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o(吉昂·馬利亞·沃隆特 Gian Maria Volonté 飾)是一個窮兇極惡的通緝犯,他伙同他的團伙屢次作案,他有一個懷表,每次大開殺戒之前都會看一看表,表上有一個女人的照片。賞金獵人Manco(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飾)正在追捕Indio,而另外一個賞金獵人Colonel Douglas Mortimer(李·范·克里夫 Lee Van Cleef 飾)也在追捕同樣的目標。兩人一開始都看對方不順眼,后來才決定一起追捕Indio。兩人得知Indio準備去搶劫銀行,于是定下計謀,讓Monco加入Indio的團隊,之后再和Mortimer來個里應外合。后來兩人不慎被Indio所抓獲。到底Manco和Mortimer能否除掉Indio,而Indio懷表里那個女人又和Mortimer有何聯(lián)系?
本片為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翁內(nèi) Sergio Leone執(zhí)導的“通心粉”西部片。
①
西部片是什么?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縱馬飛馳,驍勇雄偉的牛仔,或者背對背掏槍的生死對決?
安德烈·巴贊說,那些不過是西部片的淺層符號,既無法界定西部片的電影類型,也無法概括西部片的魅力所在,而西部片的本質(zhì),其實是神話。
神話之所以誕生,其首要目的就是響應一種「塑造群體共同意識」的需求。身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對外來移民的吸引與感召,靠的正是「通過個人奮斗可以實現(xiàn)理想」這樣一個邏輯清晰、可執(zhí)行性強的「美國夢」,幾百年來這則人類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招聘廣告添枝加葉更新?lián)Q代,換過無數(shù)的排版、配色、投放渠道,主干slogan卻始終不變。
而在那個時代,在那個「美國」作為一種群體記憶最初起源的時代,個人層面的奮斗史與國家層面的西部拓荒史完美契合。
曾經(jīng)神話口口相傳,后來載于卷帙,在電視與互聯(lián)網(wǎng)泛濫之前,電影成了現(xiàn)代人類擁有的最好媒介。在文明與野蠻的爭斗中,牛仔警長們對抗著印第安人與惡棍,他們身騎駿馬、腰挎左輪,與火車軌道共同構建著現(xiàn)代秩序。
在雄偉的原野風光與交響樂中,西部片通過堅定的樂觀主義,以及簡單、粗糲甚至堪稱童稚的劇情,將美國人民原本充斥著暴力、血腥、罪孽的西部拓荒史徹底地史詩化、羅曼蒂克化,并以此解釋了「一個國家的誕生」。
②
西部片是一種高度程式化的類型片,因此語言、風俗、自然景觀上的巨大差異絲毫不能阻止西部片在全球內(nèi)范圍尤其歐洲尤其南歐的流行,從地理到文化,與美國本土的距離反而容留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加之戰(zhàn)后歐洲電影工業(yè)亟待復興,易于模仿、成本低廉,關鍵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西部片因此成了歐洲人首選的山寨對象。「意大利西部片」,或者「通心粉西部片」,由此誕生。
也正是因為「古典時期」美國西部片的幼稚與程式化,進入「修正時期」乃至「仿諷時期」的通心粉西部片迅速完成了對傳統(tǒng)的反叛,賽爾喬·萊翁內(nèi),正準備登上歷史舞臺。
