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霍夫(米歇爾·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飾)是一個功成名就的畫家,妻子利茲(簡·伯金 Jane Birkin 飾)一直都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模特,這也是利茲感到自豪的所在。但是這些年來,弗蘭霍夫的創(chuàng)作靈感漸漸枯竭,當他面對著妻子的肖像畫時,甚至感到無從下筆。當瑪利亞娜(艾曼紐·貝阿 Emmanuelle Béart 飾)經朋友介紹出現(xiàn)在他眼前時,他已經有將近十年沒有拿起過畫筆了。性感奔放的瑪利亞娜的出現(xiàn)重新點燃了畫家的激情,他們兩人在封閉的畫室里整日瘋狂的作畫。利茲努力的克制自己的嫉妒心,但當弗蘭霍夫將妻子的肖像畫用瑪利亞娜的人體覆蓋的時候,利茲無法忍耐了,她和畫家之間發(fā)生了爭吵。
畫作完成了,但弗蘭霍夫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將完美的畫作永遠的砌進了石墻里,從此,這副杰作將永遠的隱藏于黑暗之中。
影片并沒有過多的展示三人的情感糾葛,卻將攝影機投向了畫家作畫的場面,真實的還原了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狀態(tài)和作畫場景,使影片有了更為高遠的立意。
1這具身體太美了。
我希望自己也能夠在身體方面達到一種視覺享受這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2一切其實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很正常,包括你的語言不完美,你的容貌不完美。你的視力不完美,你的字不完美,你的學習不完美。你用的筆不完美,你畫畫用的紙不完美,你畫畫用的板子不完美。
但其實依舊不影響你取得結果的完美。
可以抽煙??梢誀幊???梢杂龅讲蝗缫狻?梢栽诓蝗缫獾臅r候出去放放風都是可以的。
但并不影響你去做這件事情。
不如意不是太正常了。而是肯定是這樣的,怎么可能呢?
你自己的顏值,發(fā)型,語言,聲音,音色,氣度等等等等,怎么可能是完美的呢?但他阻止你最后變成一個厲害的人嗎?
3電影中的女主人公被擺姿勢擺pose,然后一些非常難度的動作,有趣的動作不符合。正常行為的動作是超出人的一種。能力擺出來是很困難的,是需要堅持的。
如何做到堅持?
如果我們去思考這件事情,其實是大多數人,別人自己曾經做不到的。
但是現(xiàn)在做到了,做到了自己曾經做不到的事情,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這其實是一種很大的成就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大多數人達不到,或者說所有人都達不到。
這種精神享受。太爽了!這是一種物質獎勵。這是一種物質奮斗目的。這就是動力。
《不羈的美女》
這部電影一開始就設置了吸引觀眾的點:裸女,還有畫家與模特。但是,看了就會發(fā)現(xiàn),裸女不夠吸引,因為不大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而且更重要的是,畫家與模特自始至終都清清白白。但是,我還是看入迷了。
