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偏遠山城。南宿一中的優(yōu)秀教師苗宛秋(于謙 飾)躊躇滿志,迎來了新一屆的高中學生。開學第一天,霸氣十足的苗老師便給這群性格張揚、問題多多的學生們一個下馬威,無論是桀驁不馴的混混洛小乙,還是一腦袋鬼點子的王海,無論是投機倒把的耗子,還是虛榮張揚的關婷婷,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只不過這幫孩子表面順服,背地里卻與苗霸天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的過程中,專橫的苗霸天不時展現(xiàn)溫情的一面,他的古道俠腸更是令孩子們暗自佩服。
轉眼三年時光過去,懵懂無知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似乎開始認識到苗老師最真實的一面了……
//mp.weixin.qq.com/s/-EgQQL7qVNKeFxCBSWIG4g
謙大爺這次從往常的捧哏角色,搖身一變,成了《老師·好》中的主人公——抵制“抽煙喝酒燙頭”的霸氣嚴師。不負眾望,于謙憑借著扎實的演技、玩味十足的臺詞,把應試教育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中國式教師”演活了。
就在今天,票房突破一億大關,于謙不僅是個被相聲耽誤的影帝,他在娛樂圈中的號召力也讓人嘆為觀止。何冰、吳京、張國立、胡軍、馬蘇、艾倫,喬杉等眾多明星組成的客串天團,紛紛跟隨于謙老師,一同穿越回八十年代,客串沒有姓名甚至沒有臺詞的高級“龍?zhí)住?,在片中出現(xiàn)的時長比電影的彩蛋還要短暫。
《老師·好》并不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敘述這部表面上在講述老師的故事,而是以學生王海的視點,層層鋪開泛黃的回憶畫卷,而這幅畫卷展開的,是我們的學生時代,是與老師們的斗智斗勇的時光,更是除了常規(guī)青春片所表達的愛情、友情之外,最容易被忽視掉的——師生情。
于謙所飾演的苗宛秋老師,應該是我們每一位中國學生都曾遇到過并對之又愛又恨的典型教師形象。他們不茍言笑、嚴厲又慈祥、唯分數(shù)至上、偏袒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將錯誤盲目歸咎于班級的刺頭兒身上。
學生們認為老師“思想觀念陳舊,打壓新生事物”;老師們則認為學生是“朽木不可雕”。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影片正是以師生之間的對抗與和解為主線,勾勒出他們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活。
故事發(fā)生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除了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二八自行車外,還有印著“獎”的搪瓷杯、軍挎包、布拉吉、錄音機等道具頻繁出鏡,迅速把我們拉回到那個年代。雖說我們與八十年代相去甚遠,影片開篇還不足以激起更年輕一輩的懷舊情懷,但好在青春總是相似的,他們當時跳的霹靂舞,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街舞;他們沉迷的錄音機,也像我們曾經(jīng)的隨身聽、MP3。
所以,我們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去,不同的只是道具和服裝,而青春里的同窗之情、青澀暗戀、師生情誼是永不過時的,最能引發(fā)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共鳴。
說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抗與和解,就不得不提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自行車,它對謙大爺所扮演的看重精神榮譽的苗老師來說,可是一個有著榮譽象征的自行車。這一道具同時又是貫穿故事始終,締結師生情感轉變的一個重要元素。
