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民(馮鞏 飾)對工作敬業(yè),對家庭負責。就算一家六口都要擠在小小的平房里,但一家人相處還算融洽。
大民到了適婚年齡都沒有結婚,是因為他一直喜歡鄰居云芳。這時候云芳失戀了,大民默默陪伴安慰終于得到了云芳的芳心。兩人婚后不久,大民的三弟也要結婚了。為了騰出更多的地方,大民推倒圍墻建起了一間房間,以解決房間不夠的問題。
不久兩人的孩子出生了,大民也更加忙起來了。身為長子的他又要幫忙兄弟姐妹解決生活上的不如意,大民依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大民的廠里終于分配給他一套樓房,但一直期待擁有自己房間的小妹在這時候因患有絕癥離世了,大民痛心不已……
在坐過纜車后,兒子小樹開心地問爸爸張大民,“玩過這回后,還有別的幸福嗎”
張大民回答說,“只要你好好活著,就能碰到好多好多的幸福。我的兒子,你就沒事偷著樂吧”
但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偷著樂,本就是因為苦比樂多太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苦中作樂,這才是常態(tài)。
在天津一個胡同的小院子里,住著張大媽一家。
張大媽的丈夫早逝,只剩下她帶著五個兒女生活。
生活本就不容易,一個寡婦養(yǎng)育這么多孩子更是難上加難。
五個子女都還沒成家,一家六口擠在了一間房里。
大兒子張大民(馮鞏)是一個工人,二女兒張二民(丁嘉莉)嘴毒強勢,三兒子張三民浪蕩不羈,四女兒張四民乖巧懂事,五兒子張五民熱衷學習。
張大民是個典型的市井小民,貧嘴好說,精于算計。
一個加班費,他不僅會從工資上進行計算,還會從餐費等各種情況進行算計。
每天的早晨,他都會將鳥籠掛在樹上,然后出門跟鄰居拉拉家常,調侃幾句。
他最喜歡的就是溜達到云芳(鄭衛(wèi)莉)家門口。
云芳漂亮大方,端莊善良,大民跟她青梅竹馬,也一直很喜歡她。
大民不小了,也到了成家的年紀,但他不敢表白。
家里的情況太緊張了,該怎么結婚,他想都不敢想。
每天,大民都會跟云芳一起騎車上班,這對他來說,也是一件樂事。
這天在路上,一個戴眼鏡的男人唯唯諾諾的跟云芳打著招呼。
自認為護花使者的大民自然得挺身而出,但云芳告訴他,這是她們廠里的技術員(蔡國慶),也是她的男朋友。
得知云芳有了男朋友,大民有些尷尬,只好先離開了。
有情難得良人守,從來真心付無情。
技術員選擇出國留學,云芳傷心極了,用花被子悶住頭,整天不吃不喝。
云芳的爹(郭達)著急死了,大民嘴皮子溜,跟云芳關系又好,他只好請大民來勸說。
說貫口那是大民的拿手好戲,一段順口溜過后,大民故意端上面在云芳耳旁吧唧吧唧吃了起來。
對于有的人來說,從一段感情走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始新的一段感情。
云芳終于扯下了被子,跟大民說,“你娶我吧”,然后跟大民在花被里探討了人生。
家里只有一間房,大民既然要結婚,那就得開家庭會議。
張大媽(李明啟)一犯難就開始吃冰,她也很想讓兒子結婚,但現(xiàn)在一家六口子住都擠得慌,新媳婦又該睡哪呢?