因為電影居然真實地演繹了一個大畫家弗朗索瓦作畫的過程,讓我們充分理解人體繪畫的魅力。
首先,影片中的大畫家弗朗索瓦采用的繪畫手段,居然很有中國特色,經常地運用墨水涂抹來實現(xiàn)陰影效果。當然,直接體現(xiàn)其大師水平的是,一筆一劃相當果斷,而且整體效果又相當傳神。應該說電影至少是找了一個好替身,尤其在那個年代,可沒有什么電腦特效,畫畫的肯定就是一名畫家。
其次,影片展示了畫家,尤其是一名曾經輝煌,然后又努力尋找機會突破自己的畫家,內在的心理。
對于畫家的鋪墊也是足夠的(用的也是文學的直接表現(xiàn)與間接表現(xiàn)),片中的女模特瑪麗蓮的戀人尼古拉本身也是一名畫家,但是瑪麗蓮卻非常嫉妒地對畫商朋友抱怨:他愈來愈關心 弗朗索瓦更勝于關心我。而從另一個角度,當畫商帶著瑪麗蓮和尼古拉去到弗朗索瓦家里,與弗朗索瓦談起一幅叫做《禍水紅顏》的畫,通過對話,我們明白畫家花了“五年”的時間,但是那幅畫卻仍然只是個“概念”,盡管畫家相信那幅畫必定存在某處。畫家還講了他關于這幅畫的靈感:那是個十七世紀高級妓女的稱號——Catherine Lescault,有著傳奇的一生。讀著她的傳記……我突然想畫一幅畫,一種直覺,那是凌晨三點, 我無法入睡……此外,還講了另一幅畫:《法國一小鎮(zhèn)》也挺有意思的,據說有個老頭把老婆推下火車之后,自己在家里上吊自殺了。就是在那里發(fā)生的,那房子是杜賽公爵給他的,而且聽說他的孩子們下場都不好,所有的孩子……都是上的農校,而他有十二個孩子。很明顯,每幅畫都有它的故事,背后的創(chuàng)作動機。
當然,畫家也陷入了自己的危機。很久沒有作品了,以至于他對于自己的畫室產生了矛盾的心理:能夠在那里得到寧靜,又因為自己近期的作品感到煩躁。他的想法就是:每此當我要完成一幅畫,結束它……我總是對自己說我應該更努力些,再試試看,接受挑戰(zhàn)。(是否曾經因為“更努力”而把畫作毀了?)有幾次。冒險是必要的,但不是人人都經受得起。不是人人都能創(chuàng)新。我認為所有藝術家,就算沒有天份也應該冒險,沒能力的不算……我太焦躁了,對什么都失去興趣,我要的是一幅杰作,不然就免談。
再次,通過瑪麗蓮充當弗朗索瓦新的模特,讓我們深入了解了畫家創(chuàng)作的過程。
瑪麗蓮表面上對男友表達對弗朗索瓦“畫畫是為了真理”“真相是殘酷的,要血染畫布”之類的說法表示不懈,另一方面卻急著想要成為他的模特,很明顯如果說她愛尼古拉,更不如說她愛畫畫,迷戀才華。
一開始,應該說是預熱或者說是磨合期。這時候弗朗索瓦只是像學生畫速寫那樣,讓瑪麗蓮擺出各種姿態(tài),然后在速寫本上畫。從瑪麗蓮和弗朗索瓦妻子麗茲的對話中(麗茲:Frenho是個紳士,你不用怕他。瑪麗蓮:我并不怕他,從來也不,我只是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我們也可以理解這種磨合的重要性。弗朗索瓦必須從外在形體逐漸地去把握瑪麗蓮的內在,弗朗索瓦說:畫你我好像成了個生手,所以……我要像個學生那樣,從背部開始,看你的骨架、你的平衡,看你如何站立、轉身。而瑪麗蓮也需要時間去展露自己內在。所以,他們開始聊天。
