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rèn)識Terrence Malick是從「The Tree of Life」 也因?yàn)樽赃@部片子起他的片子越來越神棍 散文化 無劇情化 導(dǎo)致自此以后幾部電影我都要醞釀兩三年的勇氣才可以打開來看 其實(shí)我并不討厭他的電影 高質(zhì)的攝影 細(xì)碎的情緒 呢喃疲憊的臺詞 光怪陸離的世界 璀璨無比的星光 每一幀都可以截圖做壁紙的畫面—— 看完了還能寫點(diǎn)亂七八糟的玩意兒裝個(gè)X 承接上部「To the Wonder」,「Knight of Cups」把故事從農(nóng)場曠野移到了城市公路之中。各種性與愛的體驗(yàn)里觀影者多少能找到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相似處,那些碎片化的情節(jié)哪怕有一小段能觸及到觀影者的心靈,那這部電影就是成功的。因?yàn)樗辉谠噲D讓你理解,它在讓你cherry pick。。
最近看的幾部電影里,最愛的是貝爾,凱特布萊切特和娜塔麗波特曼攜手的《圣杯騎士》,后兩位出鏡的時(shí)間很少,臺詞也不多,但每說出的一句話極大推進(jìn)故事的發(fā)展,因?yàn)檫@部電影本身就臺詞寥寥,充滿囈語。
泰倫斯馬利克的《生命之樹》已經(jīng)將我看的如癡如醉,剛才好奇仔細(xì)查看導(dǎo)演的個(gè)人資料,原來是我們大射手,而且在哈佛大學(xué)主攻哲學(xué)。所以回過頭來看泰倫斯馬利克的作品,無論從光影還是鏡頭上,都充滿著濃濃的宗教意味,這是我們射手風(fēng)格。
每個(gè)試圖拍攝尋找生命本源意義電影的人,終其根本,都是在尋找自己。不過泰倫斯馬利克已入化境,他無需在自證什么,他像一個(gè)開悟的圣者也像一個(gè)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大叔,用獨(dú)特的鏡頭語言,調(diào)動山川湖海,飛沙走石,講述他自己的宗教。
如果喜歡研究塔羅牌的話,那么起碼在字面上,會對電影有些許了解。圣杯騎士的牌面意思為浪漫的天性,追求改變、挑戰(zhàn)和機(jī)遇。但逆位時(shí)則代表不可靠、欺詐和虛偽。這里所說的正逆位是指塔羅牌的方向,一般左為正,右為逆。而電影本身則通過貝爾伴隨著風(fēng)聲海水聲的囈語,向我們展示了一個(gè)原本美好的家庭,因貝爾在外找小三而支離破碎的故事??蓱z我不可一世的總攻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身為正房,被娜塔麗波特曼這位小三打敗,作為看客的我還是原諒了她。但最后貝爾和除兩位之外的第三個(gè)女人結(jié)婚了,并有了一個(gè)孩子。
以上就是這個(gè)故事的梗概,但是加入了宗教的喋喋不休,讓人產(chǎn)生了順其因果的想法,不管對錯(cuò),一切皆可被原諒。
不僅僅是電影,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我對這個(gè)看法也越來越認(rèn)同。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沒有什么不是利益聯(lián)結(jié),沒有什么是情比金堅(jiān),除了,我毫無保留的愛你。
