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生苦短
魔力月光
這名字翻譯的不倫不類,但伍迪艾倫鐘愛月光也是顯而易見的,午夜巴黎的月光照在潮濕的巴黎街道,甜蜜與卑微里的孤懸的月亮,可是這部看完,唯一記得的,卻不是月光,天文臺頭頂?shù)囊黄强眨倍菲咝堑臉幼託v歷在目。和星月一起的場景自帶浪漫環(huán)境。
是個不折不扣的諷刺喜劇,每隔一陣就有笑點,而我對于諷刺性的嘲弄又是再熟悉不過,有種愉快的殘忍。至于感情故事,一貫的老夫少妻的伍迪艾倫標配,年輕的少女和中年的大叔,智商總是贏得一切??吹臅r候就曉得這劇情太倉促,軟肋太多,比如人物性格弱化,愛情故事倉促,還有一眼望到結局的構架。不過這一次的望穿結局尤其明顯,最后求婚一幕和團圓一幕大有窈窕淑女的風范,不免懷疑起伍迪艾倫的誠意。
去年看藍色茉莉花的時候,覺得不是那么熟悉,劇情陌生,故事復雜,雖然不滿足,但卻夠新鮮。這一次卻徹頭徹尾的伍迪艾倫,劇情上懸疑,略有賽末點和獨家新聞的意思;而感情上又有甜蜜與卑微,甚至安妮霍爾的影子。能想象我看到小女孩引用尼采時候噴薄而出的笑容么?伍迪艾倫的男主永遠是高高在上,對于所愛的清純女孩進行人生觀上的塑造。
在我是個小女孩的時候,非常不幸,我被伍迪艾倫這一套悲觀思想搞得五迷三道。我所喜歡的三個人,普魯斯特,王爾德,伍迪艾倫,全部都是叔本華思想最精準的貫穿者。他們的思想交互作用,最終被我經(jīng)常引用成為以下這么幾個句子:
I feel that life is divided into the horrible and the miserable. (Woody Allen)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Oscar Wilde)
Love is a reciprocal torture. ( Marcel Proust)
然而我也一直知道,所謂哲學觀上的認同和人生實踐上的皈依壓根就是兩回事,可以一以貫之,也可以背道而馳。我對于人生的悲觀向來視而不見,或者自我蒙蔽。而相反,在我的一切自我分析中,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像伍迪艾倫劇中的一切男主人公一樣,討論死亡的終極魅力。愛與死,這種主題就像Unknown Pleasure上一朵凋殘的玫瑰,就像一切精準而美好的關于人生的箴言概括。
恰恰相反的是,悲觀人生本身對于我,卻總是模糊而遲鈍的。我看不到它尖銳的棱角。生命之變動對于我最清晰的觸動都是遠走他鄉(xiāng)的漂泊開始之后。我開始對于很細微的事情感到歡樂無比,比如一張床鋪得整潔,一陣短暫的穩(wěn)定的生活,一個小小的假期。又有何更多的可以追求的呢?然而我現(xiàn)在逐漸清晰地辨認出這些喜悅的來源。當生活的變動和虛浮如此明晰可見之時,動蕩之下的安穩(wěn)就尤其可貴。當悲觀的大前提被分析和接受,享樂的意義就尤其明顯。當無法確信和虛無冷酷被一一認出和標記之后,那些確信的和溫暖的就更加確信和溫暖。大底至此才算看清楚我所盡量想看清楚的這生活。
所以倘若大叔在明白謊言的一些,恢復理性的分析時,還看得到愛的話,他也能更好地去聞到花的芳香。對于我,整部電影早就被拆散了劇情,成了關于叔本華的又一次說教。不同的是,一切說教都比不上人生的實例,兩相映照下,這部劇就對我有了獨特的意義了。
看完電影不免又回顧了安妮霍爾那段,關于糟糕的食物的隱喻。人生苦短,苦而短。于是有那么一瞬間就覺得還是很溫暖的。
2 ) 月光依舊,魔力安在