自行車是與老師斗智斗勇的工具
高一新生們,不服班主任“苗霸天”的嚴厲管教,心生“報復”,號稱“不在壓迫中爆發(fā),就在壓迫中滅亡”,一方同學將苗老師的自行車后的擋泥板卸了,同時安排另一同學在辦公室為苗老師跳霹靂舞引開注意。這最終害得苗老師的襯衫濺了一片泥水。這只不過是他們與老師斗智斗勇的開始。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苗老師主觀地把這一惡作劇歸咎于在班級的刺頭兒洛小乙身上,再次引發(fā)了師生間的沖突。苗老師同時信奉著“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將自行車推到教室的最后一排,洛小乙旁邊,這也為后面的情節(jié)做了鋪墊。
自行車是承載同學情感的載體
青春片當然也少不了單純青澀的暗戀。洛小乙為了調虎離山,把苗老師的自行車掛在了操場的最高處供全校師生瞻仰,而這一壯舉只不過是想趁機偷取苗老師沒收的他與安靜的合照。當全校師生在操場仰望“高高在上”的自行車,洛小乙蹲在樓道里,他對自行車的事情毫不關心,溫暖的陽光籠罩著他,他只沉迷于手中的照片。
在洛小乙的爺爺住院時,也是苗老師騎著自行車馱著洛小乙去醫(yī)院,而自行車卻被偷了。于是引發(fā)了后來全班同學曠晚自習,打著手電集體為老師尋找自行車的動人場景。最終不負辛苦找到了對他們意義重大的自行車時,本以為會給苗老師帶來驚喜和感動,卻迎來了苗老師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自行車丟了我可以買,你們的時間浪費了能買回來嗎?”可以說,此時此刻的于謙,好像就是每一位觀眾記憶里嘔心瀝血的老教師形象。
在影片最受詬病的戲劇性之處——安靜騎車去給苗老師“伸冤”遭遇車禍,也是自行車承擔了敘事元素。
這幾處自行車道具的運用,使師生情誼得到了升華。自行車,不僅是苗老師上下班的工具,優(yōu)秀教師的榮譽象征,它還承載了同學之間的情感,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以及學生對老師的回報。
這不是一部單純表現(xiàn)師生情的電影,導演為了使電影中展示的青春記憶更加具體真實,也刻畫了學生們的群像,加入了不少友情與愛情的點綴。
活潑愛美的關婷婷、為了治病在教室做生意的王海、內向扭捏的安靜、善良的刺頭洛小乙等,這些人物的表情、動作、性格,仿佛都能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找到影子,導演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地使不同年代的觀眾產(chǎn)生了共情。
懵懂的初戀年紀,一個眼神就可以讓一個人心中裝下另一個人。除了送軍挎包、補課等老套又百看不厭的情節(jié)點,導演連情敵之間的較勁處理地都相當可愛。
關婷婷看到洛小乙二人補課后故意刺激他們,又在課堂中檢舉揭發(fā),這些看似像“搞破壞”一樣的行為,在青春期的年紀其實最為常見,無傷大雅又真實的可愛。最終關婷婷在痛失友誼后轉變態(tài)度主動求好,我們也不禁唏噓,那時候的友誼是最真誠、最動人的。
說到青春里的人,我們總是會回憶起純潔的初戀、要好的伙伴,卻往往忽略掉占據(jù)我們學生時代很大一部分,對我們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老師們。以往的青春片中老師只是一個背景色,人物形象扁平、單一,甚至帶著戲謔。
《老師好》最大的亮點就在于把老師這一角色豐富立體化了。苗宛秋老師和我們印象中的老師十分貼合,比如進門要喊報告、聲音要洪亮、霸占體育課、抹殺學生的個性、追求分數(shù)至上,以及錯怪無辜、偏袒優(yōu)生,這些大部分學生都對老師有過的“壞”印象,導演并沒有在緬懷老師、歌頌老師時,更沒有只展示老師無私博愛的一面。
相反,正是有了這些細小的缺點的刻畫,才使得老師這一中心人物真實飽滿,也更容易讓觀眾將自己代入影片,從而接納影片中老師無私慈愛的另一面,而不顯得刻板說教。
所以這并不是一部單純的歌頌教師的電影,我們從影片暖黃的懷舊色調、富有時代感的道具、服裝等,還看到了我們純真的少年時代,以及我們年少時光里的人。