在人生的某幾個(gè)時(shí)刻,遇見過幾個(gè)自認(rèn)為很完美的靈魂,這些靈魂散發(fā)出的光芒照耀我的自卑,同時(shí)將我引向偉大。最后這些靈魂又在人生的某一刻,讓我被光芒蒙蔽的雙眼照見我始料未及的不堪,這怨不得別人,你瞎你沒理。不見得所有人都有強(qiáng)大的自知之明,認(rèn)清現(xiàn)實(shí)之后不哭不鬧,收了在盲目的愛里應(yīng)得的那部分成果,然后整理行裝說再見。
貝爾光著腳在家門口的水泥街道上,在海邊,海水里,荒野里行走。這世界能給他安全感的東西并不多,他和多個(gè)女人一起,但他未曾給他傷過的女人任何承諾和交代,每個(gè)人女對他哭訴時(shí),他無奈又無力的擁抱著她們,不做一絲挽回也不表露遺憾。
事已至此,我想帶有一些消極色彩的逃避才更性感。人生不需要一直這么積極的,這句話是我想自我放縱的時(shí)候,給自己解壓的一句話。我始終覺得不管男人女人,總是想在人生中的某一刻卸下所有的責(zé)任,認(rèn)真的放空的。你可以沖個(gè)熱水澡,不必擦干身體,就那么平躺在地上,安靜地聽水分從皮膚蒸發(fā)掉的聲音,然后是自己的心跳,閉上眼睛想象心臟是多么頑強(qiáng)的伙伴,想象它是如何將血液供給到每一條血管。
去年我曾兩次因身體出現(xiàn)極端狀況而感受到無法形容的快感。
第一次是在三伏天的午后,我躺在床上看書,窗外陽臺上機(jī)制鳥兒嘰嘰喳喳的給我催眠。突然我什么都聽不見了,但是也睜不開眼睛。整個(gè)人窒息一般,大腦卻異常享受這突如其來的空白,然后我就睡著了,醒來渾身是汗,卻回味無窮。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不過如是。
可根源其實(shí)是腦供需不足,導(dǎo)致眩暈。
第二次是連續(xù)加班三個(gè)月后,某一天晚上我躺下,被子掖到脖子處竟然上不來氣。雙手無法動彈,是夢魘嗎,全世界寂靜無聲,我只能聽見自己的心臟,以三秒每次的頻率猶如低音炮般的在跟我對話:好聽嗎,低沉嗎?就像在和死亡對抗一樣,我掙扎著坐起來,雖然害怕,但還是流連在剛剛剎那的寂靜之中,如果我不打破,可能就去到另一個(gè)世界了。
所以我體諒那些吸毒嗑藥的人們,拋出本身對家庭社會以及道德方面的爭議,其實(shí)他們只是想釋放或?qū)ふ乙环N感覺,或是自身感受到了來自宇宙的孤寂,或者天涯共嗨時(shí)的快感,想把暫時(shí)的孤單擱在某個(gè)地方。
當(dāng)然以上我說的是極端狀況,一個(gè)正常人會有更積極的方法。不是我們一定要選擇積極,只是相比消極,積極能節(jié)省更多的機(jī)會和時(shí)間成本,以及,他人對你的期待。
我們不是只為自己而活。
消極的人不一定活的不好甚至活的更好,只是他們的求生方式更像找死罷了,但那不是錯(cuò)的。
去泰國的幾天,我去了心心念念的寺廟,但是不敢拜佛,很擔(dān)心許愿之后不能及時(shí)回來還愿??晌疫€是對經(jīng)過的每一尊佛像對說了一句:感謝你留給世界一方祥和的沃土。不管是人還是事,更別提這方不說話就能帶給人的喜樂的國度。我常常想自己是不是太迷信了,不過迷信不代表不作為,反倒是盡力的無所不為??墒鞘裁从质遣幻孕拍??
