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文(許冠文 飾)是電視臺一名跑龍?zhí)?,自認為很有才華,所以一直郁郁不得志。志文的弟弟志新(許冠英 飾)是一個天才發(fā)明家,最近他發(fā)明了一部笑彈機,能讓人大笑不止。正當志文得過且過之時,另外一家電視臺請他去客竄一回主持,志文信心十足、帶著弟弟的新發(fā)明前往晚會現(xiàn)場,志文的賣力 表演和笑彈機的威力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大笑不已,節(jié)目的效果超過了預期。于是,這家電視臺許諾高薪想挖志文過來。志文也十分想走,無奈自己和原來的電視臺簽了8年的賣身契,如果違約將承擔巨額賠款。一個晚上,兄弟倆一起潛入了電視臺的保險庫,想將賣身契偷回來……
其實這部電影里面諷刺的意味非常濃郁,這種空白合格的賣身契,在影視行業(yè)里面,至今都還存在著。許冠文借著這部電影進行強烈的諷刺,不知道那位對諷刺的先生,作何感想??!好的喜劇片,不僅僅是搞笑,還要有電影本身的內涵,這點上,許氏兄弟的電影做得特別好。那些動輒就因為業(yè)績不達標,被迫上樓跳樓自殺的經(jīng)理,時至今日,不是依舊是職場人的真實寫照么?許冠文飾演的男主去主持節(jié)目時候,那一輪又一輪的賭局式的競猜,不正好彰顯出了這個病態(tài)的社會么?
特別想說的是,許冠文的女裝扮相,居然一點都不丑??!哈哈哈,忒牛了!很多在許冠文之后的喜劇片中,男主女扮男裝的時候,那個模樣都是特別的丑陋。唯有許冠文沒有刻意扮丑,點贊!
“許氏三杰”這個名號估計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但是對于了解周星馳之前的香港喜劇電影的人來說,許氏三兄弟的名號是冠絕周星馳的存在。
周星馳在年輕人的心中地位很高,因為目前網(wǎng)絡上掌握話語權的大都是80后往后一代,因此,在輿論上周星馳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但是許氏三兄弟的影響力卻無與倫比。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屬于許氏三兄弟的代表作。
《賣身契》講的是一個與電視臺有關的故事,許氏三兄弟在片中依舊是扮演三個藝人。
志文是一個電視臺的小演員,一直以來郁郁不得志,他的弟弟志英是一個發(fā)明家,他發(fā)明了一個可以使人大笑的機器。
世杰是一個魔術師,他想進入電視臺表演,但是卻遇見了電視臺的霸道合同而不得志。
一次偶然的機會,志文得到了電視臺工作的機會,為了和原有的電視臺解約,志文只能偷偷的拿走合同,結果在合同被拿走的過程中,他帶著志杰兩人鬧出了不少笑話,最終將合同成功的偷了出來。
完了之后志文和世杰兩人帶著志英最終和電視臺簽約了。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一點大家基本上都有所感悟。
對于看慣了周星馳電影的人來說,對于這句話的感觸就更加的深刻。周星馳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對小人物的悲慘遭遇的刻畫而帶出來喜劇效果.
