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玩藝術(shù)的小青年真迷人
作為今年圣丹斯電影節(jié)“美國劇情片單元評委會大獎”與“劇情片觀眾大獎”得主,《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被福斯探照燈公司以1200萬美元高價買下發(fā)行權(quán),創(chuàng)下了圣丹斯史上賣價之最。要知道,今年的奧斯卡黑馬《爆裂鼓手》也是出身于圣丹斯,同樣也斬獲了雙料大獎,這不免讓我們對這部電影抱有更多的期待。
電影根據(jù)杰西?安德魯斯同名小說改編,故事就和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一目了然,講述了高中生Greg與他唯一的朋友Earl以及將死女孩Rachel之間的一段故事。故事發(fā)生在匹茲堡, 17歲的高中男生Greg,有點自閉甚至有點神經(jīng)質(zhì),像其他孩子一樣,害怕自己無法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所以很努力地展現(xiàn)自己開朗的一面,小心翼翼地與學校里的各種圈子和同學保持友好關(guān)系但拒絕結(jié)交朋友,就連和他一起長大的Earl,Greg也以 “合作者”加以描述。作為電影骨灰級發(fā)燒友,Greg和Earl把大部分業(yè)余時間都花在了惡搞經(jīng)典電影上,直到Greg心不甘情不愿帶著媽媽的命令去看望患癌女同學Rachel之后,一切發(fā)生了改變,Greg心中最脆弱、最美好、最溫柔的部分一頁頁翻至開來,漸漸地,他們成為了朋友,Greg在這種變化之中找到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而又不得不面臨Rachel的離開。
這個故事關(guān)于友誼、關(guān)于療愈、關(guān)于死亡、關(guān)于迷茫的青春和迷影少年的夢想,沒有國內(nèi)青春電影狗血的墮胎和繁復的情愛關(guān)系,甚至沒有多余的煽情嵐語。它包著美式青春片的外殼,鎖著一顆喜劇的心,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方式傳遞出如織錦畫一般的質(zhì)感,清新中帶點荒誕、治愈中帶點思考,幽默中真誠的操控觀眾情感,讓你甚至在應該哭泣的時候發(fā)笑,但仍可正擊你小心臟中最柔軟的地方把你感動的一塌糊涂。
這是能讓我們產(chǎn)生共鳴的大多數(shù)人的青春,友誼永遠比愛情來得早占據(jù)的多,沒有任何強加的男女之情,純粹又真實。導演講故事的手法獨特,以一種碎碎念的單元模式展開,閃切的手法壓縮時間,粘土動畫給Greg的內(nèi)心世界代言,輕快的音樂、不飽和的清新色澤、獨特的感覺、節(jié)奏、氣氛融合交織就如一副手作一般吸引住了我們的靈魂。
Alfonso Gomez拍攝的手法更加天馬行空,他偏愛“詩化的”運動拍攝,喜歡手持拍攝的自由感和晃動產(chǎn)生的自然效果,用活潑的鏡頭敘事風格微妙的操縱我們的視點,搭配旁白進入一個個場景,有那么點神秘有那么點期待,同時將我們帶入電影敘述的核心,相知初期用廣角鏡頭拉遠人與人的距離,大量特殊角度和鏡頭拍攝甚至完全倒置的構(gòu)圖,在或緩或急的運動中給畫面烙印上一種輕松詼諧的調(diào)子,這種獨特的情感視角及風格迫使我們對所看到的內(nèi)容作出特定的反應,感受被放大的荒誕奇思。
和導演把玩鏡頭的方式一樣,電影在情緒的處理上也是活潑輕松的甚至帶點抒情式的,細膩充盈但不過火煽情,用最普通的感謝承載著巨大的感情分量。電影青春生機勃勃的氣息和爛漫的色彩貫穿始終,在治愈和被治愈中尋找自我,雖然有矛盾有不確定,但這些正是青春期的茫然之所在,Greg因為Rachel而發(fā)生的可能是很微妙的內(nèi)在變化,但是深刻改變了他的外在行為及生活方式,Greg溫暖了Rachel最后的時光,而Rachel也改變了Greg的一生。