相比而言,不迷信也是執(zhí)迷,你陷入的是龐大的自我迷戀體系。
在一個(gè)陌生的地方很容易打開心扉,和不熟悉的人交流??赡艽蠹叶加X得走馬觀花,交給對方一個(gè)秘密也不算什么,說的話也更直接。
“我們交個(gè)朋友吧,我們相愛吧,我們共度余生吧”
在我小時(shí)候,想和別人交朋友的時(shí)候我會直接告訴對方,其實(shí)這是一個(gè)儀式感的問題,在我的信仰體系里,這代表我很重視你。
現(xiàn)在呢,這種很真誠又略顯笨拙的交友方式顯得自己很另類,不過我還是堅(jiān)持這么做,而且我也會對和我直接說這些話的人青眼相看。
當(dāng)然,值得我說出這句話的人,也在越來越短促的人生里變得寥寥無幾。
今日北京寒風(fēng)凜冽,不到十個(gè)小時(shí),三千多公里,經(jīng)歷了四十度溫差,近幾年的冬天,都特喜歡聽《夜空中最亮的星》。尤其在每個(gè)沒有沒有霧霾的北京的冬夜,抬頭看星星,十分美好。
在塔羅牌里,星輝的力量勝過月光,清亮純潔之氣賦予人類更多勇氣。
泰倫斯·馬力克2015年影片,早有準(zhǔn)備會比較沉悶,像《通往仙境》以及《生命之樹》等,都是在詩化的寫意下成就的,而此部影片,導(dǎo)演更是拋去了敘事,通過鏡頭及旁白完成了對意境的塑造以及欲望的理解,但是可能是由于語言結(jié)構(gòu)的障礙,詩化而感性的旁白,在大量的斷句下使中文的語文習(xí)慣產(chǎn)生了極大的理解困難,縱然有強(qiáng)大的卡司、再美的意境及浪漫的愛情,依然不能感同身受。
Rick is a screenwriter living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While he's successful in his career, his life feels empty.
中年危機(jī),八張塔羅牌的命:
I. The Moon - Della, a rebellious young woman. 被殖民的少女。剝削的消費(fèi)品。一聲嘆息
II. The Hanged Man - His brother Barry and father Joseph. 暴力表達(dá),又愛又恨。傷痛。
III. The Hermit - Tonio, an amoral playboy. 班德拉斯,名符其實(shí)。特別喜歡狗咬球卻咬不到的鏡頭。
IV. Judgment - His physician ex-wife Nancy. 布蘭切,脆弱富同情心。
V. The Tower - Helen, a serene model. 瑜伽。自我保護(hù)意識。
VI. The High Priestess - Karen, a spirited, playful stripper. 高潮。在LV。奇妙的舞者
VII. Death - Elizabeth, a married woman with whom he has a relationship and who becomes pregnant with a child that may be his. 京都。
VIII. Freedom - Isabel, an innocent who helps him see a way forward. 新的剝削,永遠(yuǎn)…
The Pilgrim’s Progress” – Ralph Vaughan Williams, Performed by Sir John Gielgud, City Of London Sinfonia
“Spiraling 5th” – Hanan Townshend
“Exodus” – Wojciech Kilar, Performed By Krakow Philharmonic Chorus and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Sogno Di Un Automobile” – Arsenije Jovanovic
“Searching For A Serene Sphere” – Arsenije Jovanovic
“The Death Of Ase” – Edvard Grieg, Performed by 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
“Symphony No. 4 Los Angeles” – Arvo Part, Performed by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patashnik” – Biosphere
“In Search Of Galiola” – Arsenije Jovanovic