弗朗索瓦和瑪麗蓮聊起自己之前的模特,聊著聊著還聊到了自己的妻子麗茲(其中有一個,叫什么名字?我留了她很長時間,她有一種……一種冷漠、挑撥,幾乎是攻擊性的氣質。她裸體時看來像穿著衣,穿衣時看來又像裸體,剛好是 麗茲 的相反)。然后又從麗茲談到了對畫的理解,自己成功的關鍵:一開始我是想要她的人,而不是想畫她。我第一次感到害怕,這種害怕成了我的驅動力量。一種速度的改變,像一陣旋風,我盲目了,一種觸覺繪畫。彷佛我的手指能看見……它們自己在作畫。那是我所追求的,是我要的。對,是這樣!后來,我可能是……成了真正的畫家。而且對話中,我們還知道了為什么當初以麗茲為模特畫《禍水紅顏》沒有畫下去。弗朗索瓦的說法是:為什么我沒有繼續(xù)畫嗎?我沒勁了,或者說,她沒勁了。而麗茲的說法與之相應:一開始他為了愛我而畫我,后來變成因為愛我而不想畫我。我或者是畫二擇一,他是這么說的。
弗朗索瓦很明顯,從瑪麗蓮身上又找到了“靈感”,而瑪麗蓮也最終釋放了真實的自我。兩者渾然為一,完成了那幅畫。弗朗索瓦說:我要看清你的身體內在。你不自由我也是。我小時候喜歡把玩具撕碎,我想知道……我折磨了多少模特兒……直到她們散了架。有一次我把 麗茲肩膀弄脫臼了。整個身體,不是一部份……不管是胸部、腿,還是唇……我要更多,我要一切。血、火、冰……所有你身體內的東西,我全要,我要從你身體取出來放到畫布上。我要知道……妳表面之下有什么……我要那看不見的東西。我要的是線條、筆觸。沒有人知道到底筆觸是什么,而我卻在追求,跑啊, 跑啊……哪里是盡頭?天空?有何不可?為什么不能一筆驚天?沒有胸部,沒有腹部,沒有大腿, 沒有臀部。旋風啊,星辰啊,潮汐和洪流啊……黑洞!那原始的吶喊,你沒聽見嗎?我想從你身上得到的就是這個。我要滅了你,你將會崩潰。我們看看你還會剩下什么……當你忘掉一切,別擔心,你會回來的……如果你想要的話。
很明顯這段表述,來自于西方畫家之口,講述的卻是東方的藝術理念:抽象到本質,得意忘形?,旣惿徱差I悟到了,她說:你要畫的不是我,是你說的,是你又不是你。弗朗索瓦說:不僅僅是你,遠超出你的想象。.如果這畫夠真實……那就是你?,旣惿忂€幫助弗朗索瓦發(fā)現(xiàn)了自己:我對我自己說,我算個屁。你對我就是這種想法??粗业哪?,這是你唯一忘了的部分。你怎么畫是你的事……讓我作我自己。讓我找到自己的方位、自己的動作、自己的時差。要是你不喜歡,就做罷。當我第一次來到這里時,我想起我寄宿學校的禮拜堂。學校生活有很糟的一面……而同時也有好的一面。許多事不許做,我一直很壓抑,每個早晨……我卷縮在床上,心中一股狂熱在燒……像這樣。終于他們受夠了把我趕了出來,我現(xiàn)在為什么繼續(xù)?不是一碼子事,不……但是那種狂熱……回來了。一整晚,像回到認識尼古拉之前。所以影片名字叫做《不羈的美女》就是這個意思。也恰好是瑪麗蓮找到內在的狂熱,與弗朗索瓦想要捕捉的“禍水紅顏”那樣的本質。所以,很快地弗朗索瓦就完成了畫作。當看到丈夫完成后倒在畫室里的沙發(fā)上時麗茲說:你知道今天早上當我看見你……睡在畫室是怎么想的嗎?我以為你死了。弗朗索瓦說:我也是,我死了。那是種奇怪的愛……躺在墳墓里第一次。我想知道當累癱了以后,死還能造成什么損失。弗朗索瓦完成后,就把畫藏起來了,用水泥砌在墻里(為了達到吸引人有不讓人失望的效果,觀眾始終也看不到畫的正面)。然后,另外畫了一幅,還賣了個好價錢(最后和畫商談錢的對話很有意思。弗朗索瓦:無話可說,繪畫里語言無用。畫商:你是對的,我們談談數字吧)。
最后,我們還看到了愛情的玄妙。
盡管尼古拉崇拜弗朗索瓦,但是作為畫家,他了解瑪麗蓮成為弗朗索瓦的模特意味著兩人必然有靈魂的撞擊。所以當瑪麗蓮離開自己去當模特,他陷入了痛苦。同樣地曾經作為弗朗索瓦模特的麗茲更清楚丈夫把瑪麗蓮當模特來畫《禍水紅顏》意味著什么。甚至當丈夫把自己之前的肖像畫(畫了一半的《禍水紅顏》涂抹掉,甚至在上面畫了瑪麗蓮的屁股)更是有一種壓抑的憤怒(當然,弗朗索瓦有合理的理由:我沒有其它辦法,如果一路回憶、悔恨,我的工作沒辦法繼續(xù)下去)。盡管弗朗索瓦和瑪麗蓮并沒有出軌相愛。但是我們看到尼古拉和瑪麗蓮無法再走到一起了,我們也清楚很可能白頭到老的弗朗索瓦和麗茲最終也會因為這幅畫而貌合神離。