在入學論文時,Greg神經(jīng)兮兮地寫道“我真的很想讀大學,我在高中一點都不合群,因為我嚙齒動物一樣的外表,也因為我一直改不了說臟話的習慣,我早已面目全非,你只要看我一眼你的狗眼就會立刻瞎掉”, Rachel改成了“讀高中的時候,我一直不習慣展示真實的自我,事實上我一直都不太喜歡自己,但是我覺得這是因為我還不夠成熟,而大學可以幫助我成長?!痹谟捌那鞍攵?,Rachel已經(jīng)開始真正走進Greg的內(nèi)心,看他的電影,了解他,影片沒有解讀Rachel的小宇宙,直到她死后Greg才明白了Rachel把玩的剪刀是用來創(chuàng)造什么,在導演不故作煽情的氛圍里,看到這里淚腺才開始放松,伴隨著Rachel的旁白,我們看到了一個富有靈性的女孩兒,她的夢想是變成一只松鼠,渴望跑進森林,人的生命是有延續(xù)的,在她死后,Greg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關(guān)于她的新東西,紙雕、松鼠還有她口里的“在天之靈”。
很喜歡電影里布景的搭配著色,家具布置裝飾都很棒,清新的粉黃綠藍,成長的顏色,視覺效果統(tǒng)一貼合主題,后期則用低飽和度的或迷離的光影色彩,表現(xiàn)細膩親密的關(guān)系。電影的迷影情節(jié)更是讓熱愛電影的小青年們著迷,迷影情結(jié)的設(shè)計恰好是對電影主題詮釋的一個有趣的角度。我想,每個迷影人內(nèi)心都有一個Greg,都希望會有個Earl那樣的“合作者”和Rachel那樣的“觀眾”。導演很著重細節(jié),影片處處有巧思,比如Greg給Rachel第一次打電話的時候,電視機上放的是《出租車司機》,Travis也在給Betsy打電話;比如休叔真的來搞了把音串;比如最后的推鏡頭包括構(gòu)圖,對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
男女主都演的出色,對男主的旁白有種繞耳的溺愛,作為表現(xiàn)溫度的手段,前期的孩子氣和后期的溫柔感慨結(jié)合的完美,聽聲音就覺得Grey帥氣了起來。Ps,Greg給Rachel拍攝的影片后面我理解為血液和細胞,抽離重組就像是渴望新生的小生命,暗喻了對Rachel“血癌”治愈的一絲溫暖的希望吧。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擔不起圣丹斯雙料大獎的榮譽,我倒覺得它是我今年看過最perfect的獨立電影,非波瀾萬分,卻豐富飽滿細膩動人。最后感嘆一句,玩藝術(shù)的小青年真特么迷人??!
2 ) 就愛這種調(diào)調(diào) 就要這么小清新
“我剛剛咨詢了醫(yī)生”
“他說你需要一種叫Greg的特效藥”
Greg和Rachel的緣分從前這句話開始。
電影最后 伴隨著Rachel溫柔的聲音,透過窗戶上手繪的銀色階梯,微風中的Greg拿著書和枕頭漸行漸遠。
陽光明媚,綠色蔥蘢。
腦中不禁浮現(xiàn)出《這個殺手不太冷》里Leon和Mathilda拿著花盆和面包的經(jīng)典畫面。
身上一陣酥麻,不沉重,不心痛,不壓抑,不糾結(jié),反而一片釋然。輕松無比。Greg那時的感受也應如此吧。
電影似乎一開始就注定要將小清新進行到底。
如片名般簡潔: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這是兩個迷影少年和一位癌癥少女的故事,青少年絕癥題材。
其實于我而言,不知從何時開始似乎對這種青春類型電影有些許抵觸,大約是相似的情節(jié)看得太多太多,想要不落俗套都難 ,何談驚喜。
對,就是驚喜 。
可一定要聲明的是:
這應該算是一部極小眾的電影 ,談不上有什么劇情,迷影元素和劇情也融合得不太好,實在稱不上是奧斯卡標準化的好電影。比如若是讓我父親大人去看,他肯定是要無聊地睡著的。沒有諾蘭大神的Inception和Interstellar那么多的情節(jié)起伏和強烈的視覺沖擊,也不像阿甘正傳和霸王別姬講述著一生的情懷與故事。我好怕你們帶著太大的期望去看它 ,然后抱著滿滿的失望離開。
可是 這青春片太對我胃口!
