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媽媽蒲公英(宮本信子 飾)在丈夫去世后獨自經(jīng)營一家名為“來來軒”的拉面館,但她的手藝實在欠佳,以致食客稀少,小店舉步維艱。
長途貨運司機黑郎(山崎努 飾)和Gun(渡邊謙 飾)暴雨之夜落腳來來軒,黑郎直言不諱指出了拉面存在的問題。學(xué)藝心切的蒲公英請求黑郎收她為徒,提升廚藝。出于對母子境遇的同情,黑郎對蒲公英展開魔鬼式訓(xùn)練,并帶著她走訪附近的拉面館,學(xué)習(xí)吸取同行們的經(jīng)驗。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有業(yè)內(nèi)的名師和熱心的好友加入進來,共同協(xié)助蒲公英研制足以吸引萬千食客的美味拉面……
很獨特的觀影體驗。食色,性也。黑社會老大同情人調(diào)情。灑在乳房上的調(diào)料,檸檬汁和蛋糕,放在小腹上的鮮蝦,還有用嘴傳遞的蜜汁和蛋卵,挑逗著感官。又是下雨天,一身白衣的老大死在亂槍之下,情人抱住他,遺言竟仍是與食物有關(guān):我想去獵殺野豬,剖開肚腹,將滿是油脂的腸子放在火上烤熟。食物亦是性格,他是那種追求極致體驗的人,擺脫社會規(guī)則的束縛,盡力體驗生存的快感,當(dāng)然不會放棄享受性愛!
海女上岸,濕透的衣服緊貼肌膚,露出雙乳。鋒利的牡殼刺破了男人的嘴唇。少女用刀取出牡肉,托在掌上。這樣柔暖的“牡殼”再也不會劃破嘴唇了。男人吮吸著,血液染到牡肉上。處女被刺穿的象征嗎?經(jīng)歷這樣的挑逗,女孩吻著男人,獻出純粹的熱情。
孩子的媽媽,你不能死!快站起來,給我們?nèi)プ鲲?。奄奄一息的妻子居然真的走到廚房里,為家人端上一鍋翻炒蛋??粗煞蚝秃⒆哟罂诔燥埖臉幼?。妻子的臉上浮現(xiàn)一絲微笑,而后頹然倒下,死去。嫁作人婦,身為母親,開啟另一段生命旅程,亦是同所謂的工作告別,簡簡單單的一日三餐里,凝縮著生活的全部要義。
蒲公英,多么樸素的名字。正如這花兒的秉性,肆意地開在路邊,平凡而堅韌。大正打敗了欺負自己的同學(xué),媽媽做的拉面也終于過關(guān)了。陽光灑入,音樂響起,看著男人們將面湯喝得一干二凈,蒲公英滿意地笑著,從此,她可以獨自支撐店面,迎接生活了。
為了學(xué)習(xí)拉面的湯底制作,被唐裝老板推搡著,蒲公英走入那似乎像是迷宮般的店面深處,配合著音樂,觀眾以為蒲公英將要遭遇危險。黑屏,縫隙中泄出一線光亮,跟著蒲公英的眼睛,我們看到廚師正在制作湯底。好一個欲念滿滿的窺探,赤裸裸的野雞,血淋淋的豬排,鮮嫩爽口的大蔥,是那美味湯底的全部秘密。亦是大廚不可輕易外傳的看家本領(lǐng)。
不要小瞧了流浪漢,衣衫襤褸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別樣詩意。送別老師的那場戲,那首歌,真摯純粹。還有那個自稱為廚師的流浪漢,帶著大正偷偷溜進廚房,不一會兒,就做了一盤可口的蛋包飯。輕輕切開,鮮嫩鵝黃的蛋汁浸入米飯,真是誘人!
