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B文章 敢來看么——《無極》終極解析
奔或逃
——《無極》電影文化賞析
在中國強大的和諧(河蟹橫行?)面前,敢于深刻揭露社會現實的大多數都是小投資的獨立電影。其中最為搶眼的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第六代導演的作品,悲劇的大多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在此時中國電影界的中堅力量——第五代導演開始學習好萊塢,玩“大片”?!稛o極》卻是眾多“大片”中的一個特例,它在大俗與大雅之間游離,試圖借此擺脫“中國大片”千篇一律的主旋律。
陳凱歌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形式成功的避開了嚴格的審查(洗腦?)制度。魔幻現實主義的電影包含了大量的隱喻,對草根階層的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礙,對現時草根階層公民意識的啟蒙影響甚微。就像一把雙刃劍,魔幻現實主義卻能在極權政治的中國,這一片大同的半密閉空間內,借用時間的掩飾,為陳凱歌發(fā)出了最為個性化,最為深沉,最為嘹亮的聲音。
大聲贊頌愛情和自由,呼吁我們不惜以鮮血甚至生命的代價奔向我們的渴望,奔向我們的自由!
一、奴隸
“奴隸是不會站起來的,只會跪,只會爬?!薄`
這是第一種奴隸,代表的是處于最底層的農民,打仗時沖在最前面,死在最前面,更為悲哀的是戰(zhàn)爭中還會被自己方的統(tǒng)治者無情的殺害,戰(zhàn)爭勝利后被剝奪勝利的果實繼續(xù)被奴役。一輩子就知道吃,與低級動物無異。
“在他們殺害我們同族的時候,我沒有傷害任何人,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但現在我知道我錯了,其實我一直對不起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 ——鬼狼
第二種奴隸,他們不再是愚昧的代表,他們代表的是以出賣自己的自由來換取些許權力,借以維繼的一群人,就像整個官僚體系。統(tǒng)治者利用他們的本能之一求生,來奴役他們。這是一群活的不知所謂的“走狗”,在統(tǒng)治者的呵斥中疲于奔命,早就忘記了生活的初衷,早就忘記了最初該奔向的目標。除了麻木一面,他們還有善良的一面,他們會醒悟。但是“寄生”的生活讓他們無力放開手,去尋找自己的渴望。有尊嚴的死去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你不要死,要好好活著?!薄?br>第三種奴隸,出生時一無所有,但是他們天資聰穎,經過學習可以找到內心深處的渴望,并放棄一切的奔向渴望。因為他們一無所有,因為他們無所顧忌。一旦明確渴望,他們能夠被激發(fā)出最大的潛能,沖破層層阻隔,完成目標。這樣的人應該是占社會大多數的所謂中產階級,應該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悲哀的是敢于追求渴望中國的中產階級是鳳毛麟角,大部分蝸居在統(tǒng)治者的牢籠中自慰。
二、統(tǒng)治者
光明,象征著所謂的正義,受眾人膜拜,在戰(zhàn)爭中,卻假借正義的名義濫殺無辜,踐踏生命。迷失在名利場的光明只會盲目的奔跑,找不到出口。愛情是會有的,但是名的誘惑使得他不能完全的付出,在真愛的角逐中注定會敗下陣來。
