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白華(袁牧之 飾)和梁質(zhì)夫(顧夢鶴 飾)是學生時代的好友,九一八事變后,他們逃出了東北故鄉(xiāng),來到了上海。兩人租住的公寓二樓,住著少女阿鳳(王人美 飾)和母親過著相依為命的艱苦生活。白華十分同情阿鳳的處境,常常在明里暗里幫助母女兩人。
白華邂逅了富商遺孀史夫人(談瑛 飾),兩人墜入了情網(wǎng),與此同時,梁質(zhì)夫卻因為參與了革命活動而遭到了逮捕。白華將阿鳳送往學校深造,阿鳳加入了歌舞班,開始演出一些紅色劇目。在觀看了阿鳳參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后,白華的內(nèi)心受到了深深的觸動,然而,他還是無法放下自己同史夫人之間的感情。
沉淪于酒色財女性溫柔鄉(xiāng)中的有志青年,因為同志的犧牲而覺醒,決定投身于解放民族的偉大事業(yè)中…故事一般,這就是主題先行吧 然而辛白華實在是個渣男…把阿鳳接過來,然后又隨便把人家拋棄…富婆也好可憐,人家讓你白吃白喝還帶你旅游,你始終沒給人家一個好臉色看過…對于這個人喜歡不起來,他的覺醒也讓人感到很程序化,就知道他最終會覺醒,難以產(chǎn)生同情…可能歷史背景不同吧,三十年代的觀眾看到片尾他們唱《義勇軍進行曲》大概會鼓掌歡呼吧 辛白華和阿鳳的情感也不明不白,他們之間哪來那么深的感情,人家把你甩掉住到富婆家去,阿鳳過來找他,白華還故意和富婆秀恩愛,這種渣男 演的最好的還是談瑛的富婆,風情萬種然而情感生活空虛,妖媚但又讓人心疼 鏡頭總是對錯焦 找了半天找不到周璇在哪…那個歌舞好出戲,為什么要穿牛仔服,民國怪誕風 大概是小公司的原因吧,片尾的戰(zhàn)爭場面好假,比不上《小玩意》
要不是有國歌,這個電影絕對不會有這么多人去看…今天電影資料館都快坐滿了
《風云兒女》:原來中國銀幕第一次吻戲在這里
首先進行道歉,前邊一直強調(diào)1937年4月的沈西苓的電影《十字街頭》里出現(xiàn)了中國銀幕第一次吻戲,這里進行糾正,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1935年的,這部由許幸之導演、田漢編劇、袁牧之、王人美等主演的《風云兒女》之中。
表現(xiàn)民族反抗的主題是田漢這時期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的中心。正如中影史書上所說,田漢在30年代完成了由激進派到革命浪漫派的轉(zhuǎn)變,盡管他骨子里還是有一股難以平復的激情存在,當然這點我們應(yīng)該慶幸,如若不然,就不會創(chuàng)作出鼓舞人心的,后來成為我們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電影講述了青年知識分子辛白華得知同伴在抗戰(zhàn)前線犧牲的消息后,猛然覺醒,從藝術(shù)和享樂的圈子里擺脫出來,走上抗戰(zhàn)前線的故事,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劇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段落,用一篇影評的話說:“被富婆包養(yǎng)的文藝青年”。
影片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鮮的事情。那個年代的電影也總能不經(jīng)意間表現(xiàn)舊上海的摩登之氣,在電影中,那時候就可以用電話訂購船票了,很是摩登。還有一點,在表現(xiàn)市井人物生活的時候,總離不開房租問題,原來現(xiàn)在的房子問題,從那時候就一直存在著了。電影中還出現(xiàn)了簡陋的戰(zhàn)亂、炮火的場面。
電影之外,扮演醫(yī)生的配角是陸露明,真是驚艷,有點蓋過女主角風頭的感覺,前段時間也剛好看了她主演的1939年翻拍的電影《少奶奶的扇子》,所以對她印象深刻。
一九三三年的春天,在上海。
滬西某里的一間三層樓的前樓里,住著兩個因為東北淪亡而絕斷了經(jīng)濟來源的青年。一個是詩人辛白華,在上海的文壇上是一個新進的詩人;其他一個是詩人的好友梁質(zhì)夫,他在北方參加過軍隊生活,現(xiàn)在卻在法科大學里念書。
