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韓半島

韓國劇韓國2012

主演:黃政民  金廷恩  趙成夏  李順載  

導演:李亨民

 劇照

韓半島 劇照 NO.1韓半島 劇照 NO.2韓半島 劇照 NO.3韓半島 劇照 NO.4韓半島 劇照 NO.5韓半島 劇照 NO.6韓半島 劇照 NO.13韓半島 劇照 NO.14韓半島 劇照 NO.15韓半島 劇照 NO.16韓半島 劇照 NO.17韓半島 劇照 NO.18韓半島 劇照 NO.19韓半島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19:05

詳細劇情

  講述了黃正民和金廷恩飾演的男女主人公因韓國和朝鮮的新能源開發(fā)計劃相遇并相戀的故事

 長篇影評

 1 ) 什么是YY的極致

   YY的極致就是棒子電影里揮舞著美制武器向自己的衣食父母興師問罪。
 
    YY極致就是棒子電影里日本鬼子會道歉的

    YY的極致就是棒子說出自己有5000年歷史是絕對不臉紅的
 
    YY的極致就是穿著明式的帝服高喊大韓帝國

    很遺憾豆瓣沒有多種評價方式,強烈建議推出惡心系列-“很惡心”“較惡心”“還算惡心”“推薦惡心”“最惡心”

    

 2 ) 關于那個半島的事情

關于哪個半島的事情?我想你已經知道了,就是在鴨綠江那邊的那個似乎總在困擾著整個世界的熱鬧的半島,沒錯,朝韓兩國的紛爭與和平也許給他們的人民帶來的是苦澀的記憶,但對于韓國的電影工業(yè)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支撐點,這樣韓國人在走進電影院的時候除了那些純情的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外就有了另外一個相當理直氣壯的選擇,以統(tǒng)一或是愛國的名義,去看他們以往所不堪回首的那些歷史
當然,還有他們所想象出來的那些歷史,于是就有了我剛看過的這部電影《韓半島》。試想,在不遠的將來,六方會談獲得重大進展,朝韓即將共同開發(fā)一條橫跨中俄朝韓四國的鐵路,統(tǒng)一大業(yè)將為時不遠,這是何等的鼓舞人心!但此時日本卻偏偏(或者說是一定會)跳出來阻撓,說他們從100年前與朝鮮皇室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中規(guī)定他們有開發(fā)這條鐵路的權利,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氣憤!總統(tǒng)果斷下令,一批愛國的歷史學家紛紛求證條約上國璽的真假,100年前朝鮮皇帝明智的決定拯救了這個半島上的他的后人們,日本被迫撤軍道歉,多么完美的結局!
可惜,這一切只存在于銀幕中,但這部電影相比于同期的任何韓國影片都更要賣座,但對于我來說,我實在沒有把這部充斥著政治斗爭和愛國熱情的影片看完,只粗略的看過了開頭和結尾。也許正因為如此,讓我不敢武斷地對這部影片作出任何評價
看過了影片,又順帶著看過了網上的一些評論,我算是有了一點自己的看法?,F在這個時候似乎哈韓潮流早已成為過時的往事,網絡上下充斥著一片對韓國和韓國人的征討之聲,這部電影很可能再度引發(fā)一場大規(guī)模的聲討運動,對于這個我不想多說,我只想說電影本身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又有什么不佳之處
首先最值得我們注意的鏡頭發(fā)生在主角崔民在給大媽們上課一幕,崔教授希望大家能夠記住明成皇后遇刺的紀念日,但大媽們卻只知道興致勃勃地討論那部電視劇,這一幕對于我們來說難道不是如此嗎?對我來說,我可以看到一個人身穿美津濃手里拿著索愛的手機,但無法容忍他忘記了七月七號或是九月十八號是什么日子,崔教授此時的憤怒,也許我們也完全應該同樣擁有
但是隨后,直到最后,對于導演的意圖,我卻開始有了疑問,影片中韓國總統(tǒng)和總理(順便說一句,影片里的朝鮮領導人絕對酷似金同志,而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卻只是找了個長得象新聞聯播主持人的充數)因為對日本的挑釁回應的方式而發(fā)生了分歧,總統(tǒng)堅持要用事實讓日本人低頭,總理則選擇了先妥協以免影響長久的利益(很顯然這樣是會遭到萬人唾罵的),影片中有一段將總統(tǒng)與總理的政治角斗與100年前皇帝為保留朝鮮的主權而與奸臣和日本人斗爭兩個場景互切的一段戲,在這里總統(tǒng)與總理被臉譜化地與皇帝和奸臣想對應,其中隱含的意味不言自明。但在全片的最后,總理遞交了辭呈,卻并非是想向總統(tǒng)認輸,他有一段很發(fā)人深省的話“我辭職是要證明你的做法是錯誤的,最遲30年后,惡果肯定會降臨,我不在乎自己被稱作是卑鄙的政客,我想要的只是這個半島長期的和平,我會證明的?!彪m然總統(tǒng)也表明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真理與信仰”,但這并沒能說服總理,影片在這一幕戛然而止,也許是想帶給看這部電影的人以深深的思考,但是這與前面的安排,卻讓人有自相矛盾的感覺
對于這部影片,我不想再說太多了,一來我沒有全看完,其實是沒有發(fā)言權的,二來這是最近很敏感的話題,而我呢,只是一個明明愛國但沒有骨氣的家伙。最后從純電影的角度說一句,這部片子的導演康佑碩曾經導過經典的《實尾島海戰(zhàn)》,能力毋庸置疑,也許在某些情節(jié)處理上有所不當,與現實情況差別較大,但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影片。再從碟迷的角度說一句,這張碟的配置真的是很爛……

