鐵軌,在好心市民的協(xié)助下終于來到了大使館。
到了大使館,王子以為一切都OVER了,自己安全了。還見了女友最后一面。結果接待他的金毛編了個瞎話就把王子帶了出去。王子這一路終于有所成長,最后一刻打暈了金毛,跳下車。
跑到海報姐妹約定的大樓,沒過多久警察就來了,從后門繼續(xù)逃亡,笨拙的跳車,穿過游行隊伍,又跑回當初的酒店,酒店已經(jīng)被拆了裝修。面對趕來的金毛,已經(jīng)避無可避。
原來王子和公主就是倆倒霉蛋,出現(xiàn)在不該出現(xiàn)的酒店,闖入了不該闖入的房子,看到了不該看到人。王子說我tm招誰惹誰了,憤怒的干趴了金毛。
撿起金毛的槍,一路尾隨金發(fā)女,發(fā)現(xiàn)綁匪二人正要跑路。然而王子還是不敢下死手,手一槍,腿一槍。在腹部中彈的情況下,還跳車逼停壞警察。最后只能用拳頭發(fā)泄著自己的怒火。
解析部分:
程序員確實有點傻白甜。別說國外,2017年國內We Phone 創(chuàng)始人蘇享茂被騙婚騙財最后跳樓自殺。我身邊的程序員也都比較單純天真。可他們一旦學會資本家的那一套,就一點都不純潔了。
男主本以為是自己導致女友身亡,結果發(fā)現(xiàn)當初是壞人讓他們離開酒店的,因為從他們房間能看到殺手。但是人家讓你出去沒說讓你開車滿處跑啊,你不會在雅典本地租個旅館住一晚?
知道真相后,難道不該為女友復仇嗎?都拿到槍了,對方還是一路要殺你的人,這么輕松就放過了?撿起槍終結女人需要一秒嗎?壞警察也在男孩救出后給放了???男主幾次都是打的非致命位置,腳面,腿,手。這也確實比較符合現(xiàn)實中普通人的反應。但這同時也說明男主是個膽小鬼。男主代表的是FB,G家這些技術精英派,暗示他們是膽小鬼。在電視劇硅谷第一季中有句臺詞“He’s a coder,” Gilfoyle says. “He won’t do shit!” “He’s right, we’re pussies,” agrees Dinesh.”
王子和公主的黑白配,也是在諷刺很多“正確派”影視劇。而男主對自己犯錯導致女友身亡的懺悔,也完全是個笑話?,F(xiàn)實里扎克伯格這樣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本家們從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會以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
當科技精英,金融大鱷,腐敗政客狼狽為奸。代表他們的男主,最后只能不斷說著,我該死,我該死。這只是導演的一個美好愿望吧,可能永遠無法實現(xiàn)。
影片還有一層是報應,這些《優(yōu)秀的綿羊》助紂為虐,最后還是報應到了自己身上。
不要忘了投資本片的網(wǎng)飛是租DVD起家的,可以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屬于傳統(tǒng)保守派。跟FB這些技術起家的精英是對立的。
評論部分:
可能受制于制作成本,劇本方面比較糙。但主角心理的跌宕起伏還是營造的不錯,跟對現(xiàn)實的心理認知過程相一致。本身導演追求的也不是藝術水平,而是現(xiàn)實表達,不過觀眾看電影就是圖一樂,注定不會有太多人看懂和喜歡。
這部影片,導演將恐怖片與政治陰謀相結合,異國那種無助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男主由內斂小男生,最后變成希臘超英。