讀本科那會,要成為一枚標準的文藝青年,必須得看伍迪·艾倫。從《安妮·霍爾》到《漢娜姐妹》,掉書袋式的戀愛和生活看得人心旌蕩漾;從《開羅紫玫瑰》到《西力傳》,電影的幻想勢如破竹,銀幕前的姑娘們恨不得跳進銀幕,和最愛的明星手拉手壓馬路;看完《午夜巴塞羅那》和《午夜巴黎》,整個心都已經(jīng)都已飛到歐洲上空盤旋著了。伍迪·艾倫電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知識分子氣,在那個泡星巴克還屬于“高大上”的年代,抽著香煙聽著爵士樂,用形而上學思考愛情,用20分鐘調侃《戰(zhàn)爭與和平》,再說說比佛利山莊的段子,這樣的人生簡直充沛得熠熠發(fā)光。我們愛戴他的神經(jīng)質,他的絮絮叨叨,他那將無關之物,信手拈來再重新排列組合的魔法,他口中出神入化點石成金的比喻句,和他仗著猶太人身份,對宗教指指點點的自大勁兒。不瘋魔,不成伍迪·艾倫。在那涉世未深的啟蒙年歲里,不按常規(guī)出牌就是王道,所以那時候伍迪大叔的電影很有點文藝圣經(jīng)的味道。
不過,求新求異的勁頭一過,審美趣味上反而趨向保守。這樣的判斷適用于我們,也適用于已經(jīng)耄耋的伍迪·艾倫。巧舌如簧如他,也無可挽回地把電影越拍越爛,如果說上一部電影《藍色茉莉》尚有凱特·布蘭切特的氣場勉強支撐,那么這一部《魔力月光》則在故事和表演上全面潰敗。
風格還是那樣的風格,爵士樂開場,經(jīng)典的溫莎字體演職人員表,復古的色調,老頭繼續(xù)著他對偉大歐洲的致敬。1928年柏林的夜晚,科林·菲爾斯飾演的魔術師正在劇場里進行著他的視覺表演。之后,在巡演中大獲成功的他受到朋友的邀請,前往南法蔚藍海岸,在那里,他將要試圖揭穿由艾瑪·斯通飾演的通靈師的把戲。伍迪·艾倫的電影在血緣上是美式的,他的布魯克林靈活悅動,第五大道神采奕奕,那里有人哭有人笑,藏污納垢又百川匯流,臟兮兮卻透著一股無法復制的現(xiàn)代文藝腔。相反,他鏡頭中的歐洲從來都呈現(xiàn)出空洞的唯美,如果說早些年的巴黎足以以城市本身的底蘊撐起一場流動的盛宴,那么到了《魔力月光》中,南法風光則徹底淪陷成為氣氛而氣氛的荒腔走板。伍迪·艾倫顯然不想浪費蔚藍海岸的旖旎風光,也在布光和取景上花足了心思,陽光、大海美得無可挑剔,他卻沒有設計出契合這外景的詠嘆、對白或是金句。但這一回,歸園田居的不是心情頹喪卻仍舊出口成章詩人,或是正在為新演出尋找靈感的指揮家,一群衣著華麗,但看上去毫無營養(yǎng)的有錢人占據(jù)了這里的別墅與花園,文學不可思議地銷聲匿跡,劇中出現(xiàn)的唯一一個樂器竟然是用來搞笑的尤克里里。景色雖完美,但就是看不到一丁點靈動的模樣。
同樣不靈動的還有電影中的一票演員們,曾幾何時,伍迪身邊的優(yōu)質女郎們個個散發(fā)著繆斯的氣息,他也樂得為這些各具風情的女人們量身定做屬于她們的電影,戴安·基頓的摩登味,米婭·法羅的神經(jīng)質,斯嘉麗·約翰遜的女神范,都曾經(jīng)是他電影成功的關鍵。這一回,他又為新晉躥紅的艾瑪·斯通安上了這塊金字招牌,后者大概是為了不辜負自己姓氏(Stone)的重托,貢獻了一出呆板凝固的演出。不過通過不停地變幻時裝,她倒是完美地和背景板融為了一體,至少抹去了身上“蜘蛛俠女友”的標簽。相比,更令人慘不忍睹的是科林·菲爾斯,他是達西先生,是喬治六世,是他曾經(jīng)出演過的所有角色的合體,但就不是伍迪·艾倫電影中的無神論魔術師,從他身上找不到哪怕一點點驕傲和多情,更別說些許瘋癲與張狂。不再能調動自己演員身上的魅力,這對于伍迪·艾倫的電影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至于他企圖在這兩個紙人之間制造愛情的火花,則更顯生澀。從前有關戀愛的高級段子統(tǒng)統(tǒng)不見,知識分子通過話語調情的活色生香也難覓蹤影。怪蜀黍愛上小蘿莉這樣的騷情戲碼,到了科林·菲爾斯和艾瑪·斯通那里,看上去更像是沒頭沒腦的忘年戀。