“Track 1/4 – Poem From Insomnia” – Biosphere
“Substrata” – Biosphere
“The Coconut” – Thee Oh Sees
“Miserere – Arvo Part, Performed By Estonian Philharmonic
“Unisons” – Hanan Townshend
“Fantasy On A Theme Of Thomas Tallis” – Composed by Ralph Vaughan Williams, The New Zealand Symphony Orchestra
“I Need Seed” – Thee Oh Sees
“Last Known Surroundings” – Explosions In The Sky
“Cosmic Beam Journey” – Francesco Lupica
“Prophecy Of A Village Kreman” – Arsenije Jovanovic
“Approaching” – Arsenije Jovanovic
“Track 3/4 – Poem From Insomnia” – Biosphere
“Farewell Mix From An Old Fridge Before It Sank In The Sea” – Arsenije Jovanovic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 Biosphere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 Johann Pachelbel
“Images”- Claude Debussy, Performed By Lyon National Orchestra
“Concerto Grosso in G Minor, Op. 6, No. 8, ‘Christmas Concerto’ “ – Arcangelo Corelli, Performed by Capella Istropolitana
“Ansonia” – Paul Ngozi and the Ngozi Family
“Nocturne No. 2 in E-Flat Major, Op. 9, No. 2” – Frederic Chopin, Performed by Idril Biret
“Cool Out” – Bosco Delrey
“Symphony No. 9 ‘Choral’ “ – Ludwig van Beethoven, Performed by Nicolaus Esterhazy
“Dilbar Dilbara” – M. Ashraf and Naheed Akhtar
“Nocturnes: Sirenes” – Claude Debussy, Performed by BRT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alons Song” – Arvo Part, Performed by The Tallin Chamber Orchestra
“Kol Nidrei” – Max Bruch, Performed by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Ireland
“Distress” – Hanan Townshend
“Hyperborea”- Biosphere
“6 Epigraphes antiques: Pour l’egyptienne” – Claude Debussy, Performed by Lyon National Orchestra
“Solveig’s Song” – Edvard Grieg, 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
“Wind Song” – Sleep Good
“Schlitterbahn” – Sleep Good
“Squire Fire” – Steven Orenstein
“Secret Garden”- White Mystery
“Symphony No. 3, Op. 36/Symphony Of Sorrowful Songs” – Hynryk Gorecki, Performed By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Ashtray Wasp” – Burial
“Dawa Gompa”- David Parsons
“The Things I Tell You” – Biosphere
