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價值連城的佛頭,牽扯出古玩界驚天騙局!民國年間文物界權威組織“五脈”掌門許一城,將武則天明堂佛頭送至海外,被定罪為漢奸。半個世紀后,佛頭歸還,指明要許一城的后人,許家第三代許愿(雷佳音 飾)出面接收。許愿雖有一身鑒古本事,卻因父親許和平當年拋下自己而一蹶不振,混跡市井,如今佛頭現(xiàn)世,五脈黃家后人黃煙煙(辛芷蕾 飾)又為他帶來父親離奇死亡的消息,許愿被卷入古董界的漩渦之中。尋寶重任、家族冤屈、五脈天才藥不然(李現(xiàn) 飾)的步步緊逼、祖父故交付貴(葛優(yōu) 飾)的追隨和神秘人老朝奉的追擊……許愿必須擺脫各方勢力的糾纏,還要趕在回歸儀式開始之前,查明佛頭的真相。
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人性的“真”,片中描述的古董行是十分混亂的,回憶中能看到摻雜了燒殺搶掠,黑白道兩道的通吃更是讓人心寒,讓人想更加深入劇情去了解。
片中反復講到“去偽存真”這四個字,這是“五脈”一直秉持的精神,也是男主人公許愿所具備的,許愿從頭至尾都為我們一層一層揭開那將人性的“真”,遇到假的便擊碎它,不論他是誰,這也真是我最欣賞他的。
本片以“古董鑒寶”為背景,引出的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謎底,尤其是魁市里的撿漏賤賣,許愿撿漏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及讓人措手不及的反轉(zhuǎn)后的“真品賤賣”簡直是大快人心!同時,影片的人物豐情感十分豐富,有父子親情飽含痛苦和隱忍,有爺爺為了保住國寶被當漢奸的含冤之痛,還有父親摯友付貴犧牲后的悔意,更有與女主角黃煙煙慢慢生成的情愫。這些都使影片更豐滿,更有韌性。它不只有懸疑,不只有情愛,更有正義和真相。
許一城槍斃的時候許和平在人群里,我們看到了他還是個孩子。同樣,許和平失蹤的時候,許愿也還是個孩子。所以許家代代相傳的鑒寶能力,看來并不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教導和聯(lián)系,估計是如超能力一般是胎里帶的。
五脈究竟是多有勢力的組織,能把這么多古董拿出來給兩人進行比賽。而許愿醉醉醺醺,吊兒郎當?shù)臉幼幽芎途畹乃幉蝗淮騻€平手,這個開局捧得有點高了。再加上去地下市場輕而易舉的撿漏,這就讓他混的一塌糊涂的現(xiàn)狀有些不太可信。
煙煙對于許愿的信任太過預設,幾乎是看見就結(jié)成伙伴。她和爺爺之間的關系也并沒有展開說明,或許是時間不夠吧。
許和平是否真有不讓許愿參與進來的想法,他把銅鏡給付貴的時候說,兒子會來,你就給他。而且從家到目的地,一路留下線索。這分明還是想要許家來了解此事,還自己家族的清白。
說到清白,就更令人不解了。不管你怎么包,依然是真佛頭給了日本人。電影里既沒有表達出當時國內(nèi)環(huán)境對佛頭更危險,也沒有表現(xiàn)出許家和戶部有私交,確定他一定會歸還。你是不能要求所有觀眾都去讀原著補足電影沒有的情節(jié)的。而且,你如果和戶部關系真的很好,確定他一定會還,為什么還要把真佛頭包上一層假裝假的呢。為了騙五脈和老朝奉?難道你交給日本人前需要他們先過手么,誰會知道你給的是真是假。所以只能是為了騙日本人,你怕給了他真的,他就不還了??杉俚木鸵欢〞€么。還是想當然。
此外付貴的死太過刻意,誰會在已經(jīng)佛頭到手,而且地洞正在塌陷的時候,還進行槍戰(zhàn)的,不是先逃命么。另外我一直想知道,拿走一個物件,就能讓整個建筑瞬間土崩瓦解的機關是怎么實現(xiàn)的。
不過小說改編的確能讓故事的完整性和邏輯性上有了一定的提升,這是目前國內(nèi)原創(chuàng)劇本普遍缺失的。