伍迪·艾倫老了?!端{色茉莉》里上流社會轟塌,虎落平陽的貴婦渾身落魄還得打腫臉充胖子,香噴噴的高雅語匯和可樂薯條的垃圾食品互為指涉,構成了她虛構與真實的雙重生活。按照影評人毛尖的說法,《藍色茉莉》好就好在它的返璞歸真,凱特·布蘭切特對《欲望號列車》的當代演繹,更是點出了田納西的反資本主義氣息。伍迪的階級話語,比五十年代的“人性”更為立體。《魔力月光》的主題同樣有關于偽裝和欺騙,卻重新投入上流社會的香裘暖被之中,有關理性和非理性的探討偏要附著在一場站不住腳的愛情敘事上,白白浪費了精彩的角色設置,也讓電影顯得毫不接地氣。一個堅信無神論的魔術師和一個裝神弄鬼的通靈人,前者將魔法視為哄騙觀眾的視覺把戲,后者認為信仰是賜予人希望的白色謊言,一個想要袪魅神性,一個主張維持幻想。不過艾瑪·斯通的通靈活動,不過是有產(chǎn)階級飯后愚蠢的消遣而已??屏帧し茽査沟睦硇?,也最終被自己反反復復的車轱轆話消磨殆盡,不知怎么就突破了自己的底線。
就過去積累的經(jīng)驗來看,即便故事?lián)剿?,伍迪·艾倫的電影也很難不好看,因為他總是會想盡辦法掉書袋,講段子,再不濟,幽默金句層出不窮的話癆,也能讓我們愉快地度過九十分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伍迪·艾倫電影的精彩程度,完全和劇中人引經(jīng)據(jù)典的數(shù)量成正比??墒恰赌Яυ鹿狻分械呐鹘沁B尼采和狄更斯都不知道,這樣的伍迪出品還會看好嗎?電影中最浪漫的片段里,男女主人公為了躲雨跑進一座廢棄的天文臺,正當觀眾以為他們要四目相對、相互傾訴自己的人生觀時,科林·菲爾斯竟然說,“我累了,我想睡一會”。就這樣,導演白白放棄了展現(xiàn)他對白寫作功力的機會,連一點嘲諷的勁兒都提不起來。如果早幾年,他一定讓科林·菲爾斯會用《門薩的娼妓》中的語調說,“我怎么可能相信上帝?上個星期我的舌頭還被卷進了電動打字機的滾筒里!”如今,月光依舊,魔力不在再,他和自己電影里的角色們一起向宏大命題繳械投降。
2014-11-10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人文》
3 ) No Magic in the Moonlight
以魔術為職業(yè)的Stanley,從不相信魔力。對任何人或事物,他都堅持一種冷靜客觀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決不允許泛濫的情感和浪漫的幻想。也許這正是因為他深知,自己那些令人拍手叫絕的魔術表演,只不過是聰明的技巧和嫻熟操作下的障眼法。所謂magic,在他看來若不是精心設計的騙人把戲,則是愚昧的自作多情。他以此為傲地說,I’m a rational man who believes in a rational world.
這樣一個憤世嫉俗的中年男人(伍迪艾倫電影中男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在老友的請求下決意揭穿聲稱能通靈的Sophie。不信神靈的Stanley來到法國南部,本是認定這位明眸皓齒的姑娘是高級“女騙子”,卻在見證她一次次成功“通靈”之后,開始逐漸懷疑起自己的三觀來。中間的劇情省略不說。后來Stanley“如愿以償”地揭穿了Sophie的騙局,可卻也痛苦地意識到,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自己已深陷對Sophie的愛不能自拔。即使他自知這愛無法用任何理智的思考來解釋。最后,Stanley跑回去跟Sophie表白,但結局是,對方并沒有接受他突如其來的proposal。
這其間Sophie對Stanley產(chǎn)生感情,我覺得很好理解,不用多說。但是Stanley為什么愛上Sophie呢?他是真的愛Sophie嗎?