無歡,象征著人性中的惡,現實社會中權力的操縱者。不管是在原始叢林,還是現代社會,利益沖突總會存在,爾虞我詐不會消失。統(tǒng)治者中表現尤為明顯,無歡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中,無歡踩著奴隸與前輩堆積的尸體,走向了權力的頂峰。一個徹底無情無義的猛獸是虛偽的光明所不能抵擋的,因為光明還有情感的軟肋。但是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肯定是一個無歡的人,人性裂變了。
王,一個傀儡,一種用來愚弄百姓的圖騰。
三、女人
在父系社會,女人大多不能逃脫男人的禁錮。柔弱的、無知的少年傾城以放棄真愛的代價換取必須的食物和虛幻的崇拜。在這之后,對真愛的渴望使她陷入了無盡虛無。這時候的傾城急需真愛來拯救。昆侖的出現恰好融化了她那冰封的心,放飛了這只被禁錮的鳥。
四、羽毛
羽毛是象征自由。如果說白色的羽毛象征著純潔的、熾熱的對自由的追求,那么黑袍上黑色的羽毛象征著理智的、隱忍的對自由的追,畢竟權力不能被狂熱的利用。
五、雪之國
雪之國是一個純潔,能力強甚至孤傲的國度。他們愿意犧牲性命來守護自己的尊嚴,但是這樣的犧牲不能改變命運,不能改變殘酷的現實。
六、鮮花盔甲與黑袍
鮮花盔甲象征著愚民崇拜的虛無的名,穿在虛偽的光明身上更顯其荒謬。他的主人應該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昆侖。黑袍象征著權力。黑袍上也有羽毛,權力與自由應該是相輔相成。有史以來權力都是為少數人所擺弄,大多數人為其奴役。穿著黑袍鬼狼只是統(tǒng)治者行使權力的工具。誠然這樣的社會是極度不平等的,大部分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物化了。影片結尾,昆侖一穿上黑袍所有的傷痛都退去了,并且能夠帶領傾城穿越時間,打破這殘酷的輪回,是暗示只有權力掌握在大多數公民手中,社會才能和諧發(fā)展,公民才能追求自己的渴望。
結語
面對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手中這一數據,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奴性已經深入民心。唉,中國急需公民意識的啟蒙,但是強大的河蟹橫行在民主之路上。生活在這樣一個毫無信仰、毫無追求的國度,壓抑至極。是大多數人的逃避導致這樣的結果。他們都各自逃避,目睹同胞被殘害卻無動于衷。我們應該奔向我們的渴望,而不是逃避。最后引用一句和諧的歌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2 ) 陳凱歌:在名利與理想之間徘徊的人
看完電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宏大的作者電影。然而,“宏大的作者電影”聽上去不是很矛盾嗎?這也就是此片的缺陷所在。
以前看過一篇報道,說《無極》在北京秘密放映,觀者的感覺是,場面夠壯觀,但是故事情節(jié)很一般。沒想到看了之后,果然這個感覺非常強烈。
但你又覺得奇怪了,編劇就是陳凱歌本人啊,每當深沉的娛樂記者和他探討這部影片的創(chuàng)作意圖時,他又說得那么頭頭是道富于哲理,讓人的確佩服,在電影頻道播出的《無極》拍攝花絮的時候,你也看得到導演多么精心地在跟演員講戲,掰開了揉碎了充滿激情地,演員也聽得很深入,頻頻點頭……可為什么片子出來,陳凱歌滿腔的激情和3年的辛苦打拼,以及3個億流水白銀恍然間讓人覺得輕飄飄呢?