萊翁內(nèi)出身意大利電影世家,早些年給德·西卡打下手,在《偷自行車的人》劇組當副導演,順便跑跑龍?zhí)住W鳛橐粋€影史級別的大導演,他一生僅有7部作品,委實不多。處女作《羅德島巨像》是一部追隨當時好萊塢巨片潮流的跟風史詩片,萊翁內(nèi)把他從《木馬屠城記》和《賓虛》的助理生涯里面學到的東西一股腦地塞進了這部電影,伴隨著精美的服化道和拙劣的特效,這部其實尚可的處女作從當時至今,都反響平平。
他接下來的一生屬于兩個彪炳影史的三部曲——由《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和《黃金三鏢客》構成的「鏢客三部曲」,以及由《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國往事》構成的「往事三部曲」,5部西部片,1部黑幫片,全都關于美國。
因為《美國往事》的緣故,長久以來我都以為萊翁內(nèi)理應是個美國人,后來才發(fā)現(xiàn)不僅導演是個地道的「外國人」,那些關于西部關于美國的偉大電影通通是「外國電影」,被美國人票選為西部片影史第一的《黃金三鏢客》至今都是IMDB上評分最高的「外國電影」。
對上述事實的震驚最終都歸于對身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美國」的嘆服。要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之后,反而是那幫美國佬說起這話來,真?zhèn)€實至名歸。
③
站在二戰(zhàn)后的廢墟里,歐洲人把美國幻想成了希望、幸福、自由的同義詞。少年萊翁內(nèi)借由新聞報道、小說、漫畫、西部片所了解到的美國,是一個由全世界人民共同建立的,前所未有的新型國家,一個宗教,一個熔爐,一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人類夢想集合體。那兒有史詩英雄,有牛仔游俠,有穿越整個大陸的鐵軌,無始無終。
「作為一個歐洲人,美國既吸引我,又令我吃驚。我愈喜歡她,就愈覺得離她光年之遠。我喜歡美國人身上蓬勃的朝氣,那些層出不窮的矛盾也令我著迷。正是這種朝氣與矛盾的混合,使她如此與眾不同。
美國是夢幻與現(xiàn)實的混合。在美國,夢幻會不知不覺變成現(xiàn)實,現(xiàn)實也會不知不覺地忽然成了一場夢,我感觸最深的也正是這一點。夢幻與現(xiàn)實總是相悖,唯有在美國,他們是如此鮮明地對立而又統(tǒng)一。
美國是格里菲斯加上斯皮爾伯格,水門事件加上馬丁·路德·金,約翰遜加上肯尼迪。意大利只是一個意大利,法國只是一個法國,而美國卻是整個世界。美國的問題是全世界共同的問題:矛盾、幻想、詩意?!?/p>
「矛盾」,其實也是理解賽爾喬·萊翁內(nèi)的關鍵詞。
④
萊翁內(nèi)始終羨慕著約翰·福特那近乎天真的積極樂觀。身為愛爾蘭后裔,約翰·福特鏡頭里的主人公總是帶有一種近乎宗教的崇高道德標準,雄姿勃發(fā)地向往并追求著夢幻未來。
但是萊翁內(nèi)辦不到,「身為羅馬后代,我們始終背負著帝國衰亡后的傷痕以及強烈的挫敗感。而我眼中的西部世界,除了暴力,還是暴力?!?/p>
他無疑是暴力的。
從金光閃閃的美國夢里醒來,放眼是危機遍布的荒原,印第安人已經(jīng)遠去,如今穿行其中的是獨行殺手、賞金獵人和強盜悍匪。吹著口哨策馬閑逛成了不要命的行徑,下一秒你就會被景框外的冷槍連人帶馬一起撂倒。主角早早地脫掉了正義楷模的枷鎖,道德標準甚至在三部曲中每況愈下——第一部里受到《用心棒》影響的游俠人設到了第二部,就成了個只為賞金賣命的獵手,到第三部,更是偶爾兼職詐騙犯。
但他也是溫情甚至悲憫的。
