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陌生的情人們
■渴 T?rst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主演:哈塞·埃克曼 奈瑪·威夫斯特蘭德 英格瑪·伯格曼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1949年10月17日 瑞典
《渴》是伯格曼早期作品中少有人問津的一部電影。也難怪,除了片中關(guān)注現(xiàn)實婚姻的主題以外,很難發(fā)現(xiàn)其他能打上伯格曼標簽的元素。略顯生澀的心理描寫,并不算流暢的敘事,普通的卡司陣容……都讓它在伯格曼早期的電影履歷中并不突出。但是,這部作品的重要性恰恰在于,我們能從中描摹出伯格曼轉(zhuǎn)變與發(fā)展的軌跡。
■陌生的情人們
比起原名,美版譯名“三個陌生的情人”似乎更通俗易懂并且直奔主題。三段互相交叉的愛情故事在伯格曼筆下有悲有喜,卻殊途同歸:每個人都被裹挾在情欲爭奪與猜測的洪流之中,直到被淹沒、吞噬。
影片以閃回開場,懷孕的舞蹈演員魯特(Rut)被有家室的軍官拉烏爾(Raoul)拋棄并且再也無法生育。影片主體則聚焦在她和現(xiàn)任丈夫——大學助教貝蒂爾(Bertil)從歐洲返回的旅途中。這一路,不能生育的陰影將她變成了一個神經(jīng)質(zhì)的叨嘮女人,兩人的婚姻也岌岌可危。與此同時,貝蒂爾(Bertil)的舊情人、喪夫的維奧拉(Viola)相繼遇到試圖占有她的心理醫(yī)生和女同性戀同學,最終心灰意冷地投河自盡……三段故事來回拉扯,把整部影片帶入一種對兩性關(guān)系的懷疑論中,人物間交織扭結(jié)的微妙命運聯(lián)系,則如同一支交換舞伴的命運圓舞曲。
在這部早期作品中,伯格曼對現(xiàn)代人的悲觀便已顯現(xiàn):魯特(Rut)的躁動、貝蒂爾(Bertil)的冷漠、維奧拉(Viola)的頹唐,鋪展出一種不穩(wěn)定的動蕩氣氛。人物都飄搖無依,沒有前史,沒有根基,在扭曲的劇情中不知道會走向何處,就像曾經(jīng)很傻很天真的魯特(Rut),在第二段婚姻關(guān)系中變得焦慮嘮叨、喜怒無常、酗酒放蕩,然而“擁有的只有悲痛黑暗和恐怖的陰沉”的她, 也只是一個處于精神荒漠的普通現(xiàn)代人而已,“說話和做事像機關(guān)槍一樣,因為害怕寂寞”。
疏離的情感關(guān)系也被放置于現(xiàn)代性的講述和大量文藝腔的對話之中,譬如,影片中心理醫(yī)生告訴喪夫的維奧拉(Viola),“我的婚姻很好”只是一種幻象而已,“你從來就不愛你的丈夫,直到他死后你才愛他,你只是裝腔作勢而已”,“記住最根本的東西吧,你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被愛”……情感稀薄的現(xiàn)代人,喪失了愛的能力;目光空洞的男男女女們,因寂寞而走到一起,他們耳鬢廝磨、長夜相伴,卻又在某一個瞬間想要殺死對方。愛,成了一個多么陌生的詞匯。那些生活中瑣碎的、丑陋的、令人心灰意冷的真實時刻,都在略顯沉悶的長鏡頭中,一一凸顯。
■阿瑞塞莎之泉
從小便在孤僻中長大的伯格曼質(zhì)疑一切親密關(guān)系,婚姻中的兩性關(guān)系更是他反思的對象。
影片開場一幕急速旋轉(zhuǎn),讓人頭暈?zāi)垦5匿鰷u,恰似婚姻的隱喻。而在旅途中,丈夫貝蒂爾(Bertil)講述的一枚關(guān)于阿瑞塞莎(Arethusa)的硬幣的故事也暗中點題。在古希臘神話中,阿瑞塞莎(Arethusa)原本是一個厭倦男人的美麗女子,她在溪流中洗澡時被希臘半島上的河神阿爾菲斯(Alpheus)看中。為了擺脫一直追逐她的阿爾菲斯(Alpheus),在仙女的幫助下,她變成了西西里島上的一眼泉水。但阿爾菲斯(Alpheus)卻將自己的河水和阿瑞塞莎(Arethusa)的泉水融合起來,從此,阿瑞塞莎(Arethusa)再也無法擺脫阿爾菲斯(Alpheus),一如被男人所傷的魯特(Rut),卻無法再與男人分開——她為前軍官情人打掉孩子,從此不能生育,活在歇斯底里的懊悔之中;她傷害著現(xiàn)任丈夫:“我恨你恨到只要我活著,就是為了不讓你好過?!眳s又對他說:“我永遠不會離開你,我們已經(jīng)被連在一起了。”