老太太偷偷摸摸地找最適合揉捏的食物。那顆被擠出了汁兒的桃子顯然不合格。奶酪和面包也不太好。真是有趣,食物的觸感,或許正折射著我們對不同肉欲的偏好與選擇。
只是幫著拿材料的跟班,居然看得懂法國菜單,那樣嫻熟的點菜,秒殺身邊只會點啤酒和魷魚面的大佬,看看,他們的臉都綠了。
被紅豆膏噎住的老人,受到冰激凌引誘的孩子,北京烤鴨的餐桌上所實行的詐騙,接受拔牙治療的男人,疼痛難忍的表情和超速前進的火車對列剪接,多么刺骨的疼!在在都折射著人類幽微隱秘而又揮之不去的本能欲望。
嬰兒貪婪地吮吸著乳汁,不停蠕動的小嘴,包裹著,原初的動力與滿足。那正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竭力尋找的至純的快樂!
你要深情地凝視豬肉,對他的奉獻表示真摯的謝意!我們很快就要相見了。
哦!原來你也在鏡頭里,你今天吃了什么?他們說當(dāng)你死去的時候,會看到電影一樣的東西,像幾秒內(nèi)看完人生的萬花筒。我很期望那部電影,一個人最后的電影,我絕對不要受干擾。
老公,別死,還有眼淚。
那個我不要!
這就是他對自己命運的寓言。電影里,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食物和與之相對的欲望人生,老大死去,仍在想念油腸爆裂的快感。
自從看了Tampopo后對拉面的執(zhí)念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這次試試做味噌湯底的。
耗時:30小時 (不含重溫Tampopo的2小時)
成本:10刀 (不含買Criterion Collection藍光的40刀)
湯:新鮮豬頸骨和豬腿骨泡冷水去血,然后晾干進爐子烤香,取出加清水煮開后用金屬絲帕洗干凈放進大湯鍋。放一個鮮鴨架,雞湯,蔬菜湯,純水,各加一份燒開,然后關(guān)小火燉24小時。鑄鐵鍋焙香一個黃洋蔥,剝一頭蒜,老姜切片,頂級昆布(海帶)一張擦凈,新鮮小蔥一把洗凈擰成結(jié),將以上加進湯里繼續(xù)燉6小時;
叉燒:上等帶皮黑毛豬五花肉,洗凈晾干卷起來捆好。新鮮小蔥,老姜,燒酒,味醂,醬油,黑糖,調(diào)鹵汁,小火慢燒3小時;
味卵(鹵溏心蛋):生態(tài)土雞蛋6枚,煮成一刀切開將好開始凝固的蛋黃就會順著刀口慢慢流出來,的那種溏心蛋,澆一大勺叉燒汁后進冰箱3小時;
組裝:新鮮生態(tài)包菜洗凈過水燙熟;嫩竹筍切絲;一勺大粒白芝麻進爐子烘香,用石臼搗成粉加進味噌拌勻;剝一頭蒜烤到焦香,加橄欖油用攪拌機打成蒜油;煮面裝碗切叉燒,熱湯調(diào)開味噌撒蔥花淋蒜油;
----------------------------------------------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以上內(nèi)容毫無操作指導(dǎo)效用,具體步驟做法敬請期待明年我當(dāng)做飯博主時給大家詳解。感謝閱讀。拜拜。
微信公眾號:moviesss 首發(fā)于 MOViE木衛(wèi)
野上照代(《等云到》)和橋本忍(《復(fù)眼的影像》)書中,伊丹萬作是被捧上日本電影神壇的人物(之一)。
如果伊丹萬作不是去世于二戰(zhàn)剛結(jié)束的1946年,而是多活二十年,他是否會改寫日本電影史?因為戰(zhàn)后二十年,幾乎每個人(小、黑、溝)都爆發(fā)了驚人創(chuàng)作力和電影第二春。在《電影旬報》導(dǎo)演排行榜上,你能輕松找到這些早逝導(dǎo)演的生命痕跡:除了《赤西蠣太》,封為編劇之神的伊丹萬作,并沒有導(dǎo)演作品能留下來。
大林宣言在《花筐》里,致敬了29歲去世的山中貞雄。一部《人情紙風(fēng)船》,似乎達到了一個驚人的藝術(shù)成就。
47歲去世的寺山修司,得益于異色跨界綜合體以及CULT一詞的誤植,在中國享受較高知名度,如今出版物眾多。但你也會忍不住想,他已經(jīng)躋身戛納。如果再拍二十年,會是怎樣。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寺山修司和伊丹十三這批導(dǎo)演,由于身處高峰和熱潮之間,無不伴隨著痛苦與焦灼。他們無法像大島渚那樣高舉叛旗,每拍一部電影都如履薄冰。