最終,將這種喜劇效果在結尾處進行悲劇的轉折。這是周星馳電影讓大家對于喜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了解。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許氏兄弟的電影中這種展現(xiàn)形式已經(jīng)成形。
許氏三兄弟中的許冠杰開辟了香港樂壇的獨立之路。
而許冠文和許冠英則是對于香港電影的喜劇形式進行了探索。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果說周星馳的表演稱得上優(yōu)秀的話,那么許氏三兄弟的表演正是這種優(yōu)秀的基礎。
本片作為一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片中諷刺的現(xiàn)象卻具有著普遍的超前性。
本片圍繞著合同制這一勞動條款展開,通過藝人與電視臺簽約的故事引申出來娛樂圈在大資本把持下,藝人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悲慘命運。
志文屬于電視臺的一個小跑龍?zhí)椎墓ぷ魅藛T,對比一下開片時候的著名歌手,志文的存在感幾乎沒有,相對于一呼百應的著名歌手,志文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道具的命。
不僅僅不被人重視,而且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志文在這里用自己的機智躲掉了主演的飛箭,這個場景看上去幽默感十足。
但是大家細想一下,如果這個場景并不是一幅幽默的畫卷,而是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事情呢?很顯然,電視臺是不愿意為這個小演員的生命負責任的。
而志英則是一個發(fā)明家,不過他的發(fā)明卻從來都被重視。
所有人都認為他的發(fā)明是鬧著玩的玩具,志杰也是這樣認為。
因此志英雖然有著聰明才智卻不被發(fā)掘。依舊是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懷才不遇可能是現(xiàn)在被提及最多的詞語了。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這樣的事情可能已經(jīng)是常態(tài)了。
一切沒有被發(fā)掘出來的故事或者是人都會被認為是普通人。這也從側面決定了志英的命運。
而世杰也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他雖然來自內地,但是卻技藝精湛。但是這樣一個技藝精湛的演員卻一直得不到上臺表演的機會。
而且經(jīng)常被給他介紹工作的人欺壓。雖然他的魔術表演的非常好,但是卻一直不被發(fā)掘,且沒有任何的出境機會。
而這種表演也會因為很小的演出事故而導致他失業(yè)。這些都是當時的底層人員的真實寫照。
而電視臺在本片中扮演的是一個強勢資本的存在。
電視臺的權力基本上決定了每一個領導的生死。領導們不在關注節(jié)目本身,取而代之的是節(jié)目的收視率。
這就是資本進入到演藝圈的結果,這個比今天的熱流IP早了很多年。
今天我們談論KPI,談論流量的時候會覺得很憤怒。而早在幾十年前,這現(xiàn)狀就已經(jīng)存在了。
資本為什么會吃人,看一看本片中的那幾個前領導人的結局就知道了。
志文與志英和世杰在簽約后基本上能看到他們的命運。前幾任的領導大都沒有完成自己的收視率,且最后都是以死謝罪。
志文和世杰在抱著美好的期待過去之后,結局依舊不會發(fā)生太大改變。而對于電視臺節(jié)目的審核只有一套標準,那就是現(xiàn)場觀眾的反應,即使是被施加了笑氣的反應也叫做反應,這使得本片更加的諷刺了。
而做節(jié)目的人并不在意參加節(jié)目的幸運觀眾現(xiàn)實生活如何,只要有大開大合的喜劇效果,死人也不是不可以。當這一切用喜劇表現(xiàn)出來之后,相比之下的現(xiàn)實,就顯得很諷刺了。
喜劇的背后確實是悲劇,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許氏兄弟不應該被忘記。
……
你好,再見
許氏兄弟的聰明才智,加上嘉禾公司的一絲不茍,成就了這部《賣身契》
這是辛辣的諷刺,許氏兄弟以前做過藝人,都曾被長期合同,也就是影片中所說的賣身契所壓迫,于是許冠文利用自己獨特的喜劇方式,將這個賣身契的故事展現(xiàn)出來,成為了這個經(jīng)典的諷刺影片
許氏兄弟的影片一向出人意料,電影里那兩個反派,像不像動畫片人物?還有偷賣身契反被掛在半空中的那一段,根本不需要臺詞,就足以展現(xiàn)出出人意料的效果,還有結尾時的那句臺詞:
這鴿子屎好臭??!
不是鴿子屎臭,是這張賣身契好臭??!