1、姓黃的知道是假佛頭,他想讓藥不然代表國家接收,自己去找真佛頭2、藥不然找到所謂的真佛頭后看出了破綻,所以將計就計,在公眾面前揭開姓黃的陰謀,然后讓拿大家以為是真品的上交國家,自己去占有大家以為是贗品的真品。證?。涸S愿在砸出真品真身的時候藥不然神色慌張出手阻撓,而開頭有個伏筆,許愿在鑒寶時砸碎一個贗品佛頭時藥不然是無動于衷的,還有就是佛頭真身現(xiàn)身后藥不然神情黯然地離開了。
《揚名立萬》和《古董局中局》有一種明顯的同質(zhì)性。
一方面是,它們有舊的質(zhì)感和山寨特色,仿佛是世紀之交國產(chǎn)商業(yè)片剛?cè)氲罆r候的制作;另一方面是,它們還貼合著現(xiàn)實的娛樂環(huán)境,分別主打“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的時髦賣點,似乎這些元素比電影的劇情本身更值錢。
說它們舊和山寨,是因為這些故事模式似曾相識且有年代感:《揚名立萬》說的是上海灘聳人聽聞的富豪謀殺案,眾人和兇犯同處一室,嵌套著密室推理的層層解謎,是奇情故事之搬演;《古董局中局》則是圍繞文物的層層藏匿,用上了五行八卦和摩斯電碼等怪力亂神,各種故布疑陣,仿佛是從街邊老爺爺那聽來的故事。
一切仿佛回到了1990年代的地攤故事,那是《知音》《故事會》《今古傳奇》和各種武俠、奪寶、奇情小說(往往是盜版)的黃金時代,泛黃的書頁,熟悉的味道,是青少年魂牽夢縈的精神食糧。先別管營養(yǎng)不營養(yǎng),邏輯不邏輯,總歸是爽口的豬油炒飯。
而且,它們又是新的,是與時俱進的,因為它們外表形式做足,融合了時代風向,眼瞅著又成了文化先鋒(當然,你可以說地攤文學曾經(jīng)是先鋒的,就如今天的劇本殺和密室逃脫是先鋒的)。
地攤文學是良藥,在國產(chǎn)商業(yè)電影初興的世代,它以“山寨喜劇”形式橫行一時,之后被越做越大的商業(yè)邏輯拋棄,如今它借著“網(wǎng)感”復興,但也有了相應的新面孔:它在形式上兼并游戲(無論電子游戲還是線下游戲)、綜藝、文博、旅游等各個領域,從而讓看似古舊、古板的電影敘事釋放出新意。
這個東西過往被稱為“大雜燴”,今日則是“融合文化”,更重要的是,它證明地攤文學能夠以驚人的水平兼容世代風向和主旋律話題。
不出意外,像《揚名立萬》《古董局中局》這樣的影片,會成為未來幾年的“中等片”的指路明燈,因為復歸與融合的大旗之下,是一堆被拔擢的網(wǎng)絡作者登臺唱戲,劉循子墨、馬伯庸,都只是新舊更替中的第一波。
一方面,它們在革純商業(yè)大片的命,不說《阿修羅》《圖蘭朵》這樣的奇葩大片,只看《緊急救援》這類“工整”大片的失敗很能說明問題——從導演到陣容都全面強于這兩片,但結(jié)果卻觸目驚心。
豆瓣評分6.0、票房僅有4億多的《緊急救援》,證明林超賢在他最拿手的商業(yè)類型片上失手了。 這是“資本正統(tǒng)”的失敗,打敗它的不止有日漸躥升的民族主義火焰,還有地攤文學的融合式復歸——事實上在《揚名立萬》和《古董局中局》之前,路陽的《刺殺小說家》就已經(jīng)完成了一場類似的嘗試。
另一方面,它們在取代著之前的低齡段主流類型,此前這一位置被所謂的小妞電影(chick flick)占據(jù),徐靜蕾、白百何、楊冪都曾代表這一行業(yè)的頂流,如今有著明顯的衰退,或者直白說,這一類型已經(jīng)過時了。
“新地攤文學電影”(請允許我用這一稱呼)當然不可能挑戰(zhàn)新主流大片的地位,就像過去的小妞電影挑戰(zhàn)不了視效大片的地位。但環(huán)顧形勢,它勢必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商業(yè)票房領域內(nèi)最重要的亞類型。
小妞電影衰落,可以歸結(jié)于審美疲勞的緣故,但更關鍵的原因在于它本身所包含的那種“原初性勵志主題”不適用于當下普遍的“躺平文化”。比如說,《杜拉拉升職記》的女主在今天很可能不會再受到追捧,而是會被貶為“內(nèi)卷”式負面形象。其次,小妞電影和類似的公主幻象、情愛話題是加速資本主義的產(chǎn)物,無法和當代覺醒中的主流意識擦出火花。
于是,這種“女性勵志神話”自去年年底被《送你一朵小紅花》和《小偉》這樣的癌癥癥候命題所打斷,證明命運不再是加速資本主義的表皮升級,而是必須墜落到慘絕人寰的谷底,然后再由另一種至高的信仰拯救——這呼應著1949年的工農(nóng)革命。