隱喻可謂伯格曼電影的一大標簽。除了古老的神話阿瑞塞莎之泉外,妻子魯特(Rut)的渴和餓——她總在煮咖啡、煮茶、偷吃東西——便是需索情感的隱喻。這種情感,也與時代大背景結(jié)合起來:當火車駛至德國大陸,鏡頭拉開,車外到處都是伸手索求食物的饑民。“在貧瘠茂盛的自然中,也有空洞的眼神”,個體的缺失擴展到整個社會,便增添了反思的力度。
“兩性之間是不可能一致的,他們被眼淚和誤解之海隔開了”。在拍攝《渴》時,伯格曼正跟第二任妻子鬧離婚,他親身經(jīng)歷也折射在電影中。他反思婚姻關(guān)系,卻又自我安慰式地設(shè)置了一個類似“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撫慰性結(jié)局——一路忍受妻子魯特(Rut)的無常與聒噪的貝蒂爾(Bertil)終于忍無可忍,在夢中殺死了她。但第二天醒來,他又深情地擁抱妻子:“我不想一個人過,這會更糟糕的,比我們現(xiàn)在還糟糕。至少我們現(xiàn)在擁有彼此?!毕嗵幒托[令人生厭,然而,讓人更難抵抗的,是孤寂。當然,《渴》只是一個起步,伯格曼一生的五次婚姻,更是成就了其后一系列反思婚姻家庭關(guān)系的作品,尤其是集大成之作——《婚姻生活》。
■“可觀的活力”
以倒敘起頭,又時時插入閃回鏡頭,對于《渴》內(nèi)在思考的推進來說,伯格曼為人稱道的意識流手法極具特色——故事完全依靠人物的心理變化推進,沒有連貫的劇情,也無扎實刻畫的主角,某些時刻甚至還借助了旁白。但不得不說,《渴》缺乏其后期電影的流暢轉(zhuǎn)場與銜接,如《野草莓》。故事進展略顯斷裂和形式化,在無甚特色的人物身上進行的心理描寫也著實蒼白無力。即便如此,伯格曼仍然做出了不少嘗試,大膽的閃回、特寫、光影以及運鏡等創(chuàng)造出的心理變化,都在引導著故事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渴》在攝影方面展現(xiàn)出“可觀的活力”。“我已能控制著這項技藝,拍出來的東西多半能達到我的要求,這永遠令人興奮?!保ā恫衤撾娪啊罚╃R頭運用的嫻熟大概是一個導演走向自我風格的第一步,伯格曼在《渴》中的鏡頭控制能力比起其處女作《危機》來已經(jīng)大為進步,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細微的心理變化,前后縱深的人物行動等,都用游刃有余的長鏡頭交代得清清楚楚,而這種帶有舞臺感的,橫向移動的長鏡頭,也正是鐘情于戲劇的伯格曼在執(zhí)導電影之初的特色所在。較為典型的例子是,在最初魯特(Rut)的閃回段落中,軍官情人拉烏爾(Raoul)的妻子找上門來時,恰逢拉烏爾(Raoul)也在魯特(Rut)家,于是拉烏爾(Raoul)周璇于兩個女人之間,從一扇門到另一扇門,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勸住這個又拉住那個,而伯格曼只用了一個側(cè)面的旁觀鏡頭便囊括了所有混亂糾纏的人物關(guān)系——三人都被安排在180度的范圍以內(nèi),縱深感被大大壓縮,你來我往的行動像是被壓扁在屏幕上的橫版游戲, 三人的針鋒相對和尷尬關(guān)系在客廳、門廊和廚房之間的來回穿插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在這種略帶距離感的視角下,伯格曼展現(xiàn)人物心理的同時,也保持了旁觀思考的立場。
影片也頗有幾分“室內(nèi)心理劇”的風范。大量場景發(fā)生在火車上,狹窄封閉的空間和激烈的矛盾時時壓迫著觀眾的感官,但伯格曼的鏡頭絲毫沒有受到束縛。比如,魯特(Rut)和貝蒂爾(Bertil)在火車上時,魯特(Rut)爭吵完之后入睡了,鏡頭被拉出車窗之外,再橫移至旁邊的窗口,讓剛才緊張對抗的氣息得以緩解,一張一弛的節(jié)奏感油然而生。而車外光線、車內(nèi)燈光和打光共同營造的光影變化,貝蒂爾(Bertil)拿起酒瓶砸暈魯特(Rut)之時干凈利落的剪輯等,更足以令人稱道。