 3 ) 議會是狗屎?總統(tǒng)是陛下?法理在哪里?

    新出產的韓國電影《韓半島》圍繞真假玉璽展開情節(jié)缺乏歷史依據,國璽當兒戲,身后當生前。決定一百年前一紙條約無效的,不是上面加蓋的玉璽的真?zhèn)危侵?、朝及亞洲各國人民抗日?zhàn)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廟號是死后才有的稱號,怎可在本人生前所頒文書中作落款自署?

    在韓日近代關系歷史研究中,作為同是受害者中國的歷史學者,我一向是站在正義、受侵害的韓國一方的。正因為如此,新上映的韓國古今劇電影《韓半島》,讓我深感失望。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日本在亞洲戰(zhàn)敗,近代日本軍國主義強加給中、韓(朝)等亞洲各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包括侵占的領土、掠奪的利益,完全失效,韓國(朝鮮)從日本占領下恢復主權、獨立,臺灣從日本占領下交還中國,這是國際公約確定的事情,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現代國際政治大事,是不以當今韓、臺“親日”或“反日”的政治人物、學者的個人意愿為改變的歷史事實。

    正大光明 君無戲言

    韓國新片《韓半島》巧妙地穿插韓國現實與朝鮮王朝近代歷史,虛構京(漢城,首爾)義(義州,平壤)鐵路運營權爭議,再現韓日百年恩怨,以日本終于謝罪、承諾兩國成為“平等鄰居”結局。放映后反映熱烈,七月中首映日上座達23萬人次,創(chuàng)韓國電影票房新記錄。

     影片中,當京義線開通之際,日本政府提出不準開通,根據是一百年前兩國簽署過“把京義線鐵路運營權轉讓給日本政府”的條約,韓國上下無不憤慨。這時,決定日本的要求失敗、韓國的決定勝利的,不是上述堂堂正正的歷史依據,而是正在難解難分之際,一位中年歷史學家突然宣布:“當年大韓帝國高宗皇帝,和日本簽署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上的印章,全都是假的。當時韓方使用的玉璽,是皇帝為保護國家未來而偽造的。真正的玉璽另有其所?!薄叭绻业秸嬗癍t,一百年前大韓帝國在日本強迫下簽署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全都可以一筆勾銷?!庇谑?,劇中的韓國總統(tǒng)下令組建一個“查尋玉璽小組”,劇情圍繞“尋璽”展開??梢哉f,玉璽就是該劇的“戲肉”。

    筆者想說的是,決定一百年前一紙條約無效的,不是上面加蓋的玉璽的真?zhèn)?,而是中、朝及亞洲各國人民抗日?zhàn)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當年大韓帝國皇帝無論蓋的是真玉璽還是假玉璽,如果沒有這場勝利,條約可能至今都是有效的;因為有了這場決定性的勝利,那些條約就都被廢除了。

