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飛向藍天需要一雙翅膀,斷了翅膀的雄鷹再也不能飛翔,但它仍然是雄鷹。只不過那雙翅膀,變成了它的守護精靈,一雙隱形的翅膀。在艱難困苦時,帶它飛過絕望,看到希望。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下,全國像綏德平平家這樣的家庭以及平平這樣折斷雙翼的小雄鷹,這些原本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托夢想雙翼,重燃生活希望……
作者——張騰 因配合后期制作的需要,在導演的解讀下我看完了電影“雙水村里棗花香”樣片。作為全程配合影片拍攝,第一個看完樣片的清澗人,總體而言本片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知道每個拍攝片段,但剪輯后組合起來的敘事方式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包括情節(jié)的推進、邏輯關系、前因后果等交待的都比較清楚。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這樣一部“精準扶貧主旋律”影片也拍出了有趣的感覺,不僅能讓扶貧干部看完后感同身受的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且也讓不了解扶貧工作的大多數(shù)人通過有趣的帶入感了解扶貧工作的艱辛。看過后有這幾個地方感動了我: 一、第一書記劉波——演出了擔當! 在劇本創(chuàng)作初期,編劇對清澗縣十幾名優(yōu)秀第一書記進行過采訪,把第一書記在扶貧中遇到的事聚像化到劇中第一書記劉波身上,在把因不同致貧原因所遇到的不同困難擺在他面前:因殘致貧的平平、因病致貧的老李、留守兒童小棗花、內(nèi)生動力不足的懶漢二狗、缺勞力的大娘等,針對不同的貧困戶,第一書記頂住了壓力,扛住了誤解,通過不厭其煩的想方法、找出路、跑項目,并在這個過程中把劇中人物都串聯(lián)起來,嘉明演出了陜北人的倔強、不服輸和勇于擔當?shù)木珰馍瘛? 二、懶漢二狗——演出了轉(zhuǎn)變! 二狗的好吃懶做代表了一種反面現(xiàn)象,但是懶漢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給觀眾呈現(xiàn)出面對不那么喜歡的人,只要扶貧干部真扶貧、扶真貧,積極引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而激發(fā)內(nèi)生動力,逐漸覺醒、改變,體現(xiàn)出對小人物的悲憫,展示出小人物身上所散發(fā)出的人性光輝。 三、村長王虎——演出了多面性! 王虎是村長,在村里有一定的威望,也是養(yǎng)豬能手,擔也為了維護家族利益而處事不公,因厚此薄彼被上級停職,繼而對第一書記懷恨在心,背后打小報告,王虎的苛刻襯托出了劉波的艱難,為了發(fā)展合作社,劉波放下身段,用陜北鄉(xiāng)土文化中的喝酒禮請打動了王虎出山負責合作社。范小柯飾演的王虎演活了一個多面性人格的村長,有長處,也有短處,揚長避短最后把養(yǎng)豬合作社搞活,也體現(xiàn)出他能人的一面。 四、平平的轉(zhuǎn)變——演出了自強! 平平作為因殘致貧的代表,他需要的并不是給多少政策和多少待遇,他需要的是打開心結。從開始時候的自暴自棄,到第一書記因地制宜的解開心結,最后到電商協(xié)會上班,沒有多余的話,不拖泥帶水,有想象的空間,前后敘事邏輯嚴密,體現(xiàn)了從“自卑”到“奮發(fā)”的轉(zhuǎn)變。這一段勁川演的平平在攆劉波走的那一段爆發(fā)力強,一下子就打動了我,劉波走后的自暴自棄又讓觀眾對他命運如此不公的安排潸然淚下。 五、老黨員的教誨——演出了傳承! 清澗縣是革命老區(qū),打響了“西北第一槍”,許多人參加了“紅軍東征”,為革命做出過巨大犧牲,如今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民依然為了扶貧而頑強拼搏著,即便被誤解,也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衣缽,砥礪前行。這段表演王潔實老師諄諄教誨緩緩而來,配上烈士紀念碑的場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馬上就被帶入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先輩們流血犧牲都不怕,脫貧攻堅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劉波在每一次挫折中的崛起都有老黨員提示他重溫那個簡單的真理:一次成功往往建立在無數(shù)次失敗之中。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挫折,都需要有信仰在支撐,需要有長輩們來教育和指點,這一段暗和了當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革命傳承。 六、翠花檔鏟車的戲——演出了寂寞! 隨著城鎮(zhèn)化速度的加快,農(nóng)村人口大量進城,而又有一部分因意外變故或者和家鄉(xiāng)情懷故土難離,有婦女、老人和小孩兒,他們?nèi)鄙偕鐣年P愛與溫暖,他們很少與人交流,他們情感世界長期壓抑,遇事容易走極端。翠花檔鏟車演出了事情本身的矛盾,也哭出了長期缺愛的內(nèi)心世界,當情感得到釋放、理解、尊重和二狗的表白后,事情本身的矛盾也變的不那么重要了。 七、醫(yī)院骨折的戲——演出了委屈! 扶貧干部因工作而經(jīng)常不顧家,另一半為愛而抱怨、而委屈,這幾乎是每個扶貧干部都能遇到的家庭問題。亮月兒在愛恨交織的情緒中演出了委屈,愛之深才恨之切,演出了許多默默支持扶貧干部的家屬們背后的心酸與付出。 影片中如何在講述扶貧故事的同時宣傳本地特色產(chǎn)業(yè)和文化,這一點前期配合取景時我是比較貪心的,既希望展現(xiàn)黃土高原自然生態(tài)風貌和旅游景點,也希望展現(xiàn)特色產(chǎn)業(yè)和特色文化,如何把這些元素通過故事串起來,講好黃河岸邊的故事,這個是最難的,也是我最擔心的。看完樣片后這種擔心顯得多余了,影片中展現(xiàn)了九曲黃河太極灣、河口風光、黃河棗林、路遙紀念館、筆架山等自然景觀,還展示了陜北民歌、陜北道情、陜北鏈子嘴、嗩吶、花轎等民間文化,同時突出了紅棗產(chǎn)業(yè)、散養(yǎng)黑毛土豬、紅棗酒、果餡等產(chǎn)業(yè),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都自然而然的展示出來,與故事融為一體,沒有突兀,沒有違和感,加上清澗歌手蘇文演唱的片頭曲和清澗道情非遺傳承人白明理、王紫萱演唱的片尾曲,以及王家堡村、賀家畔村、河口村村民和各單位志愿者500多人的友情出演,可以說這是一部地地道道講述清澗扶貧故事的影片,展示出了清澗扶貧干部在扶貧的路上永不竭止的奮斗,體現(xiàn)出了青春之花在黃土高原綻放。據(jù)悉電影在元旦前夕就能與大家見面,此片應該獻給哪些在貧困地區(qū)為扶貧事業(yè)努力工作的奮斗者們。
呵呵,信了
典型的馬屁拍歪
很不錯的片子,值得一看
“我在路遙故里有棵棗樹”
好看,走心
看看雙水村里的扶貧
這是來騙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