人物的心理的刻畫經(jīng)常是通過細節(jié)的呈現(xiàn)來實現(xiàn)的。在魯特(Rut)回憶年輕時跳芭蕾舞的片段中,一個鏡頭由兩面并置的鏡子組成,一面映照著兩個妙齡少女,一面映照著顏衰色減的老人,似乎已在預示她今后的命運。又如,一個小女孩面對著給自己巧克力吃并且問“你喜歡我嗎”的魯特(Rut),回答了“不喜歡”,而在走廊中遇到問同樣問題的貝蒂爾(Bertil)時,她卻給出了相反的答案。小女孩對兩人的不同態(tài)度無疑在揭示和強化夫妻關(guān)系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正是魯特(Rut)慘痛的過去所造成的無法生育,而夫妻兩人對小孩的親近也為這個小家庭憑添了幾分悲傷氣息。
總的來說,伯格曼在《渴》中還遠遠沒有形成自己庖丁解牛般的鏡語風格,但中規(guī)中矩的設(shè)計和表現(xiàn)已經(jīng)為他日后的探索鋪平了道路。正是“控制著這項技藝”的能力,使《渴》以及這一時期拍攝的其他影片具有一種獨特的標志性意義,使我們得以辨出伯格曼成其為伯格曼的每一個腳步。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這樣一部并不完美的作品中去尋找伯格曼式的零星片段,關(guān)乎婚姻也好,關(guān)乎生命也好,都不失為理解伯格曼的另一種方式。
【已載刊】
2 ) 重要的爛片——《三個陌生的情人》
這部電影的兩個片名Three strange love或者Thirst都讓人感到十分費解,一如片頭那一潭急速旋轉(zhuǎn)吞噬一切的亂流。Thirst是瑞典原版的原名,我的理解是劇中人物對愛情的熱望由此引出去的種種乖僻行為。至于美國版本的名字就不大好妄自猜測了,因為我連它所指代的是哪三段愛情也說不準,下文就姑且用D商提供的中文譯名《三個陌生的
情人》來指代這部電影,盡管很蹩腳但總算統(tǒng)一。
《三》本身也一如片名般費解,倒不是《假面》、《狼的時刻》那種鏡頭語言帶來的晦澀,而是因為敘事形式(大量閃回的運用)以及人物的心理狀況(角色的神經(jīng)質(zhì)傾向)跳躍幅度過大讓人無所適從。劇本不是伯格曼本人寫的當然是重要原因,但老伯自己尚未完全習慣從舞臺劇導演到電影導演身份的轉(zhuǎn)換也很能說明問題。當然他已經(jīng)很努力讓自己適應(yīng)這一點,至少《三》里面已經(jīng)沒有他最早的幾部電影常出現(xiàn)的旁白了。
這部電影所讓人不能忍受的地方在于,它對人物心理狀況分析的基礎(chǔ)太單薄,就像是建基于沙灘上的王宮,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寫都缺乏說服力。加上伯格曼日后的御用班底當時連影都沒有,演員們尤其是女主角Henning的表演蒼白無力,這也是本片失敗的地方。
但是《三》也有著眾多閃光之處,首先在電影主題方面他延續(xù)了伯格曼早期電影當中性別對抗以及對婚姻關(guān)系的質(zhì)疑。Rut和Raoul交往的失敗以及所導致的不育是劇中關(guān)系網(wǎng)的死結(jié),而她后來和丈夫Bertil的結(jié)合又產(chǎn)生了Bertil原來的情人Viola的悲劇,這所有一切扭結(jié)在一起就像漩渦吞沒了生活中的激情。當時伯格曼和她第二任妻子Ellen鬧
作是伯格曼對婚姻的自況。
其次在拍攝技巧方面,和處女作《危機》相比,老伯的鏡頭語言純熟了很多。許多復雜的場面都能用流暢的長鏡頭交待得清清楚楚,所以在《伯格曼論電影》中他也承認道:“《饑渴》在攝影方面仍展現(xiàn)可觀的活力。我已能控制著這項技藝,拍出來的東西多半能達到我的要求,這永遠令人興奮?!?br>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是,《三》是伯格曼早期電影的新嘗試,這部電影并不是由故事情節(jié)進行推動,而是用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電影內(nèi)部節(jié)奏起承轉(zhuǎn)合的離合器,密閉的車廂為人物的情緒主導發(fā)揮提供了大舞臺。這為他后來更深入的探索奠定了基礎(chǔ)。
盡管《三》在伯格曼的電影生涯里面幾乎可以讓人忽略不計,甚至算得上是一部失敗之作。但它畢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幾乎每一個大師級導演都不能避免有爛片,但《三》可以算得上是伯格曼成長過程中一部重要的爛片。