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作者電影場面過于宏大了。他要拍自己的寫的故事,又要拍商業(yè)大片,他就駕馭不了了。
也就是說,導演的注意力被不斷地大量地分散著,他要顧及視覺效果,要和各國頂尖的電影人溝通,還要集中精力自己內心的故事,這個,除非是神,要不然很難面面俱到。不是面面俱到并非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因為想要面面俱到,而散了神兒,東一拳西一腳,連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都表現不出來了。如果眼睛是靈魂的窗口,而如果電影有自己的眼睛的話,它的眼神是散的。
這個最基本最核心的,還是陳凱歌心理的故事,他一定是被自己感動了,可就像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一樣,有的時候你的目標是那么明確,你是那么志在必得,可就是在這個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你迷路了。陳凱歌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才華橫溢并不能防止你顧此失彼。
更何況,這個故事的架構本身就很普通,從很多別的文藝作品中都能找到類似的編劇智慧,所以他要做的是怎么添加更多的細節(jié)去完善這個故事,用一個講述者的身份把自己心中的哲理表達得更加到位。
但也許,我只是說也許,陳凱歌想講故事,他很自信自己講故事的能力,所以他忽略了“專心”講故事的意義。
因為他太自信,因為他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并非一個堅定的人。
這部電影作為一個商業(yè)大片所需要的氣勢,以及國際化標準,以及入圍奧斯卡的野心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正是陳凱歌電影生涯的一個隱喻,當他想拍一部好的電影的時候,他總是想得太多,票房,觀眾,美國人,國際大獎,海外市場,輿論,都是些事關名利的東西。所以他會徘徊,會以他的聰明和狡黠想出一個萬全之策,至少不會全盤皆輸。這樣,他往往會忽略一個道理,好的電影是發(fā)自內心全力以赴的,是這個導演在拍片的時候只想怎么把這個電影按自己的意思拍出來的明確目的,而不是什么“萬全之策”。他更忘了一點,如果自己只是專心拍電影,他是可以拍出優(yōu)秀的影片的,因為他畢竟是一個了不起的導演。
看一次采訪,陳凱歌說,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映射了現代很多中國的典型人物,他說,像傾城,光明,無歡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你都找得到。其實,看了電影才知道,《無極》更影射了導演本人的心態(tài)。
據說現在陳凱歌和張藝謀關系,已經淡化到普通的“同學關系”了,但這兩個人確有殊途同歸的意思,就是都走偏了。正所謂我生有涯愿無盡,別看他們已經被推到了要高山仰止的境地,他們希望得到的還要更多,而這個更多,并不是好的電影,是看上去是電影卻和電影無關的東西。說是名與利未免太直接了,或者也不是那么準確,但在他們的這種索取當中,能感覺到他們內心的迷失,說嚴重點就是“魔杖”了,也能感覺到骨子里的不自信。
因為只有不自信的人,才喜歡做些“好大喜功”的事情。而他們內心深處,拔不掉的刺,無非就是好萊塢的虛榮,奧斯卡的虛榮。
而你想想,他們?yōu)橹袊娪暗呢暙I是什么呢?只是不斷拍出些真正意義上沒有意思的電影嗎?他們扶植過哪些新的電影導演呢?他們監(jiān)制過那些小成本卻非常中國的電影呢?他們力挺過那些除了演員之外的電影人呢?
如果說陳凱歌是《無極》中的誰,那我說,他就是光明。一個自負的英雄,有天才的氣魄,卻又因為欲壑難平總是不能光明磊落,最終難行正道。
當然,也許他的理想狀態(tài)是昆侖,可他永遠不可能是,因為他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在名利與理想之間,在容易的與正確的之間,常常要天人交戰(zhàn)。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是說“真正的速度是看不到的,就像四季變換,就像日升月落?!笔前?,真正的速度既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逆轉的,不知不覺間,陳凱歌從《霸王別姬》的陳凱歌變成了《無極》陳凱歌,張藝謀從《活著》的張藝謀,變成了《十面埋伏》的張藝謀,他們誰都回不去了,因為他們對電影創(chuàng)作本身的渴望還不夠強烈。
3 ) 那些年,我一直誤會的無極
————————
高中的時候CCTV放這部片,當時是和我哥一起看的。片中有一段柏芝的激情戲,當時覺得尺度太大,便產生了許多不適。以至于最后結局時產生的一點感動也蒙上了一層陰影??赐曛蟊憬o了一個簡短的評價:拍的這是什么啊!