所以,如果《李煥英》不穿越到那個工農(nóng)神話未曾消逝的時代,僅僅以母女情感而論,恐怕也無法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同理,《唐人街探案3》遠走日本東京,已經(jīng)算是三鼓而竭,同類的犯罪題材都很難立足于本土,于是不免隔空瘙癢。
就此而言,“新地攤文學電影”可謂是生逢其時,它既重拾了舊的娛樂精髓(奇情的、腦洞的、爽的、毀三觀的),又融合了時代脈搏(游戲的、綜藝的、旅游的、主旋律的)。它們的造價不高,止于中等成本,但恰恰是這樣的類型完成了一種逆向的回擊的綜合——地攤網(wǎng)文在回擊文學、游戲網(wǎng)大在回擊電影、紅色主旋律在回擊商業(yè)資本主義,這些回擊交織在一起,如琴瑟和鳴。
回到怎么看這類“電影”,自然會有不同的呼聲:若以經(jīng)典敘事的角度來看,無論《揚名立萬》還是《古董局中局》,都Bug不斷、漏洞連連,本身是一個“失敗的文本/故事”,而圍繞他們像“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的批評,則指向這些電影“不再是電影”的一種扭曲和散架狀態(tài)。
比如說《揚名立萬》貼的是電影人的故事,還間接指向了歷史上的“南下影人”的問題,但整體制作精神卻和迷影精神相悖。
若刨除電影中心論或者正典精神的假設,這些招數(shù)——無論是“復歸的”還是“融合的”都是大勢所趨,也說得過去。電影衰退的問題已經(jīng)喊了幾十年了,再說電影完蛋了已經(jīng)了無新意,我們現(xiàn)在談論的只是類型的衰亡,比如資本大片的衰亡、小妞電影的衰亡、跨國制作的衰亡……如今只有小寫的興衰歷史,如果你管“新地攤文學電影”取代小妞電影叫做“電影的衰退”,那我也果斷不能同意。
地攤文學無法開啟民智(就像加速資本主義無法開啟民智),也無法提供知識。《古董局中局》引入諸多文物的視覺,但無法給出有效的信息,雷佳音和李現(xiàn)比賽鑒寶的一場戲只是表演性的奇觀,就像《國家寶藏》綜藝的小劇場一樣,僅在于以“奇觀化表演”推向文化愛國主義的母題升華,即愛(護)國寶就是愛國。
而到《揚名立萬》,時代背景的移植并未引入歷史文化的探討(反而有一種影視城的廉價感),劇本殺的模式也不主打推理邏輯,德拉克洛瓦的名作也止于梯子化的功能物: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本質(zhì)更像是一場“十二怒漢”式的主旋律說復學,也就是說尹正扮演的李家輝這位“進步人士”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而說服了一群良心未泯的人,創(chuàng)建了一個可以星火燎原的進步組織。
如果說這是《故事會》,那么你必須注意到它披著個紅襖,想一想《故事會》曾經(jīng)在1974年改刊名為《革命故事會》,歷史的輪回和表里的邏輯可謂是驚人重合。如果說這是泛娛樂的游戲,那么你必須注意到它在“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的邏輯之上,裹著一層戰(zhàn)術性的玩法。兩部影片的麥高芬——作為舊時代歌女的“夜鶯”和作為唐代宗教作品的“武則天玉佛頭”都屬于某種和主旋律悖反的舊物,但以貍貓換太子的手段成了合理性目標。
這也說明,地攤文學雖然不忤逆權威,但有某種戰(zhàn)術上的包容性——曾經(jīng)是以自己的愚昧反襯當局的英明,如今打成一片卻也能偷梁換柱。
如果說資本主義的商業(yè)作品主打的是個人主義的純真,那么“新地攤文學”主打的就是包容的多義性或者歧義性——因為它可能造就某種“二律背反”,也就是說,它裝點了明確的愛國元素,但這一層面的邏輯反而是最經(jīng)不起推敲的。
以《古董局中局》為例,爺爺許一城所做的是“曲線救國的事”,但以現(xiàn)實而論,這豈不就是“漢奸”行為?而爸爸許和平苦守機密多年,遠離人群,設下各種天羅地網(wǎng)而不向政府報告情況,明顯是不信任的邏輯。