“Water Theme For Harp” – Hanan Townshend
“Water Theme For Woodwinds” – Hanan Townshend
“Ceremony 1” – Klaus Wiese
“Ceremony 3” – Klaus Wiese
“Initiation Psalm One” – Paul Horn
“Snapshot From The Island”- Tabor Szemzo
Read more at
http://thefilmstage.com/news/listen-to-the-music-of-terrence-malicks-knight-of-cups/#Btm0VpO7v3p9CHSx.99天冷,在沙發(fā)上看完《超新約全書》后,即縮進(jìn)被窩躺在床上看泰倫斯·馬力克的《圣杯騎士》(2015)。
二片唯一共通處,都提到了上帝。一如過往馬力克的任性影像,《圣杯騎士》可謂立體影像的浮世繪,上天入地,讓時(shí)空下的一切,放肆地成為一個(gè)絕塵的大舞臺,一閃即逝。30歲的主人公威爾,游走于現(xiàn)實(shí)與心靈之間,在閃離與飛揚(yáng)的頓感畫面中,漸漸失去自我,方向不明,突圍無果。
如同片中開頭所說的“這個(gè)世界的一切都是神的安排,歸根結(jié)底旨如夢幻,我們時(shí)不時(shí)會遇上危險(xiǎn)的誘惑,在欲望的漩渦中得找到平衡”。其實(shí),這句“前言”即為影片定了“誘惑”與“平衡”的基調(diào)。實(shí)際上,經(jīng)歷了《天堂之日》《細(xì)細(xì)的紅線》的探索,馬力克開始傾心于碎片化與凌亂不堪的敘事,《圣杯騎士》正是繼《生命之樹》《通往仙境》之后,又一趟一意孤行于影像創(chuàng)新的醍醐之旅。也可視為與好萊塢徹底決絕的猛進(jìn)高歌,只是說不免微弱而顫悠。
從電影傳統(tǒng)美學(xué)來看,它恰恰是反敘事的“電影”。不要說線性,它甚至非線性也攤不上,但它的確有料。《圣杯騎士》由“月球”、“隱士”、“判決”、“塔”、“死亡”、“女祭司”諸篇章構(gòu)成影片的“招牌菜”,卻很難捕捉一個(gè)精準(zhǔn)的橋段,讓亂云飛渡又急速旋轉(zhuǎn)的畫面,與低沉的畫外音相契合,合力遂行一部“謀殺”效果極具震撼的影像。不得不說,著迷于光影建構(gòu)的美妙,拋卻敘事的拖沓,讓流光溢彩的影像,成為一篇篇混沌的光影詩篇。之所以說“混沌”,是因?yàn)殓R頭切換過于快速,真的讓人眼花瞭亂,有接不上茬的感覺。
也許不用視為一部劇情片,看作紀(jì)錄片也可,并無嚴(yán)格區(qū)分。唯一分野的是,讓克里斯蒂安·貝爾跟凱特·布蘭切特及娜塔莉·波特曼這樣的大牌明星炫目,招搖過市,在自我放逐、誘惑與被誘惑,放縱與放蕩,繼之超脫塵世之中,打量自身的短版,疏通腫脹的內(nèi)心。其實(shí)只是一個(gè)人生的緩沖,新的煩心事又總會如期而臨。
精心擷取這些影像,當(dāng)然不只是酷炫,更不只是為了攝影而攝影,盡管讓人誤以為有這種傾向。灰頭土臉的威爾,恍如落地版永不能飛翔的蝙蝠俠,忽而在狹小空間,忽而在無垠曠野,忽而在樓群叢林,忽而在漫步海邊,跟著馬力克的小魔棒,進(jìn)行著一場有預(yù)謀的視覺革命的沖擊,故意讓電影變得虛無、空洞和“偽電影”化。
“這個(gè)世界是由欲望構(gòu)成的,沒有規(guī)則,沒人在乎,你得適應(yīng)”,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對這部電影的評價(jià)?!澳愕眠m應(yīng)”,這就是馬力克所勸慰的光影世界?!皭鄣娜绱松钸h(yuǎn),我要放棄我的生活,愛你所愛”,這便是他的心聲,他必須將光影的實(shí)驗(yàn)頑固地進(jìn)行到底?!澳氵€是我一生的所愛,一切都是錯(cuò)誤,煩心事太多,我希望銷聲匿跡,希望過上平靜無擾的生活……”,這是頓感、乏力又奔突的《圣杯騎士》,堆積著那么多死板的老生常談,但這卻是人生的常態(tài)。
如同這個(gè)冷夜,雙腳放在熱水袋上,暖意漸升,靜靜看完電影,長舒一口氣,竟有跨千重山,行萬里路之感。得趕緊起來,撒一泡尿后,喝幾口溫開水,讓老邁的血管通暢,再慢慢躺下酣睡一覺,明早睜開眼,便又是老生常談新的一天,好的人生不過如此。從不指望有什么奇跡。世事多變幻,人生平常事。
在這樣一個(gè)波譎云詭的世界,能做一個(gè)安然的旁觀者,是最舒心的事。如同《圣杯騎士》,游走的虛弱,缺氧的喘息,急切的呼喚,凡此種種,頓成人生的絕響,并非常態(tài)人生的所向,索性說,無論好壞,只是馬力克精心打出的一張牌。你看了,于沉黑鐵幕包裹下,還能睡個(gè)塌實(shí)的安穩(wěn)覺,一切便OK。
2016、1、21
人物獨(dú)白加碎片似的手持廣角鏡頭,配這卡司。你是大導(dǎo)就覺得自己放個(gè)屁都是香的?