前幾天逛豆瓣的時候看到一句話:無極是一部被觀眾埋沒的片。于是又看了一遍,現在覺得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電影。
一開始,神就告訴傾城:你永遠也得不到真愛,即使得到了也會馬上失去。那時,她便做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選擇:活下去。之后活在命運詛咒里的她選擇不快樂但同時又抱有一線希望,渴望那幾秒馬上失去的真愛降臨。
神的預言沒錯,果真如此。當張東健頂著一頭幾個世紀沒洗的頭發(fā)出現在鏡頭里的時候,我預感這真愛的另一半出現了,這頭發(fā),這長相肯定是第一男主角了。個人覺得,他跟霆鋒的表演是最出彩的。他演出了昆侖的命運感與奴隸骨子里的那份奴性:主人是第一位的。(真想有一個昆侖)當光明因為他不聽話,要趕他走時,他問:你不要我了?當時的眼神是最悲涼的?;蛟S對于一個奴隸來說,最可怕的不是主人殺了他而是不要他吧。昆侖的愛情,就像大多數愛上大少爺的丫鬟一樣,只能為她鋪床。即使最后傾城明白自己愛錯了人轉而走近時,他還是沒忘記他的主人。
因為:跟著他,有肉吃。
昆侖對傾城的愛,是最原始的,像小孩子一般的保護。為了傾城,他毫不猶豫的從懸崖上跳下去,是第一次跟著自己的心做事。后來去救傾城時(這段不得不佩服導演想象力,能把人像風箏一樣方飛起來),他只得到了一片從他身上掉下的羽毛。對他來說,這是愛擊中他了。他死命的抓住羽毛,生怕任何人奪走,可還是敵不過無歡。無歡對他說,一個奴隸連命都不是自己的,羽毛怎么會是他的。這里,他被無歡評價為:瘋子。無歡這時,是有一些羨慕他的。因為昆侖有勇氣,既敢為她去拼,又能在誤會發(fā)生時給她祝福,極其默默無聞的愛,只能為之惋惜。
無歡,最悲劇的一個人物。他太容易受傷了,只因為小時候的一個謊言,一生都活在自己編織的虛假世界里。他不相信別人,更不敢相信自己。但最悲劇的是,他竟然愛上了當初的那個女騙子。還不敢去愛。更無人能懂他內心的無奈與寂寞,導演對他實在是太殘忍了。他看起來最無情,但是傾城在他的心底存在了十幾年。無歡對傾城的愛,比較符合我的口味:陰謀與愛情。這樣的劇情看起來更戲劇化,更無奈一些。就像霆鋒之前在玉觀音中演的毛杰,現實就是不讓你安穩(wěn)的喜歡一個人。無歡最痛苦的時候,該是看到昆侖殺了王,帶傾城離開時。那一刻,他看到了自己的懦弱,他一直不敢承認的弱點。他花了十幾年時間決定要去找心上人,一年時間到王城。對他來說這是十幾年積累的一點點勇氣,但這只是昆侖幾秒內就能決定的事。太悲哀了。記得最清楚的一個場景是他詐降光明時,他看到光明的裝束,顫聲問:好漂亮的衣服,是傾城的手筆吧。雖是欺騙,但是這時他眼神里的傷心與羨慕卻是真的。結局時,他哭著對傾城說:你是第一個欺騙我的人。那種痛讓人目不忍視。
光明,他是這里面最大的騙子。他利用了昆侖,騙來傾城的愛情。也不怪他,傾城穿著黑衣時太美了,也太傻了,這么輕易就信了光明。但也不怪她,她渴望的轉瞬即逝的愛已經來了,她是那么的想要抓住唯一的真愛。然而悲哀的是,光明并不懂傾城對他的愛。當昆侖救他們逃出王城后,傾城感嘆:他救了我們的命,但光明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這是一個奴隸應該做的。第二天,她要走。光明要留他,那時的他像是發(fā)了瘋一樣。因為,傾城對他來說是勝利,是作為將軍的他無法放手的東西。更何況,因為她,光明已經失去了將軍的身份,他只有傾城了。這時候,他選擇等待。但是。他等的不是愛人,而是勝利。我想將軍最失敗的時候便是去追傾城時。那時的他,已經輸了。他輸給了自己,輸給了命運。即使追了回來,即使騙到了愛情,即使他抱傾城多緊,感覺不對,也只有白費臂力。他的心中沒有愛,只有勝利與得到。這是一部關于命運與愛情的片子。對光明來說,這兩樣,他只得低頭。即使最后懂的了:不要死,要好好活下去。