用佛教的語言和思維來理解更加方便。不管是愛情還是別的什么,始終都是“因緣而在”,《禍水紅顏》就是緣。當初弗朗索瓦對麗茲的愛,成就了他的畫和名聲。但是當《禍水紅顏》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欲望出現(xiàn)時,麗茲的個性和身份完全不對應,知道瑪麗蓮的出現(xiàn)。畫完成了,緣分盡了,其他都很牽強,很脆弱。
開始我以為這就是一部電影,一部讓我看到“對繪畫的悟性”(盡管可能現(xiàn)實繪畫并非如此)的電影,一部能夠基于深切的研究和思考的作品,甚至能夠在展露藝術的魅力之余(藝術作品也可以是純粹為了藝術而藝術),還展露了對愛情的深入思考(不僅有藝術,還有思想,對人性人情有琢磨,有啟示)。然后查資料時,我才發(fā)現(xiàn)這居然是改編自巴爾扎克中篇小說《不為人知的杰作》。想想,自己曾經錯過了什么!藝術和愛情是人類超脫的追求,而巴爾扎克居然這樣巧妙地完成了一部經典,我們卻只知道《人間喜劇》什么的。
當然,電影還是有缺憾的,就是對白太多,不夠簡潔。作為小說這很合理,但是電影不該如此。2018-01-03
e
雅克.李維特通過四小時的影像記錄了一個嘔心瀝血的畫作的誕生。這幅畫作參雜了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個人的情緒,恐懼,執(zhí)拗,癲狂,施虐與受虐,猜忌,痛苦,釋然,一幅畫作早已不單單只是供人欣賞的藝術品,它是歷史的總和,是元素的疊加吸納。李維特在還原畫家的創(chuàng)作困境和靈感的過程中也讓觀眾可以借此延伸至其他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
弗蘭霍夫是一個功成名就的畫家,他收到了大量藝術愛好者的推崇和敬仰,瑪利亞娜的男友就是其中之一。但如今弗蘭霍夫的創(chuàng)作靈感漸漸枯竭,當他面對曾經的繆斯妻子時,已經無從下筆。而當他看到來訪者瑪利亞娜時,年輕,美好,性感的瑪利亞娜重新點燃了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欲望。一開始瑪利亞娜拒絕成為人體模特,但在男友的勸說下,以及麗茲的思想工作下,她最終答應了。麗茲是弗蘭霍夫的妻子,如今,面對麗莎,弗蘭霍夫喪失了靈感和欲望,他有一幅始終沒有完成的麗茲畫像,這幅未完成的畫一直擱置在畫室里。麗茲希望丈夫能重新拿起畫筆,重拾自信與激情,而瑪利亞娜是最好的激發(fā)對象。
隨后弗蘭霍夫與瑪利亞娜在畫室里開始了繪畫創(chuàng)作。李維特花了大半篇幅冷靜的記錄了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一開始鏡頭忠實的記錄下了素描勾勒輪廓,然后上色等等,沒有剪輯,就像繪畫教學紀錄片一般?,斃麃喣瘸嗦愕耐w被擺出各種扭曲的姿勢,攝影界有這么一句話“拍照時,越扭曲,越難受,越非常態(tài)的姿勢往往出來的效果越好……”瑪利亞娜在赤身裸體的扭曲姿勢下為弗蘭霍夫帶來創(chuàng)作的欲望,弗蘭霍夫要尋找人體的每一根骨頭,每一寸肌膚,他如走火入魔般陷入癲狂和焦慮,甚至一度打算放棄。