最喜歡的情節(jié): 補習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洛小乙和安靜二人在公園補習功課,被關婷婷看到,然后發(fā)生口角(因為關婷婷喜歡洛)后在洛小乙入團儀式上誣陷他們談戀愛。 后續(xù)安靜被氣哭,洛小乙也跑到關家“威脅”。 最后關婷婷良心發(fā)現(xiàn),說出了真相。 喜歡的點: 1*把自行車掛在路燈上。 仔細觀察那個綁的方式是國旗在旗桿上的方式。 這里自行車約等于國旗,自行車又因為是老師的,所以又≈老苗,老苗≈國旗。 說明在這群孩子心中,老苗的地位是崇高的,分量是重要的,是被人仰視的,他的期待就是是他們的奮斗目標 2*洛小乙找照片(神來之筆) 大家看到洛小乙鬼鬼祟祟到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見他從抽屜里找出處分,看到這里,我們還以為他是打算偷走處分,如果是這樣那不過是一個沒什么紀律意識的孩子。但他放下了處分,翻出那張他和安靜被關婷婷偷拍的照片。 這張照片對他來講本身是不詳?shù)?,因為它被當做誣陷他作風不正不能入團的證據(jù),但是他卻想著要去把這張照片偷出來。 為什么呢?因為愛,因為他和心愛的女孩定格在這張照片上。 他仔仔細細端詳,他看的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含蓄卻無比美好的情節(jié)。 那個“看”比任何千言萬語都有力量的多,明明這個動作是相對靜止的。 相比今天的快餐愛情,今天相愛,明天不愛,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這樣的浮躁扭曲的愛情觀而言,片中展現(xiàn)出男孩子對心上人那份默默的、小心的、忠貞的愛戀是無比寶貴的。
2*電影幾個關鍵事件:藝術節(jié)(關婷婷)、入團(洛小乙)、補課(安靜)
3*老師和學生關系的變化:
泛化的對抗——服從——有選擇的反抗(不滿)——理解
有層次的、有波瀾的變化過程
4*自行車(線索),在不同事件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a.學生挑釁老師的工具
b.代替國旗
c.救人
d.丟失(伏筆暗示)
e.新自行車,因為找不到全班集資買了一輛送給老師
f.學生借騎車出車禍,老師因愧疚離開。
5*藝術節(jié),關婷婷非要參加健美操是和之前合唱比賽的情節(jié)相呼應。在合唱比賽中,因為她愛美涂了指甲油讓班級只取得了第二名,被老苗批評了。
正是這種不甘和讓班級抹黑的羞愧、自責讓她一定要幫班級拿回第一。這個自愛自尊熱愛集體的形象就立住了。
6*那個瓷缸杯上的“獎”字其實不是王海破壞的,而是關婷婷破壞的,把“獎”變成了“大”。因為當時給了關婷婷一個特寫鏡頭。
評論里都是叫好的,都覺得懷舊,覺得青春,可是我不覺得,個人感覺整部片子都是槽點,忍不住跳出來吐個槽…
到班上第一天,對待學生采取高壓政策,比橫的更橫,比牛的更牛,張口閉口派出所小舅子,結果第二天就被學生逼到墻角,慌張應對,可笑至極!
一個混社會的學生,道上的八爺,為了區(qū)區(qū)一把斧子,還要翻窗進老師辦公室去偷,還遇到了莫名其妙的愛情,突然就開始要認真學習了…
一個市儈的學生,整天跟同學兜售著廉價小商品,突然就腦瘤了,市儈的舉動也突然變成為了賺錢治病,同學們捐完款都幡然醒悟要認真學習了…
有一段在家補課的,為什么不花時間給自己的學生補課?偏要給窮孩子免費補課,自己還有一群問題學生呢別忘了…
被舉報私辦補習班,一個學生跑去縣長那里喊兩聲就能解除誤會?誤會解除就賠一套房?那他應該感謝舉報人啊,畢竟沒他你分不到房啊…
年年評優(yōu)你都分不到房,結果兩年沒評過優(yōu),反而因為一場誤會分了一套房,還要假裝清高不拿鑰匙…
不要房也就算了,畢業(yè)前玩失蹤,原來是去了山區(qū)教書,你老婆呢?女兒呢?也太不負責任了吧?
自行車,洋瓷缸,背包上,都印著“獎”,家里書架上也擺著獎狀,頒獎典禮上甩臉走人,不滿意班級活動第二名,處處體現(xiàn)著這位“優(yōu)秀教師”的虛榮心和攀比心,卻一點沒看到他的“優(yōu)秀”之處,怪不得分不到房…
學霸信心十足,非北大不去,結果考前遭遇車禍沒了雙腿,再接著兩年連大學都考不上,這車禍沒的不是雙腿,是腦子吧?