    作為戲劇,當然要作“戲”。我充分理解,如果憑上述歷史大道理編劇,便不成戲而是歷史教科書的圖解。但“戲”要編得合理,不能不顧起碼的歷史常識和違反基本的歷史規(guī)律。千不該、萬不該,編劇不該拿嚴肅的玉璽來當兒戲。這樣做,不正給了為近代日本軍國主義辯護的右翼政客、學者,誣蔑我們“不文明”、“不誠信”的口實嗎?“正大光明”、“君無戲言”,這是中、韓等東方君主的“職業(yè)道德”,更何況是欺詐。即使再昏庸的帝王也不會出此下下策,何況聰明如高宗李熙者。歷史真相是,中、朝兩國近代與日本所簽不平等條約,無論是割地賠款,還是權利出讓,都是真人真事、真金白銀、白紙黑字。我們從來沒有、也不能否認它們的真實性,但是從當時起,韓國皇帝就再三向列強聲明這是被迫的。既然它們是在侵略者槍炮逼迫情況下簽訂的,不平等、不合理,所以現在我們不予承認。國際社會也聲明予以廢除。近代日本軍國主義占領的領土要退回,吞下的好處要吐出來。退一步說,當年日本帝國主義逼迫簽約時,虎視眈眈,會讓你有機會以假充真嗎?就如李鴻章到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他可能畫個假押嗎?而就條約本身來說,只要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授權人簽署的,就是真的,就有效。如片中所有條約上面蓋的印章都是以假當真,那“另有其所”的真玉璽就是假的。這就如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名言: “假作真時,真亦假。”影片中真璽最終找到,是沒有意義的,虛構的日方因玉璽假而終于承認無效、向韓方謝罪,也不可能出現。把條約的合法性押在一枚印章上,是本末倒置,太兒戲。以此情節(jié)傳播青少年,既傳達了錯誤的歷史觀,也傳播了不適當的行為準則。

    似是而非 矯揉造作

     劇中的中年歷史學家在劇情主軸:真假玉璽尋訪過程中,上下求索、煞費苦心。但劇情總有些似是而非、矯揉造作。劇中出現的條約、圣旨類歷史文獻,字跡都很大,不是微雕作品,無需用放大鏡放大分析,因為放大為非常規(guī)狀態(tài)反而不便辨別;印文更大,也無需放大鑒別。更不可思議的是,把皇帝死后的事情當成生前來表現。

    劇中的高宗皇帝名李熙,是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倒數第二代國君,也是大韓帝國的第一代皇帝,一八五二至一九一九年在世,一八六三至一九○七年在位。古代歷史上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至近代的一八七六年,在日本的脅迫下“開國”;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一八九五年四月簽訂《馬關條約》,清朝承認朝鮮獨立,日本控制朝鮮為“保護國”,日本人殺害反日的明成皇后;一八九七年,在俄羅斯支持下,高宗宣布朝鮮獨立,依據歷史上 “三韓”(馬韓、辰韓、弁韓),成立“大韓帝國”,自稱皇帝,年號“光武”。俄羅斯在俄日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日本重新控制韓國,派出“統(tǒng)監(jiān)”作太上皇,一九○七年逼迫高宗退位,傳位給太子李土石;一九一○年,日本以《韓日合邦條約》吞并韓國。

    劇中反復出現的一個鏡頭,是歷史學家研究的一份詔書類文獻,落款可見“光武”、“皇帝高宗”等字樣?!肮馕洹笔悄晏?,下面應是年、月。然而“高宗”是“廟號”,與“謚號”一樣,都不是他本人生前存在的,而是在他身后,由其繼承人奉上的。廟號是將已故帝王神主奉入宗廟時,奉上的名號;謚號是對已故帝王一生功業(yè)概括的崇高評價,除實際存在的之外,也有溢美之辭。高宗謚號為:統(tǒng)天、隆運、肇極、敦倫、正圣、光義、明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立紀、至化、神烈、巍勛、洪業(yè)、啟基、宣歷、干行、坤定、英毅、弘休、壽康、文憲、武章、仁翼、貞孝、太皇帝。其中前58字是描述,大約中國古代圣帝明君的功德都具備了;最后1字“太”是結論,意思是最大。簡稱可以是“高宗太皇帝”。“高”是一個崇高的稱號,意為功德至高無上。中國歷史上的“漢高祖”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第一代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文治武功功高蓋世。李熙雖是朝鮮王朝諸君之一,但開創(chuàng)大韓帝國,與中國宋高宗地位類似,故后人稱其為高宗。既然廟號是死后才有的稱號,怎么可以在本人生前所頒文書中作落款自署呢?這樣的歷史文獻若是現實中真的存在,不用看就是假的。蓋在這樣的文書上的印章,不管是真是假都沒有意義,因為文書本身是假的,后人偽造的,蓋了真印也沒用。