而本來抗拒的瑪利亞娜卻被這激烈的創(chuàng)作氛圍感染,她讓弗蘭霍夫一定要堅持下來。兩人在凝視與被凝視的關系中產生了某種類似于施虐與受虐的隱性關系。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的另一種終極體驗。即便面對男友的嫉妒與猜疑,瑪利亞娜也堅定的要幫助弗蘭霍夫完成這幅也許能稱得上偉大的畫作,因為這幅畫融合了這一段歷史中兩人甚至更多人的情感和狀態(tài),成為了有生命力的印記。當妻子麗茲發(fā)現(xiàn)弗蘭霍夫將新畫覆蓋住了自己為完成的肖像畫時,大為光火。顯然,弗蘭霍夫想要畫出最美的妻子,可生活中退去的激情讓他望而卻步。所以他只能通過瑪利亞娜的酮體來補完關于妻子的完美畫作。
最終弗蘭霍夫將創(chuàng)作完成的心血之作封進了墻里。只有自己和妻子知道畫作的真面目,他畫出了最完美的畫作,完美到給任何人看都是一種羞辱。塵封在黑暗里,沒有廉價的議論和評價,它永遠是最純粹的藝術品?,斃麃喣葹樗麕砹私K極作品,他給了瑪利亞娜一次被藝術洗禮的經歷。對于她來說,結果已不再重要,她得到的已是無價之寶。
作畫時如同攝像頭一般的事無巨細的記錄和“不及物”的(攝影機)凝視、對身體的施虐般扭曲以及對越軌戀情所可能爆發(fā)的戲劇性沖突的禁欲式排斥構成了不羈的美女中基本的敘事零度,專斷的將性別戰(zhàn)爭倫理劇倒置為對于主客關系的精巧辯證。
影片的冗長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歸因于對作畫過程的事無巨細的記錄,其中僅僅輔以畫家的凝視,全無被畫客體的反打。正如畫家所言,“我要表現(xiàn)在你身體中又超出你身體的東西”,這讓女主曾近乎歇斯底里的“超出”正是畫家的凝視自身,是女主與畫家眼中的女主之間的差異,而女主后來一度的反客為主也基于這一差異,讓她短暫化身為超我式女性,要求“性無能”的畫家主體完成由他開始的創(chuàng)作。
差異在女主自身的一端體現(xiàn)為“超出她自身的”理念與用于彰顯理念的質料客體-身體之間的差異,后者是再現(xiàn)超驗之物卻永遠“不夠專業(yè)”的業(yè)余模特,而全片最喚起性遐想的段落也全部來自于畫家對她身體的施虐式扭曲。這讓我們來到薩德的世界:女主身上超出于她的超驗客體-原質是薩德意義上的享樂意志,畫家僅僅是這一意志的“工具人”,而女主的身體則是因無力承擔這一物之尊嚴而被享樂意志借助工具人所不斷扭曲和折磨,卻又不生不死的“完美”被享用客體。
創(chuàng)作的結果有二,一是超驗客體的“真正”化身,而它的毀滅性要求它只能被藏于墻后,永不可得。不如假設這一被雪藏的作品正是畫家對女主最后姿勢的記錄,其中女主第一次直視鏡頭,作為客體將凝視返回到觀看主體,讓所有牽扯進這一情感糾葛的人都無法平靜;二是進入了藝術品商業(yè)流通的“庸作”,它建立在對畫家在劇情史前史中以妻子為模特所作畫作的失敗之上,這一失敗所含的凝視的破壞性緯度被舒緩的藍色蓋于其下,好像經過消毒和和烹煮后的“安全”的罐頭食品,而畫中的姿勢同樣可以解讀為模特和妻子經歷藝術加工后對男性權力-市場交換邏輯的臣服。
談生意的過程同時也是人際關系的緊張得以緩解的過程,人們不約而同的準備“忘記這三天”,唯有女主對其男友的旅行邀約的否定成為這一社交場景的污點-噪聲。她不準備像那幅畫一樣藏身于暗無天日的本體領域,或是讓以自己的身體為基質的藝術交易循環(huán)完成最終封閉,相反,她以巴爾比特式的、倫理式、無法轉喻為其他含義的否定拒絕這一再生產閉環(huán),打開“無限判斷”的不羈新天地。