和他們的住處臨窗相對的是一個方才和丈夫離了婚的富裕而美麗的女性——施夫人的香閨。因為她愛好文學,擅長音樂,所以對于這位青年的作家,表示了異常的好意。
二樓卻住著一對孤零的母女:她們是河北人,祖居在長城附近,因為天災(zāi),一家到南邊來,可是不幸到上海不久,她們的丈夫和父親,就遭遇了不幸而死了!女孩子生得非常聰明,從前父親在的時候,也曾進過學校,可是現(xiàn)在流落在上海,那是不必再講讀書,連她母親用十個手指來維持她們兩個的生活,已經(jīng)非常的不容易了。
因為同情她們的境遇,白華和質(zhì)夫曾經(jīng)典質(zhì)了東西來代付過她們的房錢。也就因為這種機緣,女孩子(阿鳳)感覺到這冷酷的上海,只有他們——尤其是白華,才是她們唯一的朋友和親人。
在一次文藝家的宴會席上,白華和施夫人才有談話的機會。她的談吐,她的美麗,使他感到了異常的興奮。最后,施夫人更用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去。
世界的冷暖是不同的。正值白華陶醉在溫馨的情調(diào)里面的時候,阿鳳的母親突然病了,沒有錢,又沒有人照顧,幸喜質(zhì)夫有一個相愛的女朋友徐家珍,在平民醫(yī)院里當看護,于是她們由他們的介紹而送進了醫(yī)院。可是,到醫(yī)院沒有三個鐘頭,就一撒手拋棄她最愛的阿鳳死去了。
這樣,孤零的阿鳳就收留在兩個俠義的青年的家里。恰恰白華的詩稿換得了一筆稿費,為著阿鳳的前途,他們將她送進了學校。
但是,事情是不讓這樣靜下去的。質(zhì)夫因一個“鐵血團”的朋友的牽累,突然的被捕了。更因在他們住所寄放了這個朋友的東西。于是問題又牽累到白華身上。顧不及阿鳳,白華只能走了。昔日的朋友不敢收留,必然地使他走向他的崇拜者施夫人的家里。對于一個漂流無定中的青年,施夫人當然不會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于是,在施夫人家里住了一夜之后,施夫人便將白華帶到風光明媚的青島去了。
阿鳳重新又孤零了。因徐家珍的幫助,更因為她善于歌唱,她就參加了一個到北方去走碼頭的歌舞班。飄零、流浪,奇妙地這兩個青年男女又在青島的戲院里互相遇見了。
白華終究是一個熱血的青年,在那種享樂的環(huán)境里面他還忘記不了拆離的朋友和淪喪了的鄉(xiāng)邦。但是在阿鳳眼中,卻明明看到白華已經(jīng)做了一個富家女子的侍奉。她感到失望,感到幻滅,她便悄悄地隨著歌舞班,向北去找她的故鄉(xiāng)。
這時候,質(zhì)夫因為各方的援助,已經(jīng)保釋出獄,北上參戰(zhàn)。唯恐白華忘記了他作詩以外的國民的任務(wù),于是在出發(fā)的時候,還在家珍那兒留信去忠告??墒?,國土未復,我們的勇士就在古北口的一戰(zhàn)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下了。
華北風云,一天天地緊急。但是在戰(zhàn)馬倥傯的北平,文學家們還在一個俱樂部里歡迎這位北上的詩人。徐家珍從報上看到消息,趕來交付了質(zhì)夫的遺札。被這種慘烈和殷殷的炮聲激動,我們的詩人便勇敢地決定去走質(zhì)夫所走過的路程。
在長城邊上——防衛(wèi)祖國的勇士、新生了的詩人辛白華又偶然忽見了鳳凰圖。在連天的炮火和成千的災(zāi)民里面,白華和阿鳳再遇見了。他們的友愛,他們的真情,完全地融化在民族自衛(wèi)的熱情里面。火在燒,炮在響,進軍的喇叭在奏。老幼、男女、詩人、農(nóng)夫、兵士,為著不愿亡國,勇敢地向著敵人的方向沖去
(原載1935年5月16日《電通》半月畫報第一期)
《風云兒女》的自我批評
許幸之
自從《風云兒女》出世以來,愛護我的親切的觀眾們,曾給與我各種不同的批評和指示,使我感激,使我興奮,但同時卻也使我感到苦悶。
或者是因為人們對于我的希望過大而且過高,于是這未成熟的果物未免教人感到味酸,而不覺得一點甜美。
最先,我應(yīng)當對親切的觀眾們表示的,是我對于劇本的解釋和我個人的意念:
《風云兒女》這故事的形成,正和它的名字一樣,是風云變幻中的兒女常情。他們在現(xiàn)成的環(huán)境中相識,他們被感情所沖動而結(jié)合,他們?yōu)橥饨绲膲浩榷茈y,他們?yōu)樯畹谋迵榈教幤?,他們一切的悲歡離合,和他們?yōu)榱苏x感的被激動而從戎抗敵,這一切都是仿佛從風云莫測的變幻中演成的人生戲劇,也應(yīng)當用風云莫測變化無常的手法來完成它的姿態(tài)吧?