    《韓半島》藝術上的成功無庸置疑。但我一向認為,中韓兩國都是重歷史傳承的國家,歷史劇既然再現歷史,編劇最好先過基本的歷史關。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紅極一時,但后來不精益求精,泥沙俱下,導致近年衰落。近年來韓國電影、電視劇等“韓風”席卷亞洲,影視界應居安思危,避免重蹈覆轍。

 4 ) 政治YY 東方傳奇

一開始的感覺不很好,韓國人對自己在上世紀初所罹來自日本之磨難似乎是如此看重,仿佛那是全亞洲最重要的一種榮譽所受的滅失。不由地又厭倦起韓國人幾近荒唐的自大。
但想起前些日子的《東京審判》,中國人自己不也如此看重自己在二戰(zhàn)中的地位嗎?
但凡痛苦,對于所經受者來說,都是普天之下莫大之傷,在那一段整個亞洲無一幸免于生靈涂炭的歲月,每個人,任何民族,都會將那刻的磨難銘刻于心,都會將失去的榮耀推臻至巔。
他們的“自大”其實與我們面對那一段歷史永難釋懷是共通的。
然而,兩國對待同樣的煉獄,態(tài)度卻是那么不同。
我們眷戀于東京審判時的義正詞嚴,然而韓國人,他們卻設想了在不遠的將來,如果又一場劫難的導火線擺在面前,面對著當年不那么堅毅的抉擇,他們能否重新堅毅起來。
我們總以曾經做過什么為榮,他們卻著眼于未來,他們能再做些什么,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比當年做的更好。。。。。。
當總統(tǒng)向海軍司令授予攻擊來犯日本自衛(wèi)隊的權利時,兩人眼噙熱淚,微微顫抖的樣子,誰看了,心中會沒有感動?
沒有血腥,沒有殺人,但其中的陰謀確是如此讓人發(fā)自心底地膽寒
高潮來臨之前,我曾一度希望沒有一個像救世主一樣我們期待已久的奇跡出現,而真正完成救贖的是我們自己
這是一個達芬奇密碼式的現代傳奇,一個屬于所有東方文明的傳奇

 5 ) 從《韓半島》談空洞的民族主義

九段

未來某天,朝鮮與韓國正商討統(tǒng)一,象征統(tǒng)一的京義鐵路的開通儀式正要舉行。主席臺上,金正日與韓國總統(tǒng)正襟危坐,氣氛緊張而沉悶。打破沉寂的是電話的鈴聲。日本外相的電話,聲稱日本擁有京義鐵路的所有權,不允許鐵路的開通儀式舉行。

這是前幾天看的一部韓國電影——“韓半島”的開頭。這是一部我花了兩天時間分成兩次,硬著頭皮才看完的電影,但據說在韓國的票房創(chuàng)了紀錄,超過了同期的好萊塢大片《加勒比海盜2》,也超過了之前韓國本土最賣座的電影《王的男人》。

和對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一樣,我對韓國現在日益走樣變形的民族主義是很不感冒的。單就這部電影而言,虛構和篡改一段歷史,然后把全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自尊系于其上,尤其是系于一方小小的并且不存在的“國璽”之上,怎么能不讓人啞然?

