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曾經(jīng)曰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于丹教授別開生面的把“小人”解釋為了“小孩子”,大意是說女人和小孩子擁有相同的性情。如果按照于老師的理解,夫子的話改成“唯小人與老人難養(yǎng)也”則更為貼切,因為老人在行為和心境上和小孩更加接近,照顧老人需要比照顧小孩付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電影里敏說的非常直接:“不是小孩,是動物。就像狗和貓一樣 只記得自己需要的對象”。
有吉佐和子的原著小說發(fā)行過百萬,在日本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促進了日本政府對老年人問題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小說可以作為如何家庭護理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第一手資料,同時還涉及了政府如何應(yīng)對老齡化問題,如何贍養(yǎng)老人,老人的生存價值,日本以父子為綱的家庭制度等諸多社會問題。
電影沒有像小說一樣背負過多的社會責任,更富有人情味。電影削弱了對以男人為中心家長制度的批判,電影里作為丈夫的立花信利不再天天惦記假牙問題多多少少還是承擔了一些家庭責任。因為昭子的過失致使老人差點死亡的劇情被省略不少,而增加了老人把糞便涂抹到自己身上的情節(jié),這讓電影平靜中又有些幽默感。一個很巧妙的設(shè)計就是大學生夫妻的出場時間被大大提前,通過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更加反襯出老人的寂寞孤獨。
高峰秀子飾演的昭子是個非常立體的人物,不單純是一個孝敬公婆的賢妻良母形象。因為公公以前對待自己并不好,經(jīng)常無端苛責,所以昭子在最初侍候公公的時候也是心有不甘。后來昭子在工作、家務(wù)、老人的重重壓力下不堪重負,也積極張羅著把公公送到敬老院。因為過失致使老人差點得肺炎去世,才讓昭子最終下決心:“雖然過去茂造的存在曾使自己感到厭煩,可是從今以后,自己還是要讓茂造盡可能活下去”。高峰秀子把昭子的心路歷程演繹的非常到位生動,沒有讓人物形象流于表面。
這是鴛鴦鍋的第3份清湯
昨日停電,來食昨日份啊
鴛鴦鍋常年營業(yè)
昭子一家住在東京杉并區(qū),她在法律事務(wù)所做打字員,丈夫立花信利也是個靠工資過活的人,兒子阿敏還在讀高校二年級。在院庭的另一所房子里住著公公茂造和婆母。昭子是家庭主婦,既忙著上班,又得忙家務(wù)。婆婆突然去世,昭子她們才發(fā)現(xiàn)公公茂造已經(jīng)患有老年癡呆癥。沒了妻子的照顧,茂造病情越來越重,她們只好讓茂造搬到正房和自己一起生活。生活的重擔壓得昭子緩不過氣來……
影片改編自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同名小說,故事涉及到怎樣對待老人、婦女參加工作、日本家庭制度、老人怎樣對待自身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許鞍華名作《女人四十》即翻拍自本片。
【恍惚的人 Kokotsu no hito】
導演:豐田四郎
編劇:松山善三
主演:森繁久彌 / 高峰秀子
類型:劇情
制片地區(qū):日本
語言:日語
上映日期: 1973-01-15
片長:102分鐘
女人四十與恍惚的人
那時我剛過了成人禮,媽趕到學校說:爺爺老了。
老師準了假。
沒翻草席、沒看棺槨,沒多問、沒回答,呆得遠遠、言語上提防著——他還在,只是被藏了。初時還在人間,后來真的只是夢里了。
老了?直到爺爺離世,我腦海中才漸漸有了衰老和死亡的概念。