大民一個個詢問弟弟妹妹,雖然大家都不反對,但明里暗里都在表示家里沒地。
這個時候,大民的算計能力又起到了作用。
他決定自己跟妻子住里屋,家里其他人住外屋。
床疊成上下鋪,冰箱擠在門口,電視吊在墻上。
終于,大民給自己整出了婚房。
云芳也知道大民家里的情況,沒有計較。
在舉辦了婚禮后,大民跟云芳終于躺在了被窩里。
家里不隔音,他們探討人生也得小心翼翼。
但好在,兩人都很知足,新的日子開始了。
三民帶回了一個花枝展展的女人,并跟大民說自己也要結婚了,而且他已經定了一張大床。
家里空間太緊張了,大民氣得讓三民睡廁所。
長兄如父,大民也明白自己得想出個法子。半夜做夢,他都在計算怎樣放下那張大床。
三民也明白自己的窘境,大半夜氣得躲在大橋下生悶氣,甚至被鞏漢林飾演的巡邏者以為是要自殺。
大民把弟弟勸回了家,然后開始精打細算,經過一番改裝,里屋分成了兩間,這邊歸大民和云芳,另一邊歸三民。
有了婚房,三民也終于舉辦了自己的婚禮,一家子熱熱鬧鬧的。
但是在婚禮上,五民卻喝醉大鬧。
家里太窮了,房間里也太擠了,他感覺憋屈極了。
他想要去西藏或者新疆上學,然后再也不回來了。
麻煩從來不會缺席,也不會遲到。
云芳懷孕了,但隔壁三民夫妻每晚探討人生的聲音太大了,讓兩人徹夜難眠。
中國人比較保守,羞于說這夜晚之事,但三民每晚這么折騰,大民夫妻確實受不了。
大民只好請三民下館子,故意點了一盤腰花,勸弟弟保重身體。
但三民表示自己已經很克制了,大民氣得只能蹲在屋頂想辦法。
大民終于想出了一個法子,那就是在院子里再蓋一間房子。
但是院子本就狹小,而且還有一棵樹,于是大民決定拆了院墻,占胡同一部分,并將樹圍在房子里。
因為房子占了胡同,嘴碎的大民還調侃了包子媽媽的身材,這讓包子火冒三丈,用磚頭拍了大民。
傷得不重,雞賊的大民故意讓護士將頭包扎起來,自覺理虧的包子主動幫大民蓋起了房子。
房子終于蓋好了,之前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
但此時的大民卻開始時不時地沉默起來,生活的壓力讓他感到沉重了。
生活可能就是這樣,讓一個個曾經快樂的少年,變成了沉默寡言的啞巴。
兒子出生了,因為屋子里有個樹,大民給兒子取名小樹。
云芳想要吃雞腿,但家里的錢卻只夠買個雞腦袋。
大民想要評選單位困難職工,但是聽到同事的遭遇,他只好主動放棄評選。
技術員回來了,他邀請曾經廠里的同事吃飯,也包括云芳。
云芳在得到大民同意后,去參加了宴席,但在技術員送的禮物里,竟夾著一疊美元。
大民吃醋了,他憤怒的表示云芳出軌了,云芳委屈的解釋自己根本不知道里面有錢。
解釋通后,大民打自己耳光獲得了云芳的諒解。
在機場,大民帶著云芳將美元歸還給了技術員。
三民的老婆有路子搞下了房子,三民夫妻搬了出去,五民也考去了外地。
二民也早就想要離開這個家了,她認識了一個山西男人木勺(李琦),只是跟張大媽說了一句,便嫁到了山西。
在大民眼里,那個山西人是農村戶口,而自己家里是城市戶口,這樣下嫁本就不同意。
不久后,二民哭哭啼啼地回了家,說自己被木勺家暴了。
木勺來到廠里找大民,大民狠狠說著木勺。
當木勺將二民家暴自己的傷口拿出來時,大民口氣立馬改變。
在交流中,大民才得知,原來兩人爭吵是因為沒有孩子,木勺被鄰居叫做“太監(jiān)”,而二民則被叫做“不會下蛋的公雞”。
木勺不愿意去醫(yī)院檢查,他認為那是奇恥大辱,但大民還是把他拉進了醫(yī)院,并買下了藥。
二民跟著木勺回了山西,在吃藥調理后,二民終于懷上了。
轉眼間,小樹也已經長大。
三民的妻子跟別的男人有染,大民讓三民妻子離婚;而五民也長大了,從外地回來。
老屋子要拆遷了,老張家可以分得三室一廳。
在公園里,四民帶著小樹玩耍,但身體不舒服的她坐下休息。
看著一對對情侶熱吻,小樹不由自主地吻了姑姑。
四民是個護士,也到了談戀愛成家的年紀,但她沒有找對象,因為她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
不久之后,四民暈倒在醫(yī)院,得知家里分了房子,她想要一個好看的窗簾。
大民也知道妹妹不行了,在市場,當售貨員說一米58元時,大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
拿著窗簾,四民開心地笑了,她渴望能有屬于自己的屋子,但她明白,自己住不上了。
在與小侄子小樹聊天中,四民去世了。
辦完喪事后,大民一家回到家時,卻看到了房地產商。
原來奸詐的老板(侯耀華)得知張家少了一個人后,決定要改合同將三室一廳換作兩室一廳。
憤怒的大民打了老板,并被送進了派出所。
大民出了派出所后,家里的樓房已經下來了。好在政府明理,還是分給他們三室一廳。
住在了新房子,大民感覺不是滋味。
