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病毒“金美拉”和抗生素在運送途中,被恐怖組織頭目Sean Ambrose( Dougray Scott 飾)盜走,Ethan Hunt(Tom Cruise 飾)率領(lǐng)他的IMF小組接受中情局的任務,找回病毒。
這次,Ethan Hunt找到了女飛賊Nyah Nordoff-Hall(Thandie Newton 飾)搭檔,后者是Sean Ambrose的前女友。Ethan Hunt在獲取Nyah信任的同時,二人也暗生情愫。
但是,為了完成任務,Ethan Hunt不得不安排Nyah回到Sean Ambrose身邊臥底。
Nyah終于打探出病毒所在的藥廠,接獲情報的Ethan Hunt前往藥廠準備銷毀病毒;另一邊,Sean Ambrose已經(jīng)察覺出了Nyah回到自己身邊的真正目的,組織人馬在藥廠等待Ethan Hunt自投羅網(wǎng)。
激烈的搏斗中,Nyah為了幫助Ethan Hunt完成任務,將病毒注入了自己體內(nèi),只有在20個小時之內(nèi)將抗生素注入Nyah體內(nèi),才能挽救她的性命,Ethan Hunt又將面臨不可能的任務。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重啟失敗了,上一個讓我如此難以下咽的作品是紅白藍三部曲。但既然后者能被奉為經(jīng)典,而這部恰恰相反,我相信即便自己對于二者產(chǎn)生了同樣的反應,緣由卻是不盡相同的。
前陣子去看新作,回家重刷了系列,果不其然第N+1次跳過了Ⅱ。
很多人茍同,片子錯在情節(jié)拖沓。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感覺,不少觀眾也直指:導演想融入自己的風格和手法,但是吳Sir,不管是什么元素,即使暴力美學,也需要靈活運用呀。
我來深析一下,這個“拖沓”,怎么個拖法。
直接因素:劇本
只要講故事的你都可以歸類為“劇情片”,但一部作品的風格可以是多元化的,主打的風格類型也不一樣。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拍一部“大型愛情驚悚喜劇片”!沒錯,“驚悚”和“喜劇”……
就拿這部,乃至整個系列來講主打的都不只是處處反轉(zhuǎn)的劇情走向,比其更重要的應該是暢快無比的視覺盛宴。阿湯之于《碟中諜》,就如不少影迷愛看成龍和他的動作片一樣,人家是打星,拍的也是動作片,就這兩點有任意一個,觀眾都不會對吳Sir劍走偏鋒的做法買賬的。(你倆談戀愛就算了,別忘記拯救世界啊,搞得好像你倆環(huán)游世界,有一天女朋友不小心掉井里,你把她撈上來就沒別的波折了。一眾編劇跟導演各打50大板?。?/p>
講白了,弄巧成拙。我想看WWE,你卻給我拿一個放瑜伽的碟片,還是個教學視頻,還沒看這人做幾秒動作,又要聽他bb半天……打擾了
間接軟肋:便秘剪輯
先說一下鏡頭銜接——
這幾乎是影視行業(yè)的通病,頻繁得就和人說話時常犯的語病——“‘沒’做xx事情‘之前’”一樣多。拿綜藝節(jié)目來說,為捕捉精彩細節(jié),嘉賓在節(jié)目上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甚至一句話能被回放3、4遍,如果真的有必要捕捉,那無可厚非,但如果每隔三五秒都要來一次這樣的回放,跟鬼畜也沒什么區(qū)別了。電影也一樣,舉個栗子:
假設Ethan正凝視著一張照片,蹙眉深思。這張照片是IMF破案的重要線索,在之前的劇情里成員們也一直在極力找尋。
鏡頭一:這時機位在書桌前方,一個遠景從右移到左;
鏡頭二:固定鏡頭,卡在書桌邊,近景平拍阿湯的帥臉;
鏡頭三:側(cè)后方手持,呈現(xiàn)Ethan的背影,鏡頭略晃,好似一個人在角落里暗中觀察;
鏡頭四:鏡頭慢推,近景變特寫,仰拍,可以看到照片背面的一角;
鏡頭五:反打——身后俯拍,鏡頭慢推。照片內(nèi)容呈現(xiàn)在畫幅里;
鏡頭六:接鏡頭四繼續(xù)推進,慢慢停下,持續(xù)2秒。突然背景里出現(xiàn)一只手持槍對準Ethan后腦;
鏡頭七:大遠景,持槍者露面。
……
接下來就是對峙→打斗→逃竄辣
這樣的鏡頭量不算多,平均每個在2秒左右,可以合理地表達Ethan在思考時遇到了狀況。