在影片結(jié)尾那堪比外交事件的交接儀式上,日本人的單純善良,與國人的各懷鬼胎成就了鮮明的對照。高層終究是只顧地位與形象而不顧真理,下層加速內(nèi)卷毫無原則。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養(yǎng)育了如此窮山惡水的刁民(以古董而言可以視為寄生蟲和食腐之輩),當真是現(xiàn)實之影射、曠世之奇觀。
也正是如此,雷佳音那一錘子可謂“力道十足”(這或許有香港導演加持的緣故),對此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這有點像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那本極高包容性的《民族主義的起源》一樣,可以得出正面和反面的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這是一種以辯證法還治彼身的做法,但不能挑明態(tài)度,而是應該以“團結(jié)”的姿態(tài)放置到當下的合理框架之中。
我們當然能認識到這類作品為何會毀譽參半,它們足夠機靈,是市場的合理造物,但本身蘊含悖論,不容深究,也不可深究,甚至不能嚴肅對待。
在這些作品的對立面,或許是《野馬分鬃》這樣的個人主義懺悔詩——它仍有個性,尊重著傳統(tǒng)電影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是電影的良心,可是,它的票房卻終會一敗涂地。
《古董局中局》的豆瓣評分6.4,和《野馬分鬃》的6.6差之毫厘,近乎打平,意味著它在普通觀眾心中屬于等質(zhì)量的產(chǎn)品,你喜歡哪一個或者不喜歡哪一個,是你選擇的自由,這既代表著創(chuàng)作者的不同戰(zhàn)術,也代表著不同的生存/游戲方式。
因此藝術片也好,新青年地攤文學作品也好,只要是嚴肅主流電影之外的多樣化創(chuàng)作,我們都應當待之寬容。
【槍稿】
1、中國電影,演著演著就開始不要腦子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確實智商有問題。 2、到電影結(jié)束,我都一直以為女主是咱公安系統(tǒng)派到古玩界的臥底,直到彩蛋出來,才知道她不是。 3、葛優(yōu)葛大叔沒看出來有多菩薩心腸,俠肝義膽,到最后死之前還非要整一段莫名其妙的煽情,我有點懵。 4、既然真佛頭藏在假佛頭里,一起送給了日本人,那算不算出賣國寶呢? 5、既然真佛頭藏在假佛頭里面,那底座是不是早就應該露餡了吧!真佛頭從佛像真身上敲下來的,底部肯定凹凸不平,底座部分怎么包裹呢?怎么跟真身拼接呢?編劇,出來走兩步。 6、男二要想坐上會長位置,有一萬種輕松的方法搞定會長,比如直接去有關部門舉報會長給贗品背書發(fā)證之類的,為啥非要這樣莫名其妙差點把自己命搭上的方式來大鬧一場呢?這個也太金庸風格了吧。 7、古墓塌陷那一場戲,都已經(jīng)開始塌了,眼看自己的小命都不保了,小嘍啰們還拿著槍玩槍戰(zhàn),不就是想體現(xiàn)一下葛大爺俠肝義膽的光輝形象嗎,這么搞,太扯了。導演和編劇腦子里是屎嗎? 8、一群人在中國的地盤上拿著刀槍大規(guī)模火拼,死了那么多人,男二居然還能夠提個古董文物輕松回來,大搖大擺參加公眾活動,導演編劇你把咱公安大哥警察叔叔當吃干飯的了?!你要拍玄幻居就不要標明具體年代國別這些信息好不好。
9、古墓塌了,男主女主慌不擇路的跑出來,隨隨便便停在一個地方,居然就有標識,居然就是老爹留下來的逃生出口,導演和編劇腦子果然被屎糊了。
……
哎,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吐槽三天三夜都吐不完,中國電影的路,還長著呢?還是那話,啥時候編劇強了,咱中國電影就強了。
許一城這么牛逼都可以給佛頭套個外殼裝成假的給日本人,為什么不能直接做個假的給日本人?不比還是把真的送出去好?