身為父親的伊丹萬作,46歲就去世了。
作為兒子的伊丹十三,51歲才拍出人生第一部導(dǎo)演作品。
如果伊丹十三不在1997年自殺,他是否有機會,嘲笑后來同樣遭遇創(chuàng)作力枯竭的不良分子導(dǎo)演。歷史沒有如果。所以對電影導(dǎo)演來說,在水平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如果要在電影史上留下更好的位置,更多影響力。
1,要保持身體健康長壽革命本錢。
2,千萬不要早逝,不可以自殺。
但光有這些思緒,似乎還是無法解釋,拍出了《蒲公英》的伊丹十三,為何會自殺?他的妹夫大江健三郎想不明白。作為觀眾的我,也想不明白。
剛結(jié)束的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看得最賞心悅目的一部片子,是1985年的日本影片,《蒲公英》。導(dǎo)演,伊丹十三。
在技術(shù)處理和放映事故為關(guān)鍵詞的影展中,本片得到完美呈現(xiàn):該露點的,一覽無遺。尤其是春天的冷雨中,走進三里屯美嘉電影院的天時地利契機——此時可以腦補下山崎努帶小弟,第一次走進拉面店的畫面。
回到電影院的集體參與感,電影、食物、人群和拉面館空間的慰藉,令我難忘。
作為日本電影大神級導(dǎo)演伊丹萬作之子,從演員跨界到導(dǎo)演的伊丹十三,他的導(dǎo)演生涯起點,非常之高。處子作《葬禮》,還有這部《蒲公英》都有轟動反應(yīng)(盡管不太對日本觀眾的口味)。
《蒲公英》會被多數(shù)人認為是一部美食電影。它有一條主線,就是怎么開一家冠絕周圍四方、顧客絡(luò)繹不絕的拉面店。
除了做不出一碗好的,讓客人把湯都喝光的日式拉面,蒲公英并沒有遇到城管掀屋頂、社團來勒索、房東漲租金一類的現(xiàn)實困難。
她最大的兩次驚嚇:一次是看到大豬頭,昏了過去;一次是夢到另一家拉面館老板前來砸場。
事實上,伊丹十三采用了大量即興發(fā)揮,把玩影像的游戲式拍法,即電影并不是奔著如何含辛茹苦咬牙落淚開一家拉面店的終極目標(biāo)而去,而是更像一部意大利西部片——回想一下最后團隊搭建完成,努力沖刺之際,有人裝潢有人做湯有人搟面有人出力,正是西部牛仔行俠仗義,組建團隊干大事。
片中有不少人物章節(jié)段落,與拉面店的主線無關(guān),無頭無尾。它們是與美食有關(guān)的情欲挑逗和日常趣味,把玩人類色相與感官欲望。
其中尺度擔(dān)當(dāng),以役所廣司的段落見長。他在酒店與相好調(diào)情挑逗,活用新鮮食材。檸檬撒鹽,紅酒奶油的玩法,可能是入門級。活蝦亂跳,蛋黃來往,還有沾血生蠔的海女之吻,堪稱食色性也的叫絕畫面。
不難看出,這些場面,有強烈的性暗示,尤其是兩個莫名其妙沒有交代的人物,突然搞這么一出,就像是用電影去調(diào)戲云里霧里但又萬分享受的觀眾。
《蒲公英》香艷或惡搞的段落,無一例外的,好似誤闖大制片場的片中片。尤其是役所廣司的死別戲,瓢潑雨帶滿身血,還惦記著吃烤山豬腸。一定記得要加?xùn)|西。
一眼可見的,這是非常假的戲碼,但瀕死人物在講的,還是吃的。幽默的重大來源,就是反差。
怪大叔拔完牙,又去拿冰激凌誘惑掛牌小蘿莉,同樣有天然的欲望暗示。小蘿莉為什么會喜歡甜食,喜歡看起來很好看的冰激凌呢。它跟結(jié)尾滾字幕時的母乳喂養(yǎng)好有聯(lián)系么,是所謂的口欲期殘留么,我們不得而知。
這種奇怪的諷刺點,就好比西餐廳不顧吃相的花樣女士們。當(dāng)你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是否還會在意本能的優(yōu)雅。
伊丹十三特別喜歡把鏡頭突然一甩,或者從景深出跑出來一堆龍?zhí)茁啡思?,再不然是一個跑過場的無名配角,然而帶出來高級飯店、MUJI商場等段落。
電影院觀影,出現(xiàn)點法餐和吃意面,更是笑煞我也。這個時候,我特別喜歡大家笑點不一的順序反應(yīng)。準確說,在這個段落里面,一開始,大家還不明所以(有一個英文菜單特寫),只是覺得蹊蹺,為什么所有人都吃肉丸子,喝喜力(記住了,這絕不是喜力啤酒第一次被黑,大衛(wèi)林奇電影同樣有梗)。
如果換一種說法,伊丹的玩心為何如此之濃?