在我產(chǎn)生這些疑問又拼命想要找個合理答案的時候,也許我已經(jīng)打碎了月光下魔力流淌的美好景象,而不自覺選擇了跟伍迪艾倫站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我們不相信所謂魔力??纯碨tanley,很長時間里他都只是對Sophie的“超能力”感到訝異和好奇,也許還有一些興奮和感激——因為她向他展示了一個他之前從不相信的魔力世界。那世界光怪陸離,難以置信卻瑰麗無比??墒?,Stanley至于愛上Sophie么?我沒記錯的話,Stanley真正萌生“我愛Sophie”的意識,是在Sophie暗示他她喜歡上了他之后才有的。之后就越來越像自我催眠,越來越覺得自己真的陷入了愛河。這很像是現(xiàn)實中,A跟B在一起也許并非因為一開始就多喜歡B;而是因為B表達了對A的愛慕之后,A半是感激半是虛榮地回應,并在這種回應中逐日加深對B的感情。不管之后是否培養(yǎng)出了“愛”,起初萌發(fā)的被認為是“愛”的情感,我私以為并不是愛。
這樣說來,我眼中Stanley對Sophie產(chǎn)生的感情,不過是一種self-delusion. 但另一方面來看,Sophie居然讓跟她完全不同星球人的Stanley產(chǎn)生了這種delusion,這是否本身就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呢?愛是如此主觀,當一個人認定她/他是在愛的時候,你能以你的眼光判定她/他只不過是一時意亂情迷么?
導演也許有那么一會兒企圖說,有時候illusion是生活之必需。然而結局的安排表明,導演究竟是個non-believer of magic。即便是懷揣著浪漫少女夢的Sophie,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現(xiàn)實的選項,跟一個毫無火花的人(那位ukulele業(yè)余愛好者)在一起。Stanley表白被拒,在同樣是non-believer of magic的我看來,是好事。假想Sophie答應他,兩人真在一起,之后會怎樣?Sophie來自密歇根一個叫Kalamazoo的小地方,沒受過什么高等教育,連尼采都沒聽說過,夢想通過混跡上流圈子而成為其中的一員。她跟Stanley,完全不是一路人。就算短時間內(nèi)在一起,激情能維持多久?人們可能一開始會被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吸引,但最終通常傾向于選擇本質上跟自己類似的人。
話又說回來,體驗一段激情——即便短暫,對于過分cynical的Stanley,也許也是大有裨益的。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對朋友說,我跟Stanley好像啊。理性的面孔之下,其實是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Stanley從小由阿姨帶大,本應從父母那得到的愛是缺失的。可以感覺到,Stanley其實是敏感又缺乏安全感的。他希望用自己那套既定的“科學的”“理性的”世界觀去理解一切解釋一切,因為這樣最安全,最保險,最有秩序,最少不確定性。
這是Woody Allen導演生涯中第44部影片。在電影院與朋友共同觀賞它是充滿愉悅的;但毫不含糊地說,這是一部平庸之作。這部電影的主題——rationalism vs. faith / realism vs. mysticism / sense vs. sensibility / cynicism and romanticism ——已經(jīng)在Woody Allen的太多作品里重復出現(xiàn),比如2010年的遭遇陌生人。這部魔力月光,無論從主旨還是表現(xiàn)手法上看,都沒什么新意。如果不是奔著導演和演員陣容,誰會對這個故事本身多感興趣啊。還比較能看的,除了法國南部的美麗風光,就是費斯大叔的演技和石頭妹妹的身材。音樂也不錯:斯特拉文斯基,貝多芬,以及那首歌名就和影片內(nèi)容極搭的“It's All a Swindle”。
不知道拍電影對Woody Allen,是否就像Magic對于Stanley——已經(jīng)淪為職業(yè)技術,而非彰顯信念的誠摯表達?