一晃三十年,除了學霸加深了點法令紋外沒有變化,那其他人呢?因為要跳健美操而不顧學習,被老師吼著“你不要后悔”的人呢?為了入伍要先入團的八爺呢?“文明““建設“呢?他們的結局是什么?也不見交代就莫名其妙就結束了…
找演員能不能用點心,那一臉褶子可以夾死蚊子了,還來演高中生??高中生他爸都比他們年輕!
唯一的亮點就是比較真實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師生關系和社會背景,給半分!
還有半分給于謙老師…的朋友圈,客串明星陣容是半個歡樂喜劇人了…
影片前半段有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片段,一群有各種怪問題的學生被嚴厲的老師批評收拾,開始變得越來越規(guī)規(guī)矩矩。苗老師自始至終都以強烈的育德樹人觀教導學生,雖然部分行為讓一些學生叫苦不迭,但這些逆耳的忠言卻能影響所有學生一生。這是部全程催淚的描述師生情的電影,回想起上學時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了強烈的共鳴。
看的途中我覺得結局會很平庸,畢竟青春成長片很難拍出什么新意來,可是血崩了確實是沒想到的。
不可否認電影拍出了集體主義觀念下中國學校的那種特有的真實,為時代所局限的家長式作風的老師,物質普遍匱乏下襯托的純潔友誼,至今沒有改變過的「社會主義」式領導。(這里我很克制了,多寫一句就過不了審。)
電影畢竟不是僅作為記錄而存在,藝術對生活的真實應該是有目的的還原,老師好崩在「目的」。如果是普通的平庸結局,那充其量不過是落了為了懷念而懷念的窠臼,然而電影所表達的,確是一種可怕的倒退。
退到了其所懷念的時代更久遠的時候,直言不諱地說,退回到了攔轎喊冤的封建主義時代。要求一部商業(yè)電影具有批判的屬性可能是過分了,但是這么倒這么狠的也是罕見,難道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往后倒假裝自己前進了地球半徑減倒車距離?
一個普通人都看得出的問題,為什么電影主創(chuàng)人員要這么做,要對自己下這種狠手呢。這樣會給他們一個機會,去市場上賣個好價錢的機會,畢竟電影從業(yè)人員會被現(xiàn)實抽,告訴他們幾個大字:創(chuàng)作自由真的只是創(chuàng)作自由四個字而已,如果要讓這四個字符合現(xiàn)實,那應該改成創(chuàng)作合意。
盡管現(xiàn)實如此,拍這種東西就沒有責任了嗎,能站著的話我相信都會站著,可是當有些東西壓得人要彎腰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跪了下來,是不是也不太好呢。
第一次看謙兒哥主演的電影,得到的是滿滿的驚喜。電影剛開始是我還把注意力全放在演職人員上面,想看看有多少熟悉的名字,想以玩笑的態(tài)度看這部電影的,然而,開場不到五分鐘我就被拉入到劇情中了,不管是對年代的復原還是對老師的刻畫都沒有問題,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我在看電影之前并沒有對電影背景進行過了解,但是電影開始沒多久已經(jīng)讓我很確認的判斷出是在九零年前的故事,這恰是我開始有清晰記憶的年代。而里面的苗宛秋老師也讓我很熟悉,我那時候的老師不就是這樣嗎?整個初高中階段我有幾個老師都有類似的特質,包括但不限于剝奪我們的自習課體育課音樂課以及所有中考高考科目之外的所有課,甚至給學生免費補課的老師我也遇到過兩個,還有不夠尊重學生,但恰恰是這種不尊重才說明那時候的老師真的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那時候的父母家長就是這樣的啊。不要以現(xiàn)在老師家長的思路去看待這部電影,也并沒有要求所有老師都是如此,只是如果你是從那個年代過來,那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老師,這電影讓我感覺溫暖??赐觌娪拔揖透ビ^影的王爺感慨這是個情懷電影但是宣發(fā)有問題,我覺得這電影應該能把更多的四十歲左右的人拉進影院。
我想我該去看看我的老師們了。
男學生學會了抽煙喝酒,女學生學會了燙頭!
