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眼中的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指的是金融機構太大了以至于其破產倒閉會帶來其他金融機構發(fā)生連鎖反應,從而傳導到整個實體經濟,對整個經濟社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于是乎,不能倒。整個故事線是還原2008年金融危機過程中,美國以雷曼兄弟、AIG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發(fā)生的危機事件,以及以美國財政部為代表的美國政府處理金融危機的過程。美國一直是市場化最高的經濟體,但在金融危機中,政府先是出手救了貝爾斯登,市場以為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然而在接下來房地美與房利美兩大地產公司危機中,美國政府選擇了將兩大地產公司國有化,而接下來的雷曼兄弟卻沒這么幸運,一方面是由于其糟糕的與房地產相關的財務狀況,二是不想再讓政府介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選擇通過尋找非政府資金并購的方式解決雷曼兄弟的問題,雷曼兄弟董事長先不肯接受巴菲特的報價,之后不愿意剝離房地產相關資產氣走了韓國人,英國最后時刻掉鏈子,最后保爾森只能選擇讓雷曼兄弟破產。雷曼的破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又發(fā)現(xiàn)了AIG手上高達數(shù)萬億的信用貸款的CDS,如果市場情緒進一步惡化,這些CDS得不到償付,AIG必然破產,而與之相關的銀行將遭受毀滅性打擊,納稅人的養(yǎng)老金將損失慘重,現(xiàn)代經濟金融是信用經濟,而且金融經濟之間聯(lián)系千絲萬縷,一旦金融系統(tǒng)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將立刻傳導到實體經濟,世界經濟金融的全球化會使得整個全球經濟受到影響,甚至是出現(xiàn)全球經濟衰退,所以擺在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面前的形勢異常嚴峻,他提出了7000億的救市計劃,想通過政府出資收購不良資產的方式來控制局面,雖然保爾森強調了當時局面的嚴峻性,但是救市計劃還是未獲得美國國會的通過,保爾森團隊只得想其他方法,最后選擇了向美國九大銀行注資1250億的方式,保爾森此舉是為了掩護那些資產質量差的銀行,因為單獨注資幾家問題銀行就是直接告訴市場這些銀行資產狀況堪憂,最終,在保爾森團隊的說服之下,資產狀況良好的銀行也選擇了接受政府注資,美國金融系統(tǒng)得以止血,信用危機暫未擴散,這為之后美國經濟的復蘇與全球經濟的回暖提供了重要基礎。
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場景,一是雷曼兄弟董事長迪克的盲目自信,在房地產泡沫已經破滅之際仍然相信房地產市場會好起來,迪克不能根據現(xiàn)狀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總以為雷曼兄弟還值66美元每股,這使得他接連喪失巴菲特與韓國人的資金幫助,直到破產前夕還抱有政府不會放棄雷曼的幻想,迪克的盲目自信以及不能認清現(xiàn)狀導致了雷曼破產的直接原因。二是保爾森提到現(xiàn)代經濟社會和金融體系的基石是信用,這是一個過度提前消費的時代,給了缺乏償貸能力的人過度消費的機會導致了次貸危機,商業(yè)銀行的傳統(tǒng)盈利模式是短借長貸,這是存在期限錯配的風險的,當所有的存款人同一天前來取走所有存款時,任何一家銀行都會破產,這就是擠兌風險,信用是維持金融體系運轉的基石。
以上。
2 ) 對比inside job,本片的視點。
inside job是紀錄片,來自普通人,非金融業(yè)人士的視角。而本片著重于美國政府行政分支的決策者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
由于這些決策者本身都曾經是,或依舊是金融業(yè)界人士。在inside job里,他們都是主要的批評目標,其代表就是前財長鮑爾森、現(xiàn)財長蓋特納、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不過,由于立場轉變(尤以鮑爾森為甚),決策者必須為經濟景氣負責(而非為所在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而且要依法制定政策。這意味著他們的政策如果沒有先例,沒有法規(guī)支持,他們就必須獲得國會(美國政府立法分支)立法批準。
08年是總統(tǒng)大選年,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執(zhí)政的共和黨在立法環(huán)節(jié)也猶豫不決,出些差錯。
Too big to fail實在是太準確了。對這些大銀行,政府也無法干涉他們的經營策略。拿到廉價的政府資金,卻不貸款給中小企業(yè),而借機收拾小銀行。政府如果不救他們,金融市場崩潰,大家都倒霉。真是左右為難??!