巴贊曾經(jīng)總結過,為了與主人公性格相適應,傳統(tǒng)西部片從畫面結構上就在明顯地追求一種史詩性。沒有特寫鏡頭,幾乎不用近景或者中景半身鏡頭,除非是為了捕捉某個英雄時刻。他們偏愛著全景和遠景鏡頭,通過搖拍和移動攝影來否定景框,盡量貪心地通過運動塑造宏偉、更宏偉的空間感,把英雄與駿馬置于地平線上,置于完整的自然,置于一場人與自然的殊死搏斗之中。
而反叛者萊翁內(nèi)恰恰相反,他不僅在西部片中大量地引入特寫鏡頭,而且把這些細致的觀察與凝視一視同仁地開放給所有人,英雄、惡棍,隨時可能死去的小人物,甚至群像。他向來樂意用慢板的平移鏡頭去展現(xiàn)圍觀群眾,展現(xiàn)他們無關緊要的身份、情緒以及所處環(huán)境,又或是對準戰(zhàn)俘營里忍受痛苦與侮辱的南方士兵,用長久的凝視去展現(xiàn)他們的悲憤與屈辱。萊翁內(nèi)可能塑造了一個暴力過于泛濫的西部世界,但也正是在此,「生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他因此是舒緩乃至的,在電影里肆無忌憚地使用著大量的慢板平移和特寫鏡頭,這種「敢于纖毫畢現(xiàn)」的自信偶爾也會挑戰(zhàn)觀眾的耐性,以致于當時有不少評論抨擊他的「沒完沒了」。
在《黃金三鏢客》結尾那段很可能是影史最著名的決斗中,他用了整整5分鐘,74個鏡頭,來展現(xiàn)幾秒鐘的情節(jié)。「電影時間」與「故事時間」的比差被奇異地反向擴大,決斗的行為在抻長的事件中獲得了莊嚴肅穆的儀式感,而觀眾作為儀式的觀禮人,不得不屏住呼吸加速心跳,期待著那個生死懸念揭曉的瞬息。
為了這種儀式感,決斗的牛仔們?nèi)缤嵌肥勘环湃牍帕_馬斗獸場一般,被鏡頭置于形形色色的「圓形」中,《黃昏雙鏢客》中少校的復仇發(fā)生在土墻圍成的圓場,《黃金三鏢客》的決斗則發(fā)生在凄涼山公墓這個巨大圓形墳場的中心。
在馬丁·斯科塞斯看來,這是一種對意大利歌劇詠嘆調(diào)的移植改良,盡管萊翁內(nèi)本人對此予以了否認。
他是舒緩的,但也同樣迷戀著「快」。盡管從無證據(jù)表明伊斯特伍德在三部曲中扮演的是同一個角色,但這個高大俊朗的牛仔總能憑借一手瞬秒一片的「快槍」技驚四座。因為《海斯法典》的緣故,美國西部片對于暴力的展示多有顧忌,他們往往把槍殺鏡頭分解,在一個鏡頭中有人開槍,在下一個鏡頭中有人應聲倒地,但萊翁內(nèi)喜歡把掏槍、射殺、倒地的動作放在一個鏡頭里展示,上一秒,牛仔背對一群敵人沉著冷靜地喝著酒,下一秒,他轉(zhuǎn)過身掏出槍「pia!pia!pia!」,例無虛發(fā)。
萊翁內(nèi)的牛仔總是懶散而頹廢,偶爾還會不務正業(yè)地思考起人生,但無論何時何地,他們掏槍殺人的時候,總是快地不可思議。
⑤
萊翁內(nèi)的處女作反響平平,又恰逢意大利電影市場萎靡,為了賺錢養(yǎng)家,他不得不絞盡腦汁找電影來拍。當時意大利國內(nèi)的西部片山寨風已經(jīng)初見端倪,在看過黑澤明的《用心棒》之后,他毫不客氣地把它改編成了西部片,因為預算捉襟見肘,實在請不起心心念念的亨利·方達,就找來當時初出茅廬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lián)文兄??!痘囊按箸S客》原名《Per un pugno di dollari》,翻譯過來就是《為了賺點美元》。
黑澤明對這部電影大加贊賞,「拍得真不錯!」同時大為光火,「但這完全是我的電影!」于是他把萊翁內(nèi)和制片公司告上法庭,獲得了該片在日本、韓國與臺灣的發(fā)行權及該片全球票房的15%。
制片公司因此與萊翁內(nèi)鬧翻,拒絕支付其薪水。本不打算繼續(xù)拍攝西部片的萊翁內(nèi)一氣之下召集原班人馬,拍攝了《黃昏雙鏢客》,意大利名是《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為了再賺點美元」。