他還是懷念那個有樹的房子。
大民帶著一家子爬山,但因為纜車太貴,他讓云芳跟小樹坐纜車,自己則背著母親上山。
山頂上,一家人俯瞰著景色。
生活不易,但至少對于大民來說,此刻擁有的已經讓他很幸福了。
這部電影叫《沒事偷著樂》,上映于1998年。
一個男人,生活過得這窘迫,確實是一種悲哀。
其實大民的生活就是很多60后70后的縮影,家里兄弟姐妹不少,也正好趕上物質生活快速提高的年代,變革帶來的生存壓力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這個社會,生存的困境是相通的。如今也有很多“大民”,房子,工作,婚姻,一座座大山壓著他們喘不過氣來。電影中的大民至少還要一個云芳體貼懂事,不離不棄,而現(xiàn)實中的“大民”卻不會有這樣的幸運。
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只有咬緊牙關努力。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看見片中那三四十平的小房子,還有房子里長著的樹,真叫人憋屈。
貧的好些話估摸都是原著里搬運的,那時候的文學還是有點地氣。
以為沒法過的日子,憑著一張嘴都給圓了,當然還憑借“偷著樂”的那個心態(tài)。(不過也沒樂,湊合過吧
這下好了,大家都不生了,人民不幸福,自己都管不了,還生祂干啥。
180608145/戲劇影視文學1班
常聽長輩在耳邊“嘮叨”,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會幸福。彼時的我,和絕大多數(shù)熱血青年一樣,視平淡而不屑,平淡的生活能有什么意思?每天三點一線,蝸居一隅,圈子只有這么大,窩窩囊囊的在一個地方,做一件事,呆一輩子。這樣的生活真的很沒意思。認為熱血青年“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熱血青年終會被生活蹂躪,被現(xiàn)實踐踏,熱血變冷血,熱鬧變平淡。因為生活不易被改變,縱憑個人的奮斗,也逃離不了歷史的進程。
劉恒的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在講這樣一個樸素而有深刻的道理。據(jù)其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電影《沒事偷著樂》更是將這一道理貫穿全片的始終。
兩部作品都曾把我深深感動,因為它們都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這種氣息就像是我每一次假期回到家中與父母親友生活的情形,更像是童年時家境不富裕且生活枯燥無趣,卻仍要堅強的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是非去迎難而上的情境。但較之電影《沒事偷著樂》,我更中意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在影片片頭上,電影版的張大民率先出場,人如原著名,張大民和云芳的那段閑聊表現(xiàn)果然是個貧嘴的形象,電影版的人物處理方法,讓張大民這個角色算是扎扎實實的站住了腳。但電視劇的也不弱,在片頭家庭聚餐的場景里,未見其人先見其聲式的人物出場方式,以及其與小狗的對話,也讓人印象深刻,不禁感嘆,張大民果然貧嘴。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兩部作品的表現(xiàn)也是相當出彩、不分上下,都有著各自的表演風格和敘事技法。
電視劇作品比電影作品更多一點生活的氣息??赡苁窍抻跁r長篇幅的原因,電視劇的天然獨特性在講述影片角色們的生活上,要更加優(yōu)于電影作品。一個人的一生(當然這里指的是他發(fā)生重大變故的人生時刻),用九十分鐘的片長來概述難免過于簡陋,這是遠遠不夠的。電視劇當中張大民,買一支冰棍自己要先咬掉一半,不好意思和喜歡的人接觸就跑去喝自來水,為了保住給云芳催奶的魚可以爬上房頂去追貓;老年癡呆的母親,意識不清晰的時候,仍然記得對年輕時想要和他過下半輩子的男人說聲對不起,仍然記得團員時少了一個她最疼愛的女兒,這些鮮活人物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正是結結實實支撐起來的生活氣息。