此后,《風云兒女》的導演和演出方法,便根據(jù)了這一憊念進行著,不斷地進行著。從樓上下作詩唱歌的平靜生活到房東的搶錢的急變,從談?wù)撌贩蛉说进P母病危的急變,從快樂的新居生活到質(zhì)夫被捕的急變,從醫(yī)院分散到阿鳳淪落為歌女的急變,再從象牙之塔的文藝茶話會到白華擊碎花瓶慷概赴義的急變,最后從地窖相會而達到奮勇抗敵的急變,這一些不斷的劇情的變幻,我以為是應(yīng)當用不斷地琢磨來洗練他們的遭遇的。
因此,從分幕到分鏡頭,從演出到剪接,我一刻沒有忘記對于這風云莫測的事件,對于這變幻無常的兒女常情,是應(yīng)當用風云莫側(cè)變幻無常的手法來處理它的。然而,缺陷也就從這里開始了,正如西荃所說——里面的人物,特別是阿鳳的哭笑無常,好像神經(jīng)病患者一樣,是會使觀眾感到奇怪的——是的,我承認這是《風云兒女》的一大弱點,單單注意到情緒的變化,而忘記了情緒變化的過程,單單注意到每個鏡頭Tempo①,而疏忽了整個戲劇的Rhythm②的密接。因此,使人感到只是戲劇的單純的變化,而缺少了情緒的互相交織的發(fā)展。同時,對于演員演技的無約束,對于戲劇變化的沒有預(yù)先布置,對于事物出現(xiàn)的無伏線,對于音響效果的疏忽,這些都是《風云兒女》所包含著的缺點。
同時,也有許多大膽的嘗試,不免被親切的觀眾們輕輕地放過了的地方:如從請柬的移開Focus in①到亞洲酒樓的換場,如白華在街上仿徨而走向史夫人家的幾重復印,如襯衣丟上浴室門扉的暗示,如由車輪中所見的阿鳳與祖父重逢,如白華擊碎花瓶與馬蹄的接織,如地窖中特寫與特寫連續(xù)的拍子,差不多都被親切的觀眾輕輕地疏忽了。
從這兒,對于制作影片更引起我無限的疑慮:究竟應(yīng)當迎合觀眾的心理來制作呢?還是應(yīng)當提高觀眾的心理和視覺的標準來制作呢?影片是給觀眾鑒賞的,同時也是教化觀眾的東西,導演是電影藝術(shù)的制造者,同時也是為觀眾而服務(wù)的公役,普特符金有過這樣的話:
“在導演支配下的鏡頭,可以領(lǐng)導觀客的注意,使他們避開不必要的過剩的過程,而只注意于重要的特質(zhì)的現(xiàn)象。......從他們的視界除掉不必要的一切,所以,它可以解放觀客的疲勞,電影的特長,是除掉散亂、節(jié)省觀眾的精力,而使他們得到偉大而精確的印象”。
我想,這是我的箴言 ,也是解答我的疑慮的最好的答案吧。
(原載《電通畫報》1935年第3期)
①速度?!緯幷?/p>
②節(jié)奏?!緯幷?/p>
①旅焦。——本書編者
看完《風云兒女》后才知道該片編劇既有田漢又有夏衍,也難怪片中對白和人物塑造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同時鏡頭語言也多搖移鏡頭和長鏡頭以展現(xiàn)環(huán)境和人物活動,使影片兼具寫實主義。
影片題材也是和當時中國社會現(xiàn)狀及時代背景緊密結(jié)合,講述了三個進步青年男女在經(jīng)歷了關(guān)于愛情、親情的種種后幡然醒悟,完成詩人當小兵、舊鳳成新鳳的自我蛻變,最終發(fā)出團結(jié)一致救國救民的號召的故事。
導演擅長交叉敘事,全片故事結(jié)構(gòu)嚴謹,敘事流暢,貫穿全片的鳳凰圖和長城詩篇起到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升華影片主題的作用,設(shè)計十分巧妙。