青春片很少以老師的角度來講,倒是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鳴,以前的老師很多這個派頭“欲栽大木拄長天”!
點映場謙大爺也來了,很激動。于是當主持人問我,在和謙大爺拍照合影或者和女主擁抱二選一的時候,我果斷選擇了后者。o(*////▽////*)q
「死亡詩社」里的羅賓·威廉姆斯教會學生追逐理想與自由,「老師好」里的于謙則像是在說“老師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要聽話”,后者對好老師的定義打根上就是錯的。于謙所飾演的老師身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倒是真的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唯成績論、獨斷專行、不尊重學生等等,活脫脫就是個小社會的獨裁者。而這名老師身上的優(yōu)點,則是圣人級別的,根本不具備任何現(xiàn)實意義,基本只存在幻想之中,并且這樣打造出的人物,再怎樣也不過是個心地善良的獨裁者形象罷了。這樣的老師形象如果讓誰覺得感動,那他肯定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確診。這樣一部劇情松散老套,人物刻板單薄的影片,已經(jīng)算是德云社迄今為止最像電影的一部作品,可惜還是透著濃濃的網(wǎng)劇味道。如果硬要說這部影片有什么優(yōu)點的話,那就是將于謙老師在圈內人緣有多棒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每個人心里都有這么一位好老師,讓你想再對他說一句“老師好”??吹诫娪袄锱漠厴I(yè)照的那一瞬間,突然感到非常難過,那段不懂珍惜的歲月就這么一去不返再也回不去了,“人生是一次次甜蜜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
給謙大爺單獨加一星。這個角色真適合謙大爺。故事略流水賬了,但勝在真情實感。不過國產(chǎn)校園青春題材,不分年代,似乎都刻意脫離時代背景……我也理解,不是想不到,有心無力啊
于謙老師在電影里旗幟鮮明地反對了抽煙,喝酒,燙頭等不良愛好。
7分,前面都很好,結局有點奇怪理解不了,除非說真實人物就是這樣。老師不拍畢業(yè)照就任性離開這個我真的沒法理解,多留一下能讓你罪惡感減輕一些嗎?只不過更加懲罰其他學生吧,明明大家都沒錯。如果我是老師,就拿下學校給的房子改善家庭生活,并持續(xù)幫助癱瘓的班長備考來年,自己一走了之反而是他一開始批判洛小乙逃兵的應驗。班長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后兩年沒考好應該有心態(tài)崩了的因素在。如果你因為罪惡感厭惡自己,就去對【受害者】贖罪,而不是逃避,等班長考上大學你再去做鄉(xiāng)村教師啊。不認同結局,拉低整體感觀
我就想知道于老師的《不是所有的蟲子都能變成蝴蝶因為有的是他娘的蛆》什么時候上映??
劇中人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經(jīng)歷過更容易找到共勉,所有錯過,遺憾過的都是豐富的成長歷程,感恩高三
硬件堪稱青春片里的《建X大業(yè)》。軟件是老師傅帶徒弟玩票,100分鐘的情景劇。年代感是懸浮和架空的,第一二幕還行,后面亂拋狗血,充滿說教,假大空。幾度翻白眼,居然還有人又笑又哭的..........
反智電影。片中人物的油膩造作程度讓我以為自己看了部穿越劇,如同批量生產(chǎn)的人工智能被集體蓋上了思想鋼印,頂著精致的妝容回到過去弘揚和諧社會五講四美正能量。如果我是有幸經(jīng)歷過八十年代中國文藝復興的那代人,估計看完這片會一口老血噴出來當場昏厥。
以前的老師雖然真的會打你但也真的會管你,現(xiàn)在的老師已經(jīng)不敢打你了,但也不會真的去管你。80年代,白衣飄飄的年代,大家都有文化,都有理想。(雖然有于謙,但不是郭老師的電影,放心看)
真·青春成長題材,教師視覺展現(xiàn)上世紀80年代拘謹?shù)男@教育氛圍,幽默不俗、叛逆放縱,殘酷真實,笑中傷感,唯有以夢落幕。每個人都想做最完美的自己,可惜追求完美需要承受巨大壓力,當醒悟后才懂得只需找準自己的合適位置的道理之時,光陰不再了。影片質量黑馬,但票房不看好,畢竟片名不討巧,需要自來水灌溉。透露個看點:客串陣容數(shù)量和質量比主演彪悍數(shù)十倍!