說起東亞三國的民族主義,本質上有著極其相似之處。篡改、虛妄、空洞是他們的共通之處,只不過當代韓國將這種虛妄發(fā)揮到了新的極致罷了。對于東亞這三國來說,在近代有著相似的歷史。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日本的黑船,朝鮮的被吞并,正是這些事件將這三個國家的民族主義激發(fā)了出來。

對于中國而言,自古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民族主義,只有“天下觀”與“夷夏觀”。由于歷史上中國的“文化”在東亞地區(qū)占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周邊無一國家或民族能在“文化”上能與之相匹敵,對自己文化的自信與優(yōu)越感形成了中國人獨有的“天下觀”與“夷夏”之分。另外,中國歷史上長期的內戰(zhàn),各民(種)族之間征伐不絕,也使得中國人不習慣以民族來區(qū)分你我,而籠統(tǒng)地以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歸化程度來分區(qū)。認同或歸化中華文化的是人,不認同者為夷為蠻。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這種有別于“民族認同”的“文化認同”是與中國文化的特質聯系在一起的。我們使用的方塊字就是這種聯系與認同的載體。中國從南到北,方言眾多風俗各異,然而不管大家有多么巨大的差異,我們都可以用一種語言去書寫與閱讀,這就形成了中國人最為巨大的一個價值認同體系——漢字。由于中國一直缺少有具有共同價值的民族認同,因此文化認同大多數時候就一變而成“國家認同”與“王朝認同”?!按笄濉薄按筇啤钡扔谥袊?,中國也等于“大清”和“大唐”。時至今日,這種“王朝認同”依然是中國民族主義的主要特色。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蒙元在中國的失敗如此迅速,而滿清卻被國人奉為正朔了。也可以理解,為什么漢民族實際是一個包含了諸多不同民族甚至種族的族群統(tǒng)稱的由來了。其中就是這種基于漢字文化的“天下觀”與“夷夏觀”在發(fā)揮作用。

這種“天下觀”真正地被打破,當是在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之時??梢哉f,鴉片戰(zhàn)爭將中國強行拉入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之中。然而,這種現代化是在西方殖民主義的武器下一起進入中國的。因此,當中國的民族主義被激發(fā)出來的那一刻起,中國的民族主義就不可避免的帶有反西方反現代化的先天不足。

與中國的民族主義出現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相似,日本的現代民族主義起源于佩里的“黑船”。日本自古就一直在學習中國文化,同屬于“漢字文化圈”?!巴耐N”的他們也將中國的“天下觀”與“夷夏觀”一起移植了過去。這種觀念到了日本以后,與日本本土的神道相結合,例如,很長時間以來,日本人將自己視為神的選民,日本是神的國度(神州),有了這兩者的結合,日本順理成章地也產生了與中國同質的天下觀,所謂“八紘一宇”。他們將自己完全納入了中國人的“天下”體系,他們與中國人一樣是“夏”,而不認同不歸化者為“夷”了。1840年,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使日本的知識分子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也頓生悲憫之情。若將這些文字與同時代中國文人的詩文放在一起,我們甚至很難區(qū)分哪些是中國人所作哪些是日本人所作。這種悲憫之情即是對天下觀與夷夏觀的悼念與悲憤。

1853年的“黑船”將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打了個稀爛。由此,日本的民族主義崛起。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民族主義并沒有把夷夏觀完全打碎,而是由此發(fā)展出以日本為中心的新的天下觀,這是一套拒絕西方控制亞洲的理論。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尊王攘夷”運動展開,并由此給日本帶來了明治維新,也給日本帶去了日后的侵略擴張。

日本與中國最不相同的有兩個地方。一是,不同于中國的民族主義對西方霸權與現代化不加區(qū)分地反對,日本將西方的“帝國主義”與現代化區(qū)分出來,現代化為我所用,而天下觀則是依然是自己的,這實際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實質。二是,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民族主義的雖然不占主導卻一直若隱若顯地存在。其標志是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字——假名,這意味著文化和精神上的獨立,其本質與后來日本的“脫亞入歐”類同。明治后,為了使自己與沒落的中國徹底決裂,日本人從此將中國改稱音譯自西語的“支那”(CHINA)。

韓國在歷史上獨立的時間很晚,一直在周邊兩個強鄰的陰影中生存。對于朝鮮人民來說,歷史上欺壓和侵略他們的是中國與日本。因此,當代韓國的民族主義中,反西方的成份較少,而針對中日兩國的成份則較多。