這次要推介的《恍》片,導演豐田四郎——一個瘦弱體虛、曾被人說活不過20歲的小矮子,因身體素質(zhì)原因,幼年時即對死亡有了意識,指導起這類關(guān)乎“愛、衰老、死亡”主題的影片也是得心應(yīng)手。
[img=3:C]電影《雪國》(1957)拍攝現(xiàn)場,
導演豐田四郎(左),琴[/img]
茂造孩童般蠻橫,不許立花吃蟹
看過的幾部豐田的古裝片都是彩色,現(xiàn)代片倒全是黑白,《恍》較豐田《雪國》、《墨東綺譚》諸片,畫面景別大體近了些、鏡頭運動也多了起來,雖失了絲意韻,倒更顯活泛,氣質(zhì)依然冷峻、平實。
影片重心設(shè)在昭子(高峰秀子飾)和公公茂造(森繁久彌飾)的關(guān)系演進上。
開宗明義:雨中昭子遇到茂造,將其送回家,嫻熟的鏡頭縱深運動勾勒出時空立體感,把觀眾視線聚焦在兩位主人公身上。
恍惚的人——茂造搬來,對昭子來說,家庭上、工作上,都是壓力。
昭子丈夫立花(田村高廣飾)提起茂造行止怪異,昭子“誒?”表示驚異,鏡頭由全景切到昭子兒子敏的特寫,鏡頭再依次移過立花、茂造、昭子臉(茂造置身后景被虛化,余三人為實)、最后借由昭子視線移向茂造,茂造臉變實。鏡頭處理意含這時的茂造還并未融在昭子家,也將昭子、茂造關(guān)系撿出來進行強調(diào)。
茂造孩童般蠻橫,不許立花吃蟹:
第1鏡,茂造持筷敲桌特寫,孩童態(tài)盡露。一盤鮮蟹被昭子雙手奉上桌,鏡頭隨茂造手上移,后景露出微笑的立花——他也要嘗鮮。鏡頭拉開,畫面現(xiàn)出昭子、茂造、立花三人,本是和諧景致,立花已抓起蟹的手卻被茂造拍開,氣氛驟變。
鏡頭切到吃蟹的茂造、訝然的立花的仰拍特寫。
第3鏡給尬然看著丈夫的昭子特寫:(昭子坐,立花站):“老公,蟹還有,你吃嗎?”
第4鏡切到茂造吃蟹的大特寫,鏡頭停留達15秒,聲效突出吃蟹聲質(zhì)感,畫外立花:“不要了,已經(jīng)不想吃了?!狈e到最后一鏡,畫內(nèi)畫外終成張力,又透出昭子的隱忍和無可奈何。
接下來是影片對昭子工作環(huán)境的刻畫。繁忙的人流、車流,昭子置身人群等待信號燈,三個極富動感的打印機忙碌的特寫鏡頭,被黑壓壓的書填滿的書架,幾組鏡頭看得人透不過氣來。打印機不絕的噪聲中,昭子工作在后景被滿架書堵著,身前身后被男、女同事填滿畫面的逼仄空間里。第1個用中景表現(xiàn)事務(wù)所環(huán)境的鏡頭長達2分10秒,導演通過對昭子男、女同事走位的安排,使鏡頭不致乏悶,又讓觀眾在感到昭子工作壓力深鉅之余,可從中覓得些許呼吸。
之后茂造和家人的矛盾不斷升級。睡夢中的昭子被茂造吵醒,得去照顧他小便,鏡頭由全中近間景別的遞進、室內(nèi)空間的封閉給觀眾以慌亂之感。昭子不得已扶茂造到院中小便,鏡頭切以全景展現(xiàn),夜晚皓月當空,觀眾情緒又在導演調(diào)度間轉(zhuǎn)為冷靜。
熟睡的昭子再次被茂造驚擾后,終于爆發(fā)了:她砸向丈夫枕頭,埋怨他沒用。鏡頭對向背身同丈夫傾訴的昭子,這段處理讓人想起楊德昌《恐怖分子》中郁芳對丈夫訴苦一場戲,合景合情。而反觀許鞍華《女人四十》中開場不久阿娥的哭泣,情緒沒攢起來,設(shè)計得缺乏說服力。
埋怨有什么用呢?公媳還得磨合。
一心想送茂造去敬老院的昭子對公公態(tài)度轉(zhuǎn)變是在又一場雨天,茂造駐足流連于玉蘭花叢。朦朧的花葉間,雨露滑過,昭子和茂造融于一畫。溫馨平和的主題音樂里,昭子看看公公,再看看花,鏡頭向昭子推進,音樂情緒化為人物情緒。下一鏡切到遠景、深巷里,昭子為茂造撐傘前行。這段雨天鏡頭用的還是景別遞進,層次有致,勾人情緒。
音樂也襯得切,尤其是用到雨天,效用更大。若是拿掉音樂,氣氛則變成清冷惆悵,另一番面目。不過,這樣的處理難免有刻意、煽情之嫌。不單指此處,若是全片音樂再斂些,鏡頭再遠些,特寫再少點兒,味道會更雋。
豐田四郎,大概真的被人忘了
囿于篇幅,就嘮叨在這兒,片子精彩處不少,有心人不妨找來看看。
對了,今年還是豐田四郎導演去世四十周年呢。同列日本東寶公司四大巨匠導演,黑澤明、成瀨巳喜男譽享國際,稻垣浩也會偶爾被人提及。
至于豐田四郎,大概真的被人忘了吧。