可一切都來不及了。
我最佩服光明的地方,是他后來已經意識到自己輸了。他告訴昆侖他已經敗了,他要被處死,那時候的他還保留著將軍的尊嚴,就像巴頓將軍說的一個職業(yè)軍人的最好歸宿是在最后一戰(zhàn)中被最后一顆子彈擊中而干凈利索的死去。他算做到了。
鬼狼,這個善良的雪國人。從他穿上那身黑羽時,他便開始生活在自卑與自責里。幸好,他遇到了昆侖,他的同類。對于昆侖,鬼狼給了他最大的忠告:要跑,而不是逃,心中要有渴望,才能真正學會奔跑。這也激發(fā)了昆侖心中對愛的渴望,他帶他跑出了超過光速的距離,跑出了水上漂的效果。無歡說,只有怕死的人才會當奴隸。鬼狼替自己辯護:他只想活下去。昆侖雖不是這樣,但是他理解,他能懂鬼狼心中的無奈。最后他死的時候,他說他從來沒害過人,他沒做壞事。但是他卻發(fā)現最對不起的是自己,他一直在為別人賣命,委屈自己。昆侖給了他做好人的機會,他沒有放棄。
個人覺得,最荒唐的劇情是最后的元老審判。(這讓我想到了港劇中黑社會選坐館,幾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子們在那指手畫腳)
導演實在是太用心在拍這部電影了,可是回應卻很少。豆瓣上這部片的評分是4點幾,一星的最多。真想吐槽,一部電影,不是你的菜,最起碼也有人家的辛苦工作分。像我這種愛看獨立電影的人來說,這部大制作算是大片中的佼佼者,也很合我的口味,也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海報。
這部電影的優(yōu)點,也確實被埋沒了。大的方面說;劇情;結構合理,沒有任何拖沓,畫面表現上,對比強度特別大,黑白紅綠配堪稱我看過電影中的最美,場景選擇也很高質量,還有配樂以及所襯托處的氣氛恰到好處,人物表達方面也很到位。臺詞也大都短小精悍,充滿宿命感。對于演員的口音,我覺得還蠻搭的。無歡的孤單,傾城的妖嬈,昆侖的無奈,光明的狡詐,鬼狼的自卑。這些都很為電影添色。
拋開網上的各種惡搞和毒舍評論,有一條算是正確的:整部影片如果從鏡頭的角度來說簡直就是一部教科書。
這部電影,也讓我重新認識了陳凱歌。他跟婁燁有一點很像,雖然有時不被人理解。但他們絕不是費力去討好觀眾的角兒。
4 ) 《無極》是部好片的十個理由
《無極》是部好片的十個理由
三年前大約這個時候,《無極》登場,當時票房尚可,罵聲一片。
三年后,舊片重提,看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多一些新的共識。
1, 關于大將軍。出場就是一場勝戰(zhàn),手下的隊伍一身紅色,自己也是大紅色的鮮花盔甲。大家留意他的名字叫“光明”,大家更要留意他的勝利是建立在哄騙、收買與利用一幫奴隸的基礎上的。奴隸,絕對的赤貧,相當于哪個階級,不言自明。他為了勝利,不惜一切手段。但片子的高妙在于,用真情融化了他那顆無情的心。于是我們看到一個看著海棠花凋謝的悲傷男人,于是看到一個癡望天邊期盼愛人的溫暖男人,于是我們看到他在死去的一瞬間眼中的傷心淚。Zz中的人,留下了傷心淚就意味著這游戲他沒法再玩了。或者說,作者在用最動心的愛情與傷心淚,試圖去溶解“大將軍”那顆鐵石般的心。
2, 關于昆侖。一個奴隸,在生死攸關的情境下,站起來了!從開始“有肉吃跟著你”的生存實際需求作為唯一動力,到被鬼狼啟蒙——意識到了“渴望”。這正是與中國傳統(tǒng)對于民的“不可使知之”的對決與反抗。Minzu的進程與對ziyou的需求,一定是起自人的“渴望”,大寫的人的“渴望”。這渴望就像人的基因一樣不可泯滅,就像孩子的眼睛一樣清澈與自然!