電視劇作品比電影作品中人物的角色更悲情。在電影作品中,四妹張大雪最后的人物結局,是身患白血病而去世,短暫的人生中沒有找到另一半而寂寞離去,盡管有侄子張樹在身邊安頓撫慰,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在電視劇作品中,四妹張大雪的人生還遇到了她的白馬王子趙炳文,兩人兩情相悅,卻在即將結婚的緊要關頭,未婚夫英勇就義,未婚妻患病去世。人們常說,愛與自由最為可貴,生而為人,總有一些人會讓我們魂牽夢繞,電視劇中的劇作處理,更符合人性,盡管它較之電影,人物的角色會更加悲情,但若有生之年能遇到自己一生所愛之人,也絕不枉來世間走一遭。
電視劇作品比電影作品更多一些情景真實。生活不總是充滿了戲劇,它更像是山丘上的小道,一路平坡,一路顛簸,要么勻速慢走,一路加速快跑。在電影中,張大民的生活重大事件被緊密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安排上,充滿了戲劇性和矛盾,讓整部電影充滿了各種“事”,精彩萬分且扣人心弦,真如其片名,勸人“沒事”應該“偷著樂”。但電視劇作品的處理,把劇情用更加緩慢的節(jié)奏,去淡化這些引人入勝的劇情爆發(fā)點,像是在品一杯茶,喝到茶葉多的那口香味更加濃郁,但更多是喝到沒有茶葉的茶香味更加均勻。換言之,電視劇中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把戲劇沖突放大集中處理,而是分而治之去平衡生活節(jié)奏的平淡和精彩。這樣的處理方式更加讓人身臨其境,時刻感覺張大民的生活就像是你我的生活,也要為了一日三餐去奔波,要為了家庭和睦去處理兄弟姐妹的關系,要為了下一代創(chuàng)造更幸福美好的生活。生活中有精彩的大事,但更多的是平淡的小事,這樣的生活情景才更加真實。
綜上所述,兩部影視作品都讓我影響深刻、為之動容,但就其生活氣息、角色塑造和真實情景而言,我認為電視劇版《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更勝一籌。
真是一部憋屈至極的電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口多的時候沒地方呆沒地方睡,長大各自成家離開老屋,還有過世的親人,搬進新居也許還懷念以往的熱鬧吧。不管怎么說,人活著才能沒事偷著樂,死了就什么都感受不到了。熬吧熬幾年天津跟著北京房價起飛了。。明星云集啊(當時百姓家喻戶曉喜聞樂見)。。
脫胎于文學作品,因其長度不適合電影,所以導致看起來十分電視劇化,笑料也更是小品化,使用淡入淡出來解決單個笑料之間的生硬銜接,但這一做法無疑放緩了電影節(jié)奏。電影在短時間內呈現(xiàn)的是長段的現(xiàn)實歷史,階段化的展示強情節(jié)的家庭變故,各個子女的人生轉折,但看起來頗有有點浮光掠影,其實除去大民自己之外,其他的兄弟姐妹展現(xiàn)并不多,但難得的是,作為家庭喜劇片,電影很獨特的撕去了那份披在表面的和諧美滿,也得益于天津的地理設定,將種種沖突用唇槍舌劍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但又難得的有一種幽默感,由此延伸出整個年代中的人物處境與時代飛奔帶來的不適。電影以住房為基礎展現(xiàn)空間,但卻在開頭沒有樹立一個困窘印象,直到后半段才用一個俯瞰鏡頭展現(xiàn)出整個屋子的狹小,而搬家之后的那個360度旋轉是十分精彩的,但礙于缺少對位,也折損了威力。
貧嘴張大民電影版,春晚卡司,上世紀末的蝸居故事。不過節(jié)奏還是電視劇的。。分房和爬山兩段很心酸
我認為馮鞏的巔峰之作,也有不少的感動。還有李明啟老師的表現(xiàn),一向不會令人失望。
楊亞洲獨自指導的首部電影。故事背景從小說中的北京改成了天津,利用天津方言增加了喜劇效果,而眾多喜劇明星的客串為影片增加不少驚喜和笑點。影片中的生活瑣事,家長里短非常接地氣,細節(jié)也做的特別好,馮鞏毛巾做的短褲可太逗了。并且大量長鏡頭更加增加了影片真實感。但電影的時長限制導致無法把小說內容全部一一呈現(xiàn),有些劇情起承轉合過快,使得影片有些跳脫,這部小說還是適合拍成電視劇。所有演員都演得特別好,尤其馮鞏,把張大民這個貧嘴的小市民演得活靈活現(xiàn),憑借這個角色他拿到了金雞影帝。幾位子女都搬出老屋這一幕和《飲食男女》非常相似。前半段喜劇,結尾則是悲劇,略致郁,看完后一度心情低落。本片何嘗不是現(xiàn)代都市版的《活著》呢,將普通百姓的無奈刻畫的淋漓盡致。我特別喜歡這種寫實生活喜劇片,故事簡單好看又貼近生活。8分。
leleland
只要你還能活著,你就偷著樂吧