好電影一定要敘事嗎?馬力克的意識流新片仿若一面鏡子,映照出你心中難以計(jì)數(shù)的電影片段、如煙往事和思想觀點(diǎn)。它能幫你整理自己的情感思緒,審視生活。盧貝茲基的神幻攝影(廣角,魚眼,手持與俯仰傾斜)如流動的麻醉品,令人頭暈?zāi)垦?搭配碎片式剪輯和囈語旁白,極盡真切地還原了迷茫疏離的感覺。(9.5/10)
演員氣息不對,影像也過分任性。想要抓住現(xiàn)代人的空洞,卻用這種空洞的MV,到頭來感覺什么都抓不住。
一次兩次行,老這么拍就是湊表臉。公眾號推送: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yODM5MA==&mid=203006464&idx=1&sn=336989ef987dc2d25b9127fa039911e6#rd
6.3,廣角鏡頭里男性主觀視角和女性思維的交融~
這種裝逼犯的電影果斷一星
從生命之樹開始,馬利克就把電影當(dāng)MTV拍
卡司很強(qiáng)大,可惜每個(gè)角色出現(xiàn)時(shí)間太短。完全沒有劇情。表現(xiàn)手法相當(dāng)老套。世界確實(shí)物欲橫流,可是如果在這種充滿絕望的生活中,都沒有電影來給我一些雞湯和治愈的話,那還怎么活。另外佩服一下自己就這樣在電影院坐著看完了,說明畫面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馬力克的故事依舊不是關(guān)于故事,一種超脫于故事本身,凌駕之上的情緒與試圖用視覺來變現(xiàn)出的回憶感。只有回憶里的人與人,男與女的身體是如此張狂,情節(jié)破碎,甚至沒有應(yīng)該有的對白。整個(gè)配樂,又仿佛帶回到一種中世紀(jì)古卷的感覺,拷問一種“當(dāng)下的存在感”。年度最佳之一。
依舊是美輪美奐的攝影,古典大氣的配樂,碎片化的故事和畫面,以及高深的旁白。一脈相承的馬利克,這種劇本只能導(dǎo)演自己寫自己拍。
如果要選幾部電影發(fā)射到太空 其中要有馬利克 別人負(fù)責(zé)講故事 剩下的留給馬利克
波曼小姐出場後才瞬間明白馬力克要說的是什麼。故事本身包羅萬象,不要自掘故事衝突的狹窄墳?zāi)?,心胸和眼界都要開闊,我老了後對馬力克唯有敬仰。下次可以用女主角替代貝爾,等十年又何妨。
記憶的萬花筒,困惑的迷宮。生活有時(shí)候就像我們遺忘尋找的珍珠,過著過著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貝爾延續(xù)了西恩潘和哈維爾巴登的“我沒讀過劇本”演法,全程失語飄蕩。萬惡的生活啊,你怎么可以讓他快活成這樣還這么痛苦?!馬利克神棍三部曲的最終回。由網(wǎng)友的十萬次“搞什么飛機(jī)”彈幕所組成。但不知道為什么,看他這么任性——讓一堆戲滿滿的演員變成無戲可演的夢游狀態(tài)。我也并不反感。
馬老您放心,對您無差評
《生命之樹1.5》。只是沒有了那般中意的海報(bào)、那么青睞的攝影(不是不好,只是沒有《生命之樹》那般驚艷)、那樣讓我心儀的自然,單是一如既往地散文詩/MTV表現(xiàn)手法,外加三個(gè)喜愛有加的演員,并不能像《生命之樹》一樣讓我如癡如醉地沉浸在優(yōu)雅的影像之中。—— 泰倫斯·馬力克,您能拍《告白》嗎?!
不論是攝影、配樂、旁白敘述、剪輯,還是一樣的味道,相比上部《生命之樹》這一部更接地氣,年代與故事也更具象,大牌更多,這次攝影用了更多超廣角。但我更喜歡上一部的精致與考究,哈佛牛津雙修“哲學(xué)”的馬力克,片子對有些人來說真的太過意識流,對于憤然離場我表示完全可以理解。
自《新世界》起馬力克就開始癡迷于微渺個(gè)體與永恒時(shí)間之中的螺旋結(jié)構(gòu),《生命之樹》《通往仙境》和《圣杯騎士》全都關(guān)于一個(gè)男人的人生歷程:始于童年的神話或懵懂,在追逐欲望和本能中迭演,末了安靜地在荒野空鏡中退場。缺少因果粘連的碎片是日常記憶的真實(shí),虛無的哲學(xué)無需語句支撐。
蝙蝠俠假死之后離開哥譚來到洛杉磯以編劇身份隱居好萊塢,連交七八個(gè)女朋友縱欲無度后感到人生的迷茫和空虛【我完全沒有睡著,握拳
“幻夢墓園”、“電子云層下”加上“圣杯騎士”,我的年度三大催眠電影終于湊齊了。馬力克這種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畫面拼接在一起、配上夢囈般旁白的作者風(fēng)格看多了真心吃不消,尤其每次還請一堆明星來當(dāng)人肉布景。這部電影可以切成40個(gè)MV,甭管什么歌直接插畫面相信我準(zhǔn)沒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