4 ) 《魔力月光》:來自悲觀者的情書
伍迪·艾倫是個徹底的悲觀者。他在采訪中坦言:“我對生活的看法非常悲觀……我覺得活著是慘淡、痛苦、噩夢般無意義的經(jīng)歷,唯一能讓自己快樂的辦法就是自欺……人需要錯覺才能活下去,如果太誠實、太清楚地看待生活,它將晦暗得無法忍受……”
這樣的悲觀基調在他的作品中貫穿始終。伍迪·艾倫似乎熱衷將人生“真實”的慘淡顏色赤裸裸地剝出來給人看。在1985年《開羅紫玫瑰》中,正當未來美好的圖景觸手可及時,一切希望與狂喜倏然化為泡影;幻境越美好,跌回現(xiàn)實越是慘痛。片尾的鏡頭中,女主雙手托到胸前,空洞地凝視遠方,似乎想伸手抓住幻象破滅時的最后一絲光影。相隔近30年,2013年的《藍色茉莉》又毫不留情地把“幻滅”講了一遍。
2011年《午夜巴黎》的男主經(jīng)歷了時空的穿越后,明知人生的痛苦與無奈亙古不變,“美好的時代”只是一廂情愿的夢幻;縱然是夢幻,終究不愿醒來。片尾男主與老唱片店的女孩依偎著走進巴黎亦真亦幻的雨夜,但愿路無盡頭,一直那么走下去。伍迪·艾倫的電影似乎一直搖擺于幻滅與夢幻之間。希望追求“真實”得到的卻是虛無和疲憊,如他所說,人需要錯覺和自欺才能活下去??蓧艋靡埠茫脺缫埠?,本質上都是在否定意義。
2014年的《月光魔法》也沒有脫離這一基調。男主斯坦利是個十足的cynic(或許cynic都是經(jīng)歷過幻滅的理想主義者),他崇尚理性,不相信上帝,不相信宗教等等超自然的事物。越是擁有強大的理性,越是容易經(jīng)歷幻滅。當與蘇菲眺望普羅旺斯碧波盈盈的大海時,蘇菲嘆道:“真美??!”斯坦利卻說:“轉瞬即逝。”在斯坦利看來,短暫易逝的美飄忽不定,本質不可捉摸,難以寄托意義,理性雖然給不了一個答案,相比而言卻牢固許多。然而理性對意義的探究和追問太容易墜入虛無、迷茫、焦慮、痛苦。當斯坦利以為蘇菲是個真正的通靈者時欣喜若狂,意義終于有所寄托,從那一刻起人世不再荒蕪一片,人不再是不知所往不知所終的無頭蒼蠅;浩瀚無垠的星空不再令人惶恐,而叫人想起溫暖、柔和的字眼。逃脫了理性桎梏的斯坦利陷入狂喜。可當斯坦利用尖銳的目光和敏銳的理性將蘇菲的“通靈”騙局戳穿的同時,那個能賦予意義的世界也一齊崩塌了。對于難以自欺的人而言,意義終究還是飄忽難尋。
或許是累了,年邁的伍迪·艾倫并不愿再追問下去。他轉而將筆墨著于斯坦利與蘇菲的愛情,亦是在為自己尋一點寄托吧。愛情的狂熱不知所起,理性、邏輯、意義被一并裹挾而去,徹心的狂喜和徹心的痛苦不期而至,即便是痛苦心也是滿的,世界也是有色彩的。人終于還是要在荒蕪的沙漠跋涉,轉瞬即逝也好,南柯一夢也好,愛情終歸是暫得片刻棲息的一點綠洲。
5 ) 到臺北最重要的一件事
公司年度旅游有臺北線和黃山線,我選擇了臺北線。我沒意料到12月初的這次臺北行會完成我的一個心愿。
大約在出發(fā)前的一個星期,我在陳珊妮的微博上看到她說「魔力月光」將在臺北上映。那條微博的日期是10月29日,于是我想也許等我去臺北的時候應該還沒下線吧,說不定我可以去看看。
想想都有點激動呢!因為他是伍迪?艾倫,「魔力月光」是他今年的新片。他剛剛過了80歲,至今拍了40多部影片。我在大學期間看了12部,大部分是他比較后期的作品,有的看過兩三遍,比如「午夜巴黎」、「賽末點」和「安妮?霍爾」。而遺憾的是,我從未在影院看過他的電影,因為大陸從沒有引進過。他已經(jīng)80歲,雖然他總調侃說他會繼續(xù)拍片,會活到100歲,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未來的作品拍一部是一部了,因為對于一個80歲的人來說,你不知道哪天他就突然不在了。而我,一個聲稱愛電影、喜歡他作品的人卻從未去影院為他貢獻一次票價。
我一直希望有這樣一次機會。
然而事實是,我在想,未來五年我大概都不會有機會去到美國或是其他上映他電影的國家看他的電影。就算有機會去了那段時間也不一定剛好就在上映他的電影。所以看「魔力月光」成了來臺北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極有可能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影院看他的電影。