畫室裡的一切張力,那先於女性模特/男性畫家、年輕/衰老的(當然,視野展開,整部影片可以説是男性謀劃讓女性成為模特,後者通過于創(chuàng)作過程的主動權試圖奪回創(chuàng)作,使創(chuàng)作結果成為砌入牆壁的遺跡和秘密,而男性仍蒙在鼓中將一件習作當作傑作的過程),首先是模特的「動」和畫家「不要動」的命令之間的張力,由此可以看到無處不在的流動與僵止、遊戲與pose、跳出身份的扮演與身份框架內的模仿之間的對立。 後者體現(xiàn)于傳統(tǒng)的畫家與模特間的關係,其中包含著非自然、強迫乃至暴力的因素,我們看到Marianne的抗拒。她的防衛(wèi)和反抗,從以「動」抵抗僵止的律令開始,正如同開頭她和Nicolas扮演互不相識、拍照勒索(我們之後才知道兩人的戀人關係,遊戲和扮演似乎成為了Rivette關於世界的vision和真理,如《真幻之愛》開頭的沉浸式戲劇和《四個女人的故事》開頭的戲劇排練,我們總是在之後的某一刻才意識到那是表演而非通常意義所說的現(xiàn)實生活)。也正是在Marianne移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真理性瞬間,F(xiàn)renhofer找到了LE geste(姿勢),但它在下一瞬間又消失了。隨後兩人一時陷入不可控制的狂笑,由痛苦的poses帶來的一切束縛崩塌了,兩人進入近似孩童的平等狀態(tài)…
bouger(動)/ne pas bouger(不動)的對立也將我們引向關於繪畫的悖論。試圖蓋住Liz的舊像,F(xiàn)renhofer似乎試在畫布上呈現(xiàn)歷時性的一維,然而祇有在被迫靜止的模特移動的瞬間畫面裡才能引入時間一維(Nicolas藉照片作畫的方式,甚至Frenhofer的踏過畫作留下腳印的貓,或許形成一種對照)。與動態(tài)的瞬間失之交臂,畫面留下的衹是「遺跡」,正如Rivette將電影看作僅僅是創(chuàng)作過程的遺跡(尤其對於像《出局》、《瘋狂的愛情》這樣演員即興成分極其重要的作品)。這也是為何La belle noiseuse最後衹能被砌進牆裡,因為在影像和繪畫的交叉點上,對最終畫作的影像呈現(xiàn)衹能是遺跡之上的遺跡。因此,將這一討論推至極點,最終能夠被看到的并被當作la belle noiseuse的「畫作」是幾乎剝離一切創(chuàng)作過程的(它在甚至沒有模特的情況下迅速創(chuàng)作完成),而那幅真正的La belle noiseuse則轉化為流淌于四個小時影片內畫筆與畫布的摩擦聲和畫室內鏡頭的緩慢搖移。
4個小時的美術課,畫家與模特的唯美故事,不用看字幕也可以明白的那種愛欲糾纏下載4個小時左右,觀影四個小時左右雖然不是自己想的那版4K畫質的,想當年從VCD看到DVD(雙碟)多少年不看了,但是故事一直記憶猶新,早就聽說2017 / 2018出了4K畫質的最新版本;目前這個238分鐘應該也是比我DVD影碟要多出好多,至于3碟的VCD我早忘了當初的時間了。一個10沒有新作品的著名畫家在對愛人產生了審美疲勞后對介紹來的新模特產生了創(chuàng)作欲望和沖動,在不分白晝的創(chuàng)作里兩個人從開始的沒有交流到最后的心靈溝通直至產生了靈魂深處一閃念的創(chuàng)作激情,電影沒有描寫畫家與女模特直接的情欲場面但是通過一次次的繪畫擺弄把男女那種對情欲的理解*【2019 / 1 /5】藍光下載高清238分鐘版本再看(沒有找到4K版本)