中日韓三國都在這百年中面臨著現代化轉型的痛苦與民族覺醒的掙扎。雖然時間不同,但本質相似。對于后發(fā)國家來說,在向現代化與民主化轉型時,需要一個全民的共同認知與合力,而民族主義無疑是最好調動也是最迅速的。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向現代化轉進時,都伴隨著“二民主義”,“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的喧囂。日本的“尊王攘夷”及福澤渝吉的“脫亞入歐”,中國孫文的“驅除韃虜”,以及后來的反帝反封建,都是轉型時期“二民主義”的代表。

在構建本民族認同的過程中,由于中日韓三國都缺乏現代民族主義的價值內核,均采取了通過歷史尋找出路的方式。日本是通過強化王權來完成民族主義的構建。他們將天皇描繪成天照大神的直系后代,強化日本人是神的后代這一意識。中國因為有著無可比擬的歷史遺產,這種構建難度并不大,只須稍加夸張與掩蓋即可完成。然而歷史留給韓國的“遺產”少之又少。除了虛構出一位檀君,就很難找到其他的“興奮點”。于是,偽造歷史,樹立一個“永遠的敵人”就完全不出乎意料了。直到二戰(zhàn)結束之后,韓半島在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下分裂成二個國家。這時,朝鮮人的民族主義才算是找到了另一個新的指向。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東亞三國民族主義的興起都與西方列強的武力掠奪有關,因此社會達爾文主義在這三個國家都有著廣大的擁護者。這在日本尤為明顯。也正是日本的這種來源于皇權思想的民族主義加上社會達爾文主義再加上反西方反白人統(tǒng)治的種族主義,讓日本走向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化的道路。也正是這三種怪物的結合體,使十九世紀末的大量日本“憤青”踏出國門,走上了“解放全亞洲”的道路。(在這次的“輸出革命”浪潮中,中國的孫中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然而這卻是日本出于擾亂中國為目的的戰(zhàn)略手段。)也正是這種奇怪的結合體,被一些人充分利用,從而發(fā)動了戰(zhàn)爭。

日本占領朝鮮及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對中韓兩國的民族主義是一個新的刺激。當時的許多韓國學者為了反抗侵略,喚起民眾的民族主義,開始從歷史上尋求力量,最終形成的韓國的民族史學派。這一流派的做法常常是將神話傳說、歷史演義、民間故事等當作正史來處理。這就使得韓國的民族主義者,在針對日本以外,更多地把矛頭指向中國,甚至提出針對中國東北以及山東的領土訴求。另一面,中國政府在1949年后,出于政治原因,對朝鮮在邊界問題上做出了很大讓步,并使中國國內的相關歷史研究陷入困境。這無疑是給了韓半島民族主義者以更強的理由。

但是,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和韓國的民族主義之所以讓人反感,并不是因為上述這些原因。更重要的是,這兩國因為這種相同的民族主義構建方式帶來的惡果。這是一種空洞的民族主義,一種缺少核心價值的民族主義。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正是由于缺少具有現代意義強調個人自由的內核,企圖利用某集團的意識形態(tài)來填補當代民族主義在價值體系上的缺失,結果卻使民族主義變了味道,并逐步演化成“王朝主義”。

戰(zhàn)后,日本的天皇體制得以保留。雖然制定了和平憲法,但以皇道思想為核心的日本民族主義卻依然存在,并迅速活躍起來,演變成日本的各類右翼組織與團體。他們不再敢直接宣揚皇道觀的民族主義,而是轉而尋求對日本和平憲法的突破,以期“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試圖掩蓋日本曾經的戰(zhàn)爭罪行,在他們看來,正是出于拋棄歷史包袱的考慮,是成為正常國家的一個步驟。

而戰(zhàn)后,東西方陣營的形成造成了朝鮮半島的分裂。這對剛剛獲得獨立自主的半島民族無疑是一個新的沉重刺激。因此,除了一方面在歷史上尋找“素材”以外,“統(tǒng)一”成為了整個朝鮮半島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不僅如此,包裝著“統(tǒng)一”的民族主義更成為了北朝鮮政權的合法性來源之一。這恐怕也是始料未及的。

由此可見,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民族主義的建構,應該是具有開放心態(tài)的,必須是在一個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展開。不是單純的民族以及文化的認同,而是對一個共同的現代價值體系與政治制度的認同,也就是對一個民族國家的認同。