3, 關于傾城。在中國歷史上,女人幾乎在兩千多年的時光中是得不到真愛的。不把女人當作具有獨立人格與權益的人,而當作玩偶、花瓶、資產以及生zhi工具。對于占據人口一半的女性的疼痛熟視無睹或者不以為然甚至不亦悅乎的男人們,某種意義上不是佯作白癡就是職業(yè)殺手。這樣的一個典型形象的意義清晰可見,她的鋒芒更指向當下這個物欲橫流情感退色的時代!
4, 關于鬼狼。在殘酷的現實下,以ziyou與尊嚴換回的生命,或許無可否非。鬼狼的意義在于他生存在自己的參懺悔的陰影里,對于經歷了十年人間地獄的中國人,有多少人在心間自生懺悔?懺悔的很少,且不說程度了。更多的是狡辯、回避或者抵賴!上至“文化名人”下至平民百姓。罪惡被遺忘了似乎就不再是罪惡,我們是樂感文化(李澤厚語)養(yǎng)大的民族,不習慣甚至討厭對自己的過錯低頭,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孩子的特性,最害怕別人提自己做錯的事,因此,獲此我們的民族性格尚不成熟,更多的是執(zhí)拗、好面、以及對歷史與自身的怯懦!鬼狼為救愛人而自盡,這會讓每一個損人利己的人的無言以對!
5, 對于無歡??疵志褪沁@個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生下來都是一個字不認識,一句話不會說,都不知道美丑對錯,何以長大之后有人高尚有人猥瑣?無歡想做一個好人,但是社會、時代、他者毀滅了他做一個好人的機會。大家會心一笑時,可有細細思量:你可想做一個好人?而又是什么毀滅了你做一個好人的機會?一個被環(huán)境傷害的人,成長起來反過來報復這個環(huán)境!這樣的情景屢見不鮮,值得思量。當他征服雪國的時候,對于不做他的奴隸的雪國人統(tǒng)統(tǒng)綁起來射死!大家覺得這就是個故事,可歷史何嘗不是這樣?
6, 關于滿神。命運的力量使者。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讀《紅樓夢》的重要感受之一就是“判詞”懸掛在人物的頭頂,那就是命運的力量。年長的朋友自然明白其中滋味。
7, 鏡頭動靜結合,看起來舒服,有氣韻跌宕之勢。配樂細致,人物有自己的主題音樂。畫面鮮艷漂亮,場景富有寓意。剪輯非常漂亮,節(jié)奏有力,幾乎沒有冷場。
8, 王在本片被殺了。這是一個不得了的闡釋。大家留意《秦頌》《刺秦》以及《英雄》都是不殺王,盡管理由不同(這一點戴錦華是提過的)。而把王處理成一個娘娘腔,才是最帶勁的地方!中國的王,虛構自己,自我yange,然后yange萬眾,無論如何這一處理都是絕妙的!
9, 情感動人。讓我們沉入人物的內心,看看是不是會為之動容?這個不是解釋的,是感受的。愛被感受到,才是愛!
10, 本片將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現實與西方的荒誕派、隱喻、象征手法像結合,在中國電影歷史上絕無僅有!比如出現多次的落花海棠,融合著中國自產的“禪宗”意味的同時,又象征著豐富的內蘊,比如內心的感受,比如情感的滋味,比如生命的周而復始……
當然本片還有兩個遺憾,一個是CG部分,大家今年看了《史前一萬年》的話,就能理解當時《無極》想做出什么樣的牦牛而實際只做出了耗子般的牛另一個是片子不完整,比如滿神的線后面就斷了,野力將軍也沒了交代,還有據說有昆侖啟蒙奴隸們都站起來的部分都沒有出現,希望以后出導演剪輯版,當然最好以后老陳有錢了,重做CG部分啦!