整部電影充滿了一種無以名狀的快樂與悲傷,故事溫和的基調(diào)并不會讓你大喜,也不會讓你大悲,就是一股淡淡的記憶深刻,讓你回味,讓你懷念。這些小小的感覺 ,讓我無法抽離,再次勾起《one day》曾經(jīng)給過的感覺,于是終于還是決定坐下寫下一些感受。
我想寫給小眾的你們。
寫給向往文藝的你們。
寫給小清新的你們。
愛死了這種粉黃綠藍調(diào)出來的色彩,有點韋斯安德森的味道,粘土定格畫面亂入文藝到極致,惡搞電影海報可愛的不要不要的,男主低沉溫柔的旁白好燒耳,女主大男子主義中夾雜著嫵媚。
這些無關(guān)劇情的畫面細節(jié)著實打動了我。
說說迷影部分吧,這是電影最大的亮點,不過同時也被認為脫離了主題。可其實,任性一點說,三個主人公對電影共同的熱愛又何嘗不是導演隱藏內(nèi)心的主題呢?像我這樣業(yè)余的電影愛好者,看到里面的自制小電影都會會心一笑,無法想象那些資深影迷那么那么激動的心情。
電影里面的致敬經(jīng)典太多太多 ,便不一一列舉了。
詳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827807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4325923/questions/58570/?from=subject導演Alfonso Gomez-Rejon,用他的電影長篇處女作,為我們用最輕松,最歡樂的方式,從內(nèi)到外展現(xiàn)了幾個北美高中生的日常和內(nèi)心世界。很真實,很親民。
欣賞導演,是對電影多么的熱愛才會以一部電影作品來致敬經(jīng)典。
羨慕導演,完美地詮釋了拍電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感嘆Rachel,在生命的最后兩小時看著拍給自己的紅色綻放電影, 安靜離開。
很多人覺得,“前半段太討巧了,后半段想收也收不回來了”。
其實若是單純把后半段拿來給我看,仍是會感動。電影90%的部分以Greg的視角去講述故事,當Greg再次回到她房間時,看到書里精美的書雕,墻紙上手繪的松鼠,玻璃上的銀色階梯,那么那么多的小細節(jié)時,他哭了。
電影終于還是以Rachel的視角做了Ending。
只是當Greg發(fā)現(xiàn)Rachel的可愛時,她已離開。
最后借用閨蜜的一句話:男女主角打死也不談戀愛這一點深得我心。
3 ) 那年夏天當我從你的世界路過——北美新片《我與厄爾以及將死的女孩兒》漫談
那年夏天當我從你的世界路過
自從我們上學之后,想要交到一個朋友,也許不是難事,但是想認真交一個朋友,也許并不簡單。如果每個十幾歲的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世界,那么與人分享自己的世界,或者進入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都是一件需要緣分的事情,用大俗話講,需要一個投緣的契機。而這部電影,就是為我們講述了在一個不算契機的契機下,三個年輕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這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我和厄爾以及將死的女孩兒》,小說作者就是電影的改編編劇,首先這樣長的電影名字延用,在青春片里面并不多見。然而作為一部關(guān)于年輕人的電影,這樣的名字又并不突兀。直白的給到觀眾第一印象,就是主人公“我”和厄爾的一段友誼,以及“我”和一個將死的女孩兒之間的故事。這里導演和編劇都沒有將故事升華到人生哲理,或者給這段經(jīng)歷歸結(jié)一個存在的意義,只是給了我們一條線索,一條關(guān)于幾個年輕人之間的關(guān)系鏈。
而整部電影就圍繞著主人公Greg,為我們打開了三個年輕人的世界。也許17歲的年輕人對于大人們來說,時常是個難懂又奇葩的世界。與其說我們難以想象和理解他們的世界,不如說常常是我們“打開的方式不對”。而導演Alfonso Gomez-Rejon,用他的電影長篇處女作,為我們用最輕松,最歡樂的方式,從內(nèi)到外展現(xiàn)了幾個北美高中生的日常和內(nèi)心世界。