最后,是偉大的《黃金三鏢客》。在這一部的結尾,好人脫下自己的大衣,用一支香煙為垂死的南軍士兵送終,然后他穿上了士兵扔在一邊的墨西哥披風,策馬走向了《荒野大鏢客》的小鎮(zhèn)。我們在「儀式感」里提到萊翁內(nèi)對「圓」的偏愛,其實整個「鏢客三部曲」首尾相連,最終也構成了一個圓圈。
在擅長且熱愛閃回的萊翁內(nèi)手上,即使是兇神惡煞的反派都時常憂郁地沉溺于前塵往事,偏偏伊斯特伍德始終瀟灑地來去,他沒有名字,沒有過去,似乎也不怎么在乎未來,他只是孤傲又怡然地行走在自己的命運荒野上,無始無終。
比起青澀耍帥又常常出言不遜不尊重別人的青年(叫人old man/hey,shorty),我更喜歡Colonel這個角色。
?Colonel一身黑首先就很酷炫(比clint民族風長披肩更好看)黑帽黑衣黑褲黑靴,把自己的槍也擦的锃亮一支一支(pistol/shotgun/rifle)分門別類地放好,不像clint就是pistol打天下。Colonel就是退伍軍人范兒,超正!MAN!煙斗也比雪茄更講究??傮w來說是一個生活認真仔細/干活麻利/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尊重女性/超有魅力的real man。槍法也比東木君好太多+開箱技術一流(我怎么沒想到Colonel輕松開了保險柜就能更輕松地開個上鎖小木箱)
?1966年的老電影比現(xiàn)在大部分so called 電影都好看!片頭就能看出來,男人在野地里騎著馬吹著口哨哼著小曲,忽然間一聲槍響男子應聲倒地,然后主創(chuàng)名單跟著槍聲出場,酷炫!BGM也是一聽難忘那種。關鍵是每個角色都刻畫地很生動,幾筆就能抓出特點 eg——街邊的小孩(貪婪)酒樓老板(矮又善妒)老板娘(風騷)Indio(陰狠狡黠)還有發(fā)電報的老頭/唐人店小二/被摘星的警長/見錢眼開又膽小如鼠的銀行行長...都有對話或鏡頭讓這些小角色出彩。主角就更不用說了。主角有充分的慢鏡頭+眼部特寫,一舉一動哪怕一個背影都是slow motion
?Sergio Leone導演真是超用心啊!美國人說這種是通心粉西部片,我覺得通心粉既便宜又好吃so why not?Sergio像是作為outsider觀察美國歷史/西部電影,加了自己的意大利背景與美學知識,所以比美國人更能細致觀察到西部片的美學本質(zhì)——善惡較量/男人間的公平對決。再說大家也看夠了無所不能的西部牛仔英雄,看著比主角更出彩的Lee Van Cleef就能充分體會智慧比臉更有魅力。這種雙雄片真是超有火花!
?看完這部就想看第一和第三部,外加再玩RDR2。這游戲完全就是大鏢客系列電影里的效果嘛。那小酒館/撲克局/小旅店/快槍手對決....hmm,應該把RDR2拿出來再玩會兒
作為《荒野大鏢客》的第二部,這部譯名為《黃昏雙鏢客》的作品延續(xù)了第一部電影的風格,在原有演員的再次演繹下,出現(xiàn)了新的“長槍客”。這個人物個性鮮明,使用的槍無一不是長槍管兒的槍械,是一個善于瞄準的沉穩(wěn)的狙擊手。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習慣性的和第一部聯(lián)系,其實兩個故事并沒有關聯(lián),只不過伊斯特伍德的角色是從第一部延續(xù)下來的,那個壞蛋依然在第二部里扮演壞人,只不過是另外一個壞人。片中歹徒的械斗和兩名鏢客之間的夜晚互射都非常的精彩,最讓人感到興奮的就是片子最后的圓圈兒場地內(nèi)的決斗,片子最后,長槍客在憂郁的黃昏夕陽里漸漸遠去。
拿賞金、劫獄、搶銀行、復仇。簡單的主線情節(jié),但是無關的人物實在太多。像是旅館老板娘、沿街拉活的小孩、先知,這些角色的臺詞和出鏡未免顯得過于多,從而拉慢了整個影片的節(jié)奏?;蛟S我們已經(jīng)很難拿當今這種快餐年代的審美再去看一部60年代的電影了吧。