日子好了,身邊的人卻遠了。木勺說錯了,張大民其實妳最貪了,要媳婦兒子吃得好,要弟妹老孃住得好。但是到了末了兒真的實現(xiàn)了,妳卻已經不是那個貧慣了的張大民了。是生活改變了妳,不如説是這操蛋的現(xiàn)實活生生磨沒了妳。
笑到最后笑不出來的電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天津胡同市井小民的生活瑣碎、家長里短。無數(shù)春晚熟面孔客串出演。既有各式酸甜苦辣,也有煽情的親情橋段。好在接地氣,差在配樂和剪輯。配樂各種硬煽情,所有轉場切換剪輯都很生硬,均為千篇一律的黑屏淡入淡出手法。不少臺詞不夠生活,結尾有強行拔高扣題之感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有一些小品感的市民喜劇,應該是陜西的某種方言?看到了1990年代末期人們生活的基本樣態(tài),尤其是一家五口擠在小巷狹窄的院子里,雞毛蒜皮、家長里短中透出一股底層的堅韌,在方方的《風景》等小說中也有類似的呈現(xiàn)。而20年之后,中國電影已經很久沒有類似的市民喜劇了,更多是中產化的虛假表演、流量明星。
天津胡同小市民的群居生活,除了一口地道的天津話和行走的相聲之外,影片傳達出的無產階級道德觀難能可貴,這一套春晚的班子生動詮釋了老戲骨的純熟演技,同時也折射了某些時代的特征和元素。類型里寫著喜劇,其實是個悲劇,從悲劇中抽絲剝繭出喜劇,苦中作樂的生活態(tài)度很符合市井氣息濃厚的胡同文化。需要吐槽的是轉場和剪輯,淡入淡出和黑白過度很生硬也很突兀,不過有幾個群像戲的長鏡頭還是可圈可點的?!締袅▎袅ā?/p>
以樂景寫悲,此乃最高級的悲情。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長子張大民的背上,但他從來不喊一句苦累,在他身上濃縮了中國千千萬萬個樸素的底層市井小人物的影子?!爸灰煤没钪?,你就沒事偷著樂吧。”馮鞏老師演得真心好,小品屆的老藝術家們演起電影來各個都是響當當?shù)膽蚬前 ?/p>
一部有著強烈地域特色的電影,天津方言聽起來極有感染力,對白樸實,親切。想想現(xiàn)在的電影,在語言對白方面越來越覺得少了一種味道。故事節(jié)奏較為緩慢,片名也表達了中國人的生活觀。我們無法改變生活,好好活著,沒事偷著樂吧,馮鞏的演技不錯,把角色塑造的很好。
告訴你普通人活著不容易+1
CCTV6看的,說實話,鞏哥不喜劇也很厲害,演啥是啥,平民的辛酸苦楚都給抖落出來了,看的人心里發(fā)酸……
《建黨偉業(yè)》中馮鞏與周潤發(fā)有短暫的對手戲,但就這不到一分鐘馮鞏的表演把周潤發(fā)壓的死死的。這是一個演技被人嚴重低估的演員,而《沒事偷著樂》也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很多人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但很多人只演出了苦情戲的悲?!稕]事偷著樂》高級的地方在于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樂呵的點,但看完之后回味劇情讓人悲傷莫名,感到憋屈。我自認閱片無數(shù),但能給我?guī)磉@種觀影體驗的電影卻寥寥甚至。
馮鞏除了是一名出色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電影演員,本片以空間管理大師更是加冕金雞影帝,電影版竟比電視劇版低了近1分,不至于吧。卡司陣容簡直春晚全明星級別,有容嬤嬤和郭達斯坦森,還有侯耀華和牛群縣長,李志鞏漢林也有亮眼表現(xiàn)。這兩年很多國產影視劇會被吐槽口音違和,而當年這些有著過硬技術的小品、相聲演員則絕不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各個都會數(shù)種方言,張口就來,片中的天津話聽著特舒坦。之前評論說日本人最會拍生活戲,香港人最會拍市井戲,而大陸北方人拍這種小市民的生活也是一絕,電影中張大民一家的前后變遷如同那個年代的萬花筒,天津大發(fā)的面的,新飛冰箱都讓人懷念。電影中的一些長鏡頭和爬山時的遠景表現(xiàn)也特別觸動人心,住房始終是所有中國人長久以來繞不開終極命題,最近山東合村并居也是引發(fā)不少心酸苦楚的爭議。
一直沒明白為什么云芳家有單獨的房間,寧愿她去大民家擠,去受苦,云芳父母也不讓云方跟大民住自己家,云芳生孩子云芳父母也沒見出來幫襯下…這父母…片中薄情的眼鏡跟五民…有種編劇專門黑書生的味道啊…
老電影遇上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