首先從男主角開始,這個進入高中最后一年的17歲大男孩。他眼中的校園如同動物園+菜市場的混合體,他在不同的社團與大家保持著最基本的社交,在自己無處可躲時,只得和唯一的“朋友”厄爾一起,在“紋身帝”歷史老師的辦公室午休。而對他來說,女生突如其來的搭肩“Say Hi”,簡直就是被雄壯的母鹿踩踏一般恐怖。而他的世界,每天除了被無聊的高中生活消磨,就是被自己的母親和父親教誨,直到他倒地不起,在地上滾來滾去,匍匐前進。
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并不新鮮,而這部電影的獨特,大部分體現(xiàn)在導演對年輕人生活和內(nèi)心的解讀,以及將個人的解讀,通過趣味的表現(xiàn)手法,讓觀眾感受到共鳴。無論是學校里雞飛狗跳的餐廳,還是對性感女神的形象比喻,以及對母親如機關(guān)槍掃射一樣,可置人于死地的嘮叨進行具象化表現(xiàn),這樣的橋段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而電影無比奇趣的開打了男主角Greg的世界,只是這個故事引入的開始。接下來影片講述的年輕人之間的關(guān)系才是重點。影片中很實際的交代了Greg起初并不想與人交朋友的性格。就像他和唯一的“朋友”厄爾,也不是真正意義上通過主動結(jié)識,而成為的“朋友”,他們只是從鄰居,變成合作拍檔。相信這一點對于年輕人和從那個時期走過的人來說,是個并不奇怪的事情。有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想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同時更是對其他人的世界不感興趣。
而影片中的男主角Greg卻沒有那么幸運,生生被母親的嘮叨逼到絕境,只能去請求鄰居家得了絕癥的女孩拯救自己。這樣的開端簡直是埋好了無數(shù)個笑料的雷,等著觀眾去一個一個踩爆。
而影片中,借由Greg和Earl的愛好,通篇的對經(jīng)典電影的翻拍致敬,簡直是為該片賺足了好感和額外加分。讓每個觀眾和影迷都在無形中,與電影中的年輕人們拉近了距離。Greg和Earl自制電影的愛好,成為了他們標簽,也成為了和將死的女孩Rachel拉近距離的關(guān)鍵。這一愛好的暴露來自于一次意外,意外的嗑藥讓Greg和Earl只能離開學校,逃到Rachel家避難。期間三個人坐在臺階上吃冰棍聊天,這一刻,三個人成為了沒有秘密的朋友。這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那個年紀,與最好的朋友一起輕描淡寫的探討某些事情,令人無限追憶。
而一個Greg本人并不愿意與人提起的事情,反而被大家知道,還被其他人要求制作一部關(guān)于Rachel的電影。這樣的人際關(guān)系和任務制定,對于一個沉浸在自我創(chuàng)作世界的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當Greg開始慢慢進入Rachel的世界,由于起初他是被動的進入Rachel的世界,他看事物的角度,不帶有任何目的性,沒有盲目的情感需求,沒有刻意的討好,反而可以沒有負擔的和Rachel相處。他眼中的Rachel,第一印象是個屋子里滿地有著數(shù)不清數(shù)量的枕頭的同年級同學而已。
他們一起看電影,一起聊天,一起排解壓力。直到他們談到未來,Greg的母親給了他一本相當于大學黃頁的書。認為他的未來就在其中,他應該好好甄選,決定自己的方向。而對于Greg來說,自己的未來又怎么可能在這本書里。而在Rachel看來,自己已經(jīng)得了絕癥,在即將消失的未來中,她的未來又在哪里。電影在觀眾不知不覺中,再次拋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面對的棘手問題。而這個問題對兩個角色來說,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
而電影最后的解扣,也是極為的巧妙,相信也是這部電影在2014年美國圣丹斯電影節(jié),同時捧得評審團大獎和觀眾選擇獎的原因。這就意味無論什么層級的觀影者,都為這部電影買了單。
故事的最后Rachel化身為一只奮力向上的小松鼠,隱藏在她房間墻紙的每一個小角落里。只有了解她的人,才可以看到她既微弱又獨特的腳步。而在她每一本看過的書中,她也留下了自己的世界。也許書本對一個17歲的孩子來說是未來的選擇,而對于即將消失的Rachel來說,這里也是一個當下的世界,有關(guān)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她所擁有的美好的友誼。