真的就藏在鄭家村那個佛頭藏的地方就是咯,那個佛頭不也是很多年沒人發(fā)現(xiàn)嗎?
而且指向鄭家村的很多線索只有許愿知道啊
鄭家村那又不是真明堂佛頭,又全是陷阱,線索還只有許愿知道。那這一part是想干嘛?
所以爺爺給日本人的還是真品呀
先有劇本殺電影后有密室逃脫電影 中國電影算完了
相比原著小說,加強了雙男主的對立形象塑造,一糙漢一精致。弱化了木戶加奈的存在感,年齡也給變大了。古董鑒寶的描述信息量都轉(zhuǎn)化為視覺奇觀來表現(xiàn),降低普通觀眾理解門檻。男主父親徐和平故布疑陣的次數(shù)有些多,或許是為了突出父子之情,結(jié)尾的處理也是落腳在此。葛優(yōu)犧牲那段用閃回配樂煽情得稍微過度了??傮w看算是挺成熟的類型片,作為看過原著小說的人也能大體上滿意改編。
一般,結(jié)局是真品其實藏在假的里面送給了日本人,這還不是等同于把真的送掉了嗎……中間的轉(zhuǎn)折也挺迷的,付貴想保護主角,就和沈爺聯(lián)手設套敲斷了主角的手,美其名曰想讓他遠離這些事?(所以廢了手這個情節(jié)的意義在哪里)主角的老爸想保護佛頭,所以在鄭家村設了個陷阱,這可以理解,但看上去鄭家村這個賣假貨的村子和主角一家子也不熟,怎么就會同意在自家地盤搞這么多謎團?(而且引向這個陷阱的大部分線索都是主角才能明白的那種,所以他爸是故意把他往火坑里推?想發(fā)現(xiàn)真的非得先發(fā)現(xiàn)假的?這個五脈到底怎么回事,李現(xiàn)鬧了這么大一出,最后就是為了逼會長退位……只想說何苦?
這幾年來少見的比較單純的爆米花喜劇爽片,加上制作精良就是單純的好看。配角比部分主角寫得好,人物豐滿高光之處一瞬間以為葛優(yōu)是隱藏主角。情感和社會性也有但并非重點,好看在于兩方打怪升級尋寶的較量,智商對決,雖然看上去是尋寶故事,但其實是個推理解謎電影,編劇設計謎面花了很大功夫,推理過程毫不敷衍,重心全在這,謎底反轉(zhuǎn)效果也很好,猜到了第一層的人物身份沒猜到最后,沒看過原著應該很難猜,真相揭曉后有種難以言喻的酸爽。當然也可能是很久沒看這種解謎爽片了,導致并不怎么在乎主線之外的情感線。整體調(diào)性很像多年以前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這個故事確實適合系列化。
一顆包玉術藏匿的佛頭,一個古玩江湖里的迷霧生死局,一場延續(xù)五十年,驚心動魄的反轉(zhuǎn)洗白路。很喜歡許愿和藥不然兩人斗口的時候的特效,將歷史文物的來源和特質(zhì)動化處理,突出二人棋逢對手的燃點和真假文物穿過歷史長河的閃點。人物做加法來為情節(jié)轉(zhuǎn)折做鋪墊。付貴這個角色最后完成了人物弧光,他的人生觀和許家人或許不同,但是也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xiàn)了自己承諾和人生意義。這兩年看雷佳音看好多,加上張曉敬關寧許愿身上都有著同樣的內(nèi)核,可以搞個忍者聯(lián)盟了~
喝酒如喝水那位護奶狂魔神似李鐵!美術和服化道打底,讓電影有了質(zhì)感,但特么全片bug,推理都是硬給,根本經(jīng)不起細想,尤其結(jié)尾,夾心佛頭賣給日本就不是漢奸了?男主爺爺憑什么就篤定日本人會把佛頭還給中國?前緊后松,徹底泄掉,沒任何值得回味的,看得讓人氣不打一處來。雷佳音演啥都一個逼樣,李現(xiàn)人如其名,演技爛爆還出來丟人現(xiàn)眼,郭子健絕對是華語類型片里扶不起的阿斗,節(jié)奏把控差到不行,還不如去看夏雨的劇版。