可如果,Ethan每研究一個線索、每思考一個問題、每說一句話都要用幾個表達重復的鏡頭去鋪墊,我們就會在一定時間內(nèi)Get不到足夠的信息,整部戲的敘事節(jié)奏緩慢,進展拖沓,進而出現(xiàn)審美疲勞的癥狀,尤其在《碟中諜》這樣專打雞血的動作片里,這樣的硬傷無疑致命。
總之,當你準備拿筆把書上的重點內(nèi)容做標記,你卻把所有的內(nèi)容都畫了一邊,那就和沒標記一樣。
還有一個問題我要拎出來單說:配樂的運用
天朝人對音樂的著迷,是一種獨特的魔幻。大街上,商場里,廣場(或任何一個空地)中央,公交車上,路人的手機里……所到之處皆為La La Land...而且播放的一定是DJ舞曲(原曲不是咚呲噠呲也要給你改成咚呲噠呲)。
似乎是因為咱們國人喜歡熱鬧,但經(jīng)常把熱鬧變成吵鬧,就如店鋪門口的大音箱,你放音樂可以,但那音量跟轟趴一樣,別說進店光顧了,誰都不想靠近你。還有廣場舞,暴走團隊,無論噪音還是霸占地盤都是出了名的擾民?。ㄎ艺娌恢辣┳邎F里背音箱的那位自己怎么受得了的,我離老遠耳膜都要破了)
所以這是要表達什么?影院放映時的技術(shù)失誤,導致音量過大影響了觀影體驗?
肯定不是說這個……片子不好當然不能怪影院。
我們再聯(lián)系一下實際,我們用手機看視頻,我們不功放、不擾民,戴上耳機文明娛樂,自己把音量調(diào)到適應,逐個地翻看各種視頻,but這時我一定還會覺得吵。這是怎么回事?因為無論視頻內(nèi)容是什么,做視頻的人一定會配上音樂!管你是對著鏡頭搞怪,還是拍身邊景物,寵物出糗也好,搞笑的反轉(zhuǎn)也罷,不把視頻里鋪滿各種歌曲誓不罷休。
其實呢,我是在看視頻,只要不是音樂表演相關(guān)的視頻,我只想安安靜靜地看,看幼兒牙牙學語、步履蹣跚的可愛模樣,看一兩個人對著鏡頭講笑話,或者分享生活經(jīng)驗,看自媒體小編講解知識,這些適當摻雜一些音樂也無妨,可千萬別喧賓奪主,人家看視頻還是更注重畫面內(nèi)容的。
因此,電影也一樣,只要表演形式不是歌劇、話劇,就更應注重作品的拍攝技巧、演技呈現(xiàn)、特效包裝以及敘事手法,音樂只能作為陪襯起到輔助作用。這也解釋了為何稱其為“配樂”或“插曲”。
單拿吳Sir這部的配樂來看,可以找到許多影視作品里的慣用手法——一般來說,當故事進行在不同的地點時,配樂風格會隨之變化。比如來到中國時,就會出現(xiàn)一點五聲音階的大調(diào),當劇情轉(zhuǎn)移到倫敦時,又會來一段嚴肅高貴的的愛爾蘭古典民樂……以此類推。但是當觀看前30分鐘,從Ethan休假攀巖→尋找隊友→親密接觸→營救隊友,這一過程在各種巴洛克慢板協(xié)奏曲的貫穿下變成了男女主+女主前男友三角戀的調(diào)情故事,這一巨大反差讓我的觀看過程變得度日如年。
反觀“三許”(沒錯,就是開辟了港片和粵語歌時代先河的三兄弟),這一點就做得就挺不錯。第一次看《半斤八兩》,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片頭是一個MV,音樂是為電影譜寫的同名歌曲,之后的正片里幾乎所有配樂都是由這首《半斤八兩》的旋律變奏而來的,貫穿了整部影片。每一段旋律的風格是隨著劇情的變化而改變的,整體看下來毫不違和,甚至成為了一個新的角色。
他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少配樂師也嘗試過“變奏”技巧,但也存在一定難度,不是誰都能做得好的。只能說吳Sir,沒對比就沒傷害。
如此看來,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需要給觀眾傳達足夠的信息量?!皞髅健边@一行業(yè)就是利用傳達信息來表述思維,交流看法,從而影響到他人,聲畫、文字這些都是傳遞信息的方式,如果連信息的傳播都做不到位,做這一行也就失去意義。好比兩檔脫口秀節(jié)目擺面前,其中一檔主持人可以在一句話里拋出三五個梗,另一邊有三五個主持人,七嘴八舌半天只能把自己說笑了,而你看著這情景只想把笑的人打一頓,腦回路沒問題的都會選前者好吧。
好效果的呈現(xiàn)也需要講究方式,最理想的表達一定是一氣呵成、精準流暢的。仍然拿脫口秀舉例,尉遲琳嘉和黃西都是我喜歡的主持人,但非要選一個我更喜歡尉遲,因為他可以在一段三五分鐘的錄制里完全脫稿,并做到準確無誤、輕松自如地把話都傳達給觀眾,其實很多同行都還很難做到這點,相比起來黃西這位高學歷海歸似乎還不太適應脫口秀舞臺,即使對著手卡念起網(wǎng)絡段子,也時常用重復表述和語氣停頓來鋪墊笑梗。這已經(jīng)算不錯的了,起碼黃西還能讓觀眾樂起來,說明他有不錯的控場能力,真正垃圾的主持人毫無表達和應變能力,還總被自家臺過譽成扛把子成天標榜。