而Greg則從Rachel的房間,帶走了那個性感的紫色絨毛抱枕,這是他們友誼開始的見證。就像Greg開頭的自述說的,最終Rachel并沒有從這個世界消失。雖然Rachel在看過他拍攝的電影之后的十個小時里,去世了。
這樣的兩個年輕人的世界,從陌生到產(chǎn)生交集,到彼此爭吵,再到心靈的共鳴。最后,一個人的一部分,進駐到另一個人的內(nèi)心,甚至影響他的未來,打開了他的未來,這樣的關(guān)系甚至大于友誼。而Greg將永遠帶著Rachel的一部分繼續(xù)生活下去,Earl也是一樣。其實,進入一個人的世界,沒有那么簡單,也沒有那么難。
最后談談那部,看了之后的人會死去的天馬行空的短片。Greg從抗拒給Rachel拍攝短片,到開始著手拍攝,到覺得自己拍的根本都是垃圾,再到最后在畢業(yè)舞會那天,穿著西裝革履,坐著加長版林肯沒有開去畢業(yè)舞會,而是開去了醫(yī)院看望Rachel。他對Rachel的友誼,已經(jīng)不再是被迫的相識,別扭的調(diào)侃,無端的爭吵,而是到達了真正的彼此理解和情感互通。他的短片里,前半段的人物特寫慢鏡頭,是Rachel身邊的人,包括單親母親,Earl和自己,從一個Rachel沒有見到過的角度,黑白慢鏡頭,特寫展示了每個人的狀態(tài),那樣標志性的人物動態(tài)和神情,令人著迷。而后半段的色彩拼接動畫,像是把年輕人腦子里的臆想, 變成糖果色的抽象世界。這里被有些人認為模仿了韋斯.安德森的手法,但是卻不盡然。瑰麗的動畫手法,并不是韋斯.安德森的首創(chuàng),也不是所有的定格動畫都是韋氏的風格。
影片結(jié)尾,隨著Rachel瞪大的雙眼,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彩色的投影畫面,漸漸走向另一個世界,Greg是悲痛的, 他走出了病房,所有的觀眾都在這個淚點淪陷。影片前四分之三都用來講述青春的趣事,似乎在那個還不知悲傷的年紀里,記住的滿是尷尬和搞笑的回憶。而Greg最后也對Rachel的離開釋然,表現(xiàn)在經(jīng)過Rachel的再次推薦后,他得到機會提交自己的短片作品時,他將自己為Rachel拍攝的短片封好,并附上說明寫道:“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會死。”,而影片也在這里戛然而止。
這部電影也許會成為本年度最受歡迎的青春題材電影,一個鮮活的展現(xiàn)了年輕人的世界,并且講述年輕人世界之間的交叉關(guān)系。真實又不失趣味,溫情又不顯做作。的確是繼《朱諾》《我和夏莫的500天》之后,該工作室的又一力作。
2015年7月5日 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guān)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觀看
#日本電影大師藍光套裝系列
#臺灣電影大師藍光收藏系列
#新老電影混剪系列
未來還有更多CC必收藍光套裝系列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guān)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4 ) 另類解讀
也許是我比較low,前半段差點看不下去而想棄了。之后就是greg答應要為rachel拍個片子的時候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直到greg穿著禮服要去參加舞會卻把車開到了醫(yī)院開始,我的眼睛就再沒離開過屏幕。所以,看到不少影評在說前半段好看,后半段不咋地時,我也只能掩面:也許是我不懂藝術(shù)。
真正感動到我的是在rachel死后,greg在她房間的那段。一直以來,都感覺是greg在為rachel不斷付出:陪聊,陪玩,還陪拍電影,rachel只負責生病,負責被照料,負責流淚,負責放棄治療。但是,greg在房間里發(fā)現(xiàn)的一切把之前散亂的線索都集中起來,原來rachel也在感動,也在努力,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感謝greg。
歷史老師的那句話很有寓意,你可以在一個人死了之后繼續(xù)了解他,這句話似乎就在說房間里的greg。
5 ) 照顧好Francesca,我先走了
We see people come.