因此,從《韓半島》這部電影來看,韓國尚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對于中日韓三國來說,有著共同的背景,這就是長期以來的集體主義抺殺了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而基于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正是一個現代民族主義的關鍵核心。缺少了這個內核,民族主義就會淪為“王朝主義”的傀儡。

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當今的北朝鮮。據北朝鮮官方公布的數字,到1998年,北朝鮮因為饑餓死亡的人數已達280萬,這應該是一個極保守的數字,而整個北朝鮮的人口還不到3000萬。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們實行的“先軍政治”。所謂“先軍政治”即是優(yōu)先保障軍隊。作為一個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為軍人的國家,民眾的負擔可想而知。而“先軍政治”的提出,是在統(tǒng)一的旗幟之下。統(tǒng)一對于“金家王朝”來說,是其自身合法性的來源之一,也是利用民族主義,并且將其偷換成“王朝主義”的典型。由此,一個宏大敘事的背后,是千萬人的餓殍盈野。

可悲的是,與此相對應,韓國電影《韓半島》中,歷史教授崔民哲為了尋找國璽,拆毀王宮,炸毀政府辦公大廈,一切心安理得英雄壯舉。倒是一直做為反派的總理在影片最后的話有些意思:我辭職是因為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也許就是30年內,我們會因為這些令人失望的政策而衰敗。歷史是實實在在的,我們都要吃飯,我們還要養(yǎng)活生活在韓半島南半邊的4800萬人口,我不怕被誣蔑為骯臟的政客。我猜,對于你來說,堅持信仰和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戲到了這里,編劇和導演想說的話才真正露了出來。與韓國其他一味虛構歷史的片子不同,這部電影對民族主義與政治,甚至民族主義到底是愛國還是害國,做了一點點思考。因為誰都知道,影片里的日本吃了癟,他們一定會日后找回去的。并且,關于日本對京義線鐵路條約的事,片中的美、中、俄等國全是點頭同意的,影片里總統(tǒng)的做法可以說是違背了國際交往的原則,是與眾為敵。如此,將來會發(fā)生什么,應該是不難預料的。

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崔民哲和總統(tǒng)到底是愛國者,還是愛國賊呢?多么可笑,片中以賣國賊形象出現的總理,在最后時刻還在為國家的長遠考量和擔憂,而愛國的總統(tǒng)卻正在揚眉吐氣,全然沒有想到以后該怎么辦。

 6 ) 曾經——《韓半島》

一個累了的孩子。。。

曾經有個小孩,看到這個世界上有好多的人,
他們的皮膚有著和自己不同的顏色,他們說的話也都各式各樣,
他覺得好好玩,覺得這個世界一點都不會寂寞,
可是大人們卻總是攔著他去接觸一些人,又推著他去接近另一種人,
某某種族卑鄙可惡,某某人民和藹可親,書上這么寫著,大人們也這樣說著,
可年幼的他卻還不懂得區(qū)分,無知的以為是距離和語言增加了大家的隔閡,
因為,因為,明明大家都是一個樣子的,為什么不一樣都是“人”呢?
什么戰(zhàn)爭,什么種族歧視,在他看來稀奇好笑,又莫名其妙。
小小的他對大人們的告誡不以為然,
幻想著所有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彼此的努力而友好和睦,
可小孩卻慢慢的長大,開始知道了好多新鮮的詞:
種族,國家,地域,信仰,利益,國魂,愛國,漢奸。。。
他開始似乎懂得了為什么不同種族的人們會互相仇恨,彼此殘殺,卻又似乎還是不明白,
和睦幸福的畫面讓他總是看到希望和動力,
然而從來都不曾停息的戰(zhàn)亂和爭吵卻又讓他迷茫,
慢慢的他開始變得麻木,變得冷靜,
再窺探這個世界的時候才發(fā)現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自己,
于是他開始反復問自己,“人”真的值得珍惜和努力嗎?