說實話,很難寫出一部影評,因為它就是一部西部片而已,你如果非要想從其中獲取什么意義的話,相信會失望的。影片唯一一處串起主線的懷表聲也讓人覺得過于牽強。因迪奧這家伙明明就是見色起意,強奸女方,難道就是因為這種一時的色膽,就對懷表上的人物如此深深幻念嗎。我覺得影片如果非要強調(diào)這點,完全可以采用另外一個更好的故事對其進行包裝,造勢。而不是指望一個草草的背景交代就撐起整個電影劇情的基調(diào)背景。
相比伊斯特伍德,我更喜歡上校。對方更加睿智、穩(wěn)重,重情重義,為了給妹妹復仇,放棄軍人的優(yōu)越地位,而選擇做一名賞金獵人。伊斯特不過就是一名江湖浪人,單純地想拿賞金,并且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不過如果你也擁有和他一樣的槍法,估計也是一名桀驁不馴的鏢客吧。
整體而言,音樂8分,劇情5分,人物塑造7分。
《黃昏雙鏢客》的故事存在很多明顯瑕疵,比如槍手喬混入匪幫做臥底時的理由等,但是這些似乎很容易地就被賽爾喬·萊昂內(nèi)給淡化了。在他所塑造的都極具特色的各種人物面前,故事的漏洞和輕微的邏輯不暢很快被角色酷酷的外形和觀賞性極強的聲畫給瞬間淹沒,這是一種迷人的形式。
東木頭在本片里可能充當了影史最帥麥高芬,堅毅勇武的范·克里夫與癲狂失魄的沃隆特的糾葛才是重點;無論作為編劇還是導演的萊昂內(nèi)已經(jīng)趨于成熟,個人風格徹底確立:先用數(shù)個不同景別的偏靜態(tài)的特寫,待到情緒累積到臨界點時甩出個動感十足的爆發(fā),這樣的編排連續(xù)出現(xiàn),真叫一個過癮。
至此可以發(fā)現(xiàn)萊昂內(nèi)的鏢客三部曲始終都在進步,人物性格漸豐滿,劇情開始復雜,而其作品在西部片中的獨樹一幟或許來源于不同于美國的意大利西部,導演手法的愈加緩慢和莫里康尼的精彩配樂是完美的組合,使得原本無限粗獷的類型片有了文學性。不覺之中年輕英俊的伊斯特伍德和萊昂內(nèi)已經(jīng)成為彼此的招牌。
兩個男人黑夜里互射帽子的段落真是太浪漫了。配樂優(yōu)秀到哪怕它有點喧賓奪主但你仍然會說服自己這是恰如其分。
雙鏢客比第一部大鏢客真是好看太多,正反派人物的刻畫都更加飽滿情節(jié)設置也懸念叢生引人入勝,調(diào)度也很有看頭。不過最后20分鐘前的那個轉(zhuǎn)折很突兀。莫里康內(nèi)配樂繼續(xù)煽,東木繼續(xù)騷。
比[荒野大鏢客]好!劇作好太多了! 萊昂內(nèi)式的特寫和剪輯。作為一種揭示結構的“閃回”。毒品。六十年代。臥底故事。
西部片英雄的暴力行為,從沒脫離普通人的生產(chǎn)生活。他們的行事動機和其他拓荒者也沒有太大區(qū)別:總體就是為錢,女人和家庭。他的精神世界里沒有武士的道和俠客的義。大體反對權威,有契約精神,與惡劣環(huán)境相處融洽,吃喝嫖賭抽,無讀書識字的需求,無結交上流的興趣,他們是英雄世界中最純粹的農(nóng)民階級
劉德華VS貝克漢姆
匪首決斗前總要看看懷表上的女孩,他把自己的生死與女孩的神魂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你讓我活著我就順從你的旨意繼續(xù)痛苦地活下去,你讓我死去我就能與你在另一個世界重逢——戕害了女孩是他一生中最想救贖的罪惡,最終死在女孩家族兄長的手上,也算得償所愿了?!?】
上海電影博物館今晚放的《黃昏雙鏢客》是萊昂內(nèi)西部片的巔峰之作,也是此次回顧展中最好看最激動人心的一部。前4部都有點啰嗦冗長,有些手法(如閃回)意圖過于直白,但這部卻堪稱完美。記得20年多前國內(nèi)影院曾放過配音版,譯名是《賞金殺手》,那時的感動,今晚得以重溫,這就是經(jīng)典的永恒魅力!