電影這類“節(jié)目”也如此,“節(jié)目內(nèi)容”是編劇著筆的,“節(jié)目錄制”是導播(導演)的任務,如果說演員就是電影的“主持人”,那導演就是“幕后的主持人”——你需要時刻確保所有拍攝機位、臺上人物、服化道都沒有問題,還要應對各種“播出事故”。你就是“節(jié)目”的質(zhì)量擔保,工作前要做足功課,工作時要有強大的心臟。你可以根據(jù)需要,讓其中的過程“慢”下來,有時“慢”也是種藝術(shù),但你千萬不能“拖”,這一旦沒hold住,就變成一種糟糕的體驗了。
一句話:吳Sir,少玩抖音多學習~
最后慶幸自己不是專做內(nèi)容的自媒體,不用為了自己的內(nèi)容有理有據(jù)而要到爛片里截取各種畫面和片段,能表述清楚就足夠了hiahiahia
前情報員肖恩在飛機上搶走了病毒卡梅拉和解藥貝雷明。肖恩得到病毒和解藥就能賺大錢,因為只要病毒散播出去,人就會在20小時后死亡,那時,解藥就會成為無價之寶。為了肖恩,情報員伊森必須奪回病毒與解藥。在路德,娜雅的幫助下,他成功進入了病毒培育室,并銷毀了5個病毒。這時肖恩闖了進來。娜雅把最后一個病毒注入了自己的身體,經(jīng)過殊死搏斗,最后伊森拿到了解藥,娜雅獲救了。 情報員伊森去度假——爬一座陡峭的山峰。當他從一座山峰跳到另一座山峰時,差一點兒從上面摔下來,幸虧抓住了一塊巖石,最后他站到了山頂,其動作之驚險令我難以想象。 娜雅犧牲自己,伊森不畏艱險的精神令我敬佩。
矮湯被子虐那段看得心都碎了!然后居然滿血復活!(⌒▽⌒)打斗戲不要錢么!拍那么久!女主丑得可以了!搶病毒那里我就猜到了!最后還搞得蠻悲壯的!那配樂真纏綿悱惻啊!
系列北美票房最高是這部,吳宇森真的曾經(jīng)輝煌過。但總感覺整體結(jié)構(gòu)有點失衡,詳略不太得當。還有bug也不少啊,出現(xiàn)多次的面具是拍《變臉》留下的后遺癥嗎,以及大反派說拿3000萬去買股票等股價翻幾倍之后就可以占據(jù)公司51%的股份,難道股票大漲公司市值不漲么,股份所占的百分比是不變的呀……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我不為什么!”“你說過你沒良心的”“我那是騙你的!”——又需要深呼吸了。
我說怎么比起1差那么多,抬頭一看導演是吳宇森。
吳大師的片子嘛,怎么能沒有英雄救美?怎么能沒有火爆的槍戰(zhàn)?怎么能沒有慢動作?對了,還有鴿子~熱鬧是熱鬧了,只是,一點兒神秘感也沒了,要不然照第一部那架勢走下去,沒準《諜影重重》就得乖乖一邊涼快兒了。另,Metallica擔綱本片配樂
現(xiàn)在人人都要詬病第二集的劇作粗糙,風格和前作相差太大,然後就是口碑最差的一集?;蛟S不論中西觀眾,這樣的吳宇森,如此的恣意浪漫,只適合同香港電影作化合,成物是《縱橫四海》。說碟2的缺點,其實一字不改也能用在縱橫四海上。而後者,是被許多人賜譽為吳宇森最好的電影。諜2沒這種福氣,因為它本身被要求是一部間諜片??蛇€是,很喜歡啊。個人感受,基調(diào)就是007和碟中諜的混合體。吳宇森就是這樣任性地把邦德的氣質(zhì)加在了Ethan身上,再更甚,還要留個長發(fā),如此是一個多風韻的阿湯哥。他又在吳宇森的鏡頭裡,那這風韻就是有多麼的俊美和陽剛。有個這樣的男主,反襯得女主相貌蕓蕓,也就不足為奇了。異域情調(diào)和不斷的慢鏡將談情戲勾芡得濃烈,儘管它狗血。而同樣慢鏡不斷的動作戲,十足火爆,帥出天際。飛來飛去的白鴿是炫技,卻真的用得妙啊。
看來看去,其實最會??岬倪€是中國人~~
每一部《碟中諜》都有自己的特色,這部也不例外,吳宇森沒有效仿第一部的拍法,無論是槍戰(zhàn)場面還是飆車鏡頭都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只可惜空有個人風格,質(zhì)量卻有些欠佳,故事幾乎沒有任何懸念,“變臉”的設置能帶給觀眾一些驚喜,但是用的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比較有趣的是,如果換成中國演員來拍,可能就是一部節(jié)奏不錯的香港黑幫片,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隔閡吧。
標志性的鴿子呀!這部充分的表現(xiàn)了碟中諜,計中計的花樣!動作設計即使很假但是很賞心悅目!阿湯哥的黃金時代呀。
吳宇森總能把反派角色塑造成多給他幾槍也不解恨...