在綿延時間、去戲劇化的情境下探討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生現(xiàn)實的關系,應該是里維特最佳了
里維特讓Jane Birkin來飾演片中畫家的妻子還蠻有意思,現(xiàn)實中她的前夫Serge Gainsbourg總為別的女人寫歌,影片中她的丈夫也為別的女人作畫。
四個小時?。∠肟瓷殓R頭的人要失望了
如果我是美術專業(yè)畫人體的學生的話感受應該更深刻吧。另外艾曼紐·貝阿本片中不如在《天使在人間》時漂亮,差點沒認出來。四個小時的加長版。跟情色一點關系也木有,是嚴肅地藝術作畫過程。有意思的是艾曼紐辛辛苦苦擺了N個小時的POSE最后看到成品畫卻十分憤怒,但是鏡頭外的觀眾卻看不到這幅畫。
雖然我很喜歡艾曼紐.貝阿,可還是受不了此片的冗長
按照影片中的暗示,片名應該具有多層意思,是不可翻譯的。電影的主題應該是探討藝術與藝術對象的距離和關系。里維特不僅在影片故事中分析了一件藝術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和對藝術價值的構成意義,自身的電影攝制方式也是對藝術生產過程的特意強調。他處理場景時很簡約凝練;色調也很考究;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使用兩機,幾個運動連接很出色,單機怕是費時或麻煩
繪畫是一大看點,女人的裸體是第二看點,但要是將影片定義為情色片則大錯特錯。近四個小時,過于冗長。
果真是美女不羈,畫家放蕩,當他把模特擺放出SM的造型并讓她掙脫束縛默然內識時,我還以為導演要拍一部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哲學電影呢?噫!為什么浪漫主義者到了最后都會對婚姻生活絕望呢?說到底,道德君子并非人人都做得,各人形氣才性不同,為什么要強求自己適應他人的想象呢?有人說哲學過時了,這句話很真實啊,你看看影片中的畫家說起話來東一靶子西一錘子,他本就不適合學哲學啊。過時的東西還是留給念舊的人去學好了。放蕩而不羈到底和放蕩不羈愛自由是兩個意思。把畫封在墻里有點愛倫坡的意思,導演若是真有勇氣,把墻壁一敲破,想必一整面墻里藏的都是畫。本性難識,材性也不易,若真識得材性各人過各人的生活也會輕松一點啦。有人說刪節(jié)版沒有裸體,哈哈,那這個電影就真的一點內容都沒剩了。
看的是四個小時完整版,整個片子下來,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畫家在繪畫,貝阿在擺姿勢,犧牲裸露的鏡頭不少,真正的好演員,不過給我最大驚喜的還是簡·伯金的沉穩(wěn)表演??傊?,是個大悶片,但看完后你會佩服導演的功力,因為你能感受到導演想表達的思想,藝術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但是,不會想看第二遍
四個小時版本。作畫的部分很牛逼很喜歡,也很吸引我,可以當大師作畫的學習資料了。但其他部分就有點造作和無聊。專心看下來這么個片子一定很累吧?(我沒專心看)畫家的調情方式就是高級啊。。
太長了,沒法看下去。第一場戲就快10分鐘,老子可不要看鋼筆畫教學紀錄片。
http://m.youtube.com/#/watch?v=R4uQ0HQVbF8&desktop_uri=%2Fwatch%3Fv%3DR4uQ0HQVbF8