We see people go.
This particular timing is extra special.
現(xiàn)在越發(fā)覺得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無法解釋的,曖昧得就像timing這個詞語,找不出什么有說服力的原因。很多事情發(fā)生了就發(fā)生了,結(jié)束了就結(jié)束了,有就是不聽勸拼死拼活瘋了一樣也要去做的,有一萬個不愿意因為無法忍受一直nagging的老媽而不得不做的,有找不出什么原因就恰好發(fā)生了的,也有猶豫糾結(jié)得不行然后選擇放棄不放棄或被放棄的。人生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導致不同的結(jié)局,也會讓我們遇到不同的人。有的人,你以為ta是這樣的,其實ta是這樣的,有的人比較容易讀得懂,有的人好像不太能讀得懂。
從一開始就挺喜歡Rachel的,說話不拖沓,就冷冷地看著Greg扯一堆淡,然后一個“哦”或者“no",挺性冷淡的。這樣的女孩大概就是屬于不太讀得懂的吧,因為她不會刻意地把話題的重心移到自己身上,就你問了我就說,不問我也沒必要硬聊這種。這樣的女孩子搭配一個能扯淡的善良可愛的男孩子其實挺好,可是要在一起了就無聊了,所以“打死也不談戀愛”這個設(shè)定還挺神來之筆的。
這么一想,其實談戀愛挺無聊的。因為一旦那樣,你在哪里,做什么,都會或多或少受到一個場的干擾,就沒辦法全身心投入。就比如,三個人在the corner前面的大臺階上坐著吃冰棍,其中兩個還磕了藥,愛死了這場戲。還有,在家里的床上躺著看電影,一個人伸出手,另一個放一個爆米花在她手上,舒服的恰到好處。Greg其實是有尷尬癥的,他之所以在學校里那么累,就是一直在避免尷尬,保持和所有人之間的balance,所以他才那么能扯淡,因為他覺得沉默尷尬。他知道什么樣的話會傷人,知道聽見這種話怎么抖包袱會break the ice??墒荝achel說她覺得沉默還OK,所以兩個人在一起待著,不說話也不尷尬,這樣就特別好。
這一陣子其實長大了蠻多的,長大也就是一瞬間的事吧,就一下子實現(xiàn)了自我定位的感覺,知道什么事情我可能這一輩子都做不來,什么事情我居然也可以做,被自己的底線嚇了一大跳。也知道了什么樣的人我和ta待著舒服,就多和這樣的人待著。什么樣的自己是可愛的,什么樣的是不可愛的,有的時候讓自己太累的事情就不勉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熱烈地活著,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溫暖。但是一旦選擇了要去陪伴一個人,所有的付出都變成了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的事情,也不會計較得失這些無聊的東西。
Greg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屌絲,但是其實他真的做了蠻多蠻屌的事情,拍了42部在他看來sucks的電影,然后特別走心地拍了想看起來不那么sucks的一部,送給了Rachel,在她臨死之前的10小時看完的,熱淚盈眶。
就像那一個需要托付的名叫Francesca的有著長絨絨的粉色的pillow,掛滿一面墻的剪刀和挖出等高線三個小人坐在上面吃冰棍的空心書,畫在房間壁紙上的跳個不停的一只只小松鼠,五顏六色的帽子和粉色假發(fā),這樣熟悉又陌生?;蛟S一個人,你以為你足夠了解她的喜悲,你以為她很無趣很抑郁,可是當她離開你,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從未真正了解過她,過去都是假的,還是真的,說不明白。
片子很好看,屬于我最喜歡的瞎扯淡又有耐看的細節(jié)的類型,只是可惜,我的senior year也已經(jīng)一去不返了。