居然很喜歡老曼這部片
婚姻關(guān)系
6。有些日后作品的雛形了,但還不夠。
最后十分鐘觀感有提升。中間看病部分有幾個鏡頭在假面中被升級后使用了。想法和嘗試在那個年代算一等一了。
敘事還真成問題,伯格曼早期的片子也挺水的。三個各自發(fā)展又微有交叉點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核心問題還是婚姻。個別段落有點像后來的《不良少女莫妮卡》,火車那段有點偷師法國片的意思。
這部尖刻的電影緊接在《監(jiān)獄》之后,算得上是后者的延續(xù)。伯格曼第一次沒有刻畫一對情人的誕生,而是展現(xiàn)了一幕在40年代的文化藝術(shù)氣氛熏陶下的“婚姻場景”?!犊省诽綄さ氖侨绾螖[脫罪惡感,如何解開過去那些無法抹掉的聯(lián)系從而以新的方式對其重新編織,如何在可以孕育日常平庸的清晰中正視幻覺的死亡
伯格曼作品集里的邊角余料都閃閃發(fā)光。隨便哪個導演要是有他一半的才華都夠橫溢一輩子了?!敬当?/p>
6.8/6.6 此片是伯格曼早期電影的新嘗試,這部電影并不是由故事情節(jié)進行推動,而是用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電影內(nèi)部節(jié)奏起承轉(zhuǎn)合的離合器,密閉的車廂為人物的情緒主導發(fā)揮提供了大舞臺。這為他后來更深入的探索奠定了基礎(chǔ)。
扯東扯西
紛至沓來的外力
總是無聊瑣碎的爭吵
鏡頭真是漂亮又震撼
火車戲很棒,密閉的包間隱喻被束縛的婚姻。搖搖晃晃的車門那場戲,真的以為男人會把女人推出車廂。
家庭、婚姻和子女全部都是愛情之船上的包袱——在《渴》這部頗為復雜的心理分析劇里,伯格曼用具體的意象佐證了這一觀點。彼時,他的愛情之船一定身處幸與不幸的角力之中,因為所有甜蜜和恐怖的情緒都在以回憶和《夏日插曲》的形式涌現(xiàn)。不管伯格曼在兩性關(guān)系和婚姻生活中表現(xiàn)得多么幼稚、沮喪和無力,我們總能透過教科書式的鏡頭語言看到他在敘事技巧上大膽而討喜的一面。同理心往往是人在現(xiàn)實世界中求而不得的一種情感,同時能共享一種深厚的互相憐惜、互相諒解的感情也是伯格曼電影里閃閃發(fā)光、令人迷戀和無法拒絕的事實真相。作者首先以健康為由,鼓勵女性走出抑郁狀態(tài)去尋找自我;其次又以自由之名勸導女性脫離婚姻去爭取個體獨立,最后甚至化身魔鬼誘惑女性背叛原有的生活軌跡。最終接受《戀愛課程》的人重獲新生,而不接受忠告的人則被夢魘吞沒。
長鏡頭是伯格曼老師早年玩兒剩下的!作為一種揭示結(jié)構(gòu)和心理結(jié)構(gòu)的閃回,以及鏡子的運用也是!本片已有伯格曼式特寫的雛形(不過是處在運動鏡頭之中)。
沒有《婚姻生活》來得真實和深刻。
CC-- “蝕”系列,Early Bergman04 | 摸索期,拍得很混亂,不過觀眾依然能在不成熟的地方察覺到一些后來在他的作品里常見的元素。例如對愛情,婚姻,家庭的質(zhì)疑;例如依靠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來做電影的場景轉(zhuǎn)換;例如敘事文本里大量的閃回;例如在之后的《夏日插曲》《不良少女莫妮卡》中沿用的某些設(shè)置:女性為芭蕾舞者,愛侶在夏日旅行,在湖邊,攝影鏡頭放在上方的樹叢中往下窺探,一圈圈波紋泛起,男性抱起豐腴的女性...說回電影的時間線:A被有家室的B拋棄,并且流產(chǎn);A和C結(jié)婚,外出旅行,在火車上看到B;A的朋友D是C曾經(jīng)的情人,D的精神狀態(tài)很不穩(wěn)定,最后自殺。A由于無法生育陷入無望,這個心結(jié)也使得她的婚姻更岌岌可危。在這些交織的關(guān)系里,女性的命運被賦予悲劇色彩。誰也無法拯救一列快要脫軌的火車啊,就像誰也無法擺脫這不安的人生。
Eclipse #1: Early Bergman | 啊,超棒!妙語金句倒沒什麼,閒言碎語倒別有趣味。特寫風格已顯,長鏡頭也有意思。主題似乎嚴肅但又很玩笑,不太中意。ps看到同志戲驚到了,酷。
3/7
故事斷續(xù)看的。人物關(guān)系并未縷清。倒覺得人真是最孤獨的群體動物了。也愛,也賴,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