這里面有個遺憾,女主死的太快太沒價值,完全是男主開車睡覺而死,死的太不值得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反類型,因為以往的恐怖片往往幸存者是女生,提前領盒飯的往往是男生。
除了影片結尾跳樓撲車那里,整部影片動作都充斥著笨拙的真實感,不那么炫的動作反而拉近了電影與現(xiàn)實的距離,反而產生了拳拳到肉、槍林彈雨的真實感。
本來也沒打算寫多少的,隨便寫點吧。
比起來寫東西,我更喜歡跟人聊電影,無奈,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太少,只得寫在這里,再次懇請各位別罵我,心臟不是很好,謝謝
今年看到的最佳影片,擴寬了本類型電影風格,大多數(shù)觀眾都能感受到的撲面而來的真實感,是本片最大的亮點。
異國他鄉(xiāng),個人力量的單薄感與孤獨始終貫穿全片,也是全片抓人的關鍵,尤其是當發(fā)現(xiàn)大使館反派后,一個人對抗一個組織,那種天地間孤影一個的感覺真的糟糕透了。
影片對此刻畫極為精彩,從一開始異域的陌生感帶來的自由,再到事故發(fā)生后的無力感,鏡頭在拍攝主角逃亡的同時,也在不斷展示希臘的城市生活、奇怪的符號、各種日常、復雜的建筑,一切都在展示主角的格格不入。
此外還有樸素的動作戲,搶摩托反被女司機摔到一邊,停車場的時候讓人想起李連杰,結果是直接掉車上。
情緒也很到位,換做是誰都很委屈,被一群人莫名其妙的追殺,好不容易找到的希望,卻告訴你是陰謀下的犧牲品,主角這一跳,即是屁民的憤怒,也有他自己所說的“我本該死”的無畏和萬念俱灰。
ps:騷亂時民眾拿錘子砸地板真的是笑到我了,難道有什么講究。
觀賞性還可以,前面足,后面無聊。
故事+演技不夠,風景旅游來湊一湊
坎妹就客串演了個尸體,真是浪費卡司,這部算大男主公路片,美國夫妻誤入別國政治陰謀,妻子車禍去世,撞破政治綁架真相,從此丈夫一路被追殺,跋山涉水,黑手黨與黑警分路追擊,突破重重關卡,最終憑借一己之力端了黑惡勢力,救下人質孩童,電影主角光環(huán)閃耀,邏輯和細節(jié)其實不能細看,身處如此險境,暴露在他人視野,無防身武器,一般人應該早就斃命了,好在過程還算驚險,自救能力和運氣輔助才能達成,政治高層,黑手黨以及他國勢力勾結,順道狠狠涮了美國大使館一把,哪里有犯罪苗頭,哪里就有漂亮國使壞,美國電影后來諷刺自損不遺余力,現(xiàn)實中,無論置身在哪個動蕩國度,個人命運皆是顛沛飄零,屬實悲慘!★★★
我開頭琢磨了半天女主是不是坎妹,最后覺得不是,坎妹大概嗑幾年藥才能成這樣??赐暌贿M豆瓣:…… 其余部分拖沓無味充滿了小成本但完全不質樸而只剩做作的運鏡和戲多的配樂。至于男主怎么從一個弱雞游客變成深受重傷還能徒手暴打 N 個 armed agents 的美國隊長,這不重要??扇〉氖窍ED的破敗混亂氛圍和 rally 事發(fā)時的慌亂壓抑倒是 capture 得非常接地氣。
一樁車禍引起的反殺再反殺。神秘的政治陰影纏身,本可以大有作為,結果拍得有點荒誕。政治驚悚片的驚悚性、成立性、寓意性都無限趨于0。動輒跳崖跳樓后還身體無損的動作戲,比較離譜。唯一可取的是影像視聽的審美質感還不錯。
相似的題材讓人想起《無處可逃》,只不過那個的節(jié)奏更緊湊,觀感也更刺激。這一部稍微啰嗦了點,尤其是前面開頭坎妹的部分其實有點浪費了,但整體還算是一個能把人注意力吸引住的故事。
小鎮(zhèn)黑警,垂直山崖,列車急停,左翼同盟,地鐵刺客,美帝軸心,暴動追蹤,手刃惡人;疲勞駕駛翻車神諭亂入脫歐政治陰謀,又或希臘窮游攻略,老派好看;片名/主角名算是致敬貝克特荒誕戲劇啥的嗎?