到達臺北的第三天是自由活動時間,我無比期待的一天。去看「魔力月光」成了那天唯一的重要事情。由于可能已經(jīng)下線,我的心理準備是就算跑遍全臺北,只要還有一家影院在上映,我就要去看。于是我脫離了大隊,一個人獨自行動。
住的飯店樓下剛好有家影院。窗口賣票的阿姨大概40歲,極有素養(yǎng),接電話時還會告訴對方電影內(nèi)容主要講什么。我問她今天有沒有「魔力月光」,可能大陸與那邊翻譯的不同,她不知道我說的是哪部電影。我只好跟她說電影的英文名。她明白過來之后說那部電影下線了。我不死心,又問她還有沒有其他影院在上映。她拿起iPad幫我查了下,說誠品電影院還在上映。我一下子驚喜起來,問她誠品電影院怎么走。后面排隊買票的觀眾馬上告訴我要坐捷運到市政府站。謝過她,我就一個人坐捷運去了離市政府站最近的誠品信義店,但店員又告訴我,他們的電影院在松山店。她幫我查了上映時間,只有下午六點有一場,并且全臺北只有松山誠品電影院還在上映。問了路線我又跑到松山誠品店,毅然買了一張下午六點的票。心里突然就踏實了,開心到不行,感覺不出意外,一個夢想要實現(xiàn)了。
票買完之后,還要等六個小時電影才開始。從影院出來發(fā)現(xiàn)意外驚喜頗多,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正在舉辦一場叫「原創(chuàng)基地節(jié)」的創(chuàng)意展覽,跑去看了展覽,加上逛誠品書店和唱片店的時間,六個小時根本不夠用。突然好想到臺北讀兩年書。
等到六點進了影院還生怕出意外,比如放映員放錯電影什么的。觀影感受非常棒,整個影院只有二十來個人,有男有女,個人占多數(shù),也有一兩對情侶,大家都坐在后三排。這個時候還能來看這部電影的大概都是導演的真愛粉,所以當我們看到開篇導演最愛的溫莎字體(他有38部電影用了這種字體)時,就已經(jīng)要會心而笑了。輕喜劇,法國南部的美麗風景,典型的悲觀,一貫的幽默,我們都熟悉他的笑點,所以大家都非常輕松和愉快。片尾曲響起的時候,還有一些人坐著不肯離場。
這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甚至可以算他中等偏下的作品,但我依然給它五星。因為這個過程太完美了。
那一天也成為我臺北之行的 Perfect Day!
6 ) Stanley Crawford傲嬌叔求皈依的故事
這個劇實在實在是有趣極了。
這個戲里講的最多的是尼采,但我覺得引用蘇格蘭神學家John Oman談論休謨時所說會更為貼切:“無論對于休謨本人,還是對他的哲學來說,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皈依?!?br>這正是傲嬌的魏嶺秀大人Stanley Crawford(還是叫科林叔吧)的寫照。
其實科林叔的性格特點被請他去揭穿靈媒的心理醫(yī)生一眼看穿,而且在一開始就說清楚了:追求完美的神經(jīng)過敏性變態(tài)人格,大藝術家,著迷于死亡這類終極話題——著迷于終極話題就意味著他一定會跟宗教糾纏不清。但是醫(yī)生說錯一點,他不是不信神,而是懷疑論者——因為在他強大的理性邏輯下,幾乎很難有人能說服他虔誠相信在理性之外還有未知的部分。而且正因為篤信理性,自律甚嚴,此叔一直跟自己身上的浪漫部分過不去,生生扼殺了這部分,成了個討人嫌(其實好可愛)的悲觀主義者。他的職業(yè)也是個隱喻,魔術師其實以表演神跡或者說騙人為業(yè),如果真有造物主,魔術師這個職業(yè)簡直就是小丑——這也是造成他悲觀主義的原因之一,
而科林叔的本性,其實倒是真的跟后面求婚自吹自擂的那樣,是個溫暖大方慷慨的人——索菲就是這么愛上他的。