這是一個六人合寫的影評專欄,
每一期會有同一個主題的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
每周一期,
分別在周二晚和周四晚跟大家見面,
昨日因停電未能如約供食,抱歉
紅油|辛辣可口 酣暢淋漓
清湯|淡而不寡 意蘊悠長
各位看客自行食用
文 | 青門好風景
責編 | 三十三杠一
設(shè)計 | 肖紫薇
頭像繪制 | 何馨雨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764251893@qq.com
果然夠“恍惚”,整部片仿佛是浸泡在墨水里一般。光是這樣的影像呈現(xiàn),就完美地展現(xiàn)了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眼中恍惚的世界。人到中年的高峰秀子就臉面龐上的法令紋都是美的,結(jié)尾一邊說著“莫西莫西”,在眼眶打轉(zhuǎn)淚珠最終一顆顆落下的特寫鏡頭太有感染力了。僅有60歲的森繁久彌也貢獻了絕佳的失憶老人表演。黑白影像呈現(xiàn),搖晃的鏡頭,略帶驚恐的配樂……將惶恐與絕望,生活的禪意與無奈,人到中年的焦慮與煩憂盡數(shù)展現(xiàn)??催^此片后,忽覺《女人四十》也不再那么絕妙——幾乎70%的內(nèi)容都與本片相似,若說許鞍華沒看過本片我是絕對不信的。而在失憶老人題材泛濫的當今,卻再也拍不出來能達到如本片和《女人四十》這樣高度的作品了
俗話說老小老小.何況患上老年癡呆癥的老人.亂吃東西無故出走.舉止異常不能自理.令人擔憂雞飛狗跳不得安寧.任何負擔和麻煩都不是離棄的理由.我想到想安樂死的爺爺..臭..好啊!好像爺爺還在一樣.
老而不死、女人四十,這幾乎是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人生課題,要么你已經(jīng)成為了當事人,要么你還是身為家庭的一份子經(jīng)歷著這一切。走失與尋找,讓人焦慮。遺忘與失去,則讓人悲傷。
演員太出色了,展現(xiàn)出的鮮活時代感,電影真是神奇的造物,這么活靈活現(xiàn)的一個高峰秀子,嬉笑怒罵,苦笑看完
曾目睹過父母照料爺爺奶奶,因此深有感觸。靜默有時歡喜有時,不著痕跡才是最高境界;沒有幾個凡人生來高貴,但能在抱怨中升華自己,或許是心力能抵達的彼岸;人生的癡呆與蒙昧究竟有多少界限,其實殊途同歸。
衰老真是一種惶恐與寂寞的體驗,身體會縮小,眼神變黯淡,恍惚之中成為了時刻須要被人照看的“小孩”,但與初臨人世的小孩不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的無理取鬧在眾人眼中實實在在難稱可愛,但與天真的小孩又相同,對不棄不離的愛和包容,他始終分明和能辨,并本能地托付全部,未敢放開。
其實跟喜歡翻拍這部的《女人四十》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后者基調(diào)溫暖,人物也豐滿。這部黑白電影顯得冷峻犀利很多。比如小敏說爺爺記得昭子只是動物性,昭子說愿意為了小敏和丈夫付出一切但不愿意為了爺爺,爺爺死后三個人漠不關(guān)心的對話。共同點是女主都算得上是刻畫得比較成功。亦是上乘佳作。
雨中看花的場景傷感美麗。日本社會也曾對老齡化問題不加深究、刻意忽視吧?松山善三是抱著拿不到報酬也罷的決心改編了劇本,意外地大獲成功引發(fā)了反響。森繁久彌出色演繹84歲老人固然是大熱的主要原因,但當時從正面細膩而真實描寫老年癡呆癥實際情況的作品也幾乎沒有。兒子敏的扮演者市川泉現(xiàn)在看來也是蓬發(fā)大眼厚唇的濃顏系帥哥,可惜只出演過這一部電影。