換到了吳宇森立馬感覺降了一個水準,當然也十分標識明顯,大量的吳氏元素應用。阿湯哥許多無意義的耍帥也丟失了前作所奠定的風格。★★☆
老片新看:老吳在好萊塢的港式武俠愛情片。 自從出現(xiàn)女主角后,背景配樂的設計、男女主角的一見鐘情的情感路線、女主角忽然的莫名的“正義感”、倆轎車在懸崖邊的相擁旋轉(zhuǎn)slow motion…………h(huán)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56648/
吳宇森執(zhí)導的“碟中諜”系列第二部。那個演給阿湯哥布置任務的明顯就是安東尼·霍普金斯嘛,腫么演員表沒寫出來呢,也沒寫個特別客串什么的,神馬意思嘛!吳宇森剪輯完成的本片為3個半小時長,但制片方告訴他片長不能超過120分鐘,這也是本片在情節(jié)和連貫性上漏洞頻出的原因。
不好看,劇情普通,動作設計一般,最后打boss的追逐戲不刺激還很假,可能導演太注重讓阿湯哥耍帥了,顯得很刻意,到處是邏輯bug。但是我很喜歡炸開地下的門從火焰中飛出鴿子的鏡頭,加一星。
吳宇森不按常理出牌啊!于是,一部諜戰(zhàn)電影里就有了白鴿..男女主角深情的細節(jié)..雙槍..慢動作..彩虹..而且,我覺得阿湯哥換成周潤發(fā)效果會更好吧...整個系列其實就是一個環(huán)球旅游片啊!!!而且系列里,阿湯哥都不是亮點!第一部有讓雷諾,第二部安東尼霍普金斯,第三部Maggie Q,第四部法國小美女啊!!!有木有!!!
初中自己租碟看的,只記得影片開頭湯姆克魯斯在爬黃土高原。那時候還不知道自己是彎的。
即便是說故事比較狗血,但是透過放飛的白鴿,標準制式的慢鏡回放,可以看到熟悉的吳宇森的個人風格,將畫面處理的足夠完美,場面火爆不減,而且極富美感。愛情線依然是本部片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可有可無均可。
哦哦這部的好感度其實比第一部更高啊,我就喜歡那些拳拳到肉的搏擊和各種酷炫的飛車大場面。女主丑如鳳姐才是最失分的地方吧。
吳氏風格影響是巨大的,即使是碟中諜這種本身這種風格濃烈,類型性質(zhì)極強的電影,落在吳宇森的手里依然會雙槍,慢鏡頭,白鴿飛舞,簡化了間諜的戲,重點突出正邪兩方互相掐架,阿湯哥瞬間化身小馬哥。
主架是美人計,而反方陣營中兩男一女間角色關(guān)系(老大動心,助手懷疑)是西北偏北。果真如此的話,一個更大的趣點由此而生:這個由影史頭號希粉德帕爾瑪引紅的系列,反而到了梅爾維爾粉絲吳宇森的第二部才被強烈的希區(qū)柯克化。吳式三角關(guān)系非常接近法國人的口味:浪漫,曖昧,弱排他性,更不要說因嫉生恨,反目成仇。此特征在縱橫四海中達到頂峰。不過遠赴好萊塢發(fā)展之后,吳宇森也只能入鄉(xiāng)隨俗轉(zhuǎn)趨保守,曾拿下票房世界第一的碟2,顯然就回歸到希區(qū)柯克西北偏北的路線,靚湯與反一的終極對決,既在捍衛(wèi)正義和平,更為奪情之恨做個徹底了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