現(xiàn)實里的科林叔其實一點兒也不喜歡自己的理性框架所向無敵,他內(nèi)心是知道理性的局限性的。問題是,叔又是個完美主義者,所以每天跟人找茬發(fā)脾氣,還挑剔——與其說他是挑剔人家不如他,不如說他是氣憤自己為什么總是對的,為什么沒人能挑戰(zhàn)他。道理也很簡單,你能指望一個證偽的懷疑論者對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指望?這類人如果不是性格極好,或者極其成功,早都抑郁癥或者深井冰了。
但科林叔也只能依賴自己的理性,因為除此之外也沒什么可依靠啊。他自己早把一切可能性都無情地都祛除了。
話說科林叔落下了遇到靈媒就興沖沖跑去證偽的病根,與其說是刻薄和理性,還真不如說是他一直渴望自己的理性框架被推翻——廢話誰愿意天天宅在屋里只靠擼理性活著,而且堅信死了就什么都沒了。但是遺憾的是,科林叔遇到的人都干不過他,一一被他揭穿,所以科林叔簡直是他們片區(qū)的獨孤求敗,內(nèi)心一直在“誰能顛覆我啊”地嚎個不?!@種病癥吧,大夫管他叫追求完美的神經(jīng)過敏性變態(tài)人格,我干脆簡稱死傲嬌求打臉。
姨媽的臺詞真是笑死人,她說科林叔6歲的時候,就是他們那個片區(qū)最溫良的牧師也是認定這孩子要下地獄的。想想傲嬌執(zhí)拗的科林叔那副樣子,他果然就是演這類外表板正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內(nèi)心其實完全是相反的在求推倒求被勾搭被打臉被擊潰被解放的角色最入木三分。達西先生就是個好例子啊。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索菲和一個天衣無縫的騙局。索菲其實還是不理解科林叔內(nèi)心對擺脫自己固有的無趣的那一套理論的渴望——科林叔是渴望被推翻的。她還當科林叔是小氣鬼呢。其實完全相反,當傲嬌科林叔睜大他圓圓的美麗的綠眼睛說:If u knew how much I don't want u to be a fake——這真是真心話(話說一個年過半百的人怎么會有這么好看這么純真的眼神和笑容呢,我簡直要舔屏了)。所以當索菲在某個邏輯上能自圓其說的時候,那一刻的傲嬌叔簡直一點都沒堅持自己那套,他認輸?shù)脴O為草率,簡直是歡欣鼓舞毫不猶豫就丟掉了自己的理性,高高興興蹦過來皈依了——這是多甜美幸福的失敗啊。
因為他終于認定自己遇到了更強大的人,他終于可以變?yōu)槿鮿萑后w依靠別人,終于可以讓別人負責任,自己求被拯救和解放了丫。
科林叔對皈依的渴望有多強大,看看后來姨媽遇險后他重拾理性邏輯稍作推理就明白整個事情的關鍵就知道了。從一開始,科林叔簡直就是索菲的小幫手啊。這樣的傲嬌投降起來真是一瀉千里,想想看,達西先生不也這樣么。
我覺得如果休謨遇到確定無疑的神跡時,歡喜應該不輸于科林叔吧。
所以說,科林叔揭穿索菲那一刻,對自己是很殘忍的。
接著就是那場讓人笑破肚子的求婚——伍迪艾倫是在向傲慢與偏見致敬吧。
伍迪艾倫已經(jīng)80歲了,他所有的片子我基本都看過了。是的,他是個靠輕快的浮光掠影的段子來描述所想的人,我一直覺得他的思維結構和內(nèi)核都類似伯格曼,但他卻缺乏后者那種通過電影對自己對生活都下狠手深挖的能力和意愿。多數(shù)時候,伍迪艾倫只能靠一個輕快有趣的小故事來煽動一下翅膀,告訴你他的思維曾經(jīng)掠過某處,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他的小翅膀如此輕快斑斕,他振翅時的頻率(索菲我借用你的詞一下)能讓我如此共鳴,而他又這么懶這么話癆這么對生活和自己都充滿矛盾有趣的感受,他不但能放過自己,又能抓住那一瞬。
我肯定地說,伍迪艾倫對我來說,果然就是那個如果他還繼續(xù)拍片(哦不,只要他還存在),世界就會美麗,我就不會寂寞的人啊。
一年一度的“仲夏伍迪艾倫喜劇夜”,看一個半小時和看一分半鐘你都馬上能知道這就是伍迪艾倫的,因為所有的男神都是演的他本人,不管是多嚴肅的影帝,到了這就會變成手舞足蹈說話大舌頭的啰嗦鬼。(而且每個演員都只合作一次?)故事還是那種“理性對抗激情”的糾結路子,石頭真的好美好美!