很純粹的商業(yè)娛樂片,節(jié)奏很流暢,比預期好。但好的也有限,電影比木桶而言,沒有絕對的短板和長板,感覺回到大家最初去看電影圖一樂的狀態(tài),挺好的。別總是那啥教育,啥議題…
我猜導演拍到結(jié)局圓不回來打算放棄了,許一城這還不是把真的送給日本人了,守護了個啥,這要是日本人不送回來這后面咋演
這是上個世紀拍的電影吧
拍得太差了 好久沒有這樣坐立不安 想提前離場的情況 不但沒有一絲驚喜 反而連傳統(tǒng)盜墓懸疑的套路都沒拍出來 節(jié)奏轉(zhuǎn)折又切的稀碎 更離譜的是沒有任何視覺奇觀 就這片子 真花不了倆錢 看完就明白它為什么跳檔這么多次了 因為他們自己心里也沒底
完成度很高,不是原著黨也沒看過劇,在沒有了解任何背景的前提下絲毫沒有感到信息不對稱的感覺。開場交代佛頭的歷史,隨后帶出許家與佛頭的淵源,然后在多方尋找佛頭下落的過程中還原真相。人物跟線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推理的過程也很友好,通俗易懂,讓人一直跟著許愿的視角走。最后揭開謎底的時候很令人感動,除了粉碎了各方小人的陰謀之外,一方面為許家洗清冤屈,另一方面又讓男主和父親達成了和解,傳承了許家的精神。幾十年的遺憾最后都遂了愿,這也許就是許和平給兒子取名的用意吧。
兩星半,三星其實也ok。盡管去掉了很多支線情節(jié),但影片前半程節(jié)奏還是很趕,根源在于原著體量太大,迷你劇的形式或許更適合這個故事。最后選擇以探尋佛頭的過程為主線,算是做了合理的商業(yè)性取舍。郭子健是很勤勞那類導演,很多特效場面本不一定非要拍攝,但增加之后視覺上更豐富,也更符合類型片法則。后半程節(jié)奏略顯松散,為葛優(yōu)設計的煽情段落有些刻意,但算不上什么大毛病。雷佳音和辛芷蕾都挺不錯,尤其辛芷蕾在男人戲里完全不小家子氣,很有個性,兩個人演商業(yè)片很有一套。葛優(yōu)戲份不算多,工具性出場幾次。詠梅角色好有趣。李現(xiàn)意外的有進步,雖然大場面對手戲提升空間還比較大。本片的票房前景很不錯。
辛芷蕾推開會場的門說:“佛頭在這?!蹦f的是自己的“佛像臉”吧~
好久沒看到這么規(guī)整、標準的商業(yè)類型片了,基本水平都在,真是全靠同行襯托……
啊越看越覺得很多疑問。假包真不也還是真的送出去了么,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能相信日本鬼子送回來?辛芷蕾發(fā)型好好看。她那個角色是為什么要和她爺爺對著干?雷佳音他們從他爸房間離開的時候為啥不把那堆摩斯密碼給弄亂?那個鄭家村和他爸到底是什么關系?墓都快塌了,佛頭也拿走了,那一堆打手不自己保命還留在那兒打他們?
小毛病很多,仍是國內(nèi)尋寶題材天花板的存在。一環(huán)咬著一環(huán)的線索鋪陳,一局套著一局的迷局布置,有那么一點《國家寶藏》,也有那么一點《達芬奇密碼》的意思。當然崩壞來的也很突然,濟公廟塌了,劇情也塌了,電視劇都不敢在五分鐘內(nèi)塞兩段回憶片段來提醒觀眾前面的劇情。
“雷佳音的頭跟佛頭一樣大”
藥不然還是算了吧。
三個主角互不搭調(diào)的程度也是很難得一見了,大幅修改原作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一方面是篇幅一方面是視聽呈現(xiàn)),但是抽掉硬核的文物鑒賞之后,補進來的圍棋謎題就比較俗了,后半段就是瞎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