我讀過劇本的電影,一直記得很多劇情:也是一種“老有所愛”(癡呆老人與兒媳之間)看這部電影的劇本比電影還早那時還沒有《追捕》和《望鄉(xiāng)》呢。電影里背景介紹:當時日本有4萬個養(yǎng)老福利院,每個約100人,全國約400萬;那時是70s年代的日本那時我們都不知道什么叫衛(wèi)生巾,而日本已經(jīng)有一次性老人紙尿布了。我是把電影重新找到當“老有所愛”觀摩的,但是電影對養(yǎng)老的人文關(guān)懷,寫的又是非常感人:老人夜里4次起來打擾別人休息,而當給老人按老年癡呆服用安眠藥以后,老人第二天醒來時第一句話就是:昨夜小偷來了,灑了我一身水就跑了,原來,藥性讓老人沒有起夜尿床了……這些生活細節(jié),都是把日常老年人的苦惱真實的描寫出來。由于看過劇本,所以很多情節(jié)都細膩的表達出來
看的過程中一直有一種壓抑感,甚至還有恐懼。你我將來也許會面臨這樣的老人,你我將來也許會變成這樣的老人。阿爾茲海默癥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普遍了,電影把癡癲老人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直接呈現(xiàn)出來,不認識人、亂跑、大小便失禁、洗澡溺水……總之一離人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狀況,相當有沖擊力。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比老人的其他親屬,兒媳昭子這樣仁至義盡的女人千里難尋一位。鏡頭有幾處炫技,恰到好處。雨中花,籠中鳥,生命如此珍貴!之前看的基本全是五六十年代的高峰秀子,這是第一次看七十年代的,演技早已出神入化,不用多言。01:39:52,AVI,799MB,SRT外掛中文字幕
想起《女人四十》,許鞍華是不是這里來的靈感啊。雨水糊在鏡頭上真好看。
只要活著,人生就有價值。
穿職業(yè)裝帶黑框眼鏡的秀子即使50歲也迷人,但被“丈夫”踩一腳,編劇可是親老公啊,說雅蠛蝶時竟然笑場,如果加一些思念老伴的戲擴成2個小時應(yīng)該也是很好的選擇,我可以不記得兒子,但是我記得你媽
老齡化社會下必然導致的家庭難題,真實寫照,感人至深。老父親的老年癡呆癥狀是分階段遞進的:不識人、不懂飽→亂發(fā)脾氣、亂跑→大小便失禁→不能正常對話。人類衰老的過程就像是退化,逐漸失去所有的生活能力。家庭成員也在陪伴過程中,把各類心態(tài)呈現(xiàn)的非常真實。這個問題短期內(nèi)是無解的,無所謂誰對錯,全在自己內(nèi)心。
影片中高峰秀子飾演的昭子可謂日本“國民兒媳”了,將日本女人堅毅隱忍、認勞認怨的優(yōu)良品質(zhì)演繹到了極致。相比有吉佐和子原書中的兒媳形象,真沒有電影中那么美好了,因為電影中大量的內(nèi)心世界無法展現(xiàn)。就這一點而言,電影沒有忠實原著的精神。
豐富而前衛(wèi)的鏡頭設(shè)計(主觀鏡頭、手持攝影、雨中鏡等),營造出一種恍惚且?guī)Ыz詭異的氛圍,切實表達出日本初入老齡社會的恐慌迷惘之感。五十路的高峰秀子演技精湛,這個角色也與《東京物語》的原節(jié)子形成某種呼應(yīng)。
異常沉重的題材,由老年癡呆癥病發(fā)后給周圍帶來的影響連接社會問題,再通過親人的護理剖析家庭的連帶責任,這個無法溝通的對象就像無盡的深淵,不管是曾經(jīng)是否有過此般經(jīng)歷都能受到極大的沖擊,而森繁和秀子的演繹幾乎已與角色融一體,豐田四郎真正的代表作。
生的實相..雨中的荷花玉蘭..爸爸 就算知道這只是短暫的旅程 能給我最后照顧你的機會嗎
1. 兒媳婦結(jié)尾處那行熱淚,所有的勞動,責任感,委屈都在里面了,與誰說去!2. 爺爺?shù)谝淮未蟊闶Ы臅r候,兒子、孫子都偷偷的跑到樓上去了,只剩下兒媳婦。這里從始至終,不離不棄的就是兒媳婦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呢。3. 老年癡呆后,他們的行為就完全不在你的預料之中了,隨時有“驚喜”。
煩你時近在眼前,想你時遠在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