堅信于謙大爺是相聲圈最會演戲的,畢竟早年間就在影視圈里各種跑龍?zhí)祝ú恍趴梢匀シ缎↓埲恕返膭≌眨?。更驚艷的是一眾實力派的友情客串:張國立、何冰、吳京等等,簡直聯(lián)歡會。感覺電影里描繪的八十年代的老師和我們這個年代的還是有差別的,現(xiàn)在的老師比較“客氣”,那時候的老師真的敢管敢揍學生,但人跟人之間的羈絆就是這么一來二去,客氣到最后也就是萍水相逢。過程里笑點和淚點都有,但結尾實在太魔性了…
88年沒考上北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65年沒考上北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用郭德綱的話說:這回我們欠謙兒哥一個影帝和一輛自行車。
優(yōu)點,夏天感覺特別好,天空明亮,空氣通透,80年代中期的日常生活,汽水、冰棍、紅磚房、自行車、錄音機、迪斯科、蝙蝠衫、路邊攤,還原得很逼真,“65后”高中三年的生活……喜歡女配,從小到大我都喜歡關婷婷這種直來直去、心眼不壞、愛臭美、愛表現(xiàn)自己、會帶動全班流行風向的美麗女生,而且和她們相處得很愉快。缺點:旁白生硬,結尾脫線,故事雜亂,主線不清晰,想說的太多,夾帶私貨太多,卑微老師、腦瘤學生、車禍學生之類太苦情,脫離正常的校園故事,人和人感情溝通不足,缺乏說服力。
導演講,以前往往是最調皮搗蛋的學生,長大后看望老師的次數(shù)最多,跟老師的感情也最深;老師叫家長,家長來了說的第一句話會是:老師您怎么不替我抽他啊!我爸媽都當過中學老師,他們當年可以帶全班學生騎自行車出去踏青,可惜我和我之后的孩子,教育氛圍、師生關系愈發(fā)變得壓抑和緊張,不會再有這樣亦師亦父的感情了。電影定位在80年代,能看出導演傾注了很多個人感情。每次我看校園青春片會特別注意細節(jié),這部里“班會”兩個空心楷體大字、消失的體育課、校園藝術節(jié)、入團申請書、高考志愿表等很多地方都讓我瞬間穿越回中學時代,而我也曾經(jīng)是老師最明目張膽偏愛和袒護的那個學生。搞語言藝術的人臺詞功都很好,表演也不在話下,于謙演的苗老師有魅力,片中大腕客串也多到驚人。遺憾是新人演員還需磨練,結尾比較草率。
郭德綱徒弟導演,謙哥正式主演并擔任監(jiān)制的第一部電影。三月二十日,我參加了在北京藍色港灣的首映禮,謙哥的人緣和人脈沒得說,來這邊捧場的業(yè)內名人大咖不勝枚舉,能憑借個人關系讓這么多腕兒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齊聚,恐怕圈里還沒幾個人能做到,而在首映式后,這些高朋們也對這部電影極具贊美之詞,可謂是從全方位給足了謙哥面子。但人緣歸人緣,在一片其樂融融的氣氛背后,平心而論,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講,它到底質量如何呢?故事,毫無驚喜感和戲劇沖突可言,過于平淡無奇,講述的方式更是老套俗套,一切都顯得十分模式化、程序化,能感覺到編劇和導演很有欲望試圖將一種足以觸動人心的情懷呈現(xiàn)出來,但能力的不足使得影片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以至于片中充滿了無處不在的拖沓、煽情、混亂,直到最后20分鐘的徹底崩潰,幾乎變成了大型MV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