他在電影里塞了太多食材,卻不像只喜歡拿一碗鰻魚飯做家庭文章的山田洋次。
那倒不如說,是伊丹十三的表達欲望,過于強烈。他想要幽默如故,想要悲欣交集,想要情感慰藉。于是乎,一部本來很俗套很勵志的《蒲公英》,愣是拍攝成了一副隨心所欲,自由浪漫的樣子。
電影里的男人,一定要保住頭上的氈帽,好比去告訴周圍人,他們是有男子氣概,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寧可已經(jīng)相識,還要再打一場(雖然打得很假)。放置在高架橋下的搏斗,不如說是在城市里壓力拼搏的刻畫。
女人也如愿以償,頂上了法國大廚帽子。盡管這是一家日式拉面店,裝修風(fēng)格很清新,如今天的網(wǎng)紅店。
如此西化,在改良的伊丹十三看來,應(yīng)該是一件好事。正如在《蒲公英》這部電影里,他學(xué)了意大利西部片,現(xiàn)學(xué)了法國大餐,又融合了最傳統(tǒng)地道的日本拉面做法,還拉了告密的中國人出來當(dāng)墊背。
《蒲公英》提供了許多弦外之音,比如那個回光返照,還去做蛋炒飯的家庭主婦。這樣的場面,很容易讓人想起山田洋次《家族之苦3》的主婦,完全被一家子人的衣食生計所綁住。可是,那鍋用生命在翻滾的蛋炒飯,有一種又黑色又好笑但又心酸的悲涼感。
還有流浪漢個個深藏絕技,你就完全能夠明白,許多美食是富人所能享受的,但味蕾上的刺激與懷念,卻是人人平等,上天賜予并擁有的。食能果腹,支撐一個人類的生命不斷成長并繁衍下去,并以死相抵。
比如在MUJI店里玩起貓和老鼠游戲的店員與老太,小孩打架與大人拼搏的剪接蒙太奇,新干線和高架路縱橫交錯的日本現(xiàn)代城市。這些話題,本來全在開一家好吃拉面店的《蒲公英》故事主線以外。
如果一定要歸納電影主題,《蒲公英》所講述的,大概是一個人,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如何在痛苦(挫?。┡c食物(關(guān)愛)中成長。這過程中,自然少不了女性的關(guān)愛,尤其是母親的偉大。如此說來,伊丹十三竟然是在謳歌女性,還有懷念像被熊媽媽舔舐長大的自己。
因為到最后,當(dāng)你把拉面碗里的湯,一滴不剩地喝光,電影卻要殘留下什么,余味也需要濃縮。用伊丹萬作那套黃金定律來總結(jié),就一句話:一個女人開了一家拉面店,自食其力撫養(yǎng)兒子長大成人。
太適合雨天夜帶著低調(diào)的零食在大熒幕前看了吧!食色性也;一個近乎完美的詮釋。食物為媒介表現(xiàn)高潮與性探索的段落太漂亮。敘事靈活自由而不散漫,戲中戲開篇,接下來幾個荒誕小故事以攝影機追蹤新人物方式轉(zhuǎn)場,以為又是一部《自由的幻影》,但整部下來卻是在直線上畫小圈的敘事形態(tài),驚喜有趣。4490
霓虹金對食物的敬畏和食物所寄托的感情真的讓人動容啊,然而除此之外對此片就沒啥感受了,所謂人間處處是溫情好像也沒太看不出……不喜歡這種混搭的剪輯,雖然明白很多片段就是導(dǎo)演任性沒什么特別意義,然而看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要琢磨,非常distracting!