3 ) 金融中的人性
1.人性的貪欲是會被激發(fā)和放大的。在沒有限制和監(jiān)管下尤其如此。
2.媒介與技術是人的延伸,歸根結底是人的欲望的延伸。
3.金融工程,那些金融衍生證券基于華爾街的貪欲,以及民眾的投機欲望,不斷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但像一座建立在流沙上的大樓。
4.信用是金融體系的基礎。信用崩潰,金融崩潰。
5.人會被欲望沖昏頭腦。人也會被意外和風險沖垮。
6.所有人質疑財政部最初時為何沒有監(jiān)管?
7.他的妻子說,親愛的,不要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
8.這一句話就挽回了他的形象。博得了同情。這就是人性。
4 ) 資本主義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美國HBO電視臺于5月23日播出的一部電視電影,改編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的同名暢銷書,是一部直擊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的紀實性影片。
此前同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出過不少,最優(yōu)秀的一部是索尼經典2010年出品的紀錄片《監(jiān)守自盜》,以宏觀的視角記錄了金融海嘯的成因以及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而《大而不倒》對事件的深入角度則更微觀,以劇情片的方式聚焦了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及其引發(fā)的金融動蕩,以及此后美國政府為避免金融動蕩為國家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所做出的救市努力。影片放大了決策的艱難和阻力以及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性,使得全片以一個高節(jié)奏的商戰(zhàn)對抗的情節(jié)模式向前推進,尤其是前半部分雷曼破產經過的段落,緊張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后半段美國政府通過給各大銀行注資的方式購入有毒資產,向中小經營者放貸的決策和實施過程,則更像是一部好萊塢主旋律電影,其中美聯(lián)儲主席本·伯南克在國會動員通過援救提案時說的一段話尤為驚心動魄:“信貸支撐著現(xiàn)代經濟,缺乏信貸也能摧毀經濟,如果不能大膽快速地行動,就會重演30年代的大蕭條,只不過這次會更嚴重,如果不通過方案,下周一就沒有經濟秩序可言了?!薄洞蠖坏埂分员蛔u為金融界的《2012》,就是因為其對這段關乎美國乃至全世界經濟民生的危亡之秋的再現(xiàn)。
《大而不倒》以美國財政部長亨利·鮑爾森為中心,打造了一個包括美國政界精英及華爾街巨子在內的群英會,而眾多演技派明星的加盟讓整部影片星光熠熠,氣場十足,其中威廉·赫特扮演亨利·鮑爾森,詹姆斯·伍茲扮演雷曼兄弟公司CEO迪克?富爾德,保羅·吉亞瑪提扮演美聯(lián)儲主席本·伯南克,比爾·普爾曼扮演摩根大通銀行CEO詹姆斯·迪蒙,愛德華·阿斯納扮演股神巴菲特……而影片導演則是曾執(zhí)導過《狂野之河》、《洛城機密》和《8英里》等片的柯蒂斯·漢森。對于一部電視電影來說,這可謂是超豪華的陣容了。這里肯定有對有關人物美化的成分,但還是有一些尖刻的東西值得玩味的,如在雷曼公司破產問題上,鮑爾森渾渾噩噩的手下錯過了請英國人施以援手的最佳時機,而迪克?富爾德由一開始的不可一世,到后來不顧一切撈取救命稻草以致遭韓國人唾棄的窘態(tài)等等,而忍痛坐視股價狂瀉的情景則再現(xiàn)了《華爾街2》中類似的一幕。