PS:片子比較一般,但好在沒有全盤愛國化,使它立體了不少。

原文地址:http://blog.mdbchina.com/xiaoyu1985/post_1340212/

 短評

小國民天然的極端民族性。

6分鐘前
  • 土伯公
  • 還行

對應我們的八點檔內戰(zhàn)主旋律片 就會感到慚愧

11分鐘前
  • 白熊大王?
  • 還行

很少看韓國片子,但這一部,感覺比較震撼,將不同立場的人刻劃得很真實。

16分鐘前
  • 困冬。
  • 推薦

歷史學教授能“憤”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一種奇觀,莫非這是韓國特色...另,大韓帝國在15世紀便已研制出決戰(zhàn)兵器,可媲美戰(zhàn)斧導彈,日本海自當然要聞風而逃。

17分鐘前
  • 朔風
  • 較差

藍光重刷。在虛構的南北統(tǒng)一之際,日本借大韓帝國簽下的不平等條約要求收回京義線(現實中這條鐵路也曾一度開通),史學家趙宰賢要證明當年高宗李熙很奇葩的用假國璽蓋的章。安圣基扮演的韓國總統(tǒng),和高宗往事平行剪輯而構成民族命運輪回的映射——同樣咄咄逼人的日本、韓國無法經濟獨立的生存壓力,康佑碩是個不錯的氣氛組導演,古今兩條線切換的順滑,閔妃殞命的乙未事變也搬演的很煽情,對韓民族統(tǒng)一的執(zhí)念也算熱切,可整個故事的立意、節(jié)奏把控都不好——趙宰賢尋找真國璽的過程都莫名其妙,他用自制國璽騙車仁表和用爆炸來掩飾消防隊挖地其實都沒必要,日韓海軍的對峙都讓總統(tǒng)下決心開打,結果這條線忽然就消失了?總統(tǒng)與總理的分歧,強化總統(tǒng)只是為爭口氣而缺乏理性思量,讓整個動機變得往“高宗—總統(tǒng)”這種強人政治上靠了,不高明

18分鐘前
  • 左胸上的吸盤
  • 較差

我怎么忘了這個片子呢,當年和《沒禮貌的家伙》、《實尾島》、《太極旗飄揚》、《朋友》、《狼的誘惑》等等一起作為我的韓影啟蒙片啊哈哈哈~當年都沒發(fā)現男主原來是金基德的御用男一號。全是回憶嘖嘖。

20分鐘前
  • Jint
  • 還行

中文字幕翻譯實在太雷人了,國印變成了國家封條,國家情報院變成了國家智力服務

25分鐘前
  • 落地麥子
  • 還行

韓國人最擅長的YY之作,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忒膚淺了。

29分鐘前
  • Wingsu
  • 很差

竟然可以如此意淫

33分鐘前
  • 十一郎
  • 力薦

在嘲笑別人的時候,先拿鏡子看看自己。

34分鐘前
  • 七顏
  • 還行

末代皇后那一幕還是很感人的

37分鐘前
  • 翹兒
  • 推薦

QQ直播。以一個國印的真?zhèn)蝸頉Q定外交?幼稚!

39分鐘前
  • 鳥甲
  • 較差

姑且不談是不是篡改歷史,教育意義還是很不錯的,給了四星

42分鐘前
  • 唐玉小業(yè)
  • 推薦

2006-10 一部完美的大師級作品,采用了《金剛》攝影組人員,技術,堪稱豪華!

45分鐘前
  • kevinwong
  • 力薦

藝術性角度一般,但在意圖上,這是一部直面當今韓國政治和社會分歧的片子,沒有掩蓋矛盾,也沒有臉譜化政客,這樣的藝術我很贊賞!

47分鐘前
  • 要樂一世
  • 推薦

23.3.7我想說,皇帝制作的假國璽簽訂的協議就不算了嗎,這不是耍流氓嗎。以前學書法的時候,不是太明白刻章為什么要用篆書,不容易被作假。韓棒子挺能自嗨,小日本子會給他道歉,癡心妄想!不過這種題材看上去還挺有意思的,像紙上談兵一樣,哈哈哈。

50分鐘前
  • ?? Spencer玄子
  • 推薦

韓國人YY日本的影片

55分鐘前
  • 罌粟
  • 還行

三星給的是民族自尊心。對于片子本身的情節(jié),不置可否。

58分鐘前
  • Evan
  • 還行

愛國主義大片

59分鐘前
  • 老槍
  • 推薦

對于韓國人的愛國/反日肅然起敬. 期待于中國有思想的導演們放棄對于'大片'迷戀 用類似的科幻為中國展望未來的崛起!

1小時前
  • tony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