終于大銀幕一睹宮本信子風(fēng)采,如果直接將夫婦倆做一個單元就好了。雖然我更喜歡伊丹導(dǎo)演后面的作品,但是這部電影的確能更清晰簡單的看出這種畫卷式作品的妙處,因為這樣的設(shè)計,剪輯也變得十分有意義。那時候伊丹和宮本都像是剛剛找到屬于自己的梯子,然后開始了華麗的金像獎之路。
伊丹的老婆像《鹿鼎記》里的假皇后啊,可能人好吧。初看覺得挺破爛,身份設(shè)置的隨意,沒來由的各種片中小片,但內(nèi)在的邏輯漸漸清晰起來,整片涵蓋了食物之于人類社會的各層次關(guān)系。喜劇部分一是不同情緒下適度的硬直化反應(yīng),二是黑色幽默。配色花哨不刺眼,鏡頭運動靈活,也充分發(fā)揮了演員的能動性
太有趣了,吃拉面前要先用筷子輕拍肉片并對它們說對不起??(感覺自己以前的都白吃了)正所謂食色性也,如果說主線劇情只是個小商戶努力拼搏出人頭地的普通勵志故事,真正有趣的是里頭突然插入的沒頭沒尾的小片段啊,讓人看到普通人對食物的態(tài)度。故事是從《原野奇?zhèn)b》來的你們信不??
勠力同心集腋成裘的《蒲公英》體現(xiàn)的是日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里的核心價值觀:拿來主義精神。伊丹十三這種漫畫拼貼法在當(dāng)年看來或許還屬于前衛(wèi)表達,但以如今的眼界來看這則生死寓言卻是如此淺白而粗俗。對比《飲食男女》就會發(fā)現(xiàn)食、色之間的關(guān)系無法在同條線索里統(tǒng)一起來,必須要借以電影的形式完成串聯(lián)。
超好玩的神作!一碗拉面,吃出了打怪升級,吃出了世間百態(tài),吃出了生老病死,吃出了男歡女愛,吃出了西部暴力,吃出了各國美食。
正所謂食色性也,這片就像李翰祥編出來的,一個長故事又摻著幾個短故事。伊丹十三真是熱愛模擬經(jīng)營啊。
一部吃吃吃狂想曲,人類從出生到死亡,悲歡離合,性情愛趣全部與吃吃吃吃掛鉤。三星是因為主線情節(jié)很無聊,而且性別刻板印象非常沖鼻。但幾段小劇場異常精彩(點法餐,吃意粉,還有役所廣司演的那個公子哥各種驕奢淫逸的生活),各種轉(zhuǎn)場插播也很有意思,能看出導(dǎo)演頗有才華。然后沒想到役所廣司年輕的時候居然很有松田優(yōu)作的氣質(zhì)。
我看過最精彩的日本電影,和JacquesTati的喜劇一樣無法被歸類。從沒有電影人用伊丹的方式通過對食物的狂熱表達對生活的摯愛,我所知范圍內(nèi)也只有Tati和伊丹能讓觀眾以為生活就是開心地面對不那么樂觀的現(xiàn)實。
美式風(fēng)情之下竟然有雅克-塔蒂和戈達爾的影子,周星馳拍食神,應(yīng)該抄了這片吧,還有,役所廣司的眼線,要不要那么迷人
與其說勵志行業(yè)?。ㄖ骶€)與片段浮世繪(副線)的結(jié)合鋪陳出了人生即食色的道理,不如說是一出偏離正統(tǒng)的日式喜?。ㄎ鞑吭匾耄┡c無厘頭旁支在爭奪“食即性”的表達權(quán)。拉面店中一眾男人為了更崇高的理想壓抑性沖動,而這種力比多的壓抑在副線的每一個橋段中都得到了宣泄。一個被食所鞏固的男權(quán)社會