《大而不倒》獲得了今年艾美獎最佳迷你劇和電視電影的提名,威廉·赫特、詹姆斯·伍茲和保羅·吉亞瑪提則分獲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的提名。取材于真實歷史的電視電影是HBO的強項,如講述伊麗莎白一世中老年生活的《伊麗莎白一世》,反映1890年白人對印第安人大屠殺的《魂歸傷膝谷》,和記述2000年大選時發(fā)生在小布什與戈爾之間的佛州選票丑聞的《選票風波》,都曾在艾美獎上大放異彩。不過今年《大而不倒》面臨的是實力強勁的同門對手,由凱特·溫絲萊特主演的《幻世浮生》,前景并不明朗。【南方都市報】
5 ) 非文藝界視角來看金融危機
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關于2008年金融危機最有名的電影大概是馬特·戴蒙主創(chuàng)的紀錄片《監(jiān)守自盜》(文末有影評鏈接)。而我們知道文藝界人士通常是持左翼政治觀點的,《監(jiān)守自盜》沒有采訪到金融風暴中心的人物,從對外圍人物的一系列采訪和自身的推理,得出了這么幾點立場:
1. 監(jiān)管缺失。
2. 華爾街貪婪,不合理的高薪。
3. 保爾森先讓雷曼破產又救AIG并且向銀行注資有貓膩。
4. 奧巴馬的金融班子仍然是搞金融危機的這批人。
5. 評級機構和學者與金融業(yè)界的利益沖突問題。
非常明顯的左翼觀點。對于第1點的爭執(zhí)沒有定論,甚至有觀點認為是“監(jiān)管過多”才導致了金融危機,核心是美聯(lián)儲的法定利率扭曲了市場,造成了過熱和泡沫,應該由市場決定利率,再加上美國政府給兩房兜底,讓放貸者更加肆無忌憚。第2點和第5點是老生常談,我在《監(jiān)守自盜》的評論里已經談過這一點。
剩下的第3點和第4點實質上是一個問題:美國財政部和聯(lián)儲的這幫人,到底是不是好鳥?在這第一點上,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索爾金的暢銷書《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意思是太大了而不能倒閉)及其改編的同名電影給出了爭鋒相對的觀點,它詳細講述了從雷曼兄弟倒閉到7000億救市計劃中,以布什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爾森為核心的金融班子是如何決策和力圖挽救金融危機的。我不知道這有多少紀實,有多少戲說,但是至少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自洽,還是頗有說服力的。畢竟,金融危機本身對華爾街本身和當局都并無好處。
<圖片6>
這篇文章不能算一篇影評。由于片中情節(jié)緊湊,涉及不少專業(yè)細節(jié),這篇文章更像是一個詳細的劇情推演,來幫助你理解。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從當局的角度,這場危機是怎樣演變的:
陷入困境的雷曼兄弟在尋求幫助,保爾森幫著牽線了巴菲特,而雷曼CEO迪克·富爾德嫌巴菲特獅子大開口而沒有同意,因為還有潛在買家韓國人、美國銀行和英國的巴克萊。不久之后他就會后悔這是多么錯誤的決定。
<圖片3>
<圖片2>
美聯(lián)儲提供了300億美元的擔保讓摩根大通收購了貝爾斯登,后來房地美和房樂美又陷入困境,這事關無數(shù)普通人的房子和中俄等國的投資利益,當局將兩房國有化。保爾森和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相當于美國央行行長)以及紐約聯(lián)儲主席蓋特納為了避免留下當局會接管一切的印象,決定不再直接出資幫助雷曼,只負責敦促和牽線其他機構對雷曼的收購或幫助。保爾森甚至召集了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花旗、美林的CEO要求他們兜底拯救雷曼。
<圖片1>