8.5,萊昂內(nèi)真正確立風格的作品,那么多導演都學黑澤明,萊昂內(nèi)為什么能從這些模仿者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因為他的超強構造視聽語言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剪輯、音效營造氛圍能力,這個就是天賦,別人學不來的,平庸導演哪里能設計出互相用槍打帽子以及決斗圓形構圖這些驚人的想法,這才叫導演藝術。沃隆特演的這個大反派Indio應該可以進我的影史十大反派,演的真的相當有魅力。
1.莫里康內(nèi)神配樂,首用電吉他,風鈴與懷表(內(nèi)在音樂轉(zhuǎn)外在),以漸進式特寫和漸次間斷性閃回強化懸念揭示人物。2.萊昂內(nèi)對男性情誼的鐘愛,一如少年玩伴游戲時的天然默契:踩皮靴,射帽子,度想法。3.射蘋果與比槍法時悄然轉(zhuǎn)換的兒童視點—低機位遠景仰拍。4.影片彌漫著一股難以割舍的懷舊與感傷。(9.5/10)【2021.6.15.SIFF大光明 4K修復版重溫】二刷觀感意外地不若初看好,不過劇情中的層層轉(zhuǎn)折還是比較厲害,而這反復延宕、不斷分叉、偏離原先簡單方向的情節(jié)發(fā)展,恰是由(Mortimer與Indio的)猜疑所推動的~
對《大鏢客》有多失望,就對《雙鏢客》有多喜愛,兩位主角的魅力實在是溢出了屏幕,從雙線并行到雙雄互動,各種妙趣橫生,配以莫里康內(nèi)的配樂和精致的視聽,氣氛極好。懷表里的照片和樂曲,點明了復仇的命題,又給經(jīng)典西部片對決加入了一份浪漫和情懷,妙極。
萊昂內(nèi)鏢客三部曲第二部。雙雄對一霸的劇情比上一部強百倍。配樂依舊經(jīng)典大氣。李·范·克里夫酷勁十足沉穩(wěn)精準的老牛仔氣場比當年年輕氣盛的伊斯特伍德爺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一下子就蓋過了后者的風頭!一些段落非常經(jīng)典,被后世無數(shù)電影借鑒。英語配音口型能對上,毫無違和感~
只看陣腳就知道是第一部的升級版,雖然萊翁的執(zhí)導的作品不多,但部部都屬于精良。在第二部中,萊翁的手法已經(jīng)日臻完善,而且其中的諸多橋段也被后人所引用,包括香港的杜琪峰在內(nèi),無不受其影響。影片傳承了典型英雄片的“英雄惜英雄”的套路,但其劇情的可看性卻遠比同類型的高出許多。
三部曲中 居然最愛這部
萊昂內(nèi)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的“鏢客"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李·范·克里夫一鳴驚人的代表作。導演在上集原有的風格上加強了人性的描寫和角色之間撞擊出的火花,使本片成績更上一層樓,成為意大利式西部片的經(jīng)典。故事本身像是楊子榮與座山雕的西部版,李·范·克里夫長得真像老年的伊斯特伍德
作為有典范意義的西部片,自然很是精彩,首先導演很是給力,拍攝了黃金三部曲,美國往事,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等為影迷津津樂道的影片,那時的克林特已經(jīng)被叫做老家伙,同弗里曼有些相似,幾十年來長相并未多大變化,比起阿蘭德龍的變化,他們好多了
邏輯永遠排在風味后頭。這個系列儼然就是作者性和風格化的巔峰,萊昂內(nèi)拍鏢客的狀態(tài)放在今天就是尼古拉斯·溫丁、就是韋斯·安德森。牛仔精神的外套一被掀,其實都是玩命賺錢,無謂正邪,都是酷炫的庸人。顛倒順序看可能缺點高潮,在重刷一遍終曲之前,這部是最愛。★★★★☆
從第一部的狹路相逢進化到了第二部的恩怨情仇,伊斯特伍德對上克里夫在街道上互相博弈的場景甚為經(jīng)典,虛焦閃回沿用到了西部往事中手法更為讓人精湛,其中有關火車和有關警官的段子更是作是讓人忍俊不禁;再者,兩張撲克臉總比一張撲克臉來的有趣,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