所有對著《無極》跳著腳罵的朋友,不知你看了我的十條理由做何感想,我是希望若你有所認同,不妨重看一遍《無極》,說不定你會忽然感到,哦,這片原來是有情懷的!
有肉吃跟著你
2008-12-4 11:22
5 ) 你們正在錯過一些偉大作品
《無極》,我一直說好,也去找過原因。
奇幻題材,戲劇表演,東方寫意美術。這都是大手筆,這三種大手筆從未一起出現,從未以這么大的誠意出現。
一個虛幻的世界,只接受虛幻的人群,青少年一輩的奇幻感情是什么?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奇幻世界是可以推倒一切物理原理的世界,又是可以再造物理觀念的世界,情要奇,愛要幻生幻滅,象飛奔而起的一切高速的東西。
西方的奇幻、魔幻總沒有擺脫個人的英雄縮影,民族精神的暗喻,所謂的奇幻、魔幻都是現實版的蜘蛛俠人群、蝙蝠客心理,對魔法的狂熱總能藏在立言的背后(當然哈理波特例外)。諾大的魔戒三部曲,即使我狂熱愛他,也不得不認為在電影的表現中,雄壯的個人理想又被撥大了,西方人總是那么,一輪過后,新的國王誕生了,高山仰止,流水低柔,被英雄和理想治理后的世界一片和諧。
無極給了另一種心理審美,背景應是借鑒了五胡亂華時期,蕭條的大地和子民,人吃人的世界,所以有“跟你有肉吃”這樣的話語;膨脹奢侈的內心,所以有那樣的皇帝那樣的將軍那樣的諸侯。禮崩樂壞的年代,盛產妖嬈的愛情,對絕對的美的追求是世俗的最高權限;而亂世卻成就不了英雄,所以海棠樹下,如歌似泣;這些都還只是骨架。陳凱歌這個知識分子,把這個世界浪漫化了,短促了。他布下了東方的虛無縹緲大意境,超越了金庸描繪的平面特征,我看電影,覺得有點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感覺。西方魔幻電影,龍在空中飛,下邊是壯闊的阿爾卑斯山,或者荷蘭風車。使得西方魔幻電影,實際就是生動的另類宗教油畫,在崇拜中把偶像生生畫出。而陳凱歌的無極,恰如中國的水墨畫,神似形不似,這應該才是奇幻的真境界。這是中國當下的空白,文化饑餓點,而他的這種表現和體現的審美,是東西奇幻文化對接中所需要甄別的??梢哉f,陳已經提供了一種可供模仿的經典模式。后人拍奇幻電影,估計很難擺脫他的影響。
只是在這么一個一窩風逐臭的年代,你還能指望香能體現它本來的味道么?
———————————————————
這個貼這幾年一直有人點贊和跟貼,慚愧。謝謝大家了。當時寫的不深入,好的地方是觀點提的早,堅決。
另:有興趣的去看我新寫的妖貓傳的評論。還有前年的道士下山,用心和用時間都多很多。
《妖貓傳》帝國的套盒設計與大唐的傳奇
道士下山評論:濁世的奇觀 我打馬而來
6 ) 海棠樹下的愛情
傾城和無歡本質上其實屬于一類人,小時候不經意經歷的一件事對他們的一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小時候的傾城欺騙無歡搶走了饅頭所以導致了無歡從此以后不再相信任何人,甚至他自己,后來,無歡自己說過,“都是你,讓我失去一個做好人的機會”;傾城則是因為把搶到的饅頭扔進了水里給死去的母親蹲在水邊哭,遇到了滿神從天而降,傾城用了自己的愛情去換來了其他世界最好的東西。其實滿神說的那句:除非時間逆轉,水倒流,人死復生,傾城才能重新獲得愛情,已經提前為結局昆侖穿上黑袍子讓時間倒流也讓傾城重新獲得愛情埋下伏筆。
影片中的傾城非常容易被人同情,讓人感受到這個角色的悲哀,她的愛情幾乎一直都是悲劇,她真心待王,王卻因為想保住性命要把她送給無歡:無歡口口聲聲說愛她,卻從未付出行動;她對鮮花盔甲的主人動了情卻不敢去愛,好不容易讓自己敞開心扉卻得知自己愛錯了人:最后僅有的三個愛她的人互相殘殺都身受重傷將要死去。事實證明,在普通情況下,傾城是真的無法達到任何的愛的,要不就是得不到,要不就是一得到就馬上失去。