影片最后,一個個人民特寫的快速剪輯和上救國的呼聲和吶喊震撼人心,而當《義勇軍進行曲》響起,鏡頭轉(zhuǎn)向無數(shù)前進的腳步,或踏在平地,或爬上斜坡,對角線的畫面構(gòu)圖頗有深意,傳達人民奮起反抗的意志和決心。
非常左翼了,鼓動手法非常嫻熟,可惜除了無法置評的主題曲,完全是三流的劇本四流的演技。
散漫稚拙。
一個男人的墮落和重生。義勇軍進行曲太打動人心,令人振奮了,聶耳就是天才!談瑛扮演的富商遺孀史夫人腐化袁牧之的辛白華,談瑛演得太邪氣、太有魅力了,演得太好了!把其他人襯得好幼稚!
國歌也出于此。很典型的左翼電影,國難當前,談什么兒女情長。以兩種愛情的選擇暗指對時事的兩種態(tài)度,不聞不問或是奮起反抗。越來越喜歡袁牧之了,雖然有些腔調(diào),不過小白臉的樣子很可愛。3星半。
詩人被好友的事跡感化,放棄溫柔鄉(xiāng),投筆從戎,走向戰(zhàn)場
歷史價值大于藝術(shù)價值
每次看到當代觀眾用現(xiàn)在的電影標準去要求那時的電影真是苛刻呢。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不知道當時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僅僅依靠影像語言侃侃而談,真是最大的不負責任。#《義勇軍進行曲》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就爲了聽主題曲
真是太簡單了
上海1935年就有旅行社了,真先進哪。談瑛扮演的某太太的熊貓眼和細線眉我真是受不了。王人美的表演很好,很自然,即使用大特寫放大,也不覺得造作。鐵蹄下的歌女演唱時的服裝活脫脫一個資產(chǎn)階級小姐,內(nèi)八的姿勢也完全和歌詞不搭配,結(jié)尾明顯是意識形態(tài)決定一切了,前一刻還雙手合十求菩薩保佑,下一刻就變出手槍大刀來了。談瑛的角色其實還算不錯的,有錢夠癡情,以今天來看,袁牧之對他有點狠心了,她頂多算不聞時政。不過當時那個年代,她是作為反面人物塑造的。最驚艷的是,二人居然有吻戲,雖然是502膠式的一動不動,可是已經(jīng)很滿足
那時候還讓講窮苦人民,現(xiàn)在反而不讓講了呢。
義勇軍進行曲和鐵蹄下的歌女的出處;不要總認為主旋律的電影就是綁架你的價值觀,三十年代舍棄溫柔鄉(xiāng)奔赴戰(zhàn)場怎么就不可以呢!國產(chǎn)第一百部電影!
在電影博物館看的,膠片太老…太老了,鏡頭中的人物都已經(jīng)開始模糊了。
布爾喬亞式愛國主義...
人生就是一場怪夢史,只有今天是我的世界 vs 我希望你不是屬于窗中的美人更要做大眾的詩人
為了許幸之而看
╮( ̄▽ ̄)╭電影本身乏善可陳,但是人家主題曲牛逼啊
指向愛國主義的左翼情感抉擇,英俊小生袁牧之主演,主題曲的影響力遠超影片本身。中國有什么理由不成為一個電影強國?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是以電影插曲作為國歌的!
辛白華你這渣男我看你只是吃夠了軟飯玩膩了熟女想換口味吧!史夫人好可憐人財兩失還被編導各種黑!
<義勇軍進行曲>首播