男人戴上帽子,女人也戴上了帽子。片中有不少與拉面店主線無關(guān),是與美食有關(guān)的情欲挑逗和日常趣味,色性與吃相,爽大發(fā)。其中以役所廣司的段落見長,好似誤闖片場的片中片。而伊丹的拍攝手法,大有即興發(fā)揮之感,點法餐、吃意面笑煞我也。故事結(jié)構(gòu)上是西部牛仔行俠仗義,組建團隊干大事。
所有夢想、情欲、歡愛、樂趣、尊嚴都被一口吃食支持著,我吃故我在。認真對待一湯一菜,就擁有鍍了金的一分一秒,好像電影的第一句話“哦,原來你也在電影里?!?/p>
女主資質(zhì)平平,對做拉面沒有悟性,所以安排男主四處為她張羅,先后拉來乞丐大師與富貴老人的司機做外掛,然后偷窺對手做湯方法,陶瓷成功店家的發(fā)面秘笈,再從天而降一個為她傾心的室內(nèi)設(shè)計師,幫助翻新店面……這么瑪麗蘇的劇情,大概網(wǎng)文作者都想不出來,只能理解伊丹十三真的很愛他老婆吧……
作為口唇之欲的食與性,活色生香。食物是無處不在的性感怪物,貪婪、依賴、垂涎、偷偷摸摸、念念不忘、到死方休,是人與它的關(guān)系。熱愛食物,從吮吸乳汁時就開始,與性欲難解難分。積極向上的成人童話就像用餐禮儀,在原初混沌的欲望表面披上禮服。主線之外的小故事詭異可愛。畫面很暗。
對美食孜孜以求的態(tài)度即對待人生之姿態(tài)。。。面條可以吃得很瘋狂。。。我也要做湯婆婆。。。
海邊吃牡蠣那幕拍得好奇幻,捕魚女在海水里搖曳就像小美人魚聽到大船上飄過來曼妙的歌聲
1.精妙至極的拼貼融合式喜劇,完美詮釋了“食色性也”,更將美食、情愛/死亡與電影牽系起來,片頭即打破第四堵墻,在影院中的影院與觀眾對話,向吃零食發(fā)噪聲的人發(fā)出死亡威脅,尾聲又呼應(yīng)呈現(xiàn)臨死前幾秒內(nèi)看盡一生的腦內(nèi)電影。2.敘事鮮活有趣:主線戲仿西部片,牛仔帽司機于危難之際臨降,與眾熱心兄弟一道幫助面館成長升級,事成后迅即離去,日式匠人精神亦透現(xiàn)其中;副線分成7段,時長占比37%,穿插展現(xiàn)眾生百相,散而不亂,圍繞著吃與性的相通、美食的魅力與誘惑,順帶諷刺了“文明人”對儀式的過度執(zhí)迷(日餐法菜意面都齊活了)。3.副線確乎更引人入勝:食物貫穿一生,從嬰兒吮乳到孩童嘗味,由青少年習(xí)禮節(jié)到中年尷尬卻必需的社交,及至死前最后一頓飯,而怪癖與犯罪亦脫不開食欲。4.肉體調(diào)味蘸食,二口吞吐蛋黃,沾血牡蠣,妙絕。(9.5/10)
飲食大觀,諸國飲食(文化)符號漂浮于電影中的日本。這一切都在印證巴特符號帝國的觀點。導(dǎo)演在處理電影里的各式能指之時,并不沉迷于賦予其固定的所指,而是進行界面式的打亂、插入和顛覆,旁逸斜出,輔助主線展現(xiàn)了日本人看似解構(gòu)實則傳承儀式感的民族性格。此外,喜劇效果也十分之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