讓身體擺出極度扭曲的姿勢何嘗不是一種榨取,像擰干一塊濕毛巾那樣,流出生命的汁液。在某一刻,他們捉住了彼此的姿勢 ,可惜他們都移開了,人再也回不到初始的觀察點,也回不到那個被觀察點,兩個人都只能依靠對方的定點來還原自己,可這是徒勞的。像彗星只擦過地球一次,但他們確實有一次捕捉了對方,那是唯一的、瞬間的、針孔與針孔的相逢。
美麗的天使,艾曼紐貝阿全裸出演~~~~還是很值得看的,沖著大美女,加一個星星,本片很長,劇情較拖沓。
畫家弗倫霍費爾與妻子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鄉(xiāng)村住宅中安靜地生活。當年輕的藝術家尼古拉斯和他的女朋友瑪麗安去看望他時,弗倫霍費爾決定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一幅名為“La Belle Noiseuse”的畫,他很久以前曾放棄過,他希望瑪麗安成為模特。隨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將改變角色們的生活,它將變成一場對真理和意義、藝術家對生活和藝術的相互沖突的責任的斗爭,關于藝術極限、藝術虐待、權力的問題就會出現(xiàn)。影片讓我們看到一系列藝術品的持久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它如何改變周圍的人。在去世前不久日本導演黑澤明將其命名為他在 1990 年代最喜歡的兩部電影之一(另一部是北野武的《火花》),他稱其為最佳影片,展示了一位藝術家的手藝斗爭。這部電影因為沒有技巧、長鏡頭、固定機位、深焦、自然光而有一種粗樸的赤裸感,畫室中的裸體經常處在陰影中。
里維特電影的核心是秘密之為秘密.本片借用巴爾扎克原著與《彼得魯什卡》(關于一個有生命的木偶)并提及《我們死人醒來時》的情節(jié)來記述一場追尋無蔽(a-lētheia)的斗爭而直接顯明了這一點.兩性角力絕不是主線――恰恰相反,它始終是求索過程中的場外干擾因素;全片的重量系于畫室中的合謀:藝術作品意在開啟無所遮蔽的真,它自古以某種譬喻的形式與女裸體相關;模特決意與畫家合力揭開伊西斯(Isis)的面紗,甘愿將自己的秘密敞開以充當她的形象,但自行遮蔽與拒絕被看乃是真之偏好――一旦完成的作品把作為自行鎖閉者的大地帶入澄明,這就勢必意味著使顯現(xiàn)者返回到隱匿之中.里維特把作畫的時間凝固來讓它得以被看,而令已被真所置入的成品-女人重歸自行遮蔽者的扣留與庇護,以免我們不慎窺見卡呂普索(Calypso)的面容.
8.5/10。①男主的妻子曾給了男主很多靈感讓他成為名畫家,但現(xiàn)在面對她他卻靈感枯竭。這時出現(xiàn)了一美女讓男主重燃激情,他以她為模特作畫,這過程中男主、男主妻子、模特、模特男友四者間的關系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影片大部分篇幅都是男主以美女為靈感的作畫過程。②運用絲滑優(yōu)美的高水平運鏡/場面調度、詩情畫意的高水準攝影美術、舒適的音響營造了詩意氛圍。③時長太長,把詩意拖成了疲累,扣1分。
艾曼紐·貝阿跟簡·伯金差的不是幾條街的問題,她充分表現(xiàn)出了又胖又矮又丑胸難看屁股超大的一面。
四小時,在公司看了三個星期。有精彩之處,也有沒必要的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