別再糾結于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魔法,愛情就是魔法。要不然美女千千萬,為何只想和你一個人,在月光下走走。
【達西三段式初告白法】Phase 1:是的!你沒有聽錯!如此優(yōu)秀的我竟然中意如此一無是處的你!→Phase 2:啊。被愛情蒙蔽的我該如何拯救一個被愛情蒙蔽的你!→Phase 3:( ⊙ o ⊙ )!你怎么可能不愛我!不要假矜持了/你失心瘋嗎???!??!【還是萌【沒救_(:з」∠)
最重要是做個可愛的人,是理智還是情感那邊的都沒有關系。
三星半;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求婚段落分明達西先生附身,終究少女心猶在;整體平庸,畫面和故事仍好看,美妙浪漫得叫人不忍評判;缺少愛和安全感的中年男人認定人生是樂不抵苦的,認定人生的底色是蒼涼,一旦遭遇美少女就能脫胎換骨,讓我們期待一年一度輕侃愛情與人生的小品吧。
老頭子從午夜巴黎來到了明媚的法國南岸思考人生。人啊,是要做清醒的悲觀主義者,還是傻呵呵的樂天派呢?似乎生活不只是理性,還有謎團,還有魔力。無論信神與否,都需要找到擁抱生活的理由。抽清高&滿嘴跑的達西先生,機靈可愛的石頭小姐,還有相當復古的愛情喜劇作派,這90分鐘我看得心花怒放~~
打第一次見面起,達西先生就是我死穴是我軟肋是我推薦……全片戲劇轉折短平快,人物介紹高瘦平,臺詞表白淺顯易,于是整個節(jié)奏怪奇歪。全是一種「你認真就輸了」的笑嘲氣氛。軟妹子舍高帥富而投入憤世嫉俗的大叔懷抱,合理性就在我柯叔是男主。最后那作死的求婚辭和敷衍的大結局之吻是在致敬P&P么?
看完以后,基本可以確定,本片不會在頒獎季有任何作為了。平庸的故事,平庸的表演。畫面很漂亮,故事夾雜著些浪漫,以及真理派和鬼神派的對立,伴隨伍迪·艾倫標志性的語言流式的臺詞。伍迪·艾倫在這部新作中,鏡頭和配樂都很有早起黑白有聲電影的風范,也契合了故事的時代,這是老爺子的情懷。
全天下所有男人都是石頭菇?jīng)龅?
這位奧斯卡影帝也許就快金酸梅了吧。
退休后打算去拍BBC連續(xù)劇打發(fā)時間嗎?
這次真的不太有趣兒,美國金魚眼女主跟英國大叔完全不來電好嗎
伍迪艾倫演不動了就雇來戲子繼續(xù)過他的癮。
不得不愛。依舊是側寫,呼應,暗筆等等手法不一而足,是一份賞心悅目的暢快自由,一款愜意清涼的夏日甜點??此普F張的人物轉變其實早在戲中做了層層鋪墊,也最愛他這份扎實的大膽。依舊幽默。祝長命百歲
古典和魔幻都是trick,本質上就是伍迪·艾倫的少女心發(fā)作了。輕松的小資產(chǎn)階級愛情,看完后不想做事啊,費斯叔迷得我癡癡傻傻?。。。。。。?/p>
還是會看得哈哈大笑,看來Woody Allen的招數(shù)對我還是有用的。
愛情和神都是魔力,改變不了你的聰明、刻薄、悲觀主義,但只有它抓住你的心。完全被colin firth萌倒了~
很清新對味的愛情喜劇,Woody Allen的這次劇本格局很小卻很可愛。Colin叔扮嫩毒舌走起了geek風,英倫打扮好挺!居然和Emma Stone忘年戀(大跌)。原本對石頭無愛,這次卻被她的美驚艷到!穿什么都好看!另:人物塑造有趣,南法風光美麗,Ukulele男超搶眼太奇葩!drooling on you......
一年一部,你基本上知道自己會看到什么,還是悲觀主義的人生,美好的爵士時代,生活再糟糕也總能尋到一絲亮色,用毫無感情色彩的配樂串場,這點上很像小津安二郎,無論劇情發(fā)展了什么時候,配樂永遠是云淡風輕,是小老頭一如既往的爵士樂。你看不到這個故事的野心,卻能看到很多妙趣的地方。★★★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真是:理智遇情感,大叔也服軟。伍迪艾倫老爺子的話嘮小片一直拍得舒服好看。偏執(zhí)毒舌科林叔配年輕貌美蜘蛛女。說不上哪兒有多厲害,但那“美景美人+優(yōu)美色調+絮叨臺詞+幽默諷刺+浪漫悲觀”就是看得舒服!愛情就是魔法。That'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