剛開始看覺得”?”,看了一半”?”,看到揭秘”?”,然后就突然結束了”?”。 開頭情侶旅行硬是講半天,如果渲染男主悲傷,還不如在后面穿插兩人過去美好的回憶。關鍵是前一秒還想吃安眠藥自殺,后一秒被槍射就瞬間求生欲爆棚,太割裂了。 進入正題后的確營造出世界與我為敵的懸疑氛圍,不過將近90分鐘一直跑,還很巧合順利的跑,對于一個患有自閉癥的軟件工程師來說,太能打了,逐漸也變得無新意和乏味了。 真相的揭開感覺是強行解釋,就像男主彌漫全片的疑惑感,不知道導演想講什么主題,或者表達什么,這個電影感覺沒有可信性,因為所有情節(jié)都是靠”巧合”推動。
5.5 好像有點意思,又沒多大意思,作為“異鄉(xiāng)人”的既視感倒是挺強烈的。
影像很有風格,尤其是前篇山谷逃亡戲份,希臘自然風光搭配拉滿的懸疑效果,很吸睛??上倪M入城市的列車槍擊開始就愈發(fā)離譜,最后Boss戰(zhàn)甚至致敬了一波黑暗騎士??就離譜
如果不帶任何預期和抱著多細究一點的想法打開的話,它至少是個可以全程跟住、也能帶來幾分參與感的追緝故事;外加幾分恍若古著配色的夏日風光和教授的音樂,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好。但這之外,多數(shù)近身打斗的戲還是難掩皇子的尷尬演技,以及故事上的支離破碎和諸多地方的一筆帶過也難以提供更獨特的看點;終究是浪費了?!颈R卡瓜的電影總關于陌生外國來客的闖入,ex也在第一次獨力執(zhí)導的作品做了這樣的設定,算不算一點玻璃渣渣糖呢 =(:=?!?/p>
氛圍還是構造得不錯的,但是反倒因為最終大背景落腳到政治博弈上,讓人覺得無趣了些……
所幸——表達欲不放飛,創(chuàng)作力緊相隨。前半段:Do you speak English?!后半段:開,往城市中心開,把車窗都砸開來~用速度換一點??痛、痛、痛,快!
優(yōu)點是,沒有鐵血硬漢,沒有爽快激斗,只有氛圍感十足的異鄉(xiāng)追逃,用肅殺的恐怖片拍攝手法呈現(xiàn)一個普通人遭遇生死困境時候的絕望和掙扎,坂本龍一的配樂更是神來之筆,但是整個劇本還是過于粗糙和想當然了,節(jié)奏也不好,很多情節(jié)處理都有一種毫無必要的冗長,非??上?。
不禁懷疑坎妹是來希臘帶薪旅游的,但我沒有證據(jù)。
高開低走,《絕地逃亡》變成了《新警察故事》,金剛不死身的人物光環(huán)怎么也無法和主角的人設匹配起來?!綨etflix】
很對胃口的老式驚悚片,錯誤的時間出現(xiàn)在錯誤的地點,危機四伏的異域,政治陰謀,無瑕喘息的追殺,忠奸難辨的人物,以及一貫的美式自黑,導演手法超級復古,濾鏡、表演、剪輯和配樂看齊50年前,夢回政治驚悚片流行那年代,錯亂的時空感讓反派勢力都有一絲荒郊殺人狂似的病態(tài),整個懸念也鋪排得不錯,小華盛頓演的主角慘到家,摸爬滾打各種挨槍挨揍挨攆挨騙,好幾次都絕望的不行,但生命力頑強加上運氣奇佳,受傷越重戰(zhàn)斗越勇,后半段反客為主復仇救援堪比連姆·尼森,那玩命一躍夠夸張的,猶如《信條》超級特工跨劇組附體。
不是激素型的爽片,而是比較寫實風格的懸疑動作
納了悶,都已經(jīng)有歐文·威爾遜 主演的《無處可逃》在前打個樣,為啥這部拍得能這么枯燥冗長呢。開頭華盛頓和坎妹的戲份完全水掉,既不能有效突出人物性格也推進不了實際的劇情內容,廢筆。大量的真實景觀拍攝,卻在動作設計上顯得格外平庸,野外追逐和求生連《荒野獵人》一半的水平都不到,到了后半段的政治驚悚又停留在表面的反轉,華盛頓從停車場飛跳簡直出戲,讓片子唯一的“真實記錄質感”也全無。本來這種政治災難片大有可為非常值得拍,可惜這部拍得如此寡淡,導演屬實要背鍋了。
對希臘的城市空間和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充分的場面調度挖掘,視聽構建與動作編排非常老派,包括文本在內,一種70年代美國政悚電影的回潮,即便以今天的視角來看會有些蠢頓和錯位。小華盛頓的角色相比半個世紀前的主人公們,強烈的宿命感下是殘酷的當代現(xiàn)實指控——生活中的突發(fā)悲劇后卻引出更大的信仰破滅。“我本該死去”,面對祖國的背叛,這究竟是接受了現(xiàn)實與命運后的慶幸,還是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