還有片中勝任不了總監(jiān)制職位就要去死的這個設定,以及那張空白合同,都是許冠文腦洞大開的創(chuàng)作,不得不說,許氏四兄弟的想象都是天馬行空的
★★★★ 夠諷刺,夠幽默。
許氏喜劇,市井笑料。
呵呵
合約便是賣身契,三傻大鬧電視臺。許氏無厘頭,人生滑稽戲。
經(jīng)典,這個時期他們可以稱霸喜劇界
1、電視臺高層解雇員工淡定地看人跳樓算計時間,有笑果也讓人覺得可怕;2、搏一搏諷刺金錢利益至上;3、許冠文是扮女裝有癮么
7.0/6.2
上陣三兄弟哈 賣身契這種無厘頭的事件或許真實存在過呢 然后就算笑了整場電影卻覺得有點悲傷、、
哈哈笑
許氏兄弟在嘉禾的喜劇片,通常都是小市民視角,諧趣自嘲,機智機靈,很好看。
真?冷面笑匠
三許的傻瓜大鬧電視城,兼巨伍迪艾倫早期的脫線癲狂、喋喋不休和卓別林式的諧趣肢體表達。盡管默片味道濃厚,但每當許冠文一開腔都被其精妙的臺詞所傾倒,是一部向經(jīng)典致敬和本土化創(chuàng)作共冶一爐的佳作
這片子配樂用的很少,只保留了聲效,感覺很怪,許冠文是想讓觀眾集中注意他們的動作嗎?幾乎沒有笑點,那些追逐戲看起來很差勁,在沒有配樂的情況下,表演看起來輕飄飄的。
“不是鴿子屎臭 是這個賣身契臭”充滿諷刺意味的荒誕喜劇,夸張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黑暗。荒唐的賣身合同,可怕的黑白照片,諷刺的身臨其境電視機,以及人性之惡的試探:要錢還是要你老公的命。
許冠文的點子真是笑料十足。
很難被超越的老港喜劇...每次笑過之后,都覺得辛酸無比。
冠文搞怪牛,冠杰魔術手,冠英發(fā)明獸,三兄弟玩轉電視臺。到了這一部,無論導演亦或編劇,許冠文都已將才能發(fā)揮得十分成熟,搞笑時搞笑,幽默時幽默,諷刺時亦夠諷刺。片中那段由他主持的開箱游戲,以及那份先簽字再補條款的空白契約,雖說娛樂,細思卻意義不凡。末尾花式百出的追逐打鬧也完全不輸成龍賣命式的上竄下跳。故事的主題與曲目的詞句更是完美融合,看得出整體有意回歸《天才與白癡》,這很機智,不僅延續(xù)前者的精彩,文武兼?zhèn)涞乃踔劣懈錾某尚???赡芎芏嗄旰螅涑庵虡I(yè)泡沫的社會已再也生不出那樣的影視與曲目,但在過往的一段時歷,曾有那么些人記得那張空白的賣身契,紙上除了傾訴與憤告,還有一股好笑的鴿子屎味,這也就夠了。一張賣身契,有多少條例?一簽賣身契,無用躬耕犁?一場賣身契,觀者喜笑啼。一曲賣身契,諷意指天地!
三星半,把電視臺和電視節(jié)目作為諷刺對象,減少對白笑話,注重動作與場面。本質上是一系列以好萊塢經(jīng)典默片為創(chuàng)作橋段的插科打諢,無論是勞埃德的爬樓、縮入衣服,抑或是卓別林被困在失控的機器里,基頓被一堵墻砸下來幸免等。相對缺少情感元素和角色性格的把握,因此很多笑料雖有,但沒有貼近人物與情境。
剪接得頗粗糙,但那個年代沒辦法啦。許冠文扮女人真像!感覺成龍早期的電影可能都有點學他們的肢體幽默。 -- 2010-5-15
“許氏三雄”已經(jīng)淡出大家的視野了,但曾幾何時(應該是周星馳之前),他們卻是香港喜劇界的NO.1?。∨c周星馳相比,他們沒有黃色笑話,只有自諷自嘲;沒有惡搞經(jīng)典,只有反映民生;沒有夸張的電腦特效,只有驚險的特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