而富爾德把韓國人當傻子,想讓他們把房地產貸款的不良貸款也一起買了,又毀掉了和韓國人的生意。自顧不暇的美林搶先和美國銀行完成了并購,最后關頭英國監(jiān)管部門又否決了巴克萊收購雷曼的申請。保爾森讓SEC(美國證監(jiān)會)主席出面暗示讓雷曼申請破產。其原因是避免留下“用納稅人的錢買華爾街的單”的印象,而《監(jiān)守自盜》則揣測這是甩包袱坑害雷曼的投資者們。雷曼破產引發(fā)的恐慌果然巨大,僅存的投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都面臨著巨大的撤資和空頭壓力。這時候為次貸過度投保的AIG瀕臨絕境,AIG作為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包含著無數(shù)諸如退休金之類的資產,是too big to fail的,同時市場恐慌讓信貸停滯,甚至連財務健康的傳統(tǒng)企業(yè)GE都面臨籌資困難,并連帶了國際上的緊張反應。
<圖片4>
保爾森和伯南克一個苦求一個恐嚇,想讓國會批準只有3頁的7000億購買銀行有毒資產的預算,但最后還是被眾議院否決。對破產邊緣的兩大投行,蓋特納讓他們和商業(yè)銀行合并,轉為商業(yè)銀行公司,盡管這樣會讓這些投行不再是中介機構而成為大財團。但摩根大通不肯買摩根斯坦利,花旗也不肯買高盛,摩根斯坦利自行找到日本三菱,高盛則拿到了巴菲特的錢。
但這并不能解決市場恐慌和信貸停滯,同時保爾森的團隊發(fā)現(xiàn)購入有毒資產效果太慢不能解決信貸停滯問題,于是只剩下直接注資給銀行一種方案,讓銀行迅速把這些錢貸出去以激活信貸市場。因為這有“國有化”的嫌疑,本應極力避免,但這時也沒有辦法。在白宮的壓力下,國會通過了注資方案,但保爾森還要說服銀行們接受這筆救助資金。為了避免讓被救的銀行被視為即將垮臺,保爾森要求主要的九大銀行都必須接受注資,無論財務狀況是否糟糕。銀行們則恐懼當局會通過注資購入股份控制他們的運營,甚至限制他們的薪酬。為了安撫他們,保爾森許諾當局購入的股份將無投票權,聯(lián)合了FDIC(美國存款保險公司),伯南克在此時再次恐嚇,終于使九大銀行就范。
<圖片5>
終于有一個方案得以實行,信貸市場得以重振,各大銀行也都在不久償還了聯(lián)邦政府的注資。
這就是《大而不倒》的角度的金融危機始末,看上去保爾森和蓋特納等人在此的確是鞠躬盡瘁,也解釋了為什么讓雷曼破產后來又出手救別的銀行(《監(jiān)守自盜》的第3點質疑)。而布什、奧巴馬、麥凱恩等高級政客則是只會說幾句簡單道理的形象大使而已,這也是為什么奧巴馬還得用蓋特納來當財長的原因(《監(jiān)守自盜》的第4點質疑),因為只有這些人專業(yè)并且有經驗,并且蓋特納在這場危機中表現(xiàn)出色。
<圖片7>
這個故事的邏輯是自洽的,也符合各方的利益和動機。平心而論,《大而不倒》作為電視電影,藝術水準有限,一群電視演員的表演略浮夸,充滿了電視劇腔。但是作為一部紀實電影,它稱職地、緊湊地把原著中政府救市的過程反映到了熒幕上,可以作為《大空頭》的續(xù)集來欣賞,來更加完整地了解這段并不久遠的歷史。
相關影評:
《監(jiān)守自盜》-- 文藝界圍攻華爾街,我來為華爾街洗地(講道理的)《大空頭》-- 先告訴你電影怎么好,再來那次危機的你問我答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圖片8>
6 ) 筆記+一些思考
1.第五大投行 貝爾斯登被JP摩根(摩根大通)收購,政府為內爾斯登300億有毒資產提供擔保
2.第四大投行 雷曼兄弟 瀕臨破產
3.漢克保爾森 財政部長,前高盛CEO
4.雷曼CEO,“雷曼兄弟不是貝爾斯登,我們經營得很好”。
5.房利美和房地美,深陷債務危機,瀕臨破產,政府救了他們。
6.保爾森叫幾家投行CEO會談,討論雷曼兄弟的事。
7.保爾森“Let me be clear,We will remember anyone who is unhelpful.”
8.美國銀行收購了美林,政府想要巴克萊(英國)收購雷曼。巴克萊洽談后拒絕,“We don't want to import your cancer.”