6 ) 隨寫《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2015/11/4)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xù)》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2015)
看片前只聽聞這部片在日舞影展受到矚目,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觀賞這部片確實是頗為享受,尤其是在國賓長春A廳觀賞,影片極盡花俏的鏡頭調(diào)度效果十足,假若日後這部片有機會上院線大概沒什麼機會在這麼大的戲院放映吧。
導演Alfonso Gomez-rejon拍電視起家,這部作家Jesse Andrews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描寫一位高中男孩成長的電影,在影像上立即讓人想到魏斯安德森的作品,調(diào)度上有別於安德森對構(gòu)圖的偏執(zhí),而是在鏡頭角度和運動上用盡能事,其中戀物與經(jīng)典參照則不遑多讓。青春期孤僻少男的心事則讓人聯(lián)想到《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 - 1998)的搞怪幽默。
電影其實沒有走上孤獨叛逆的路,穩(wěn)當?shù)卮谏倌袑で笞晕叶ㄎ缓团惆榻^癥少女的通俗戲碼,劇本努力地讓劇中角色相處的橋段與對白不落俗套與政治正確,甚至主角的旁白有點後設(shè)地一再聲稱這不是觀眾想像如《生命中的美好缺撼》(The Fault in Our Star - 2014)那樣的電影,但卻同樣地牽動通俗劇觀眾的笑聲與淚腺。
於我而言臨門一角或許是主角和他的好友正是電影宅,家裏收藏了一堆CC版DVD,甚至他們自己也惡搞似地自拍經(jīng)典電影的仿作短片??粗鹘悄7潞伤鞯牡聡?,或是電影直接引用《四百擊》的配樂和《路上行舟》《天譴》的畫面,還有一堆沒法直接認出來的引用,更不用說那一堆搞笑仿作各路影史經(jīng)典的短片,真是充滿了影迷之間的默契共鳴。迷影的魔幻也在情節(jié)高潮處扮演了難以言說的角色。
在歡樂的兩小時後冷靜下來想想,其實也感到片名中除了Me之外,主角的非裔好友Earl在影片中角色的定位並不明確,至於Dying Girl也有點像是成就主角成長的悲劇配角。這是青春羅曼史電影隨時代的更新同時披上了迷影的外衣,骨子裏雖然沒有太新鮮的創(chuàng)意但樂趣與誠意十足。
迷影少年與絕癥少女的清水之交,然并卵,離去的終歸離去,孤獨的依舊孤獨。
好喜歡Earl,好他媽搶戲,男友力爆棚
前半段太討巧,看得人心有戚戚飛到了天上,結(jié)果后半段想收也收不回來了,雖然終歸是皮毛功夫,但耍得好也是好功夫;越看越覺得主創(chuàng)如果橫下心來把片子徹底做成迷影類型或許更有奇效。
年度哭的最激烈的一部片子,自己都被嚇到。從男孩進入女孩房間,開始回憶殺時,一切都繃不住了。跟青春年少的愛沒什么關(guān)系,最催淚的是“即便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上,你仍有N種方法來了解TA?!毕肫鹆艘恍╇x別,一些往事,一些塵封在心底的柔軟。然而你是被珍視過的那一個,也許已經(jīng)足夠。
影片大概只說了一件事,太過于迷戀電影,終究是要孤僻的
3.5 成功將一個青少年絕癥題材拍得與眾不同,前半段特別好,大量迷影元素很討喜,故事最后的落腳點也不錯。但或許有點太想獨樹一幟,各種耍小聰明的手段最終和故事本身產(chǎn)生脫節(jié),成了討巧的表面功夫,沒有從實質(zhì)上提升這個不落俗套的青春成長故事,挺可惜的。
一生太短了,一生太長了
男主這種長相呆逼,悲觀自嘲,又有趣到死的藝術(shù)小青年簡直完美契合了我對另一半的所有幻想。
“老媽逼他看望Rachel,Earl逼他給Rachel看自拍的小電影,Madison逼他給Rachel拍電影…” 生活里一系列的被動選擇,看似無意卻勝真心。你能聽到后悔的北極熊咆哮聲嗎?2015《星運里的錯》《王牌制片人》《心如折紙》,平淡、有趣而溫暖。最后房間里的鏡頭有點催淚,《四百下》的桌面不能更贊!