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在海棠樹下,海棠樹在整部電影也有不斷出現。臺詞里也有不斷出現海棠花,如“只有海棠花落盡的時候,你們才會雙雙死去,你們會和飄落的花朵一樣,化為泥土”和“日落之前,海棠花落盡的日落之前,你一定會回到我面前”等。
這部影片特色之一就是色彩運用的十分巧妙,每個演員都會有特定的代表顏色,以及每個顏色所給人帶來的感覺都不同,而且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緊緊關聯。無歡主要是銀白色,表現出了他的冷漠、自私、卑微以及猥瑣,傾城則是艷色,表現出她的妖艷、冷漠、懷疑、蒼白等。
《無極》這部電影其實也屬于科幻類型,故事的完整性可能還是不夠好,而且大量的魔幻色彩不容易讓人理解,不過的確是陳凱歌的一部不錯的電影,這么多年以后重新再看也不會帶給觀眾一種陳舊感。
爛片界扛鼎之作。
被忽略的 誤解的大師
講故事都講不來,情節(jié)太荒謬了;10年12月,在CCTV6又看了一些,覺得表演也太做作,故事還是莫名其妙。。。
爛
我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不喜歡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不是爛片了?
其實我覺得這片兒拍得不錯
中國人對自己的東西總是充滿了各種吐槽,但凡是老外的P都覺得充滿了安神醒腦的功效
我是真的覺得好看,不要噴我~
爛就是爛啊,有啥辯解的?陳凱歌被戳穿后下場擠兌李誠儒的刻薄樣子……
身為一個導演拍出來的東西不愿意讓人評價,別人還沒說什么自己就跳腳。以后電影就在自己家放多好,也不用公映了
這片子里的那句:“你永遠也別想得到真正的愛情!”現在算是徹底應驗了~~~現在想想,真不得不佩服陳凱歌的先知先覺~~~
沒有輿論評的那么無可救藥 我覺得
當年看是爛,現在看依然爛,不能因為爛片越來越多就把垃圾說成美食啊!陳凱歌自己不也沉浸在自己的浪漫主義意識流里面出不來了嗎,憑什么去懟別人活在梨園傳統(tǒng)的過去呢?
一部惡評如潮的影片!不過看時還是很有奇幻的感覺的,是一種嶄新的嘗試。張東健跑起來的時候真的很有感覺~~
滿神對張柏芝說:你永遠都得不到真愛,就算得到也會馬上失去!2、謝霆鋒對張柏芝說:你毀了我做一個好人的機會!3、張柏芝對百萬將士說:你們想看我脫衣服嗎?PS:陳凱歌曾經說過,《無極》你們現在看不懂。原來陳凱歌早就知道一切了。
純粹是搞笑片!并且是對中國古代哲學文化的無情踐踏,無極,無個頭啊...
在膠片和無極膏之間運用了通感的手法,讓觀眾笑得下顎有痛感,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現時的張藝謀和陳凱歌真乃大陸導演界的兩朵菊花,交疊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奇葩。
大家都打一星,我非要唱反調。無極開創(chuàng)了中國魔幻題材電影的先河,是多國演員合作于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老總還是需要鼓勵的。
當年被惡評如潮的輿論洗腦,十年后再看,情節(jié)渙散、除了張東健其他演員都演技奇差的問題依然存在,但在那個年代,這部電影充滿了實驗主義和先鋒意識,從中看得到陳凱歌推翻既有規(guī)則嘗試建立東方新魔幻的野心和勇氣。時間不一定會證明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時間會證明這部電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