9.保爾森要求美國證監(jiān)會主席要求雷曼申請破產。
10.雷曼兄弟董事會投票。董事會成員全部同意。
11.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破產。
12.保爾森計劃接管AIG80%的股權,證監(jiān)會主席不同意,認為沒有任何的緊急立法能夠允許政府這樣做,上午剛讓雷曼兄弟破產。怎么能晚上就接盤AIG呢?AIG甚至不是一家銀行機構。(它是保險公司)
13.保爾森,“8100萬份人壽保險,面值1.9萬億,數(shù)十億教師退休金無處不在,too big to fall,here is!”
14.美聯(lián)儲850億貸款給AIG。
15.市場仍然持續(xù)低迷,幾大投行搖搖欲墜。
16.政府想要投行和商行合并,讓他們CEO對接。CEO不愿意。(注:投行和商行是私有的,國有銀行只有美聯(lián)儲)
17.有人提出政府注資進投行商行,給錢讓他們借出。
18.禁忌話題,不能把政府變成股東。也不是共和黨作風(主張大市場小政府,和民主黨相反)
19.財政部提交議案給國會(由參眾兩院構成),申請給投行資金援助。
20.國會討論,保爾森問下屬還有沒有其它方案?下屬回答中投公司。
21.摩根斯丹利與三菱達成投資協(xié)定。
22.高盛與巴菲特達成協(xié)議。
23.國會否定7000億援助提案。
24.財政部討論,丹再次提出國家資本注入。
25.國會通過援助提案的修正案。
26.保爾森召見各大投行和商行CEO,宣布購入他們的優(yōu)先股。(相當于央行持有投行商行的股票了)
27.有CEO問為什么不購入有毒資產?保爾森:太慢了。在弄好前,你們都完了。
28.九大銀行宣布接受援助方案。
29.財政部初衷是想借錢給九大行,然后九大行放貸出去。然而,
總結:
相比于《a big short》講的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原因及過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爆發(fā)金融危機后的結果以及美國政府試圖救市的全過程。
可以看到中美金融機構的顯著不同。以銀行為例,美國有商行、央行和投行,中國有商行、央行和證券公司(相當于投行,如中投公司、中金公司)。在美國的所有銀行中,只有一家銀行屬于國資,美國的央行(即美聯(lián)儲),美國其他的銀行如美國銀行、美林銀行、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stanley全為股份制私有銀行,代表的是股東的利益。
而中國,幾乎所有大型金融機構,如四大行、政策性銀行、大型證券公司、城市銀行等都是國有控股,部分甚至全國資,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
就是因為銀行不是國有的,所以這些銀行的CEO不怎么配合政府,最后1250億的資本注入沒有翻起一點浪花。
這真是一部極好的片子,從頭高潮到結尾,部分地方沒看懂,倒回去反復看,引人入勝,酣暢淋漓。
ps.保爾森這個角色演得是真的好,另外,怎么長得這么像白巖松??
性格決定命運,對于國家也可能是這樣。第一次看到《大而不倒》的書時,覺得是個很酷的名字,那時候沒留意,看到電影編劇名字我還以為是艾倫·索爾金。。
too big to fa!l...