果然是樸贊郁的御用攝影,幾個手法無比眼熟,片尾看到名字就覺得肯定是他。孤僻男女是青春片一大殺器,最后影院里一片片抽泣聲。
自述是操縱敘事的捷徑,個性是設(shè)計風格的工具。太多操縱和設(shè)計留不住真情實感,以至憋足勁的情感暴發(fā)更像是冷場。此外把匹茲堡拍出糖果色是什么意思-05/07/15 at Regal Union Square Stadium 14 (adv)
雅致脫俗的絕癥題材小清新青春片。1.海量迷影致敬,各種有愛惡搞海報,讓人樂開懷;2.沒有狗血橋段和過度煽情;3.不少跳切和大幅度鏡頭運動,靈動活潑;4.在觀影中途安然逝去,是狂熱影迷夢寐以求的死法;5.你仍能從逝者的人生學到新東西,并帶著印記一路向前;6.書雕,壁紙上的松鼠,剪刀。(8.5/10)
超喜歡,耍的小聰明一點也不過分,我照單全收。沒有俗套的愛情,也沒有拔高和升華,一切本該就是這樣。
Michel Gondry × Jean-Pierre Jeunet × Wes Anderson + Earl的三白眼 + 樸贊郁的御用攝影 + Hugh Jackman
襪條橙,現(xiàn)代啟示花,下午四點半牛郎,赫爾佐格夢之負擔一生黑……“她以為只要在樹林里待得足夠久,就可以變成一只松鼠”
導演 麻煩把片子里男主拍的42部爛片寄給我 謝謝
3.5 同樣是癌癥小清新,這部比去年的星運里的錯還是強不少的,雖然幾乎談不上有劇情,但起碼有很符合那個年齡高中生的可愛細節(jié),不造作。里面的自制小電影相信看過原片的影迷都會會心一笑,什么 400 bros... 不過問題也在這里,總感覺他們并沒有真正把迷影和劇情融起來
今年圣丹斯大獎得主,有趣的白血病電影。平平淡淡不煽情,豐富的電影語言和各種向老片致敬;可惜前半部分拍得太歡脫,導致后半部分有點脫節(jié)。好在單憑男女主角打死不談戀愛這個設(shè)定就已經(jīng)把“星運里的錯”pia到狗啃泥...(墻上的四百擊海報送我?。。?/p>
古靈精怪的鏡頭語言,加上將死女孩的故事,頗有些【韋斯·安德森】拍攝《星運里的錯》的感覺?!?好喜歡那些惡搞“電影”的小心思/迷影情節(jié):《老年凱恩》《大開屁界》《羅斯瑪麗的蘿卜》《四百兄》《諾斯鼻拉圖2》《吃貨八部半》《狗屎男》《瘋狂之鞋》《刨析漢堡》《迷路記》(字幕翻譯真給力)!
奧斯卡頒獎季沒戲,妙趣橫生的小清新青春片,沒有戀愛,沒有墮胎,沒有狗血,有的是一個男孩的生活和煩惱,以及一些聰明的創(chuàng)意和對經(jīng)典文藝片的愛。做個高逼格的文藝影迷就是不一樣,自覺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連生活都搞的這么可愛這么虐,看來日后只能以影會友了,認識一些品味相投的人?!铩铩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