真正的自由經濟比偷運奶粉更可怕。
比《監(jiān)守自盜》看起來更有說服力
距離那場讓我們或者說我國瞬間蒸發(fā)3760億美金的金融危機已經3年了,不知道今天中投是否還記得肉痛?金錢永不眠,根源于人性與資本骨子里的貪婪不滅,危機就永遠存在。但社會、行業(yè)乃至普通人對這一事件的回顧、分析、反思絕不會毫無意義:面對真相與本質是永遠痛苦的朝圣之路,卻不得不勇敢面對。
前半段邊看邊wiki,后半段想起在法國的最后時間,金融危機對我這類小平民的影響。群星演繹非常精彩,但有給鮑爾森洗脫嫌疑,不知老鮑有沒有投錢,四星降一。
對于金融小白來說,看著如此這般的唇槍舌戰(zhàn),專業(yè)術語和高密集的信息量絕對是件吃力的事情。但影片絕不枯燥,這簡直就是一部驚悚片,前半段的雷曼兄弟破產引發(fā)的各種危機,后半段棘手的救市手段,情節(jié)上懸念起伏,情緒上咄咄逼人,只是不同于矛頭尖銳的【監(jiān)守自盜】,這簡直就是美式主旋律。★★★★
比書差很多,刪去大量背景和鋪墊以致失去一波三折的緊張感,許多復雜沉重的事都一筆帶過,拍成迷你劇可能更好。美化財政部美聯(lián)儲的傾向原書就有,改編完全以保爾森為中心就更明顯了。不過剪輯超贊而且表演實在太加分了,William Hurt太棒太棒了太棒了!講CDS那段真教科書級的金融科普。
有情節(jié)的更好玩~這個名字我喜歡 哈哈
鮑爾森最后懇求美國投行們讓政府國有化的時候居然進行的這么艱難,還要考慮是否制約了他們的運行和發(fā)展?!八饺素敭a神圣不可侵犯”,這要在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都笑了:資本主義果然是紙老虎。8.2
美國的媒體和一些紀錄片的制片人、導演實在是出色。他們會關注重大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快速的以自己的方式將歷史記錄下來。本片就是很好的一例??戳藥讉€關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各自有側重。本片從美國財政部的應對出發(fā),因為財長不大可能接受采訪以紀錄片的形式完成,所以他們采用了這種劇情片的形式
鮑爾森負責忽悠,伯南克負責恐嚇,蓋特納負責扯皮條
前十家銀行的資產是全美銀行資產的百分之七十七。金融經濟最重要的就是信心,沒有信心就沒有流動性,銀行系統(tǒng)內在的貪婪搞垮了經濟,反而不能倒,政府得讓他們繼續(xù)活著,普通人才能有個工作能溫飽能買房能養(yǎng)孩子,如果大銀行死了,經濟崩潰,底層的日子就完全沒法過。金融已經完全主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過是為它世世代代打工而已。政府用納稅人的送給商業(yè)銀行增強流動性,投入1250億元,銀行第二年就馬上還了,他們根本不需要,拿了你的錢你還要管我們,華爾街銀行一年給高管發(fā)的獎金就是1350億元,greed is the beating heart of USA economy.
“資本主義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政治經濟白癡如我完全看不懂內容,多虧財政部那個妹子替我問問題(至于為嘛要看,這是作業(yè)……),只好買本原著來讀了。作為電影而言倒是不錯,一口氣撐到最后(這種速度感和全劇無尿點完勝[讓子彈飛]啊),帶有明顯的紀錄片風格。吐槽穩(wěn)準狠。財長人物刻畫很不錯。
對于金融小白的我來說,看著如此這般的唇槍舌戰(zhàn),專業(yè)術語和高密集的信息量絕對是件吃力的事情。但影片絕不枯燥,這簡直就是一部驚悚片,前半段的雷曼兄弟破產引發(fā)的各種危機,后半段棘手的救市手段,情節(jié)上懸念起伏,情緒上咄咄逼人,這簡直就是美式主旋律
這種災難不比自然災難來得小,很喜歡HURT近兩年和少看到他了,TOPHER還是嫩了點兒!
還不錯嘛。
說實話,《監(jiān)守自盜》和《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是披著紀錄片外衣的故事片;《大而不倒》是披著故事片外衣的紀錄片......James Woods氣場全開,而且真的跟富爾德有幾分神似......扮演Lagarde的那位更像是穿著職業(yè)裝在廣告里賣汽水的阿姨,而且就長相來說更適合演眾院
本片根據《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及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的暢銷書《大而不倒》改編而成。影片榮獲2012年第69屆金球獎電視類最佳迷你劇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及最佳男配角提名等多項大獎
大到不能倒實際上是指AIG,因為在美國的任何交易都與這家大公司有關。本片是對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最好的解讀和演繹。最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精準的勾勒了中國政府在這場危機中扮演的冤大頭角色。同時,也交代了富豪巴菲特在美國金融領域里特殊又無人能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